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國演義》蜀國人物有哪些
1、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人,籍貫益州。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原屬曹操軍隊,在曹操與劉備爭漢中時得以投降劉備。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與馬謖一同守街亭,之後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率領蜀漢的無當飛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拜前監軍、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曹爽率領十萬大軍攻漢中時,被王平所擊退,累封安漢侯。
㈡ 三國中蜀國的所有人物資料
劉備,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稱他劉先主。
關羽,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前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操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後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攻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於禁,殺龐德,讓華陀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死時五十八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張飛,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巴西大戰張飛,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後拜為本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二二一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卧龍,漢末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為當時名士。諸葛亮兄諸葛不共戴天瑾仕於吳孫權,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亮從弟諸葛誕仕於魏,為吏部郎,累遷揚州刺吏、鎮東將軍、司空。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說新語.品藻》注雲:狗乃「功狗」之狗,雖非龍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並有盛名。)。
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為志向所屈,故結廬於襄陽城西隆中山中隱居待時。公元207年,思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計於諸葛亮,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吳抗曹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這是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相軍事路線,也是諸葛亮一生的行動綱領。從此,劉備的事業才出現了轉機。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東吳,說服東吳抗擊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為劉備取得立足之地。劉備稱帝後,諳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系,有利於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准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並非出於偶然。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斗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龐統,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龐統其貌不揚,卻胸懷韜略,素有大志,他是東漢末年、三國之初可遇而不可求的怪才。龐統平日和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徐庶是要好的朋友。龐統和諸葛亮在這些朋友中是出類拔萃的大才。世人稱:「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後經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當時只有三十六歲。死後追爵為關內侯。
《三國演義》的龐統有更多的智謀表現。而史實的龐統則與法正先後為劉備在野戰、軍事方面的倚重的智囊。陳壽先生比法正為程昱郭嘉,比龐統為荀彧。
趙雲,蜀國五虎大將第三位。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戰著稱。原為公孫瓚的部下,後歸劉備。劉備被曹軍打敗於當陽長坂坡,趙雲六進六齣曹操百萬軍中,救出了甘夫人與阿斗。劉備東吳招親,趙雲領軍護衛,後攔江截救阿斗,一桿長槍,神出鬼沒,渾身是膽,一生征戰無數,屢建奇功,後拜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隨諸葛亮進攻關中,失利於箕谷,退回漢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歲。
馬超,生於公元一七六年,死於公元二二二年,蜀國五虎大將第四位。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縣)人,出身於涼州豪強家庭。
東漢末年隨父親馬騰起兵打仗,任偏安將軍、封都亭侯。父親馬騰被曹操用計殺害後,領兵為父 報仇。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進攻曹操,與許褚大戰於潼關,後被曹操用反間計打敗,逃回涼州,又被揚阜等殺敗,逃往漢中歸附張魯。後投歸劉備,攻取成都時立下大功,拜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
