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個名字好聽 劉幻翎 劉一沐 劉楚恬 王語童 邱子薰
我認為劉一沐很好聽,這個名字很特別,不會爛大街,而且給人溫柔的,如沐春風的感覺,寓意很好。後兩個名字也很好的,只是會有很多同名的,或者字不同音同的。
2. ..歌、..吟..並序之類的 越多越好 有名氣的
我不貼原文了,都很長,怎麼貼,反正給出名字都很容易找到的。
首先......咳咳,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等等等等都很長對吧......不過學生么,我覺得《九歌》中有一些很適合,《山鬼》《雲中君》《湘君》什麼的,當然如果你很強大就沖擊一下其他的《招魂》《大招》什麼的吧,我最喜歡的其實是《招魂》......看個人愛好。不過也許你喜歡詩經,我想說其中的《雅》《頌》里有不少長詩,當然有點晦澀,《風》就別找了,多數很短。推薦小雅中的《採薇》,太有名了,很長,就是那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然後...樂府啊!有的還是蠻長的,比如《七哀》,我是說王粲的,大愛;再舉例我比較喜歡的:曹丕《大牆上蒿行》,《燕歌行》,曹植《白馬行》,反正當時的人寫詩都比較長,實在不行還有《古詩十九首》中的若干,《行行重行行》等,當然可能你擔心不夠長如果你以琵琶行為標準的話......
忘了一個《四愁詩》,張衡的,一手不長,但四首詩很完整的一個系列,而且當然也是極品......
你要很有名的我就不把兩晉南北朝的那些往上擺了,但你也可以嘗試下二陸左潘以下的N多詩人數不盡的長詩......詞藻華麗,有些很有味道然而有些也很無聊,大概就是因為這個語文書上才總是忽略吧......
以及陶淵明也不要只看歸去來兮辭,他有很多很好的四言古詩,比較長,且舉一例,我最喜歡的~
停雲
靄靄停雲,蒙蒙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
停雲靄靄,時雨蒙蒙。八表同昏,平陸成江。
有酒有酒,閑飲東窗。願言懷人,舟車靡從。
東園之樹,枝條再榮。競用新好,以招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於征。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翩翩飛鳥,息我庭柯。斂翮閑止,好聲相和。
豈無他人,念子實多。願言不獲,抱恨如何!
反正我背過 ......
好吧唐詩,我揀幾個說了。韓愈的《石鼓歌》,不過說實話,韓愈的詩比較難背。要說杜甫,《北征》很重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呵呵。還有李商隱的《韓碑》.....嗯,有味道。以及那群邊塞詩人,長詩甚多,高適岑參之類,什麼《燕歌行》應該都是長的吧......李白的《猛虎行》和眾多的古詩,「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這樣的。最後啊啊我竟然忘記了《春江花月夜》。
呃,挺多了,或者說後面的我了解不多了,除非你可以找套散曲背一背......要不還有個巨有名的——林黛玉《葬花吟》。
希望對你有幫助~~
3. 白居易的所有詩的名字
白居易詩全集 感傷一 古調詩五言 凡七十八首
一華編校
朱陳村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
去縣百餘里,桑麻青氛氳。
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
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
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
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
生為陳村民,死為陳村塵。
田中老與幼,相見何欣欣。
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
[其村唯朱陳二姓而已。]
親疏居有族,少長游有群。
黃雞與白酒,歡會不隔旬。
生者不遠別,嫁娶先近鄰。
死者不遠葬,墳墓多繞村。
既安生與死,不苦形與神。
所以多壽考,往往見玄孫。
我生禮義鄉,少小孤且貧。
徒學辨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貴名教,士人重冠婚。
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
十歲解讀書,十五能屬文。
二十舉秀才,三十為諫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親恩。
