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心殿的結構為何種樣式清初哪位皇帝居住並死在此殿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7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養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養心莫善於寡慾,意思就是:''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慾望。'為了改善採光,養心殿成為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上懸雍正御筆「中正仁和」匾。明間東側的「東暖閣」內設寶座,向西,這里曾經是慈禧、慈安兩太後垂簾聽政處。明間西側的西暖閣則分隔為數室,有皇帝看閱奏摺、與大臣秘談的小室,曰「勤政親賢」,有乾隆皇帝的讀書處三希堂,還有小佛堂、梅塢,是專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
養心殿的後殿是皇帝的寢宮,共有五間,東西稍間為寢室,各設有床,皇帝可隨意居住。後殿兩側各有耳房五間,東五間為皇後隨居之處,西五間為貴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間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時,慈安住在東側的「體順堂」,慈禧住在西側的「燕禧堂」,隨時登臨前堂,處理政務,確實十分方便。寢宮兩側各設有圍房十餘間,房間矮小,陳設簡單,是供妃嬪等人隨侍時臨時居住的地方。
養心殿前有琉璃門,曰「養心門」,門外有一東西狹長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連房三座,房高不過牆,進深不足4m,為宮中太監、侍衛及值班官員的值宿之所。
現為宮廷原狀陳列。
2. 養心殿前有一門曰養心門,請問養心 出自何人和語
養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養心莫善於寡慾",意思就是:''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慾望。'為了改善採光,養心殿成為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養心殿前有琉璃門,曰「養心門」。
3. 故宮各個宮殿的名稱
1、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即民間所謂「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中的第一座宮殿。乾清宮面闊9間,進深5間,高20米,重檐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兩頭有暖閣。
乃明清十六個皇帝的寢宮: 明朝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自雍正始移居養心殿)。他們在這里居住,也在平時處理日常政務。清代順治、康熙年間,乾清宮與政務關系相當密切,皇帝在這里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
2、養心殿
養心殿是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養心殿南北長約63米,東西寬約80米,佔地5000平方米。
3、交泰殿
交泰殿是一處歷史悠久的明清宮殿建築,屬於北京故宮內廷後三宮之一,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殿名取自《易經》,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是皇帝和後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約為明代嘉靖年間建,順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
4、坤寧宮
坤寧宮位於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屬於北京故宮內廷後三宮之一,位於交泰殿後面。坤寧宮宮名字出自《道德經》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正。
在古代皇後的地位跟皇帝相對,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貴的,皇帝是天,皇後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後是坤,皇後也是天下間之唯一,皇後的寢宮取自道德經中的,坤得一以寧這一句,故名坤寧宮,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寢宮名乾清宮。
5、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宮奉天殿建成,稱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6、中和殿
中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屬於明清傳統宮殿建築。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親祭,如祭天壇、地壇,皇帝於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覽祝文。祭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具。
7、保和殿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是明清傳統宮殿建築,屬於北京故宮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築。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幾經焚毀、重建。現存主體梁架仍為明代建築。
明初名謹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經》,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專一、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之意。
4. 清朝的養心殿是幹嘛的
養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
清初順治皇帝病逝於此地。
康熙年間,這里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
自雍正皇帝居住養心殿後,造辦處的各作坊遂逐漸遷出內廷,這里就一直作為清代皇帝的寢宮。
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為一組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群。一直到溥儀出宮,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
5. 故宮太和殿這個名字的由來
太和殿名字的由來:
太和殿於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太和殿。屢遭焚毀,多次重建。
上承重檐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台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為中國現存最大木構架建築之一。
(5)養心殿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太和殿的裝飾十分華麗。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內外梁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
殿內金磚鋪地,太和殿內地面共鋪二尺見方的大金磚四千七百一十八塊。但是金磚並不是用黃金製成,而是在蘇州特製的磚。其表面為淡黑、油潤、光亮、不澀不滑。
6. 清朝乾隆有著自己的宮殿,為什麼卻經常住在養心殿
清朝乾隆有自己的宮殿,為什麼還經常住在養心殿,原因如下:因為養心殿方便處理國家政務,睡覺時不用往寢宮奔走;養心殿的陳設簡單樸素,可以提醒自己要像父皇那樣發憤圖強,為文武百官和後代做表率;養心殿的位置很好,距離御膳房、乾清宮、慈寧宮等都很近,可以節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休息及盡孝。
清代的八位皇帝都先後居住在養心殿,這是節儉的表率。隨著它慢慢地變成了皇帝寢宮,它的陳設也變得越來越奢華。據說在晚清,養心殿的陳設品可以達到七百八十餘件。
我們看的很多清宮劇,裡面經常有這樣一句台詞,擺駕養心殿或者皇上在養心殿,這些話是不是就暗示皇上經常在養心殿呢?
