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本人姓王,孩子是20150215上午九點十六分出生,女孩,求各位高手起個好名字
王靜玲
王立丫
王奕紅
王振藝
王巧梅
王瀟玙
王佳欣
王君水
王珈芳
王春玲
王玲英
王優燕
王宛舒
王大一
王靜襲
王聶彥
王瑞樂
王京穎
王子槐
王國隴
王睿艷
王明欣
王奕一
王蕙晴
王沐靈
王錦菲
王鱺莉
王詩睿
王饒寒
王小璇
王煦琳
王曉涵
王心鍩
王閣顏
王相婷
王桂清
王蕙琛
王金忱
王京樂
王宛琴
王了麗
王建昱
王姿梅
王禹雪
王新易
王冉路
王凌薇
王岑寵
王天梅
王璧軒
王圓娉
王泳安
王一露
王藝琪
王泰慧
王鶴露
王澤昊
王婷嫣
王浚怡
王京仡
王綺俐
王湘萍
王紅昕
王澤姿
王思明
王筱瓊
王素嫻
王天軒
王婧辰
王立淇
王小宇
王玲怡
王茜怡
王懿芳
王鎂霞
王雲瀟
王琳暘
王雅銘
王軼瑗
王艷玫
王凌敏
王雅心
王淑姍
王丹思
王俊凝
王思婷
王子雪
王姿敏
王安茹
王博紅
王金芹
王子華
王杭丹
王睿涵
王浚澤
王欽冰
王悅珍
王雪琪
王煥儀
王芳娟
❷ 英國國王如何命名
詹姆士一世的兒子叫查理一世,說明查理一世的名字中有查理這兩個字。而詹姆士二世之所以叫詹姆士二世,是因為他名字中有詹姆士,而他的爺爺是詹姆士一世,所以他就叫二世。但是如果詹姆士二世的兒子的名字中沒有和父親、爺爺、太爺爺一樣的名字的話,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名字再另外用個稱號。
英國國王都喜歡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連串的稱號。比如,現為英國君主伊麗莎白二世的全稱是「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其他領土和領地的女王,英聯邦首腦,信仰的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
這些長長的稱號主要是用來宣示英王至高無上的權威,也表明當朝者所統治的疆域范圍。歷史上,英國國王的稱號曾有多次更改,這在某種程度上折射了英國所走過的興衰歷程。
我們知道,大不列顛由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部分組成。最早時,英國國王其實只是指英格蘭國王。
1066年,英王愛德華(1042—1066年在位)死,因無子嗣,其表外甥、法國大封建主諾曼底公爵威廉聲稱愛德華生前曾經答應讓他繼承英國王位,糾集諾曼底貴族和來自法國各地的騎士,在教皇的支持下渡海征服了英國。
隨後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為英國國王,稱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建立了英國第一個封建王朝——諾曼王朝(1066—1154),並同時以法王附庸的身份領有諾曼底。他的稱號為:「蒙上帝恩賜的英格蘭國王,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
1154年,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加冕為英王,建立「安茹王朝」(1154—1399),又稱「金雀花王朝」。在此前的1150年,亨利已是諾曼底公爵;他的父親是法國安茹伯爵,1151年他繼承了其父的爵位;1152年通過聯姻,他又領有阿奎丹等地。
因此,在他繼承英國王位後,他的稱號中加入了阿奎丹公爵和安茹伯爵兩個爵位。至亨利的兒子約翰成為英王時,愛爾蘭也在英國控制之下,所以約翰的稱號中又增加了「愛爾蘭領主」一項,其全稱為「蒙上帝恩賜的英格蘭國王、愛爾蘭領主、諾曼底和阿奎丹公爵、安茹伯爵」。
1327年,愛德華三世(1327—1377年在位)即位。此後,他一直想以法王外甥的身份繼承法國王位,於是把自己的稱號定為「蒙上帝恩賜的英格蘭、法蘭西國王,愛爾蘭領主愛德華三世」。
為了爭奪阿奎丹地區,英法兩國進行了持續100多年的戰爭,史稱「百年戰爭」(1337—1453)。盡管這場戰爭以英國失敗而告終,但在愛德華三世之後的三個多世紀中,英王在自己的稱號中一直保留著「法蘭西國王」的頭銜。
16世紀初,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即位。他於1543年促使國會通過《至尊法案》,進行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創立英國國教。從他開始,英王稱號增加了一個頭銜——「信仰的保護者」。
1603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死,因無子嗣,由其遠親,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王位(英格蘭國王,稱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開始了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統治時期。他的稱號為「蒙上帝恩賜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國王,信仰的保護者」。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宣布成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專政的共和國,君主制一度被取消。到1660年,流亡法國的查理二世被迎立為英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二世為了取得法國的援助,取消了國王稱號中「法蘭西國王」的頭銜。
1801年,英國與愛爾蘭簽訂同盟條約,成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當時英王喬治三世(1760—1820年在位)的頭銜為「蒙上帝恩賜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國王,信仰的保護者」。
