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文名字 > 蒙克吶喊英文名字

蒙克吶喊英文名字

發布時間:2021-06-04 02:06:10

① 蒙克的<吶喊>想要表達什麼呢

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堪稱二十世紀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他出生於挪威洛頓。童年時父母雙亡的經歷在其心靈深處打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這使他早年畫下了許多以疾病與死亡為主題的作品。他曾在克里斯蒂安尼(今奧斯陸)工藝美術學校學習,1885年第一次旅法,學習印象派的畫風,後又受到高更、勞特累克及「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導致了其畫風的重大變革。1892年他應邀參加柏林藝術家協會的展覽,由於形象怪異,其作品在德國引起激烈反響,畫展只開了一周即關閉了。為此,以利伯曼為首的自由派退出藝術家協會,成立了柏林分離派。這一行動使蒙克大受鼓舞,從此在德國定居下來,直到1908年。這16年是蒙克藝術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其藝術臻於成熟的時期。他在憂郁、驚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線型圖式表現他眼中的悲慘人生。他的繪畫,對於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成了「橋派」畫家的精神領袖。評論家指出:「蒙克體現了表現主義的本質,並在表現主義被命名之前就徹底實踐了它。」(羅伯特·休斯著,劉萍君等譯《新藝術的震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246頁)
1890年,他開始著手創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組畫」。這套組畫題材范圍廣泛,以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為基本主題,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畫《吶喊》,是這套組畫中最為強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這幅畫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克自己曾敘述了這幅畫的由來:
「一天晚上我沿著小路漫步——路的一邊是城市,另一邊在我的下方是峽灣。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峽灣那一邊眺望——太陽正落山——雲被染得紅紅的,象血一樣。
「我感到一聲刺耳的尖叫穿過天地間;我彷彿可以聽到這一尖叫的聲音。我畫下了這幅畫——畫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樣的雲。——那些色彩在尖叫——這就是『生命組畫』中的這幅《吶喊》。」(Thomas M.Messer著《愛德華·蒙克》,Harry N.Abrams,INC,Publishers,NewYork,第84頁。筆者譯。)
在這幅畫上,沒有任何具體物象暗示出引發這一尖叫的恐怖。畫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從我們身邊走過,將要轉向那伸向遠處的欄桿。他捂著耳朵,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兩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則,那緊緊纏繞他的整個孤獨,或許能稍稍地得以削減。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似已被他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這一形象被高度地誇張了,那變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畫式的。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系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瘋子畫的」,蒙克在該畫的草圖上曾這樣寫道。
在這幅畫上,蒙克所用的色彩與自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關聯。雖然藍色的水、棕色的地、綠色的樹以及紅色的天,都被誇張得富於表現性,但並沒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實性。全畫的色彩是郁悶的:濃重的血紅色懸浮在地平線上方,給人以不祥的預感。它與海面陰暗處的紫色相沖突;這一紫色因伸向遠處而愈益顯得陰沉。同樣的紫色,重復出現在孤獨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頭部,則留在了蒼白、慘淡的棕灰色中。
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動盪感。天空與水流的扭動曲線,與橋的粗壯挺直的斜線形式鮮明對比。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強烈的節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傳達著那一聲刺耳尖叫的聲音。畫家在這里可以說是以視覺的符號來傳達聽覺的感受,把凄慘的尖叫變成了可見的振動。這種將聲波圖像化的表現手法,或許可以與梵谷的名作《星夜》中力與能量的圖像化表現相聯系。蒙克在這里,將那由尖叫所產生的極度的內在焦慮,轉化為一種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將其畫面上的情感表現幾乎推向了極致。