承家與事國,望此不肖身。
憶昨旅遊初,迨今十五春。
孤舟三適楚,羸馬四經秦。
晝行有飢色,夜寢無安魂。
東西不暫住,來往若浮雲。
離亂失故鄉,骨肉多散分。
江南與江北,各有平生親。
平生終日別,逝者隔年聞。
朝憂卧至暮,夕哭坐達晨。
悲火燒心曲,愁霜侵鬢根。
一生苦如此,長羨陳村民。
冠婚:一作官婚。
讀鄧魴詩
塵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
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潛詩。
看名知是君,惻惻令我悲。
詩人多蹇厄,近日誠有之。
京兆杜子美,猶得一拾遺。
襄陽孟浩然,亦聞鬢成絲。
嗟君兩不如,三十在布衣。
擢第祿不及,新婚妻未歸。
少年無疾患,溘死於路岐。
天不與爵壽,唯與好文詞。
此理勿復道,巧歷不能推。
寄元九 自此後在渭村作。
晨雞才發聲,夕雀俄斂翼。
晝夜往復來,疾如出入息。
非徒改年貌,漸覺無心力。
自念因念君,俱為老所逼。
君年雖校少,憔悴謫南國。
三年不放歸,炎瘴銷顏色。
山無殺草雪,水有含沙蜮。
健否遠不知,書多隔年得。
願君少愁苦,我亦加餐食。
各保金石軀,以慰長相憶。
秋夕
葉聲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獨卧,誰為拂塵床?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秋霽
金火不相待,炎涼雨中變。
林晴有殘蟬,巢冷無留燕。
沉吟卷長簟,惻愴收團扇。
向夕稍無泥,閑步青苔院。
月出砧杵動,家家搗秋練。
獨對多病妻,不能理針線。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將綻。
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勸。
嘆老三首
晨興照清鏡,形影兩寂寞。
少年辭我去,白發隨梳落。
萬化成於漸,漸衰看不覺。
但恐鏡中顏,今朝老於昨。
人年少滿百,不得長歡樂。
誰會天地心,千齡與龜鶴。
吾聞善醫者,今古稱扁鵲。
萬病皆可治,唯無治老葯。
我有一握發,梳理何稠直。
昔似玄雲光,今如素絲色。
匣中有舊鏡,欲照先嘆息。
自從頭白來,不欲明磨拭。
鴉頭與鶴頸,至老長如墨。
獨有人鬢毛,不得終身黑。
前年種桃核,今歲成花樹。
去歲新嬰兒,今年已學步。
但驚物成長,不覺身衰暮。
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
因書今日意,偏寄諸親故。
壯歲不歡娛,長年當悔悟。
送兄弟回雪夜
日晦雲氣黃,東北風切切。
時從村南還,新與兄弟別。
離襟淚猶濕,回馬嘶未歇。
欲歸一室坐,天陰多無月。
夜長火消盡,歲暮雨凝結。
寂寞滿爐灰,飄零上階雪。
對雪畫寒灰,殘燈明復滅。
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發。
所遇皆如此,頃刻堪愁絕。
回念入坐忘,轉憂作禪悅。
平生洗心法,正為今宵設。
溪中早春
南山雪未盡,陰嶺留殘白。
西澗冰已銷,春溜含新碧。
東風來幾日,蟄動萌草坼。
潛知陽和功,一日不虛擲。
愛此天氣暖,來拂溪邊石。
一坐欲忘歸,暮禽聲嘖嘖。
蓬蒿隔桑棗,隱映煙火夕。
歸來問夜餐,家人烹薺麥。
同友人尋澗花
聞有澗底花,貰得村中酒。
與君來校遲,已逢搖落後。
臨觴有遺恨,悵望空溪口。
記取花發時,期君重攜手。
我生日日老,春色年年有。
且作來歲期,不知身健否?
登村東古冢
高低古時冢,上有牛羊道。
獨立最高頭,悠哉此懷抱。
回頭向村望,但見荒田草。
村人不愛花,多種栗與棗。
自來此村住,不覺風光好。
花少鶯亦稀,年年春暗老。
夢裴相公
五年生死隔,一夕魂夢通。
夢中如往日,同直金鑾宮。
彷彿金紫色,分明冰玉容。
勤勤相眷意,亦與平生同。
既寤知是夢,憫然情未終。
追想當時事,何殊昨夜中?
自我學心法,萬緣成一空。
今朝為君子,流涕一沾胸。
晝寢
坐整白單衣,起穿黃草屨。
朝餐盥漱畢,徐下階前步。
暑風微變候,晝刻漸加數。
院靜地陰陰,鳥鳴新葉樹。
獨行還獨卧,夏景殊未暮。
不作午時眠,日長安可度?
別行簡
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鬢雪。
筋骸已衰憊,形影仍分訣。
梓州二千里,劍門五六月。
豈是遠行時?火雲燒棧熱。
何言巾上淚,乃是腸中血。
念此早歸來,莫作經年別!
觀兒戲
齠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
弄塵復鬥草,盡日樂嬉嬉。
堂上長年客,鬢間新有絲。
一看竹馬戲,每憶童(馬矣)時。
童(馬矣)饒戲樂,老大多憂悲。
靜念彼與此,不知誰是痴。
嘆常生
西村常氏子,卧疾不須臾。
前旬猶訪我,今日忽雲殂。
時我病多暇,與之同野居。
園林青藹藹,相去數里余。
村鄰無好客,所遇唯農夫。
之子何如者,往還猶勝無。
於今亦已矣,可為一長吁!