維多利亞女王(1837—1901年在位)統治時期,英國建立了龐大的殖民體系,其中包括整個印度;1876年,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
至1902年,其子愛德華七世(1901—1910年在位)加冕為英王時,他的稱號為「蒙上帝恩賜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和所有大不列顛海外自治領的國王 ,信仰的保護者,印度皇帝愛德華七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大英帝國衰落,其殖民體系開始動搖。英國政府被迫在1921年12月與愛爾蘭簽訂條約:允許愛爾蘭南部26個郡成立「自治邦」,享有自治權;北部6個郡劃歸英國。這樣,英國國名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王的稱號也相應改變。
1931年「英聯邦」成立,英國海外自治領成為聯邦內獨立成員,與英國具有平等地位,英王稱號中「海外自治領的國王」頭銜只好除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展,1947年印度宣布獨立,英王稱號又取消了「印度皇帝」的頭銜。
給皇家寶寶取名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說,取個「蘋果公主」、「狐狸王子」之類的肯定不合適吧。一般來說,取名無非是三項原則:向合適的人致敬、緊跟潮流還有遵循傳統。
英國王室給寶寶取名恐怕要先翻族譜。對於這一點,劍橋公主的名字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她哥哥劍橋王子的名字「喬治·亞歷山大·路易斯」亦是如此:「路易斯」就是為了紀念威爾士親王最愛戴的叔父——路易斯·蒙巴頓公爵。
「夏洛特」這個來源於法語的名字,是「柔弱」、「自由人」的意思。這個名字在英國很受歡迎,在2013年的調查中,「夏洛特」在英國最受歡迎的名字排名中位居第21位,它曾在2000年一度攀升到第4位。
「緊跟潮流」這一點很好理解,1930年瑪格麗特公主出生的時候,瑪格麗特這個名字是當時第5流行的名字。至於安妮公主的名字,至今還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女孩名字前100位呢。
據《每日郵報》報道,女王曾否決愛德華王子要給他兒子取名為「西奧多」的建議,因為女王喜歡更傳統一些的名字。
雖然很多現代英國人都「聽音」起名,其實每個名字背後都有不同的社會階級意義。比如,「泰勒」經常讓人想起酒館的守門人,「史密斯」代表鐵匠,「喬治」在十字軍東征時開始流行起來,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這就是為什麼英國歷史上有6位國王取名「喬治」,卻沒有一位國王叫「泰勒」的原因了。
正因為王室成員取名講究很多,歷代王室成員重名度高。比如,英國王室頗為有趣的一個現象就是「愛德華」和「喬治」輪流掌權。
❸ 中世界歐洲帝王的名字
法蘭克
墨洛溫王朝[481-751]
1 克洛維一世 (481-511)
2 克洛塔爾一世 (511-561)
3 希爾佩里克一世 (561-584)
4 克洛塔爾二世 (613-629)
5 達戈貝爾塔一世 (623-639)
6 克洛維二世 (639-657)
7 佩平二世 (687-714)
8 查理馬特 (688-741) (「鐵錘」查理)
加洛林王朝[751-987]
1 佩平三世 (751-768)
2 查理一世 (768-814)
3 路易一世 (814-840) (「虔誠者」路易)
4 查理二世 (843-877) (「禿頭」查理)
5 路易二世 (877-879) (「口吃者」路易)
6 路易三世 (879-882)
7 卡洛曼 (883-884)
8 查理三世 (882-887) (「胖子」查理)
9 厄德 (888-898)
10 查理三世 (898-922) (「傻瓜」查理)
11 羅貝爾一世 (922-923)
12 魯道夫 (923-936)
13 路易四世 (936-954) (「海外歸來者」路易)
14 洛泰爾 (954-986)
15 路易五世 (986-987) (「懶惰者」路易)
卡佩王朝[987-1328]
1 於格卡佩 (987-996)
2 羅貝爾二世 (996-1031) (「虔誠者」路易)
3 亨利一世 (1031-1059)
4 腓力一世 (1059-1108)
5 路易六世 (1108-1131) (「胖子」路易)
7 路易七世 (1131-1180) (「小路易」)
8 腓力二世 (1179-1223) (「奧古斯都」)
9 路易八世 (1223-1226) (「獅子」路易)
10 路易九世 (1226-1270) (「聖路易」)——十字軍親征者
11 腓力三世 (1270-1285) (「禿頭」腓力)
12 腓力四世 (1285-1314) (「美男子」腓力)
13 路易十世 (1314-1316) (「固執者」路易)
14 腓力五世 (1316-1322) (「高個子」腓力)
15 查理四世 (1322-1328) (「美男子」查理)
英國
諾曼王朝
1、威廉一世(征服王)
2、威廉二世·魯弗斯 約1056年~1100年8月2日 1087年-1100年在位。
3、亨利一世 1068年—1135年12月1日,1100年—1135年在位。
4、斯蒂芬 1096年~1154年10月25日 1135年到1154年在位。
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短斗篷)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國的諾曼底公爵
2、理查一世 又名獅心王理查,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1189年至1199年。
3、約翰 1199年到1216年在位。
1、金雀1199年到1216年在位。
2、亨利三世 1216年到1272年在位。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3、愛德華一世 1272年到1307年在位。
