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首愛國詩
塞下曲
李白(唐)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塞下曲》,唐代樂府名。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擊西北部少數民族侵擾戰爭情況。這里選的是第一首,描寫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現戍邊將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南園
李賀(唐)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南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金陵驛
文天祥
(南宋)
草合離宮轉夕輝,孤雲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杜鵑帶血歸。
杜甫《春望》(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陸游《示兒》(南宋)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文天祥《過零丁洋》(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南宋)
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范成大《州橋》(南宋)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⑵ 求10篇文言文練習題目+解答
高中的文言文閱讀訓練,包括原文、題目及答案,10篇的話一次發不完的,這次只能發7篇了,希望你能夠滿意。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3題。
白孝德為李光弼偏將。史思明攻河陽,使驍將劉龍仙率騎五千,臨城挑戰。龍仙捷勇自恃,舉足加馬鬣上,謾罵光弼。光弼登城望之,顧諸將曰:「孰可取者?」仆固懷恩請行,光弼曰:「非大將所為,歷選其次。」左右曰:「孝德可。」光弼召孝德前, 問曰:「可乎?」曰:「可。」光弼問所加幾何人而可?曰:「獨往則可,加人多不可。」光弼曰:「壯哉!」終問所欲,對曰:「願備五十騎於軍門,候入而繼進,及請大眾鼓噪以假氣,他無用也。」光弼撫其背以遣之。
孝德挾二矛,策馬截流而渡。半濟,懷恩賀曰:「克矣。」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懷恩曰:「觀其攬跋便僻①,可萬全。」龍仙始見其獨來,甚易之,足不降鬣。稍近欲動,孝德搖手止之,若使其不動,龍仙不之測。又止龍仙。孝德曰:「侍中使予致詞,非他也。」龍仙去三十步,與之言,褻罵如初。孝德伺便,因嗔目曰:「賊識我乎?」龍仙曰:「何也?」 曰:「國之大將白孝德。」龍仙曰:「是豬狗乎?」發聲琥然,執矛前突,城上鼓噪,五十騎亦繼進。龍仙矢不及發,環走堤上,孝德逐之,斬首提之歸。(選自《譚賓錄》)
註:①攬跋便僻:揚鞭策馬非常敏捷的樣子。②搋:虎怒吼。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及請大眾鼓噪以假氣 假:藉助
B.半濟,懷恩賀曰:「克矣。」 濟:成功
C.龍仙始見其獨來,甚易之 易:輕視
D.執矛前突,城上鼓噪 突:沖
2.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白孝德單獨請戰,認為多帶寸:卒反而不方便,只要求准備五十名騎兵,等他沖過去時跟著沖進去,其他眾將士擂鼓吶喊助威就行丁。
B.白孝德——人迎戰劉龍仙,他躍馬揚鞭,靠近劉龍/l¨劉龍仙謾罵挑釁,白孝德沉著應對,突發進攻,砍了敵首,得勝而歸。
C.本篇文章敘事精煉,對話描寫精彩,人物對話幾乎佔了全文一半;李光弼、白孝德、劉龍仙等人物語言各肖其身份、性格。
D.文章的作者擅長人物形象刻畫,白孝德智勇雙全、劉龍仙驕橫無謀、李光弼統帥風度,這些人物刻畫無不栩栩如生,令人嘆服。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光弼問所加幾何人而可?曰:「獨往則可,加人多不可。(4分)
(2)稍近欲動,孝德搖手止之,若使其不動,龍仙不之測。(5分)
答案:
1.B(渡過)
2.A(錯在「單獨請戰」)
3.(1)李光弼問需要給你多少人才能成功?(白孝德)回答:「—個人去就行了,給人太多反而不行。」
(2)等稍微靠近一點(劉龍仙)想要行動,白孝德搖搖手制止他,好象叫他不要動,劉龍仙不明白白孝德究竟要干什麼。
二、閱讀文言文,完成題目。
劉敬者,齊人也。漢七年,韓王信反,高帝自往擊之。至晉陽,聞信與匈奴欲共擊漢,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贏畜。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可擊。上使劉敬復往使匈奴,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贏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是時漢兵已逾句注,二十餘萬兵已業行。上怒,罵劉敬曰:「齊虜!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軍。」械繫敬廣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圍高帝白登,七日然後得解。高帝至廣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斬前使十輩言可擊者矣。」乃封敬二千戶,為關內侯,號為建信侯。
高帝罷平城歸,韓王信亡入胡。當是時,冒頓為單於,兵強,控弦三十萬,數苦北邊。上患之,問劉敬。劉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罷於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頓殺父代立,妻群母,以力為威,未可以仁義說也。獨可以久遠子孫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為。」上曰:「誠可,何為不能!顧為奈何?」劉敬對曰:「陛下誠能以嫡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彼知漢嫡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於,何者?貪漢重幣。陛下以歲時漢所余彼所鮮數問遺,因使辯士風諭以禮節。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於。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兵可無戰以漸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長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宮詐稱公主,彼亦知,不肯貴近,無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長公主。呂後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長公主,而取家人了名為長公主,妻單於。使劉敬往結和親約。(《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臣光曰:建信侯謂冒頓殘賊,不可以仁義說,而欲與為婚姻,何前後之相違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敘,唯仁義之人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頓哉!蓋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則懷之以德,叛則震之以威,未聞與為婚姻也。且冒頓視其父如禽獸而獵之,奚有於婦翁!建信侯之術,固已疏矣;況魯元已為趙後,又可奪乎!(《資治通鑒》)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時漢兵已逾句注 逾:到達
B.冒頓殺父代立,妻群母 妻:以••••••為妻
C.士卒罷於兵 罷:通「疲」
D.建信侯謂冒頓殘賊 賊:殘忍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
A. 因使辯士風諭以禮節 蒙故業,因遺策
B.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 秦王恐其破壁。
C.未可以武服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D.今乃妄言沮吾軍。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是劉敬勸說高祖和親的理由的一組是
(1)未可以武服也。
(2)未可以仁義說也
(3)然恐陛下不能為。
(4)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
(5)陛下以歲時漢所余彼所鮮數問遺
(6)兵可無戰以漸臣也。
A.(1)(3)(4) B.(2)(4)(6)
C.(2)(3)(5) D.(1)(5)(6)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敬出使匈奴,不為其表面現象所迷惑,建議伏兵制勝,顯示了他不同凡俗的見識。
B.高祖不用劉敬之言而致敗,後赦免劉敬,斬前使以示自責。
C.劉敬之所以勸高祖採用和親的手段,是因為當時人心厭戰,且冒頓兵精馬壯,不能用武力戰勝。
D. 因為呂後的堅決阻止,魯元公主才沒有和親嫁給冒頓。
5.聯系全文,對文末一段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光認為劉敬提出和親計策,同他對冒頓的認識是矛盾的。因為和親政策能夠起作用的前提是冒頓的仁義之心,但這正是他所缺乏的。
B.司馬光從歷史事實的角度,認為上世帝王對待少數民族總是居高臨下,以德懷之的,從沒有和親這種有損尊嚴的事。
C.司馬光認為冒頓連對待親生的父親都像對待禽獸一樣地殺害,對老丈人不可能講仁義。
D.司馬光又認為魯元公主早已嫁給趙王為妻,不宜為了和親之事再嫁。
答案:
1.A(逾:經過了)
2.D
3.B(③是怕皇帝不肯。⑤是和親時的手段。)
4.A(是匈奴有伏兵。)
5.B(居高臨下包括兩個方面:服則懷之以德,叛則震之以威)
三、蘇軾《超然台記》閱讀訓練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哺糟啜離(加「酉」字旁),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福。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彼游於物之內,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斗,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醜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牆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使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於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苟完之計。而園之北,因城以為台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威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台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於物之外也。
1.寫出下列加線詞在句中的意思。
(1)是謂求禍而辭福( )(2)歲比不登 ( )
(3)背湖山之觀 ( )(4)稍葺而新之 ( )
(5)而吊其不終 ( )(6)余弟子由適在濟南( )
2.下列句中加線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 )
A.(1)蓋游於物之外也 (2)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B.(1)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2)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山中與裴秀才書》)
C.(1)因城以為台者舊矣。 (2)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過秦論》)
D.(1)台高而安 (2)正襟危坐而問客(《前赤壁賦》)
3.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是以惡美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2)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4.簡答
(1)從第一段的議論中,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這樣開頭有什麼好處?
