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傣族的男人名字為什麼前面要有岩字呢
西雙版納傣族,是有名無姓的民族。西雙版納傣族的人名,是以代表性別的岩(音為aj)與玉為名字之首。男子稱為岩××,女子稱為玉××。名字多以出生的順序和傣文字母高低音組的排列順序以及父母的心願三者相互結合命名。重名時,又在名字上加大、小及上、中、下等詞加以區別。長子、長女多選用西雙版納傣文的第一個字母阿(a)拼字命名,如岩溫、玉溫;岩應、玉應;岩燕、玉燕等;其餘子女通常也選用與其排行相關的傣文字母拼字命名,如岩光、玉光;岩叫、玉叫;岩香、玉香;岩尖、玉尖等。最末一個子女,通常用臘(1a)字命名。有的名字,有著明顯的降生順序,如岩燕、岩剛、岩臘。燕為長,剛為次(中間)、臘為末;有些名字又明顯地反映了父母的美好心願,如在名字中加以恩(銀)、罕(金)和皎、香(寶石)等字,將子女名字冠之以岩×罕、玉×罕;岩×香、玉×皎等。上述這種以降生順序和傣文字母排列次序命名的方法,極易造成重名,一個村寨內如果出現幾個名字相同的人時,就以大、小、上、中、下等加以區別。如岩溫龍(大岩溫)、岩溫囡(小岩溫)、岩溫訥(上岩溫)、岩溫代(下岩溫)等。
西雙版納傣族除按降生順序和傣文字母的排列次序命名外,還有以名花命名的,有以吉祥動物孔雀、鳳凰、獅子、虎等命名的、有以重量命名的,以及以某種迷信觀念命名的等等。
西雙版納傣族一人往往會有幾個名字,兒童時代有童名,人寺當和尚以後有僧名,還俗以後有俗名,當父母以後又有父母名等。某男童降生時名為岩燕,出家後便稱為帕燕(和尚岩燕)、都窀燕(大佛爺岩燕);當和尚還俗後稱岩底燕,當佛爺還俗後稱康朗燕等。傣族男女,一旦當了父母便改稱波岩×、波玉×;咪岩×、咪玉×。即在父(波)、母(咪)之後加上長子或長女之名。若長子為岩溫,其父便稱波岩溫;其母便稱咪岩溫。
在西雙版納傣族中,有時會出現召××、刀××等姓名。其實,召與刀都不是西雙版納傣族原有的姓氏。在舊社會,西雙版納傣族有貴族、貧民、官與百姓之分。西雙版納貧民百姓往往稱舊時的男性貴族和官員為召和島,如稱宣慰使為召片領、稱土司為召勐、稱頭人為島帕雅。召與島均系對舊時的土司、貴族之稱,並非西雙版納傣族的姓氏。而普遍被用以作姓名之首的刀,也非西雙版納傣族傳統姓氏。以刀為人名之首,始見於車里宣慰世系的第六代,稱為刀補瓦。《車里宣慰世系簡史》記載說:「島亨龍繼承父位時,正是宋理宗皇帝在位時期。朝庭將景隴王的奏文中島亨龍的『島』譯為『刀』,自此以後,景隴王的漢名都是『刀』字起頭。……島亨龍有二子,長子刀補瓦……」。刀補瓦是車里宣慰使中第一個用刀字命名的人,後來又出現刀暹答、刀弓滿、刀更勐、刀壩光、刀雙勐等。以上記載說明「刀」是「島」或「召」的譯音,是貴族和官的音譯異字,並非傳統姓氏。關於「刀」字的取用,還有一說,即西雙版納傣族首領於1500多年前向朝廷進貢時,天子見傣王無姓,便賜寶刀一把,以刀為姓。
「刀」,也許是「島」的音譯,也許是朝廷天子所賜。不論其來歷如何,它已被越來越多的西雙版納傣族認可為姓氏,刀姓已經成為有名無姓的西雙版納傣族首先採用的姓氏。
B. 求問傣族的姓氏有哪些
歷史上的傣族是無姓的。姓氏是其部族(部落)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區別和分辨部族內部這一群與那一群的特徵、身份地位,理清世系血源關系及世族發展脈絡而產生的。每個民族姓氏的由來都是多方面的,大多數傣那都有姓,傣那姓氏的由來大致有以下幾種得來:
一、身份地位的象徵或尊稱演變為姓氏,主要有罕、金、刀、俸、陶、思等等。罕是傣族土司家族的姓氏,罕在傣語中是黃金、珍貴、金貴、稀罕之意,開始只是對男性土司的尊稱,後來才成為土司家族的姓氏。與罕相對應,過去對土司家小姐、太太都尊稱「相」,為「寶石」之意。只是「相」沒有演變為姓氏。
刀在傣語中是聖賢、知識、修養、先生、導師之意,也是尊稱。後成為版納、德宏土司、官家姓氏。
金姓是傣族用漢語金銀、金貴的金字為姓,表示其家族富有、富足、寶貴。
俸在傣語中是總理、總管、總務的意思,最早姓俸的人都是當過土司衙門總管職務之人,也是土司賜給其最信任、能辦事、會辦事之人的姓氏。