4、愛德華二世 1307年到1327年在位。
5、愛德華三世 1327年到1377年在位。
6、理查二世 1367年到1400年在位。
❹ 前面叫「王安」的女孩名字,2007年10月24日出生。
王安婷
王安雅
王安茹
王安馨
王安菊
王安芸
王安黛
王安露
王安晶
王安紫
王安歆
王安桐
王安瑤
王安靜
王安雯
王安瑋
王安卉
王安霞
王安美
王安詩
王安妍
王安蝶
王安璐
王安蕾
王安琪
王安夢
王安桐
❺ 求安茹家族的資料(有英文拼寫更好)
金雀花王朝 (1154~1399)
Plantagenet,House of
12~14世紀統治英國的封建王朝。1154年由亨利二世開創。王朝名稱的由來,一說亨利二世的父親安茹伯爵傑弗里經常在帽子上飾以金雀花枝,故有此名。除英國本土外 ,該王朝在法國的安茹、諾曼底、布列塔尼等地擁有大量領土,史稱安茹王朝。
亨利二世依靠城市支持,不斷加強王權,擴大國王法庭的司法許可權,推行陪審制以取代神判法。國王法庭活動的加強導致形成全國統一的普通法。此外,還進行軍事改革。實施盾牌錢制度,加強國王的軍事力量。理查一世(獅心王 ,1189~1199在位)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東侵,長期在外作戰,征斂繁多,招致貴族不滿。約翰(無地王,1199~1216在位)即位後,和貴族的沖突愈演愈烈,引起貴族的反抗,約翰被迫接受大憲章。亨利三世統治時期(1216~1272)封建經濟繁榮,騎士階層多轉向經營土地,在政治斗爭中嶄露頭角 。亨利三世即位初年曾多次重新承認大憲章,表示接受貴族監督。後因向教皇獻納過多,又任用法國封建貴族執政,引起英國貴族反對。1258年貴族武裝集會,強迫國王實行改革 。是年6月亨利三世被迫接受《牛津條例》,決定組織15人會議,非經會議同意國王不能做出任何決定。不久,反對派陣營因騎士和貴族利益沖突而分裂,亨利三世乘機否認《牛津條例》,內戰爆發。1264年 5月14日劉易斯戰役中,國王及王子被以 S.de孟福爾為首的貴族俘獲。孟福爾控制局勢 ,1265 年他召集貴族、騎士、城市市民集會議事,是為英議會之始。1265年 8月孟福爾兵敗被殺。亨利三世恢復王位。愛德華一世(1272~1307在位)制定一系列法令,保障封建主利益。1279年的《教產法》規定,如無國王同意土地不能轉為教產。1290年的《買地法》規定封臣得以代替方式自由轉移封土,從此不能再創立新的封土,是為封土製瓦解的開始。他倚靠騎士、市民等加強王權,1295年召集的議會被稱為模範議會。1297年他頒布《憲章的追認》文件,確認了無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征稅的原則。愛德華三世在位期間(1327~1377),為爭奪在法國的領地,挑起百年戰爭。戰爭使英國貴族從大陸掠得大批財富,但卻加劇了英國農民的痛苦。愛德華三世死後 ,爆發了瓦特•泰勒起義。1399年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被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廢黜,金雀花王朝至此結束。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
1154-1189 亨利二世,1133-1189
法國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與英國國王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之子。19歲時與因婚外情被丈夫休棄的法王路易七世王後埃利諾(30歲)結婚,取得法國南部大片領地。繼承英國王位後,其領土因同時包括英格蘭和法蘭西兩國的土地而變得碩大無比,是法國國王擁有領土的兩倍以上。
晚年因夫妻失和及爭權等原因,導致妻子和兩個兒子合謀舉兵謀反,亨利舉兵與妻兒交戰,由於法蘭西國王和羅馬教皇的先後介入,亨利先勝後敗,最終被迫將政權移交給次子理查後隱居,在極度郁悶中含恨去世。
他所建立的王朝本稱為安茹王朝,因為使用金雀花的小枝做為家族徽章,因而人們俗稱其為金雀花王朝。
1189-1199 理查一世(獅心王),1157-1199
亨利二世次子。因長子出家為修士而成為繼承人。亨利前往英國繼承王位後,理查與母親埃利諾在法國阿基坦相依為命,與父親關系疏遠形同陌路。後受母親的唆使和主君法王腓力二世的挑撥,出兵擊敗父親奪取了王位。
理查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法國騎士,他討厭英國,不會說一句英語,身為英王十年,在英格蘭前後總共只待過六個月。他把英國交給寵臣代理,只要按時繳稅就對海峽那邊發生的事情不聞不問,因此被評價為最失敗的國王之一。其實理查才不關心英國變成人間地獄或什麼東西呢!
理查以身為法蘭西騎士自豪,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留在法國參與法國內部的『群雄爭霸』,法王腓力二世是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在神羅皇帝巴巴羅薩溺死,法王腓力二世棄軍潛逃的情況下,理查獨力支撐起十字軍聯軍的指揮重任,在人數和戰術都不如對手的情況下,多次擊敗埃及蘇丹薩拉丁,迫使穆斯林與其簽訂明顯對基督徒有利的和平協定,最終十字軍在理查與薩拉丁化敵為友的歡樂氣氛中結束。
理查因其在戰場上無與倫比的勇猛和神乎其技的指揮手腕,而被畏懼他的對手敬稱為『獅心王』(the Lion Heart)。但是戰場上所向無敵的勇士,在當世最傑出謀略家——法王腓力二世一浪接一浪的陰謀打擊中,疲於奔命一事無成。東征回國後,理查隨即陷入與腓力爭奪法國主權的漫長戰爭,並在一次攻城戰中,肩中流箭破傷風而死。
1199-1216 約翰(失地王),1167-1216
亨利二世第四子,獅心王理查同胞兄弟。傳說自幼英俊乖巧最受父親寵愛,因此當他和母親、兄長一起謀反打敗父親時,據說亨利二世因受深此打擊而悲憤病亡。
和討厭英國的兄長理查不同,約翰長期留居英格蘭並關心英國的政務,是一個負責任的統治者。在十字軍東征期間,法王腓力二世秘密從前線返回法國,計劃在英國發動政變擁戴約翰篡奪理查的王位,但是計劃遲遲沒能成功,理查迅速平定動亂後也輕易地原諒了不忠實的弟弟,看來約翰未必如一些史書記載那樣,是熱衷於取兄長而代之的大陰謀家。