(2)第三段中寫作者「相與登覽,放意肆志」,你能品味出這縱情歡樂中含蘊著怎樣的感慨和隱痛?請精讀該段並聯系全文,試作簡要分析。
(3)取名為「超然台」的原因是 (請用文中的一個句子回答)
參考答案:
1.(1)避開(2)收成(3)景色(4)修理(5)哀痛(6)正在
2.C.都作介詞,相當於「憑借、依靠」。(A.(1)連詞,可譯坐「因為」、「由於」。(2)用作發語詞,可譯為「大概」。B.(1)動詞,認為;(2)介詞,用。D.(1)連詞,表並列;可譯作「又」;(2)連詞,表修飾,可譯作「地」,或不譯。)
3.(1)所以有了美和惡的意念,憂和樂就產生了;這不是很可悲嗎?
(2)我既安於這里的淳樸風俗,而這里的官吏和百姓對我的無能也習慣了。
4.(1)反映了作者等榮辱、同憂樂的隨緣自適的人生態度,這種態度正是他在險惡的境遇中自我消遣的精神支柱。這樣開頭,一方面扣緊題旨——超然,點明主題,顯示了全文的思想情感傾向性,有力地吸引讀者;另一方面也為下文的展開作了鋪墊。
(2)要點參考:抒發懷才不遇之感,願為邦國立功而終遭貶謫之慨嘆,仕途失意之悲,人生潦倒之苦。
(3)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於物之外也。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吳山圖記 (明)歸有光
吳、長洲二縣,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諸山,皆在吳縣。其最高者,穹隆、陽山、鄧尉、西脊、銅井。而靈岩,吳之故宮在焉,尚有西子之遺跡。若虎丘、劍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勝地也。而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沉浸其間,則海內之奇觀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為吳縣,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君之為縣有惠愛,而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於其民,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
夫令之於民誠重矣。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於吳之山川,蓋增重矣。異時吾民將擇勝於岩巒之間,屍祝於浮屠、老子之宮也,固宜。而君則亦既去矣,何復惓惓於此山哉?昔蘇子瞻稱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餘年而思之不忘,至以為思黃州詩,子瞻為黃人刻之於石。然後知賢者於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於其人也。
君今去縣已三年矣,一日與余同在內庭,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因命余記之。噫!君之於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 高第:上級官府
B.而百姓扳留之不能得 扳留:挽留
C.異時吾民將擇勝於岩巒之間 異時:他時,以後
D.屍祝於浮屠、老子之宮也 屍祝:祝福,景仰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吳之故宮在焉 B.若虎丘、劍池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若老人咳且笑者
C.君之為縣有惠愛 D.則海內之奇觀矣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以下幾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魏君與吳縣百姓情深意重的一組是
①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 ②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於其民
③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 ④令之於民誠重矣
⑤屍祝於浮屠、老子之宮也 ⑥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因命余記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篇應邀題畫的文章,但作者撇開畫的內容技巧不談,而是以贈圖——受圖——藏圖為線索,寫官員與民眾的相處之道。
B.文章先從吳縣的山光水色寫起,讓讀者隱隱可以想像《吳山圖》的畫面內容。
C.作者以蘇軾與魏君為例形成類比,贊美魏君是「賢者」。
D.作者以「君之於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一句收束全文,既起到了點化、升華主題的作用,又使得文章情致綿綿,余意不盡。
答案:
1.A.(「高第」指官員政績考核成績優等。)
2.D.(D項都表示判斷;A代詞/助詞,無義;B連詞,至於/動詞,好像;C動詞,治理/介詞,替,給。)
3.B 4.C(非「魏君」,應為「韓公」)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於女禍。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後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後左右之親可恃也。故前後左右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於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雖有聖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欺。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錯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為人主者,非欲養禍於內,而疏忠臣碩士於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則禍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為禍,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於女禍者,謂此也。可不戒哉!
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宦者謀取專權手段的一組是
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②前後左右者日益親
③小信固人之心 ④圖左右之親近
⑤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 ⑥則懼禍之心日益切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答案:C(②是人君對宦官的態度,④是人君覺察「患以深」後的所想及對策,⑥是人君因「勢孤」而產生的懼禍心理。)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主要講的是宦官給國家造成的禍害,遠遠超過女色所造成的禍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於女禍」,就是全文的中心論點。
B.文章詳細分析了宦官怎樣通過「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權的過程,指出宦官專權的嚴重後果。
C.宦官專政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必然產物,作者寫此文意在警告帝王們不要輕信宦官,漸積養禍,有其進步意義。
D.作者以其犀角燭怪的史學家銳眼,提出了宦官禍害遠勝於女色的見解,直接觸及到歷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答案:D(文章並未「觸及歷代王朝」,也非「根本原因」。)
3、把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2)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
(3)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
答案:(1)宦官的危害,不僅僅在某一方面。(2)太(過於)急切,(他們——宦官)就會挾持人君作為人質。(3)(把他們)全部殺掉,來使天下人心大快,這樣才算了結。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曹端,字正夫,澠池人。永樂六年舉人。五歲見《河圖》《洛書》,即畫地以質之父。及長,專心性理。其學務躬行實踐,而以靜存為要。讀宋儒《太極圖》《通書》《西銘》,嘆曰:「道在是矣。」篤志研究,坐下著足處,兩磚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釋氏,端為《夜行燭》一書進之,謂:「佛氏以空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虛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從之。繼遭二親喪,五味不入口,既葬,廬墓六年。
