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文名字 > 魯迅作品好聽的名字

魯迅作品好聽的名字

發布時間:2021-05-15 17:04:59

⑴ 魯迅所有散文的名字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啟蒙,12歲就讀於三味書屋,勤學好問,博聞強記,課余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書籍,對繪畫藝術產生濃厚興趣,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他不囿於四書五經,多方尋求課外讀物,努力掌握歷史文化知識。

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越中先賢的道德文章,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響。魯迅少年時代,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魯迅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魯迅母親魯瑞,農民的女兒,品格高尚,對魯迅影響很大。

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滿懷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翌年,因不滿學堂的「烏煙瘴氣」,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他廣泛接觸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閱《時務報》,看《天演論》,深受維新思潮和進化論學說的影響,初步形成「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的社會發展觀。

1902年,魯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官派赴日留學。他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後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習醫。因深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於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課余「赴會館,跑書店,往集會,聽講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6年,魯迅在事實面前,有感於國內同胞的愚弱,認識到改變國民性的重要,便毅然棄醫從文,邁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選擇了文學藝術,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鬥武器。他參與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撰寫了《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早期重要論文。魯迅認為,中國的嚴重問題在於人,不在於物;在於精神,不在於物質;在於個性,不在於「眾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鍵,在於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

辛亥革命前夜,魯迅回到祖國,先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執教,擔任化學、生理學教員,後又回到故鄉紹興,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監學兼博物教員、山會初級師范學堂監督(校長)。他一方面教書育人,培養青年, 一方面積極投身於辛亥革命。 他領導故鄉文學團體「越社」, 支持創辦《越鐸日報》。 1912年初, 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不久,隨教育部遷至北京,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同時先後受聘於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擔任校外兼職講師。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志,揭開了中國五四運動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1918年,他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通過象徵的藝術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此後,魯迅「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姿態,創作了《孔乙己》、《葯》、《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從而成為五四五四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1926年夏,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南下廈門,擔任廈門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同時兼任國學院教授。1927年初,魯迅又轉赴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擔任了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同時兼任教務主任,一邊從事教育和文學創作,一邊投入新的戰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變發生,魯迅經受了腥風血雨的考驗,因營救學生無果,憤而辭職。在血的教訓面前,魯迅早年形成的社會發展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糾正了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頗」,從此,他的思想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起點。

20年代中期,參與創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末名社。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

1927年10月,魯迅到了上海,從此定居下來,集中精力從事革命文藝運動。1928年與郁達夫創辦《奔流》雜志。193O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後主編《萌芽》、《前哨》、《十宇街頭》、《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他參加和領導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許多革命社團。他主編《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許多刊物,團結和領導廣大革命的、進步的文藝工作者,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堅持韌性戰斗,撰寫了數百篇雜文。這些雜文,如匕首,似投槍,在反文化「圍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他與共產黨人交往密切,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他以「竊火者」自喻,致力於中外文化交流,倡導新興木刻運動。他關心青年,培養青年,為青年作家的成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大陸新村寓所與世長辭,終年55歲。

魯迅寫過一首《自嘲》詩,其中有兩句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魯迅一生寫下了800多萬字的著譯,他的《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許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譯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語等多種文字,飲譽全球。《魯迅全集》是他留給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魯迅著作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瞿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 吶喊)
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 花邊文學)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

魯迅年譜

一八八一年 一歲
八月初三(公歷9月25日),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口。姓周名樹人,字豫才,小名樟壽,

一八八六年 六歲
是年入塾,從叔祖玉田先生初誦《鑒略》。
其五六歲時,宗黨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譽其小而靈活也。

一八八八年 八歲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當其病篤時,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詢其何故,答曰:「為妹妹啦。」
是歲一日,本家長輩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與焉。先生在旁默視,從伯慰農先生因詢之曰:「汝願何人得贏?」先生立即對曰:「願大家均贏。」

一八九二年 十二歲
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鑒讀。
在塾中,喜乘閑描畫,並搜集圖畫,而對於二十四孝圖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獨生反感。先生外家為安橋頭魯姓,聚族而居,幼時常隨母太夫人前往,在鄉村與大自然相接觸,影響甚大。《社戲》中所描寫者,皆安橋頭一帶之景色,時正十一二歲也。外家後遷皇甫庄、小皋步等處。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一八九三年 十三歲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憂,自北京歸。
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出入於質鋪及葯店者累年。

一八九六年 十六歲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後,家境益艱。

一八九八年 十八歲
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

一八九九年 十九歲
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於功課並不溫習,而每逢考試輒列前茅。課余輒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時或外出騎馬。

一九零一年 二十一歲
十二月,路礦學堂畢業。

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歲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於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一九零三年 二十三歲
是年為《浙江潮》雜志撰文。秋,譯《月界旅行》畢。

一九零四年 二十四歲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醫學專門學校肄業。

一九零六年 二十六歲
六月回家,與山陰朱女士結婚。同月,復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

一九零七年 二十七年
是年夏,擬創辦文藝雜志,名曰《新生》,以費絀未印,後為《河南》雜志撰文。

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歲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復會」會員,並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一九零九年 二十九歲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一九一零年 三十歲
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一九一一年 三十一歲
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
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一九一二年 三十二歲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
五月,航海低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是月公餘纂輯謝承《後漢書》。

一九一三年 三十三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餘校《嵇康集》。

一九一四年 三十四歲
是年公餘研究佛經。

一九一五年 三十五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經》成。
是年公餘喜搜集並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一六年 三十六歲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
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
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誌拓本。

