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文名字 > 古代異獸名字好聽

古代異獸名字好聽

發布時間:2021-05-08 08:19:16

❶ 給點古代靈獸,異獸的名字

青龍
白虎
朱雀
玄武
饕餮
九尾狐
龍的九子: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
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
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鍾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
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屭: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❷ 求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奇禽異獸名字

先聲明,都是CV來的,樓主可舍長就短的看下就行了

一角獸:
傳說中的神獸名。麒麟類,為瑞祥之物,天下一統則至。
《文選·劉琨<進勸表>》:「一角之獸,連理之木,以為休徵者,蓋有百數。」李善註:「《春秋感精符》曰:麟一角,明海內共一主也。王者不剮胎,不剖卵,則出於郊。」

人面鴞:
傳說中怪鳥名。其形如鴞而人面,雉身犬尾,其現尾旱災之兆。其說始見於秦。
《山海經·西山經》:「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人面,雉身犬尾,其名自號,見則其邑大旱。」

人馬:
傳說中異魚名,狀似魚而具人之手足耳目鼻。其說始見於晉。一作「馬人」。
晉·崔豹《古今注·魚蟲》:「人馬,有鱗甲,如大鯉魚,但手足耳目鼻與人不邑耳。見人良久乃入水中。」

人蛇:
傳說中異蛇名。狀似蛇耳具人手足,食人,能直立行走。
清·陳元龍《格致鏡原》卷九十九引《蛇譜》:「人蛇,長七尺,色如墨。蛇頭、蛇尾、蛇身,尾長尺許,而人手人足,長三尺。人立而行,出則群相聚,遇人輒嘻笑,笑而已即轉噬。然行甚遲,聞其笑即速奔可脫。」

九耳犬:
傳說中的獵犬。有九耳,其耳動則主人獵有所獲。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神語·雷神》:「陳時,雷州人陳鉷無子,其業捕獵,家有九耳犬,身靈。凡將獵,卜諸犬耳,一耳動則獵一首,動多則三四耳,少則一二耳。一日出獵,而九耳俱動。鉷大喜,以為必多得獸矣,有荊棘一區,九耳犬圍繞不去。異之,得一巨卵,徑尺,攜以歸,雷雨暴作。卵開,乃一男子,其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

九尾狐:
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說始見於先秦,至漢傳為瑞祥之獸,象徵王者興。又,天下太平則現,象徵王者子孫繁息。
《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白虎通》:「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

九尾蛇:
傳說中異蛇名。形體巨大,有九尾。
清·袁枚《續子不語·九尾蛇》:「茅八者,少曾販紙入江西。其地深山多紙廠,廠中人日將落即鍵戶,戒勿他出,曰山中多異物,不特虎狼也,一夕月皎甚,茅不能寐,思一啟戶玩月,瑟縮再四,自恃武勇尚可任,乃啟開而出。行不數十步,忽見群猴數十,奔泣而來,擇一大樹而上,茅亦上遠窺。旋見一蛇,從林際出,身入栱柱,兩目灼灼,體甲皆如魚鱗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聲如鐵甲。然至樹下,乃植其尾,旋轉作舞狀。每尾有小竅,竅中出涎如彈射樹上。猴有中者,者叫號墮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茅懼,歸,自是昏夜不敢出。」

九尾龜:
傳說中的神龜。徑尺余,有九尾。
明·陸粲《庚編·九尾龜》:「海寧百姓王屠與其子出行,遇漁父持巨龜,徑可尺余,買歸,擊著柱下,將羹之,鄰居有江右商人見之,告邸翁,欲以錢贖焉。商曰:『此九尾龜,神物也。』皆驗之,商因踏龜背,其尾兩旁露出小尾各四。便持錢乞王,王不肯,遂烹作羹,父子共啖。是夕,大水自海中來,平地三尺,逮水退,翁往視王某,但見衣衾再床,父子皆不知去向。人咸雲:為水府攝去殺卻也。」

