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起名字在平仄方面有說明講究
避免全平或者全仄就可以了,現在一般都是三個字,除此之外就只有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6種可能,都不難聽
② 平仄怎麼分
1、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
2、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
3、古漢語中的平仄: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2)三個字名字平仄聲講究擴展閱讀:
1、普通話入聲消失,入聲歸入仄聲中的上去兩聲和平聲中的陰平、陽平,這導致用普通話判別詩詞平仄會有錯誤。
2、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③ 取名需要注意平仄嗎哪種平仄組成的詞比較上口
當然要注意啦!末尾的字最好用平聲,平聲傳的遠,而仄聲就比較短促。在韻母方面也要注意,比如姓氏若是讀音比較低沉的,在名字上就需要作補救。
④ 平仄聲組合,有什麼講究嗎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平聲,大致相當於普通話中的第一聲、第二聲;仄聲,大致相當於普通話的第三聲、第四聲。絕句中,上下兩句,出句與對句,第二個字、第四個字、第六個字要平仄相對,上句的字若是平聲,下句的字就要是仄聲,反之相同
古人寫詩詞講究平仄相對,是利用漢語聲調的平衡交替來造成語言中抑揚頓挫的美,讀起來琅琅上口,韻文淳厚
⑤ 要當爸爸了,我姓童想取3個字得名字。怎麼使用平仄啊,謝謝大俠們
童善奇(這個奇字可以根據是男孩女孩來改變)
⑥ 平仄聲的姓名中的平仄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
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
普通話入聲消失,入聲歸入仄聲中的上去兩聲和平聲中的陰平、陽平,這導致用普通話判別詩詞平仄會有錯誤。
(6)三個字名字平仄聲講究擴展閱讀
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但是和今天普通話的聲調種類不完全一樣。古代的四聲是:
(1)平聲。這個聲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2)上聲。這個聲調到後代有一部分變為去聲。
(3)去聲。這個聲調到後代仍是去聲。
(4)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
現代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處都還保存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蒙古)保存著入聲。湖南的入聲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著入聲這一個調類。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語里,入聲已經消失了。
北方的入聲字,有的變為陰平,有的變為陽平,有的變為上聲,有的變為去聲。就普通話來說,入聲字變為去聲的最多。其次是陽平;變為上聲的最少。西南方言(從湖北到雲南)的入聲字一律變成了陽平。
但入聲不是區別平仄的依據。粵語保留入聲,可粵語歌也多數不合平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仄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仄
⑦ 在三個字的對聯中,其平仄與押韻有何規定
今天遇到一個,(三個字全部是仄的上聯,我有點搞不懂了)
⑧ 齊聲喚三個字的平仄是什麼樣的謝謝!
齊(qi,二聲):平;
聲(sheng,一聲):平;
喚(huan,四聲):仄。
⑨ 為什麼我發現很多名人的名字都沒有講究字音的平仄相調
主要是建國以來的這兩代人,由於兵荒馬亂,導致其文學素養普遍偏低。
事實上,現在已經有一些人注意名字的音律問題了,我的兩個朋友在給孩子起名的時候就特別考慮了音律是否和諧。
講究音律,名字便聽起來很好聽。
比如:
趙曉武,三個仄聲,有些繞口;
王紅軍,三個平聲,有些飄;
王衛國,平仄平(按現代漢語音),感覺
不平;
趙學武,仄平仄,連著姓叫,感覺中間高一塊兒;
趙曉七,仄仄平,就很好;
王革命,平平仄,有些好,但仄聲結尾,不夠響亮。
所以,在所有三字姓名中,
仄仄平,朗朗上口,餘音裊裊,是最好的。
如果再加上「上去入」聲的分析,可能更加復雜,不再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