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龍的兒子有一個是金吾,它長什麼樣最好要有圖片
說法一:
龍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老二
龍生九子之二·睚眥
睚眥,是老二,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龍生九子之三·嘲風
老三
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龍生九子之四·蒲牢
老四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鍾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鍾紐,而把敲鍾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鍾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龍生九子之五·狻猊
老五
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龍生九子之六·霸下
老六 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龍生九子之七·狴犴
老七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老八
龍生九子之八·負屓
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鑒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龍生九子之九·螭吻
老九
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說法二:
老大贔屓(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眥(yázì)
老八金猊(jinní)
老九椒圖(jiāotú)
說法三:
龍生九子均為真龍
龍之九子 真龍:(進化完全後則為真龍)蟠龍(無雲)、蛟龍(無角)螭龍(無鱗)、虯龍(無須) 異種:應龍(有翅)、蜃龍(有殼)、夔龍(止有二爪)、鼉龍(形似鱷魚)、螯龍(形似海龜)
⑵ 金吾什麼意思
等等,我被樓主搞的有點糊塗。
我貿然問下,
這首詩不是古詩吧,
如果是古詩,
那麼「金吾」是古代龍的一種,
還有一種說法烏鴉或其他神鳥的名字,
|「上元金吾」應該指元宵節的花燈,
古代的花燈常做成魚龍鳥獸的形狀,
辛棄疾《青玉案》對元宵花燈做了描述:
「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如果不是古詩,恐怕無從查起了。
問寫詩的人吧~
⑶ 「執金吾」是什麼意思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出自光武帝劉秀之口。《漢宮儀》中記載【下面白話】劉秀感嘆「仕宦當作執金吾」的原因:執金吾出行時,統騎兵二百人,持戟甲士五百二十人,前呼後擁,光耀無比,百官之中,誰的聲勢也不能同他(執金吾)相比。在長安太學中求學的劉秀被執金吾出行時「群僚之中,斯最壯矣」的盛大場面所震撼,所以感慨的說:做官就要做執金吾這樣的官,娶妻子就要娶陰家小姐那樣美貌的妻子。
⑷ 執金吾究竟是什麼,能讓漢光武帝羨慕地說「仕宦當作執金吾」
執金吾是守衛京都的官職名稱,屬於高級武官,位列九卿之一,雖然官職級別算不算最厲害的,但是因為軍容整齊威武,看上去非常氣派,劉秀年輕時看到了就非常神往的說了一句名言「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三國時期有幾個執金吾的名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號稱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有袁逢擔任過執金吾,袁逢就是袁紹和袁術的父親,另一個擔任過執金吾的就是呂布的老上司丁原,後來漢獻帝的岳父伏完和曹操的謀士賈詡都擔任過執金吾這個官職,從這些人的身份也可以看出執金吾這個官職的重要性。
⑸ 金吾是什麼意思