㈢ 三國演義里蜀國有哪些人物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後代,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蜀漢昭烈皇帝。
劉禪,字公嗣,後主。自縛投降。
劉永,字公壽,先主子,魯王。
劉理,字奉孝,後主庶弟,梁王。
劉輯,理子,奉車都尉,封鄉侯。
劉胤,理子,哀王。
劉承,胤子,殤王。
劉封,劉備義子,有武藝,氣力過人,副軍中郎將。被賜死。
甘皇後,沛人。
穆皇後,陳留人。
孫夫人,東吳宗室。
敬哀皇後,張飛長女,後主皇後。
張皇後,敬哀之妹,後主皇後。
王貴人,敬哀張皇後侍人。
劉璇,字文衡,後主太子。死於亂軍中。
劉瑤,後主子,安定王。
劉琮,後主子,西河王。
劉瓚,後主子,新平王。
劉諶,後主子,北地王。蜀滅亡時自殺。
劉恂,後主子,新興王。
劉虔,後主子,上黨王。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病死於軍中,時年54歲。
諸葛瞻,字思遠,亮子,行都護衛將軍。臨陣戰死,時年37。
諸葛尚,瞻長子。與父親一起戰死涪城。
諸葛京,瞻次子。
諸葛均,亮弟,長水校尉。
諸葛喬,字伯松,瑾次子,駙馬都尉。
諸葛攀,喬子,行護軍翊武將軍。
諸葛顯,攀子。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人,前將軍,假節鉞,壯繆侯。被東吳偷襲兵敗被殺。
關興,字安國,關羽子,侍中、中監軍,壯繆侯。
關統,興子,官至虎賁中郎將,壯繆侯。
關彝,興庶子,彝壯繆侯。
關平,羽義子。與關羽一起被殺。
張飛,字翼德,涿郡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桓侯。被部下張達、范強暗殺。
張苞,飛長子,桓侯。
張遵,苞子,尚書。
張紹,飛次子,侍中、尚書僕射,桓侯。
馬超,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威侯。
馬岱,馬超弟,平北將軍,陳倉侯。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後將軍,剛侯。
黃敘,忠子。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鎮軍將軍,順平侯。
趙統,虎賁中郎,督行領軍,順平侯。
趙廣,牙門將。隨姜維出征沓中,臨陣戰死。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司馬徽稱他為南州士之冠冕。軍師中郎將,關內侯。圍攻雒縣,為流矢所中,時年36。
龐宏,字巨師,統子,涪陵太守。
龐林,統弟,荊州治中從事。隨黃權投魏。
法正,字孝直,右扶風郿人,尚書令、護軍將軍,翼侯。
法邈,關內侯,奉車都尉、漢陽太守。
許靖,字文休,汝南平輿人,善於評價人,太傅。
許欽,靖子。
許游,欽子,尚書。
陳祗,字奉宗,汝南人,許靖兄外孫,侍中守尚書令,加鎮軍將軍。
陳裕,祗子,黃門侍郎。
呂義,字季陽,南陽人,尚書令。
呂辰,義子,成都令。
呂雅,義次子,有文才,著《格論》十五篇。
麋竺,字子仲,東海朐人,安漢將軍。
麋威,竺子,虎賁中郎將。
麋照,威子,虎騎監。
麋芳,字子方,東海人,南郡太守。降吳。
孫乾,字公佑,北海人,從事中郎,秉忠將軍。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昭德將軍。
伊籍,字伯機,山陽人,昭文將軍。
秦宓,字子敕,廣漢綿竹人,大司農。
夏侯纂,廣漢太守。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掌軍中郎將。
董允,字休昭,和子,侍中守尚書令。
董宏,允孫,晉巴西太守。
劉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尚書令。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馬良眉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其兄弟五人被稱為「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左將軍掾,夷陵之戰中陣亡,36歲。
馬秉,良子,騎都尉。
馬謖,字幼常,良弟,為人言過其實,綿竹成都令,越希太守,街亭之戰失誤,被斬,39歲。
陳震,字孝起,南陽人,衛尉,城陽亭侯。
陳濟,震子,城陽亭侯。
孟達,字子敬,宜都太守。
彭漾,字永年,廣漢人,陽江太守。
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長水校尉。被流放汶山郡。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驃騎將軍,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勛。因誤軍機流放梓潼郡。
李豐,嚴子,朱提太守。
劉琰,字威碩,魯國人,固陵太守,都鄉侯。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孔明死後與楊儀不和被殺。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有才幹,丞相參軍長史,綏軍將軍。因不滿地位被流放漢嘉郡,自殺。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梓潼太守、裨將軍。
霍弋,字紹先,峻子,監軍、翊軍將軍,建寧太守。
王連,字文儀,南陽人,屯騎校尉,領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
王山,連子,江陽太守。
向朗,字巨達,襄陽宜城人,左將軍,顯明亭侯。
向條,朗子,御史中丞。
向寵,朗兄子,中領軍。延熙三年,征漢嘉蠻夷,陣亡。
向充,寵弟,射聲校尉、尚書。
張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輔漢將軍,領留府長史。
張毣,裔子,三郡守、監軍。
張郁,毣子,太子中庶子。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蜀郡太守,越騎校尉,關內侯。
黃元素,漢嘉太守。
費詩,字公舉,犍為南安人,諫議大夫。懼罪降魏。
王沖,廣漢人,牙門將。
杜微,字國輔,梓潼涪人,諫議大夫。
五梁,字德山,犍為南安人,習儒學,諫義大夫、五官中郎將。
周群,字仲直,巴西閬中人,儒林校尉。
張裕,蜀郡人,善相,州後部司馬。
杜瓊,字伯瑜,蜀郡成都人,精通究安術,左中郎將、大鴻臚、太常。
許慈,字仁篤,南陽人,善鄭氏學,學士。
許勛,慈子,博士。
