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文文獻的作者在引用時,為什麼會出現兩個完全相同的名字
這篇文章的引文信息如下: Toyoda, H. and Hiraga, M.,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Wobbleplate and Scroll Type Compressors," SAE Technical Paper , 1990 SAE的論文標價為每篇25美元。
找到了這篇文章的全文預覽頁面,但不能。
② 國家標准發布後,大家英文文章是怎麼署名的
署名作者是那些對論文做出實質性貢獻的人。 一般實驗的實施者和執筆者為第一作者。 一般實驗的設計者(指導者)等(如導師或科研團隊(課題)的領隊)可為通訊作者。 到了畢業的季節了,許多研究生在忙於寫論文。我想談點個人對於發表學術論文時的署名問題的看法。 論文的署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署名一則是分享成果的榮譽,二則是一種責任。往往涉及到名利的事情處理不好是很容易產生誤會、誤解或矛盾的。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的署名問題,實際操作起來有些時候也是很難的。 我們知道,當今的科學研究已經不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的時代了,大的科研項目如腦的研究、人類基因組學、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學家之間、學術團體之間、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這樣一篇論文的署名人數也越來越多,一些國際合作研究項目,論文的署名人數有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了。那麼署名如何排序呢? 署名原則:以實驗生物學為例。作為論文署名的人員應該是在實驗設計、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論文寫作等全過程中做出了實質性(或主要)貢獻的人。按照慣例,一般作為實驗的實施者,又是論文的執筆者,自然應該是論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後、一些年輕學者等。導師或者項目(課題、實驗)的設計者,對論文的主體主要負責的人一般作為通訊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後一位。聯系出國做博士後人都知道往往論文作者的最後一位往往是實驗室的負責人。第一和最後一位作者之間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據對論文的實際貢獻大小進行。論文的作者應該做到能夠對論文的細節和主要結論熟悉並同意發表,並能夠回答讀者等對論文的相關問題和質疑。由於有些時候,對一篇論文的貢獻大小是很難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實驗開始前,就討論好論文作者的署名順序。如果能早些講清楚署名的原則和相關安排,以後就不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對於一些重要的論文,有多個作者做出的貢獻是等價的,可以作為聯合第一作者處理,但是作為聯合通訊作者的比較少見。那些對實驗過程做出了貢獻 (如實驗員、動物飼養員等)但沒有達到作為作者的程度、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提供一般性幫助(如協助查閱文獻、分析數據)時,在論文中必須進行致謝。 有些特殊情況也是需要考慮的,如有些提供了某項研究的重要學術思想和設計思路的;有些提供了實驗中不可缺少的實驗材料;有些提供了研究中必須的重要實驗設備;等等類似情況,如果當事者(方)提出要作為論文作者署名,是可以考慮的。當然有些是在實驗開始前就已經討論決定了的,就沒有這些麻煩了。 作者的責任:必須強調的是在論文上署名的作者除了分享成果的榮譽外,重要的是要對論文成果的真實性等方面負有責任。如果在論文中沒有特別的分工說明,發表的論文的一旦出現了問題,如出現數據不實、剽竊、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時,所有作者都要承擔相關責任。 現在有些刊物在發表前讓作者簽名,說明閱讀過並同意發表論文中的數據和結論,有些刊物是規定通訊作者可以代表所有作者。還有些刊物要求明確說明每個作者的責任和貢獻,如誰收集的數據;誰設計的實驗,誰實施的實驗;誰參與討論,誰進行數據分析;誰執筆等。前些日子Nature 上刊登諾貝爾獎得主Linda B.Buck 和共同作者發表的聲明,撤銷了他們2001 年發表在Nature 上的一篇論文,聲明中說:"他們發現2001 年的論文數據和原始數據間有矛盾。" 文章註明了每個作者的貢獻,原文是這樣的:Author Contributions(作者貢獻):L.B.B.and L.F.H.,conceived the project(獲得項目),L.F.H.and J.