② 吶喊蒙克用英語怎麼說

吶喊蒙克
英文翻譯
Scream Monck

③ 求介紹蒙克的「吶喊」 的英語演講稿。要求:5分鍾並介紹作者

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堪稱二十世紀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他出生於挪威洛頓。童年時父母雙亡的經歷在其心靈深處打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這使他早年畫下了許多以疾病與死亡為主題的作品。他曾在克里斯蒂安尼(今奧斯陸)工藝美術學校學習,1885年第一次旅法,學習印象派的畫風,後又受到高更、勞特累克及「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導致了其畫風的重大變革。1892年他應邀參加柏林藝術家協會的展覽,由於形象怪異,其作品在德國引起激烈反響,畫展只開了一周即關閉了。為此,以利伯曼為首的自由派退出藝術家協會,成立了柏林分離派。這一行動使蒙克大受鼓舞,從此在德國定居下來,直到1908年。這16年是蒙克藝術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其藝術臻於成熟的時期。他在憂郁、驚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線型圖式表現他眼中的悲慘人生。他的繪畫,對於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成了「橋派」畫家的精神領袖。評論家指出:「蒙克體現了表現主義的本質,並在表現主義被命名之前就徹底實踐了它。」(羅伯特·休斯著,劉萍君等譯《新藝術的震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246頁)
1890年,他開始著手創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組畫」。這套組畫題材范圍廣泛,以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為基本主題,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畫《吶喊》,是這套組畫中最為強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這幅畫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克自己曾敘述了這幅畫的由來:
「一天晚上我沿著小路漫步——路的一邊是城市,另一邊在我的下方是峽灣。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峽灣那一邊眺望——太陽正落山——雲被染得紅紅的,象血一樣。
「我感到一聲刺耳的尖叫穿過天地間;我彷彿可以聽到這一尖叫的聲音。我畫下了這幅畫——畫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樣的雲。——那些色彩在尖叫——這就是『生命組畫』中的這幅《吶喊》。」(Thomas M.Messer著《愛德華·蒙克》,Harry N.Abrams,INC,Publishers,NewYork,第84頁。筆者譯。)
在這幅畫上,沒有任何具體物象暗示出引發這一尖叫的恐怖。畫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從我們身邊走過,將要轉向那伸向遠處的欄桿。他捂著耳朵,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兩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則,那緊緊纏繞他的整個孤獨,或許能稍稍地得以削減。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似已被他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這一形象被高度地誇張了,那變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畫式的。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系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瘋子畫的」,蒙克在該畫的草圖上曾這樣寫道。
在這幅畫上,蒙克所用的色彩與自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關聯。雖然藍色的水、棕色的地、綠色的樹以及紅色的天,都被誇張得富於表現性,但並沒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實性。全畫的色彩是郁悶的:濃重的血紅色懸浮在地平線上方,給人以不祥的預感。它與海面陰暗處的紫色相沖突;這一紫色因伸向遠處而愈益顯得陰沉。同樣的紫色,重復出現在孤獨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頭部,則留在了蒼白、慘淡的棕灰色中。
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動盪感。天空與水流的扭動曲線,與橋的粗壯挺直的斜線形式鮮明對比。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強烈的節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傳達著那一聲刺耳尖叫的聲音。畫家在這里可以說是以視覺的符號來傳達聽覺的感受,把凄慘的尖叫變成了可見的振動。這種將聲波圖像化的表現手法,或許可以與梵谷的名作《星夜》中力與能量的圖像化表現相聯系。蒙克在這里,將那由尖叫所產生的極度的內在焦慮,轉化為一種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將其畫面上的情感表現幾乎推向了極致。

④ 愛德華·蒙克-《吶喊》在誰手中

據悉,蒙克共創作了四個版本《吶喊》,這次拍賣的是他1893年創作的版本(第三版),由挪威商人彼得·奧爾森收藏,他的父親托馬斯·奧爾森是蒙克的朋友、鄰居及藝術贊助人。這也是唯一一幅由私人收藏的《吶喊》,其他三個版本均被博物館收藏。

享譽世界的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代表作《吶喊》當地時間5月2日晚在紐約的蘇富比拍賣行以1.19億美元的天價成交,創下世界藝術品拍賣紀錄。

第一版《吶喊》(1893年版)為蛋彩、蠟筆繪於木板,尺寸91*73.5cm,現藏於挪威國家博物館;

第二版(1895年版)是平面印刷版,藏於挪威蒙克博物館;

