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給姓胡的寶寶取四個字的名字
胡源軒明
『貳』 昭陵六駿的名字各是什麼大神們幫幫忙
昭陵六駿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後的合葬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墓旁祭殿兩側有廡廊,「昭陵六駿」石刻就列置其中。 「昭陵六駿」是原置於昭陵唐太宗北麓祭壇兩側廡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六駿,指唐太宗在統一中國戰爭中騎乘作戰的六匹駿馬。唐太宗營建昭陵時,詔令立昭陵六駿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戰功外,也是對這些曾經相依為命的戰馬的紀念,並告誡後世子孫創業之艱難。 六駿採用高浮雕手法,以簡潔的線條,准確的造型,生動傳神地表現出戰馬的體態、性格和戰陣中身冒箭矢、馳騁疆場的情景。每幅畫面都告訴人們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昭陵六駿」雕刻在高二點五米,寬三米的石板上,分兩組東西排列。 東面的第一駿名叫——「特勒(勤)驃」,黃馬白喙微黑,毛色黃里透白,故稱"膘","特勤"是突厥族的官職名稱,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勤所贈。 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馬與宋金剛作戰,史載: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剛陷澮州(在今山西境內),兵鋒甚銳,"特勤驃"在這一戰役中載著李世民勇猛沖入敵陣,一晝夜接戰數十回合,連打了八個硬仗,建立了功績。唐太宗為它的題贊是:"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摧敵,乘危濟難。" 為李世民平定宋金剛時所乘。 東面第二駿名叫——「青騅」,蒼白雜色,為李世民平定竇建德時所乘。 竇建德原系隋軍麾下將領,據說還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亂自稱夏國王。當時,唐軍扼守虎牢關,占據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敵方列陣已久,飢餓疲倦之機,下令全面反攻,親率勁騎,突入敵陣,一舉擒獲竇建德。 石刻中的青騅作賓士狀,馬身中了五箭,均在沖鋒時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馬身後部,由此可見駿馬飛奔的速度之快。 唐太宗給它的贊語是:"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馬的矯捷輕快,後一句道出這一戰役的關鍵性意義。 東面第三駿名叫——「什伐赤」.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語"馬"的音譯,這是一匹來自波斯的紅馬,純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陽、虎牢關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時的坐騎。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稱鄭王,據洛陽,與竇建德結好。當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時,王向竇求救,但都被李世民擊敗。 石刻上的駿馬凌空飛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馬的臀部,其中一箭從後面射來,可以看出是在沖鋒陷陣中受傷的。唐太宗贊語"?澗末靜,斧鉞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在這一重大戰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傷亡三匹戰馬,基本完成統一大業,"青旌凱歸"流露出他的興奮。 西面的第一駿名叫——「颯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為李世民平定東都擊敗王世充時所乘。牽著戰馬正在撥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駿中惟這件作品附刻人物,還有其事跡。 據《新唐書·丘行恭傳》記載,公元621年,唐軍和王世充軍在洛陽決戰,李世民的侍臣猛將丘行恭,驍勇善騎射,在取洛陽的邙山一戰中,李世民有一次乘著颯露紫,親自試探對方的虛實,偕同數十騎沖出陣地與敵交鋒,隨從的諸騎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從。年少氣盛的李世民殺得性起,與後方失去聯系,被敵人團團包圍。突然間,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颯露紫」前胸,危急關頭,幸好丘行恭趕來營救,他回身張弓四射,箭不虛發,敵不敢前進。然後, 丘行恭立刻跳下馬來,給御騎颯露紫撥箭,並且把自己的坐騎讓給李世民,然後又執刀徒步沖殺,斬數人,突陣而歸。為此,唐太宗纔特別將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丘行恭卷須,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戰袍,頭戴兜鍪,腰 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為馬撥箭的姿勢, 再現了當時的情景。 太宗給颯露紫的贊語是:「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愚三川,威凌八陣」。 