一九一七年 三十七歲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
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一九一八年 三十八歲
自四月開始創作以後,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為文學革命思想之急先鋒。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一九一九年 三十九歲
一月發表關於愛情之意見,題曰《隨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後收入雜感錄《熱風》。
八月,買公用庫八道灣屋成,
十月發表關於改革家庭與解放子女之意見,題曰《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後收入論文集《墳》。
十一月修繕之事略備,與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請假經津浦路歸省,奉母偕三弟建人來京。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一九二零年 四十歲
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戲曲《一個青年的夢》。
十月,譯成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小說《工人綏惠略夫》。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二一年 四十一歲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一九二二年 四十二歲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著童話劇《桃色的雲》。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一九二三年 四十三歲
八月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
九月小說第一集《吶喊》印成。
十二月買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二十一號屋。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一九二四年 四十四歲
五月,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
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並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講演,
八月返京。
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論文《苦悶的象徵》。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是年冬為《語絲》周刊撰文。

一九二五年 四十五歲
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先生與多數教職員有校務維持會之組織,被章士釗違法免職。
十一月,雜感第一集《熱風》印成。
十二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為《語絲》撰文,並編輯《國民新報》副刊及《莽原》雜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

一九二六年 四十六歲
一月女子師范大學恢復,新校長易培基就職,先生始卸卻職責。同月教育部僉事恢復,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慘案後,避難入山本醫院,德國醫院,法國醫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園,與齊宗頤同譯《小約翰》。
八月底,離北京向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滿於學校,辭職。

一九二七年 四十七歲
一月至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
三月黃花節,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雲樓。
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學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辭職。
七月演講於知用中學,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學術講演會」,題目為《讀書雜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
八月開始編纂《唐宋傳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雲里二十三號,與番禺許廣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滬上學界,聞先生至,紛紛請往講演,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十二月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聘,任特約著作員。同月《唐宋傳奇集》上冊出版。

一九二八年 四十八歲
二月《小約翰》印成。同月為《北新月刊》譯《近代美術潮論》,及《語絲》編輯。《唐宋傳奇集》下冊印成。
五月往江灣實驗中學講演,題曰:《老而不死論》。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譯本出。《奔流》創刊號出版。
十一月短評《而已集》印成。

一九二九年 四十九歲
一月與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資印刷文藝書籍及木刻《藝苑朝花》,簡稱朝花社。
五月《壁下譯叢》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親。並應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二師范學院,第一師范學院等校講演。
六月五日回抵滬上。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藝術論》譯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嬰。同月為柔石校訂中篇小說《二月》。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文藝與批評》譯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學講演。

一九三零年 五十歲
一月朝花社告終。同月與友人合編《萌芽》月刊出版。開始譯《毀滅》。
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
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連盟成立會」。此時浙江省黨部呈請通輯「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先生離寓避難。同時牙齒腫痛,全行撥去,易以義齒。四月回寓。與神州光社訂約編譯《現代文藝叢書》。
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
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同月譯雅各武萊夫長篇小說《十月》訖。
九月為賀非校訂《靜靜的頓河》畢,過勞發熱。
同月十七日,在荷蘭西菜室,赴數友發起之先生五十歲紀念會。
十月四五兩日,與內山完造同開「版畫展覽會」於北四川路「購買組合」第一店樓上。同月譯《葯用植物》訖。
十一月修正《中國小說史略》。

一九三一年 五十一歲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離寓避難。
二月梅斐爾德《士敏土之圖》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舊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聯」機關雜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為:《流氓與文學》。
六月往日人「婦女之友會」講演。
七月為增田涉講解《中國小說史略》全部畢。同月往「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上海文藝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請內山嘉吉君教學生木刻術,先生親自翻譯,至二十二日畢。二十四日為一八藝社木刻部講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樓景印宋本。同月《毀滅》制本成。
十二月與友人合編《十字街頭》旬刊出版。

一九三二年 五十二歲
一月二十九日遇戰事,在火線中。次日避居內山書店。
二月六日,由內山書店友護送至英租界內山支店暫避。
四月編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評,名曰:《三閑集》。編一九三○年至三一年雜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錄譯著書目。
九月編譯新俄小說家二十人集上冊訖,名曰:《豎琴》。編下冊訖,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兩地書》。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范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

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歲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行委員。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慶齡宅,歡迎蕭伯納。
三月《魯迅自選集》出版於天馬書店。同月二十七日移書籍於狄思威路,稅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遷居大陸新村九號。
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
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時有先生亦將不免之說,或阻其行,先生不顧,出不帶門匙,以示決絕。
七月,《文學》月刊出版,先生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編序之《一個人的受難》木刻連環圖印成。同月「木刻展覽會」假千愛里開會。又短評集《偽自由書》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 五十四歲
一月《北平箋譜》出版。
三月校雜文《南腔北調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編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編《譯文》創刊號。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識者被逮,離寓避難。
十月《木刻紀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盜汗。病後大瘦,義齒與齒齦不合。同月短評集《准風月談》出版。

一九三五年 五十五歲
一月譯蘇聯班台萊夫童話《表》畢。
二月開始譯果戈里《死魂靈》。
四月《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印成。
六月編選《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並作導言畢,印成。
九月高爾基作《俄羅斯的童話》譯本印成。
十二月編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續寫《故事新編》。
十二月整理《死魂靈百圖》木刻本,並作序。

一九三六年 五十六歲
一月肩及脅均大痛。同月二十日與友協辦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編》畢,即出書。
二月開始續譯《死魂靈》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驟然氣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為之選定《蘇聯版畫》。同月編《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醫雲胃疾,自後發熱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國鄧醫生來診斷,病甚危。
六月,從委頓中漸愈,稍能坐立誦讀。可略作數十字。同月,病中答訪問者O•V•《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又《花邊文學》印成。
七月,先生編印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
八月,痰中見血。為《中流》創刊號作小文。
十月,體重八十八磅,較八月一日增約二磅。契訶夫作《壞孩子和別的奇聞》譯本印成。能偶出看電影及訪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
十七日出訪鹿地亘及內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氣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逝世。

