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丹陽名字的由來

丹陽名字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1-03-28 07:42:33

㈠ 江蘇省丹陽市的由來

丹陽,這方肥美土地的形成已逾萬年,有人類居住已在6000年以上,有文字記載已達3000餘年之久。正可謂歷經滄桑,源遠流長。
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開發利用土地。商末,太伯(太伯亦作泰伯)、仲雍(仲雍亦作虞仲)來到江南,入鄉問俗,斷發文身,並從中原帶來先進生產技術,使本地農業、手工業生產水平提高,開發利用土地規模不斷擴大。至唐宋年間,這里已成為「魚米之鄉」和全國經濟發達的地區。
在歷史長河中,丹陽於春秋戰國時期曾屬吳、越、楚、秦等國,其名始稱朱方、雲陽。行政建置始於楚威王滅越後,初置雲陽邑,與時之延陵邑(今常州)、金陵邑(今南京)齊名。秦代及其以後,初為雲陽縣,後名曲阿縣(曲阿的阿讀ē)。新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曲阿為風美縣,後又復名曲阿或雲陽縣。晉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西南延陵鄉置延陵縣,分東北部置武進縣。隋時,丹徒、蘭陵(原武進)縣分別並入延陵、曲阿縣,並以曲阿南金山鄉置金山府(後改置金山縣,即今金壇市)。唐代,於武德二年(619年)至五年,曾「以曲阿置雲州」,又改雲州為簡州,並分置武進、丹徒兩縣。
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曲阿為丹楊(陽)縣。宋熙寧五年(1072年),廢延陵縣為鎮,劃入丹陽(宋太平興國中撰成的《太平寰宇記》載:「唐代從木之丹楊,即今從阜之丹陽也」。又,《舊唐書》、《新唐書》、《元和郡縣志》等皆雲唐天寶元年改為丹陽縣,並不從木。按此記載,本書敘述宋代以後史事,一律稱丹陽。)其5鄉分別劃歸丹陽、金壇、丹徒、句容4縣。自此,縣境地域基本穩定,丹陽其名延續至今。
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改名為丹陽市。也許是丹陽人民熱愛家鄉之故,並因城南有座鳳凰山,城內有處地名為朝陽,故美其名曰「丹鳳朝陽」。

㈡ 丹陽最大的諸多姓氏中,毛姓的來源

毛姓的發祥地,是周文王之子所得的毛國了。毛國所在地,根據人們的考證,就在今河南宜陽一帶。毛姓以此為源地,一步一步地向外地播遷繁衍,很快就在山西的西河(今山西陽城一帶)河南的滎陽兩地發展起來。之後,又以此為中心,向全國播遷。

毛姓另一來源,是周武王封聃到毛邑,即現在河南宜陽靈寶一帶。聃是周文王的一個兒子,是個伯爵,人稱伯聃。其子孫亦以邑為姓。這兩支毛姓其實同出一源,都是周文王一族後人。

周文王的這支後裔,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不少著名人物。較早的是周代的毛公亨,後來是戰國時代的毛遂,以及傳《詩經》的「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萇等。

二、毛姓變遷

南北朝時期,毛姓也有少數民族的血統加入,這就是《姓氏·考略》所說的:「又氐酋有毛氏,苻鍵將有毛貴,見《後秦錄》。」 世居北方的毛氏,南遷江南各地,據後來的學者考證,約在漢唐時期。一支毛姓人從中原遷居今江西吉州龍城(江西吉水),其後便在這里發展繁衍。其中的一些人在毛太華的率領下遷居雲南瀾滄衛(今瀾滄縣),明朝立國之後,毛太華又率長子毛清一、第四子毛清四北上做官,居住在湖南湘鄉北門外緋子撟(今湘鄉火車站附近)。十餘年後,毛清一、毛清四又遷湘潭三十九都(今韶山),並最終在此定居下來。不久,又有一支毛姓人在毛命傳的帶領下遷到這里。從此,上述兩支毛姓人便在今湖南韶山一帶生息繁衍,辛勤勞作,默默耕耘,直到由毛太華下傳20代,才出了一位改寫中國歷史的傑出人物毛澤東。

