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下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是否真的出自李鴻章之口
「 天下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 簽在這賣國條約上,就是千古罵名啊! 你還年輕,路還長著呢,由我來吧。」——李鴻章
李鴻章接過慶王手中的筆,顫抖將「李鴻章」三個字簽成「肅」字的模樣,這三個字擠在一起,看上去既虛弱無力,又辛酸悲苦。
簽完條約,李鴻章一陣劇烈咳嗽,吐血不止。
Ⅱ 請問李鴻章臨終詩的名字,還有其中內容是什麼意思
名字是《口佔七律》,譯文如下:
馬車前的馬還沒有離開馬鞍(比喻事業沒完成),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幾百年來為國家的發展緩慢而悲傷,在幾百里之外為民殘哀悼。
秋風吹這寶劍,孤城落淚,日落照著旗子和大將壇。外國人對我國的侵略還沒有停止,大家不要視若等閑,冷眼旁觀啊!
原文: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2)李鴻章名字好聽擴展閱讀:
李鴻章晚年
1900年6月,八國聯軍入侵,清朝國宣布與各國進入戰爭狀態。朝廷的電報一封接一封地到達南方,要求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同滅洋。朝廷下詔,將李鴻章由兩廣總督重新調任為清朝國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職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慈禧的一紙任命是:「著李鴻章為全權大臣。」
清廷再度授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並連續電催其北上。李鴻章乘輪船至滬後,以身體不適為由遷延觀望,部下及親屬也都勸其以馬關為前車之鑒,不要再北上,以免又成為替罪羊。直至7月30日,北方局面實在無法收拾,慈禧在逃亡途中電催李鴻章北上。
1900年8月15日,清朝國都城淪陷,政府和朝廷逃亡。9月29日,李鴻章到達天津。10月11日,李鴻章到達北京。由於心理壓力巨大,李鴻章病倒了,他在拜會英、德公使後回賢良寺的路上受了風寒,一病不起,故作拖延以「漫天要價」的聯軍沉不住氣了。
他們唯恐朝廷再也沒人來收拾這個爛攤子,一個耗盡「中國財力兵力」的「議和大綱」終於出籠。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在「議和大綱」上簽字。國人聲討又起:「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
李鴻章開始咳血了,他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李鴻章想盡快地結束談判。可「議和大綱」簽字後,聯軍並沒有撤軍的跡象。各國的態度是:必須把賠款的數額定下來。此時的李鴻章已經沒有力氣與洋人爭來爭去了,他吐血已經吐到了「瀕危」的程度,已沒有精力面對面與洋人再論長短了。
李鴻章躺在病榻之上,指揮著下級官員把損失降到最低點———從一開始提出的10億兩白銀降到4億5000萬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4億5000萬兩,是對4億5000萬中國人所定的數字,「人均一兩,以示侮辱」 。李鴻章接受了這個侮辱。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簽訂《辛丑條約》。李鴻章在簽字回來後大口大口地吐血[16]——「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
而後病逝北京,詔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謚文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他被慈禧太後稱贊為「再造玄黃」之人,享年79歲。
Ⅲ 李鴻章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在我看來,李鴻章是一位嚴重被以前的觀念所黑化了的一個人。在我心中他就是一個忠君愛國之人。
我記得我看過這樣一句話——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方知真中堂。這可能也是我們閱歷增長之後的體會吧。李鴻章,一位清朝重臣,被罵賣國賊幾十年,有一位有志之士曾說過「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可見李鴻章的身上到底背負了多少。
李鴻章二十五歲中了進士是三十年來第一位如此年輕之人,五年時間,官升七品。晚清在與世界對賭國運中,中國國運日趨向下,為了挽救中國,晚清權臣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李鴻章以一己之力為大清續命。許多學者至今評價,如沒有四大名臣,大清恐怕會早亡50年。李鴻章勵精圖治,給朋友書信中寫道:「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在諸多的「中國第一個」,創辦者都是李鴻章!至今,他創辦的輪船招商局依然影響著中國,現在招商銀行的前身就是晚清輪船招商局的子企業。
但是一己之力永遠是有限的,歷史也是向前的,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力量而停下腳步,1871年8月,當李鴻章用顫顫巍巍的手簽下《中日修好條約》,從那天開始,他的後半生都在永不停歇地簽約。在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的數次討價還價中,李鴻章放下了全部的尊嚴,只是為中國省一點銀子。大家只看到李鴻章的「賣國」,卻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艱難!
