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草堂名字的由來
杜甫草堂是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但關於「草堂」這兩個字的由來確是鮮為人知。
「草堂」二字是光緒末年成都警察總監周孝懷書寫的。當時草堂寺方丈請周孝懷書寫「草堂」二字,周孝懷怕寫不好,就把紙輔在桌子上,用手抓起大米,在紙上試「寫」,直到滿意時,才用毛筆沿著字的邊沿勾於紙上。草堂寺方丈得到這兩個字後,非常珍愛,就用碎瓷鑲嵌在現在這堵粉牆上。民國初年,這兩個字被國民黨士兵毀壞,直到1955年,人民政府撥款修葺草堂時,想到應該把「草堂」二字重新嵌上,於是就用「草堂」二字的照片為藍本,請來書法家徐益生先生,臨摹了這兩個字。說來也巧,草堂寺大殿上原來有一對康熙年間的青花瓷大花瓶,土改時不慎被打碎,老方丈捨不得丟掉,一直保存著。於是請來泥工高手,用青花瓷片,在原來的位置上,重新鑲嵌了周孝懷用大米所書的「草堂」二字。
『貳』 求好聽的帶草堂字頭的女孩名字 姓任
芙榕,芊芊,
紫蕙 曉菲
娜芾 堇菲 茼芃 語芃 鈺芃 萱兒 萱萱 葉萱 曉萱 茗萱 夢萱 雅萱 晨萱 語萱
紫萱 雨萱 沛萱 佩萱 芷萱 睛萱 婧萱 菁萱 依萱 怡萱 宜萱 藝萱 伊萱 懿萱
若萱 漪萱 芯萱 宣萱 蕊萱 莞萱 茹萱 萱穎 瑩雪 瑞瑩 蘇瑩 馨瑩 瓊瑩 婉瑩
這些全是草字頭的名字,
『叄』 杜甫草堂名字的由來
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唐末詩人韋庄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
草堂佔地面積近300畝,完整保留著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擴建時的建築格局,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肆』 紀曉嵐的草堂為什麼叫閱微草堂呢有什麼出處或典故嗎
紀昀一生經歷大起大落,在年老時專心著書,並把自己的草堂命名為「閱微草堂」,一方面時紀昀對命運的徹悟「閱盡世間冷暖百態,方知人生的微小如塵埃」,另一方面「閱微草堂」還說明紀昀有閱盡天下藏書,細微的地方也不漏過的志向。他起這個名字也表達了自己的這個理想。
紀曉嵐故居是一所兩進四合院,緊臨晉陽飯庄。故宅中舊物有前院的藤蘿,後院的海棠,均為紀曉嵐親手栽種的。據說海棠樹還記錄了主人公的一段戀愛史,走進閱微草堂,最引人注目的是陳列在展櫃里的那桿長長的旱煙袋鍋。
人所共知,紀曉嵐吸煙成癖,煙癮奇大。他的旱煙袋鍋是特別訂做的,一次能裝三四兩煙絲,編纂《四庫全書》時,他從槐西老屋走到圓明園,只吸完一半,於是就落下了一個「紀大煙袋」的綽號。
《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曉嵐追尋舊聞之作,近四十萬字,含故事一千二百餘則,自乾隆五十四年至嘉慶三年陸續寫成。這是紀曉嵐最重要的文學著作,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異曲同工的兩大絕調。
但較之《聊齋》更有較深的思想內涵,並有反封建禮教的內容,暴露了他的許多真實想法,流傳廣,百姓認可。
《閱微草堂筆記》內容豐富,知識性強,語言質朴淡雅,風格亦庄亦諧,令人讀來饒有興味,同時可以從中學到天文地理人倫等無所不包的知識。雖然其中不少篇言涉及鬼怪,但其目的不過是勸人向善。書中對於當時民間疾苦寄予很深的同情。
『伍』 杜甫草堂名字的來歷
杜甫草堂由杜甫自稱得來。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 (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來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他的詩「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這里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因曾被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而又被稱做杜工部。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攜家帶口告別成都,兩年後經三峽流落荊、湘等地。
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庄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經宋、元、明、清多次修復而成,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慶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規模和布局,演變成一處集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貌為一體的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的著名文化聖地。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館,2006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08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現存杜甫行蹤遺跡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處。
今日草堂,古樸典雅,規模宏偉,佔地300多畝。其中大廨、詩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紀念性建築物,坐落在中軸線上,幽深寧靜。廨堂之間,迴廊環繞,別有情趣。祠前東穿花徑,西憑水檻,祠後點綴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風光。園內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蘭園、茂密如雲的翠竹蒼松。整座祠宇即有詩情,又富畫意,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著名園林。
文物價值