今天,以人口多寡計算,毛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76位。

三、毛姓名人

最早的毛姓名人當推家喻戶曉的謀士--毛遂。毛遂為戰國時趙國人,平原君門下食客,歷來不受器重。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圍邯鄲,平原君到楚求救,他自薦同往。平原君和楚王談判,不得要領。關鍵時刻,毛遂按劍而上,直說厲害,說服楚王同意趙楚合縱。平原君趙勝由此嘆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毛遂從此脫穎而出,被平原君待為上賓。

到漢元帝時,出了一名畫家,名毛延壽。傳說,漢元帝妃子太多,於是命令毛延壽等人將宮女們的形象畫出來,以供皇上選擇;眾多宮女都爭相賄賂畫工,以求元帝寵幸,只有王嬙王昭君不肯干這樣的事,結果她未能見到天子。後來,漢與匈奴和親,王昭君被選中,准備前往塞北為匈奴王之妻,臨行時元帝召見,發現其貌為宮人之最,但既已答應匈奴,卻也只能忍痛割愛;後來元帝仔細偵查此事,遂將毛延壽等人統統斬首,棄於街市。

西漢時,還出現了兩位詩學家毛亨和毛萇。毛亨一說為西漢魯人(郡治今山東曲阜一帶),另一說為河間(郡治今河北獻縣東南)人。據傳他為古文經學「毛詩派」的開創者,曾作《毛詩故訓傳》,以授毛萇,史稱「大毛公」。毛萇為西漢趙(郡治今河北邯鄲西南)人,據稱其詩學傳自毛亨,曾任河間獻王博士,史稱「小毛公」。

元朝末年,毛姓出了位農民起義軍將領毛貴(?~1359年)。龍鳳三年(1357年)春,他率部連克膠州、萊州(今山東掖縣),繼由海道攻入益都。夏季劉福通分三路掃北,他率東路軍,次年克青州、滄州、長蘆、濟南等地,立賓興院,選用官吏;興辦屯田,規定官民田十征其二,以充軍需。轉而攻克薊州(治今天津市薊縣),鋒芒直指元都,朝廷大震。後被趙均用殺害。

明朝有個藏書家叫毛晉(1599~1659),字子晉,號潛在;原名鳳苞,字子久。江蘇常熟人。藏書達八萬四千餘冊,其數量幾與後來毛澤東先生的藏書相埒。毛晉藏書多宋元刻本,建汲古閣,目耕樓以儲之。曾校刻《十三經》、《十七史》、《津逮秘書》、《六十種曲》等,為歷代私家刻書最多者。好鈔錄罕見秘籍,繕寫精良,後人稱之為「毛鈔」,著有《隱湖題跋》,並編有《毛詩陸疏廣要》。

拿《明史》與《宋史》相較。《明史》中的毛姓名人比宋史多得多,由此可知毛姓愈到後來愈發達,幾成簪笏蟬聯,前後輝美之勢。茲就《明史》所載其他重要毛姓名人臚舉如下,以窺就裡:

毛玉:雲南右衛軍家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任南京吏科給事中,多有政績,死於獄中,贈光祿少卿。其先祖當為元末從吉州避往雲南省,有可能是毛太華之後,因毛太華遷湘時,只有兩個兒子隨往。

毛伯溫:安汝厲,江西吉水人,正德三年(1508年)進士,任御史、大理寺丞、工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毛氏族譜》說「二十一世,傳至伯溫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可見他與韶山毛姓有淵源關系。這里的「二十一世」,是從江西吉水毛氏始遷祖、宋工部尚書毛讓算起的,從毛讓到毛伯溫(北宋到明中後期),其間約500年。