寄元九
一病經四年,親朋書信斷。
窮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
元君在荊楚,去日唯雲遠。
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憂我貧病身,書來唯勸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飯。
憐君為謫吏,窮薄家貧褊。
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豈是貪衣食?感君心繾綣!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親友心,豈得知深淺?
以鏡贈別
人言似明月,我道勝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豈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暗時,圓明獨不歇。
我慚貌丑老,繞鬢斑斑雪。
不如贈少年,回照青絲發。
因君千里去,持此將為別。
城上對月期友人不至
古人惜晝短,勸令秉燭游。
況此迢迢夜,明月滿西樓。
復有盈樽酒,置在城上頭。
期君君不至,人月兩悠悠。
照水煙波白,照人肌發秋。
清光正如此,不醉即須愁。
念金鑾子二首
衰病四十身,嬌痴三歲女。
非男猶勝無,慰情時一撫。
一朝舍我去,魂影無處所。
況念夭化時,嘔啞初學語。
始知骨肉愛,乃是憂悲聚。
唯思未有前,以理遣傷苦。
忘懷日已久,三度移寒暑。
今日一傷心,因逢舊乳母。
與爾為父子,八十有六旬。
忽然又不見,邇來三四春。
形質本非實,氣聚偶成身。
恩愛元是妄,緣合暫為親。
念茲庶有悟,聊用遣悲辛。
慚將理自奪,不是忘情人。
對酒
人生一百歲,通計三萬日。
何況百歲人,人間百無一。
賢愚共零落,貴賤同埋沒。
東岱前後魂,北邙新舊骨。
復聞葯誤者,為愛延年術。
又有憂死者,為貪政事筆。
葯誤不得老,憂死非因疾。
誰人言最靈,知得不知失。
何如會親友,飲此杯中物。
能沃煩慮銷,能陶真性出。
所以劉阮輩,終年醉兀兀。
渭村雨歸
渭水寒漸落,離離蒲稗苗。
閑傍沙邊立,看人刈葦苕。
近水風景冷,晴明猶寂寥。
復茲夕陰起,野思重蕭條。
蕭條獨歸路,暮雨濕村橋。
諭懷
黑頭日已白,白面日已黑。
人生未死間,變化何終極。
常言在己者,莫若形與色。
一朝改變來,止遏不能得。
況彼身外事,悠悠通與塞。
喜友至留宿
村中少賓客,柴門多不開。
忽聞車馬至,雲是故人來。
況值風雨夕,愁心正悠哉。
願君且同宿,盡此手中杯。
人生開口笑,百年都幾回?
西原晚望
花菊引閑行,行上西原路。
原上晚無人,因高聊四顧。
南阡有煙火,北陌連虛墓。
村鄰何蕭疏,近者猶百步。
吾廬在其下,寂寞風日暮。
門外轉枯蓬,籬根伏寒兔。
故園汴水上,離亂不堪去。
近歲始移家,飄然此村住。
新屋五六間,古槐八九樹。
便是衰病身,此生終老處。
感鏡
美人與我別,留鏡在匣中。
自從花顏去,秋水無芙蓉。
經年不開匣,紅埃覆青銅。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罷重惆悵,背有雙盤龍。
村居卧病三首
戚戚抱羸病,悠悠度朝暮。
夏木才結陰,秋蘭已含露。
前日巢中卵,化作雛飛去。
昨日穴中蟲,蛻為蟬上樹。
四時未嘗歇,一物不暫住。
唯有病客心,沉然獨如故。
新秋久病客,起步村南道。
盡日不逢人,蟲聲遍荒草。
西風吹白露,野綠秋仍早。
草木猶未傷,先傷我懷抱。
朱顏與玄鬢,強健幾時好。
況為憂病侵,不得依年老。
種黍三十畝,雨來苗漸大。
種薤二十畦,秋來欲堪刈。
望黍作冬酒,留薤為春菜。
荒村百物無,待此養衰瘵。
葺廬備陰雨,補褐防寒歲。
病身知幾時,且作明年計。
沐浴
經年不沐浴,塵垢滿肌膚。
今朝一澡濯,衰瘦頗有餘。
老色頭發白,病形支體虛。
衣寬有剩帶,發少不勝梳。
自問今年幾,春秋四十初。
四十已如此,七十復何如?