九嬰:
傳說中怪獸名。能噴水吐火,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於北狄凶水之中。其說始見於漢。
《淮南子·本徑訓》高誘註:「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三足烏:
1. 亦稱「踆烏」、「陽烏」。神話傳說中神鳥名。居於日中,有三足。其說始見於漢。《玄中記》:「蓬萊之東,岱輿之山,上有扶桑之樹,樹高萬丈。樹顛有天雞,為巢於上。每夜至子時則天雞鳴,而日中陽鳥應之;陽鳥鳴則天下之雞皆鳴。」
2. 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名。為日中三足烏之演化。《洞冥記》卷四:「(漢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東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烏數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馭,以手掩鳥目,不聽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鳥獸食此草則美悶不能動矣。 』」

3. 傳說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鳥。有三,即青鳥。《河圖括地圖》:「昆侖在若水中,非乘龍不能至。有三足神鳥,為西王母取食。」
4. 省稱「三足」,亦稱「三趾」。傳說中祥瑞之鳥。國有道則現。其說始見於漢。《東觀漢記·章帝紀》:「三足烏集沛國,白鹿、白兔、九尾狐見。」

三足鱉:
亦稱「三足能(nai,音同「奈」)」。傳說中的異鱉,三足。其說始見於先秦。又傳人食之則體化而亡。
《庚巳集》:「太倉民家,得三足鱉,命婦烹,食畢入卧,少頃,形化為血水,止存發耳。鄰人疑其婦謀害,訟之官。時知縣黃廷宣鞠問不決,乃取三足鱉,令婦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獄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獄。」

三角獸:
傳說中瑞祥之獸名。頭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則此物至。帝王儀衛有繪其像之旗。
《元史·輿服志二》:「三角獸旗,赤質,赤火焰腳,繪獸,其首類白澤,綠發,三角,青質,白腹,跋尾綠色。」

大風:
傳說中一種凶惡得鷙鳥。堯時為害於民,被羿射殺於青丘之澤。因其大,振翼則起風,故又說為風伯。其說始見於漢。

山hui(右為「反犬」,左為「軍」,音同「灰」):
亦稱「hui子」。傳說中怪獸名。狀如犬而人面,見人則笑,其行如風。其現為大風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北山經》:「獄法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山膏:
傳說中怪獸名。其狀如豬,好罵人。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山中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赤若丹火,善罵。」

王母使者:
省稱「王母」。傳說中鳥名。為西王母所使,在齊郡函山守護葯函。其說始見於唐。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羽篇》:「王母使者。齊郡函山有鳥,足青,嘴赤黃,素翼,絳顙,名王母使者。昔漢武登此山,得玉函,長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為白鳥飛去。世傳山上有王母葯函,常令鳥守之。」

王餘魚:
亦稱「吳餘膾」、「吳王膾餘」、「膾殘」。傳說中魚名。其形如常魚身之一面。相傳越王勾踐(或雲吳王闔閭,又傳吳王孫樌)膾魚未盡,棄其殘半於水中,遂為此魚。
《異聞記》:「東城池有王餘魚,池決,魚不得去,將死。或以鏡照之,魚看影,謂其有雙,於是比目而去。」
天狗:
傳說中神獸名。可禁凶害。其說始見於秦。
《山海經·西山經》:「陰山……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天狐:
傳說中有通天之術的仙狐。
《玄中記·說狐》:「狐,五十歲,能變化謂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

天鹿:
一說「天祿」。傳說中奇異之獸名。其形似鹿而一角。為祥瑞之物。漢代有石雕像。
《宋書·符瑞志下》:「天鹿者,純靈之獸也。無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備則至。」

天雞:
傳說中的神雞。居東南桃都山大桃樹上,又傳居東海岱輿山扶桑樹上,率天下之雞報曉。漢代陶器已有其像。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雞皆隨之鳴。」

夫諸:
傳說中異獸名。狀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現為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中山經》:「敖岸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元仙:
傳說中異獸名。形似鹿而五、六頭。
明·鄺露《赤雅》卷下:「荼首,出羈縻州,似鹿而兩頭,食香草。其行如飛……亦有五、六頭者,是名元仙,敬之終吉,射之悔亡。」