胡潛,字公興,學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漢太尉孟郁之族。符節令、屯騎校尉、長樂少府,遷大司農。
來敏,字敬達,義陽新野人,來歙後代。父來艷,漢朝司空。官至執慎將軍。
來忠,敏子,博覽經學,參軍。
尹默,字思潛,梓潼涪人,通諸經史,大中大夫。
尹宗,默子,博士。
李撰,字欽仲,梓潼涪人,中散大夫、右中郎將。
陳術,字申伯,漢中人,博學多聞,著《釋部》七篇,《益部耆舊傳》,《志》,三郡太守。
譙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人,中散大夫。
譙熙,周長子。
譙賢,周次子。
譙同,周三子,最像譙周。
郤揖,都督。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師人,揖子,祖父儉,靈帝末為益州刺史。官至令史。
張通,汝南人,殿中督。
黃權,字公衡,巴西閬中人,曾出謀破杜濩、朴胡,殺夏候淵,據漢中。治中從事。不得已降魏。
黃邕,權子。
黃祟,權子,尚書郎。
李恢,字德昂,建寧俞元人,安漢將軍,建寧太守,漢興亭侯。
李遺,恢子,漢興亭侯。
李球,恢弟子,羽林右部督。隨諸葛瞻拒鄧艾,死於綿竹。
呂凱,字季平,永昌不韋人,雲南太守,陽遷亭侯。為叛夷所害。
呂祥,凱子,陽遷亭侯。
王伉,亭侯,永昌太守。
馬忠,字德信,巴西閬中人,為人寬濟有度量,鎮南大將軍,彭鄉亭侯。
馬修,忠子。
閻芝,巴西太守。
閻宇,有功干,於事精勤,右大將軍。
張表,時名士。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原來市魏將,不受重用投向劉備,為人忠勇而嚴整,平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漢中。後與魏將徐質交鋒,臨陣陣亡。
王訓,平子,左將軍,封宕渠侯。
張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國人,為人識斷明果。盪寇將軍,關內侯。
張瑛,嶷長子,西鄉侯。
張護雄,嶷次子,關內侯。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孔明稱之「社稷之器」,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大將軍、錄尚書事、安陽亭侯。
蔣斌,琬子,綏武將軍、漢城護軍。為亂兵所殺。
蔣顯,琬子,有才學,為太子仆。為亂兵所殺。
劉敏,左護軍、揚威將軍,雲亭侯。
費禕,字文偉,江夏人,寬濟而博愛,大將軍,錄尚書事,領益州刺史,成鄉侯。被降將郭循所殺。
費承,禕子,黃門侍郎。
費恭,禕子。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好鄭氏學,有文有武,督中外軍事,大將軍,平襄侯。被亂兵殺死。
胡濟,鎮西大將軍。
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漢司徒鄧禹後代,領兗州刺史,陽武亭侯,大將軍。
鄧良,芝子,尚書左選郎,陽武亭侯。
張翼,字伯恭,犍為武陽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都亭侯。為亂兵所殺。
宗預,字德艷,南陽安眾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關內侯。
廖化,字元儉,襄陽人,以果烈稱,右車騎將軍,假節,領並州刺史,中鄉侯。
楊戲,字文然,犍為武陽人,護軍、監軍,梓潼太守,射聲校尉。
張表,尚書,督庲降、後將軍。
鄧方,字孔山,南郡人,安遠將軍、庲降都督。
費觀,字伯賓,江夏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都亭侯,加振威將軍。
王謀,字元泰,漢嘉人,太常,關內侯。
賴恭,零陵人,太常。
賴厷,恭子,丞相西曹令史。
黃柱,南陽人,光祿勛。
何宗,字彥英,蜀郡郫人,精究安術,大鴻臚。
何雙,宗字,有淳於髡、東方朔之風。
吳壹,字子遠,陳留人,督漢中,車騎將軍,假節,雍州刺史,濟陽侯。
吳班,字元雄,族弟,驃騎將軍,假節,封綿竹侯。
陳到,叔至,汝南人,名位常亞趙雲,永安都督、征西將軍,封亭侯。
輔匡,字元弼,襄陽人,右將軍,中鄉侯。
劉邕,字南和,義陽人,監軍、後將軍,關內侯。
劉式,邕子,關內侯。
劉武,邕少子,有文才,與樊建齊名,尚書。
衛文經。
韓士遠。
張存,字處仁,南陽人,廣漢太守。
殷觀,字孔休,荊州主簿、別駕從事。
習禎,字文祥,襄陽人,廣漢太守。
習忠,禎子,尚書郎。
王甫,字國山,廣漢郪人,荊州議曹從事。
王佑,甫子,尚書右選郎。
馬勛,字盛衡,巴西閬中人,州別駕從事。
馬齊,字承伯,巴西閬中人,尚書。
李朝,字偉南,別駕從事。
李邵,字永南,朝弟,廣漢郪人,治中從事。
姚伷,字子緒,閬中人,尚書僕射。
李福,字孫德,梓潼涪人,尚書僕射,封平陽候。
龔祿,字德緒,巴西安漢人,益州太守。
馮習,字休元,南郡人,領軍。猇亭之戰陣亡。
張南,字文進,猇亭之戰陣亡。
傅肜,義陽人,猇亭之戰陣亡。
傅僉,肜子,關中都督。死於軍中。
程畿,字季然,巴西閬中人,從事祭酒。猇亭之戰陣亡。
程祁,字公弘,畿子。
程郁,畿子。
寵羲,巴西太守。
博士仁,字君義,廣陽人,將軍。降吳。
郝普,字子太,義陽人,零陵太守。降吳。
潘浚,字承明,武陵人,荊州治中。降吳。
劉璋,字季玉,原益州刺史,後降劉備,振威將軍。
劉循,璋子,奉車中郎將。
關索,關羽三子。
羅憲。
㈣ 三國演義所有人物
姓名:呂布
主要事件:轅門射戟,三英戰呂布
性格特點:有勇無謀,反復無常,惟利是圖
姓名:劉備
主要事件: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請諸葛
性格特點:講義氣,仁德
姓名:張飛
主要事件:怒鞭督郵,大鬧長坂坡
性格特點:粗中有細,脾氣暴躁
姓名:趙雲
主要事件:單騎救主
性格特點:驍勇善戰,膽略過人
姓名:黃忠
主要事件:定軍斬夏侯
性格特點:勇猛,居功而不自傲
姓名:諸葛亮
主要事件:舌戰群儒,火燒博望坡
性格特點:謹慎,博學,機敏,鞠躬盡瘁
姓名:曹操
主要事件:煮酒論英雄
性格特點:多疑,多才多藝
姓名:周瑜
主要事件:赤壁之戰
性格特點:心胸狹窄、妒賢忌能
姓名:王允
主要事件:連環計
性格特點:為民作主,不畏強暴
姓名:郭嘉
主要事件:遺計定遼東
性格特點:足智多謀
姓名:陶謙
主要事件:三讓徐州
性格特點:剛直,桀驁不遜
姓名:孔融
主要事件:孔融讓梨
性格特點:迂腐輕狂、出言無忌、目空一切、不能忍讓
姓名:諸葛恪
主要事件:諸葛恪得驢
性格特點:才思敏捷,剛愎自用
姓名:陸績
主要事件:陸績懷橘
性格特點:孝敬父母
姓名:陸遜
主要事件:火燒連營八百里
性格特點:剛強,自負
㈤ 三國演義中的所有人物的名字
蜀國:1.劉焉-字君郎
2.劉璋-字季玉
3.劉備-字玄德
4.劉禪-字公嗣
5.劉永-字公壽(劉備之子,劉禪之弟)
6.劉理-字奉孝(劉備之子,劉禪之弟)
7.劉璿-字文衡(劉禪之子)
8.諸葛珪-字君貢(諸葛亮之父)
9.諸葛亮-字孔明