獅心王死後無嗣,約翰在圍繞王位繼承的斗爭中獲得多數貴族的支持和擁戴,成為新任國王,但這或許是謀求獨立的貴族和法王串通的陰謀。約翰繼位後,把注意力從歐洲大陸轉移到英國的內政上,致力於英國的經濟建設和王權強化,因此與英國貴族之間的矛盾急劇升溫,加上法王腓力煽風點火,約翰反而落得了最不受歡迎的昏君稱號。
法王腓力煽動英國貴族反對約翰,與此同時積極備戰,准備以武力收回屬於安茹家族的法國領土。洞察到法王野心的約翰動員英國貴族整兵渡海作戰,卻因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而戰敗。由於戰敗造成的財政困難和威望下跌,導致英格蘭有力貴族的群起反抗,約翰最終被迫向貴族妥協,簽署了承認封建特權和城市自治的《大憲章》,這一事件也被稱為是英國民主政治的起源。
1216-1272 亨利三世,1207-1272
約翰之長子,九歲即位。在位期間最大的功績是與法國和解,結束了兩國長期敵對關系。由於和法王路易九世是表兄弟關系,因此亨利三世多次請求路易九世介入調停英國國內貴族對國王的反抗行動,在法王強大外援下成功壓制了貴族的反彈,實現了一段時間的政治安定,這一時期也是金雀花王朝歷史上英法關系最親密的時期。
路易九世死後,英國貴族反抗國王的浪潮再次捲起,亨利在內戰中敗北,被迫接受貴族的要求,設立貴族議會以限制君主權力,這也被稱為英國現代議會制度的先河。
1272-1307 愛德華一世(長腿王),1239-1307
亨利三世長子。因為雙腿修長而獲得『長腿』的雅號(我倒懷疑是不是因為他一生東奔西跑活躍於各地的戰場而獲此綽號)。繼位前被父親封為初代威爾士親王,從此王位繼承人受封威爾士親王遂稱為慣例。繼承王位後打敗反抗國王的貴族,強化了王權,把父親建立的議會改造為國王籠絡和操縱貴族的工具,並增設非貴族議員,開創了現代議會制度的雛形。此外長腿愛德華還首創了後來在百年戰爭中大出風頭『威爾士長弓手』部隊。
長腿年輕時曾率軍參加十字軍前往耶路撒冷作戰,遭刺客暗算,全靠心愛的王後照料得法才撿回性命。在認識到收復聖地無望後,將注意力轉移向英格蘭的後院——蘇格蘭高地。長腿愛德華一生多次用兵蘇格蘭,但在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和羅勃布魯斯的奮戰下,愛德華雖取得了多次輝煌勝利卻始終無法實現他的目標。
在心愛的王後病逝後,愛德華變得狂躁不安喜怒無常,再加上陰險的法王腓力四世老在背後搞鬼,愛德華的晚年沒有取得什麼值得一提的成果,最後病死在遠征羅勃布魯斯的途中。
1307-1327 愛德華二世,1284-1329
愛德華一世長子,著名的同性戀代表人物。沉溺於文藝對政治漠不關心,導致大權旁落奸臣當道,政府腐敗民心渙散。出兵蘇格蘭戰敗後又承認蘇格蘭的獨立,聲望跌落到最低點。其王後伊莎貝拉是陰謀家法王腓力四世之女,嫁到英國原本就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1325年
攜兒子愛德華返回法國娘家,和弟弟法王查理四世合謀,利用英國朝野的不滿發動政變,於1327年將愛德華二世廢黜和流放,並於兩年後將其殺害。
傳說中,愛德華二世被殺害時,憎惡其同性戀行為的人用燒紅的鐵條插入其肛門以示侮辱和鄙視,這一傳說並沒有十分可信的證據。
1327-1377 愛德華三世,1312-1377
愛德華二世之子,由謀殺親夫的母親擁立繼位。初無實權,於1330年在處死了母親的寵臣——逼迫其父退位的莫蒂默伯爵後親政。因為是法王查理四世的外甥,當查理四世死後無嗣時,主張自己也擁有繼承法國王位的權利(這在當時的歐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法國的貴族們為避免英國干預法國內政而擁戴瓦魯瓦家族的菲利浦六世繼承王位,遭致愛德華強烈的不滿,由此拉開了百年戰爭的序幕。
戰爭初期在英軍愛德華三世之子——愛德華黑太子的率領下取得一系列輝煌勝利,甚至在戰場上抓獲了當時的法王約翰二世,但是法國人隨即擁立了新的國王查理五世以示絕不妥協的決心,同時在國內黑太子與國王之間也由於政見不合而漸生摩擦。黑太子由於獲得軍隊和議會的擁戴而擁有越來越大的政治影響力,對此深感不安的愛德華國王竟然扶持自己的另一個兒子組建派系與黑太子對抗,兩派人馬的政治斗爭搞得舉國中分,動盪不寧。雖然斗爭的結果以黑太子的離奇死亡而匆匆收場,但是失去英明統帥的英軍已無復從前的銳氣,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的草草落幕。
1377-1399 理查二世,1367-1400
黑太子愛德華之子。繼承祖父王位,但是實權被叔父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把持。由於這個原因而記恨蘭開斯特家。親政後驅逐了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並沒收其領地。1399年,亨利在國王遠征愛爾蘭時舉兵拘捕了國王,並讓國會同意將理查廢黜,由亨利即位。蘭開斯特王朝開始。
❻ 歐洲王朝的名字和什麼有關
歐洲王朝的名字和家族姓氏或地名(爵位)有關,一般是以姓氏命名王朝。
1、以家族名命名的如卡佩王朝,開創者為於連.卡佩。之後為瓦盧瓦王朝,家族為瓦盧瓦家族。2、以地名命名的神聖羅馬帝國中薩利安王朝即是薩利安家族統治,但又稱法蘭克尼亞王朝,因為薩利安家族又為法蘭克尼亞公爵。
3、當然還有別稱,如金雀花王朝,正式名為安茹王朝,因開創者亨利二世的祖父喜歡金雀花,故以花名稱之。
❼ 求歐洲歷代有名的國王名字。。
英國歷代國王世襲表
一、諾曼王朝
1、威廉一世(征服王)(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語: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諾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蘭國王(1066年-1087年在位)。