- P.M.prepared gene-targeting constructs to generate the mice(准備所必須的實驗材料),S.S.trained Z.Z.in gene-targeting techniques(負責技術培訓),Z.Z.prepared and analysed the mice and provided all figures and data for the paper(實施實驗、獲得數據、提供數據和圖表),and L.B.B.and Z.Z.wrote the paper(執筆寫作).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L.B.B(通訊作者是Linda B.Buck)。 不規范署名:現階段在國內也確實存在著論文署名不規范問題,有些是屬於不知道規矩,有些則是其他原因: 1.隨便掛名;不管對論文有無貢獻,只要是一個實驗室的,一個研究集體的成員,每個成員幾乎在每篇論文上都署名。這樣可以增加每個人員發表論文的數量。 2.領導掛名:有時候有些研究人員為了"巴結"某些領導或掌握資源的官員,在某些論文上署上領導的大名。也有些時候是相關領導暗示或主動要求掛名。 3.名人被借"光"掛名:有時候有些學者為了論文審稿或發表順利,沒有徵求當事人的同意,就強行將一些學問高的學者(如院士等)的名字掛上(有些可能是自己的導師等)。 4.為了職稱晉升而掛名;有些人為了評職稱急需,而在沒有任何貢獻的論文上掛名。 5.強求掛名;有些項目負責人或實驗室領導強求在實驗室的所有論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6、為了某種目的而收買掛名;如學校評估、博士點申請等急需高質量的論文,利用金錢收買,在論文上署名。 7.為了畢業和學位而掛名:有些學生為了滿足單位的獲得學位的要求,急於畢業獲得學位,在自己沒有貢獻的文章上掛名。 提醒導師和研究生需要注意的事情:由於某些利益目的(如考核等),有些研究生將自己碩士期間的工作,以讀博士學位的單位名義發表;或者署上自己的博士導師的名字;或者論文中沒有自己碩士導師的名字等等,這是非常錯誤的,每位導師和研究生都必須嚴肅對待這些事情。首先論文(成果)的產權歸原單位(獲得項目支持的單位)。碩士生要尊重自己導師的勞動,不能太"勢力眼"。同理,博士生畢業後,博士期間的所有數據都必須以原單位的名義發表,博士生導師應該作為作者之一(如果導師負責的話,一般應該是通訊作者),原單位必須是第一產權單位。 "客座研究生"問題:現在由於擴招,有些導師沒有科研經費,沒有課題。研究生自己四處尋找能夠提供實驗條件和經費支持的導師,這些學生被稱為"客座研究生"。不可思議的是學生的原單位明文規定,這些研究生發表的論文必須是第一作者,署名是第一單位,才能申請獲得學校的學位。實在難以理解,既不提供研究經費,又沒有提供研究思想、實驗條件,等等,等著享受成果,還有這種要求?不知道怎麼會出台這樣的政策?哪些教授們也就同意了?不考慮學校的聲譽和影響? "多棲教授"問題:當今一篇論文掛很多單位的多問題,一則是由於兼職的、 "兩棲"的教授學者太多;再則是由於現實的利益關系。看看某些所謂我國"獨立創新"的高質量論文,實則是在國外的實驗室做的結果,由於自己在國內某個單位兼職(講座教授之類的),這位學者的名字上會有兩個甚至多個單位。還有一些學者純粹是為了增加論文數量,在與自己的專業毫無關系的論文上掛名。國內的"多棲教授"的論文署名情況也是這樣的。 作為研究生還應該明白的一點是成果的歸屬問題:如果你從事的研究課題項目、學術思想和實驗總體設計都是導師或者實驗室負責人完成(或負責完成的),不管這個成果有多大多重要,即使是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成果應該歸屬於這個實驗室,屬於你的導師或項目負責人。當然,研究生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埋沒的。 應該承認,我們國家很多事情都在改進之中,有些規范正在建立之中。以前有些事情確實屬於不知道(不知者不為過),有些則是由於利益驅動所致,如績效考核時,有些單位規定署名靠前的作者,賦分值高,通訊作者也按照排名順序賦分。這樣就出現了有些通訊作者署名在中間或靠前的位置上。這些現象前幾年很普遍,現在還存在,但已經逐漸少多了。只要大家明白了相關規矩,相關政策逐漸完善合理,自然就會走上正規了。但是那些領導隨便決定作者順序、導師可以隨意將論文的第一作者贈送給某人的做法是嚴重違反學術規范的。
③ 畢設外文文獻中國作者,人名怎麼翻譯
確實這種中國作者的論文不是很好翻譯,因為不知道是哪個字。
這兩個人的中文分別是:jianxun qi :乞建勛,xiuhua zhao :趙岫華
可以在網上查到他們發表的中文論文,上面有署名的。
④ 用endnote插入的參考文獻英文作者名字全是大寫怎麼辦
1、首先,首次打開ENDNOTE軟體,單擊下圖中用紅色圓圈標記的按鈕,或直接按快捷鍵「
Ctrl + N」,如下圖所示,然後進入下一步。
⑤ 英國論文寫作的引用文獻應該怎麼書寫作者的名字啊要注意什麼嗎
其實引用文獻書寫作者的名字規則是很簡單的,通常我們只需要寫出第一作者的姓(last name)就可以了。比如以下的例句:
Hiemer et al. (2015) observed that 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YAP abnormally accumulated in the nucleus in pre-malignant oral tissues 1.