西面第二駿名叫——「拳毛騧」, 這是一匹毛作旋轉狀的黑嘴黃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為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時所乘。 劉黑闥本來是隋末瓦崗寨李密的裨將,竇建德失敗後,他占據了夏國的舊州縣,並勾結突厥人,自稱漢東王,後來也被李世民擊潰敗走。 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領唐軍與劉黑闥在今河北曲周一帶作戰。劉軍主力渡河時,唐軍從上游決壩,趁機掩殺,奪得勝利。石刻上的拳毛袼身中9箭,說明這場戰斗之激烈。 唐太宗為之題贊:「月精按轡,天馬橫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自這場戰爭後,唐王朝統一中國的大業便宣告完成了。 西面第三駿名叫——「白蹄烏」,純黑色,四蹄俱白,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時所乘. 薛仁杲是唐初盤踞在今蘭州自稱秦帝的薛舉之子。薛舉曾率兵攻唐,謀取長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繼續在甘肅以東屯兵威脅唐朝,後來被李世民擊敗而投降。 公元618年,唐軍初占關中,立足不穩。割據蘭州、天水一帶的薛舉、薛仁杲父子便大舉進攻,與唐軍爭奪關中。相峙兩月之後,李世民看準戰機,以少量兵力正面牽制誘敵,親率主力直搗敵後,使薛軍陣容大亂潰退。李世民趁機追擊,催動白蹄烏身先士卒,銜尾猛追,一晝夜賓士200餘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石刻「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鬣迎風,儼然當年在黃土高原上逐風賓士之狀.唐太宗給它的贊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昭陵六駿,姿態神情各異,線條簡潔有力,造型栩栩如生,像這樣的藝術作品,不只是造型上的成功,雕刻技巧的精絕,而且還寓意著豐富的歷史故事,顯示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成就,是極為珍貴的文物。 可惜它們已被美帝國主義文化侵略者全部打碎,其中的「颯露紫」和「拳毛袼」」兩駿,1914年被盜賣到美國,現存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幅真品,於1918年在再次盜賣過程中被砸成幾塊企圖裝箱外運,幸而途經西安北郊時被發現制止,現存陝西省博物館。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消息,西北大學文博學院葛承雍教授發布了他對"昭陵六駿"的產地來源、名號含義和陪葬習俗的全新詮釋。學術界有關專家認為,葛承雍對這一千古之謎所作的破譯,與其歷史背景、語言對音、圖像寓意、民族葬俗等相吻合,具有突破性、可信度、說服力。 "昭陵六駿"是指陝西禮泉九 山上唐太宗昭陵北闕前的六塊駿馬浮雕石刻,這組石刻立於貞觀十年(636年),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創唐帝國重大戰役中的鏖戰雄姿,有平劉黑闥時所乘的"拳毛爅",平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的"什伐赤",平薛仁杲時所騎的"白蹄烏",平宋金剛時所乘的"特勤驃",平竇建德時所騎的"青騅"。昭陵六駿石刻以統一戰爭為題材,手法簡潔渾厚,造型栩栩如生,是馳名中外的石雕藝術珍品。1914年,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爅"被盜運到美國,現藏於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隨著近年來突厥學和敦煌學、藏學逐漸成為國際學術界的"顯學",葛承雍對前人的一些嘗試產生了疑問,他從1996年開始將破譯昭陵六駿來源的研究定為與國際學術接軌的工作,經過3年多科學嚴謹的研究,以突厥語作為突破口,分析了貞觀年間唐帝國外域貢馬、俘獲戰馬、互市買馬和隋宮廄馬等四條不同途徑進入中原的"胡馬",認為大都來自突厥或突厥汗國控制下的西域諸國。葛承雍還從馬種學上分析了昭陵六駿的來源產地,在駿馬類型、體質結構、雜交特點及外觀造型諸方面縝密論證了六駿中至少有四駿屬於突厥馬系中的優良品種。 葛承雍對「昭陵六駿」來源的破譯,不僅解開了歷史之謎,第一次全面詮釋了六匹駿馬來自突厥汗國及其控制下的西域諸國,也完整地勾畫出六駿的馬種原型,充分說明了1000多年前北方草原民族與外來文明在中原大地交流、融合的新氣象,既給國內外學術界留下了無限遐想的探索領域,又對我們重振漢唐雄風,以絲綢之路為龍頭的現代文化旅遊具有重要意義。 昭陵六馬唐文皇戰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前客有持此石本示予為賦之—— 天將鏟隋亂 帝遣六龍來 森然風雲姿 颯爽毛骨開 飆馳不及視 山川儼莫回 長鳴視八表 擾擾萬駑駘 秦王龍鳳姿 魯烏不足懼 腰間大白羽 中物如風雷 區區數豎子 博取若提孩 手持掃天帚 六合如塵埃 艱難濟大業 一一非常才 維時六驥足 績與英衛陪 功成鏘八鸞 玉輅行天街 荒涼昭陵闕 古石埋蒼苔
『叄』 秦漢時期的"胡馬"主要指當時北方的哪個少數民族
東胡是一個古老的游牧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漢,東胡存在了大約1300年。東胡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東胡」一名最早見於成書年代是先秦的《逸周書》,《逸周書·王會篇》提到「東胡黃羆山戎戎菽」,在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流域發掘的東胡人墓葬被認為是對上述說法的旁證。