陶在傣語里是土司直管官之意,也是對長輩的尊稱。後來當過直管官的後代便都沿姓陶。
在德宏有姓思的,在傣語中思是虎,意為有虎威,能降虎者。
二、因居住地而得姓。相傳漢官開始到傣族地方,人生地不熟,便指著土司的文官問,你叫什麼、姓什麼?文官聽不懂,以為是問他家住哪裡,便指著路上說:宋。意思是住在高處,路上方。於是漢官就把文官的姓寫成宋,後來文官家族就成了宋姓。宋在傣語中的意思是高處。漢官又指著土司的武官問:你貴姓?武官也以為是問他家住在哪裡,便回答:南,意思是住在水溝邊。因為南在傣語中是水的意思,於是土司的武官及家人便都姓南了。
三、以出家當和尚冠姓,這在孟定較為普遍,傣族的男子中,凡當過和尚的便可以在名前加「賀」,如賀依(依為老二,排行老二),也有地方男子中凡當過和尚的便在名前加「尚」。如尚岩(岩是男子的排行老大)。如果寨子中叫賀岩、賀依的多,便在後面再加字,賀和尚作為姓氏,但許多姓賀或姓尚的子孫往往並不沿用。這說明一部分傣族對姓氏並不十分看重。
四、與漢族通婚後用漢姓。
五、隨老師姓,或隨自己敬重的人姓,傣族孩子入學後,叫艾依、艾尚、賀岩的相當多,老師為了便於區分,就用漢姓給他們起了漢名,以後便成了其家姓。有的因崇拜而跟著姓等。
六、以信仰為姓,傣族多信仰佛教,漢族官員在計名單時,問其你姓什麼?叫什麼?其便答:信佛,於是就有姓佛的了,也有由姓佛演變為姓胡的。
等等
C. 雲南各族對男女的稱呼
藏族:女孩子——卓瑪,男孩子——扎西。
彝族:女孩子——阿詩瑪,男孩子——阿黑哥。
白族:女孩子——金花,男孩子——阿鵬.
納西族:女孩子——胖金妹,男孩子——胖金哥。
傣族:女孩子——少多利,男孩子——毛多利。
摩梭人:女孩子——阿夏,男孩子——阿朱
在雲南民簇中,女孩子最不高興叫小姐。
D. 傣族小男孩有什麼習俗
傣族的小男孩長到7——8歲,就要進寺廟當和尚,接受佛教洗禮和教育,其中紋身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傣民族認為,男性只有當過和尚刻有紋身的才是人,否則被視為野人。刻紋身是件很痛苦的事。紋身的部位因人而異,有刻在胸前、背後、肩膀、手臂、肚皮、大腿,甚至全身各個部位。紋身的花紋圖案十分豐富。最常見的有龍、虎、神像、八卦、珍禽異獸、奇花異草、經文字母等人生的密碼和信息。紋身部位越多花紋越復雜,也受到人們的尊重,並成為傣族婦女選擇對象的首要條件。
E. 傣族女人有什麼好聽的名字
玉罕
傣族有名無姓,一個人一生中有好幾個名字。小孩時有乳名,男童進佛寺當和尚有僧名,還俗後取還俗名,結婚以後有了孩子雙稱「 之父」。
傣族一般以「岩」、「玉」區分男女性別,男性以「岩」字當頭,如「岩糯」。女性以「玉」字當頭,「玉罕」。
乳名有以下幾種取名的方法:
安排行順序取的「如」岩三「,即第三個兒子。」玉崗「,即中間一個女兒。」玉臘「,即最小一個女兒。 按出生時間取的。如「岩丙」,即月中生的男孩。「岩納」,即月末生的男孩。
按金銀財寶取名的。如「玉罕」,即象金子一樣的姑娘。「玉恩」,即象蓮花一樣的姑娘。
成年人結婚生了孩子以後,一般就不用自己的名字。男人通稱「波濤」,女人通稱「咪濤」。他們的名字也隨著兒女的名字而改變,一種是在長子長女名字前加「波」(父)或「咪」(母),如長子「岩雙」,其父就叫「波岩雙」,其母就叫「咪岩雙」;如長女叫「玉香」,其母就叫「咪玉香」。另一種是把兒女性別加在他的名字前面,在兒女性別前面又加「波」或「咪」,如「波南相」,波是父,「南」代表女性,「相」是本人的名字,連起來就是「女兒玉相的父親」。
傣族中還有的叫刀 。其實,「 刀」就逐漸在一部分領主的名字中常出現。另外還有一種傳說,古時西雙版納傣族領主被稱為「島」,「島」與 「刀」音相近。於是在一部分領主及其家族的成員名字中,也常出現「刀」字。
F. 傣族名字大全