自始至終,中堂大人做錯了什麼呢?他不過只是一個無法改變大局的棋子,只是一個73歲的快要進黃土的老人。雖然他說:「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流言止於智者,盡其在我,何懼人言!」但是又被逼的不得不出走國外,1896年,巴黎萬國運動會。開幕儀式上,各國國旗伴著國歌依次升起。輪到中國時,卻只有黃龍旗在一片寂靜之中緩緩升起,自始至終,沒有音樂聲,沒有掌聲,也沒有人唱國歌。在一片嘲笑聲中,年過七旬的中堂大人拄著拐杖站起來,邁著步子走到黃龍旗下。他挺直腰板,神態毅然,滿懷深情地唱著家鄉小調。
在不可一世的西方人面前,李鴻章從來沒有卑躬屈膝,而是不斷地捍衛尊嚴。他得到了西方人的尊重,西方人稱他為「東方的俾斯麥」
1901年,李鴻章生命的最後一年。這年,他78歲,油燈將枯,可是,又被派去和八國聯軍商討議和之事。弱國無外交,哪裡有商討一說,不過是簽字罷了。是偌大的中國,不派李鴻章去,又能派誰呢?這一年,李鴻章和慶王愛新覺羅·奕欣出席《辛丑條約》簽字儀式,慶王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代表,按理說應該他來簽字。慶王正准備簽字,老人說了一句:「天下最難寫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後的路還長,這賣國條約,還是讓老臣來簽吧。」那年,李鴻章78歲。(在我看到這句話時心情簡直不能用復雜來形容,前人最惜羽毛,但中堂大人卻讓自己的名字放在一個風口浪尖之中)
李鴻章的一生是可悲的,可悲的是背負那麼多卻還要被辱罵,李鴻章的一生都在和這個國家威武,少年從戎,老年還有一步一步拖著他走。我從不認為李鴻章是一個賣國賊,他只是將自己的所有都給了國家,做了無法選擇的決定。
Ⅳ 李鴻章為什麼名聲不好
李鴻章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這很不好說,因為談論的對象是一個復雜至極的歷史人物,僅僅用「好人」「壞人」來判別,未免顯得簡單而又幼稚。
但是人們往往習慣復雜的看待一個問題,哪怕它是簡單的。
李鴻章到底是好是壞呢?能發出這樣的疑問,本身就已經說明了李鴻章的復雜。沒有人會問慈禧是好人還是壞人,因為這已經成了定論。也很少有人去問孔子是好人還是壞人,因為他與愛國或賣國根本談不上一點關系,孔子基本遠離政治是非。
李鴻章太難做了,這個人太難做了。他一生的功過是非、榮譽窩囊都在外交上,都擠在了那張不大的談判桌上了。而這就是他難做的原因。要知道,無論哪個時代哪個朝代,出現在談判桌上的官是最難做的,尤其是在戰火紛爭的時代,往往外交官是最先引起國人不滿的。
而李鴻章則更糟糕,他出現在一個積貧積弱,國家被列強分割的大亂時代。可以說李鴻章是一邊被列強的堅船利炮逼上談判桌,一邊被晚清拽著鞭子拖上談判桌的。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兩個條約,連小學生都知道是賣國條約,哪位官員還能看不出呢?這下就明了了,誰在上面簽字誰就是賣國賊,誰就是漢奸!