栽松二首
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
蒼然澗底色,雲濕煙霏霏。
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遲。
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
得見成陰否,人生七十稀。
愛君抱晚節,憐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見,階前故種君。
知君死則已,不死會凌雲。
病中友人相訪
卧久不記日,南窗昏復昏。
蕭條草檐下,寒雀朝夕聞。
強扶床前杖,起向庭中行。
偶逢故人至,便當一逢迎。
移榻就斜日,披裘倚前楹。
閑談勝服葯,稍覺有心情。
自覺二首
四十未為老,憂傷早衰惡。
前歲二毛生,今年一齒落。
形骸日損耗,心事同蕭索。
夜寢與朝餐,其間味亦薄。
同歲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與貌,衰盛隨憂樂。
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
不畏復不憂,是除老病葯。
朝哭心所愛,暮哭心所親。
親愛零落盡,安用身獨存?
幾許平生歡,無限骨肉恩。
結為腸間痛,聚作鼻頭辛。
悲來四支緩,泣盡雙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聞浮屠教,中有解脫門。
置心為止水,視身如浮雲。
抖擻垢穢衣,度脫生死輪。
胡為戀此苦,不去猶逡巡。
回念發弘願,願此見在身。
但受過去報,不結將來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煩惱塵。
不將恩愛子,更種憂悲根!
夜雨有念
以道治心氣,終歲得晏然。
何乃戚戚意,忽來風雨天?
既非慕榮顯,又不恤飢寒。
胡為悄不樂,抱膝殘燈前?
形影暗相問,心默對以言。
骨肉能幾人?各在天一端。
吾兄寄宿州,吾弟客東川。
南北五千里,吾身在中間。
欲去病未能,欲住心不安。
有如波上舟,此縛而彼牽。
自我向道來,於今六七年。
煉成不二性,銷盡千萬緣。
唯有恩愛火,往往猶熬煎。
豈是葯無效,病多難盡蠲。
寄楊六 楊攝萬年縣尉。予為贊善大夫。
青宮官冷靜,赤縣事繁劇。
一閑復一忙,動作經時隔。
清觴久廢酌,白日頓虛擲。
念此忽踟躕,悄然心不適。
豈無舊交結?久別或遷易。
亦有新往還,相見多形跡。
唯君於我分,堅久如金石。
何況老大來,人情重姻戚。
會稀歲月急,此事真可惜。
幾回開口笑,便到髭須白。
公門苦鞅掌,盡日無間隙。
猶冀乘暝來,靜言同一夕。
送春
三月三十日,春歸日復暮。
惆悵問春風,明朝應不住。
送春曲江上,眷眷東西顧。
但見撲水花,紛紛不知數。
人生似行客,兩足無停步。
日日進前程,前程幾多路?
兵刀與水火,盡可違之去。
唯有老到來,人間無避處。
感時良為已,獨倚池南樹。
今日送春心,心如別親故。
哭李三
去年渭水曲,秋時訪我來。
今年常樂里,春日哭君回。
哭君仰問天,天意安在哉?
若必奪其壽,何如不與才?
落然身後事,妻病女嬰孩。
別李十一後重寄 自此後江州路上作。
秋日正蕭條,驅車出蓬蓽。
回望青門道,目極心鬱郁。
豈獨戀鄉土,非關慕簪紱。
所愴別李君,平生同道術。
俱承金馬詔,聯秉諫臣筆。
共上青雲梯,中途一相失。
江湖我方往,朝廷君不出。
蕙帶與華簪,相逢是何日?
初出藍田路作
停驂問前路,路在秋雲里。
蒼蒼縣南道,去途從此始。
絕頂忽盤上,眾山皆下視。
下視千萬峰,峰頭如浪起。
朝經韓公坂,夕次藍橋水。
潯陽僅四千,始行七十里。
人煩馬蹄(足且),勞苦已如此。
仙娥峰下作
我為東南行,始登商山道。
商山無數峰,最愛仙娥好。
參差樹若插,(匝巾換合)匝雲如抱。
渴望寒玉泉,香聞紫芝草。
青崖屏削碧,白石床鋪縞。
向無如此物,安足留四皓?
感彼私自問,歸山何不早?
可能塵土中,遠隨眾人老?
微雨夜行
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
但覺衣裳濕,無點亦無聲。
再到襄陽訪問舊居
昔到襄陽日,髯髯初有髭。
今過襄陽日,髭鬢半成絲。
舊游都似夢,乍到忽如歸。
東郭蓬蒿宅,荒涼今屬誰?