你贊同上面的原因嗎?
7. 養心殿景點導游詞
養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初順治皇帝病逝於此地。康熙年間,這里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養心殿後,造辦處的各作坊遂逐漸遷出內廷,這里就一直作為清代皇帝的寢宮,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為一組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群。一直到溥儀出宮,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7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養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養心莫善於寡慾",意思就是:''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慾望。'為了改善採光,養心殿成為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上懸雍正御筆「中正仁和」匾。明間東側的「東暖閣」內設寶座,向西,這里曾經是慈禧、慈安兩太後垂簾聽政處。明間西側的西暖閣則分隔為數室,有皇帝看閱奏摺、與大臣秘談的小室,曰「勤政親賢」,有乾隆皇帝的讀書處三希堂,還有小佛堂、梅塢,是專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
養心殿的後殿是皇帝的寢宮,共有五間,東西稍間為寢室,各設有床,皇帝可隨意居住。後殿兩側各有耳房五間,東五間為皇後隨居之處,西五間為貴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間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時,慈安住在東側的「體順堂」,慈禧住在西側的「燕禧堂」,隨時登臨前堂,處理政務,確實十分方便。寢宮兩側各設有圍房十餘間,房間矮小,陳設簡單,是供妃嬪等人隨侍時臨時居住的地方。
養心殿前有琉璃門,曰「養心門」,門外有一東西狹長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連房三座,房高不過牆,進深不足4m,為宮中太監、侍衛及值班官員的值宿之所。現為宮廷原狀陳列。
養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初順治皇帝病逝於此地。紫禁城的建造者只把養心殿作為一座為皇帝臨時休息而設的宮殿,僅此而已。康熙年間,這里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養心殿是一獨立的院落,南北長約63米,東西寬約80米,佔地5000平方米。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
該殿清雍正時重修。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間,皇帝多在這里居住和進行日常活動。正廳設有寶座、御案。寶座後設有書架,藏有歷代皇帝有關「治國」經驗、教訓的著述,專為傳給新皇帝閱讀。一些官員在提拔、調動之前常被領到這里覲見皇帝,這種儀式叫「引見」。西間是皇帝批閱奏摺,以及同軍機大臣策劃軍政活動的要地。
一個節儉的表率,但畢竟變成了皇帝寢宮,養心殿的陳設也越來越奢華。到了晚清,殿內陳設品竟達七百八十餘件!從雍正皇朝明代和清代初期,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據說康熙皇帝死後,他的兒子雍正為了表示守孝,沒有入住乾清宮,而是居住於養心殿。後來,雍正皇帝就把養心殿作為他的寢宮,沒有再搬到乾清宮。另一原因,雍正入住當時陳設樸素的養心殿,是想為天下人做開始到宣統皇朝為止,清代共有八個皇帝居住於養心殿。順治、乾隆和同治三個皇帝死於養心殿。
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間,皇帝多在這里進行日常活動,包括處理政務。養心殿的前殿是皇帝處理政務、接見大臣、學習與休息的場所。正門設有寶座和御案,還有書櫥,內藏歷代皇帝治國經驗教訓等記載與書籍等。清代皇帝經常在這里召見大臣,有時也在這里接見外國使臣。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皇帝在這里接見過羅馬教皇使臣嘉樂,親自接過嘉樂所進的教皇表章,並賜給嘉樂若乾衣物用具等。
養心殿外院的矮小房屋是太監值班的處所,官員們就在這里等候皇帝召見。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死後,西太後施展計謀除掉了輔政八大臣,從而得以控制皇權。在同治和光緒皇帝年幼時,養心殿前殿的東暖閣,曾是西太後(慈禧太後)和東太後(慈安太後)垂簾聽政的地方。當時小皇帝坐於前座,西太後坐於後座,兩座之間由一道黃色紗簾隔開。所有的決策就由黃色紗簾後的西太後作出。西太後以"垂簾聽政"的方式,統治中國達四十八年之久。
8. 北京故宮中的養心殿,頤和園中的仁壽殿這些建築的名稱來源於()A道家B法家C儒家D陰陽家
