『壹』 曾字在姓的讀音中怎麼念
曾zēng
曾氏姒姓後裔 具有黃帝血統
曾,這個受人敬仰的姓氏,根據考證,是傳自距今4180多年前中興夏室的賢君少康。追本溯源,是上古聖君夏禹的姒姓後裔。當然,更是最為光彩的黃帝子孫。因為,治水有功的夏禹,是「五帝」之一的顓頊高陽氏的裔孫,而顓頊高陽氏,則是黃帝軒轅氏的嫡孫。這樣一步步推溯上去,後世的曾姓人當然也是具有最高貴血統的黃帝子孫了。
提起曾氏的來龍去脈,可真是說來話長。原來,當夏禹的第五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以後,曾經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於一個叫作「¤」的地方,這就是古代著名的「¤國」。然後,少康的這一房子孫就世代在¤國相襲了將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國才被莒國所並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國太子巫,就出奔到鄰近的魯國去,並且在魯國作了官。同時,以故國的國名「去邑當曾」,以曾為自己的姓氏。就此世世代代相承相襲下來。
光輝家世源流
關於曾氏的悠長源流,是明載於最古老的姓氏專書《世本》。該書指出:「系出姒姓,夏少康封少子曲烈於¤,後為莒滅,¤太子巫仕魯,去邑為曾氏」。另外,歷來的姓氏古籍,像《姓纂》、《姓氏考略》等書,也都同樣的記載。
除了擁有這樣一份光輝的家世源流之外,曾氏家族還有一個比別人更加幸運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盡管一直名高望重,但長久以來卻始終未曾發現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記錄。換言之,天下所有曾姓的人,都是一脈傳自春秋時代的¤國太子巫,系出上古的聖君夏禹,名符其實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對於同姓聯婚,在曾氏家族之間是一向被嚴格禁止的。
古代的¤國,位置是在現在山東省嶧縣的東方。換句話說,曾氏家族正是發祥於此地。每一個曾姓人的老家都在山東!
依照《姓氏考略》的記載,曾氏有魯國,廬陵兩望,也就是說,這個家望過去是以魯國和廬陵兩處地方為繁衍中心。魯國,就是山東;廬陵,指的則是現在的江西吉安。曾姓的廬陵一望,始自曾子裔孫避王莽亂渡江居廬陵;易言之,廬陵一望始自東漢之際。目前遍布天下的曾姓人家,如果有族譜的記載可考,當可發現自己的先祖大多是來自過去的魯國或廬陵。
南方巨姓大族
兩千多年前始見於山東,又是一脈相傳的曾氏,後來為為什麼會「望出廬陵」,在江西的吉安另外形成一個繁衍中心呢?關於這個問題,有一項珍藏於台北縣鶯歌鎮的《武城曾族譜》的記載,可資參考。該項族譜是這樣說的:「曾氏去邑為氏,武城之族,盛於山東,西漢之末,不仕新莽,舉族南遷,居於豫章廬陵之吉陽縣,由吉陽析居永豐縣龍潭,由龍潭徙居吉水蘭溪。」
由此可見,發祥於山東的曾氏,是早在大約兩千年前的王莽篡漢之時,由於不屑在篡國之臣的淫威之下生活,就舉族搬遷到了江西,並且在廬陵一帶開創了另一個新天地的。然後,他們又以廬陵為中心,向四面八方遷移和繁衍,尤其是南方的福建和廣東諸地,更是他們向外發展的主要目標。所以,曾氏一直是南方各地的巨姓大族。
有關曾氏在南方各地的播遷和繁衍情形,還有下面兩項文獻,可資參考:《晉江曾氏族譜》所錄《清源曾氏族譜序》:「曾氏先出於¤,春秋時並莒,子孫散析,在魯者自別為曾氏。唐僖宗光啟間,王潮由光州國始入閩,中原士民避難者皆徙以從,曾姓亦隨遷於漳、泉、福興之間;晉江之曾,始祖延世,為光州刺史也」;《興寧曾氏族譜》曰:「¤,官封魯國公,宋政和壬辰年,徙福建寧化縣石壁下居焉。生子仲輝,輝子楨孫、¤孫,因宋元兵擾,不能安居,由寧化徙廣東長樂縣家焉。現居興寧、梅縣、平遠、鎮平、五華、龍川、惠州、河源、和平、廣州、新寧等縣之曾姓,皆為此祖之後。」
曾子備受敬仰
上面曾經一再提到過,曾氏自古以來就是名門大姓,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這樣的至高榮譽的獲得,當然不是偶然所致,而是由他們的無數傑出祖先,一點一滴地累積而成的。而提起兩千多年來曾氏的一連串光榮歷史,頭一位浮上大家腦際的,可能就是人人都衷心敬仰的曾子。
曾子,名參字子輿,是春秋時代魯國的武城人。他是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以事親至孝,悟聖道一貫之旨,而被後世尊稱為「宗聖」。
『貳』 曾字做姓氏怎麼讀
一、曾字做姓氏的拼音是[zēng],曾字有兩個讀音。
二、基本釋義
[ zēng ]
1、指中間隔兩代的親屬:曾祖(祖父的父親)。曾孫(孫子的兒子)。
2、古又同「增」。
[ céng ]
1、副詞。表示從前經歷過:未曾。曾來過。
2、古又同「層」。
三、組詞有曾經、幾曾、未曾、不曾、曾孫、何曾、曾今、曾折、曾颸、曾巢、多曾、曾泉、曾撓、青曾等。
一、字形演變
二、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曾,詞之舒也。
白話版《說文解字》:曾,虛詞中表示舒緩語氣的助詞。字形採用「八、曰」作邊旁。
三、相關組詞
1、曾青
[zēng qīng]
礦產名。色青,可供繪畫及化金屬用。道士常用為煉丹的葯品。
2、曾閔
[zēng mǐn]
曾參與閔損(閔子騫)的並稱。皆孔子弟子,以有孝行著稱。
3、曾繭
[zēng jiǎn]
手掌或腳掌上磨起的多層硬皮。俗稱「老繭」。曾,通「層」。
4、幾曾
[jǐ céng]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未曾;幾時曾經:在他重病期間,我幾曾安睡過一夜?