魯迅用過的筆名
干凡 飛迅 直庚 樹俟 獨洛 敖隼 旁斡預 L.S. 丁璫 丁萌 士繇 E.L. 及鋒 之達 子明 豐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頭 中拉 長庚 公汗 風聲 巴人 龍剛 且介 且文 史賚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飛 飛斐 冬華 樂文 樂賁 樂雯 品音 記者 動軒 仲度 華圉 自樹 許遐 許霞 迅行 葦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銘 譯者 張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羅憮 佩韋 周樹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繼 茹蒓 樹人 候堂 獨立 姜珂 洛丈 神飛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曉角 翁隼 唐俟 旅隼 朔爾 家干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於 黃棘 夢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靈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僑 越容 楮冠 魯迅 尊古 游光 遐觀 編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沖 孺牛 小孩子 豐之餘 韋士繇 鄧當世 白在宣 華約瑟 齊物論 杜德機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魯迅 張承祿 張祿如 周玉才 周動軒 周樹人 周樟壽 周豫才 宓子章 趙令儀 某生者 倪朔爾 欒廷石 唐豐瑜 唐元期 黃凱音 戛劍生 康伯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編輯者 編纂者 纂述者 ELEF
旅滬記者 宴之教者 楮冠病叟 中國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譯文社同人 鐵木藝術社 旅滬一記者 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閑書屋

魯迅(1881—1936) 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改良派展開大規模的論戰時,魯迅站在革命派一邊,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重要論文。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封建制度進行猛烈的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1918年至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吶喊》、《墳》、《熱風》、《旁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在這一時期,魯迅開始接觸馬列主義,閱讀過《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反動當局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1月來到當時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四•一二」蔣介石反革命政變後,憤而辭去中山大學一切職務。其間,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徹底放棄了進化論思想。1927年10月到達上海,認真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

從1927年到1935年,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後十年的雜文,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種社會問題,表現出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和韌性的戰斗精神。這些作品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魯迅對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的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介紹外國進步的文學作品和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國的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藝遺產,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集》、《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1938年出過《魯迅全集》

⑵ 求有關魯迅的好聽的作品集名稱

魯迅著作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瞿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 吶喊)

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 花邊文學)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

⑶ 魯迅所有作品名

一、魯迅作品:
1、小說集:
《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皆收於《吶喊》中)

2、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共收錄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其中,《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已被納入初中語文人教版課本)

3、文學論著:
《中國小說史略》;

4、散文詩集:
《野草》(含《風箏》、《雪》(收錄在人教版語文七年級年級上6課)等作品

5、論文集:
《門外文談》

6、雜文集:
《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雜文集。

二、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會稽縣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發表中篇白話小說《阿Q正傳》。1918年5月15日發表《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魯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他的作品有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並有多部小說被先後改編成電影。其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

⑷ 急需魯迅的作品名字,我們要做組名!!急急急!!

野草,彷徨,鑄劍,採薇,奔月,理水,朝花夕拾,祝福,三味書屋,我覺得隨便挑一個都挺好。

⑸ 魯迅有哪幾種名字

魯迅,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年是他誕辰120周年。魯迅原名阿張、周樟壽、豫山、周樹人搜索,1881年9月出生於浙江紹興。當時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當抱孫的喜訊傳到他那裡時,恰巧張之洞來訪,於是其祖父便以所遇為孫取名「阿張」,之後又以同音異義的字取作大名「樟壽」,號「豫山」。魯迅7歲進私塾就以此為名。紹興話「豫山」和「雨傘」音近,同學們常以此取笑他,便請祖父改名,後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歲的魯迅離開了家鄉,來到南京,投奔一個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師學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師學堂做官,卻對這種洋務學堂極為蔑視,認為本族的後輩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這里來准備當一名搖旗吶喊的水兵,實在有失「名門」之雅。為了不給九泉之下的祖宗丟臉,他覺得魯迅不宜使用家譜中的名字,遂將「樟壽」的本名改為「樹人」,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錢玄同的激勵和介紹下,魯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號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首次使用筆名「魯迅」。在「魯迅」之前,還曾用過「迅行」的筆名。魯迅一生用了140多個筆名,而以筆名「魯迅」聞達於天下。

⑹ 魯迅的作品名稱

《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中國小說史略》等。

1、《吶喊》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

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2、《彷徨》

《彷徨》是近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小說集,於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後編入《魯迅全集》。

《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樓上》、《傷逝》等11篇小說。作品表達了作者徹底的不妥協地反對封建主義的精神,是中國革命思想的鏡子。

作品主要包括農民和知識分子兩類題材。前者以《祝福》和《示眾》為代表;後者以《在酒樓上》和《孤獨者》為代表。

3、《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4、《野草》

《野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部散文詩集,收1924年至1926年間所作散文詩23篇,書前有《題辭》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

詩集內容形式多樣、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語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樂性,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詩集以獨語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詩性的想像與升華,深化了中國散文詩的藝術和思想意境。

5、《中國小說史略》

《中國小說史略》是由現代文學家魯迅著作的第一部系統地論述中國小說發展史的專著。

這部專著從遠古神話傳說講起,至清末譴責小說為止,完整地論述了中國小說的起源和演變,精當地評價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說作家和作品,深刻地分析了前後期小說之間的內在聯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迅

⑺ 魯迅一系列的名字有哪些

181個

周樹人(公元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浙江紹興——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時25分去世),原名周樟壽,後改名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4月2日為《新青年》寫稿(發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魯迅筆名之多,堪稱我國著名作家之最,在世界偉大作家中也是極少見的。