故知多零落,閭井亦遷移。
獨有秋江水,煙波似舊時。
寄微之三首
江州望通州,天涯與地末。
有山萬丈高,有水千里闊。
間之以雲霧,飛鳥不可越。
誰知千古險,為我二人設。
通州君初到,鬱郁愁如結。
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斷絕。
因風欲寄語,地遠聲不徹。
生當復相逢,死當從此別。
君游襄陽日,我在長安住。
今君在通州,我過襄陽去。
襄陽九里郭,樓堞連雲樹。
顧此稍依依,是君舊游處。
蒼茫蒹葭水,中有潯陽路。
此去更相思,江西少親故。
去國日已遠,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嶽氣,相合方氛氳。
狂風吹中絕,兩處成孤雲。
風回終有時,雲合豈無因?
努力各自愛,窮通我爾身。
喜逢:一作稀逢。
舟中雨夜
江雲暗悠悠,江風冷修修。
夜雨滴船背,夜浪打船頭。
船中有病客,左降向江州。
夜聞歌者 宿鄂州。
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
鄰船有歌者,發調堪愁絕。
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
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
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
夜淚似真珠,雙雙墮明月。
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
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
秋江月澄澈:一作江月秋澄澈。
江樓聞砧 江州作。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聞砧。
一夕高樓月,萬里故園心。
宿東林寺
經窗燈焰短,僧爐火氣深。
索落廬山夜,風雪宿東林。
憶洛下故園 時淮汝寇戎未滅。
潯陽遷謫地,洛陽離亂年。
煙塵三川上,炎瘴九江邊。
鄉心坐如此,秋風仍颯然。
贈別崔五
朝送南去客,暮迎北來賓。
孰雲當大路,少遇心所親。
勞者念息肩,熱者思濯身。
何如愁獨日,忽見平生人。
平生已不淺,是日重殷勤。
問從何處來,及此江亭春?
江天春多陰,夜月隔重雲。
移樽樹間飲,燈照花紛紛。
一會不易得,餘事何足雲。
明旦又分手,今夕且歡忻。
春晚寄微之
三月江水闊,悠悠桃花波。
年芳與心事,此地共蹉跎。
南國方譴謫,中原正兵戈。
眼前故人少,頭上白發多。
通州更迢遞,春盡復如何?
漸老
今朝復明日,不覺年齒暮。
白發逐梳落,朱顏辭鏡去。
當春頗愁寂,對酒寡歡趣。
遇境多愴辛,逢人益敦故。
形質屬天地,推遷從不住。
所怪少年心,銷磨落何處?
送幼史
淮右寇未散,江西歲再徂。
故里干戈地,行人風雪途。
此時與爾別,江畔立踟躕。
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寄行簡
鬱郁眉多斂,默默口寡言。
豈是願如此,舉目誰與歡。
去春爾西征,從事巴蜀間。
今春我南謫,抱疾江海(土需)。
相去六千里,地絕天邈然。
十書九不達,何以開憂顏。
渴人多夢飲,飢人多夢餐。
春來夢何處?合眼到東川。
首夏
孟夏百物滋,動植一時好。
麋鹿樂深林,蟲蛇喜豐草。
翔禽愛密葉,游鱗悅新藻。
天和遺漏處,而我獨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遠道。
舊國無來人,寇戎塵浩浩。
沉憂竟何益,只自勞懷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潯陽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魚賤如泥,烹灸無昏早。
朝飯山下寺,暮醉湖中島。
何必歸故鄉,茲焉可終老。
孟夏思渭村舊居寄舍弟
嘖嘖雀引雛,梢梢筍成竹。
時物感人情,憶我故鄉曲。
故園渭水上,十載事樵牧。
手種榆柳成,陰陰覆牆屋。
兔隱豆苗肥,鳥鳴桑椹熟。
前年當此時,與爾同游矚。
詩書課弟侄,農圃資童僕。
日暮麥登場,天時蠶坼蔟。
弄泉南澗坐,待月東亭宿。
興發飲數杯,悶來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萬里仍羈束。
井鮒思返泉,籠鶯悔出谷。
九江地卑濕,四月天炎燠。
苦雨初入梅,瘴雲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種(上餘下田)田栗。
已訝殊歲時,仍嗟異風俗。
閑登郡樓望,日落江山綠。
歸雁拂鄉心,平湖斷人目。
殊方我漂泊,舊里君幽獨。
何時同一瓢,飲水心亦足。
豆苗肥:一作豆苗大。
早蟬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
石楠深葉里,薄暮兩三聲。
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
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憶昔在東掖,宮槐花下聽。
今朝無限思,雲樹繞湓城。
感情
中庭曬服玩,忽見故鄉履。
昔贈我者誰?東鄰嬋娟子。
因思贈時語,特用結終始。
永願如履綦,雙行復雙止。
自吾謫江郡,漂盪三千里。
為感長情人,提攜同到此。
今朝一惆悵,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猶雙,何曾得相似?