2008年6月30日,四川省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儀式在成都舉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與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廣安鄧小平故居陳列館等五家文博單位同獲此殊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余冊,文物2000餘件。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成都杜甫草堂因詩名揚天下,借詩聖而後世流芳。
景點概況
草堂完整保留著清代嘉慶重建時的格局,總面積近300畝。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博物館按功能區分為:文物景點游覽區(草堂舊址)、園林景點游覽區(梅園)和服務區(草堂寺)。草堂舊址內,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迴廊與其它附屬建築,其間有流水縈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庄嚴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謐、秀麗清朗。工部祠東側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徵著杜甫的茅屋,已成為杜甫草堂的標志性景點和成都的著名景觀。
成都杜甫草堂正門匾額的"草堂"二字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親王愛新覺羅·允禮所書寫。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築。詩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工部祠內供奉有杜甫畫像,並有都曾經寓居蜀地詩人陸游、黃庭堅陪祀。工部祠東側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徵著杜甫的茅屋,"少陵"本為地名,漢宣帝墓稱"杜陵",宣帝皇後墓因規模小於帝陵所以稱:"少陵"。杜甫曾在這里住過較長時間,在詩中曾自稱 "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也就稱他為"杜少陵"了。工部祠後有近代1997年依據杜詩描寫和明代格局借鑒川西民居的特點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重現了詩人故居的田園風貌,營造出濃厚的詩意氛圍;杜甫草堂還有一處位於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由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在盆景園內有1999年建成的「杜詩書法木刻廊」,陳列著百餘件杜詩書法木刻作品,是從館藏數千件歷代名人手書杜詩真跡中挑選出,用楠木鐫刻而成,頗具觀賞價值,其詩歌、書法、用材、工藝有「四絕」之稱。2005年重建的萬佛樓矗立於草堂東面楠木林中,復原了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東有崇麗閣,西有萬佛樓」之風貌。位於原梵安寺古建築群第三重大雄寶殿的「大雅堂」內,陳列著迄今為止國內最大面積(64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鑲嵌磨漆壁畫和12尊歷代著名詩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史;館內的基本陳列《詩聖著千秋》,榮獲了第五屆「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最佳創意獎。
草堂大廨
進入杜甫草堂正門,跨過石橋,是一座通堂式敞廳,高朗明亮,氣勢不凡。兩壁懸掛有一幅意深語工的長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卧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原為清代顧復初撰書,惜早已不存,如今的所見墨跡為解放後由著名書法家邵章補寫。
詩史堂
詩史堂是中軸線上的第三重建築,也是主體建築。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詩歌,真實而生動地展現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生活畫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杜甫被後世尊為「詩聖」,他的詩歌被稱為「詩史」, 「詩史堂」也因此得名。大廳的正中陳列著一尊由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先生以寫實的手法來刻畫的杜甫塑像。
工部祠
因杜甫曾作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工郎,故稱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階,花窗格門,肅穆莊重。祠內有明、清兩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萬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遺存最早的石刻像。宋代詩人黃作上都推崇杜甫,以杜詩為宗,所以清代將黃庭堅、陸游配祀於杜甫像兩側,故又稱三賢堂。堂中有「荒江結屋公千古,異代升堂宋兩賢」的聯語。壁間還嵌有清乾隆、嘉慶年間石刻「少陵草堂圖」,刻工精細,解放後即是據此圖恢復草堂舊貌。
少陵草堂碑亭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頂的亭子,內樹有一石碑,鐫刻「少陵草堂」四個大字,筆力渾厚,筆姿秀潤,是果親王允禮所書。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親王送達賴進藏,經過成都,特拜謁草堂,留下此手跡。此景點是我館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人們常常將其作為茅屋的象徵。
花徑
當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條兩旁栽滿花木的小徑,他在詩中曾寫到:「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今天的花徑,是連接杜甫草堂紀念建築群與原草堂寺的一條紅牆夾道小徑,花徑盡頭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勸業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鑲嵌的「草堂」二字於此,數度毀損又幾經修復。1958年毛主席視察草堂時,曾對著這兩個字久久凝視。作為草堂標志之一,來往遊人多在這里攝影留念。