大多數文章都有多名作者,所以要在第一作者的姓之後加et al., 表示其他作者的名字沒有列上。這里的「et al.」可以寫成斜體,也可以不加標點,所以會有下面四種寫法: 「et al.」 「et al」 「et al.」 「et al」。選擇哪種寫法首先要看小夥伴們准備投稿的目標期刊在這方面有沒有規定,如果有的話就按照期刊的要求來寫;如果沒有,那麼我們可以任選一種,但要注意的是一篇文章的前後要保持一致,通篇只能用一種寫法,不要在中間換來換去。另外要注意不要用etc來代替et al.,因為etc一般用來羅列事物,而et al用來代表作者;當然如果只有一個作者,就不需要et al了。如果小夥伴們引用的文獻有兩個作者,普遍接受的寫法是兩個作者的姓都要寫上:Smith and Zhang (2008) reported… 三個或更多作者的時候,除非期刊關於列出幾個作者有特別規定,否則只需要寫出第一作者 + et al.
從上面的例句我們還可以看出,如果我們引用文獻時提到了作者的名字,還要加上發表的年份,不論文獻的格式排版如何。
中國的留學生在這方面容易出現的一個錯誤是用全名,尤其是在提到中國作者的名字時。當我們用中文寫論文時,這種寫法是普遍能接受的,但是我們要記住用英文寫論文的時候只要寫出姓就可以了。另一個常見錯誤是姓和名混淆,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英文里名在前,姓在後,這和中文的習慣相反。比如John Smith,John是名,Smith是姓,但是有時也會寫成」Smith, John」,這樣中間有個逗號,那就變成前面是姓,後面是名了。所以當我們查閱文獻的時候,如果看到的是文獻的全文,且作者名字是完全顯示出來的,那麼一般就是名在前姓在後了;如果我們在資料庫,比如Pubmed里檢索到摘要,這種情況下通常姓是全拼出來的,而名字只剩下縮寫(Smith J)。其實,引用文獻不一定要提到作者的名字。如果每句話都加上作者的名字,那勢必會影響到文章閱讀的流暢性,所以我們應該盡量少用或不用,這樣既節省了字數,又不用擔心寫錯作者的名字,反而是更值得推薦的做法。因此,只要我們正確引用了文獻,作者的名字就不一定非要出現在論文中。
關於寫作英國論文引用文獻時書寫作者的名字是非常簡單的,只要遵循了上面的這些規則就很容易的能夠進行寫作了,同學們在平時的留學生活中如有遇到類似於此類的英國論文寫作小問題,如無法及時的解決可以咨詢一些國內較為知名的留學服務網站,例如:51Due、留學府都是非常不錯的留學服務網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⑥ EndNote里英文作者的中間名如何處理
Endnote自帶了3700多個外文雜志的模板。
所以你可以使用它自帶即可。
在Endnote界面左上方的方格(Bibliographic output style)
選select another style,從彈出框里找對應的雜志名稱就可以了)
⑦ 英文文獻作者姓名
那沙利.貝里爾
弗洛倫特.査扎倫克
伊維斯.可謬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愛德華-蒙特比特2900號理工學院地質與礦物學內務處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舍布魯克東街4101號蒙特利爾大學生態蔬菜學研究所
H3T 1J4 ,H1X 2B2 不太清楚,應該是郵編一類的
這樣可以么?
⑧ 引用參考文獻時,文獻的作者太多怎麼辦,是不是只寫前兩個就夠了
文獻的作者太多時,可以註明兩到三名作者,然後在其後加「等」字。
拓展資料:
注意引用參考文獻時有幾種常見的錯誤做法:
1、引用連自己都沒看過的二手文獻,雖然很省事,不過引用是否准確恰當很難保證。
2、參考文獻的內容和論文正文引用的內容不一致,具體表現為論文正文標注引用的內容和參考文獻中的內容對不上,驢唇不對馬嘴。
3、切記不要只引用自己的論文,這樣的作者是存在的,對於國內的期刊而言也許會給這樣的作者修改補充的機會,對於國外期刊往往直接是退稿的,只引用自己的論文,無論你在所涉領域有多麼高的成就也要謙虛,對於編輯和審稿人看來,往往認為該作者對其研究領域的進展不夠了解,研究課題也沒有引起同行的關注。
4、參考文獻引用過多,時間長。大家都知道應該使用和引用參考文獻,但切記並不是參考文獻引用得越多越好,參考文獻的數量應該和論文的信息量成正相關。
隨著信息全球化的進步,許多前沿期刊會被國內作者看到,並第一時間引用,因此在引用文獻的時候如有條件可引用近一兩年的國際前沿研究成果。
5、對於國內期刊而言,有些作者閱讀了比較偏冷的英譯版的文獻,在引用的時候卻是英文原著的,這樣是不可取的,可以直接引用中文譯著的。
6、參考文獻引用類型太過單一。
⑨ 英文文獻作者姓名翻譯
那沙利.貝里爾
弗洛倫特.査扎倫克
伊維斯.可謬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愛德華-蒙特比特2900號理工學院地質與礦物學內務處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舍布魯克東街4101號蒙特利爾大學生態蔬菜學研究所
H3T 1J4 ,H1X 2B2 不太清楚,應該是郵編一類的
⑩ 論文 英語 多個作者 怎麼署名
文 英語 多個作者 怎麼署名
多少字我 幫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