1.古官名。負責皇帝大臣警衛、儀仗以及徼循京師、掌管治安的武職官員。其名稱、體制、許可權歷代多有不同。 漢 有執金吾, 唐 宋 以後有金吾衛、金吾將軍、金吾校尉等。《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中尉, 秦 官,掌徼循京師,有兩丞、侯、司馬、千人。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執金吾』。」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吾者,御也,掌執金革以御非常。』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御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 晉 崔豹 《古今注》:「車輻棒也。 漢 朝『執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銅為之,黃金塗兩末,謂為『金吾』。」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醉曾沖宰相,驕不揖金吾。」《遼史·儀衛志四》:「金吾、黃麾六軍之仗, 遼 受之 晉 , 晉 受之 後唐 , 後唐 受之 梁唐 ,其來也有自。」 清 周亮工 《御溝橋櫻桃》詩:「 長安 俠少舊金吾,立馬牆頭自彈烏。」
2.古代傳說中龍的一種,代表著財富. 金吾:有類似鰲魚者,胸生兩翼,喜梭巡,擔任巡察工作。據說是龍之九子中的一個
3.金吾,即金烏。相傳日中有三足烏,為神鳥。漢掌管京師的長官為「執金吾」。 《漢書‧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尋,以御非常,故執此鳥之像,因以名官。」
這就是了,金吾,古官名。負責皇帝大臣警衛、儀仗以及徼循京師、掌管治安的武職官員。女金吾,猶言女武官,不跟母夜叉似的,怎麼稱之為武官 ,「女金吾」之於她來說不僅是一個外號,更是她性格的灑脫與潑辣。
⑹ 求古代好聽的爵位封號好官位封號
漢代軍職:伍長-什長-都伯-百人將-牙門將、騎督、部曲督等-別部司馬(軍司馬)-都尉(騎都尉)-校尉(但五校幾乎成清貴武職,偏文)-中郎將(五官、左、右、虎賁中郎將類同五校)-裨將軍-偏將軍-雜號將軍(裨將軍、偏將軍應該就是雜號將軍之末,但與其它兩字將軍地位有別)-四征、四鎮、前後左右將軍-衛將軍-驃騎、車騎將軍-大將軍
大將軍:戰國時始置,是將軍的最高封號,東漢時多由貴戚充任。具體名號有建威大將軍、驃騎大將軍、中軍大將軍、鎮東大將軍、撫軍大將軍等等,除驃騎大將軍之位稍低於三公之外,其餘均在三公之上。三國時夏侯敦、姜維等人皆為大將軍。
大司馬:漢武帝(劉徹)廢太尉設大司馬,光武帝(劉秀)又廢大司馬為太尉,故大司馬即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高官職,即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東漢時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
大司農:秦時稱治粟內史,景帝改稱太農令,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為大司農。魏初設大農,文帝(曹丕)黃初二年(221年)改稱大司農,蜀、吳亦各有大司農。兩漢時大司農掌管租稅、錢谷、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而到了三國時期,由於權力的分散則只能負責這些物資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鴻臚:秦時稱典客,漢初稱大行令,漢武帝太初元年更名為大鴻臚,掌管接待賓客之事。九卿之一。
衛尉:秦時始置,漢景帝(劉啟)初更名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復原名,掌管宮門警衛。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馬。曹丕即位後任賈詡為太尉。
太傅:輔弼國君之官,作為重臣參與朝政,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曹睿即位後人鍾繇為太傅。
太常:秦時稱奉常,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為太常,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禮儀。其屬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葯、太醫(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僕:秦和兩漢均設太僕,王莽一度更名為太御,掌管輿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守:秦時設郡守,漢景帝更名為太守,為一郡之最高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少府:秦和兩漢均設少府,王莽稱共工,與大司農一同掌管財貨。不過大司農掌管國家財貨,而少府則管供養皇帝。其屬官有掌管御用紙、墨、筆等物的守宮令、掌管刀劍弩機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為宮廷治病的太醫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時始置,東漢時由宦官擔任,掌管文書和傳達詔令,權力極大。