毛愷:浙江江山(屬衢州)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進士,御史,太子太保。

毛文龍:浙江杭州人,年輕時替人看相謀生,習孫吳兵法,好談兵事。 天啟元年五月率軍丁將近二百人,涉海三千里,直入虎穴,擒叛將佟養真父子於鎮江,一舉收復遼東數百里江山,史稱「鎮江大捷」。後率部撤往鴨綠江口近海的皮島,隨後晉升為總兵。天啟六年(1626年),寧遠大戰時毛文龍襲擊永寧,迫使後金回師沈陽。天啟七年(1627年)寧錦大戰時毛文龍襲擊昌城、遼陽,皇太極被迫撤軍。他所創建的東江鎮巍然屹立於敵後,成了牽制後金遠途作戰的一顆釘子,長期制約著後金南侵的步伐。

毛士龍:江蘇宜興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杭州推官,刑科給事中,左僉都御史。還有湖北公安縣的毛羽健,浙江餘姚的毛吉,河南鄧縣的毛弘,江蘇崑山的毛澄,山東掖縣的毛紀等等,他們都是進士出身,在朝廷里任過要職。

到清朝,毛姓涌現了好幾位有影響的文學家。

毛先舒(1620~1688),清初文學家。字稚黃,又名,字馳黃,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諸生,明亡之後不求仕進。曾從事音韻學研究,也能詩文,與毛奇齡、毛際可齊名,時稱「浙中三毛,文中三豪」。有《潠書》、《思古堂集》、《詩辨坻》、《韻學通指》、《南曲正韻》等。

毛奇齡(1623~1713),清經學家,文學家。字大可,號初晴,又以郡望稱西河,浙江蕭山人。康熙時,任翰林院檢討,明史館撰修官等職。治經史及音韻學,所撰《四書改錯》,對當時用以科舉取士的朱熹的《四書集注》有所抨擊。能散文詩詞,並從事詩詞的理論批評,有《西河詩話》、《西河詞話》。又通音律,撰有《競山樂錄》等,著作編為《西河合集》。

毛宗崗:清初小說評點家,字序始,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評刻《三國演義》,將羅貫中原本,加以修訂;整頓回目,改訂文辭,削除論贊,增刪瑣事,改換詩文,成為今日流行的120回本。在其修改及評語中,依據朱熹《通鑒綱目》,增強了尊劉黜曹的封建正統觀念,藝術分析也多八股文作法,不脫當時評點派的習氣。

從以上列舉的毛姓名人來看,宋代以前的毛姓名人多出自黃河流域的陝西一帶,宋至清代毛姓名人多出自長江中下游的江浙一帶。在中國的歷史上,毛姓並不是一個大姓,但十分活躍。江山代有才人出,隨著姓氏的遷徙,人才重心也在不斷變化。

迄近代,遷居到湖南的毛姓經歷數百年的發展,靈秀郁積而磅礴,終於在時勢的推涌下乘時而起,出現了一代偉人毛澤東。

㈢ 丹陽有什麼民間傳說

每個地方都有很多美麗的傳說,我在這里例舉三個:

1,春秋戰國時代,丹陽是楚國的屬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國江南地帶,並設置會稽郡,管轄今江蘇東南部和浙江東部,丹陽也被改為了雲陽縣。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雲陽縣邑,不知讓秦始皇費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價地來破壞此地的「王氣」。
原來,秦始皇這樣做是有他的原因的。當初,他在東巡路過丹陽境界時,隨從史官便占卜稱:雲陽有「王氣」。因而,秦始皇很是害怕丹陽會出皇帝來爭奪他的江山,所以就立即下旨來破掉丹陽的「風水」。這其中的一個「舉措」,就是將帶有「王氣」的「雲陽」縣名改為「曲阿」。第二個舉措,就是將「會稽馳道」經過丹陽的地段改得彎彎曲曲「截直道使曲」,也就是故意把直道修成彎道,其目的也是為了破丹陽的「王氣」。
這名字也改了,道路也弄完了,但是方士的預言最終還是不幸應驗了。在秦始皇死後的430年(222年),丹陽出了第一位皇帝——三國吳大帝孫權。孫權原籍浙江富陽,後祖輩移居曲阿( 今丹陽司徒鎮 ),祖父孫鍾在丹陽司徒以種瓜為生,死後被葬於司徒白鶴山,其父孫堅死後被葬於丹陽司徒吳陵港,墓叫「高陵」。到了南朝,丹陽又出了兩代開國皇帝。其中的一位是蕭道成,字紹伯,小名斗將,是南朝齊高帝,丹陽訪仙鎮蕭家巷人,享年56歲,死後被葬於丹陽胡橋獅子灣「泰和陵」。另一位便是蕭衍,字叔達,史稱梁武帝,也是丹陽訪仙鎮蕭家巷人,549年在一場大禍中身亡,享年85歲,被葬於丹陽荊林三村巷「修陵」。