李鴻章簽了,於是李鴻章成了賣國賊,所以李鴻章是「壞人」。可問題是,在那樣的歷史條件下,清政府必須要面對列強,總得有人去面對列強的外交官,總得有人去談判。
所以,總得有人去簽字,總得有人背負這千古的罵名。
事實上整個清政府又有幾人不該被罵?
當然李鴻章並不完美。他過於相信列強的技術,同時又過於輕視國人的能力,這就讓李鴻章顯得沒有底氣,在外交上他不得不處於弱勢。他不得不考慮藉助某一或某幾個列強的能力,去對付眼前的列強,結果卻前門拒狼後門引虎,進退兩難。
Ⅳ 李鴻章有什麼趣事!急用!!!
1 美味名犬
李鴻章 1896 年游歷英國時,在老朋友戈登的紀念碑前和墓前敬獻了花圈。戈登的妹妹出於禮儀送給李鴻章一隻在賽狗會上得過大獎的名犬。過了幾天,戈登的妹妹接到李鴻章的感謝信。信上說:夫人贈我愛犬,我十分感激。只是我年紀太大,牙齒不好,不能多吃。但是,為了表達我對夫人的感謝,我還是吃了一點,果然是天下美味。讀罷來信,真讓這位英國夫人哭笑不得。
2 和我的孫子一般大
1897 年,李鴻章接見法國大使施阿蘭。施阿蘭的態度傲慢,頓使李鴻章心生不滿。見到對方比較年輕,李鴻章便故意問他:「你今年多大了?」施阿蘭告訴了他自己的年齡。李鴻章遂笑著說:「你只和我的孫子一般大啊!記得在貴國時,我曾經和你的祖父交談過呢。」此語一出,弄得施阿蘭面有慍色,但又不便發作,真是「啞巴吃黃蓮」!
3 讓俄使者陪同過年
某年歲末,俄國使者請求拜見李鴻章,李鴻章同意第二天接見。李鴻章手下人說:「明天就是除夕了,難道您不準備過年嗎?怎麼還有空見俄國人呢?」李鴻章不動聲色地說道:「雖然說是過年,我的家人也不在我身邊,我一個人怪無聊的。不如明天把俄國人耍笑一番,就當是他們來陪我過年了。對了,明天你們都不用參加,我一個人就夠用了。」
4 有冷有熱
某次,李鴻章去某外國使館赴宴。飯後上冰激凌,李鴻章看見冰激凌冒著氣,以為是熱乎的東西,所以就先用嘴去吹。不料,吃了一口,發現竟是涼冰冰的,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氣。外國人忍不住笑起來。李鴻章裝作不在意說,作為答謝對方的盛情,明天要回請大家吃中餐。第二天,外國人來赴宴。吃了一會兒,上來一鍋湯。外國人一看,這是涼湯,於是你一口我一口大吃起來。結果都被燙得說不出話來。原來,上面是厚厚的一層油,油下面是滾燙的湯。李鴻章故意這樣安排,不過是對吃冰激凌遭嘲諷的報復。
5 「李鴻章雜燴」
一次,李鴻章備宴回請洋人。成套的席面在花廳里擺開,酒過一巡又一巡,菜上一道又一道,吃了幾個小時,洋人還不肯下席。總管對李鴻章附耳低言:「中堂大人,菜吃完了,怎麼辦?」李鴻章略一思索,說道:「把撤下去的殘菜用大盆裝著端上來,要加熱。」總管滿面含笑而去。不一會兒,一大盆熱氣騰騰的殘菜端上來了。洋人紛紛下箸,並且都說好吃極了。一洋商問道:「中堂大人,你們中國有個奇怪的習慣,總是把好吃的放在最後!這好吃的菜叫什麼名字?」洋人說的是蹩腳漢語,李鴻章雖然聽懂了,但一時想不出一個恰當的名字,只好答非所問:「好吃多吃!」誰知這一下歪打正著,漢語的「好吃多吃」與英語的雜燴(hotchpotch)發音相近。此後洋人吃中餐,每宴必點此菜,不過再不是殘菜混合,而是各種原材料的精心組合了。因為此菜肇自李鴻章,所以稱之為「李鴻章雜燴」。今天,有些飯店,特別是經營安徽菜的飯店,仍然保留著這一道菜。
6 內急
李鴻章參加一個國際會議,內急,到洗手間一看,人家是用抽水馬桶,中堂大人從未見過,不知如何使用,可偏偏急得不行了。
李大人穿的長褂,靈機一動,拉到衣袖裡,然後手往上一揚,嗖,砸到天花板上。
這時,一個老外進來了,李大人臊得滿面通紅,忙拿出一枚金幣,小聲對老外說:給你一文錢,你千萬不要說出去。
不料老外拿出十枚金幣,小聲對李大人說,我給你10文錢,你告訴我是如何拉上去的?
