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知道雙鴨山市的傳說
雙鴨山市:以市區北部的一對形似「卧鴨子」的山峰得名
黑龍江各縣市名字的由來
哈爾濱市:由女真語「阿勒錦」的譯轉,是「榮譽」的意思;滿語「哈魯濱」 的譯轉是「魚網」的意思
呼蘭區:呼蘭地名是以地瀕呼蘭河而得名。「呼蘭」是滿語 「忽刺溫」的音轉,為「煙筒」之意
阿城區:為「阿勒楚喀城」的簡稱,以城東阿勒楚喀河(今阿什河)得名。 「阿勒楚喀」滿語,即「黃金」的意思。
雙城市:源於縣境東南有兩座金代古城(達河寨、布達寨)而得名。
尚志市:為紀念抗日聯軍將領趙尚志而得名
五常市:因五常堡有仁、義、禮、智、信五個城門,取儒教「三綱五常」之名故取名五常
依蘭縣:依蘭是滿語「依蘭哈喇」的簡稱。意思為「三姓」 。葛、盧、胡三姓在此居住。
方正縣:因城北有一個水泡名為方正泡得名
賓縣:取名於賓州一名。因遼代在此築賓州城
巴彥縣:取於舊名巴彥蘇蘇。「巴彥蘇蘇」是滿語 「富饒的村莊」的意思
木蘭縣:由縣境內的木蘭達河而得名。「木蘭達」為蒙古語「牧馬場」或「圍場」的意思。
通河縣:以境內有大通河得而得名
延壽縣:以此地較著名的螞蜒河和長壽山而得名。取螞蜒河之「蜒」字。長壽山之「壽」字,組成地名「延壽
齊齊哈爾市:達斡爾語「奇察哈里」的轉音,意為「邊疆」或「天然牧場」。
訥河市:以訥謨爾河得名,滿語為「打牲」之意。
龍江縣:因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設龍江府而得名
依安縣:來源游牧於此的「依克明安」蒙古部落。取其「依安」二字為縣名。
泰來縣:原名「泰來氣」,由蒙古語「他拉戲」音轉,意為「栽花先生「或「種痘者。
甘南縣:原名「甘井子」。原為達斡爾族牧民打的一眼井,由達斡爾語「嘎齊堪」演變為「甘井
富裕縣:以流經縣境的富裕爾河得名。富裕爾為滿語「低窪地」的意思
克山縣:原境內有座突兀聳立的死火山,其形狀如城闕,俗稱克爾克圖山,縣名來源於此。
克東縣:因其地位居克山縣之東,故名
拜泉縣:是由本地著名的巴拜泉而得名。其全稱為「巴拜布拉克」,「巴拜為蒙語「寶貝」、「貴重」的意思,而「布拉克」為「泉水」,合稱為「寶貴的泉水」。
雞西市:因其位居雞冠山之西,故名「雞西」。
虎林市:由橫貫縣境的七虎林河得名。七虎林,系滿語「稀忽林」之轉音,為「 沙鷗」之意
密山市:以境內蜂蜜山得名。偽滿時將「蜜」 字改為「密」字。稱為密山
雞東縣:因地居雞冠山之東而得名
鶴崗市:取名於「鶴立崗」,因鶴崗煤礦公司建於此而得名。
蘿北縣:以縣城於境內托蘿山(今名山)以北,故名「蘿北 」。
七台河市:來自朝鮮族語,朝鮮族居民稱呼這片土地為齊得和(音譯),是莘屋的意思
綏濱縣:因其地處邊境,又瀕松花江,乃取「綏靖」(安撫)和「濱江」之意
雙鴨山市:以市區北部的一對形似「卧鴨子」的山峰得名
集賢縣:名源於集賢街。中華民國初年出放街基時,富錦縣縣知事與士紳商定,定名為「 集賢街
友誼縣:以國營友誼農場得名。因其是蘇聯政府援建的機械化農場,為紀念兩國之間的友誼,故命名為「國營友誼農場」。
寶清縣:以境內寶清河得名。寶清河,系滿語「寶其赫」的轉音,滿語「猴子」的意思
饒河縣:因撓力河得名。撓力河,是由「諾羅 」轉音而來。「諾羅」系滿語,其意為 「禽鳥眾多之地」,