2、威廉二世·魯弗斯(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約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蘭國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3、亨利一世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國王(1100年—1135年在位)。
4、斯蒂芬(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蘭國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
二、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2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蘭國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國的諾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
2、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他在位期為1189年至1199年。
3、約翰(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三、金雀花王朝
1、約翰(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2、亨利三世(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3、愛德華一世(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由1272年到1307年在位。
4、愛德華二世(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蘭國王,由1307年到1327年在位。
5、愛德華三世(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6、理查二世(英文名Richard II,1367年約1月6日~1400年2月14日),英格蘭國王,由1377年到1399年在位。
四、蘭開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蘭國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2、亨利五世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蘭蘭卡斯特王朝國王(1413年—1422年在位)。
3、亨利六世Henry VI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或5月22日)蘭卡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國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
五、約克王朝
1、愛德華四世(英文名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
2、愛德華五世(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約1483年),英格蘭國王,1483年在位。
3、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
六、都鐸王朝
1、亨利七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2、亨利八世(生於1491年6月28日–卒於1547年1月28日)是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開始在位。
3、愛德華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國國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
4、琴·格蕾或者簡·格雷(可能1537年10月12日出生,1554年2月12日逝世)是一位英格蘭女王。她在位僅於1553年內數日。但她的女王地位有爭論(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國女王)。
5、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6、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七、斯圖亞特王朝
1、詹姆士一世(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國國王,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並成為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英文名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2、查理一世,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Charles I,無頭查理,1600~1649,1625~1649在位)。詹姆斯一世之子。
3、查理二世(King Chales II,復辟,1630~1685,1660~1685在位)
4、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1633~1701,1685~1688在位)
5、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King William III,1650~1702,1689~1702在位, Queen Mary II,1662~1694,1689~1694在位)