可嗟復可惜,錦表綉為里。
況經梅雨來,色暗花草死。
南湖晚秋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但惜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踏黃蘆草。
慘淡老榮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水方老:一作水芳老。
郡廳有樹,晚榮早凋,人不識名,因題其上
潯陽郡廳後,有樹不知名。
秋先梧桐落,春後桃李榮。
五月始萌動,八月已凋零。
左右皆松桂,四時郁青青。
豈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
榮枯各有分,天地本無情。
顧我亦相類,早衰向晚成。
形骸少多病,三十不豐盈。
毛鬢早改變,四十白髭生。
誰教兩蕭索,相對此江城?
感秋懷微之
葉下湖又波,秋風此時至。
誰知(蠖左換氵)落心,先納蕭條氣。
推移感流歲,漂泊思同志。
昔為煙霄侶,今作泥途吏。
白鷗毛羽弱,青鳳文章異。
各閉一籠中,歲晚同憔悴。
煙霄:一作煙霞。
因沐感發,寄郎上人上二首
年長身轉慵,百事無所欲。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沐稀發苦落,一沐仍半禿。
短鬢經霜蓬,老面辭春木。
強年過猶近,衰相來何速。
應是煩惱多,心焦血不足。
漸少不滿把,漸短不盈尺。
況茲短少中,日夜落復白。
既無神仙術,何除老死籍?
只有解脫門,能度衰苦厄。
掩鏡望東寺,降心謝禪客。
衰白何足言,剃落猶不惜。
百事:一作百年。
早蟬
月出先照山,風生先動水。
亦如早蟬聲,先入閑人耳。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
渭上村蟬聲,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
苦熱喜涼
經年苦炎暑,心體但煩倦。
白日一何長,清秋不可見。
歲功成者去,天數極則變。
潛知寒燠間,遷次如乘傳。
火雲忽朝斂,金風俄夕扇。
枕簟遂清涼,筋骸稍輕健。
因思望月侶,好卜迎秋宴。
竟夜無客來,引杯還自勸。
早秋晚望兼呈韋侍御
九派繞孤城,城高生遠思。
人煙半在船,野水多於地。
穿霞日腳直,驅雁風頭利。
去國來幾時,江上秋三至。
夫君亦淪落,此地同飄寄。
憫默向隅心,摧頹觸籠翅。
且謀眼前計,莫問胸中事。
潯陽酒甚濃,相勸時時醉。
司馬宅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蕭條司馬宅,門巷無人過。
唯對大江水,秋風朝夕波。
司馬廳獨宿
荒涼滿庭草,偃亞侵檐竹。
府吏下廳簾,家僮開被袱。
數聲城上漏,一點窗間燭。
官曹冷似冰,誰肯來同宿?
窗間:一作窗前。
夢與李七、庾三十二同訪元九
夜夢歸長安,見我故親友。
損之在我左,順之在我右。
雲是二月天,春風出攜手。
同過靖安里,下馬尋元九。
元九正獨坐,見我笑開口。
還指西院花,乃開北亭酒。
如言各有故,似惜歡難久。
神合俄頃間,神離欠申後。
覺來疑在側,求索無所有。
殘燈影閃牆,斜月光穿牖。
天明西北望,萬里君知否?
老去無見期,踟躕搔白首。
秋槿
風露颯已冷,天色亦黃昏。
中庭有槿花,榮落同一晨。
秋開已寂寞,夕隕何紛紛。
正憐少顏色,復嘆不逡巡。
感此因念彼,懷哉聊一陳。
男兒老富貴,女子晚婚姻。
頭白始得志,色衰方事人。
後時不獲已,安得如青春?
答元郎中、楊員外喜烏見寄 四十四字成。
南宮鴛鴦地,何忽烏來止?
故人錦帳郎,聞烏笑相視。
疑烏報消息,望我歸鄉里。
我歸應待烏頭白,慚愧元郎誤歡喜。
兄弟,分多給點,新人不容易.