大慶市:因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國十周年大慶前夕,故定名大慶油田
肇州縣:肇州之稱起源於金代。金建國後,認為此地為「祖宗肇興」之地,因而將這里稱為肇州。
肇源縣:肇源縣名源於駐地名稱。取兩肇(肇州、肇東)之本源含義,將此地定名為「肇源 」
林甸縣:因過去有一個姓林的開店,稱大林家店,其店的周圍有許多草甸,設治時便取名為林甸。
杜爾伯特縣:蒙古語,意為「四」。成吉思汗的十二世祖道布莫爾根之兄有4個兒子,被稱為杜爾伯特氏
伊春市:以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語「依遜」,意為「九數」。 含有一年伊始、春天來臨之意
鐵力市:鐵力,俗稱「鐵山包」。在境南有一山丘,稱「鐵山」,以其地遼代屬「鐵驪部」,遂名「鐵驪」,後更改為「鐵力」。
嘉蔭縣:以南境嘉蔭河命名
佳木斯市:「甲母克寺噶珊」,後漢譯「嘉木寺」、「賈木司」、轉為佳木斯,為滿語「屍體」之意。相傳此地曾是古代的墓地。在其東郊敖其一帶曾發現過金元時代的古墓群
同江市:又稱拉哈蘇蘇。拉哈蘇蘇,為赫哲語,即「老屋」之意。以地瀕臨混同江故名。
富錦市:原名「富克錦」,由明代「弗提衛」或「福題希衛」轉音。赫哲語意為「高崗
樺南縣:因地處樺川縣之南,故名
樺川縣:名源於「樺皮川」。原指依蘭府南境之樺皮川,因其地樺樹甚多,故名「樺皮川」。
湯原縣:以湯旺河得名。湯旺,滿語意為「島子」
撫遠縣:原名「綏遠」,意為「綏撫邊境」,以縣城附近之撫遠山改名撫遠縣
勃利縣:以境內勃利河(今西北楞河)得名。勃利,滿語「幸福、吉利」之意
牡丹江市:因江得名。牡丹江系滿語「牡丹烏拉」轉譯而來,意為「彎曲的江
綏芬河市:以其附近小綏芬河而得名。綏芬,為「率賓」譯音的演變,滿語意為「錐子」
海林市:取新海與五林兩縣各一字,又因臨海浪河而得名。「海浪」為滿語「榆樹」的意思。
寧安市:是由原名寧古塔而來。相傳有兄弟六人各佔一方,而得名寧古塔,寧古塔為滿語「六個」之意
穆棱市:以穆棱河得名。「穆棱」,是「穆勒恩」、「木倫」的轉音,滿語為「馬」的意思
東寧縣:清末設治,以其地居寧古塔東部而得名
林口縣:因此地處於森林茂密的老爺嶺與張廣才嶺相接的峽口,故有「森林之口」
黑河市:黑河是以河水得名
北安市:因地處海倫北部,取北部安定之意
五大連池市:因境內有著名的風景勝地一五大蓮池得名,為老黑山和火燒山噴發而形成五個串珠狀堰塞湖。故名
嫩江縣:以嫩江得名。嫩江清初稱「諾尼木倫」,諾尼為滿語「碧綠,木倫」為「江」 」的意思
遜克縣:由遜河和奇克兩縣合並時,各取原縣名一字組成。遜河縣,因遜河得名。「遜河」,又稱「遜別拉河」。「遜別拉」為滿語,「遜」為「奶漿」之意,「別拉」為「河」。奇克縣,因山得名。境內有一山稱之為「奇克勒」,後轉音為「奇克特」,簡稱「奇克
孫吳縣:孫吳縣名源於駐地名稱。相傳此地原有孫、吳兩姓人居住,故命名「孫吳」。
綏化市:來源於綏楞閣山(又名綏林閣山),是滿語,意為「艾蒿
安達市:安達是蒙語「諳達」的轉音,是蒙古的官名。另一種說法是:安達取於東清鐵路所經的安達站。含有「平安到達」的意思。
肇東市:因其地位居肇州之東,故取名「肇東」。