10.諸葛喬-字伯松,本字仲慎(本為諸葛瑾之子,後過渡於諸葛亮)
11.諸葛瞻-字思遠(諸葛亮之子)
12.關羽-字雲長
13.張飛-字益德
14.馬超-字孟起
15.黃忠-字漢升
16.趙雲-字子龍
17.龐統-字士元
18.法正-字孝直
19.許靖-字文休
20.麋竺-字子仲
21.孫乾-字公祐
22.簡雍-字憲和
23.伊籍-字機伯
24.秦宓-字子敕
25.董和-字幼宰
26.劉巴-字子初
27.馬良-字季常
28.馬謖-字幼常
29.陳震-字孝起
30.董允-字休昭
31.陳祗-字奉宗
32.呂乂-字季陽
33.彭羕-字永年
34.廖立-字公淵
35.李嚴-字正方(後改名為平)
36.劉琰-字威碩
37.魏延-字文長
38.楊儀-字威公
39.霍峻-字仲邈
40.霍弋-字紹先(霍峻之子)
41.王連-字文儀
42.向朗-字巨達
43.張裔-字君嗣
44.楊洪-字季休
45.費詩-字公舉
46.杜微-字國輔
47.周群-字仲直
48.杜瓊-字伯瑜
49.許慈-字仁篤
50.孟光-字孝裕
51.尹默-字思潛
52.李撰-字欽仲
53.譙周-字允南
54.郤正-字令先
55.黃權-字公衡
56.李恢-字德昂
57.呂凱-字季平
58.馬忠-字德信
59.王平-字子均
60.張嶷-字伯岐
61.蔣琬-字公琰
62.費禕-字文偉
63.姜維-字伯約
64.鄧芝-字伯苗
65.張翼-字伯恭
66.宗預-字德豔
67.廖化-字元儉(本名淳)
68.楊戲-字文然
69.糜芳-字子方
吳國:1.孫堅-字文台
2.孫策-字伯符(孫堅之子)
3.孫權-字仲謀(孫堅之子,孫權之兄)
4.孫亮-字子明(孫權之子,排名最小)
5.孫休-字子烈(孫權之子,排名第六)
6.孫皓-字元宗(孫權之孫)
7.劉繇-字正禮
8.劉岱-字公山(劉繇之兄)
9.太史慈-字子義
10.士燮-字威彥
11.孫靜-字幼台(孫堅之季弟)
12.孫瑜-字仲異(孫靜之子)
13.孫皎-字叔朗(孫靜之子,孫瑜之弟)
14.孫奐-字季明(孫靜之子,孫皎之弟)
15.孫羌-字{聖壹}{聖台}(孫堅同產兄)
16.孫賁-字伯陽(孫羌之子)
17.孫輔-字國儀(孫羌之子,孫賁之弟)
18.孫翊-字叔弼(孫權之子,孫策之弟)
19.孫匡-字季佐(孫權之子,孫翊之弟)
20.孫河-字伯海(本姓俞氏,孫策愛之,賜姓為孫)
21.孫韶-字公禮(孫河之侄)
22.孫桓-字叔武(孫河之子)
23.張昭-字子布
24.張承-字仲嗣(張昭之子)
25.張休-字叔嗣(張紹之子,張承之弟)
26.顧雍-字元嘆
27.顧邵-字孝則(顧雍之子)
28.顧譚-字子默(顧邵之子,顧雍之孫)
29.顧承-字子直(顧譚之弟,顧邵之子,顧雍之孫)
30.諸葛瑾-字子瑜(諸葛亮之兄)
31.步騭-字子山
32.會稽-焦征羌
33.張紘-字子綱
34.秦松-字文表(與張紘同郡,並與紘見待於孫策)
35.陳端-字子正(與張紘同郡,並與紘見待於孫策)
36.嚴畯-字曼才
37.裴玄-字彥黃
38.程秉-字德樞
39.闞澤-字德潤
40.薛綜-字敬文
41.薛瑩-字道言
42.周瑜-字公瑾
43.魯肅-字子敬
44.呂蒙-字子明
45.程普-字德謀
46.黃蓋-字公覆
47.韓當-字義公
48.蔣欽-字公奕
49.周泰-字幼平
50.陳武-字子烈
51.陳表-字文奧(陳武之庶子)
52.董襲-字元代
53.甘寧-字興霸
54.淩統-字公績
55.徐盛-字文向
56.潘璋-字文珪
57.丁奉-字承淵
58.朱治-字君理
59.朱然-字義封(朱治姊子也)
60.朱績-字公緒(朱然之子)
61.呂范-字子衡
62.呂據-字世議(呂范之子)
63.朱桓-字休穆
64.朱異-字季文(朱桓之子)
65.虞翻-字仲翔
66.陸績-字公紀
67.張溫-字惠恕
68.駱統-字公緒
69.陸瑁-字子璋(陸遜之弟)
70.吾粲-字孔休
71.朱據-字子據
72.陸遜-字伯言
73.陸抗-字幼節(陸遜之子)
74.陸景-字士仁(陸遜之子,陸抗之弟)
75.孫登-字子高(孫權之長子)
76.謝景者-字叔發
77.孫慮-字子智(孫權之子,孫登之弟)
78.孫和-字子孝(孫權之子,孫慮之弟)
79.孫霸-字子威(孫權之子,孫和之弟)
80.孫奮-字子揚(孫權之子,孫霸之弟)
81.賀齊-字公苗
82.全琮-字子璜
83.呂岱-字定公
84.周魴-字子魚
85.鍾離牧-字子干
86.潘濬-字承明
87.陸凱-字敬風(陸遜之族子)
88.陸胤-字敬宗(陸凱之弟)
89.是儀-字子羽(本姓氏)
90.胡綜-字偉則
91.徐詳者-字子明
92.吳范-字文則
93.劉惇-字子仁
94.諸葛恪-字元遜(諸葛瑾之長子)
95.聶友-字文悌
96.滕胤-字承嗣
97.孫峻-字子遠(孫堅弟孫靜之曾孫)
98.孫綝-字子通(與峻同祖)
99.濮陽興-字子元
100.王蕃-字永元
101.樓玄-字承先
102.賀邵-字興伯
103.韋曜-字弘嗣
104.華覈-字永先
魏國:P.S.呂布、董卓等人因其記載列於此書中,因而列出
而不是代表呂布等人屬於魏的勢力因為的魏太多,所以唔隔行
1.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曹嵩之子)
2.曹節字元偉
3.曹騰字季興(曹節之子)
4.曹嵩字巨高(曹騰之養子,夏侯惇之叔父)
5.喬玄字公祖
6.韓馥字文節
7.孔骸字公緒
8.王匡字公節
9.橋瑁字元偉
10.袁遺字伯業
11.劉岱字公山
12.徐璆字{孟平}{孟玉}
13.郗慮字鴻豫
14.潘勗字元茂
15.韓遂字文約
16.金禕字德禕
17.耿紀字季行
18.金邈字文然(金禕之子)
19.金穆字思然(金禕之子,金邈之弟)
20.魏諷字子京
21.曹丕字子桓(曹操之子)
22.曹叡字元仲(曹丕之子)
23.郝昭字伯道
24.秦朗字元明
25.張茂字彥林
26.曹芳字蘭卿(曹叡之養子)
27.張特字子產
28.郭脩字孝先
29.諱髦字彥士(曹叡之孫,曹霖之子)
30.應余字子正
31.董卓字仲穎
32.何進字遂高
33.周毖字仲遠
34.伍瓊字德瑜
35.孫瑞字君榮
36.孫萌字文始(孫瑞之子)
37.袁紹字本初
38.袁安字邵公(袁紹之高祖父)
39.袁成字文開(袁安之孫)
40.母班字季皮
41.田豐字元皓
42.審配字正南
43.逢紀字元圖
44.袁譚字顯思(袁紹之子)
45.袁熙字顯奕
46.袁尚字顯甫(袁紹之子,袁譚之弟)
47.韓珩字子佩
48.袁術字公路
49.陳溫字元悌
50.陳瑀字公瑋
51.日磾字翁叔
52.劉表字景升
53.韓嵩字德高
54.傅巽子公悌
55.呂布字奉先
56.張邈字孟卓
57.陳宮字公台
58.陳登字元龍
59.臧洪字子源
60.公孫瓚字伯珪
61.關靖字士起
62.陶謙字恭祖
63.張楊字稚叔
64.眭固字白兔
65.公孫度字升濟
66.張魯字公祺
67.夏侯惇字元讓
68.夏侯楙字子林(夏侯惇之子)
69.韓浩字元嗣
70.夏侯淵字妙才(夏侯惇之族弟)
71.夏侯霸字仲權(夏侯淵之子,排名第三)
72.夏侯威字季權(夏侯淵之子,夏侯之弟)
73.夏侯惠字稚權(夏侯淵之子,夏侯、夏侯威之弟)
74.夏侯和字義權(夏侯淵之子,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之弟)
75.夏侯稱字叔權(夏侯淵之子,排名第三)