中書監令:曹操為魏王時,設置秘書令以處理尚書章奏。曹丕於黃初初年改秘書令為中書令並特置中書監,使之排在中書令之前。
中領軍:曹操為丞相後置領軍,不久改為中領軍,掌管禁衛軍。
中護軍:曹操為丞相後置護軍,不久改為中護軍,掌管禁衛軍,地位略低於中領軍。
長史:秦時始置,西漢時丞相下有兩長史,其職務相當於秘書長,即最高國務機關中事務主管。將軍幕府中亦有長史,為幕僚之長;可分令部隊出戰的稱為將兵長史。東漢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設長史,職任頗重。三國沿置不改。
從事:刺史的佐官如別駕、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稱為從事。
倉曹掾屬:主管倉谷之事的官員,正者稱掾,副者稱屬。
司徒:西周始置,東漢時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西周始置,東漢時掌管水土及營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隸校尉:漢武帝始置,負責督率京城徒隸,從事查捕姦邪和罪犯,簡稱司隸。劉備在蜀稱帝時以張飛為司隸校尉。
司金中郎將:曹操於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鐵、錢幣和農具的鑄造的官員。
主簿:漢始置,掌管文書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設有主簿。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記錄功勞。
東西曹掾屬:曹操為丞相後下設東、西曹掌管人事工作,東曹主管二千石官員的任免,西曹主觀丞相府官員的任免。其負責人員正者稱掾,副者稱屬。
丞相:戰國時始置,為百官之長。東漢不設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復置,曹操自任丞相。「丞」與「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來處理國家事務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員。
光祿勛:秦時稱郎中令,漢武帝更名為光祿勛。王莽稱司中,東漢又稱光祿勛。曹操為魏公後設郎中令,黃初元年(220年)又稱光祿勛,掌管宿衛宮殿門戶。其屬官有掌管賓贊受事的謁者、掌管御乘輿車的奉車都尉、掌管副車馬匹的附馬都尉、掌管羽林騎的騎都尉,而大夫、中郎將等官是否是光祿勛的屬官尚有爭議。九卿之一。
執金吾:秦時稱中尉,漢武帝更名為執金吾。王莽稱奮武,東漢復稱執金吾。曹魏先稱中尉,黃初元年更名為執金吾,掌管宮外巡衛。衛尉巡行宮中,執金吾則徼偱京師。天子出行,執金吾為先導。「吾」當御講。
別駕: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視察為職,別駕則另乘傳車,輔助刺史出巡,故稱別駕。
廷尉:秦時始置,漢景帝更名為大理,自後或稱廷尉,或稱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獄訟,是各地上訴的最高司法機關。「廷」字系直、平之義,治獄貴直而平,故以為號。廷尉的屬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監,成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縣令長:春秋戰國時始置,一縣的行政長官,人口在萬戶以下的縣的長官稱為令,萬戶以上的稱為長。縣令長的佐官有掌管軍事、治安的縣尉和掌管文書、倉獄的縣丞,一般每縣有丞、尉各一人,大縣有尉兩人或更多。
尚書:「尚」就是執掌的意思。秦漢時,尚書只是少府的屬官,掌管殿內文書,地位很低。漢武帝時,設尚書五人,開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圍辦事,地位逐漸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書。吏部又稱選部,掌管選用官吏;左民掌管繕修功作、鹽池園苑;客曹掌管少數民族和外國事務;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度支掌管軍國支計。其中以吏部尚書最為重要。
