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國人物中名字有3個字有那些人物
是「名字」,還是「姓名」?
1.名字的話,三國幾乎所有人都是一個漢字的名,兩個漢字的「字」,比如趙雲,字子龍,「雲」就是名,「子龍」就是字,所以「名字」=「名」+「字」,都是三個漢字!哇哈哈╮(╯▽╰)╭
2.姓名的話,很多復姓,都是2個漢字的,加上一個漢字的「名」,就是3個字了,這種稍微少點,比如諸葛(亮)、司馬(懿)、夏侯(惇)、公孫(瓚)、太史(慈)、淳於(導)、毋丘(儉)、皇甫(嵩)、慕容(烈),三國演義中出現過的復姓就這9個,當然前3個復姓都有十個左右的具體人物,後面的也都有6、7個到2、3個,除了慕容就只有一個。
3.我估計你是想說,三國中多少人的名是2個漢字,或者說多少人的名字是3個字(少數民族,無姓)。
如果是《三國演義》的話,因為裡面很多人的名字羅貫中沒有仔細考證,所以出現了很多三個字的名字,如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張仲景等,但是其實都是字,比如張仲景名「機」字「仲景」,崔州平名崔鈞、石廣元名石韜,孟公威名孟建等。還有一些如「龐德公」是稱呼。剩下的三個漢字的名字,大多數就是少數民族了,如胡車兒、胡赤兒、董荼那、沙摩柯、兀突骨、徹里吉、軻比能、阿會喃、步度根等,
漢人中有雙字名的,大體有:
1、郭攸之,名攸之,字演長
2、邢道榮,名道榮,字育森
3、濮陽興,名陽興,字子元
4、王子服,名子服,字子由
5、馬日磾,名日磾,字翁叔
6、武安國,原名武大,後改為武安國,字天下
7、黃月英,名月英,無字
9、秦慶童,名慶童,無字
10、李春香,名春香,無字
11、夏侯令女,名令女,無字(不是我總結的是我引用的其他人的)
② 三國演義中人物的真實姓名是三個字的有幾個
三國演義中人物的真實姓名是三個字的有:
張世平:一回,中山販馬商人。
程遠志:一回,黃巾軍,為關羽所殺。
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張綉軍殺。
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從弟。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諸葛亮友。
郭常子:二十八回,盜關羽馬。
郭攸之:九十一回,蜀侍郎。
黃承彥:三十七回,諸葛亮岳父。
胡車兒:十六回,張綉之偏將,能負五百斤日行七百里。
蔣義渠:三十一回,袁紹將。
李春香:五十七回,黃奎妾,告密被操斬。
婁子伯:五十九回,京兆人,隱居終南山,道號夢梅居士。
馬元義:一回,黃巾軍,為何進斬。
馬日磾:七回,太傅。
孟公威:三十七回,汝南人,諸葛亮友。
龐德公:三十五回,襄陽人,字山民,龐統之叔。
裴元紹:二十八回,舊為黃巾軍,與周倉占卧龍山,為趙雲誤殺。
濮陽興:一百二十回,吳丞相。為孫皓斬。
秦慶童:二十三回,董承家奴,向操告密。
單子春:六十九回,漢琅琊太守。
眭元進:三十回,袁紹將。為曹兵所殺。
石廣元:三十七回,穎川人,諸葛亮友。
王子服:二十回,漢侍郎,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吳子蘭:二十回,漢昭信將軍,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武安國:五回,孔融部將,使錘,為呂布斷手腕。
辛憲英:一百七回,辛敞姊。
刑道榮:五十二回,零陵上將,為趙雲殺。
嚴白虎:十五回,東吳德王,為董襲殺。
楊大將:十五回,袁術將,長史。
尹大目:一百七回,魏殿中校尉。
呂伯奢:七回,操伯,被操殺。
③ 三國時期裡面有沒有三個字的名字
曹安民:曹操之侄,在宛城之戰被殺;
2、單子春:魏國琅牙太守,曾譽年輕時的管軻為「神童」;
3、辛憲英:辛毗之女;
4、尹大目:魏國殿中校尉,曹爽親信;
5、傅士仁:關羽部將,投降東吳;
6、郭攸之:蜀漢大臣,「貞亮死節之臣」;
7、黃承彥:諸葛亮岳父;
8、劉元起:劉備之叔,曾資助青年劉備;
9、劉德然:劉元起之子;
10、裴元紹:欲奪趙雲戰馬被殺;
11、孫尚香:劉備夫人;(這個有待考證,志只有孫氏一稱,而又有孫仁一說。)
12、程遠志:黃巾軍將領,被關羽所殺;
13、韓呂子:袁紹部將,在烏巢被殺;
14、胡車兒:張綉部將,偷走了典韋的雙戟;
15、胡赤兒:董卓女婿牛輔的心腹,殺死牛輔投呂布反被殺;
16、蔣義渠:袁紹部將;
17、李春香:黃奎之妾,黃與馬騰定下誅曹之計,被她出賣,反為曹所斬;
18、劉子揚:魯肅同鄉;
19、婁子伯:隱士,曾教曹操築城之法;
20、呂伯奢:曹操之父舊交,為操所殺;
21、呂威璜:袁紹部將,在烏巢被殺;
22、馬日(石+單,音低):東漢大臣,王允欲殺蔡邕,他曾勸阻;
23、馬元義:黃巾軍組織者之一,因叛徒出賣被殺;
24、秦慶童:董承家奴,向曹操告密;
25、眭元進:袁紹部將,在烏巢被殺;
26、王子服:東漢大臣,與董承密謀誅曹被殺;
27、衛仲道:蔡文姬前夫,早卒;
28、吳子蘭:東漢大臣,與董承密謀誅曹被殺;
29、武安國:孔融部將,為呂布所傷;
30、邢道榮:劉度部將,被趙雲所殺;
31、嚴白虎:盤踞江東,為孫策所敗;
32、楊大將:袁術親信;
33、張世平:商人,曾資助劉、關、張;
34、龐山民:龐德公之子,《三國演義》誤為龐德公字山民。
以上這些人里肯定有不少的雙名其實是字,但無法查證,還有三個拿不準的:
1、濮陽興:吳國大臣,因為勸諫孫皓被殺,這個可能是復姓;
2、崔州平:隱士,估計是字;
3、龐德公:隱士,估計是尊稱。
4、士孫瑞:東漢大臣,與王允合謀誅董,應該也是復姓;
此外,石廣元名韜,孟公威名建,肯定不在其列,崔州平的名字查不出來。烏桓觸其實是袁紹部將焦觸,《三國演義》中誤與地名相連。
還有幾個少數民族的,都不能算,不過我把名字為三字的列在後面:
董荼那、沙摩柯、兀突骨、徹里吉、軻比能、阿會喃
④ 三國演義有三個字的人名有哪些
石廣元,崔州平,裴元紹,武安國,胡車兒,成公英,呂威璜,辛憲英,刑道榮,孫尚香,孫魯班,高堂隆,張春華,張曼城,郭攸之,程遠志,黃月英,蔣一渠,戲志才,鍾離牧,韓呂子,嚴白虎,這些事單姓,復姓的諸葛家族,司馬家族,太史家族,公孫家族,夏侯家族,皇普嵩,
艾瑪打的累死我了
⑤ 為什麼三國里很少有三個字的名字