春秋時期,東胡居住在燕國北部,《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燕北有東胡、山戎」。戰國時期,東胡居住在燕國和趙國北部,這個時期東胡最為強盛,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
秦漢之際,東胡逐漸衰落。公元前206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擊敗,余部聚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形成後來的烏桓族與鮮卑族。從此東胡的名字從歷史上消失。
『肆』 姓胡姓馬加在一起怎麼起名
胡馬蔚
胡馬懿
胡馬聲
胡馬月
胡馬高
胡馬禮
胡馬鑫
胡馬彤
胡馬添
胡馬利
胡馬相
胡馬士
胡馬如
胡馬延
胡馬悅
胡馬雄
胡馬昭
胡馬長
胡馬凡
胡馬騏
胡馬煥
胡馬禹
胡馬朋
胡馬忻
胡馬積
胡馬紹
胡馬學
胡馬修
胡馬沐
胡馬愷
胡馬承
胡馬德
胡馬仕
胡馬勛
胡馬震
胡馬漢
胡馬亮
胡馬森
胡馬傳
胡馬孝
胡馬玉
胡馬宗
胡馬仁
胡馬飛
胡馬鳴
胡馬崢
胡馬光
胡馬桐
胡馬鎮
胡馬予
胡馬久
胡馬琪
胡馬亞
胡馬道
胡馬義
胡馬秋
胡馬寧
胡馬波
胡馬琛
胡馬水
胡馬晨
胡馬富
胡馬靈
胡馬虎
胡馬瀟
胡馬彥
胡馬遠
胡馬楚
胡馬嵐
胡馬裕
胡馬欽
胡馬朗
胡馬雅
胡馬琳
胡馬昱
胡馬善
胡馬曉
胡馬城
胡馬思
胡馬運
胡馬浚
胡馬勁
胡馬有
胡馬以
胡馬和
胡馬來
胡馬秀
胡馬易
胡馬凌
胡馬人
胡馬丁
胡馬泊
胡馬為
胡馬煒
胡馬恆
胡馬宜
胡馬知
胡馬小
胡馬爍
胡馬心
胡馬鶴
胡馬強
胡馬胤
胡馬欣
胡馬孟
胡馬栩
胡馬友
胡馬佑
胡馬崇
胡馬世
胡馬濟
胡馬屹
胡馬銘
胡馬望
胡馬洛
胡馬力
胡馬厚
胡馬雪
胡馬津
胡馬亦
『伍』 "房兵曹胡馬" 的意思
此 詩 前 四 句 具 體 地 描 寫 胡 馬 瘦 骨 棱起 如 刀 峰 , 耳 竹 削 似 的 尖 聳 , 俊 逸 矯 健 , 步 履 輕快 , 四 蹄 生 風 , 是 匹 駿 馬 。 後 四 句 則 贊 美 胡 馬 的 本 領 , 指 出 其 所 到 之 處 , 沒 有 東 西可 阻 擋 之 , 值 得 策 騎 者 信 賴 , 甚 至 可 將 生 命 交 托 給 它 , 由 於 胡 馬 如 此 驍 勇 快 捷 , 故萬 里 亦 可 橫 行 。 全 詩 贊 美 胡 馬 之 余 , 亦 抒 發 出 詩 人 渴 望 建 功 立 業 的 抱 負
『陸』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最詳細的解釋,以及出處
【原文】
行行重行行 (xíng xíng chóng xíng xíng )
(無名氏)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簡介】
一個婦女懷念離家遠行的丈夫。她詠嘆別離的痛苦、相隔的遙遠和見面的艱難,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復返相對照,但還是自我寬解,只希望遠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詩長於抒情,韻味深長,語言樸素自然又精煉生動,風格接近民歌。
【注釋】
1.重行行:行了又行,走個不停。
2.胡馬:意指北方的馬。古時稱北方少數民族為胡。越鳥:南方的鳥。越指南方百越。
3.緩:寬松。衣帶日已緩:表示人因為相思一天比一天瘦。
4.浮雲蔽白日:想像遊子在外被人所惑。
5.蔽:遮掩
【大意】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這樣活生生分開了你我。
從此你我之間相距千萬里,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
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要見面可知道是什麼時候?
北馬南來仍然依戀著北風,南鳥北飛築巢還在南枝頭。
彼此分離的時間越長越久,衣服越發寬大人越發消瘦。
飄盪游雲遮住了太陽,他鄉的遊子不想回還。
只因為想你使我都變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關。
還有許多心裡話都不說了,只願你多保重切莫受飢寒。
【作者介紹】
漢無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詠》題為漢枚乘作,後人疑其不確)。非一時一人所為,一般認為大都出於東漢末年。
這首詩是選自南朝梁蕭統編的《文選》中的《古詩十九首》,這是一組詩的名稱,不是一時一人所作,大都出於東漢末年。
【評析】
古詩是與今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一般唐代以後的律詩稱今體詩或近體詩,非律詩則稱古詩或古體詩。《古詩十九首》大約是東漢後期作品,大多是文人模仿樂府之作。這里收集的古詩作者已佚。但它的藝術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它長於抒情,善於運用興比手法,使詩意含蓄蘊藉。它大體代表了當時古詩的藝術成就。《行行重行行》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一首。這首詩是一首思夫詩。抒發了一個女子對遠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盪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盡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陳繹《詩譜》),讀之使人悲感無端,反復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