端初讀謝應芳《辨惑編》,篤好之,一切浮屠、巫覡(】(i)、風水、時曰之說屏不用。上書邑宰,毀淫祠百餘,為設里社、里谷壇,使民祈報。年荒勸振,存活甚眾。為霍州學正,修明聖學。諸生服從其教,郡人皆化之,恥爭訟。知府郭晟問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艱歸,澠池、霍諸生多就墓次①受學。服闋,改蒲州學正。霍、蒲兩邑各上章爭之。霍奏先得請。
霍州李德與端同時,亦講學於其鄉。及見端,退語諸生曰:「學不厭,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達事變,未學鮮或及之。古雲『得經師易,得人師難』,諸生得人師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誼,命諸生延致之.講明正學。
端先後在霍十六載,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諸生服喪之年,霍人罷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貧不能歸葬,遂留葬霍。
註:①墓次:服喪人的臨時住處。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佛氏以空為性 ②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
B.①父欣然從之 ②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C.①為設里社、里谷壇,使民祈報 ②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
D.①公則民不敢慢 ②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2.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曹端「品德高尚」的一組是
①篤志研究,坐下著足處,兩磚皆穿
②諸生服從其教,郡人皆化之,恥爭訟
③霍、蒲兩邑各上章爭之
④知古今,達事變,未學鮮或及之
⑤端亦高其行誼,命諸生延致之,講明正學
⑥諸生服喪之年,霍人罷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3.下列敘述或評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曹端讀謝應芬的《辨惑編》後對佛教道教、巫婆神漢、陰陽先生、凶時吉日的說法都不相信,表現他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B.曹端設里社、里谷壇,讓百姓祈報收成,在我們看來仍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與曹端同時在霍州講學的李德見到曹端,離開時對曹端的學生說了一番話,贊揚曹端學識廣博,是難得的人師。
D.曹端去世,諸生服喪之年,霍州人罷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載,做官時為政公廉。
4.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郡人皆化之,恥爭訟。
(2)至其知古今,達事變,未學鮮或及之。
(3)得經師易,得人師難。
答案:
1.B(①的「之」是代詞,指代曹端所說的道理(話);②的「之」是動詞,「往,到」。A項①②「以」是介詞,相當於「把"。C項兩個「為」都是介詞,相當於「給」、「替」;D項兩個「則」都相當於「就」)
2.D(①研究的持之以恆;②④學識淵博)
3.B(A項「佛教道教」與原文「浮屠」不符;C項「離開時」應為「離開後」.「對曹端的學生」應為「對自己的學生」;D項,原因除為政公廉外,更主要的是他有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道德.為霍州做了許多好事)
4.①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當作可恥的事。②至於他懂得古今,通曉社會變化,沒涉及的學問很少。③得到一位講經的老師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誨做人的老師難。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武昌九曲亭記 蘇轍
子瞻遷於齊安①,廬於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②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於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於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雲變化,林麓向背,皆效於左右。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於是最樂。
昔余少年,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於前,要之一飽,而同委於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於中,無責於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於是也。
【注釋】①子瞻:蘇軾。齊安,黃州。當時蘇軾貶謫黃州,蘇轍貶謫筠。②陁(tuó)山岡。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然將適西山,行於松柏之間 適:到
B.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 席: 坐
C.掃葉席草,濁酒相勞 勞:勞動
D.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 勝:美景
2.下面全都表現蘇軾「適意而樂」的一項是
①窮山之深,力極而息。
②意適忘反,往往留宿於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
⑥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始敘述蘇軾謫居齊安,好游武昌諸山,看似與九曲亭無關,實則介紹曲亭周邊的獨特環境,同時寫蘇軾黃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為後面的議論作鋪墊。
B.第二段敘寫擴建九曲亭的過程,突出蘇軾之「最樂」;第三段宕開一層,以往事印證蘇軾「適意忘反」的性情,以點綴之筆走出「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的主旨
C.本文語言明凈,條理清晰,融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為一爐,情景相融,渾然一體。全文圍繞著「樂」字展開,曠達超然,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寫自己與兄長游樂山水的灑脫快樂,實際是記錄他們共同的坎坷人生,以樂景寫哀情,抒發謫貶後憤怒感傷得情緒。
答案:
1.C(勞:慰勞)
2.C(③⑥句不屬於)
3.D(並非以樂景寫哀情,也並非抒發謫貶後憤怒感傷的意緒,而是表現曠達超然心境)
⑶ 師字開頭的詩句
唐
孟郊
師住青山寺,清華常繞身。贈建業契公
鮑溶
師有懷鄉志,未為無事人。送僧南遊
宋
呂本中
今日衢州路,師奴不共行。衢州路中
劉克庄
佞幸傳呼至,師臣傴僂迎。雜詠一百首 其四十六 孔光
磯邊漚鳥問,師出幾時歸。□□長老住寧國光孝寺並題雪磯三絕 其三
張堯同
一語合領悟,師承豈在身。嘉禾百詠 其六十一 雪峰庵
蔡卞
師到華陽洞,山華幾度開。贈華陽法師
謝履
朝廷推重鎮,師帥得賢侯。上丁守
趙戣
師心無學術,與子失貽謀。詠史二十二首 其十六 隋文帝
郭祥正
師心不用洗,聊用洗人心。定林洗心軒
陳淳
師者人之范,辨惑正吾疑。閑居雜詠三十二首 其二十五 隆師
金末元初
李俊民
交有書堪絕,師何記可嘲。一字百題示商君祥 其八十九 懶
元
宋褧
師從東國來,卻返東國去。送高句驪僧式上人東歸二首(號無外) 其一
明
徐渭
師是馬遷才,探奇禹穴來。諸友畫八景送馬先生之安福索賦 其二 禹穴
師去鄱陽望,煙波較此長。諸友畫八景送馬先生之安福索賦 其三 鏡湖
師每游蘭渚,春風服尚涼。諸友畫八景送馬先生之安福索賦 其五 蘭亭
師本吳中士,不嫌越嶠登。諸友畫八景送馬先生之安福索賦 其七 越崢
歐大任
我憐岳下月,師禮佛前燈。少林夜起招思定禪師
高啟
師行當禡祭,壇卜戮番生。觀軍裝十詠 其三 纛
我去尋幽院,師來訪小園。訪因師而師適詣余兩不相值
湛若水
師孔號樂庵,此庵有何樂。題蕭師孔樂庵
李贄
師弟恩情重,不忍見武昌。贈何心隱高第弟子胡時中
鍾芳
累土成崇丘,師師固多益。文中子
清
弘歷
海天無盡意,師法自方壺。題元人名繪集錦卷 其七 林子奐竹崎圖
傳神非阿堵,師意試臨看。仿趙孟頫梧陰高士圖用題趙句元韻
王士禛
師利多言說,凈名殊默然。聞紫柏山絕頂有峨眉老衲獨坐丈室數十年蛇虎皆馴伏今九十有六矣惜不得其名字乃作頌古十絕句屬鳳令寄之丙子歲四月七日棧中留壩驛燈下成 其一 維摩詰
錢大昕
孤峰飛何之,師言毋乃妄。連日遍游湖上諸剎有懷古德各題一絕 其四 靈隱寺
唐
無名氏
趙氏兒皆尼氏女,師翁兒即晉公兒。譏裴休
周曇
師保何人為琢磨,安知父祖苦辛多。三代門 太康
張籍
聞道溪陰山水好,師行一一遍經過。送僧往金州
施肩吾
師子座中香已發,西方佛偈南僧說。聽南僧說偈詞
有孚
沙漠關河路幾程,師能獻土遠輸誠。七言美瓜沙僧獻款詩二首 其一
曹松