筆者最新收集到的魯迅筆名共計181個:

一字筆名有16個:卂 飛 樹 俟 獨 洛 干 豫 L 干 敖 隼 旁 迅 直 庚;

二字筆名有116個:翁隼 唐俟 旅隼 朔爾 家干 葦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銘 譯者 張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羅憮 佩韋 周樹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繼 茹蒓 樹人 候堂 飛斐 冬華 樂文 洛文 樂賁 樂雯 品音 記者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於 黃棘 夢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靈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僑 越容 楮冠 魯迅 尊古 游光 遐觀 編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沖 孺牛L.S. 丁璫 丁萌 士繇 E.L. 及鋒 之達 子明 豐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頭 中拉 長庚 公汗 風聲 巴人 龍剛 尤剛 且介 且文 史賚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飛 自樹 許遐 許霞 魯行 迅行 獨立 姜珂 洛丈 神飛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曉角 動軒 仲度 華圉 阿張 豫山 樟壽 豫亭 符買 俟堂;

三字筆名有37個:華約瑟 齊物論 唐豐瑜 唐元期 黃凱音 戛劍生 康伯(白)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編輯者 編纂者 纂述者 杜德機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魯迅 張承祿 張祿如 周玉才 周動軒 小孩子 豐之餘(瑜) 韋士繇 鄧當世 白在宣 周樹人 周樟壽 周豫才 宓子章 趙令儀 某生者 倪朔爾 欒廷石 孺子牛 ;

四字筆名有5個:宴之教者 宴之敖者 ELEF 旅滬記者 楮冠病叟;

五字筆名有7個: 朝花社同人 中國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諸夏懷霜社 譯文社同人 鐵木藝術社 旅滬一記者;

六字筆名有1個:上海三閑書屋。

其中的筆名註解:

阿張、周豫才、豫山、周樹人、樟壽:魯迅原名阿張、周樟壽、豫山、周樹人,1881年9月出生於浙江紹興。當時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當抱孫的喜訊傳到他那裡時,恰巧張之洞來訪,於是其祖父便以所遇為孫取名「阿張」,之後又以同音異義的字取作大名「樟壽」,號「豫山」。

豫亭、豫才:魯迅7歲進私塾就以「豫山」為名。紹興話「豫山」和「雨傘」音近,同學們常以此取笑他,便請祖父改名,後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2年進「三味書屋」讀書時,改名豫才。

樹人:1898年,17歲的魯迅離開了家鄉,來到南京,投奔一個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師學堂。周椒生本人在水師學堂做官,卻對這種洋務學堂極為蔑視,認為本族的後輩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這里來准備當一名搖旗吶喊的水兵,實在有失「名門」之雅。為了不給九泉之下的祖宗丟臉,他覺得魯迅不宜使用家譜中的名字,遂將「樟壽」的本名改為「樹人」,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意。

魯行:魯迅在1907年他曾用過「魯行」做筆名,「魯」是因他母親姓魯,「行」是奮發勇進之意。

葦索、桃椎、符買:他有葦索、桃椎、符買等筆名,據《黃帝書》記載:上古時代有神荼、郁壘兩位神仙弟兄,有捉鬼的本事,二人常在度朔山的桃樹下檢閱百鬼,並將一些無道之鬼用葦索綁起來喂老虎。根據這個傳說,我國民間有了如此一習俗:在門上懸兩塊桃木木板,上荼神佘,符買二神大名,用來鎮邪怯惡。這兩塊桃木,就叫桃椎或桃符。顯然,先生以葦索、桃椎、符買為筆名,正表明他為民除害、聲張正義的理想。葦索:「堅韌不折」義。桃椎:「驅邪除害」義。

雪之:魯迅先生還有個筆名「雪之」,立意頗深。其時,教育總長章士釗贊美文言,反對白話運動,並以「二桃殺三士」的典故為例撰文立說,可惜,他把勇士的「士」誤解為讀書人,為此,魯迅寫了篇雜文,題目就叫《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並以筆名「雪之」發表,意思和文章相互通聯:為三位被「誤殺」的讀書人昭雪。

俟堂:《俟堂專文雜集》,題記魯迅所藏古磚拓本的輯集,收漢魏六朝一七○件,隋二件,唐一件。魯迅生前編定,但未印行。俟堂,魯迅早年的別號。

魯迅、迅行:1907年又因魯迅先生的慈母姓魯,所以他取其母姓,又錄「迅行」,取其「迅」字,含二而一,謂之「魯迅」。1918年5月,在錢玄同的激勵和介紹下,魯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號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首次使用筆名「魯迅」。 「魯迅」這個廣為人知的筆名,是他發表《狂人日記》時第一次使用的,據魯迅的好友許壽裳先生解析,「魯」是他母親姓氏,我國春秋時期,「周」與「魯」是同姓之國,取「魯」則在於紀念感懷母親養育教誨之恩。「迅」原是他幼時乳名,又含迅捷進取之意,表明他誓與反動腐朽的舊時代徹底決裂,積極進取的鴻鵠之志。他的母親叫魯瑞。「愚魯而迅速」是他筆名的主要緣由。在「魯迅」之前,還曾用過「迅行」的筆名。許壽裳曾對此作過解釋:「(一)母親姓魯,(二)周魯是同姓之國,(三)取愚魯而迅速之意。」 「迅行」的含意是奮發、勇進並對未來充滿希望。

唐俟:魯迅讀佛經抄古碑取筆名「唐俟」,意為「待死堂」。1918年5月15日,魯迅以唐俟的筆名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夢》、《愛之神》和《桃花》三首白話詩,以後又發表過三首。魯迅發表了《狂人日記》以後,胡適便給予熱烈的贊賞與高度的評價,稱譽魯迅是「白話文學運動的健將」。