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行行」極言其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復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與君生別離」,這是思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回憶,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壓抑不住發出的直白的呼喊。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行未歸的遊子。
與君一別,音訊茫然:「相去萬余里」。相隔萬里,思婦以君行處為天涯;遊子離家萬里,以故鄉與思婦為天涯,所謂「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長」承上句而來,「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長」承「萬余里」,指路途遙遠,關山迢遞。因此,「會面安可知」!當時戰爭頻仍,社會動亂,加上交通不便,生離猶如死別,當然也就相見無期。
然而,別離愈久,會面愈難,相思愈烈。詩人在極度思念中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凡物都有眷戀鄉土的本性:「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飛禽走獸尚且如此,何況人呢?這兩句用比興手法,突如其來,效果遠比直說更強烈感人。表面上喻遠行君子,說明物尚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熱烈的相思--胡馬在北風中嘶鳴了,越鳥在朝南的枝頭上築巢了,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自別後,我容顏憔悴,首如飛蓬,自別後,我日漸消瘦,衣帶寬松,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正是這種心靈上無聲的呼喚,才越過千百年,贏得了人們的曠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嘆。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詩中已出現了兩次「相去」。第一次與「萬余里」組合,指兩地相距之遠;第二次與「日已遠」組合,指夫妻別離時間之長。相隔萬里,日復一日,是忘記了當初旦旦誓約?還是為他鄉女子所迷惑?正如浮雲遮住了白日,使明凈的心靈蒙上了一片雲翳?「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詩人通過由思念引起的猜測疑慮心理「反言之」,思婦的相思之情才愈顯刻骨,愈顯深婉、含蓄,意味不盡。
猜測、懷疑,當然毫無結果;極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這就是「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老」,並非實指年齡,而指消瘦的體貌和憂傷的心情,是說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紅顏老的遲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無益。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留得青春容光,以待來日相會。故詩最後說:「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至此,詩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離亂的歌唱。
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復的形式,同一相思別離用或顯、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興的方法層層深入,「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式單純優美的語言,正是這首詩具有永恆藝術魅力的所在。而首敘初別之情--次敘路遠會難--再敘相思之苦--末以寬慰期待作結。離合奇正,現轉換變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遠的藝術風格,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行行重行行
(無名氏)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盪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盡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
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陳繹《詩譜》),讀之使人悲感無端,
反復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
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
行行」極言其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復沓
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
籠罩全詩。「與君生別離」,這是思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回憶,更是相思