師言結夏入巴峰,雲水回頭幾萬重。送僧入蜀過夏
胡曾
師克由來在協和,蕭王兵馬固無多。詠史詩 昆陽
裴夷直
師是浮雲無著身,我居塵網敢相親。戲酬惟賞上人
韋蟾
師言耳重知師意,人是人非不欲聞。贈商山僧
黃滔
師名自越徹秦中,秦越難尋師所從。東林寺貫休上人篆隸題詩
鮑溶
師問寄禪何處所,浙東青翠沃洲山。送僧擇棲游天台二首 其一
宋
宋伯仁
師璋今有幾家同,名重蒲葵價亦穹。扇
周紫芝
帝城春近俗熙熙,師宰功高不事知。時宰生日詩三十絕 其二十九
趙佶
師儒專選英豪用,教育當資保傅才。宮詞 其五十七
劉子翚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汴京紀事二十首 其二十
吳芾
師與予心總愛山,從來已許伴予閑。嘲欽師
師走叢林不計年,若為猶未了因緣。送安老
師到龍湫謁矩羅,為言別久渴心多。送明老游雁盪五首 其二
周必大
涌金門外風舒柳,師子園中日放花。立春帖子 其六 太上皇後閣
周孚
師子峰高壓白雲,當時此老最尖新。送印禪師赴雪竇二首 其二
孫應時
師訓勤誠數十年,此心端不愧高天。奉和家大人將赴官舍留示及門之作 其一
劉克庄
師舉舊詩余不記,茫然恐是夢中題。示寶上人
師歸定被叢林笑,腹里無禪卻有詩。贈輝書記二首 其二
師道在三烏可畔,友倫居五豈容虧。讀本朝事有感十首 其五
姚鏞
西湖山下多奇石,師去今游乳竇峰。送曄沖晦歸天竺
周弼
師說古香寮舊開,鮑照曾為惠休來。逢僧文禮 其二
丘葵
瓶花故故透禪房,師自無心花自香。次歐陽少逸韻呈雪庭禪師 其三
張方平
公在必無生仲達,師昭何業得中原。籌筆驛
張耒
師似浮雲觸處閑,倦飛知我未能還。贈別儀上人
張齊賢
師亮白頭心已足,四登兩府九尚書。致仕後戲贈故人
強至
師怨白雲相望久,撇然便欲攬征衣。閑卿遽垂和答復依元韻戲之
徐鈞
師門昔已稱高弟,樂府今尤說最工。張籍
彭汝礪
眾生與我俱無別,師亦難為第二人。瑛首坐訪及頒示四頌而有選佛選官俱第一之句既賡元韻因寄末章 其四
師言本自無非處,渾是真如第一機。送雲居佛印禪師詩五首並偈 其一
徐經孫
王事賢勞宜不廢,師生義重詎能忘。病起 其二
朱萬年
師𢍰使眾作祠堂,要學朱張與鄭王。賢牧堂
李曾伯
從來廊廟出山林,師友相資好弟兄。訪閬州讀書岩
曹勛
師行銀色光中地,鳥過瓊瑤草木中。扈蹕建康道中值雪二首 其二
李石
元龍自是湖海客,師德去尋田舍郎。扇子詩 其五十一
王之道
師去無為十五年,重來猿鶴亦忻然。和天衣聰老五首 其一
師到西湖如得句,不妨頻寄老書生。送浮屠善慧
林希逸
事業心期在漢廷,師生莫訝共齋名。題吳司戶忠齋
師知緣熟向溫陵,騎虎仙翁現化身。石竺山紫雲恭老 其二
師傳吃緊知何處,樂在中心不在書。和吳檢詳飛躍亭韻 其六
王同祖
陣前紀律明於日,師入城來半不知。冬日金陵制幕書事 其四
蘇舜欽
我為名驅苦俗塵,師知法喜自怡神。題廣喜法師堂
趙抃
師昔將名動冕旒,恩光歸去照西州。酬寺僧文昶
卓錫江頭十載餘,師心純靜到真如。送講僧懷儼徙居天柱
師心正與雲泉契,不稱城居祗稱山。贈禪僧二首 其一
程師孟
門對雲山畫不如,師今一念六年居。楓橋寺
唐
嚴維
舊游多不見,師在翟公門。送少微上人東南遊
克符道者
五天慈雨細,師得潤禪林。吉州鯉
孤峻南泉派,師機已得閑。趙州關
劉得仁
師意如山裡,空房曉暮鍾。青龍寺僧院
師譽振京城,談空萬乘聽。送知全禪師南遊
古僧精進者,師復是誰流。題景玄禪師院
吳融
師在有無外,我嬰塵土間。送僧歸破山寺
周朴
甌閩在郊外,師院號東禪。福州東禪寺
我問師心處,師言無處心。贈大溈和尚
劉禹錫
師在白雲鄉,名登善法堂。送深法師游南嶽
師逢吳興守,相伴住禪扃。贈別約師
師有金篦術,如何為發蒙。贈眼醫婆羅門僧
姚合
此路多如此,師行亦有緣。送僧默然
萬法空門里,師修歷幾生。送元緒上人游商山
師向邊頭去,邊人業障輕。送僧游邊
師經非紙上,師佛在心中。送澄江上人赴興元鄭尚書招
白石師何在,師禪白石中。寄白石師
一住毗陵寺,師應祗信緣。贈常州院僧
覺路何門去,師須引我行。過不疑上人院
元稹
今來見題壁,師已是前身。公安縣遠安寺水亭見展公題壁漂然淚流因書四韻
崔塗
懷師不可攀,師往杳冥間。寄青城山顥禪師
權德輿
師貞上介辟,恩擢正員郎。和職方殷郎中留滯江漢初至南宮呈諸公並見寄
或結西方社,師游早晚回。送文暢上人東游
師臣有家法,小白猶尊周。渭水
張祜
餘生唯愛酒,師長是山翁。江南雜題 其二十
張蠙
師教本於空,流來不自東。贈可倫上人
師居中禁寺,外請已無緣。寄法乾寺令諲太師
懷浦
壯歲心難伏,師心伏豈難。贈智舟三藏
方干
師為終老意,日日復年年。稱心寺中島
師為眾人重,始得眾人師。清源標公
師步有雲隨,師情唯鶴知。題碧溪山禪老
同憶前年臘,師初白閣回。寒食宿先天寺無可上人房
無可
已應窮古史,師律孰齊名。李常侍書堂
曹松
僧名喧北闕,師印續南方。青龍寺贈雲顥法師
朱慶餘
好是修行處,師當住幾年。送虛上人游天台
客行皆有為,師去是閑游。送僧
杜荀鶴
師愛無塵地,江心島上居。題戰島僧居
鼓角城中寺,師居日得閑。題會上人院
人皆迷著此,師獨悟如何。題著禪師
溫庭筠
師歸舊山去,此別已凄然。送僧東游
王貞白
師住天台久,長聞過石橋。寄天台葉尊師
皎然
夜涼疏磬盡,師友自相依。寄昱上人上方居
秦系
終年常避喧,師事五千言。山中贈張正則評事
貫休
孤峰含紫煙,師住此安禪。懷四明亮公
師院清無敵,師心智不知。題師穎和尚院
湘水萬餘里,師游芳草生。送僧之湖南
塞垣須靜謐,師旅審安危。古塞曲三首 其一
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聞大願和尚順世三首 其三
舊識為邊帥,師游勝事兼。送僧之靈夏
師與雷居士,尋山道入閩。送緣有禪師與雷處士入武夷山
唐
劉長卿
師事黃公千戰後,身騎白馬萬人中。觀校獵上淮西相公
張籍
師住稽亭高處寺,斜廊曲閣倚雲開。送稽亭山寺僧
方干
師在西岩最高處,路尋之字見禪關。題應天寺上方兼呈謙上人
施肩吾
師今欲向天台去,來說天台意最真。送端上人游天台
李洞
蟋蟀燈前話舊游,師經幾夏我經秋。智新上人話舊
杜牧
九原可作吾誰與,師友琅琊邴曼容。長安雜題長句六首 其四
王建
師教絳服禳衰月,妻許青衣侍病夫。早春病中
王鎔
師離㴲水動王侯,心印光潛麈尾收。哭趙州和尚二首 其一
皇甫冉
師事少君年歲久,欲隨旄節往層城。送張道士歸茅山謁李尊師
皮日休
師去東華卻鍊形,門人求我志金庭。顧道士亡弟子以束帛乞銘於余魯望因賦戲贈日休奉和
貫休
錦溪光里聳樓台,師院高凌積翠開。寄題詮律師院
陸龜蒙
天台一萬八千丈,師在浮雲端掩扉。和襲美寄題玉霄峰葉涵象尊師所居
顏萱
師來一世恣經行,卻泛滄波問去程。送圓載上人
宋
王翊龍
師道更全雙璧白,講堂初奏六莖清。謝王綉使同二教舉充講賓
丁謂
我思江上忘身計,師出山中乞寺名。癸酉仲夏自□道□華嚴山主正師上人□□相遇今忽至止且雲□□□□□□攜酒□□□□□□□□□□□□□□
劉攽
術到仙真皆羽化,師無前敵在中權。次韻晁單州詩六首 其一
劉敞
師臣固有三公拜,豈獨優游奉講闈。送人赴闕
司馬光
師臣首冠三旌貴,歲歷行開九十新。慶文公八十會口號
吳泳
師眾弗於先事戒,蒐田祇作具文看。和洪司令九日觀閱 其二
周文璞
師友淵源似公者,輿台貧賤亦安之。寄韓澗泉
宋球
師心皎皎潭中月,世俗悠悠幾上塵。拙詩奉贈富樂山海公禪師
宋庠
壽觴應舉三朋酒,師袞閑拋一品衣。寄致政杜相國
宋祁
岩樹蕭蕭秋興歸,師臣仍此褫朝衣。次韻宮師相公答太傅相公秋書
吳芾
師肯相過宜及早,預愁花點綠苔斑。遠老惠雪中觀梅詩次韻以謝
師來好趁荷花盛,我欲同游擊棹歌。和遠老見懷
廖行之
師承自得春秋學,經行俱高月旦評。送樂貢父赴書館
劉過
師崇道學原非偽,客寄蘇州卻類呆。自述 其二
劉宰
詞章妙處窺騷雅,師友平生祇弟兄。和尤伯華廣德使君怡亭對雨 其一
男邦養士擬侯邦,師帥寧分彼一方。奉送諸兄謁府
度正
師友一源端復振,世間從此卜興隆。上茶使趙伯川 其一
呂午
師過村村皆按堵,功成處處可鐫珉。和岳王廟壁上韻
劉克庄
師不茹葷余止酒,何時煮茗得重論。題晤上人詩卷
我結小庵猶舴艋,師拋大剎似蘧廬。靈石日長老拂衣退院連帥陸尚書比之石霜小詩贊嘆
師瘦能吟無本句,吾窮難贈大顛衣。贈天台通上人
免呼鑒義與尚書,師卸金欄我佩魚。懷晦岩一首
會當露布西陲捷,師擁齋旄客換班。寄陳澈計議二首 其二
師服何曾能把筆,短章吟就改還塗。與林中書李禮部同宿囊山三首 其二
師揚執戟玄猶白,學衛夫人字逼真。次韻黃景文投贈三首 其二
張舜民
我拔一毛猶自苦,師除雙臂信如閑。龜山寺
強至
或來丈室問師禪,師解臨機示意筌。詩贈寶應禪老溢公
文彥博
師緣素習今生悟,曾寫雲台四七人。賢大師以諸巨公畫像見示傳神寫照曲盡其妙兼丐拙詩輒成一首奉呈
徐積
師屯十萬建牙旗,大纛森森重使威。寄呂帥 其二
彭汝礪
天明下詔寂寥濱,師帥高才得獻臣。送鄱陽太守 其三
文同
師延舊德皆高誼,士集他邦盡久留。和吳龍圖韻五首 其四 經史閣
敖陶孫
師欲贏糧趨建德,我慚觀畫訪開先。和開元寺省公韻
徐鹿卿
師帥作成真有道,詵詵弟子信皆賢。次宮教六齋慶成韻 其二
方公權
世無前輩吾安仰,師有傳人道始尊。城山拜林艾軒
方岳
我已久聞揮翰手,師寧相對坐禪身。次韻凈照
李曾伯
師旅之餘旱繼之,可為太息此何時。送趙鼎臣赴召 其二
李新
猗歟宋氏青雲器,師我緇川白發翁。宋隱君輓詞
⑷ 三國演義 61--65回中的人物賞析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主要故事:初出茅廬他獻計(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出使東吳他(舌戰群儒),七星壇他(巧借東風),與周瑜聯手(火燒赤壁) "南撫夷越"他(七擒孟獲),(失街亭)後他揮淚斬馬謖,(空城計)他智退司馬懿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主要故事:三顧茅廬、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主要故事: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刮骨療毒,水淹7軍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主要故事: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主要故事:周瑜打黃蓋
⑸ 急需語文文言文翻譯~!
