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風音樂中常用的樂器有哪些
由於古風音樂的特點,以五聲調為曲,故在編曲配器時,多以採用以下這些樂器,如笙、簫、笛子、二胡、琵琶、箏、揚琴、鼓等。
❷ 中國樂器名稱大全
我國民族樂器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和拉弦樂器四類。
吹奏樂器
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
彈撥樂器
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全部樂器: 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碰鍾 、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薩巴依(維吾爾族) 。
拉奏樂器
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樂器: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族)
❸ 中國古代著名的樂器名字
1、古琴
琴發明於伏羲時代(伏羲在位年代2400 BC-2370 BC,參見網路詞條「三皇五帝年表」),為五弦之琴,或雲為神農(2370 BC-2338 BC)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綱鑒易知錄》:伏羲斫桐為琴,繩絲為弦;綆桑為瑟。
2、瑟
瑟的起源十分久遠,在考古發現的弦樂器中所佔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點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並且絕大多數出自東周楚墓。其他如江蘇、安徽、山東和遼寧等省,只有一點零星發現。
瑟,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
3、鼓
鼓的出現比較早,從如今發現的出土文物來看,可以確定鼓大約有4500年的歷史(以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早期大墓出土的土鼓為例)。在古代,鼓不僅用於祭祀、樂舞,它還用於打擊敵人、驅除猛獸,並且是報時、報警的工具。
4、笙
笙,古稱盧沙,是源自中國的簧管樂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發聲,是吹管樂器中唯一的和聲樂器,也是唯一能吹吸發聲的樂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寬廣,感染力強。
5、塤
塤在古代是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塤起源於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
❹ 中式所有古典樂器的名稱有那些
中國古典樂器:編鍾、古箏、琵琶、古琴、二弦琴、班卓琴、揚琴、箜篌、嗩吶、鼓、鑼、鈸等等,
每個朝代流行的樂器也不同,漢朝時期宮廷常用編鍾樂器,戰國時期古箏廣泛流傳。
還有些民間樂器如:簫、笛子、二胡、拍板、木魚、葫蘆絲、手鼓等……
古典樂器數不勝數,種類繁多。
❺ 古代樂器名稱
金[鍾]:八音之一。金屬制的打擊樂器。歷史久遠,陝西長安縣客省庄龍山文化遺址曾出土有陶鍾,是新石器晚期的遺物;商代以來的鍾為銅制,多是大、小三枚組合起來的編鍾,成為依一定音列組成的旋律樂器。春秋末期至戰國時期的編鍾數目日漸增多,以九枚一組的居多。秦代以後,沿用於歷代宮廷雅樂中的鍾多為呈圓形,每鍾發一音。近年在西南地區多次出土的戰國至兩漢時期具有少數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編鍾,如雲南楚雄萬家壩古墓出土的編鍾,外形似鈴,斷面作桃核形,頂端作雙角狀;廣西等地也出土有編鍾,反映了西南各地與中原地區在音樂文化上的密切聯系。
石[磬]:八音之一。玉、石等材料製成的打擊樂器。甲骨文中磬字,形同曲尺,懸掛在架上。左半像懸石,右半像用手執捶敲擊。《尚書。益稷》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石」即指磬。考古發現有約為夏代的東下馮遺址石磬,系打制而成,表明磬可能起源於某種片狀石制勞動工具,最早用於先民的樂舞活動,後來用於歷代上層統治者配合祭祀、宴享等禮義活動的雅樂中,成為象徵其身份地位的「禮器」。
土[塤]:八音之一。用土燒制的吹奏樂器。戰國時期趙國史書《世本》載:「塤,暴辛公所造。」《拾遺記》載:「皰羲灼土為塤。」這類傳說雖不可信,但也說明塤的歷史很久遠。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有一個吹孔的陶塤,距今約七千餘年,是目前最早的實物。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山西萬泉荊村遺址、甘肅玉門火燒溝遺址、河南鄭州銘攻路、二里崗商代遺址、輝縣琉璃閣區殷墓都有陶制塤的發現。
木[柷敔/音zhuyu住羽] :八音之一。指木製的打擊樂器。柷,形同木升,上寬下窄,用木棒撞擊其內壁發聲,以示樂曲的起始,古代雅樂開始時擊之;敔,狀如伏虎,背面刻有鋸齒,演奏時用一支一端破成細條的竹筒,逆刮虎背的鋸齒,以示樂曲的終結,古代雅樂結束時擊奏。
絲[琴瑟]:八音之一。用梧桐木等木質材料製成的彈撥樂器。《詩經》中已有琴瑟的記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作五弦,周初增為七弦。古代琴的別稱有「綠綺」、「絲桐」等;琴在先秦時代就已經是常用樂器。在我國古代文化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孔子、司馬相如、蔡邕、嵇康等都以彈琴著稱。幾千年來,琴的演奏綿延不絕。歷代琴師對琴曲的流傳和發展做出了貢獻。瑟,多為25弦,也有14弦、23弦的。每根弦下施柱,用以調節有效弦長。據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25弦瑟,可知它是按五聲音階調弦。瑟的出現年代更早。目前出土的瑟是春秋晚期製品。唐宋以來文獻所載和明清宮廷所用的瑟,與周、漢時期出土實物已有較大差異。古代宴享禮儀活動中,多用瑟伴奏歌唱。
竹[簫管]:八音之一。竹製的吹奏簧管樂器。單管、豎吹。古代簫多為竹製,也有玉制、瓷製的。用於獨奏、琴笛合奏或演奏傳統竹樂曲。如龠[音yue月]、形狀像笛子,短管,有三孔、六孔、七孔之分、簫,最初用一組長短不等的細竹管按音律編排而成,如鳥翼狀,叫「排簫」,後來只用一根竹管製成,豎吹得叫「洞簫」。
匏[笙芋]:八音之一。竹製的吹奏簧管樂器。甲骨文中有「和」字,即是小笙,說明其起源之久遠。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實物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笙,竹管14根,竹製簧片。笙管分兩排插在匏[葫蘆]制的笙鬥上。笙在春秋戰國和秦、漢之際是重要的吹奏樂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有19簧、17簧、13簧數種。唐代改為木製。明清時期,廣泛應用於民間器樂合奏和戲曲、說唱伴奏中。芋,在戰國至漢代廣泛流行,至宋代失傳。出土的漢代百戲陶俑、石刻畫像中多有吹竽的圖像。芋的形狀似笙而比笙大。36管,後減至23管。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芋通高78厘米,芋斗、芋嘴為木製,芋管22根,竹製。分前後兩排,每排11管,呈雙弧形排列,插在橢圓形芋鬥上。
革[鼓]:八音之一。指皮革製成的鼓類打擊樂器。《詩經。關雉》中記載:「窈窕淑女,鍾革樂之。」《呂氏春秋。侈樂》載:「為木革之聲若雷,為金石之聲責若霆。」其中的革、木革,都是形容鼓的音樂效果。
❻ 中國古代所有樂器的名稱和圖片
1、吹奏樂器
木葉 紙片 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 瑤| 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葫蘆絲
2、彈撥樂器
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瑟(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 雁柱箜篌
3、打擊樂器
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 碰鍾|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 薩巴依(維吾爾族)
4、拉弦樂器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 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