2,學問的來歷
孔夫子帶了弟子們出遊。一天,路過一個村莊,只見有戶人家的大門上貼著一副對聯:
家財萬貫不算富,膝下無子亦有福
孔夫子看完,想了半天,也沒弄懂是什麼意思,他回頭問了:「弟子們,誰能解出這副對聯是什麼意思?」諸弟子有的直搔頭皮,有的低頭不語,有的乾脆搖頭表示答不出來。沒有辦法,孔夫子只好去請教戶主。
孔夫子敲門進去,向戶主說明來意。戶主答道:「老夫子見笑了,這副對聯寫的是我家事實。小老兒有閨女十個,一個閨女一千金,十個閨女就是十千金了,所以對聯:『家財萬貫不算富』,還有,小老兒膝下無子,常言道女婿是半子,小老兒十個女婿,個個爭先孝順我。我們老兩口常常被女兒、女婿你爭我拉地請去吃飯,比那些天天和兒子、媳婦爭爭吵吵的人家要有福氣多了。所以說:『膝下無子亦有福』。」
聽完戶主的解釋,孔夫子不禁稱贊道:「妙哉!」再一看身後的眾弟子,個個面帶愧色。孔夫子對他們說:「學問學問,就是又學又問。不恥下問,乃學習美德也,何必羞愧!」老師的一席話,說得弟子們個個點頭稱是。師生一行向戶主道過謝,又上路去了。

3,雙墩山的故事
相傳古代,在曲阿(e)今丹陽,近郊區的地方,有一條龍受傷未愈,生命岌岌可危。此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曉,但又不能大肆宣揚,讓凡間的子民知道龍所在的位置,於是,只好派天上的神仙下凡去醫治,並以打雷閃電為信號,信號一到即刻返回天庭,不可逗留,以免招搖。這位神仙在接受了玉帝的旨意之後,挑著兩擔的葯慌忙上路,誰知路途遙遠,雖然步履快捷,但最後還是在半路收到了即刻回天庭的信號,這位神仙也沒有辦法,只好放下肩上的兩擔葯,回到了天庭。而這兩擔的葯隨著日子的推移,逐漸形成了兩座山,那根扁擔便變成了一條小路,隨後雙墩山由此得名,而那條龍所在的位置也不曾知曉。只是在後來聽人說,大躍進的時候,人們想開山植被時,挖到過一個洞,掏開一看,千百條蛇纏繞在一起,其中有一條相對粗張的蛇頭戴皇冠,人們見此恐慌懼怕,丟器而逃,蛇群隔天後也不見蹤影,耐人尋味。人們也由此對兩座山的傳說心生的崇敬,紛紛將自己家祖輩的墳墓遷至至此,以享極樂世界之福。
(後記:由於現代化發展,各種國家級開發區的建設,雙墩山名存實亡,因為一座山已被鏟平,家家遷祖墳,聽說,遷墳那天,鞭炮聲響徹天際。)

㈣ 鎮江名字由來

鎮江是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古城。可見諸史籍記載或文物證明,鎮江最早的地名稱作「宜」。1954年,在丹徒縣大港煙墩山發掘的西周初期宜侯夨墓,得到一件銅器「夨簋」,銘文有一句話「王令虔侯夨曰:繇,侯於宜。」據郭沫若、唐蘭等學者考證,這個「虔侯」原本是虞侯,周良王改封他為宜侯。