【注釋】
①起:產生;發生。
②伏:潛伏;潛藏。
③和:調和;協和。
④家不和,被鄰欺:家內不能和睦相處,就會被鄰居欺負。
⑤穿窬(yú):鑽洞和爬牆。
⑥起訟:引起訴訟;引起官司。
⑦構難:結成怨仇。
⑧狡猾:詭計多端,不可信任。
⑨可乘之隙:可以鑽的空子。
0瑏瑠環肆:周圍的店鋪;這里指周圍的人們。奸欺:施展奸計和欺詐。
0瑏瑡榮:草木茂盛。
0瑏瑢紛然:眾多的樣子;多而亂的樣子。
0瑏瑣顧此失彼:顧了這個,丟了那個。形容無法全面照顧。語出李承勛《會議事件》:「萬一羽檄交馳,巡歷、督餉二事俱急,顧此失彼,可不慮乎?」
0瑏瑤一隙之疏:一點點的疏忽或疏漏。
0瑥務本:致力於根本解決。
0瑏瑦居重馭輕:語出宋·范浚《香溪集·巡幸》:「今雖悉師討賊,務揚威武,而輦轂之下,兵衛亦安可以不強,甚非居重馭輕之道也。」意思是:處於重要地位而力量亦相應強大,便於操縱下屬和四方。
0瑏瑧運籌帷幄:語出《惟南子·兵略》:「故運籌於廟堂之上,而決勝乎千里之外矣。」後又見《漢書·高帝紀》、《張良傳》等均作「運籌帷幄」。意思是:指在後方謀劃軍機,決定作戰策略。
0瑏瑨奚視:將由誰來監管。
0瑏瑩難言:難以說明白。
0瑐瑠觸:謂以頭撞牆。
0瑐瑡欲絕:想要自殺。
0瑐瑢微聾與暫啞:謂裝聾與作啞。
0瑐瑣壽身:使身體長壽;使生命長壽。
【譯文】
疾病的產生有其原因,疾病的潛伏也有其根源。裁斷它的因由破壞它的根源的方法只在一個字:和。而所謂的和,就是調和或協調。俗話說:「家中不和睦,就會被鄰居欺負。」生病因為有個病魔,病魔可不是一個好東西,它就像一個鑽洞爬牆的盜賊,就像一個引起官司結成怨仇的人哪。如果你自己的家裡有防備,家中人不相怨恨、指責批評,那麼他就沒有什麼辦法施展它的詭計多端的花招;一有可乘之機,那麼周圍的人們就施展奸計和欺詐來作怪禍人了。事物的變化都是這個道理,必定它自己先腐朽而後害蟲才會生出來,比如是一棵樹,如果能使它的根本牢固,使它的枝葉茂盛,即使害蟲很多,它們又能把樹怎麼樣呢?人的身體之所以應當協調,原因就在於它有氣血、臟腑、脾胃、筋骨等各種器官,假使一定要一個一個去調和它們,那麼因為頭緒紛繁眾多,勢必造成顧了這個,丟了那個,整天費盡氣力,也不能做到防範得沒有一點點疏漏。預防疾病反而疾病又會發生,反而會被病魔所恥笑呢。有一種從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方法就在於使自己的內心能很好的和諧。內心和諧那麼全身都會協調一致。即使有一處不協調的地方,那麼心氣處於重要位置而有力量對那些器官和部位加以操縱控制,在後方進行統籌協調,而用一定的方法去治理它了。否則,內心不安定,外部由誰來監管呢?可是使內心和諧的方法,就難以說明白。大致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遇到悲傷的事情,做到悲哀但不能傷害身體;遇到快樂的事情,但不要快樂得太過頭;遇到叫人憤怒的事情,不要憤怒得以頭撞牆;遇到叫人憂愁的事情,但不要憂愁到想去自殺。俗語說:一個人「要略微帶幾分笨拙,再有一點傻氣,而且能裝聾作啞,這些都是使生命長壽的本錢」。這就是使心氣和諧的秘訣。經常在心裡想著這些話,那麼疾病就可以消除
⑹ 有哪些著名的古文,越全越好!
古文觀止
騰王閣序
詩經
左傳
史記
木 蘭 辭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40
蘭亭集序(晉)王羲之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9
曹操詩全集(26首)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8
孔雀東南飛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7
古詩十九首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9209
《詩經·國風·周南》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5
孫子兵法 孫武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4
屈原·離騷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3
屈原·九歌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2
棋經十三篇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1
黃帝陰符經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0
《道德經》 老子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9
《鬼穀子》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8
金人銘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7
中庸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6
易經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5
孝經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4
《論語》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3
大學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2
杜牧全集(13首)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1
李煜全集(46首)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0
納蘭性德詞選(31首)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19
詠梅詩詞集萃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872
⑺ 從魏蜀吳三國名將中選取一人發表見解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吳大帝孫權(182-252),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卓越的政治家,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後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孫權三伐黃祖,並於其間收得大將甘寧。同年,曹操南下,大敗劉備,佔領荊州後,並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周瑜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與曹操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為左右督,與曹操決戰。周瑜用黃蓋謀,以三萬人於赤壁大破曹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後,孫權與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須一代對峙,各有勝負。其間孫權聯合劉備,將妹妹嫁入荊州。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暫與劉備。215五月,征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同年劉備取蜀成功,孫權討還荊州,劉備不從。盛怒下的孫權以呂蒙為將,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亦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將三萬於益陽與魯肅對峙,大戰一觸即發。然曹操於此時拔漢中,劉備面臨著極大的威脅,與孫權議和,歸還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土地。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這時的孫權看著劉備逐漸做大,並以有相當的兵力與自己叫板,旋即改變戰略,聯合曹操,拔掉門口這顆定時炸彈。以呂蒙為督取下荊州,潘璋、朱然擒殺關羽。220年,曹丕取代漢室稱帝。孫權被冊封為吳王、大將軍、荊州牧。221年,劉備稱帝,興兵問罪,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為大都督,迎擊劉備,於彝陵火攻大破敵軍。222年,曹丕三路伐吳,其中兩路各有勝敗,魏軍整體局面占優,然朱桓重創曹仁軍,扭轉了整個戰局,魏軍不如預期,只得引退。(曹丕時代,對孫權四次用兵,皆不如意)223年,劉備病逝,蜀、吳互通使臣,關系緩和。226年,曹丕病逝,孫權乘機攻江夏,不克而還。
229年,孫權於武昌登基為皇帝,建國號大吳(今湖北鄂城),東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
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229年後,孫權多次出兵北伐,因戰役過多,日後再來補充。)
稱帝後孫權曾大規模派人航海,加強對夷州(今台灣)的聯系。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晚年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賦役繁重,刑罰殘酷。立嗣之爭,孫權也犯下極大錯誤,多數名臣死於非命。自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在位24年。
藉祖蔭、斷東南、世豪強,然不圖逐鹿但求自保、不思教子,權後無雄主,不爭不息,不戰不寧,東吳三世而終,仲謀無遠謀矣。徒富不過三代爾。
⑻ 起一個文雅的名字(姓徐是女孩)
月嬋(比貂禪還漂亮美麗,比月光還溫柔) <br>
嫦曦(像嫦娥一樣有著絕世美麗容貌,像晨曦一樣朝氣蓬勃,有精神) <br>
靜香(文靜,象明朝時期的香妃一樣美麗,文雅,貞烈) <br>
夢潔(一個夢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純潔) <br>
凌薇(氣勢、朝氣都凌人,薇,祝她將來成為一代名人) <br>
美蓮(美麗如蓮花一樣,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 <br>
雅靜(優雅文靜) <br>
雪麗(美麗如雪) <br>
依娜(有伊人風采,娜一般指姑娘美麗,婀娜多姿嘛) <br>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br>
雨婷(溫柔,聰明,漂亮) <br>
怡香(香氣怡人) <br>
韻寒(即蘊涵) <br>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後的一切風度與姿色) <br>
夢璐(夢幻般的女孩,璐,諧音露,露為日月結合的靈之美.智且不張) <br>
靈芸(在古代,有一個叫薛靈芸的少女,長得容華絕世,貌賽貂禪,被當時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進宮做妃,願您也象她一樣美麗,雙手靈巧) <br>
雪晴(晴:晴天) <br>
淑穎(淑女 聰穎) <br>
瑾萱(瑾:美玉 萱:一種忘憂的草) <br>
鈺彤(鈺:美玉 彤:紅色 ) <br>
璟雯(璟:玉的光彩 雯:色彩斑斕的雲,多用於人名) <br>
馨瑤(馨:香氣 瑤:美玉) <br>
靜宸(宸:古代君王的代稱) <br>
美萱(萱:一種忘憂的草 ) <br>
玥怡(玥: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珠 怡:心曠神怡 ) <br>
昭雪(昭:充滿活力,是一個陽光女孩。雪:願她象雪一樣純潔、美麗。) <br>
婭雪(婭,諧音雅,文雅;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愛公主啦) <br>
如雪(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純潔,善良) <br>
美琳(美麗,善良,活潑) <br>
歡馨(快樂,與家人生活得非常溫馨) <br>
優璇(優,各個方面都很優秀;璇,像美玉一樣美麗,受人歡迎) <br>
雨佳(雨,純潔;嘉,優秀) <br>
可馨(一個美麗的可人兒。能與家人生活得非常溫馨<br>
⑼ 古代十大俊男是宋逾,曹植,潘安,衛監嗎(有錯別字)那麼十三俊又是哪些人
十三俊
因超過1萬字,刪掉了部分.完整版本看網址http://vip.rongshuxia.com/rss/bbs_viewart.rs?bid=2108&aid=40773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晉時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輕時,坐車到洛陽城外遊玩,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他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出門。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水果來投擲他,每每滿載而歸,於是民間就有了「擲果盈車」之說。以至後世文學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有個叫張孟陽的相貌奇醜,也學著潘岳的樣子去郊遊,但每次出門,婦人就往他車上吐唾沫,扔石頭,石頭倒也滿載而歸。典型的男性版東施效顰!