木客鳥:
傳說中鳥名。狀如鵲。俗雲木客所化。其說始見於漢。
《異物志》:「木客鳥,大如鵲,數千百頭為群,飛集有度,不與眾鳥相廁,人俗雲『木客』。」

五足獸:
傳說中異獸名。狀如獅,有五足,為解形民之手所化。其說始見於晉。
晉·王嘉《拾遺記·晉時事》:「因樨國獻五足獸,狀如獅子;玉錢千緍,其形如環,環重十兩,上有『天壽永吉』之字。問其使者五足獸是何變化,對曰:東方有解形之民,使頭飛於南海,左手飛於東山,右手飛於西澤,自臍以下,兩足孤立。至暮,頭還於肩上,兩手遇疾風飄於海外,落玄州上,化為五足獸,則一指為一足也。」

日及:
傳說中異牛名。生於西域大月氏國,其肉割掉而復生。其說始見於晉。
《玄中記》:「大月氏有牛,名曰日及,割取肉一、二斤,明日瘡愈。漢人入國,示之以為異珍。」

毛龍:
傳說中龍之一種。大禹治水,曾乘之。其說始見於晉。
晉·王嘉《拾遺記·虞舜》:「南潯之國,有洞穴陰源,其下通地脈。中有毛龍、毛魚,時蛻骨於曠澤之中。龍、魚同穴而處。其國獻毛龍,一雌一雄,故置牶龍之官;至夏代養龍不絕,因以命族。至禹導川,乘此龍。及四海攸同,乃放河納。」
王母使者:
省稱「王母」。傳說中鳥名。為西王母所使,在齊郡函山守護葯函。其說始見於唐。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羽篇》:「王母使者。齊郡函山有鳥,足青,嘴赤黃,素翼,絳顙,名王母使者。昔漢武登此山,得玉函,長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為白鳥飛去。世傳山上有王母葯函,常令鳥守之。」
~~~~~~~~~~~~~~~~~~~~~~~
這個好像就是傳說中的青鳥吧?王母的使者
化蛇:
傳說中異蛇名。人面、豺身、鳥翼。其現為大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中山經》:「陽山,多石,無草木。陽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其音如叱呼,見則其邑大水。」

丹魚:
傳說中的神魚。出入又赤光環繞。以其血塗腳可步行水上。其說始見於北魏,後又傳為祥瑞之物。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丹水》:「水(丹水)出丹魚。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魚浮水側,赤光上照如火。網取之,割其血以塗足,可以不行水上。長居淵中。」

丹雀:
傳說中的神鳥。神農曾得其所銜九穗禾。
晉·王嘉《拾遺記·炎帝神農》:「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食者老而不死。」

丹蝦:
傳說中的巨蝦。身長十丈,須長八尺。其說始見於漢。
《洞冥記》:「有丹蝦,長十丈,須長八尺,有兩翅,其鼻如鋸,戴紫桂之林,以須纏身急流,以為棲身之處。馬丹嘗折蝦須為杖,後棄杖而飛,須化為丹,亦在海傍。」

文文:
傳說中異獸名。狀如蜂,尾分叉,反舌,好呼。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中山經》:「放皋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六足獸:
傳說中祥瑞之獸名。生六足。其說始見於南北朝時期。
《宋書·符瑞志中》:「六足獸,王者謀及眾庶則至。」

火光獸:
亦稱「火鼠」。傳說中獸名。生於南方,或雲生於西域,其毛可織火浣布。其說多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著作中。
《海內十洲記·炎洲》:「炎洲,在南海中……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毛長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許,晦夜即見此山林,乃是此獸光照,狀如火光相似。取其獸毛,時人號為火浣布,此是也。」

比肩獸:
傳說中祥瑞之獸名。
《宋書·符瑞志中》:「比肩獸,王者德給矜寡則至。」

巴蛇:
傳說中的巨蛇。吞象,三年出其骨。其說始於先秦。
《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玉雞:

世樂:
傳說中鳥名。為祥瑞之無,王者有道則出。
《駢雅·釋鳥》:「重精、世樂,皆靈鳥也。」

石雞:
傳說中的神雞。居東方扶桑山上,引天下之雞報曉。
《神異經·東荒經》:「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
冉遺魚:
亦作「髯遺魚」。傳說中異魚名。魚身而蛇首,六足。食之可禁凶,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西山經》:「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鳥獸盡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於陵羊之澤。是多冉遺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可以禁凶。」

白澤:
傳說中神獸名。能人言,知萬物之精。為祥瑞之物。黃帝巡狩東至海,此獸出,言天下鬼神之事。其說始見於晉。
晉·葛洪《抱朴子·極言》:「昔黃帝生而能言,役使百靈,可謂天授自然之體者也,猶復不能端坐而得道,故涉王屋而授丹經,到鼎湖而飛流珠……省攻佔則納五音之策,窮神奸記白澤之辭,相地則書青鳥之說,救傷殘則綴金冶之術。故能畢該袐要,窮道盡真。」

犰狳:
傳說中異獸名。其現為蝗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東山經》:「又南三百八十里,曰餘峩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鷙目而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糾,見則蝀蝗為敗。」

玄魚:
傳說中的神魚。為鯀所化。其說始見於晉。
晉·王嘉《拾遺記·夏禹》:「堯命夏鯀治水,九載無績。鯀自沉於羽淵,化為玄魚,時揚振須鱗,橫修波之上,見者謂為河精。四時以致祭祀,常見玄魚與蛟龍跳躍而出,觀者驚而畏矣……鯀之靈化,其事互說,神變猶一,而色狀不同。玄魚黃能,四音相亂,傳寫流文,『鯀』字或『魚』旁『玄』字也。」

耳鼠:
傳說中異獸名。如鼠,兔頭,能以尾飛。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北山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吉光:
傳說中異獸名。出於西域。毛皮製裘,不懼水火。