海倫市:以海倫河得名。海倫,為「開凌」之音轉,滿語「水獺」之意。因海倫河中盛產水獺,故名。
望奎縣:地名由來,是指遙望卜奎的意思。卜奎是齊齊哈爾的舊稱,在望奎之北。
蘭西縣:因位於呼蘭縣之西,故名蘭西。
青岡縣:舊名又稱柞樹崗,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崗上的柞樹吐出嫩青,故名青崗
慶安縣:取名於一農戶叫於清的人移居於此,以於清二字之音,取積善余慶之意,正式命名為余慶縣。後因與貴州省余慶縣重名,更名慶安縣。
明水縣:以區域境內有明水泉子,定名為「明水」
綏棱縣:由境北的綏楞山而得名。綏楞,滿語「螞蜂」之意,因山上多螞蜂而得名。又因「楞」與「棱」同音,便取「棱」字。
加格達奇:鄂倫春語,意為「有樟子松的地方」。
呼瑪縣:因呼瑪河得名。「呼瑪」,系達斡爾語「高山峽谷不見陽光的急流」之意
塔河縣:源於駐地塔河鎮名。「塔河」,當地鄂倫春人稱「小故其固」,意為「小河」
漠河縣:以境內漠河命名。漠河因河水黑如墨,又稱「墨河」。又因河水曲折旋轉若石磨之轉動,亦稱「磨河」。「墨」、「磨」同音,漸沿用「漠 」。
Ⅱ 旅順大連的歷史
大連的歷史至少已有六干余年,據史記載,大連地區在戰國時期由燕國的遼東郡所轄;秦朝統一中國 之後,大連地區仍屬遼東郡;漢初,在遼東郡所設的18個縣中,沓縣即今大連市的金州區及其以南的大連市 區,波縣即今金州區以北的大連市的普蘭店市和瓦房店市。唐初,稱大連為「三山浦」,得名於今大連港外的 三山島;唐代中葉,易名「青泥浦」,因其中心為青泥窪漁村。明、清時,又稱「青泥窪口」。從唐至明、 清,州縣行署均設於今天的金州城和復州城。而「大連」之名則得於「大連灣」。大連灣由許多小海灣綴連 而成,它包括現在的青泥窪橋、香爐礁、甘井子、大孤山、鯰魚灣這一大半圓形的海灣。「大連灣」最早見 之於文獻,是1880年(清光緒六年)北洋大臣李鴻章關於大連灣軍港建設方案的奏摺中。最初,「旅大」系 旅順和大連灣的合稱。後來的「旅大市」系旅順和大連的合稱。
旅順口 港口名。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屬黃海水域。港口群山環抱,只有一條水道與大海相通。一道沖積型半島——老虎尾半島,構成港口天然防波長堤,形成不凍良港。該港漢代時即與山東半島通航,時稱將軍山(指港口西部的老鐵山),晉代稱馬石津(馬為烏之誤),隋、唐二朝稱都里鎮,遼、金、元三朝稱獅子口。明洪武四年(1371)七月,朱元璋派遣馬雲、葉旺二將率師開赴遼東,消滅元朝殘余勢力並在遼東建立衛所。馬、葉督軍一帆風順到達獅子口,經暫短休整後揮師北上大敗元軍。為紀念這次出師順利和對前朝的否定,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該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光緒七年(1881)清政府為了抵禦外侵,開始在這里修建軍港和船塢。1904年2月,沙俄與日本為爭霸中國東北,又在這里打響了震驚世界的日俄戰爭,從而使旅順口聞名於世。隨著時代推移,旅順口之名又演繹為港區陸地及行政建置名稱。今大連市旅順口區之名即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