5、不曾
[bù céng]
(「曾經」的否定):我還不曾去過廣州。除此之外,不曾發現其他疑點。
『叄』 「曾用名」的「曾」字,讀音是「zēng」還是「céng」
「曾用名」的「曾」字讀音是[céng]釋義為:嘗,表示從前經歷過。
「曾用名」的釋義:泛指曾經使用過的人名、地名和科技名詞。
造句
魯迅的曾用名有長庚、風聲、尊古等。
2.「飄來飄去」是我的曾用名。
3.她戶籍上的「曾用名」很少見。
4.檔案里的「曾用名」一欄如何填寫?
5.「曾用名」和「別名」有區別嗎?
『肆』 在姓名裡面,(曾)這個字讀什麼
曾(Zēng)氏——百家姓排184位(中國姓氏排行第31位,台灣第18名)——是軒轅黃帝的後代,夏禹王的六十三世孫。黃帝二十五子昌意為曾姓之祖,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鯀,鯀生禹。堯命禹父親鯀治理水患,而鯀治水九年無效。舜繼承堯位後仍命鯀治水,結果勞民傷財而沒有消除水患,於是便殺鯀於羽山,舜並命鯀子禹繼續治水。禹受命後,為了治理水患從二十歲開始,歷時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採用疏導的方法,終於消除了水患。因獲得重大的歷史功績,舜讓禹繼位成為部落聯盟首領。後世尊稱為大禹。禹繼承舜位後制定了刑法嚴格懲罰違令者,因而勢力日益強大。時過多年後他因年老力衰,按當時禪讓制應讓東夷部落聯盟首領皋陶的兒子伯益做繼位人,因皋陶父子都幫助禹治水。但禹死後眾多部落聯盟的首領卻反對伯益而歸順禹的兒子——啟。啟聯合各部落首領的勢力,殺掉伯益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其建都於陽城,即今河南登封縣的東南部。啟生仲康,康生帝相,相生少康,少康封其次子曲烈為甑子爵,在甑(今山東臨沂市蘭陵縣向城鎮)建立鄫國,為鄫國之始。古以封地為姓,曲烈便從此姓鄫。少康的這一房子孫所建的鄫國歷經夏、商、周三代,大約相襲了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並在魯國做了官。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除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但不忘先祖,稱曾氏,此為曾氏得姓之始。後人尊曲烈世子巫為曾氏第一世祖。從曲烈至巫改為曾姓,經歷54傳至巫,58傳至曾參。
『伍』 曾怎麼讀音是什麼
一、曾字有兩個讀音,拼音是zēng和céng。
二、曾字的基本釋義:
[ zēng ]
1、指中間隔兩代的親屬:曾祖(祖父的父親)。曾孫(孫子的兒子)。
2、古又同「增」。
[ céng ]
1、副詞。表示從前經歷過:未曾。曾來過。
2、古又同「層」。
三、曾字的筆順是點, 撇, 豎, 橫折, 豎, 點, 撇, 橫, 豎, 橫折, 橫, 橫。
相關組詞有曾經、未曾、幾曾、何曾、不曾、曾孫、曾加、曾臣、曾折、曾泉、曾今、也曾、曾颸、曾翁等。
一、曾坑
[zēng kēng]
地名。在宋時福建建安北苑蘇氏園的最高處。其地產茶,因亦以為茶名。
二、曾經
[céng jīng]
表示從前有過某種行為或情況:爸爸中學畢業後曾經到北大荒插隊。
三、未曾
[wèi céng]
沒有(「曾經」的否定):盡管我與她多年未曾相見,卻看不出她有什麼異樣。
四、幾曾
[jǐ céng]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未曾;幾時曾經:在他重病期間,我幾曾安睡過一夜?
五、曾標
[zēng biāo]
高標。比喻高尚的風姿。曾,通「層」。
『陸』 曾用名的「曾」字到底該怎麼讀
「曾」有兩個讀音,分別為[céng]和[zēng]。主要表示過去的事情,也可以當姓氏使用。在這里讀[céng],曾[céng]用[yòng]名[míng]。意為曾經用過的名字。
曾[céng]
嘗,表示從前經歷過:~經。未~。何~。~幾何時。~用名。
古同「層」,重(chǒng )。
曾[zēng]
指與自己中間隔兩代的親屬:~祖父。~孫。
古同「增」,增加。
竟,簡直,還(hái ):「以君之力~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姓。
『柒』 曾字有幾個讀音
有兩個讀音:[ zēng ]和[ cé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