《海內十洲記·凰麟洲》:「武帝(漢武帝)天漢三年,帝幸北海,祠恆山。四月,西國王使至,獻此膠(續弦膠)四兩、吉光毛裘……吉光毛裘黃色,蓋神馬之類也。裘入水數日不沉,入火不焦。」

老蹇:
傳說中惡龍名。常為害,被蜀守李冰所降。
王十朋集注《神異記》:「蜀守李冰降毒龍蹇氏,鎖之於江上,水害遂息。」

地狼:
亦稱「賈(gu)」。傳說中居於地中的狗。其說始見於先秦。
《屍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

朱厭:
傳說中異獸名。其現為戰爭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西山經》:「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朱獳:
傳說中怪獸名。如狐有魚翼。其出現為國家發生使人畏懼之事的徵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東山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獳,其鳴自糾,見則國有恐。」
中國民間有"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說法。說是一位龍母,生了九個兒子,這九個兒子各有各的長相,脾氣和愛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龍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匯集了多種怪異的獸形象而演化為龍。然而並非所有的怪異獸像都百川歸海,納入了龍像之中,在與龍形象形成、發展的同時,一些怪異獸象也在發展,並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龍的某一種形象特徵。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聯系起來。在民間,很久就流傳著龍生九子的說法,但是九子為何物,並沒有確切的記載,然而這一公案卻由於「真龍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結果。據說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倉卒間不能回答,退朝後左思右想,又向幾名同僚詢問,糅合民間傳說,七拼八湊,才拉出了一張清單,向皇帝交了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

1. 傳說中的神雞。居東方扶桑山上,率天下之雞報曉。其說始見於漢。《神異經·東荒經》:「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
2. 傳說中的神雞。又傳為祥瑞之雞,王者至孝則至。其說始見於南北朝時期。《宋書·符瑞志上》:「(漢高帝)母名含始,始為昭靈後。昭靈後游於洛池,有玉雞銜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昭靈後取而吞之。又寢於大澤,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上皇視之,見蛟龍在其上,遂有身而生季,是為高帝。」

漢·劉向《列仙傳·琴高》:「(琴高)後如涿水中取龍子,為諸弟子期曰:『皆潔,齊待於水傍,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

赤鱬(ru音「如」):
傳說中異魚名。人面,音如鴛鴦,食之可以療病。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南山經》:「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卻火雀:
傳說中異鳥名。其狀如燕,能滅火。其說始見於唐。
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上:「順宗皇帝即位歲,拘弭國貢卻火雀(一雌一雄)、履水珠、常堅冰、變書草。其卻火雀純黑,大小似燕,其聲清亮,殆不類尋常禽。鳥置於火中,火自散雲。上嘉其異,遂盛水精籠,懸於寢殿,夜則宮人持燭炬以燒之,終不能損其毛羽。」
卻塵犀:
亦稱「辟塵犀」。傳說中海獸名。狀如犀牛,其角可以避卻塵埃。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卻塵犀,海獸也,然其角辟塵,致之於座,塵埃不入。」

何羅魚:
傳說中異魚名。一首而十身。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北山經》:「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扈。」

希有:
傳說中異鳥名。形體巨大。其說始見於漢。
《神異經·中荒經》:「昆侖之山……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

含利:
傳說中異獸名。能吐金。此稱始見於漢。
《文選·張衡<西京賦>》:「含利颬颬,北為仙車,驪駕四鹿,芝蓋九葩。」薛綜註:「含利,獸名,性吐金,故曰含利。」

角端:
傳說中祥瑞之獸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萬八千里,通曉四方語言。其說始見於漢。
《宋書·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

角龍:
傳說中的有角之龍,為龍之年過五百者。其說始見於南北朝時。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水蟲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犼:
本北方食人之獸,狀如犬,傳為海中神獸,狀如馬而有鱗,口中噴火,騭猛異常,食龍腦。其說多見於宋以後。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菱角》:「有童子以騎授母……瞬息至湖上。馬踏水奔騰,蹄下不波。無何,扶下……母將啟謝,四視其馬,化為金毛犼,高丈余,童子超乘而去。」

沉石明雞:
傳說中的瑞鳥。狀如燕,生於地下,天下太平則出。其說始見於晉。
晉·王嘉《拾遺記·魏》:「建安三年,胥徒國獻沉石明雞,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下,應時而明,聲能遠徹。」

冶鳥:
傳說中的鳥名。生南方山林中。狀如鳩,能變化人形。其說始見於晉。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二:「越地深山中,有鳥大如鳩,青色,名曰冶鳥。穿大樹作巢,如五六升斗器,戶口徑數寸,周飾以土堊,赤白相分,狀如射侯。伐木者見此樹,即避之去……此鳥白日見其形,是鳥也;夜聽其鳴,亦鳥也;時有觀樂者,便作人形,長三尺,至澗中取石蟹,就人炙之,人不可犯也。越人謂此鳥是越祝之祖也。」