蘇富比拍賣的是第三版(1895版),為板上粉彩,79*59cm。

第四版作於1910年,蛋彩木板,83.5*66cm,現藏於挪威蒙克博物館。

⑤ 畫作吶喊的作者的英文名

畫家名為: Edvard Munch (愛德華·孟克)

⑥ 挪威藝術家蒙克的作品《吶喊》

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堪稱二十世紀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他出生於挪威洛頓。童年時父母雙亡的經歷在其心靈深處打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這使他早年畫下了許多以疾病與死亡為主題的作品。他曾在克里斯蒂安尼(今奧斯陸)工藝美術學校學習,1885年第一次旅法,學習印象派的畫風,後又受到高更、勞特累克及「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導致了其畫風的重大變革。1892年他應邀參加柏林藝術家協會的展覽,由於形象怪異,其作品在德國引起激烈反響,畫展只開了一周即關閉了。為此,以利伯曼為首的自由派退出藝術家協會,成立了柏林分離派。這一行動使蒙克大受鼓舞,從此在德國定居下來,直到1908年。這16年是蒙克藝術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其藝術臻於成熟的時期。他在憂郁、驚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線型圖式表現他眼中的悲慘人生。他的繪畫,對於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成了「橋派」畫家的精神領袖。評論家指出:「蒙克體現了表現主義的本質,並在表現主義被命名之前就徹底實踐了它。」(羅伯特·休斯著,劉萍君等譯《新藝術的震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246頁)
1890年,他開始著手創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組畫」。這套組畫題材范圍廣泛,以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為基本主題,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畫《吶喊》,是這套組畫中最為強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這幅畫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克自己曾敘述了這幅畫的由來:
「一天晚上我沿著小路漫步——路的一邊是城市,另一邊在我的下方是峽灣。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峽灣那一邊眺望——太陽正落山——雲被染得紅紅的,象血一樣。
「我感到一聲刺耳的尖叫穿過天地間;我彷彿可以聽到這一尖叫的聲音。我畫下了這幅畫——畫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樣的雲。——那些色彩在尖叫——這就是『生命組畫』中的這幅《吶喊》。」(Thomas M.Messer著《愛德華·蒙克》,Harry N.Abrams,INC,Publishers,NewYork,第84頁。筆者譯。)
在這幅畫上,沒有任何具體物象暗示出引發這一尖叫的恐怖。畫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從我們身邊走過,將要轉向那伸向遠處的欄桿。他捂著耳朵,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兩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則,那緊緊纏繞他的整個孤獨,或許能稍稍地得以削減。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似已被他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這一形象被高度地誇張了,那變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畫式的。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系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瘋子畫的」,蒙克在該畫的草圖上曾這樣寫道。
在這幅畫上,蒙克所用的色彩與自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關聯。雖然藍色的水、棕色的地、綠色的樹以及紅色的天,都被誇張得富於表現性,但並沒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實性。全畫的色彩是郁悶的:濃重的血紅色懸浮在地平線上方,給人以不祥的預感。它與海面陰暗處的紫色相沖突;這一紫色因伸向遠處而愈益顯得陰沉。同樣的紫色,重復出現在孤獨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頭部,則留在了蒼白、慘淡的棕灰色中。
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動盪感。天空與水流的扭動曲線,與橋的粗壯挺直的斜線形式鮮明對比。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強烈的節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傳達著那一聲刺耳尖叫的聲音。畫家在這里可以說是以視覺的符號來傳達聽覺的感受,把凄慘的尖叫變成了可見的振動。這種將聲波圖像化的表現手法,或許可以與梵谷的名作《星夜》中力與能量的圖像化表現相聯系。蒙克在這里,將那由尖叫所產生的極度的內在焦慮,轉化為一種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將其畫面上的情感表現幾乎推向了極致。
參考資料:楚門的世界