潘岳不僅長了張錦綉皮囊還寫得一手錦綉文章,很小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里稱為」奇童」。二十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一天來了興趣,下鄉耕田作秀,大夥紛紛寫馬屁文章。結果潘岳的賦作得最好。大臣們一看,這小白臉,算什麼東西,馬屁膽敢拍得比我們好!嫉妒得要死,立馬趕他出朝廷。賦閑十年後,潘岳終於被重新錄用。先後當了河陽還令的縣太爺,頗有政績。風雅縣令在河陽縣種遍桃樹,時人號稱「一縣花」。此後在政壇屢升屢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後,回洛陽任京官。幾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鬢發花白,飽嘗宦海艱辛,學會了趨炎附勢。
當時掌權的是醜八怪皇後賈南風。她外孫賈謐好結交賓客,組織了個文人團」二十四友」,為賈氏外戚集團進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賣力的一位。精彩之筆,當數搞垮太子的陰謀。具體過程如下:潘岳寫了一篇狂草,賈南風派手下的宮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紙上啥內容。照著筆畫胡亂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寶別人當然也看不懂,何況當時皇帝還是個白痴。這難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筆跡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紙頭上照原來風格添置筆畫,成為反跡昭著的逆書。正是以筆為刀,殺人不流血!太子死後,趙王司馬倫借口報仇,兵變入宮除盡賈氏一黨。潘岳從前就得罪過趙王倫的boyfriend孫秀,這會兒當然死翹翹,還是滿門抄斬。他一生孝順,卻連累老母喪命於東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亂中政治一鍋粥,潘岳偏要湊熱鬧,落了個為虎作倀的惡名。好歹在文學史上佔了一席之地,這輩子過得不算太衰。其文風華美卻不失於雕琢;描寫細致,尚不致於繁蕪。善寫清綺哀艷的悲情文章,是一個很憂郁的美男子。
二、宋玉
宋玉是中國歷史上與潘安齊名的最著名的兩大帥哥之一,但是這位先生的帥名卻又多少來得有些蹊蹺。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從來就沒有哪部正經的史書甚至野史筆記里說過他是如何如何的帥,唯一的佐證便只有他寫的那篇《登徒子好色賦》了。在那篇賦里,寫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說宋玉「為人體貌嫻麗玉,口多微辭,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釋說有曾經有一位絕色美貌的東家之女登牆偷窺自己三年,但他都對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說自己好色,接著他就描述登徒子如何喜愛醜陋的妻子,與她生了五個孩子,從而把「性好色」的罪名加到登徒子的身上。畢竟大家都比較相信帥哥,於是就聽信了宋玉的話,而「登徒子」卻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詞。除了這篇賦之外,就再也尋不到一分一毫關於宋玉之美的蛛絲馬跡了。
三、子都
《詩經》有雲:「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意思是說,一個女孩子本來跟某帥哥有個約會,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帥哥哥沒有見到,卻見到了一個愚駑蠢笨的傻佬。在這首詩里,「子都」被用作了帥哥的代名詞,或者也可以說,子都乃是眾多鄭國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夢中的白馬王子和假想的約會對象,少女們都以能見到那位帥名滿全國的子都為榮,為了能見他一眼,甚至不惜獃獃的苦等上好幾個小時,由此也便可以想像出,當子都未見而見到蠢夫的時候,少女會有多麼的悲傷,哀怨和惆悵了。
子都,春秋時期鄭國人,大名叫做公孫閼,子都乃是其字。子都這個人,不僅相貌生的美,還有著一身的好武藝,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鄭庄公的大夫。然而,子都其人雖美,卻是個小心眼。《左傳·隱公十一年》里便記載了他因爭車未遂而在陣前射殺己方大將潁考叔的光榮事跡,由這一點看,子都老兄多少還是缺了些大丈夫應有的寬廣心胸和英雄氣概,只能將其歸入偶象派一類了。
雖然還存在著這樣的不足,大帥哥子都畢竟是帥名遠播的美男子,其容顏之美不僅震動了以庄公為代表的統治階層,而且也得到了以鄭國女子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和以孟夫子為代表的子孫後代的認同,僅憑這一點,子都之入選美男榜,便實在是實至名歸的了。
四、宋文公
宋文公沒有做國君的時候,是宋國的公子,被喚做公子鮑。
就因為他帥,公子鮑變成了宋文公?這未免也太過荒唐了吧?可是事實確實如此,雖然其過程並沒有說起來這般容易。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荒誕的故事呢?因為一個女人愛上了他。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祖母(當然不是親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公子鮑是一個「美而艷」的大帥哥,於是乎中年守寡,獨居深宮而難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鮑不願意啊,怎麼辦呢?王姬便千方百計的想盡辦法拍公子鮑的馬屁。你公子鮑不是喜歡布施恩惠於國人嗎?(由此可見公子鮑恐怕亦心存奪國的野心)好,老娘我幫你布施;還不願意嗎?還不願意,老娘我乾脆把宋國的江山也獻給你做交換吧。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獵,這正是上天賜予王姬的良機啊,於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幹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鮑當了國君。一段因帥得國的千古神話終於成為現實。(據《左傳》,昭公田獵,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將殺己,然也無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斃,可見昭公實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獻國於公子鮑,實是易如反掌)。
那麼這位帥的biangbiang聲,帥得令祖母傾心而折節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帥之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應該說還不錯,起碼要比他的哥哥,有「無道」之稱的昭公好了許多。《左傳》里說他「禮於國人」,《史記》中說他「賢而下士」,當然,這些都是在他做公子鮑需要收買人心的時候,至於他做了國君以後的表現,我卻只能遺憾的說聲「不可考」了。然而不管怎樣,即便是因帥得國,也還是要付出代價的,至於代價是什麼,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夠猜到。
五、鄒忌
戰國時,鄒忌是齊國有名的帥哥。身型修長(身高八尺有餘),而且形態「昳麗」。他的帥不僅是外在的帥,同時他又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但不幸的是他太有內涵了,通常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人痛苦都比常人多些。比起外表,鄒忌更願意別人注意他內在的東西,比如說他更希望人們贊美他的詩歌、他的文章、他的口才等等。
那時鄒忌的夢想,就是有一個比他更漂亮的人來代替他的苦惱。每天清晨,這位齊國美男子起床後都會站在一面銅鏡前憂郁地低語: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是齊國最美的男人(有點象白雪公主的後母)?而魔鏡總會歉疚地告訴他:很遺憾,我的主人,迄今為止您依然是齊國最美的男人。每當魔鏡說完,它總會看到對面的鄒忌憂傷地哭泣,像三月的細雨,淅淅瀝瀝。直到有一天,魔鏡突然對鄒忌這樣說:我的主人,您終於不再是齊國最美的男人了,城北來了一個叫徐公的男人,他現在才是這里最美的男人。
這一天,是鄒忌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突如其來的幸福使他不敢相信。於是鄒忌問自己的妻子:我和城北徐公誰美?妻子說:徐公怎麼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茄子和櫻桃一樣沒有可比性。鄒忌又問小妾,妾回答說:徐公怎麼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鵪鶉和仙鶴一樣沒有可比性。鄒忌復問客人,客人說:徐公怎麼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狗尾巴草和雲杉一樣沒有可比性。
過了幾日,鄒忌見到了這位在別人眼裡不如自己美貌的男人。鄒忌若有所思,沉吟了片刻,拔足向王宮奔去。在王宮里,鄒忌與齊威王邊飲酒邊聊天。鄒忌說:大王,臣本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想讓我給她買櫻桃吃;我的妾想讓我給她買野味解饞;我的客人想讓我給他批幾方木頭蓋房,所以都說徐公不如臣美,但事實上我與徐公相比,好比是茄子、鵪鶉、狗尾巴草,這證明我受了他們的蒙蔽。大王,以此引申到治國之道……
齊威王聽了鄒忌一番話,陷入了沉思……
翌日,齊威王召鄒忌覲見,一臉神秘地對鄒忌說:愛卿,你又是齊國最美的人啦!鄒忌不解,問:為何?齊威王笑嘻嘻地說:寡人已經把那個城北的鳥徐公毀了容,現在你老婆再誇你漂亮當然就不是蒙蔽你啦!