傣族,是有名無姓的民族。傣族的人名,是以代表性別的岩(音為ai)與玉為名字之首。男子稱為岩××,女子稱為玉××。名字多以出生的順序和傣文字母高低音組成的排列順序以及父母的心願三者相互結合命名。重名時,又有名字上加大、小及上、中、下等詞不達意加以區別。長子、長女多選用傣文的第一個字母阿(a)拼字命名,如岩溫、玉溫;岩應、玉應;岩燕、玉燕等;其餘子女通常也選用與其排行相關的傣文字母拼字命名,如岩光、玉光;岩叫、玉叫;岩香、玉香;岩尖、玉尖等。最末一個子女,通常用臘(lǎ)字命名。有的名字,有著明顯的降生順序,如岩燕、岩剛、岩臘。燕為長,剛為次(中間)、臘為末;有些名字又明顯地反映了父母的美好心願,如在名字中加以恩(銀)、罕(金)和皎、香(寶石)等字,將子女名字冠之以岩×罕、玉×罕;岩×香、玉×皎等。上述這種以降生順序和傣文字線排列次序命名的方法,極易造成重名,一個村寨內如果出現幾個名字相同的人時,就以大、小、上、中、下等加以區別。如岩溫龍(大岩溫)、岩溫囡(小岩溫)、岩溫訥(上岩溫)、岩溫代(下岩溫)等。
傣族除按降生順序和傣文字母的排列次序命名外,還有以名花命名的,有以吉祥動物孔雀、鳳凰、獅子、虎等命名的、有以重量命名的,以及以某種迷信觀念命名的等等。
傣族一人往往會有幾個名字,兒童時代有童名,入寺當和尚以後有僧名,還俗以後有俗後,當父母以後又有父母名等。某男童降生時名為岩燕,出家後便稱為帕燕(和尚岩燕)、都 燕(大佛爺岩燕);當和尚還俗後稱岩底燕,當佛爺還俗後稱康朗燕等。傣族男女,一旦當了父母便改稱波岩×、波玉×;咪岩×、咪玉×。即在父(波)、母(咪)之後加上長子或長女之名。若長子為岩溫,其父便稱波岩溫;其母便稱咪岩溫。
在傣族中,有時會出現召××、刀××等姓名。其實,召與刀都不是傣族原有的姓氏。在舊社會,傣族有貴族、貧民、官與百姓之分。貧民百姓往往稱舊時的男性貴族和官員為召和島,如稱宣慰使為召往領稱土司為召勐、稱頭人為島帕雅。召與島均系對舊時的土司、貴族之稱,並非傣族的姓氏。而普遍被用以作姓名之首的刀,也非傣族傳統姓氏。以刀為人名之首,始見於車里宣慰世系的第六代,稱為刀補瓦。《車里宣慰世系簡史》記載說:「島亨龍繼承父位時,正是宋理宗皇帝在位時期。朝庭將景隴王的奏文中島亨龍的『島』譯為『刀』,自此以後,景隴王的漢名都是『刀』字起頭。……島亨龍有二子,長子刀補瓦……」。刀補瓦是車里宣慰使中第一個用刀字命名的人,後來又出現刀暹答、刀弓滿、刀更勐、刀壩光、刀雙勐等。以上記載說明「刀」是「島」或「召」的譯音,是貴族和官的音譯異字,並非傳姓氏。關於「刀」字的取用,還有一說,即傣族首領於1500多年前向朝廷進貢時,天子見傣王無姓,便賜寶刀一把,以刀為姓。
「刀」,也許是「島」的音譯,也許是朝廷天子所賜。不論其來歷如何,它已被越來越多的傣族認可為姓氏,刀姓已經成為有名無姓的傣族首採用的姓氏。
G. 版納傣族人的姓氏有哪些
傣族占版納州人口的35%
傣族又分旱(漢)傣、水傣和花傣三個分支。
姓氏多為「刀、依、岩(ai)」,一般來說,男子姓刀為貴族後代,岩是貧民;依為女子姓氏,命名多帶玉字。
人口沿湄公河等水域呈條帶狀,設鄉鎮,也多零星分布。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勐臘縣:勐臘區並飄鄉、尚勇區曼庄鄉、磨龍鄉、龍門鄉、大戶鄉。
房屋依山傍水而建,房屋為兩層,下層為柱(通常用來拴耕牛和養家禽)上層為居室,早期為竹木結構,現為磚混結構,樣式仍保持吊角樓的式樣。
傣族(羅馬字母:Dai),又稱泰族(泰文:ไทย,羅馬字母:Thai)、撣族(羅馬字母:Shan)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 。
中國傣族按分布地區有傣泐、傣那、傣亞、傣綳、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綳」,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綳支系。漢族稱傣泐為水傣,傣那為旱傣,傣亞為花腰傣。
H. 傣族的女孩子和男孩子怎麼稱呼
傣族中稱小女孩為「小卜哨」;稱小男孩為「小卜冒」。
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從周圍的村寨匯集到花街。節日的花街熱鬧非凡,身著盛裝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長隊,款款走過花街,競妝比美,風情無限;小卜冒(小伙)則瞪大眼睛尋找意中人。