之情再也壓抑不住發出的直白的呼喊。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
行未歸的遊子。
與君一別,音訊茫然:「相去萬余里」。相隔萬里,思婦以君行處為天涯;游
子離家萬里,以故鄉與思婦為天涯,所謂「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長」承上
句而來,「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長」承「萬余里」,指路途遙
遠,關山迢遞。因此,「會面安可知」!當時戰爭頻仍,社會動亂,加上交通不便,
生離猶如死別,當然也就相見無期。
然而,別離愈久,會面愈難,相思愈烈。詩人在極度思念中展開了豐富的聯想:
凡物都有眷戀鄉土的本性:「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飛禽走獸尚且如此,何
況人呢?這兩句用比興手法,突如其來,效果遠比直說更強烈感人。表面上喻遠行
君子,說明物尚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
熱烈的相思--胡馬在北風中嘶鳴了,越鳥在朝南的枝頭上築巢了,遊子啊,你還
不歸來啊!「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自別後,我容顏憔悴,首如飛蓬,自別
後,我日漸消瘦,衣帶寬松,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正是這種心靈上無聲的呼喚,
才越過千百年,贏得了人們的曠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嘆。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詩中已出現了兩次「相去」。第一次與「萬余里」組合,
指兩地相距之遠;第二次與「日已遠」組合,指夫妻別離時間之長。相隔萬里,日
復一日,是忘記了當初旦旦誓約?還是為他鄉女子所迷惑?正如浮雲遮住了白日,
使明凈的心靈蒙上了一片雲翳?「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這使女主人公忽然
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詩人通過由思念引起的猜測疑慮心理「反言之」,思
婦的相思之情才愈顯刻骨,愈顯深婉、含蓄,意味不盡。
猜測、懷疑,當然毫無結果;極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這就是「思君令人
老,歲月忽已晚。」「老」,並非實指年齡,而指消瘦的體貌和憂傷的心情,是說
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
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紅顏老的遲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無益。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留得青春容光,
以待來日相會。故詩最後說:「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至此,詩人以期待和聊
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離亂的歌唱。
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復的形式,同一相思別離用或顯、
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興的方法層層深入,「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式單
純優美的語言,正是這首詩具有永恆藝術魅力的所在。而首敘初別之情--次敘路
遠會難--再敘相思之苦--末以寬慰期待作結。離合奇正,現轉換變化之妙。不
迫不露、句意平遠的藝術風格,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柒』 用馬和胡起四個字的名字都有什麼好聽的名字
胡馬依風 寓意不忘根本不忘本
『捌』 23首馬詩的全部名字
馬詩
共有23首――李賀
[又名:詩鬼] 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後。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賀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及暮歸,足成之,率為常。以父名晉肅,不肯舉進士。詩尚奇詭,絕去畦徑,當時無能效者。樂府數十篇,雲韶諸工皆合之弦管。仕為協律郎。卒年二十七。詩四卷,外集一卷。今編詩五卷。
《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特有意味。
【詩文】
(其一)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其二)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其三)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其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其六)
飢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
(其七)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
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轅?