6、安妮女王(Queen Ann,1665~1714,1702~1714年在位)
八、漢諾威王朝
1、喬治一世(King George I,1660~1727,1714~1727在位)
2、喬治二世(1683~1760,1727~1760在位, George II)
3、喬治三世(King 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820年在位)是英國及愛爾蘭的國王,漢諾威皇朝的第三任君主。喬治二世的孫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終年81歲。
4、喬治四世(King George IV,1762~1830,1820~1830在位)
5、威廉四世(King William IV1765~1837,1830~1837在位)
6、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1901年1月22日,1830年~1901年在位)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
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1、愛德華七世(King Edward VII,1841~1910,1901~1910在位)
十、溫莎王朝
1、喬治五世(King George V1865~1936,1910~1936在位)
2、愛德華八世(King Edward VIII1894~1972,1936年在位11個月)
3、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喬治·溫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4、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生於1926年,1926年4月21日即位),全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❽ 安茹王朝的介紹
中世紀歐洲的王朝。因源於法國的安茹伯爵得名。有三支:(1)英國安茹王朝,亦稱「金雀花王朝」,是12至14世紀統治英國的封建王朝,1154年由亨利二世開創;王朝名稱的由來,一說亨利二世的父親安茹伯爵傑弗里經常在帽子上飾以金雀花枝,故有此名。除英國本土外,該王朝在法國的安茹、諾曼底、布列塔尼等地擁有大量領土,史稱安茹王朝;(2)南義大利的安茹王朝[又分那不勒斯安茹王朝(1268-1442)和西西里安茹王朝(1268-1302)];(3)匈牙利的安茹王朝(1308-1387)。
❾ 英國國王的排序
韋塞克斯王朝
1、愛格伯特(Egbert,約770年-839年)。
2、埃塞爾沃夫(Aethelwulf),839年~858年在位。
3、埃塞爾巴德(Aethelbald),英國國王,856-860年在位。
4、埃塞爾伯特(Æthelberht),860年~865年在位。
5、埃塞爾烈德一世(King Æthelred I)866年~871年在位。
6、阿爾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生卒年從848/849年~899年10月26日。英格蘭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韋塞克斯的國王,在位從871年至899年。
7、長者愛德華(Edward the Elder,870年-924年7月17日)899年至924年間在位。
8、埃塞爾斯坦(Æthelstan),924年至927年為盎格魯-撒克遜國王,927年至939年為英格蘭國王。
9、愛德蒙(Edmund I;922年~946年),自939年繼承英格蘭國王王位直至逝世。
10、愛德瑞德,946年始擔任英格蘭的國王,直至其於955年死亡。
11、愛德威(Edwy),在位 955-959年。
12、愛德加(Edgar the Peaceful;943年08月07日~975年07月08日)。
13、殉教者愛德華(Edward the Martyr,約962年—978年3月18日),英格蘭國王(975年—978年在位)。
14、埃塞爾雷德二世(Ethelred II,約976年-1016年4月23日),英格蘭國王,威塞克斯王朝第14位君主。在位時間978年~1013年及1014年~1016年。
15、埃德蒙二世(Edmund II,約988年或993年—1016年11月30日),1016年4月23日到11月30日在位。
英國國王丹麥王朝
1、克努特Knud II den Store(995—1035年),英格蘭國王(1014—1035年在位)。
2、哈羅德一世(Harold I ,1015年-1040年3月17日)是英格蘭自1035年至1040年間的國王。
3、哈德克努特(Harthacnut,1018年3月17日~1042年6月8日),是丹麥國王和英格蘭國王。
英國國王威塞克斯王朝
1、懺悔者愛德華(約1001年-1066年1月5日)是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朝君主(1041年至1066年在位)。
2、哈羅德二世(哈羅德·葛溫森,Harold Godwinson,1022年-1066年10月14日),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韋塞克斯王國的末代君主。
英國國王諾曼王朝
1、威廉一世(征服王)(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語: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諾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蘭國王(1066年-1087年在位)。
2、威廉二世·魯弗斯(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約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蘭國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3、亨利一世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國王(1100年—1135年在位)。