問題出在王莽身上。西漢末年,王莽篡奪了政權。為了鞏固統治,他撿起了董仲舒的「神學目的論」,大搞迷信,大搞復古,以此為核心,還推行了一系列所謂的「新政」,從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從貨幣到地名,無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漢書·王莽傳》中有這樣的記載:王莽的長孫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爺爺和爹爹,這個王宗是可以當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讓人畫了幅畫像,還刻了銅印三枚,與其舅舅合謀,准備搶班奪權。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雖然是親孫子,但這事也不能輕饒,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殺了。
雖然人死了,但「政治權力」也要剝奪,王莽下了這樣一道命令:「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復名會宗。」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門道的。「製作」就是法令,王宗本來名是兩個字,叫「王會宗」,是依法令後改成的「王宗」,現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還叫原來的「王會宗」。
從王莽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數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孫子的名都是兩個字。二、王莽上台後,曾經下過「去二名」的「製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規定不準用雙字名。三、人犯罪後,恢復二字名,以示處罰。
由於王莽的法令,從那時起,人們漸漸養成了使用單字名的習慣,後來雖然王莽說話不算了,卻一直也沒有改過來,竟然成為風氣,認為用兩個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現在,人人全是單字名,那麻煩可就大了,因為單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當時人口並不是很多,人的活動范圍、交際半徑也有限,單字名並沒有對社會造成太大的不良影響。因此,單字現象得以沿續,一直到三國時代。
⑥ 三國演義里姓名一共三個字的人有哪些
如下:
程遠志:一回,黃巾軍,為關羽所殺。
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張綉軍殺。
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從弟。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諸葛亮友。
郭常子:二十八回,盜關羽馬。
郭攸之:九十一回,蜀侍郎。
黃承彥:三十七回,諸葛亮岳父。
胡車兒:十六回,張綉之偏將,能負五百斤日行七百里。
蔣義渠:三十一回,袁紹將。
李春香:五十七回,黃奎妾,告密被操斬。
婁子伯:五十九回,京兆人,隱居終南山,道號夢梅居士。
馬元義:一回,黃巾軍,為何進斬。
馬日磾:七回,太傅。
孟公威:三十七回,汝南人,諸葛亮友。
龐德公:三十五回,襄陽人,字山民,龐統之叔。
裴元紹:二十八回,舊為黃巾軍,與周倉占卧龍山,為趙雲誤殺。
濮陽興:一百二十回,吳丞相。為孫皓斬。
秦慶童:二十三回,董承家奴,向操告密。
單子春:六十九回,漢琅琊太守。
眭元進:三十回,袁紹將。為曹兵所殺。
石廣元:三十七回,穎川人,諸葛亮友。
王子服:二十回,漢侍郎,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吳子蘭:二十回,漢昭信將軍,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武安國:五回,孔融部將,使錘,為呂布斷手腕,辛憲英:一百七回,辛敞姊。
刑道榮:五十二回,零陵上將,為趙雲殺。
嚴白虎:十五回,東吳德王,為董襲殺。
楊大將:十五回,袁術將,長史。
尹大目:一百七回,魏殿中校尉。
張世平:一回,中山販馬商人。
http://wenku..com/link?url=Kx2sKNH8idHdIwbSU_wK0Gtsq9J7GEad_Ggae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東漢末年的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家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本書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和人物性格與《三國志》基本相同,是在固定形象基礎上,進行再發揮,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本書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歷史,照顧到讀者希望了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誇張、美化、醜化等等。
⑦ 三國演義中姓名是三個字的人是誰
三個字的有諸葛亮、諸葛瑾、司馬懿、司馬昭、夏侯惇等。
1、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2、諸葛瑾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漢族,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諸葛亮之兄,諸葛恪之父。