(其八)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其九)
催榜渡烏江[1],神騅泣向風。
君王[2]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其十)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
(其十一)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其十二)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其十三)
香襆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其十四)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
(其十五)
唐劍斬隋公,□[3]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
(其十六)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其十七)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其十八)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十九)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採眼中光。
(其二十)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綵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其二一)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其二二)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注釋】
[1]烏江:一作江東。
[2]君王:一作吾王。
[3]「卷」下換「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這首詩寫馬的素質好,但遭遇不好。用擬物的手法寫人,寫自己,是一種「借題發揮」的婉曲寫法。
首句開門見山,直言本意,肯定並且強調詩歌所表現的是一匹非同尋常的好馬。起句平直,實在沒有多少詩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來象是重復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馬,句謂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說這匹馬本不是塵世間的凡物。如果這句的含義僅限於此,與首句幾乎一模一樣,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詩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復,那麼這首詩就有一半索然無味,沒有價值。但如細細咀嚼,便會發現第二句別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較隱晦曲折。《晉書•天文志》中有這樣一段話:「房四星,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房星明,則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聯系起來,就是說馬的處境如何與王者的明暗、國家的治亂息息相關。既然馬的素質好遭遇不好,那麼,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狀況就不言可喻了。這是一種「滲透法」,通過曲折引申,使它所表達的實際意義遠遠超過字面的含義。
三、四句寫馬的形態和素質。如果說前二句主要是判斷和推理,缺乏鮮明生動的形象,那麼,後二句恰恰相反,它們繪聲繪影,完全藉助形象表情達意。李賀寫詩,善於捕捉形象,「狀難見之景如在目前」,這兩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寫形,表現馬的處境;「銅聲」寫質,反映馬的素質。這匹馬瘦骨嶙嶙,顯然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裡,它不過是匹筋疲力盡的凡馬,只有真正愛馬並且善於相馬的人,才不把它當作凡馬看待。「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盡管它境遇惡劣,被折騰得不成樣子,卻仍然骨帶銅聲。「銅聲」二字,讀來渾厚凝重,有立體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豐富:銅聲悅耳,表明器質精良,從而生動地顯示了這匹馬骨力堅勁的美好素質,使內在的東西外現為可聞、可見、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質」原很抽象,「聲音」也比較難於捉摸,它們都是「虛」的東西。以虛寫虛,而又要化虛為實,的確很不容易,而詩人只用了短短五個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尤其可貴的是,詩歌通過寫馬,創造出物我兩契的深遠意境。詩人懷才不遇,景況凄涼,恰似這匹瘦馬。他寫馬,不過是婉曲地表達出郁積心中的怨憤之情。(朱世英)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斗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後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馬詩》其一雲:「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徵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此詩與《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都是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願望。但《南園》是直抒胸臆,此詩則屬寓言體或比體。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覺婉曲耐味。而詩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鉤喻月,也是比;從一個富有特徵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從句法上看,後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意,且有唱嘆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蓋「清秋」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所以字句的鍛煉,也是此詩藝術表現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周嘯天)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這是一首耐人玩味的諷刺小品。詩人借古喻今,用詼諧、辛辣的筆墨表現嚴肅、深刻的主題。