4. 史記名人名言
1.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釋:天下吵吵嚷嚷,都是為私利而來;天下擁擠奔忙,都是為私利而往。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釋: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人們會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自然而然地走出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3.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釋:把鳥打盡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沒有用處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沒用了,不如烹了吃掉;攻陷了敵國,將臣也就沒用了,可以殺掉了。指一個人失去了利用價值,就可能會落得很慘的下場。
4.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釋:因權勢利益而結合的朋友.一旦權盡利絕,交情就會疏遠。
5.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釋:眾口一詞,能把金石熔化;多次誹謗,能把人才毀滅。
6.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釋: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後用來表示自己的志趣、見地與他人不同。
7.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釋:意指家財富有的人常自珍愛,不自蹈險地。
8.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釋:應當採取果斷行動時沒有果斷採取,貽誤了時機,反而會遭受到禍亂。
9.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釋:一千張羊皮也不如一張狐狸皮;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
10.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
釋:相馬者往往因為馬瘦而看錯馬的材質,相人者往往因為人窮而忽略人的才能。
11.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釋:能做的人未必能說,能說的人未必能做。
1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釋: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獲。
13.前慮不定,後有大患。
釋:做事之前考慮不成熟,到後來就可能發生大災禍。
14.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
釋:謀求小節的人不能成就榮耀的名聲,以小恥為恥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業。
15.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釋:家庭貧窮就想到應有賢良的妻子,國家混亂就想到要有賢能的宰相。
16.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釋:運籌謀劃於帷帳之中,而能決定勝利於千里以外。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釋: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18.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釋:那些稱王侯拜將相的人,天生就是好命、貴種嗎?
19.富而不驕,貴而不舒。
釋:很富有但不趾高氣揚,富貴了也不和自己以前的親朋好友疏遠怠慢。
20.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5. 史記里有哪些名言
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記》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記》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史記》
苦言葯也,甘言疾也。《史記》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記》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史記》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史記》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史記》
《五帝本紀》
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夏本紀》
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於鬼神。
《殷本紀》
益廣沙丘苑台,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周本紀》
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厲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水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秦始皇本紀》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葯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葯……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八月己亥,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項羽本紀》
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
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柰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
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原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觽數十萬人 ,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高祖本紀》
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巿。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呂太後本紀》
太後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葯,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後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後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王陵讓陳平、絳侯曰:「始與高帝喋血盟,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後女主,欲王呂氏,諸君從欲阿意背約,何面目見高帝地下?」陳平、絳侯曰:「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王陵無以應之。
《齊太公世家》
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太公聞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國。
公逾牆,射中公股,公反墜,遂弒之。晏嬰立崔杼門外,曰:「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己亡,非其私昵,誰敢任之!」門開而入,枕公屍而哭,三踴而出。
《魯周公世家》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晉世家》
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是歲也,晉復假道於虞以伐虢。虞之大夫宮之奇諫虞君曰:「晉不可假道也,是且滅虞。」虞君曰:「晉我同姓,不宜伐我。」宮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子也,太伯亡去,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子也,為文王卿士,其記勛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之親能親於桓、庄之族乎?桓、庄之族何罪,盡滅之。虞之與虢,唇之與齒,唇亡則齒寒。」虞公不聽,遂許晉。
成王曰:「子即反國,何以報寡人?」重耳曰:「羽毛齒角玉帛,君王所餘,未知所以報。」王曰:「雖然,何以報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與君王以兵車會平原廣澤,請辟王三舍。」
……
楚得臣怒,擊晉師,晉師退。軍吏曰:「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約退三舍,可倍乎!」楚師欲去,得臣不肯。
《楚世家》
伍舉曰:「原有進隱。」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
八年,伐陸渾戎,遂至洛,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曰:「嗚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桀有亂德,鼎遷於殷,載祀六百。殷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奸回昏亂,雖大必輕。昔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
陳軫曰:「今君已為令尹矣,此國冠之上。臣請得譬之。人有遺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謂曰:『數人飲此,不足以遍,請遂畫地為蛇,蛇先成者獨飲之。』一人曰:『吾蛇先成。』舉酒而起,曰:『吾能為之足。』及其為之足,而後成人奪之酒而飲之,曰:『蛇固無足,今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齊,攻齊勝之,官爵不加於此;攻之不勝,身死爵奪,有毀於楚:此為蛇為足之說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齊,此持滿之術也。」昭陽曰:「善。」引兵而去。
《越王勾踐世家》
吳既赦越,越王句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弔死,與百姓同其勞。
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趙世家》
公孫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公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乃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肥義曰:「臣聞疑事無功,疑行無名。王既定負遺俗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智者睹未形,則王何疑焉。」王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狂夫之樂,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賢者察焉。世有順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於是遂胡服矣。
《田敬仲完世家》
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於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梁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慚,不懌而去。
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
《陳涉世家》
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
《蕭相國世家》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客有說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說。
《留侯世家》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葯苦口利於病』,原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
《陳丞相世家》
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孝文帝乃稱善。
《絳侯周勃世家》