自此,人們都傳說鄒忌瘋了。據說有人曾看到過他,已經變得神志不清,只反復說著一句話:我只想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六、周瑜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盪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為中護軍,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期間,力主拒曹,而指揮全軍在烏林迎擊曹軍取得勝利。赤壁大戰之後,周瑜諫議孫權將劉備安撫在吳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孫權未採納。孫權後來採納周瑜的諫議,擬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然後消滅曹操,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准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孫權曾為其素服吊喪。周瑜性情開朗,氣度寬宏,深得維恩顯著。精通樂律,即使在醉酒時也能聽出音律的錯誤。
七、呂布
大家熟悉.不多說了
八、嵇康
嵇康,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詩人與音樂家,是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耿直,他幼年喪父,勵志勤學。後娶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女)為妻,在曹氏當權的時候,做過中散大夫的官職。
嵇康是中國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學、玄學和音樂,同時英俊瀟灑,別人形容他是「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史稱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最有說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裡采葯,竟被樵夫誤以為仙人下凡,其風姿可窺一斑。
嵇康喜愛音樂,他在《琴賦》序中說:「余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他對傳統及當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這一點在他的《琴賦》中可見。
據劉籍《琴議》記載:嵇康是從杜夔的兒子杜猛那裡學得《廣陵散》的。嵇康非常喜愛此曲,經常彈奏它,以致招來許多人前來求教,但嵇康概不傳授。司馬氏掌權後,不苟合於其統治,與阮藉、向秀、山濤、劉伶、阮咸、王戎號稱「竹林七賢」,與司馬氏相對抗,後被司馬氏殺害,死時方四十歲。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為其求情,終不許。死前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如今絕矣」。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模製嵇康畫像磚,描繪了嵇康席坐撫琴,氣宇昂軒的形象。
九、衛玠
記得三國中殺掉鄧艾父子的衛瓘嗎?衛玠就是他的孫子,表字叔寶。關於衛玠的美,《晉書》里用詞有「明珠」,「玉潤」等等,他為人喜怒不表於形,總之是個面無表情的玉人。這孩子自幼風神秀異,坐著羊車行在洛陽街上,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洛陽居民傾城而出,夾道觀看小璧人。可這玉人特愛開口。當時風氣最盛行清談:手裡拿個麈尾模樣悠雅地侃侃而談。剛開始時,「清談」主要談老莊之道,還有點哲學氛圍,後來變成了天南海北亂侃,比如談論人家的長相和行為(兩晉美男子多出名,也有這方面原因)。爹媽怕衛玠磨牙磨得太累影響身體健康,而且政治問題太敏感,最好避開,就限制他說話,真叫人吃不消。(我們有時候對著進不去的BBS也時不時會唉聲嘆氣一翻)。
八王之亂把西晉政權鬧成一鍋糨糊,胡人勢力乘機進入中原,天下大亂。衛玠費盡口舌說動母親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後來死在匈奴人手上。他們一家子跑到江夏(今武漢),妻樂氏經不住旅途疲憊,死去(熱死了?)。征南將軍山簡趕快來搶這個鑽石王老五,把愛女嫁給他。衛玠帶上新婦又往東行,來到了大將軍王敦鎮守的豫章(今南昌)。
王敦見他一表人才,能說會道,很是器重。衛玠並不買帳,他感覺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亂,不可依附,於是再次轉移,投奔東晉都城建業(今南京)。建業的官員們久聞衛玠艷名,立即答應予以重任。江東人士聽說來了個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圍觀,擠得衛玠舉步艱難,使他一連幾天都無法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這個典故就是《世說新語》中的「看殺衛玠」。(所以我們的fans在追星的時候都應該斯文一點,小心把偶像給看死了)。
衛玠一生,沒在政治上興風做浪,沒為中國文藝或科技的發展做貢獻,軍事方面更是碰也沒碰過。這么個人,居然在《晉書》上有傳記,可見 「美男子」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化現象。傳記里反反復復強調了兩點:一是俊美,二是會嚼舌頭。(前後一串,倒是挺適合做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的)。
一千多年前的衛玠同樣舌頭癢癢,一遇機會,定要冒兩句,使聽眾個個驚嘆。清談高手王澄(小名平子)對衛玠簡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人稱「衛玠談道,平子絕倒」 。衛玠會說,腦瓜也明智,看得准形勢,懂得保身避禍,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
十、韓子高
韓子高,梁朝會稽山陰人,身世微賤,以做鞋為生。據說他「容貌艷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韓子高他貌美,美過中國少年瑰寶周小史(晉代有名的孌童),處於亂軍之中,敵人揮舞長槍白刃瘋狂砍殺,可一旦遇到韓子高,竟然會拋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沒有一個人捨得傷害他的一根毛發,史說:「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可見此君貌美到了什麼程度?他絕非僅有漂亮的臉蛋,他的兩臂修長,善於騎射,形體俊美,肌膚誘人,實在是英武異常,令人痴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純情少女,包括陳朝公主,都瘋狂暗戀子高,竟然因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但韓子高卻甘願委身於南朝陳文帝陳茜(是個Gay佬),他們同食共寢,日夜不離。更因為子高的一段緋聞,而導致陳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滅了王司馬一族,最終造成了梁朝的滅亡和陳朝的建立。這種因為同性戀而導致王朝顛覆的史實,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韓子高,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提出了男皇後的概念,雖然最終誓言未能兌現,但是韓子高貌美傾國的事實是不容辯駁的。陳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葯,片刻不離,給彌留之際的陳茜以極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宮,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門外,只有陳茜子高兩人病榻廝守,度過了人生最後一段旅程。陳茜死後,子高被冤獄賜死,年僅三十歲。
十一、蘭陵王
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流大丞相高歡之孫。高歡長子高澄在父親死後當上東魏第二任權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強干,卻於29歲死在奴隸手裡,丟下六個嗷嗷待乳的兒子,老四就是成為千古傳說的蘭陵王。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實記錄了另外五兄弟的母親出處,就長恭例外:「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書史的遺漏,還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隱情。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繼任,乾脆一腳踢走皇帝,自己稱帝,北齊建立。高長恭當時還留下一樁八卦:皇帝賞他20個侍妾,他只收下一個。美男子的眼光真是高,連皇帝介紹的小姐19個在他眼中都成了恐龍,就一個勉強算美眉。
高長恭驍勇善戰,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注意,這是個把臉遮了很大部分的頭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懷疑「蘭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後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高長恭後來不知為何染了個大毛病:貪財。門口常有行賄的進進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說三道四。屬下尉相願問他:「王既然俸祿那麼高,何必如此貪?」長恭答不上來。相願說:「您是不是因為怕功勞高,被主上忌諱,故意給自己抹點污垢?」長恭這才開口說:「是的。」相願說:「朝廷如果猜忌王,這正好給他留了一條辮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禍。」長恭淚下,跪膝,請他給個安身的法子。相願說:「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病,別干預政事了。」 長恭聽了勸告,便偶而裝裝病。但完全隱退,又不甘心。正處盛年的男子,誰願意退休?何況高長恭不是當隱士的個性。