如果情投意合,兩人就相約到鳳尾竹下荔枝叢中,姑娘解下腰間的秧篾飯,掀開青翠的芭蕉葉,只見噴香的糯米飯用鮮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黃一半鮮紅,以芭蕉葉相隔一層又一層盛滿豬脊肉、油炸干黃鱔、腌鴨蛋等美食。兩人一起吃著,說著情話。吃完秧蔑飯,提親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
(8)傣族男孩名字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傣族女性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德宏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
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稱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婦女用長達丈余的特製花腰帶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
她們的服裝以黑色、紅色基調為主,貼身的短褂長及上腰部,領口用細銀泡拼成上下交錯的菱形圖案,腰間裝飾長達五、六米的綉花腰帶,頭戴尖頂「雞樅」斗笠帽,帽沿上翹。
「花腰傣」獨具魅力的頭飾、服飾,與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國青銅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著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徵,證明了兩者之間的一脈相承。
二、傣族男性
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文身的圖形大多以虎、豹、獅、龍、蛇、鷹為主。所文部位大多是四肢、胸腹、背部,一般文一條腿需兩天,文全身需七至八天。
I. 給傣族舞取個好名字!
傣族?曾學過一首詩中,里頭有句:「傣家竹樓前如水的月色......」這句詩也許能幫幫你。我自我感覺吧,竹韻映月,月色風情竹前飛.......
J. 西雙版納傣族男女稱呼
西雙版納傣族男女稱呼為:男孩被稱為毛哆哩,女孩被稱為少哆哩。年長的男人稱為老波桃,年長的女人稱為老篾桃。
(10)傣族男孩名字有哪些擴展閱讀:
傣族男女服飾:
女性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
德宏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
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稱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婦女用長達丈余的特製花腰帶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她們的服裝以黑色、紅色基調為主,貼身的短褂長及上腰部,領口用細銀泡拼成上下交錯的菱形圖案,腰間裝飾長達五、六米的綉花腰帶,頭戴尖頂「雞樅」斗笠帽,帽沿上翹。
「花腰傣」獨具魅力的頭飾、服飾,與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國青銅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著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徵,證明了兩者之間的一脈相承 [1] 。
男性
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文身的圖形大多以虎、豹、獅、龍、蛇、鷹為主。所文部位大多是四肢、胸腹、背部,一般文一條腿需兩天,文全身需七至八天。
網路-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