7 「謬」飲洗手水
1896年,李鴻章以七十高齡出訪俄、德、法、英、美諸國。抵達德國,在柏林覲見過德皇以後,李鴻章專程前往漢堡,探看業已退休的俾士麥。
俾士麥,19世紀後半葉的德國宰相,協助普魯士國王通過一系列戰爭實現了德國的統一,世稱「鐵血宰相」。李鴻章在中國一度權傾朝野,老外恭維他是「東方俾士麥」。
史載,東西兩「俾」「彼此聞聲相思,一見如舊識」。俾士麥遂舉辦盛大宴會,款待遠方貴客。各國駐德使節應邀而來,宴會大廳成了「模擬聯合國」。
俾士麥與李鴻章居中而坐。觥籌交錯間,侍者以小銀盞盛著,給每人送上白開水———吃過水果以後洗手指用的。李鴻章不知西人習俗,端起小銀盞呷了一口。
中堂李大人卻又「謬」得如此出彩,把盞呷水姿態之優雅雍容,將「鐵血宰相」給鎮住了!須知,對於李鴻章的精神風貌,梁啟超曾作如此描摹———李鴻章待人接物常帶傲慢輕侮之色,俯視一切,與外國人交涉,尤輕侮之!
基於對李鴻章風度的衷心折服,更基於由此衍生的對中國古老文明的真誠敬畏,俾士麥模仿李鴻章的把盞姿態,照樣端起小銀盞,把用以洗手指的白開水呷了一口。
宰相引領,心照不宣,朱紫滿堂,盡皆把盞!
Ⅵ 李鴻章非常有名的兩句詩出自哪一首
《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鴻章的組詩作品,共十首。這十首詩是作者奉父命入京應試時所作的藉以立志抒懷的作品,充分顯示了李鴻章的胸魄氣略。
入都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其二】
頻年伏櫪困紅塵,悔煞駒光二十春;馬足出群休戀棧,燕辭故壘更圖新。
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為抑鬱老吾身!
【其三】
黃河泰岱勢連天,俯看中流一點煙;此地盡能開眼界,遠行不為好山川。
陸機入洛才名振,蘇軾來游壯志堅;多謝咿唔窮達士,殘年兀坐守遺編。
【其四】
回頭往事竟成塵,我是東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夢,青衫淪落十年人。
窮通有命無須卜,富貴何時乃濟貧;角逐名場今已久,依然一幅舊儒巾。
【其五】
局促真如虱處褌,思乘春浪到龍門;許多同輩矜科第,已過年華付水源。
兩字功名添熱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壯懷棖觸聞雞夜,記取秋風拭淚痕。
【其六】
桑乾河上白雲橫,惟冀雙親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課讀,負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節,千里家書促遠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間烏鳥慰私情。
【其七】
一枕邯鄲夢醒遲,蓬瀛雖遠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鰲頂,何日身才入鳳池?