宴之敖者:魯迅曾用過「宴之敖者」這個奇怪的筆名,它源於:1919年底,魯迅全家搬進了北京的一個大院子,同享天倫之樂。然而周作人的日本妻子治家時揮霍無度,月月虧空,家庭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後,魯迅在家裡竟連飯也吃不到,只得自備飯菜。魯迅解釋說:「宴從宀(家),從日,從女;敖從出,從放;我是被家裡的日本女人趕出來的。」其中包含多少無奈、痛苦和辛酸。據許廣平《欣慰的紀念》:「先生說:『宴從宀(家),從日,從女;敖從出,從放(《說文》作欪……);我是被家裡的日本女人逐出的。』」按周作人之妻為日本人。《鑄劍》原名《眉間尺》,作品中的人物「黑色人」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魯迅的一個筆名。

孺子牛:為表達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他從自己著名詩句「俯首甘為孺子牛」中摘取「孺子牛」、「孺牛」為筆名,意即堅持站在勞動者一邊。

阿二:「阿二」原是舊社會統治階級對下層拉黃包車車夫的貶稱,他就選用「阿二」作筆名,意即堅決站在勞動者一邊。

巴人:在發表不朽名著《阿Q正傳》時,他取筆名為「巴人」,喻意十分清楚,即「下里巴人」。以示他對標榜所謂「陽春白雪」的封建正統文藝的嘲笑,堅定不移、立場鮮明的公開站在勞苦大眾一邊。

旅隼:為了向惡毒攻擊他的政敵表示堅決回擊、應戰的大無畏精神,他用「旅隼」作筆名,「隼」是一種可以捕獵的勇猛的雄鷹,「旅隼」就表明自己具有搏擊長空、克敵制勝的信念和勇氣。

許遐:許廣平的小名叫許霞,魯迅乾脆取「許遐」作筆名。

唐豐瑜、豐之瑜:針對文壇某些人攻擊魯迅是「封建餘孽」,他又取筆名「唐豐瑜」、「豐之瑜」;

尤剛:「剛強不屈」義。

敬一尊:「回敬一杯」義。

白在宣:「公開宣戰」義。

華圉:用「謎語」起的也不少,如「華圉」是隱「當時中國(華)是個大監獄(圉)」之意。

何家干:在與敵人斗爭周旋中,魯迅既沉著應戰,又鄙夷幽默地對敵人進行辛辣嘲諷。當時,國民黨的「檢查官」四處伸出觸角,尋查迫害魯迅,可他並沒有被白色恐怖所嚇倒,他用「何家干」作筆名發表文章,嘲弄反動派及其所豢養的鷹犬:「你知道是何家所為?」

隋洛文、洛文:隋洛文是「墮落文人」義。1930年,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墮落文人魯迅」,魯迅遂取筆名為「隋洛文」、「洛文」以示抗議。魯迅也用「隋洛文」作筆名,用以影射浙江黨老爺許紹棣通緝他的罪名「墮落文人」。

公汗:1934年,叭兒狗紛紛狂吠,處心積慮地攻擊、誹謗魯迅是「漢奸」,於是魯迅就針鋒相對,巧妙的以「叭雲漢奸」四字各一半組成「公汗」作筆名,戲弄、正告反動派及其奴才走狗:「你對這個『漢奸』如之奈何」?

虞明、余銘:「虞明」、「余銘」系「愚民」之諧音。

韋士繇:「韋士繇」系「偽自由」之諧音。

豐之餘:「封建餘孽」義。他也用過「豐之餘」,這是他對創造社人定他為「封建餘孽」的反嘲。

康白度:他用過「康白度」(Comprador)作筆名,這是回敬林默譏他為「洋行買辦」的即興反攻。

曉角:是早晨報曉的嘹亮的號角,它是魯迅生前所用的最後一個筆名,表明他晚年在病魔纏身,自知不久於人世間,仍念念不忘喚醒國人,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去沖破舊社會重重陰雲霾霧,為迎接黎明的到來而奮勇斗爭。

欒廷石:魯迅先生寫雜文曾用個筆名叫「欒廷石」,含有瞧不起欒廷玉之意。

諸夏懷霜社:1936年10月18日,魯迅已經生命垂危,當時任《譯文》雜志主編的黃源前來看望,並訴他托他在《譯文》刊登的廣告登出來了。這則廣告是《介紹〈海上述林〉》一文。《海上述林》是魯迅為瞿秋白烈士所編的一部譯文集,他還用了「諸夏懷霜社」的名義出版。「霜」是秋白的原名,「諸夏懷霜」意即全中國都懷念瞿秋白。沒想到,這則廣告竟成為魯迅先生一生中最後看過的文字。第二天(即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時25分,魯迅就不幸與世長辭了。

⑻ 魯迅所有作品的名稱

轉回答者:morpheus1

魯迅的創作:

《人之歷史》(1907年在日本期間發表第一篇論文)

《域外小說集》(1909年,與周作人合譯)

《古小說鉤沉》(理論專著,1919,輯錄唐代以前的小說)

《中國小說史略》,1923、1924,北京新潮社出版

《懷舊》(1911,最早的作品,以辛亥革命為背景的文言小說)

(1)3部小說集:兩部現實題材作品集《吶喊》、《彷徨》,一部歷史題材作品集《故事新編》。

A、《吶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記》,作於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小說。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明天》單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與車夫

《頭發的故事》「看 / 被看」

《風波》1920,七斤

《故鄉》1921,閏土

《阿Q正傳》1921、12,連載於《晨報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節》

《白光》知識分子形象陳士成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1922年。

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樓上》(呂緯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銘