經弘咨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並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系。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後,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3、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
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陞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
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4、司馬昭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屬河南)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後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5、夏侯惇
夏侯淵(?-219年),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擅長千里奔襲作戰,常常出敵不意,官至征西將軍,封博昌亭侯。
初期隨曹操征伐,官渡之戰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
後率軍征伐關中與涼州,斬梁興、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勢力,虎步關右。張魯降曹操後,夏侯淵留守漢中,與劉備相拒逾年,在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死,謚曰愍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諸葛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諸葛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侯淵
⑧ 三國中有三個字的名的嗎
有
1、龐德公:三十五回,襄陽人,字山民,龐統之叔。
2、裴元紹:二十八回,舊為黃巾軍,與周倉占卧龍山,為趙雲誤殺。
3、濮陽興:一百二十回,吳丞相。為孫皓斬。
4、秦慶童:二十三回,董承家奴,向操告密。
5、單子春:六十九回,漢琅琊太守。
6、眭元進:三十回,袁紹將。為曹兵所殺。
7、石廣元:三十七回,穎川人,諸葛亮友。
8、王子服:二十回,漢侍郎,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9、吳子蘭:二十回,漢昭信將軍,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10、刑道榮:五十二回,零陵上將,為趙雲殺。
11、嚴白虎:十五回,東吳德王,為董襲殺。
12、楊大將:十五回,袁術將,長史。
13、程遠志:一回,黃巾軍,為關羽所殺。
14、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張綉軍殺。
15、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從弟。
16、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諸葛亮友。
17、郭常子:二十八回,盜關羽馬。
⑨ 《三國演義》里的人名(只限3個字的)
漢代起名的規矩,單名為貴,雙名為賤。所以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基本沒有雙名的,名都是一個字。而你要人名是三個字的,而劉玄德這樣的肯定不和你的要求,你要的明顯是姓+名是三個字的,所以就需要從復姓裡面找。
夏侯惇 夏侯淵 夏侯霸 夏侯楙 司馬懿 司馬師 司馬昭 公孫瓚 公孫越 公孫康 公孫淵 諸葛瑜 諸葛亮 諸葛均 諸葛恪 諸葛誕 皇甫嵩 惇於瓊 太史慈 武安國(這貨真正的姓是武安)
當然不是復姓的也有,不過很多都和字給混了,比如黃承彥、呂伯奢、衛仲道、吳子蘭這樣的其實都是姓+字。真正名是兩個字的,肯定都是從貧民中起家的,比如裴元紹、程遠志、胡車兒、嚴白虎這樣的。
⑩ 三國里三個字名字的人有哪些
程遠志:一回,黃巾軍,為關羽所殺。 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張綉軍殺。 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從弟。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諸葛亮友。 郭常子:二十八回,盜關羽馬。 郭攸之:九十一回,蜀侍郎。 黃承彥:三十七回,諸葛亮岳父。 胡車兒:十六回,張綉之偏將,能負五百斤日行七百里。 蔣義渠:三十一回,袁紹將。 李春香:五十七回,黃奎妾,告密被操斬。 婁子伯:五十九回,京兆人,隱居終南山,道號夢梅居士。 馬元義:一回,黃巾軍,為何進斬。 馬日磾:七回,太傅。 孟公威:三十七回,汝南人,諸葛亮友。 龐德公:三十五回,襄陽人,字山民,龐統之叔。 裴元紹:二十八回,舊為黃巾軍,與周倉占卧龍山,為趙雲誤殺。 濮陽興:一百二十回,吳丞相。為孫皓斬。 秦慶童:二十三回,董承家奴,向操告密。 單子春:六十九回,漢琅琊太守。 眭元進:三十回,袁紹將。為曹兵所殺。 石廣元:三十七回,穎川人,諸葛亮友。 王子服:二十回,漢侍郎,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吳子蘭:二十回,漢昭信將軍,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武安國:五回,孔融部將,使錘,為呂布斷手腕,辛憲英:一百七回,辛敞姊。 刑道榮:五十二回,零陵上將,為趙雲殺。 嚴白虎:十五回,東吳德王,為董襲殺。 楊大將:十五回,袁術將,長史。 尹大目:一百七回,魏殿中校尉。 張世平:一回,中山販馬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