⑦ 蒙克《吶喊》

畫家蒙克生前曾四次繪制以《吶喊》為題目的作品,四幅作品構圖也非常接近,但是是畫家在不同的時期畫的。這種情況在藝術史上非常普遍,就像音樂家會以同一主題做出不同版本一樣,蒙克對《吶喊》也進行了四次詮釋。就像列奧納多達芬奇曾經畫過兩個版本的《岩間聖母》,梵高曾畫過十四個版本的《向日葵》和無數個版本的《自畫像》等。
蒙克的吶喊一共有4幅,挪威奧斯陸蒙克博物館收藏2幅,一幅是由挪威國家畫廊收藏. 還有一幅是由個人收藏家收藏,我們平時見到的那個版本 就藏於蒙克博物館。

⑧ 為什麼蒙克的吶喊有四個版本

《吶喊》(挪威語:Skrik‎),或譯稱《尖叫》 ,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1893年的作品。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繪畫著名的作品。有人認為該作品反映了現代人被存在主義的焦慮侵擾的意境。

作品紅色的背景源於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火山灰把天空染紅了。畫中的地點是從厄克貝里山上俯視的奧斯陸峽灣。本作品共有四個版本,分別是藏於奧斯陸孟克博物館的版本 (蛋彩畫、紙本,83.5 x 66 cm)、藏於國家畫廊的版本 (蛋彩畫、油畫、粉彩、紙本,91 x 73.5 cm)、藏於孟克博物館的另一個版本,和彼得·奧爾森的收藏版本。1895年畫家把作品製成平面印刷以大量復制。自1994年起,其中兩個版本先後被盜去,幸好皆失而復得。

愛德華·蒙克在即將步入世紀時期創作了交響樂式的「生命的飾帶」(TheFriezeofLife)系列,《吶喊》屬於這個系列。這個系列涉及了生命、愛情、恐懼、死亡和憂郁等主題。

四個版本代表他那個時期的心理狀況和感受,那種迷途的慾望深淵和無法逃脫的死亡陰影的怪圈,生命的焦躁和無奈交織在一起。他在憂郁、驚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線型圖式表現他眼中的悲慘人生。

⑨ 關於蒙克的《吶喊》藝術作品翻譯

漆黑的窗外,驟大的雨下著,雨滴用力拍打著窗戶,「啪啪」,打破了我朦朧的睡意。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腦子里像灌滿了興奮劑似的,翻來覆去睡不著。此刻,我想起了我曾也不知在哪兒看到過的一篇課文,望著窗子上沾到的水滴,那萬千思緒開始擁擠大腦,洪水泛濫的一幕彷彿又像放映電影一般重現在我的眼前。我經受不起書的誘惑,爬起床,重新翻開書頁……
主人公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黨員,在張牙舞爪的洪災中,他讓老百姓先過橋,把自己和兒子卻留在了最後,突襲而來的浪頭吞沒了他們,這位老漢為了群眾獻出了自己和兒子的生命。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讀到這里,我的心顫抖了。這是多麼偉大的情操啊!我原以為,活著,是為了自己,但看到這里,我知道,我錯了。在生活中,利益,權利,彷彿一隻無形的黑手,將被蒙蔽雙眼的人們推入罪惡的深淵。可在這話的面前,金錢,顯得那麼蒼白無力。這位六十多歲的老漢誓死堅守一個黨員的職責,他是可敬的,更是可愛的!
文章的結尾更是發人深思,令人動容。「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我看著,眼眶濕潤了,對老漢的敬佩之情化作決堤的淚涌了出來。被老漢從人群里揪出來,排到最後面的青年黨員竟然是老漢的兒子!我感嘆到。這時,我想起了自己。僅僅是盛飯的時候,我們卻都是只顧著自己,有時都會把別人擠得摔跤。黑色的夜幕下,我的臉紅透了……
一個人最寶貴的東西,並不是金錢,而是一顆火熱的心!在黑暗中,我發覺眼睛中有一種亮晶晶的東西.是啊!它是老漢那一顆明如玻璃的心啊!它照耀著我,發出明亮的光芒,黑夜不再恐懼,這清澈無暇的心照亮了每一處黑暗的角落!

⑩ 用英文介紹蒙克和他的名著《吶喊》

http://www.edvard-munch.com/gallery/anxiety/scream.htm

這個網站有很多對蒙克作品的評價,而且很多都是網友的留言。

閱讀全文

與蒙克吶喊英文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