1.養心殿的養心出處我忘了(但肯定是儒家的經典),仁壽殿的仁壽出自《論語》:智者樂仁者壽。所以答案是儒家。
2.魚樂榭出自《世說新語》:鳥獸禽魚自來親人。這個有點麻煩,因為世說新語是小說組成的,按理說《世說新語》應該是小說家的東西,但是答案里沒有,全書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裡面的故事跟孔子的思想沾邊,所以我覺得也是儒家。
9. 什麼是養心殿
養心殿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宮殿建築,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
清初順治皇帝病逝於此地。
康熙年間,這里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養心殿後,造辦處的各作坊遂逐漸遷出內廷,這里就一直作為清代皇帝的寢宮,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為一組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群。一直到溥儀出宮,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
雍正時期,皇帝的寢宮由乾清宮移到了養心殿。養心殿是工字形建築,分為前朝和後寢,中間以穿堂相連。前殿三間,中間一間為皇帝召見大臣處理政務的地方,東間就是「垂簾聽政」的場所;西間,有雍正皇帝手書「勤政親賢」匾,是皇帝召見軍機大臣的地方。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7間,通面闊36m,
養心殿外景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養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養心莫善於寡慾",意思就是:''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慾望。'為了改善採光,養心殿成為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上懸雍正御筆「中正仁和」匾。明間東側的「東暖閣」內設寶座,向西,這里曾經是慈禧、慈安兩太後垂簾聽政處。明間西側的西暖閣則分隔為數室,有皇帝看閱奏摺、與大臣秘談的小室,曰「勤政親賢」,有乾隆皇帝的讀書處三希堂,還有小佛堂、梅塢,是專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
養心殿的後殿是皇帝的寢宮,共有五間,東西稍間為寢室
養心殿,各設有床,皇帝可隨意居住。後殿兩側各有耳房五間,東五間為皇後隨居之處,西五間為貴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間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時,慈安住在東側的「體順堂」,慈禧住在西側的「燕禧堂」,隨時登臨前堂,處理政務,確實十分方便。寢宮兩側各設有圍房十餘間,房間矮小,陳設簡單,是供妃嬪等人隨侍時臨時居住的地方。
養心殿前有琉璃門,曰「養心門」,門外有一東西狹長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連房三座,房高不過牆,進深不足4m,為宮中太監、侍衛及值班官員的值宿之所。
10. 關於養心殿的樣子,一定要樣子,不要資料。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養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養心莫善於寡慾",意思就是:''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慾望。'為了改善採光,養心殿成為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上懸雍正御筆「中正仁和」匾。明間東側的「東暖閣」內設寶座,向西,這里曾經是慈禧、慈安兩太後垂簾聽政處。明間西側的西暖閣則分隔為數室,有皇帝看閱奏摺、與大臣秘談的小室,曰「勤政親賢」,有乾隆皇帝的讀書處三希堂,還有小佛堂、梅塢,是專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
養心殿的後殿是皇帝的寢宮,共有五間,東西稍間為寢室,各設有床,皇帝可隨意居住。後殿兩側
各有耳房五間
東五間為皇後隨居之處,西五間為貴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間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時,慈安住在東側的「體順堂」,慈禧住在西側的「燕禧堂」,隨時登臨前堂,處理政務,確是十分方便。寢宮兩側各設有圍房十餘間,房間矮小,陳設簡單,是供妃嬪等人隨侍時臨時居住的地方。
養心殿前有琉璃門,曰「養心門」,門外有一東西狹長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連房三座,房高不過牆,進深不足4m,為宮中太監、侍衛及值班官員的值宿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