尚書令:秦時始置,為尚書台首長,是直接對皇帝負責、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腦。尚書令的副手為尚書僕射,曹魏置尚書僕射一或二人,二人並置時稱左右僕射。若尚書令缺,由左僕射代行令事。曹魏時以五曹尚書、二僕射、一令為八座。
尚書郎:尚書台內負責起草文書的官員。東漢選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書台,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侍中:秦時始置,為丞相的屬官,掌管拾遺補缺、贊導、陪乘、出而負璽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正:秦時始置,王莽稱宗伯,東漢復稱宗正,掌管皇族與外戚事務。兩漢皆以劉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東將軍:統領青、兗、徐、揚四州,屯駐揚州。
征南將軍:統領荊、豫二州,屯駐新野。
征西將軍:統領雍、涼二州,屯駐長安。
征北將軍:統領幽、冀、並三州,屯駐薊州。
⑺ 「金吾」為何物
對於「金吾 」,《漢書》自身有兩個解釋:
應劭曰:吾者,御也,掌執金革以御非常。師古曰:金吾,烏名也,主辟不祥。天子
出行,職主先導,以御非常,故執此烏之象,因以名官。
如應劭的解釋,執是持、拿、捧的意思,一般所拿的都是某種職權或使命的象徵。金
不是金,是銅。古代都是以黃銅為貴的。吾,《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注、《廣韻·
模韻》都說:吾,御也。《毛公鼎》雲:以乃族干吾王身。《墨子·公輸》:厚攻則
厚吾,薄攻則薄吾。孫詒讓《墨子閑詁》解釋說:吾當為圄之省。其實無所謂"省",
《說文》明確指出:圄,守之也。從口。此圄即守御、防禦之御,也就是吾。那麼執
金吾應該是類似守衛一類的官職。
如師古的解釋,那麼金吾應該是一種烏鴉(或其他神鳥)的名字。執金吾應該是儀仗
隊的禮官。
《三國志·吳書 吳主傳》載
三月,遣舒、綜還,使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將兵萬人,金寶珍貨,九
錫備物,乘海授淵。舉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諫,以為淵未可信,而寵待太厚。但
可遣吏兵數百護送舒、綜,權終不聽。淵果斬彌等,送其首於魏,沒其兵資。權大怒
,欲自征淵,尚書僕射薛綜等切諫乃止。是歲,權向合肥新城,遣將軍全瓊征六安,
皆不克還。
這里被斬首的三個人中,太常又稱奉常,在漢代是九卿之一,掌管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這里的將軍賀齊顯然是保鏢之類的角色了。太常和執金吾才是正副欽差。因此執金
吾在吳國應該也是禮儀官員,有「執」字,多為出使欽差了。孫權至所以加派一個太
常,可能是為了向公孫淵表達自己的重視。
《三國志·魏書 董二袁劉傳》載
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並其觽,故京都兵權唯在卓。
卓遣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修齎詔書喻紹,紹使河內太守王匡殺之。
這里的「觽」是部隊的意思,一個「執金吾」手中的兵權足以控制京都,那麼應該是
管理京城警備的官員。之後董卓派出詔喻袁紹的官員很奇怪,將作大將是管理朝廷大
型工程營建的官員,持金吾應該是作為欽差的禮儀官員了。
《三國志·魏書 荀彧攸賈詡傳》載
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
,遷冀州牧。
冀州是之後魏王曹操的駐地。所謂「遷」的意思,我理解是由曹操的都城警衛官,上
升為都城治理官。如果「執金吾」在當時就是朝廷中的禮儀大官,那麼「外放為官」
似乎不該用「遷」了。
與之相反應的是《漢書》中關於毋將隆的一段記載:
以隆遷冀州牧、穎川太守。哀帝即位,以高第入為京兆尹,遷執金吾。
這個時候冀州只是一個州,因此任執金吾就是「遷」。
《漢書》載
應劭曰:材官,有材力。張晏曰:材官、騎士習射御騎馳戰陳,常以八月,太守、都
尉、令、長、丞會都試,課殿最。水處則習船,邊郡將萬騎行障塞。光武時省。韋昭
曰:中尉即執金吾也。
《新唐書·百官志四上·左右金吾衛》載
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門坊角,有武候鋪,衛士、彍騎分守,大城門百人
,大鋪三十人,小城門二十人,小鋪五人,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乙夜,街使以騎