76.夏侯榮字幼權(夏侯淵之子,夏侯稱之弟,排名第五)
77.夏侯湛字孝若(夏侯威之孫)
78.曹仁字子孝
79.曹純字子和(曹仁之弟)
80.曹洪字子廉(曹操之從弟)
81.曹休字文烈(曹操之族子)
82.曹肇字長思(曹休之子)
83.曹攄字顏遠(曹肇之孫)
84.曹真字子丹(曹操之族子)
85.曹爽字昭伯(曹真之子)
86.楊偉字世英
87.鄧颺字玄茂
88.丁謐字彥靖
89.丁斐字文侯(丁謐之父)
90.畢軌字昭先
91.李勝字公昭
92.李休字子朗(李勝之父)
93.桓範字元則
94.魯芝字世英
95.楊綜字初伯
96.何晏字平叔
97.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淵之從子)
98.夏侯玄字太初(夏侯尚之子)
99.許允字士宗
100.許奇字子泰(許允之子)
101.許猛字子豹(許允之子)
102.許遐字思祖(許奇之子)
103.許式字儀祖(許猛之子)
104.王經字{彥偉}{彥緯}
105.崔洪字良伯(崔贊之子)
106.荀彧字文若
107.荀淑字季和(荀彧之祖父)
108.荀爽字慈明(荀彧之叔父)
109.荀靖字叔慈(荀淑之子)
110.張衡字正平
111.嚴象字文則
112.韋康字元將
113.荀衍字休若(荀彧之第三兄)
114.荀諶字友若(荀彧之第四兄)
115.荀閎字仲茂(荀諶之子)
116.荀融字伯雅(荀衍之孫)
117.荀惲字長倩(荀彧之子)
118.荀俁字叔倩(荀彧之子,荀惲之弟)
119.荀詵字曼倩(荀彧之子,荀俁之弟)
120.荀寓字景伯(荀俁之子)
121.荀顗字景倩(荀彧之子,荀詵之弟)
122.荀粲字奉倩(荀彧之子,荀顗之弟)
123.荀頵字溫伯(荀惲之孫)
124.荀崧字景猷(荀頵之子)
125.荀羨字令則(荀崧之子)
126.荀攸字公達(荀彧之從子)
127.荀曇字元智(荀攸之祖父)
128.荀昱字伯脩(荀曇之兄)
129.何顒字伯求
130.賈詡字文和
131.袁渙字曜卿
132.袁滂字公熙(袁渙之父)
133.袁侃字公然(袁渙之子)
134.袁宇字宣厚(袁渙之子)
135.袁奧字公榮(袁渙之子)
136.袁准字孝尼(袁渙之子)
137.袁粲字儀祖(袁滂之弟)
138.張範字公儀
139.張承字公先(張范之弟)
140.涼茂字伯方
141.國淵字子尼
142.田疇字子泰
143.王脩字叔治
144.王儀字朱表(王脩之子)
145.邴原字根矩
146.張貔字邵虎
147.張泰字伯陽(張貔之祖父)
148.張邈字叔遼(張貔之父)
149.管寧字幼安
150.王烈字彥方
151.張?字子明
152.胡昭字孔明
153.庾嶷字劭然
154.庾?字玄默(庾嶷之子)
155.庾遁字德先(庾嶷之弟)
156.何楨字元干
157.焦先字孝然
158.扈累字伯重
159.青牛先生字正方
160.石??字德林(只知其字,不知其名)
161.崔琰字季珪
162.孔融字文舉
163.許攸字子遠
164.婁圭字子伯
165.崔諒字士文(崔琰之兄孫)
166.毛玠字孝先
167.徐奕字季才
168.何夔字叔龍
169.何熙字孟孫(何夔之曾祖父)
170.何曾字穎考(何夔之子)
171.何邵字敬祖(何曾之子)
172.何遵字思祖(何夔之庶兄)
173.何綏字伯蔚(何遵之子)
174.邢顒字子昂
175.邢喬字曾伯(邢顒之曾孫)
176.鮑勛字叔業
177.司馬芝字子華
178.劉勛字子台
179.鍾繇字元常
180.鍾皓字季明
181.鍾毓字稚叔(鍾皓之子)
182.華歆字子魚
183.華表字偉容(華歆之子)
184.華廙字長駿(華表之子)
185.華嶠字叔駿(華表之子)
186.華澹字玄駿(華表之子)
187.華昆字敬倫(華廙之子)
188.華薈字敬叔(華廙之子)
189.華恆字敬則(華廙之子)
190.華軼字彥夏(華澹之子)
191.王郎字景興
192.王肅字子雍(王郎之子)
193.王恂字{子良大}{良夫}(王肅之子)
194.董遇字季直
195.程昱字仲德
196.程曉字季明(程昱之孫)
197.郭嘉字奉孝
198.郭奕字伯益(郭嘉之子)
199.郭敞字泰中(郭嘉之孫)
200.董昭字公仁
201.劉曄字子揚
202.劉陶字季冶(劉曄之子)
203.蔣濟字子通
204.劉放字子棄
205.孫資字彥龍
206.劉許字文生(劉放之孫)
207.孫楚字子荊(孫資之孫)
208.孫盛字安國(孫楚之孫)
209.劉馥字元穎
210.劉弘字叔和(劉馥之子)
211.司馬朗字伯達
212.司馬雋字元異(司馬朗之祖父)
213.司馬防字建公(司馬朗之父)
214.司馬望字子初(司馬朗之弟->司馬孚之子)
215.司馬洪字孔業(司馬望之子)
216.趙咨字君初
217.趙酆字子仲(趙咨之子)
218.梁習字子虞
219.張既字德容
220.閻行字彥明(後名豔)
221.夏侯儒字俊林(夏侯尚之從弟)
㈥ 三國演義中蜀國有哪些有名人物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後代,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蜀漢昭烈皇帝。 劉禪,字公嗣,後主。自縛投降。 劉永,字公壽,先主子,魯王。 劉理,字奉孝,後主庶弟,梁王。 劉輯,理子,奉車都尉,封鄉侯。 劉胤,理子
㈦ <求>三國演義蜀國武將人物全姓名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後代,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蜀漢昭烈皇帝。
劉禪,字公嗣,後主。自縛投降。
劉永,字公壽,先主子,魯王。
劉理,字奉孝,後主庶弟,梁王。
劉輯,理子,奉車都尉,封鄉侯。
劉胤,理子,哀王。
劉承,胤子,殤王。
劉封,劉備義子,有武藝,氣力過人,副軍中郎將。被賜死。
甘皇後,沛人。
穆皇後,陳留人。
孫夫人,東吳宗室。
敬哀皇後,張飛長女,後主皇後。
張皇後,敬哀之妹,後主皇後。
王貴人,敬哀張皇後侍人。
劉璇,字文衡,後主太子。死於亂軍中。
劉瑤,後主子,安定王。
劉琮,後主子,西河王。
劉瓚,後主子,新平王。
劉諶,後主子,北地王。蜀滅亡時自殺。
劉恂,後主子,新興王。
劉虔,後主子,上黨王。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病死於軍中,時年54歲。
諸葛瞻,字思遠,亮子,行都護衛將軍。臨陣戰死,時年37。
諸葛尚,瞻長子。與父親一起戰死涪城。
諸葛京,瞻次子。
諸葛均,亮弟,長水校尉。
諸葛喬,字伯松,瑾次子,駙馬都尉。
諸葛攀,喬子,行護軍翊武將軍。
諸葛顯,攀子。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人,前將軍,假節鉞,壯繆侯。被東吳偷襲兵敗被殺。
關興,字安國,關羽子,侍中、中監軍,壯繆侯。
關統,興子,官至虎賁中郎將,壯繆侯。
關彝,興庶子,彝壯繆侯。
關平,羽義子。與關羽一起被殺。
張飛,字翼德,涿郡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桓侯。被部下張達、范強暗殺。
張苞,飛長子,桓侯。
張遵,苞子,尚書。
張紹,飛次子,侍中、尚書僕射,桓侯。