北齊末代皇帝高緯一天聽了《蘭陵王入陣曲》,對高長恭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但失利,追悔莫及。」 長恭無心快語:「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高緯一聽「家事」這兩個字,心生警覺。叫人給他送去毒葯一杯。皇帝殺人,連理由都沒扯。高長恭死時的年齡沒有記載,估計才三十齣頭。留下個悲痛欲絕的遺孀鄭妃,守著佛門孤燈,度此殘生。四年後,失去了支柱的北齊就為宇文氏所滅,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
十二、慕容沖
名字咋一看像武林高手,他的武功有多高偶不知道,殺人如麻卻是事情。這個小字鳳皇的美少年是前燕開國皇帝慕容雋的幼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傾國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幾年的人生,如掃帚星行空,轟動之大把北國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可惜五胡十六國這段歷史不出名,他也跟著被塵封。
偶很長時間都分不清五胡十六國跟五代十國,後來才知道五胡十六國跟東晉處同一時期,一個在北,一個在南。這時候中國就是南北分治了,不明白為什麼教科書上的南北朝是從東晉滅亡才開始算的。
話歸正題,前燕傳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並。作為戰利品,十二歲的慕容沖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長安的禁宮,一對漂亮寶貝陪秦王苻堅風流快活。誰說男人女相有福的,瞧人家慕容沖多倒霉!後來苻堅因為影響不好,把慕容沖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太守。十幾年後,淝水之戰,苻堅大敗。慕容沖結集鮮卑人,趁亂而起,馬踏關中,揮刀雪恥。幾個兄長相繼死後,他在阿房城繼位,做了燕國皇帝。可巧此處長滿了梧桐,翠竹。傳說中的鳳皇看到梧桐,常落下來休憩,用竹食填肚子。現如今綠影婆娑的阿房真引來了個火鳳皇。於是歌謠傳曰:「鳳皇鳳皇止阿房」。桐竹紛披,玉面羅剎橫刀躍馬,真是花間喝道的場面!苻堅守不住長安,出逃,死在另一個叛臣羌族人姚萇手裡。強大的前秦毀於一旦。
攻陷長安後慕容沖唆使部下搶遍全城,活脫脫一個強盜頭子。鮮卑人在長安拿夠了,撐足了,打著飽嗝,泛起了鄉愁,都嚷著要回家。東北華北的燕國故地,是叔父慕容垂的勢力范圍。慕容沖現在騎虎難下,一旦東歸,皇位必然受到威脅。他跟手下將領產生了意見分歧,被殺。過過皇帝的癮,死了也值。生命如曇花一現,瞬間的絢爛,瞬間的消亡。有道是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這句話講多了也俗,常聽人抱怨韓國電視劇,好端端地一定要在結尾害死豬腳,生拼硬湊悲劇美。慕容沖上輩子就沒修好,又不肯老實安分修下輩子,悲劇豬腳當得渾然天成,不會有人罵編劇吧?數載孌童生涯,一朝鐵血皇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曲折經歷形成了性格的極端:外表陰柔,內心狂野,堅毅,為人狡猾且狠毒。
寫到這里,偶腦海里晃著林平之的紅影子:含著金勺出生,忽一朝大廈傾,忍辱負重,終一天血腥復仇,自己卻在野心中毀滅。搞不清楚在這篇奇遇記中有沒有個岳靈珊,我們只知道一個MM曾給慕容沖生了娃娃,可連姓氏都沒留下來。慕容家族以能征善戰桀驁不馴著稱,還有個特點就是外形好。出現慕容沖這么個集大成者,並非偶然。有趣的是燕國皇室選繼承人時,臉
十三、獨孤信
獨孤信,出生在一個小鮮卑部落的酋長之家,原名獨孤如願。說到這個人,偶不得不啰嗦一下北魏末年的六鎮起義。著名的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時,將都城從平城(山西大同)南遷到了洛陽。此後北方的六個軍事重鎮變得不重要了。從前鎮守六鎮的全是貴族子弟,現在新添的盡是些流放犯。少爺兵們眼見工資獎金一月比一月少,最後落得跟流放的一個待遇,能不惱火嗎!大呼造反有理,六鎮相繼叛亂。
千萬別小看了這場起義,北齊高氏,北周宇文氏,統一中國的隋朝楊氏,建立大唐盛世的李氏,全是在六鎮烽火中打出頭的。大帥哥獨孤如願也如這般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起義第一輪,獨孤如願站在朝廷這邊,跟著親政府的賀拔氏父子殺死了起義將領衛可孤,出了點小名氣。起義第二輪中,不知怎麼地進了葛榮領導的反政府武裝。
後來葛榮失敗,獨孤如願跟著大夥一塊兒被權臣爾朱榮收編。別抱怨他老是換主子,打來打去的那些將軍們全不是好東西,小兵用不著講什麼主義,誰給飯吃就跟誰,人人如此。從後來的發展可看出獨孤如願不但無反骨,反而是個很講義氣的人。爾朱榮見小夥子精於騎射,一表人才,立馬提拔為別將。人長得醒目就是好,同樣從葛榮那裡投奔爾朱榮的高歡,因為形容顦顇,不起眼,只能充帳下隨卒一名。高歡一世梟雄,當年卻吃過以貌取人的虧。
這時候獨孤如願才二十來歲,在軍中人稱「獨孤郎」,講究修飾打扮,又喜歡耍帥,曾在陣前匹馬挑戰,力擒敵將。單挑本來就少,這一回還是帥哥出陣,又有歷史價值又有審美價值。呵呵,可惜沒有錄像。
正當獨孤如願戰場得意,一路升遷之時,政壇風雲變幻,爾朱氏滅門,新一代權臣高歡崛起。北魏皇帝不甘心做傀儡,想跟賀拔氏合夥除掉高歡。眼看箭在弦上,一觸即發。高歡搞了個反間計,挑唆了個笨蛋害死賀拔岳。賀拔氏忙派獨孤如願去接管賀拔岳的軍隊。
獨孤如願走到關中,發現那些兵士們已經給自己找好了個統帥,一看居然是小時候一塊玩的黑獺。老相識,一切都好說,如願便又回洛陽去了。黑獺,大名宇文泰,管了幾個兵,野心倏——一下子沖上天了。得到皇帝的正式承認後便在關中盤踞下來當軍閥,不聽高歡指手畫腳。
北魏皇帝對高歡忍無可忍,西奔投靠宇文泰。獨孤如願一聽到消息,老爹老媽老婆孩子全顧不上了,單騎追隨而去。因為對老東家賀拔氏遭遇感到不平?還是出於跟黑獺的義氣?真有非走不可的理由嗎?以至於拋家棄子,從此天各一方,生死永別。留?走?一個政治賭局。每個人都要從「高歡」和「宇文泰」之間選一個投注。
當時高歡無論在哪方面都是占優勢的,西遷路上,不少人半道折回。就是賀拔氏的當家賀拔勝也是騎牆態度。用事後諸葛亮的眼睛來看,獨孤如願投得多麼正確!在宇文泰扶持起來的西魏基礎上,發展出北周,隋,跟讓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唐。隋朝的建立者是獨孤如願的女婿楊堅,唐朝的建立者是獨孤如願的外孫李淵。瞧人家獨孤將軍什麼眼光!
從此獨孤如願為宇文家出生入死。戰功赫赫。其中也曾因為打了敗仗跑到江南梁朝休養。三年後,梁武帝准他北上,問他是否會去父母生活的山東(指高歡領導的東魏),獨孤如願答得坦盪:事君無二。一心一意,繼續給宇文氏賣命。獨孤如願頗有謀略,最冒尖處是在文治方面。到秦州(今天水)任刺史時,人家幾年裹不清楚的案子,他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政通人和,經濟繁榮,遠近跑來歸附的流民有數萬家之多。某日,獨孤如願到郊外打獵,等到晚霞滿天,策馬回城,迎風急馳,帽子無意中偏到一邊。第二天起來一看,kao! 滿城人都側戴帽子,學習這個帥呆了的新造形。
偶還找了個關於他的故事,釀古井貢酒的那口井,之所以好,就是因為獨孤如願曾經丟了把劍進去。沾上美男子的味道,水質不同凡響。宇文泰見獨孤如願信著遐邇,能服眾心,特特給他賜名為「信」。任命為八大柱國之一 (翻譯作政治局常委,行嗎?)。宇文泰死後,八大柱國中的宇文護獨攬朝政。大臣趙貴想與獨孤信合謀,幹掉宇文護, 還權給宇文泰的兒子。獨孤信說要考慮考慮。這一猶豫,宇文護的毒酒就送上門來了。
唐朝人說獨孤信雖禍及自身,卻惠及子孫。事實上他是個重事業不重家庭的人。如此人物,如此結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幾人能全?獨孤信在歷史上最出名的事當數生出了三國皇後。他西奔後三十齣頭,又娶妻納妾,養了六子七女,厲害的是六個兒子全是正妻郭氏所生。看來獨孤郎的心也有所屬處。長女嫁給宇文泰的長子,四女嫁到李家,七女嫁給楊家,後來都是皇後(李淵母親的皇後頭銜是死後被兒子封的),楊廣,李淵,全是他外孫。
⑽ 史上最帥的人是
果擲潘安
潘安 晉代人。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潘安走,更甚至為了他而爭風吃醋,吵架拉扯。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上街。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蘋果來投擲他。於是,就有「果擲潘安」的傳說。
才貌雙絕曹植
曹植 三國時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氣宇軒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才氣橫溢。膾炙人口的七步詩就是他的傑作。他還著有《洛神賦》、《白馬篇》等名篇,辭句瑰麗,慷慨淋漓,為千古佳文,被後世廣為傳誦,堪稱才貌雙絕。
細腰沈約
沈約 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後主、著名詞人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約。後來,明代詩人夏完淳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恨沈郎」之詩句,這個細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約。時人形容沈約細腰,堪與一代美人趙飛燕相媲美。
璧人衛玠
衛玠 西晉人。生得「花一般嬌,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車上在洛陽的街上走。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誰料衛玠之美雖舉世無雙,卻也因此禍從天降。那年他到下都城遊玩,卻被無數艷麗女子爭相圍觀,沿途幾十里堵塞不通,使他一連幾天都無法好好休息。到達下都城時,全城轟動,「參觀者」絡繹不絕。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世說新語》中有「看剎衛玠」的故事,記載的便是這個傳說。人們曾有「紅顏命薄」之語,卻不知也有「美男命薄」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