長右:
傳說中怪獸名。狀如猴而四耳。其現為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南山經》:「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❸ 說一說古代神獸名字。

兩儀二聖:太陽燭照,太陰幽熒。

天之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靈與黃龍並稱天官五獸,天之四靈與應龍、黃龍合為六大神獸。

四靈:麟、鳳、龜、龍。

四凶:混沌、窮奇、檮杌、饕餮。

其他神獸 :旱魃、應龍、黃鳥、黑水、玄蛇、獬豸、鑿齒、修蛇、比翼鳥、化蛇、馬交、諦聽、鉤蛇、赤鱬、隗知、夫諸、猰貐、天狗、畢方、朱厭、猙、九尾狐、鬼車、肥遺、鯤鵬、當康、溪邊、禍斗、媼、乘黃、赤眼、豬妖、呲鐵、狸力、滅蒙鳥、蛟龍、虯龍、燭龍、蟠龍、欽原。

三角獸、翻羽、飛廉、三足烏、山魈、天吳、禺疆、虛耗、玄蜂、土螻、獅鷲、 冉遺魚、慶忌、鹿蜀、重明鳥、英招、橫公魚、遠飛雞、腓腓、青牛、火鼠、商羊、訛獸、並封、山蜘蛛、鳴蛇、 傲因、甪端、白矖、夔牛、傒囊、天狐、天馬、兕、何羅魚。

(3)古代異獸名字好聽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是指以兩儀二聖(太陽燭照,太陰幽熒)與天之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代表的皆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

這些生物在現實中大多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❹ 給點古代靈獸,異獸的名字及介紹

1.青龍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硃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里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鍾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鍾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屓: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2.白虎
在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煉氣,外丹煉丹葯,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雲『龍從火里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雲『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時《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咸池、北宮玄武。』在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穀的星,主秋季,因五穀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在《正義》:『咸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於咸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可見咸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咸池也就是鹼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運》所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咸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3.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它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於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於龍象徵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後代說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而在北京過去就有三座專祀玄女的廟宇,叫九天娘娘廟、玄女廟。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廟。
4.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雲:『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游》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曰:『玄武宿於殼中兮,騰蛇蜿蜒而自糾。』李善注雲:『龜與蛇交曰玄武。』《後漢書.王梁傳》:『《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賢注雲:『亡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玄武』為水神、北方之神。《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帝覽嬉>:『北方玄武所生,...鎮北方,主風雨。』
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他三靈。其他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並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涌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真武大帝的身世,後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於掙樂國皇後,厭惡塵世,舍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有別於其它三靈。其它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九天玄女