馬超,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威侯。
馬岱,馬超弟,平北將軍,陳倉侯。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後將軍,剛侯。
黃敘,忠子。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鎮軍將軍,順平侯。
趙統,虎賁中郎,督行領軍,順平侯。
趙廣,牙門將。隨姜維出征沓中,臨陣戰死。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司馬徽稱他為南州士之冠冕。軍師中郎將,關內侯。圍攻雒縣,為流矢所中,時年36。
龐宏,字巨師,統子,涪陵太守。
龐林,統弟,荊州治中從事。隨黃權投魏。
法正,字孝直,右扶風郿人,尚書令、護軍將軍,翼侯。
法邈,關內侯,奉車都尉、漢陽太守。
許靖,字文休,汝南平輿人,善於評價人,太傅。
許欽,靖子。
許游,欽子,尚書。
陳祗,字奉宗,汝南人,許靖兄外孫,侍中守尚書令,加鎮軍將軍。
陳裕,祗子,黃門侍郎。
呂義,字季陽,南陽人,尚書令。
呂辰,義子,成都令。
呂雅,義次子,有文才,著《格論》十五篇。
麋竺,字子仲,東海朐人,安漢將軍。
麋威,竺子,虎賁中郎將。
麋照,威子,虎騎監。
麋芳,字子方,東海人,南郡太守。降吳。
孫乾,字公佑,北海人,從事中郎,秉忠將軍。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昭德將軍。
伊籍,字伯機,山陽人,昭文將軍。
秦宓,字子敕,廣漢綿竹人,大司農。
夏侯纂,廣漢太守。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掌軍中郎將。
董允,字休昭,和子,侍中守尚書令。
董宏,允孫,晉巴西太守。
劉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尚書令。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馬良眉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其兄弟五人被稱為「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左將軍掾,夷陵之戰中陣亡,36歲。
馬秉,良子,騎都尉。
馬謖,字幼常,良弟,為人言過其實,綿竹成都令,越希太守,街亭之戰失誤,被斬,39歲。
陳震,字孝起,南陽人,衛尉,城陽亭侯。
陳濟,震子,城陽亭侯。
孟達,字子敬,宜都太守。
彭漾,字永年,廣漢人,陽江太守。
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長水校尉。被流放汶山郡。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驃騎將軍,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勛。因誤軍機流放梓潼郡。
李豐,嚴子,朱提太守。
劉琰,字威碩,魯國人,固陵太守,都鄉侯。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孔明死後與楊儀不和被殺。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有才幹,丞相參軍長史,綏軍將軍。因不滿地位被流放漢嘉郡,自殺。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梓潼太守、裨將軍。
霍弋,字紹先,峻子,監軍、翊軍將軍,建寧太守。
王連,字文儀,南陽人,屯騎校尉,領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
王山,連子,江陽太守。
向朗,字巨達,襄陽宜城人,左將軍,顯明亭侯。
向條,朗子,御史中丞。
向寵,朗兄子,中領軍。延熙三年,征漢嘉蠻夷,陣亡。
向充,寵弟,射聲校尉、尚書。
張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輔漢將軍,領留府長史。
張毣,裔子,三郡守、監軍。
張郁,毣子,太子中庶子。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蜀郡太守,越騎校尉,關內侯。
黃元素,漢嘉太守。
費詩,字公舉,犍為南安人,諫議大夫。懼罪降魏。
王沖,廣漢人,牙門將。
杜微,字國輔,梓潼涪人,諫議大夫。
五梁,字德山,犍為南安人,習儒學,諫義大夫、五官中郎將。
周群,字仲直,巴西閬中人,儒林校尉。
張裕,蜀郡人,善相,州後部司馬。
杜瓊,字伯瑜,蜀郡成都人,精通究安術,左中郎將、大鴻臚、太常。
許慈,字仁篤,南陽人,善鄭氏學,學士。
許勛,慈子,博士。
胡潛,字公興,學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漢太尉孟郁之族。符節令、屯騎校尉、長樂少府,遷大司農。
來敏,字敬達,義陽新野人,來歙後代。父來艷,漢朝司空。官至執慎將軍。
來忠,敏子,博覽經學,參軍。
尹默,字思潛,梓潼涪人,通諸經史,大中大夫。
尹宗,默子,博士。
李撰,字欽仲,梓潼涪人,中散大夫、右中郎將。
陳術,字申伯,漢中人,博學多聞,著《釋部》七篇,《益部耆舊傳》,《志》,三郡太守。
譙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人,中散大夫。
譙熙,周長子。
譙賢,周次子。
譙同,周三子,最像譙周。
郤揖,都督。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師人,揖子,祖父儉,靈帝末為益州刺史。官至令史。
張通,汝南人,殿中督。
黃權,字公衡,巴西閬中人,曾出謀破杜濩、朴胡,殺夏候淵,據漢中。治中從事。不得已降魏。
黃邕,權子。
黃祟,權子,尚書郎。
李恢,字德昂,建寧俞元人,安漢將軍,建寧太守,漢興亭侯。
李遺,恢子,漢興亭侯。
李球,恢弟子,羽林右部督。隨諸葛瞻拒鄧艾,死於綿竹。
呂凱,字季平,永昌不韋人,雲南太守,陽遷亭侯。為叛夷所害。
呂祥,凱子,陽遷亭侯。
王伉,亭侯,永昌太守。
馬忠,字德信,巴西閬中人,為人寬濟有度量,鎮南大將軍,彭鄉亭侯。
馬修,忠子。
閻芝,巴西太守。
閻宇,有功干,於事精勤,右大將軍。
張表,時名士。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原來市魏將,不受重用投向劉備,為人忠勇而嚴整,平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漢中。後與魏將徐質交鋒,臨陣陣亡。
王訓,平子,左將軍,封宕渠侯。
張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國人,為人識斷明果。盪寇將軍,關內侯。
張瑛,嶷長子,西鄉侯。