前二句寫漢武帝煉丹求仙的事。武帝一心想長生不老,命方士煉丹砂為黃金以服食,耗費了大量錢財。結果怎樣呢?所得的不過是一縷紫煙而已。「得」字,看似平常,卻極有份量,對煉丹求仙的荒誕行徑作了無情的鞭撻和辛辣的嘲諷,深得「一字褒貶」之妙。
後兩句寫馬,緊扣詩題。「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飛升成仙的漢武帝,不豢養能夠「拂雲飛」、「捉飄風」的天馬,而讓不中用的「肉馬」充斥馬廄。用「肉馬」形容馬平庸低劣,非常精當。由於是「御馬」,吃住條件優越,一個個喂得肥大笨重。這樣的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難,怎麼可以騎著它上天呢!這兩句寓意頗深,除暗示武帝求天馬上青天的迷夢破滅外,還隱喻當時有才有識之士被棄置不用,而平庸無能之輩,一個個受到拔擢,竊據高位,擠滿朝廷。試問:依靠這些人怎麼可能使國家蒸蒸日上,實現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詩集中地諷刺了當時最高統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穎鋒內藏,含蘊豐富,而又出之以「嬉笑」,讀來使人感到輕松爽快,這在李賀作品中是很少見的。(朱世英)
『玖』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的解釋以及出處是什麼
【原文】
行行重行行 (xíng xíng chóng xíng xíng )
(無名氏)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簡介】
一個婦女懷念離家遠行的丈夫。她詠嘆別離的痛苦、相隔的遙遠和見面的艱難,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復返相對照,但還是自我寬解,只希望遠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詩長於抒情,韻味深長,語言樸素自然又精煉生動,風格接近民歌。
【注釋】
重行行:行了又行,走個不停。
2.胡馬:意指北方的馬。古時稱北方少數民族為胡。越鳥:南方的鳥。越指南方百越。
3.緩:寬松。衣帶日已緩:表示人因為相思一天比一天瘦。
4.浮雲蔽白日:想像遊子在外被人所惑。
5.蔽:遮掩
【大意】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這樣活生生分開了你我。
從此你我之間相距千萬里,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
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要見面可知道是什麼時候?
北馬南來仍然依戀著北風,南鳥北飛築巢還在南枝頭。
彼此分離的時間越長越久,衣服越發寬大人越發消瘦。
飄盪游雲遮住了太陽,他鄉的遊子不想回還。
只因為想你使我都變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關。
還有許多心裡話都不說了,只願你多保重切莫受飢寒。
【作者介紹】
漢無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詠》題為漢枚乘作,後人疑其不確)。非一時一人所為,一般認
為大都出於東漢末年。
這首詩是選自南朝梁蕭統編的《文選》中的《古詩十九首》,這是一組詩的名稱,不是一時一人所作,大都出於東漢末年。
【評析】
古詩是與今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一般唐代以後的律詩稱今體詩或近體詩,非律詩則稱古詩或古體詩。《古詩十九首》大約是東漢後期作品,大多是文人模仿樂府之作。這里收集的古詩作者已佚。但它的藝術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它長於抒情,善於運用興比手法,使詩意含蓄蘊藉。它大體代表了當時古詩的藝術成就。《行行重行行》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一首。這首詩是一首思夫詩。抒發了一個女子對遠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盪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盡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陳繹《詩譜》),讀之使人悲感無端,反復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
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行行」極言其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復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與君生別離」,這是思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回憶,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壓抑不住發出的直白的呼喊。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行未歸的遊子。
與君一別,音訊茫然:「相去萬余里」。相隔萬里,思婦以君行處為天涯;遊子離家萬里,以故鄉與思婦為天涯,所謂「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長」承上句而來,「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長」承「萬余里」,指路途遙遠,關山迢遞。因此,「會面安可知」!當時戰爭頻仍,社會動亂,加上交通不便,生離猶如死別,當然也就相見無期。
然而,別離愈久,會面愈難,相思愈烈。詩人在極度思念中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凡物都有眷戀鄉土的本性:「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飛禽走獸尚且如此,何況人呢?這兩句用比興手法,突如其來,效果遠比直說更強烈感人。表面上喻遠行君子,說明物尚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熱烈的相思--胡馬在北風中嘶鳴了,越鳥在朝南的枝頭上築巢了,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自別後,我容顏憔悴,首如飛蓬,自別後,我日漸消瘦,衣帶寬松,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正是這種心靈上無聲的呼喚,才越過千百年,贏得了人們的曠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嘆。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詩中已出現了兩次「相去」。第一次與「萬余里」組合,指兩地相距之遠;第二次與「日已遠」組合,指夫妻別離時間之長。相隔萬里,日復一日,是忘記了當初旦旦誓約?還是為他鄉女子所迷惑?正如浮雲遮住了白日,使明凈的心靈蒙上了一片雲翳?「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詩人通過由思念引起的猜測疑慮心理「反言之」,思婦的相思之情才愈顯刻骨,愈顯深婉、含蓄,意味不盡。