文帝朝,太後以冒絮提文帝,曰:「絳侯綰皇帝璽,將兵於北軍,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文帝既見絳侯獄辭,乃謝曰:「吏方驗而出之。」於是使使持節赦絳侯,復爵邑。絳侯既出,曰:「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
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廷尉責曰:「君侯欲反邪?」亞夫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邪?」吏曰:「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管晏列傳》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
《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綉,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非見韓之削弱,數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於是韓非疾治國不務修明其法制,執勢以御其臣下,富國強兵而以求人任賢,反舉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實之上。以為儒者用文亂法,而俠者以武犯禁。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胄之士。
《伍子胥列傳》
伍尚欲往,員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脫者後生患,故以父為質,詐召二子。二子到,則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讎不得報耳。不如奔他國,借力以雪父之恥,俱滅,無為也。」伍尚曰:「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恥,終為天下笑耳。」謂員:「可去矣!汝能報殺父之讎,我將歸死。」
乃告其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乃自剄死。
《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陳子禽問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又問曰:「孔子適是國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也。」
《商君列傳》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蘇秦列傳》
蘇秦之昆弟妻嫂側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蘇秦笑謂其嫂曰 :「何前倨而後恭也?」嫂委慐蒲服,以面掩地而謝曰 :「見季子位高金多也 。」蘇秦喟然嘆曰 :「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觽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於是散千金以賜宗族朋友。
《孟嘗君列傳》
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
孟嘗君所以貸錢者,為民之無者以為本業也;所以求息者,為無以奉客也。今富給者以要期,貧窮者燔券書以捐之。諸君強飲食。有君如此,豈可負哉!
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獨不見夫趣市者乎?明旦,側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非好朝而惡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原君遇客如故。
《廉頗藺相如列傳》
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鮓,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鮓。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
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屈原賈生列傳》
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絜,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刺客列傳》
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李斯列傳》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淮陰侯列傳》
諸將效首虜,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扁鵲倉公列傳》
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李將軍列傳》
嘗從行,有所旻陷折關及格猛獸,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衛將軍驃騎列傳》
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天子為治第,令驃騎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由此上益重愛之。
《儒林列傳》
竇太後好老子書,召轅固生問老子書。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後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書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後怒而固直言無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應手而倒。太後默然,無以復罪,罷之。
《酷吏列傳》
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嘗從入上林,賈姬如廁,野彘卒入廁。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賈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賈姬等乎?陛下縱自輕,柰宗廟太後何!」上還,彘亦去。太後聞之,賜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滑稽列傳》
淳於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王曰:「何如?」對曰:「臣請以雕玉為棺?
6. 司馬遷的名言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辯解,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一個令中國所有讀書人銘記的名字,只因為他以滿腹的才華為中國著述一部舉世之作《史記》,讓後世受益無窮!
摘錄司馬遷的名言如下:
1、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3、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4、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5、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
6、以權利合者、權盡而交疏。
7、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8、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奸富為下。
9、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
10、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
11、竊鉤者誅、竊國者矦。矦之門、仁義存。
12、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
13、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14、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15、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16、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
17、悲莫痛於傷心、行莫丑於辱先、垢莫大於宮刑。
18、物盛則衰、時極而轉、一質一文、終始之變也。
19、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葯也、甘言疾也。
20、君子拙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
21、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22、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
2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24、不識其人視其友。
25、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26、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27、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28、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29、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30、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1、酒極則亂、樂極生悲。
32、官非其任不處也、祿非其功不受也。
33、民人以食為天。
34、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35、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36、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37、魚生於水、死於水;草木生於土、死於土;人生於道、死於道。
38、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39、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40、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41、所以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42、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43、求學貴於博、求道貴於要。
4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5、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46、天下熙攘、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47、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
4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49、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7. 史記中的名言
1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3.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4.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5.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司馬遷《史記》)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馬遷《史記》)
7.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司馬遷《史記》)
8.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司馬遷《史記》)
9.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司馬遷《史記》)
10.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史記》)
11.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司馬遷《史記》)
12.項庄舞劍,意在沛公(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馬遷《史記》)
13.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司馬遷《史記》)
14.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司馬遷《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