張護雄,嶷次子,關內侯。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孔明稱之「社稷之器」,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大將軍、錄尚書事、安陽亭侯。
蔣斌,琬子,綏武將軍、漢城護軍。為亂兵所殺。
蔣顯,琬子,有才學,為太子仆。為亂兵所殺。
劉敏,左護軍、揚威將軍,雲亭侯。
費禕,字文偉,江夏人,寬濟而博愛,大將軍,錄尚書事,領益州刺史,成鄉侯。被降將郭循所殺。
費承,禕子,黃門侍郎。
費恭,禕子。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好鄭氏學,有文有武,督中外軍事,大將軍,平襄侯。被亂兵殺死。
胡濟,鎮西大將軍。
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漢司徒鄧禹後代,領兗州刺史,陽武亭侯,大將軍。
鄧良,芝子,尚書左選郎,陽武亭侯。
張翼,字伯恭,犍為武陽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都亭侯。為亂兵所殺。
宗預,字德艷,南陽安眾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關內侯。
廖化,字元儉,襄陽人,以果烈稱,右車騎將軍,假節,領並州刺史,中鄉侯。
楊戲,字文然,犍為武陽人,護軍、監軍,梓潼太守,射聲校尉。
張表,尚書,督庲降、後將軍。
鄧方,字孔山,南郡人,安遠將軍、庲降都督。
費觀,字伯賓,江夏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都亭侯,加振威將軍。
王謀,字元泰,漢嘉人,太常,關內侯。
賴恭,零陵人,太常。
賴厷,恭子,丞相西曹令史。
黃柱,南陽人,光祿勛。
何宗,字彥英,蜀郡郫人,精究安術,大鴻臚。
何雙,宗字,有淳於髡、東方朔之風。
吳壹,字子遠,陳留人,督漢中,車騎將軍,假節,雍州刺史,濟陽侯。
吳班,字元雄,族弟,驃騎將軍,假節,封綿竹侯。
陳到,叔至,汝南人,名位常亞趙雲,永安都督、征西將軍,封亭侯。
輔匡,字元弼,襄陽人,右將軍,中鄉侯。
劉邕,字南和,義陽人,監軍、後將軍,關內侯。
劉式,邕子,關內侯。
劉武,邕少子,有文才,與樊建齊名,尚書。
衛文經。
韓士遠。
張存,字處仁,南陽人,廣漢太守。
殷觀,字孔休,荊州主簿、別駕從事。
習禎,字文祥,襄陽人,廣漢太守。
習忠,禎子,尚書郎。
王甫,字國山,廣漢郪人,荊州議曹從事。
王佑,甫子,尚書右選郎。
馬勛,字盛衡,巴西閬中人,州別駕從事。
馬齊,字承伯,巴西閬中人,尚書。
李朝,字偉南,別駕從事。
李邵,字永南,朝弟,廣漢郪人,治中從事。
姚伷,字子緒,閬中人,尚書僕射。
李福,字孫德,梓潼涪人,尚書僕射,封平陽候。
龔祿,字德緒,巴西安漢人,益州太守。
馮習,字休元,南郡人,領軍。猇亭之戰陣亡。
張南,字文進,猇亭之戰陣亡。
傅肜,義陽人,猇亭之戰陣亡。
傅僉,肜子,關中都督。死於軍中。
程畿,字季然,巴西閬中人,從事祭酒。猇亭之戰陣亡。
程祁,字公弘,畿子。
程郁,畿子。
寵羲,巴西太守。
博士仁,字君義,廣陽人,將軍。降吳。
郝普,字子太,義陽人,零陵太守。降吳。
潘浚,字承明,武陵人,荊州治中。降吳。
劉璋,字季玉,原益州刺史,後降劉備,振威將軍。
劉循,璋子,奉車中郎將。
關索,關羽三子。
羅憲。
㈧ 三國人物蜀國有哪些人
蜀國文官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期開國皇帝。自稱是前漢第六代皇帝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個值得考究,因為中山靖王的後代有五萬之多),一心恢復漢室江山,師從大學者盧植,與公孫瓚是同門師兄,為人重義氣,手下集結了眾多有志青年。黃巾之亂時參加起義軍,開始嶄露頭角,三顧茅廬請得智囊諸葛亮出山,聽從諸葛亮建議聯合孫吳抗擊曹魏,經過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後,確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外交家,發明家,文學家。蜀國首席智囊,劉備三顧茅廬後出山,致力於輔助蜀漢,官拜丞相、武侯。政治上,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軍事上,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多少北伐;戰略上,與劉備隆中決策,確定三分天下的戰略;外交上,外聯吳抗魏;著名作品有《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是可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
蔣琬,字公琰,「蜀漢四相」之一,初期不理政事而不被重用,且險些被賜死,經諸葛亮求情開始被重用別得到其悉心培養,後開始屢受提拔,歷任尚書郎、東曹掾、丞相長史。諸葛亮病逝後接任其職責,總攬蜀漢軍政,沉著冷靜,有條不紊的言行,安定了諸葛亮死後眾人的危懼之心。
董允,字休昭,「蜀漢四相」之一,三國時期蜀漢重臣,歷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馬、黃門侍郎;諸葛亮准備北伐後,擔心後主劉禪年紀尚輕,缺乏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於是董允為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責處理皇宮內的事務。當時,諸葛亮北伐在外,董允在宮中經常敢於匡正劉禪的不當行為,為保持蜀漢後方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
費禕,字文偉,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屢次被東吳官員言辭刁難,而能據理以答,辭義兼備,被孫權所賞識。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官至大將軍,費禕主政時,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增強了蜀漢國力。
馬良,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馬謖之兄,馬良共有兄弟五人,人稱「馬氏五常」,而馬良是五人中最為出色,因此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贊譽。馬良與諸葛亮關系友善,曾奉命出使東吳,受到孫權恭敬的接待。劉備稱帝後,任命馬良為侍中,隨同劉備東征東吳,在夷陵之戰中遇害身亡。