4、斯蒂芬(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蘭國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
英國國王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2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蘭國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國的諾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
2、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他在位期為1189年至1199年。
3、約翰一世(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4、亨利三世(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5、愛德華一世(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由1272年到1307年在位。
6、愛德華二世(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蘭國王,由1307年到1327年在位。
7、愛德華三世(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8、理查二世(英文名Richard II,1367年約1月6日~1400年2月14日),英格蘭國王,由1377年到1399年在位。
英國國王蘭開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蘭國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2、亨利五世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蘭蘭卡斯特王朝國王(1413年—1422年在位)。
3、亨利六世Henry VI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或5月22日)蘭卡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國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
英國國王約克王朝
1、愛德華四世(英文名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
2、愛德華五世(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約1483年),英格蘭國王,1483年在位。
3、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
英國國王都鐸王朝
1、亨利七世(英文名Henry VlI ,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2、亨利八世(生於1491年6月28日–卒於1547年1月28日)是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開始在位。
3、愛德華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國國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
4、瑪麗一世 (英文: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
5、伊麗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09.07—1603.03.24),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
英國國王共主邦聯
斯圖亞特王朝
1、詹姆士一世(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格蘭國王,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並成為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英文名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2、查理一世,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國王(Charles I,無頭查理,1600~1649,1625~1649在位在位)。詹姆斯一世之子。他與議會的矛盾激化,在與議會的戰爭中失敗被砍頭。
3、查理二世(King Chales II,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復辟,1660年5月29日~1685年2月6日在位)。
4、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英格蘭國王,1685年2月6日 ~1688年12月11日在位)。
5、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女王瑪麗二世與國王威廉三世/二世(共治)(Mary II & William III, Queen & King of England & Ireland)1689年2月13日~1694年12月18日在位。