猜測、懷疑,當然毫無結果;極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這就是「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老」,並非實指年齡,而指消瘦的體貌和憂傷的心情,是說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紅顏老的遲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無益。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留得青春容光,以待來日相會。故詩最後說:「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至此,詩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離亂的歌唱。
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復的形式,同一相思別離用或顯、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興的方法層層深入,「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式單純優美的語言,正是這首詩具有永恆藝術魅力的所在。而首敘初別之情--次敘路遠會難--再敘相思之苦--末以寬慰期待作結。離合奇正,現轉換變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遠的藝術風格,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行行重行行
(無名氏)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盪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盡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
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陳繹《詩譜》),讀之使人悲感無端,
反復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
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
行行」極言其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復沓
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
籠罩全詩。「與君生別離」,這是思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回憶,更是相思
之情再也壓抑不住發出的直白的呼喊。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
行未歸的遊子。
與君一別,音訊茫然:「相去萬余里」。相隔萬里,思婦以君行處為天涯;游
子離家萬里,以故鄉與思婦為天涯,所謂「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長」承上
句而來,「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長」承「萬余里」,指路途遙
遠,關山迢遞。因此,「會面安可知」!當時戰爭頻仍,社會動亂,加上交通不便,
生離猶如死別,當然也就相見無期。
然而,別離愈久,會面愈難,相思愈烈。詩人在極度思念中展開了豐富的聯想:
凡物都有眷戀鄉土的本性:「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飛禽走獸尚且如此,何
況人呢?這兩句用比興手法,突如其來,效果遠比直說更強烈感人。表面上喻遠行
君子,說明物尚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
熱烈的相思--胡馬在北風中嘶鳴了,越鳥在朝南的枝頭上築巢了,遊子啊,你還
不歸來啊!「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自別後,我容顏憔悴,首如飛蓬,自別
後,我日漸消瘦,衣帶寬松,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正是這種心靈上無聲的呼喚,
才越過千百年,贏得了人們的曠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嘆。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詩中已出現了兩次「相去」。第一次與「萬余里」組合,
指兩地相距之遠;第二次與「日已遠」組合,指夫妻別離時間之長。相隔萬里,日
復一日,是忘記了當初旦旦誓約?還是為他鄉女子所迷惑?正如浮雲遮住了白日,
使明凈的心靈蒙上了一片雲翳?「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這使女主人公忽然
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詩人通過由思念引起的猜測疑慮心理「反言之」,思
婦的相思之情才愈顯刻骨,愈顯深婉、含蓄,意味不盡。
猜測、懷疑,當然毫無結果;極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這就是「思君令人
老,歲月忽已晚。」「老」,並非實指年齡,而指消瘦的體貌和憂傷的心情,是說
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
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紅顏老的遲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無益。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留得青春容光,
以待來日相會。故詩最後說:「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至此,詩人以期待和聊
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離亂的歌唱。
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復的形式,同一相思別離用或顯、
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興的方法層層深入,「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式單
純優美的語言,正是這首詩具有永恆藝術魅力的所在。而首敘初別之情--次敘路
遠會難--再敘相思之苦--末以寬慰期待作結。離合奇正,現轉換變化之妙。不
迫不露、句意平遠的藝術風格,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拾』 胡馬八破的意思
紅糖糍粑:解辣神器,味道正宗,好吃,推薦!
紅糖鍋盔:夾紅糖的小餅餅兒,紅糖微苦,胖冬一口氣可以吃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