《長明燈》「看 / 被看」

《示眾》「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爾礎

《孤獨者》(魏連殳)1925年,

《傷逝》1925年,涓生、子君,魯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愛情生活為題材的小說。

《弟兄》

《離婚》1925年《語絲》,愛姑,也是魯迅最後一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

C.《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補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採薇》1935、12,「看 / 被看」

《鑄劍》1927,原名《眉間尺》,「看 / 被看」

《出關》

《非攻》

《起死》1935、12,

《懷舊》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魯迅的一個筆名。

(2)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兩地書》。

A、《野草》:抒情散文詩集,共23篇。另有一組散文詩《自言自語》(1919,共7篇)發表於1919年,開「獨語體」散文開河。

《風箏》1925

《影的告別》

《過客》

《這樣的戰士》

《復仇》

《求乞者》

《死後》

《雪》

《秋夜》

《臘葉》

《頹敗線的顫動》

《一覺》

《好的故事》

B、《朝花夕拾》:敘事回憶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發表時題為《舊事重提》,創「閑話風」散文的傳統。

《從百草園道三味書屋》1926.9

《藤野先生》1926.10

《阿長和<山海經>》

《范愛農》

《無常》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狗·貓·鼠》

C、《兩地書》書信集,1933年上海青光書局出版,與許廣平先生的通信。

(3)16部雜文集。

《熱風》1925,北京北新書局,包括《隨感錄》

《華蓋集》1926,北京北新書局

《墳》1927,未名社出版,包括:

《文化偏至論》(1908年,《河南》月刊,理論專著)

《摩羅詩力說》(1908年,《河南》月刊,理論專著)

《我之節烈觀》(1918,《新青年》)

《我們現在怎樣作父親》(1919,《新青年》)

《春末閑談》(1925,《莽原》)

《燈下漫筆》(1925,《莽原》)

《論睜了眼看》(1925,《語絲》)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1926,《莽原》)

《華蓋集續編》1927,北京北新書局,包括:

《一點比喻》(1926,《莽原》)

《記念劉和珍君》(1926,《語絲》)

《而已集》1928,上海北新書局,包括: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1927)

《略論中國人的臉》(1927,《莽原》)

《三閑集》1932,上海北新書局

《二心集》1932,上海青光書局,包括:

《「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1930,《萌芽》)

《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1930,《萌芽》)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1930,《萌芽》)

《「友邦驚詫」論》(1931,《十字街頭》)

《偽自由書》1933,北新書局化名青光書局出版,包括:

《現代史》(1933,《申報·自由談》)

《文章與題目》(1933,《申報·自由談》)

《二丑藝術》(1933,《申報·自由談》)

《南腔北調集》1934,上海同文書店,原聯華書局出版,包括:

《為了忘卻的記念》(1933,《現代》)

《准風月談》1934,

《集外集》1935,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花邊文學》1936,上海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1937,包括:

《病後雜談》(1935,《文學》)

《弄堂生意古今談》(1935,《漫畫生活》)

《阿金》(1936,《海燕》)

《且介亭雜文二集》1937

《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包括:

《死》(1936,《中流》)

《半夏小集》(1936,《作家》)

《女吊》(1936,《作家》)

《集外集拾遺》

未成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⑼ 魯迅的作品名稱有哪些急!!!!!!!!!!!!!!!!!!!!!!!!!!!!!!!!!!!!!!

魯迅先生一生寫作1000萬字,其中著作600萬字,輯校和書信400萬字。 魯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等皆收於《吶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野草》《故鄉》 論文集:《門外文談》 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8部。 魯迅文集選 《而已集》文選 《魯迅傳略》; 《偽自由書》文選 《野草》 《朝花夕拾》《吶喊》;文集《且介亭雜文》《二心集》;雜文集 《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 《白光》 《端午節》 《風波》《故鄉》《孔乙己》。1918年5月發表首次用筆名「魯迅」的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後來又發表了《明天》《社戲》《頭發的故事》《兔和貓》《一件小事》《鴨的喜劇》《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樓上》《傷逝》《離婚》《孤獨者》《高老夫子》《示眾》《長明燈》《肥皂》《幸福的家庭》《墳》文集《題記》《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說胡須》《論照相之類》《看鏡有感》《燈下漫筆》《春末閑談》《論「他媽的!」》《雜憶》《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堅壁清野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寫在『墳』後面》《藤野先生》《父親的病》《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反駁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墓碣文》《「友邦驚詫」論》,魯迅的自撰文《魯迅自傳》。 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浙江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種文字。

更具體點:

雜文

墳(1907-1925)

題記
人之歷史
科學史教篇
文化偏至論
摩羅詩力說
我之節烈觀
我們現在怎麼做父親
宋民間之所謂小說及其未來
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
論雷鋒塔的倒掉
說胡須
論照像之類
再論雷鋒塔的倒掉
看鏡有感
春末閑談
燈下漫筆
雜憶
論「他媽的」
論睜了眼看
從胡須說到牙齒
堅壁清野主義
寡婦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寫在墳的後面

熱 風1918-1924)

題記
隨感錄二十五
隨感錄三十三
隨感錄三十五至三十八
隨感錄三十九至四十三
四十六至四十九
隨感錄五十三至五十四
五十六「來了」
五十七 現在的屠殺者
五十八 人心很古
五十九 聖武
六十一 不滿
六十二 恨恨而死
六十三 「與幼者」
六十四 有無相通
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六十六 生命的路
智識即罪惡
事實勝於雄辯
估「學衡」
為「俄國歌劇團」
無題
「以震其艱深」
所謂「國學」
兒歌的反動
「一是之學說」
不懂的音譯
對於批評家的希望
反對「含淚」批評家
即小見大
望勿糾正
<<吶喊>>自序