6、威廉三世(King William III,King of England & Ireland,英格蘭、愛爾蘭國王,1694年12月18日~1702年3月8日在位)。
7、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女王安妮(Anne, Queen of England & Ireland)1702年3月8日~1714年8月2日在位。1707年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兩國結合成為大不列顛王國。斯圖亞特王朝沒有國王,只有一任安妮女王。
英國國王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國王漢諾威王朝
1、喬治一世(King George I,1660~1727,聯合王國國王1714年8月2日~1727年6月11日在位)英國國王、德意志漢諾威選帝侯。英國漢諾威王室首位國王。開啟漢諾威王朝到維多利亞時代成為英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2、喬治二世(George II,1683~1760,聯合王國國王1727年6月11日~1760年10月25日在位 )喬治二世一生熱愛軍事。
3、喬治三世(King 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820年在位)是英國及愛爾蘭的國王,漢諾威王朝的第三任君主。喬治二世的孫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終年81歲。
4、喬治四世( King George IV,1762~1830,1820~1830在位)。
5、威廉四世(King William IV1765~1837,1830~1837在位)。
6、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1819~1901,1837~1901在位)。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時間長達64年。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
英國國王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1、愛德華七世(King Edward VII,1841~1910,聯合王國國王1901年1月22日-1910年5月6日在位)
英國國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溫莎王朝
1、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 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年5月6日-1936年1月20日在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喬治五世為了安撫民心,舍棄了自己的德國姓氏,將王室改稱「溫莎」,1910-1917年作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國王)。
2、愛德華八世(King Edward VIII1894~1972,1936年1月20日-1936年12月11日在位11個月)英國國王。
3、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喬治·溫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4、伊麗莎白二世(Her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生),1952年2月6日登基,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是英國目前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頭銜全稱為「承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
(9)王安茹名字打分擴展閱讀
英國國王(King/Queen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憲法規定的世襲的國家元首(不是政府首腦),立法、司法機關的組成部分,法院的首領,英國全部武裝部隊的總司令,英國國教聖公會(新教安立甘宗)世襲首領。
根據各國憲法,英國國王也是北美洲的安地卡及巴布達國王、巴哈馬國王、加拿大國王、巴貝多國王、貝里斯國王、多米尼克國王、格瑞那達國王、牙買加國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國王、聖露西亞國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國王,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國王、紐西蘭國王、巴布亞紐幾內亞國王、索羅門群島國王、吐瓦魯國王(這些國家已從前大英帝國獨立,但國家元首由英王兼任,英王定時派遣總督到各國代表自己行使國家元首權利。政府首腦由本國選舉產生)。
除了這些國家,脫離前大英帝國的亞、非、美、大洋洲的各國獨立的37個國家(國家元首不是英王擔任)組成了英聯邦。
❿ 金雀花王朝和安茹王朝是什麼關系
中世紀歐洲的王朝。因源於法國的安茹伯爵得名。
有三支:
(1)英國安茹王朝,亦稱「金雀花王朝」,是12至14世紀統治英國的封建王朝,1154年由亨利二世開創;王朝名稱的由來,一說亨利二世的父親安茹伯爵傑弗里經常在帽子上飾以金雀花枝,故有此名。除英國本土外,該王朝在法國的安茹、諾曼底、布列塔尼等地擁有大量領土,史稱安茹王朝;
(2)南義大利的安茹王朝[又分那不勒斯安茹王朝(1268-1442)和西西里安茹王朝(1268-1302)];
(3)匈牙利的安茹王朝(1308-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