鰲:傳說中海里的大鱉。
狽:傳說中的一種獸。

狴:傳說中的一種走獸。古代牢獄門上常畫它的形象,是牢獄的代稱。

螭: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

魑魅:傳說中山裡害人的怪物。

鶼鶼:比翼鳥,古代傳說里的一種鳥。

僬僥:古代傳說中的矮人。

夔: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奇異的動物,似龍,一足。

貔貅:傳說中的猛獸,似熊。

虯:虯龍,傳說中的一種龍。

狻猊:傳說中的猛獸。

魍魎:傳說山林中的一種怪物。

❺ 要20種古代神獸的名字

上古六神:白虎 玄武 朱雀 青龍 勾陳 騰蛇。4靈:麒麟、鳳凰、龜和龍 4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4凶:混沌、窮奇、檮杌、饕餮 。另:贔屓(bi,xi)、螭吻(chi,wen)、蒲牢(pu,lao)、狴犴(bi,an)、狻猊(suan,ni)。

❻ 求上古神獸名字越多越好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麒麟、窮奇、混沌、蠻蠻…忘了

❼ 山海經中的所有異獸名稱 , 不要別的只要名稱

異獸蠃魚,一種長著魚身,卻有鳥翅膀的異獸,能發出像鴛鴦一樣的鳥叫。它在哪裡出現就會在哪裡帶來水災。

異獸孰湖,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應該很適合做坐騎)。

異獸窮奇,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記載於《山海經》中,《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凶惡的異獸。

異獸玃如,皋塗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鹿卻長著白色的尾巴,馬一樣的腳蹄、人一樣的手而又有四隻角。

異獸數斯,皋塗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鷂鷹卻長著人一樣的腳,名稱是數斯,吃了它的肉就能治癒人脖子上的贅瘤病與癲癇病等。

❽ 求古代神獸名字大全

1、獓狠(犬因)(ao yi)三危山食人巨獸,樣子有些像牛,長著四隻角,它的毛發很長,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
2、猙(zheng)章峨山,千里無草木植被,多碧岩。此山中有一畏獸,五尾一角,吼叫聲如雷劈石,以老虎豹子為食物。
3、蠱雕(gu diao)是一種似鳥非鳥,似豹非豹的食人畏獸,獨角,叫起來像嬰兒的啼哭。
4、精衛,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5、鍾山的山神名叫燭陰(燭龍)燭龍睜開眼,天下便是白晝;燭龍閉上眼,天下便是黑夜;燭龍吹一口氣,天下便是冬季;燭龍呼一口氣,天下便是夏天。燭龍從來不吃、不喝,也沒有氣息。一旦他吐一口氣,天下便刮風。他的身形似蛇,身長達千里,面孔似人,周身都是紅色的。
6、上古異獸之四大凶獸:窮奇。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蝟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象狗,靠吃人為生。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並且鼓勵他多做壞事。但是,窮奇也有為益的一面。在一種稱為「大儺」的驅鬼儀式中,有十二種吞食惡鬼的猛獸,稱為十二神或十二獸,窮奇就是其中之一。
7、上古異獸之四大凶獸:檮杌(tao wu)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 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凶惡的人。相傳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和窮奇一樣,檮杌後來也成了四凶之一。
8、上古異獸之四大凶獸:混沌。混沌是四凶之一的神話生物,根據《左傳》記載,四凶分別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頭羊身並且腋下長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以及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檮杌」。
9、上古異獸之四大凶獸:饕餮(tāo tie)傳說軒轅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山海經有雲,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亦有傳說為「龍生九子」的九子之一。
10、上古異獸之神獸:白澤。昆侖山上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 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黃帝巡遊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
11、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雄性稱麒,雌性稱麟,明代鄭和下西洋帶來了長頸鹿後,又用來代指長頸鹿(在日本依然如此)。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
12、傳說中的矖,白矖(xǐ)傳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女媧非常孤獨,於是用泥造人,同時也造了和自己同為蛇神的寵物。一為白矖為雌;一為騰蛇,為雄。女媧補天因所采五色石不夠用,於是以身補天,白矖和騰蛇亦追隨以身補天。

❾ 山海經裡面的異獸有哪些求名字,外貌描述,還有功用

1、鹿蜀:獸,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佩之宜子孫

2、旋龜:獸,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

❿ 遠古神獸 猛獸 名字

中國古代神獸簡介
白虎
【白虎】