楊儀,字威公,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初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後投奔關羽,任為功曹。一直跟隨諸葛亮戰斗直到諸葛亮去世。亮生前定蔣琬繼任,楊儀僅拜中軍師,心生怨言,被削職流放至漢嘉郡。但楊儀仍不自省,又上書誹謗,言辭激烈,最後下獄,自殺身亡。
法正,字孝直,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贊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在定軍山戰役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被追謚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
蜀國武將
關羽,字雲長,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著名將領,桃園三結義主人公之一,隨後跟隨劉備征戰各地。被人稱道的事跡有陣斬顏良,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然而最後被呂蒙打敗,敗走麥城,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張飛,字益德,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著名將領,桃園三結義主人公之一,官拜蜀漢右將軍,劉備登基後,任車騎將軍,與馬超並列,不同的是張飛手握實權。三國演義中張飛勇猛、魯莽、嫉惡如仇,實際上張飛歷史上也是殘暴,喜鞭將士。
趙雲,字子龍,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蜀漢五虎大將之一。趙雲遂義軍投靠公孫瓚,期間結識了劉備,不久兄長死後離開,於7年後再次遇見劉備後,開始效力於蜀漢,著名事跡有長坂救主,桂陽拒婚、諫止分封、空營拒曹、諫阻伐吳等,被譽為常勝將軍。
馬超,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名將,官拜左將軍,五虎大將之一,與張飛並列。實際上,馬超曾經集結割據一方,然有勇無謀,起兵發曹,一敗再敗,最後投靠劉備。雖然地位很高,實際上一直得不到劉備的重用,最後抑鬱而終。
黃忠,字漢升(《蜀志》中作「漢叔」),蜀漢三老將之一,也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初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投靠劉備後,在定軍山戰役中,面對夏侯淵的精兵良將,黃總推鋒必進,身先士卒,將夏侯淵斬殺於定軍山,從此聲名大噪。劉備稱漢中王後,黃總被封為後將軍,次年,黃忠病逝,謚曰剛侯。在後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於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他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嚴顏,字不詳,蜀漢三老將之一,初為劉璋部下,戰敗被張飛所俘,寧死不屈,」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不接受投降,張飛敬佩嚴顏的勇氣,遂釋放嚴顏並以嚴顏為賓客。後續事跡史書未有記載,唐貞觀八年,朝廷謚嚴顏為「壯烈將軍」,並追封嚴顏為忠州刺史。忠州人為了紀念他,將其出生地取名將軍溪,所在地名將軍村。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蜀漢三老將之一,以勇敢果斷著稱,多次參與北伐活動,擊敗南安郡太守游奕,射殺廣魏郡太守王贇,隨姜維防禦魏將鄧艾、鍾會伐蜀。廖化最初為關羽主簿,兵敗被吳國俘虜,但用計逃回,隨劉備伐吳。廖化是三國演義中經歷了魏、蜀、吳整個興衰過程極少數人中的一個,蜀國滅亡後,廖化被徙往洛陽,於半道病逝,享年七十餘歲。
魏延,字文長,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隨後又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然而因為多次向諸葛亮請求領兵未得到允許而心生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馬岱,字不詳,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馬超的從弟。早年馬岱追隨兄長馬超逆戰曹操於潼關。兵敗後隨馬超投奔漢中依附張魯,後歸附劉備。諸葛亮死了以後,魏延、楊儀爭權,馬岱奉楊儀命率軍斬殺魏延。曾率領軍隊出師北伐,兵敗退還,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馬謖,字幼常,馬良之弟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馬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然而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蜀國美女
黃月英,武侯諸葛亮的妻子,史稱其長相醜陋,黃頭發,黑皮膚,但才華卻與諸葛亮相當,黃月英是東漢末年名士黃承彥的獨生女兒,從小耳濡目染,熟讀經史,正史上對她沒有詳細記載,但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成功她的存在功不可沒,像木牛流馬、羽扇成說、巧鑒夫情皆說明了她的才智過人
㈨ 《三國演義》中所有人物的簡介(完整)!
首先《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它這裡面並不完全是真實的。有一些將領或者是一些故事情節,都是作者虛構出來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故事情節半真半假,當然我們也能夠理解,畢竟《三國演義》的作者生活在明朝,對三國時期的事情肯定不是了如指掌,而且小說要是沒有虛構的成分,那讀起來的話肯定是非常枯燥。
還有就是孫策了,他是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也就是說後來孫權的江山原先是孫策打出來的。只是後來孫策被許貢的三個門客所殺,去世的時候僅26歲。所以說孫策這個人其實是很厲害的,能文能武,只是有點倒霉而已,如果他不死的話估計吳國能夠多存活一些年。
㈩ 三國演義蜀國有哪些人物全部
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諸葛亮魏延、姜維、廖化、王平、劉封、關平、周倉、關興、張苞、馬忠、張嶷、張翼、吳班、吳懿、馬岱、高翔、傅僉龐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