梅園
梅園,位於草堂的西北角,佔地數十畝,原是一處私家花園,也是建國後劃歸草堂管理的。過詩史堂折而向西,經水檻,穿月洞門,梅園就在眼前了。此時,你站在月洞門外,便可見一座四層磚塔聳立湖畔,一座曲橋橫跨湖上,塔名"一覽亭"。取杜甫《望岳》詩"一覽眾山小"的句意。塔影倒映水面,與曲橋形成絕妙的呼應,而月洞門則成了取景框,在它恰到好處的取裁下,塔、橋、湖、花、樹,渾然構成一幅精美的畫面,難怪許多遊人以此為背景,留下自己的倩影。
雅堂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寶殿, 2002年正式開放。門上匾額「大雅堂」三個字是集的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字。大雅堂內陳列著迄今為止國內最大面積的大型彩釉鑲嵌磨漆壁畫和12尊歷代著名詩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史。
浣花祠
又名冀國夫人祠。從草堂的詩史堂北往東行,在花徑紅牆的中部有一門樓,門內一廳兩廂獨院,粉牆青瓦,花木散布,古色古香,小巧雅凈。是為紀念唐代成都的一位女傑冀國夫人而於清光緒十二年(1866)修建。正廳塑冀國夫人和兩仕女像。據傳,杜甫離成都後,冀國公崔寧將杜甫舊居的一部分辟為別墅讓其妻冀國夫人(又稱浣花夫人)居住,後冀國夫人舍宅為寺。冀國夫人死後,寺中立專祠並繪像紀念她。祠幾經變化,到明末已不存。直到清光緒年間,才建造成如今所見的浣花祠。
茅屋
杜甫草堂博物館依據
茅屋
杜詩描寫和明代格局於1997年恢復重建了「茅屋景區」,重現了詩人故居的田園風貌,營造出濃厚的詩意氛圍。
唐代遺址
唐代遺址陳列館位於草堂東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內發掘出大面積的唐代生活遺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極大地豐富了杜甫草堂的歷史文化內涵,印證了杜甫當年對居住環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寫,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爭,增加杜甫草堂的歷史厚重感,而且為這塊聖地增添了新的光彩。
萬佛樓
2005年重建的萬佛樓矗立於草堂東面楠木林中,它復
萬佛樓
原了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東有崇麗閣,西有萬佛樓」之風貌。憑欄遠眺,美景盡收眼底,是杜甫草堂又一標志性建築和文化旅遊新亮點。
『陸』 杜甫草堂這個名字是誰取的
杜甫躲避安史之亂,流寓成都居住之地,自取的名字
『柒』 杜甫草堂名字的由來80字
杜甫草堂由杜甫自稱得來。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 (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來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他的詩「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這里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因曾被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而又被稱做杜工部。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攜家帶口告別成都,兩年後經三峽流落荊、湘等地。
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庄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經宋、元、明、清多次修復而成,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慶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規模和布局,演變成一處集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貌為一體的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的著名文化聖地。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館,2006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08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現存杜甫行蹤遺跡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處。
今日草堂,古樸典雅,規模宏偉,佔地300多畝。其中大廨、詩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紀念性建築物,坐落在中軸線上,幽深寧靜。廨堂之間,迴廊環繞,別有情趣。祠前東穿花徑,西憑水檻,祠後點綴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風光。園內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蘭園、茂密如雲的翠竹蒼松。整座祠宇即有詩情,又富畫意,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著名園林。
『捌』 草堂小學名字的來歷
今天名聲響亮的「草堂小學」,當時就叫「醬園碑小學」。醬園碑這個名字很使人費解。一般來說,在過去刻碑銘記的,不大可能輪到油鹽醬醋這些行當。後來聽說,上世紀50年代時,這條路上也確實有兩個大石碑,一個在路南東側,一個在路北西側,兩個碑相距僅30公尺不到。碑上鐫刻有浮雕圖案,因為年代久遠,花紋已模糊,碑上的字跡也因風化剝落不存。到上世紀70年代盪然無存。至於為何得名醬園碑,卻著實令人費解了。後來小學因為在杜甫草堂側,更名為草堂小學。
『玖』 我一個朋友想開一個草葯公司,想取一個 X草堂 的名字。求大家幫忙啊要區別什麼百草堂、九芝堂之類的
青山草堂
『拾』 我想給我的書房起一個名字。類似於「閱微草堂」這樣文雅一點。。用文言文起。。求助於各位語言高手。。
月閣,月同閱,閱讀的意思。而且月亮很皎潔,常被文人墨客所贊賞*^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