詩酒未除名士習,公卿須稱少年時;碧雞金馬尋常事,總要生來福命宜。
【其八】
一肩行李又吟囊,檢點詩書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馬蹄草色薊門霜。
故人共贈王祥劍,荊女同持陸賈裝;自愧長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其九】
驪歌緩緩度離筵,正與親朋話別天;此去但教磨鐵硯,再來唯望插金蓮。
即今館閣需才日,是我文章報國年;覽鏡蒼蒼猶未改,不應身世久迍邅。
【其十】
一入都門便到家,徵人北上日西斜;槐廳謬赴明經選,桂苑猶虛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劍,人情冷暖驗籠紗;倘無駟馬高車日,誓不重回故里車。
Ⅶ 李鴻章這首詩的名字是什麼
中國四十年大事記
Ⅷ 人生最難寫的是自己的名字,你怎麼評價李鴻章
說起李鴻章,但凡上過歷史課的人都會下意識的認為這是一個賣國求榮的人。之所以說李鴻章是一個賣國求榮的人,主要原因就是他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當時簽訂條約時,李鴻章沒有把自己的名字一筆一劃寫上去,他把李鴻兩個字寫成了連筆字,如同「肅」,之所以如此,就是他也不想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如此喪權辱國的條約上,當他簽完字回到休息處時,竟然大口吐血卧病不起,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了。
對於李鴻章來說,人生最難寫的,其實就是自己的名字。
Ⅸ 形容李鴻章的詩句
1、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耳。我無利於人,誰肯助我? ——李鴻章
2、 享清福不在為官,只要囊有錢,倉有粟,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祈大年無須服葯,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就是地上神仙。 ——李鴻章
3、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李鴻章
4、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慎而重之。 ——李鴻章 《走向共和》
5、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李鴻章
6、 "我活著都不怕,還怕死嗎? ——李鴻章"
7、 出水芙蓉,光華奪目。曾幾何時無復當初顏色?蒼松翠柏,視似平常,而百年不謝也。 ——李鴻章
8、 人以利聚,「非名利,無以鼓舞俊傑」。 ——李鴻章
9、 謠諑之來本非意料所備,息謗莫若自滌,流言止於智者,盡其在我,何懼人言。 ——李鴻章
10、 平日遇事不能持平,威信無從服眾,以至一發難收,柔遠二字須看的通透,柔克高明。柔克者,非事事將順之謂柔也,繞指柔中自有百煉剛在。 ——李鴻章
11、 法待人而後行,事因時為變通,若徒墨守舊章,拘牽浮議,則為之而必不成,成之而必不久。 ——李鴻章
12、 伏念臣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時局艱危,不敢自稱衰病,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興。齎志以終,歿身難暝。現值京師初復,鑾輅未歸,和議新成,東事尚棘。根本至計,處處可虞。竊念多 難興邦,殷憂啟聖。 優讀迭次諭旨,舉行新政,力圖自強。慶親王等皆臣久經共事之人,此次復同更患難,定能一心協力,翼贊計謨,臣在九原,庶無遺憾。至臣子孫,皆受國厚恩,惟有勖其守身讀書,勉圖報效。屬纊在即,瞻望無時,長辭聖明,無任依戀之至。謹叩謝天恩,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謹奏。------李鴻章遺囑 ——李鴻章 《走向共和》
13、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www.SiandiAn.com 閃點情話網) ——李鴻章 《入都》
14、 處數千年未有之奇局,自應建數千年未有之奇業 ——李鴻章
15、 機器創造一事,為今禦侮之資,自強之本 ——李鴻章
16、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李鴻章
17、 簡版: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靠邊 完整版的上聯: 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成戰; 下聯: 偽為人,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 靠邊,合手即拿。 ——李鴻章
18、 "「世上最難寫的字,莫過於自己的名字。王爺,你的路還長著呢,讓老臣替你簽!」 ——李鴻章"
19、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出山志在登鰲頂,何日身才入鳳池; 倘無駟馬高車日,誓不重回故里車; 即今館閣須才日,是我文章報國年; 馬是出群休戀棧, 燕辭故壘更圖新; 徧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 ——李鴻章
20、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他以詩言志,有「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 ——李鴻章
Ⅹ 李鴻章他媽叫什麼名字
安徽省合肥縣東鄉磨店鄉,父親李文安,母親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