卒循行囂襜,武官暗探;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三千撾
,辨色而止。
中尉是秦官,掌徼循京師。那麼執金吾在設立之初,應該是負責京城治安的官員。這
在唐朝依然如此。
《元史·志第二十九 輿服二》載
金吾援寶隊:舍人二人,四品服。引金吾將軍二人,交角襆頭,緋羅綉抹額,紫羅綉
辟邪裲襠,紅錦襯袍,錦螣蛇,橫刀,佩弓矢,皆騎,分左右。前引駕十二重,甲士
一十二騎,弩四,次弓四,次槊四,為三重。次香案二,金爐、合各二,分左右,舁
士十有六人,侍香二人,騎而從。次典瑞使二人,本品服,騎而左右引八寶。受命寶
左,傳國寶右,次天子之寶左,皇帝之寶右,次天子行寶左,皇帝行寶右,次天子信
寶左,皇帝信寶右。每輿寶盝,銷金蒙復,襯復,案輿紅銷金衣,龍頭竿,結綬,舁
士八人,朱團扇四人,凡九十有六人,皆交角金花襆頭,青紅錦質孫襖,每輿前青後
紅,金束帶,翁鞋。援寶三十人,交角金花襆頭,窄紫衫,銷金紅汗胯,金束帶,烏
鞋,執金縷黑杖。次符寶郎二人,四品服,騎,分左右。次金吾果毅二人,服佩同金
吾將軍,騎,分左右。次槊四人,次弓四人,次弩四人,為三重。舍人、金吾將軍、
侍香、典瑞使、符寶郎、金吾果毅從者凡十有二人,服同前隊。
另外在纛槊隊、朱雀隊、十二旗隊、檢校官、掩後隊、清游隊等隊列之中,還有金吾
大將軍、金吾中郎將、金吾折沖等儀仗人員。舍人是文職人員,典瑞使是宿衛執事官
,符寶郎是掌印官員,由「金吾援寶隊」的配置和職責來看,在元朝「執金吾」應該
是儀仗護衛。
執金吾這一官職自漢武帝設立之初,他的職權是最為復雜的。最主要的是作為京城警
衛。其職務主要是典司禁軍和保衛京城、宮城的安全。《續漢志》執金吾條注引《漢
官》又言:執金吾緹騎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但是同時,漢承秦制,漢代的禮儀
用殳被稱作「金吾」,金吾也為銅制套頭,兩頭鍍金,御史大夫、司隸校尉等常常「
執金吾」夾侍、拱衛皇帝。漢代執金吾有時也被委派為將帥而領兵遠征。西漢昭帝時
,執金吾馬適建曾率軍討破羌人;東漢和帝時,執金吾耿秉還任主帥竇憲的副職而伐
北匈奴。而到了東漢末年,尤其是三國時期,由於政治和軍事上的各種因素,執金吾
又往往成為了一種禮儀性質的外交官,成為皇權的代表。到了元明,這一層涵義又被
發展,正式成為了天子儀仗隊中的重要成員。
或許還是最初漢的師古所作的解釋最為全面:
金吾,烏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御非常。
⑻ 金吾是什麼意思
金吾 [jīn wú]
古官名。負責皇帝大臣警衛、儀仗以及徼循京師、掌管治安的武職官員。其名稱、體制、許可權歷代多有不同。 漢 有執金吾, 唐 宋 以後有金吾衛、金吾將軍、金吾校尉等。《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中尉, 秦 官,掌徼循京師,有兩丞、侯、司馬、千人。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執金吾』。」 顏師古 注:「 應劭 曰:『吾者,御也,掌執金革以御非常。』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御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 晉 崔豹 《古今注》:「車輻棒也。 漢 朝『執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銅為之,黃金塗兩末,謂為『金吾』。」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醉曾沖宰相,驕不揖金吾。」《遼史·儀衛志四》:「金吾、黃麾六軍之仗, 遼 受之 晉 , 晉 受之 後唐 , 後唐 受之 梁唐 ,其來也有自。」 清 周亮工 《御溝橋櫻桃》詩:「 長安 俠少舊金吾,立馬牆頭自彈烏。」
⑼ 金吾亞起名意思
聲調很容易被父母忽視。「名字最好不要同聲調,比如,張湘江、馮晴嵐、苑蘊玉,這些三字聲調全同的名字,讀起來是不是覺得拗口?沈含章、孫漢清,讀起來抑揚頓挫,就好聽多了。」
⑽ 金吾將軍是什麼朝代的人
金吾將軍是唐朝的人
古代官名。掌管宮中及京城晝夜巡警之事。 唐 韓愈 《送鄭尚書序》:「入朝為金吾將軍,散騎常侍。」 馬其昶 註:「 元和 十四年十一月, 權 為右金吾衛大將軍,充左街使。」 宋 樂史 《廣卓異記·三世執金吾》:「 程知節 為武侯將軍, 知節 子 處弼 , 處弼 子 孝伯 ,並為金吾將軍。」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三》。
ZDIC.NET 漢 典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