在中國,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玄武
【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朱雀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朱雀】
鳳凰在中國來說,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鳳凰又可說是朱雀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它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浴火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青龍
【青龍】
在中國,龍的地位就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又有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鍾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鍾格外響亮。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第八兒是負屓: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鳳凰】
鳳凰(Chinesephoenix/phoenix),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鵾雞等,在西方神話里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為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盤」。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因此鳳凰一詞為合成詞結構。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它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復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麒麟】
是品性仁慈、妖力強大的生物,諳悟世理,通曉天意,可以聆聽天命。人的世界有十二個國家,分別由十二個王來統治。王不是以出身或功績來評選,而是由天命來決定。麒麟就是傳達天命,為自己的國家選出王者的神獸。
【檮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厭惡的惡人,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神異經·西荒經》記「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已然是一派怪異扭曲的形象,與其說是魔獸不如說是生化實驗失敗核泄漏的產物。
【獬豸】
古代神裁製度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為「法獸」。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發,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擁有很高的智慧,能聽懂人言,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抵觸。後世常將普通羊飼養在神廟,用來代替獬豸
【白澤】
黃帝巡遊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
《軒轅本紀》 、 《抱朴子(極言)》 、 《瑞應圖》有載。
【鬼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此疑為個例)
《三國典略》 、 《嶺表錄異》 、 《正字通》 、 《古風》有載。
【鑿齒】
人形獸,齒長三尺,其狀如鑿,下徹頷下,而持戈盾(應有一定智能)。曾為羿於壽華之野射殺。
《山海經(海外南經)(大荒南經)》 、 《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橫公魚】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載。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
《偃曝餘談》有載。
【重明鳥】
在《拾遺記》中說,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明鳥,一名雙晴言在目。狀如雞,鳴似鳳。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飛。能摶逐獸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或一年來數次,或數年都不來。國人都全灑掃門戶,以留重明。如重明鳥未到的時候,國人或刻木,或造銅像,
為此鳥的形象,放在明戶之間,則魑魅之類,自然退伏。所以到了現在,都刻木像、造銅像或畫圖像,故現在畫雞於門上。
【畢方】
在《山海經.西次三經》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就是叫做畢方。《海外南經》:「畢方鳥在東方,青水西,只有一隻腳。」而《淮南子.汜論訓》中說,木生畢方。因而有說畢方是木精所變的,而形狀是鳥、一足、不食五穀。《在文選.張衡〔東京賦〕》中說:「華方...老父神,如鳥,兩足一翼,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也。」而《韓非子.十過》中說:「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秦山之上,駕象車而蛟龍,畢方並害。袁珂說華方是鳳,鳳為太陽鳥,故「見則其吧有訛火」。《駢雅》:「畢方,兆火鳥也。」鳳即為神,也是災難的象徵。《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大風為害,堯乃使羿...繳風於青邱之澤。」大風即大鳳。《淮南子》「木生畢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響所玫,意即木生火。因畢方為火鳥故用畢方代火,非指畢方生於木。
【饕餮】
《神異經

閱讀全文

與古代異獸名字好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