華蓋集(1925)

題記
咬文嚼字(一至二)
青年必讀書
忽然想到(一至四)
通訊
論辯的靈魂
犧牲謨
戰士和蒼蠅
夏三蟲
忽然想到(五至六)
評心雕龍
這個與那個
雜感
北京通信
導師
長城
忽然想到(七至九)
「碰壁」之後
並非閑話
我的「籍」和「系」
咬文嚼字(三)
忽然想到(十至十一)
十四年的「讀經」
補白
答KS君
「碰壁」之餘
並非閑話二
並非閑話(三)
我觀北大
碎話
公理的把戲
這回是「多數」的把戲
後記

華蓋集續編(1926)

小引
第記
有趣的消息
學界的三魂
古書與白話
一點比喻
不是信
我還不能「帶住」
送灶日漫談
談皇帝
無花的薔薇
無花的薔薇二
「死地」
可慘與可笑
紀念劉和珍君
空談
如此「討赤」
無花的薔薇三
新的薔薇
再來一次
為劉半農題記<<何典後>>作
馬上日記
馬上支日記
馬上日記之二
記發「薪」
記談話
上海通信

華蓋集續編的續編(1926)

廈門通信
廈門通信二
<<阿Q正傳>>的成因
關於三藏取經等
所謂「思想界先驅者」魯迅之啟示
廈門通信三
海上通信

而已集(1927)

題辭
黃花節的雜感
略論中國人的臉
革命時代的文學
寫在<<勞動問題>>之前
略談香港
讀書雜談
通信答有恆先生
辭「大義」
反「漫談」
憂「天乳」
革「首領」
談「激烈」
扣絲雜感
「公理」之所在
可惡罪
「意表之外」
新時代的放債法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
小雜感
再談香港
革命文學
<<塵影>>題辭
當陶元慶君的繪畫展覽時
盧梭和胃口
文學和出汗
文藝和革命
談所謂「大內檔案」
擬豫言
附錄:大衍發微

三閑集(1927-1929)

序言
無聲的中國
怎麼寫(夜記之一)
在鍾樓上(夜記之二)
辭顧頡剛教授令「候審」
匪筆三篇
某筆兩篇
述香港恭祝聖誕
吊與賀
「醉眼」中的朦朧
看司徒喬君的畫
在上海的魯迅啟事
文藝與革命(並冬芬來信)



通信(並Y來信)
太平歌訣
鏟共大觀
我態度氣量和年紀
革命咖啡店
文壇的掌故(並徐勻來信)
文學的階級性(並愷良來信)
「革命軍馬前卒」與「落伍者」
書籍和財色
《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
現今新文學的概觀
「皇漢醫學」
《吾國征俄戰史之一頁》
葉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柔石作《二月》小引
《小彼得》譯本序
流氓的變遷
新月社批評家的任務
我和《語絲》的始終
魯迅譯著書目

二心集(1930-1931)

序言
「硬譯」和「文學的階級性」
習慣與改革
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
張資平氏的「小說學」
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我們要批評家
「好政府主義」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進化和退化》小引
《藝術論》譯本序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夜記之五.不完)
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
柔石小傳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
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
上海文藝之一瞥
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
答文藝新聞社問
「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命運
沉滓的泛起
以腳報國
唐朝的釘梢
<夏娃>小引
新的「女將」
宣傳與做戲
知難行難
幾條順的翻譯
中國民國的新「堂.吉訶德」們
<野草>英文譯本序
「智識勞動者」萬歲
「友邦驚詫」論
答中學生雜志社問
答北斗雜志社問
關於小說題材的通信(並Y及T來信)
關於翻譯的通信(並J.K來信)
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譯文,並附記)

南腔北調集(1932-1933)

題記
「非所計也」
林克多<蘇聯聞見錄>序
我們不再受騙了
<豎琴>前記
論「第三種人」
「連環圖畫」辯護
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
<自選集>自序
祝中俄文字之交
聽說夢
論「赴難」和「逃難」
學生和玉佛
為了忘卻的紀念
誰的矛盾
看蕭和「看蕭的人們」記
<蕭伯納在上海>序
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學匪派考古學之一)
關於女人
真假堂吉訶德
<守常全集>題記
談金聖嘆
又論」第三種人」
「蜜蜂」和「蜜」
經驗
諺語
大家降一級試試

給文學社信
關於翻譯
<一個人的受難>序
祝<濤聲>
上海的少女
上海的兒童
「論語一年」
小品文的危機
九一八
偶成
漫與
世故三味
謠言世家
關於婦女解放

論翻印木刻
<木刻創作法>序
作文秘訣
搗鬼心傳
家庭為中國這基本
<總退卻>序
答楊屯人先生的公開信

偽自由書(1933)

前記
觀斗
逃的辯護
崇實
電的利弊
航空救國三願
不通兩種
賭咒
戰略關系
頌蕭
關於戰爭的祈禱
從諷刺到幽默
從幽默到正經
王道詩話
伸冤
曲的解放
文學上的折扣
迎頭經
「光明所到......」
止哭文學
「人話」
出賣靈魂的秘訣
文人無文
最藝術的國家
現代史
推背圖
<殺錯了人>的異議
中國人的生命圈
內外
透底
「以夷制夷」
言論自由的界線
大觀園的人才
文章與題目
新葯
「多難之月」
不負責任的坦克車
從盛宣懷說到有理的壓迫
王化
天上地下
保留
再談保留
「有名無實」的反駁
不求甚解
後記

准風月談(1933)

前記
夜頌

二丑的藝術
偶成
談蝙蝠
「抄靶子」
「吃白相飯」
華德保粹優劣論
我談「墮民」
序的解放
別一個竊火者
智識過剩
詩和預言
「推」的余談
查舊帳
晨涼漫記
中國的奇想
豪語的折扣

「中國文壇的悲觀」
秋夜紀游
「揩油」
我們怎麼教育兒童的?
為翻譯辯護
爬和撞
各種捐班
四庫全書診本
新秋雜識
幫閑法發隱
登龍術拾遺
由聾而啞
新秋雜識二
男人的進化
同意和解釋
關於翻譯上
關於翻譯下
新秋雜識三

打聽印象
吃教
喝茶
禁用和自造
看變戲法
雙十懷古
重三感舊
「感舊」以後(上)
「感舊」以後(下)
黃禍

「滑稽」例解
外國也有
補空
答「兼示」
中國人與中國文
野獸訓練法
反芻
歸厚
難得糊塗
古書中尋活字匯
「商定」文豪
青年與老子
後記

花邊文學(1934)

譯文
未來的光榮
女人未必多說謊
批評家的批評家
漫罵
「京派」與「海派」
北人與南人
<如此廣州>讀後感
過年
運命
大小騙
「小童擋駕」
古人並不純厚
法會與歌劇
洋服的沒落
朋友
清明時節
小品文的危機
「刃式」辯
化名新法
讀幾本書
一思而行
推已及人
偶感
論秦理齋夫人事
「....」「***」論補
誰在沒落?
倒提
玩具
零食
「此生」或「彼生」
正是時候
論重譯
「徹底」的底子
知了世界
算帳
水性
玩笑只當它玩笑(上)
玩笑只當它玩笑(下)
做文章
看書瑣記
看書瑣記二
趨時與復古
安貧樂道法
奇怪
奇怪二
迎神和咬人
看書瑣記三
「大雪紛飛」
漢字和拉丁化
「莎士比亞」
商賈的批評
中秋二願
考場三丑
又是「莎士比亞」
點句的難
奇怪三
略論梅蘭芳及其它(上)
略論梅蘭芳及其它(下)
罵殺與棒殺
讀書忌

且介亭雜文(1934)

序言
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
答國際文學社問
<草鞋腳>小引
論「形式的採用」
連環圖畫瑣談
儒術
<看圖識字>
拿來主義
隔膜
<木刻紀程>小引
難行與不信
買<小學大全>記
韋素園墓記
憶韋素園君
憶劉半農君
答聚仁先生信
從孩子照像說起
門外文談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中國語文的新生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嗎?
「以眼還眼」
說「面子」
運命
臉譜臆測
隨便翻翻
拿破崙與隋那
答<戲>周刊編者信
寄<戲>編者信
中國文壇上的鬼魅
關於新文字
病後雜談
病後雜談之餘
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
阿金
論俗人應避雅人
附記

且介亭雜文二集(1934)

序言
葉紫作<豐收>序
隱士
「招貼即扯」
書的還魂和趕造
漫談「漫話」
漫畫而又漫畫
《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
內山完造作《活中國的姿態》序
「尋開心」
非有復譯不可
論諷刺
從「別字」說開去
田村作<八月的張村>序
人生識字胡塗始
「文人相徑」
「京派」與「海派」
兼田誠一墓記
弄堂生意古今談
不應該那麼寫
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
六朝小說與唐代傳奇又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諷刺
論「人言可畏」
再論「文人相輕」
<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專輯>序
文壇三戶
從幫忙到扯淡
《中國小說史略》日本譯文序
「題未定」草(一到三)
名人和名言
「靠天吃飯」
幾乎無事的悲劇
三論「文人相輕」
徐懋庸作《打雜集》序
四論「文人相輕」
五論「文人相輕」--明術
「題未定」草(五)
論毛筆之類
逃名
六論「文人相輕」--二賣
七論「文人相輕」--兩傷
蕭紅作<生死場>序
陀思妥夫斯的事
孔另境編<當代文人尺牘鈔>序
雜談小品文
「題未定」草(六至九)
論新文字
<死魂靈百圖>小引
後記

且介亭雜文末編(1936)

<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序目
記蘇聯版畫展覽會
我要騙人
<譯文>復刊詞
白莽作<孩兒塔>序
續記
寫在深夜裡
三月的租界
<吶喊>捷克譯文序言
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
論我們現在的文學運動
<出關>的「關」
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事>序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二三事

附 集(1936)

女吊



半夏小集

集外集(1898-1936)

幫忙文學和幫閑文學

小說;

《吶 喊》

吶喊自序
狂人日記
孔乙已

明天
一件小事
頭發的故事
風箏
故鄉
阿Q正傳
端午節
白光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

《彷 徨》

祝福
在酒樓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長明燈
示眾
高老夫子
孤獨者
傷逝
弟兄
離婚

《故事新編》

序言
補天
奔月
理水
採薇
鑄劍
出關
非攻
起死
懷舊

詩歌:
新 詩

古體詩

別諸弟三首
蓮蓬人
庚子送灶即事
祭書神文
別諸弟三首二
惜花四律
@自題小像
哀范君三章
替豆萁伸冤
吊盧騷
慣於長夜過春時
贈鄔其山
送O.E君攜蘭歸國
無題
贈日本歌人
@湘靈歌
無題二首
南京民謠
送增田涉君歸國
答客誚
無題
偶成
贈蓬子
一二八戰後作
@自嘲
所聞
無題二首
無題
教授雜詠四首
二十二年元旦
贈畫師
學生和玉佛
吊大學生
@題<<吶喊>>
題<<彷徨>>
悼楊銓
題三義塔
無題
悼丁君
贈人二首
無題
阻郁達夫移家杭州
無題
報載患腦炎戲作
無題
秋夜有感
贈許廣平
亥年殘秋偶作

閱讀全文

與魯迅作品好聽的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