到了春秋中葉,鎮江有了「朱方」之名。據《左傳》記載,魯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冬,齊相慶封在貴族政治斗爭中失敗後,舉族「奔吳,吳句余予之朱方,聚其族居之,富於其舊」。這是朱方之名首見諸史籍。後來越滅吳,楚又滅越,於是改朱方為「谷陽」。

秦始皇滅六國後,巡遊天下,到了谷陽,聽信方士之言此地有「王者之氣」,就近調來「勞改營」的三千紅衣囚徒,鑿通京硯山,改谷陽為「丹徒」以污之,看你還出皇帝不!

漢朝時,在丹徒築京口埭,故又有「京口」之稱。三國時代,孫吳曾在此築城,名之「京城」,又稱「鐵瓮」,因為城像一個壇子。嘉禾三年孫權為了勵其與中原曹魏爭霸之志,又改為 「武進」。

東晉初,丹徒縣治始遷京口。當時正當五胡亂華之際,北方人民大量湧入此地,朝廷在此專門安置北方「流民」和「衣冠之族」,京口也就大有名氣,以致劉裕稱之「京口兵可用,酒可飲」。

京口是劉裕的出生地,也是他長期經營並最後禪晉建宋的基地。所以他做了皇帝後予以特殊地位。他的三子義隆於元嘉二十六年下詔書說:「朕違北京,二十餘載;雖雲密邇,瞻塗莫從。」由於京口在首都建業的東北,故稱「北京」,這是知者甚少的異名。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丹徒與延陵兩縣合並而稱「延陵」縣。開皇十五年置「注州」,這是鎮江又一異名。又安史之亂後,注州又是權力很大的鎮海軍節度使的駐地,因此又有「鎮江」的異名。

直到宋政和三年(公元1139年),才正式稱「鎮江」,一直沿用至今,它最確切地標示其地理特徵。

此外,還有「徐陵」、「晉陵」、「蔣州」等異名。

㈤ 丹陽舊縣叫法的來歷

丹陽建置始於戰國時期,初為雲陽邑。《山海經》中有一條河叫「丹水」,即丹江,根據「山水陰陽,水北為陽」的理論命名丹陽。[2]1987年12月,丹陽撤縣設市,為丹陽市,由鎮江市代管。滬寧高速公路(G42滬蓉高速)、312國道、122省道、338省道等是通過公路出入丹陽的主要幹道,水運有京杭大運河縱貫丹陽,大港港口是對外開放的長江第三大港,常州奔牛機場坐落丹陽市境內。

㈥ 江蘇丹陽在古時候又叫過什麼名字

丹陽是現今江蘇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設置的15個縣份之一,當時稱曲阿,後改名雲陽,唐天寶元年(742年),因當時境內生長著眾多的「赤楊樹」,「赤」與「丹」同義,「楊」與「陽」諧音,故名「丹陽」,後取「丹鳳朝陽」之意,定名丹陽。

㈦ 韋丹陽的名字意義

韋【太平天國中北王
韋昌輝
的韋】丹【
熱血丹心
的丹】陽【太陽的陽】連起來的意思是;希望你有一顆熱血丹心;如日中天為
韋氏家族
爭光

㈧ 丹陽的由來..

1.銅的別稱。 唐 呂巖 《寄白龍洞劉道人》詩:「競向山中尋草葯,伏鉛制汞點丹陽。」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一:「余家有古鏡,背銘雲:『漢 有善銅出丹陽,取為鏡,清如明,左龍右虎補之。』不知『丹陽』何語,問 東坡 ,亦不解。後見《神仙葯名隱訣》雲:『銅亦名丹陽。』」 2.道教謂煅粉點銅之術。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序丹灶》:「自 三茅君 以 丹陽 歲歉,死者盈道,因取丹頭點銀為金,化鐵為銀,以救飢人,故後人以煅粉點銅者,名其法曰丹陽。」 3.佛教所謂超脫塵世的境界。 明 李贄 《復丘若泰書》:「丹陽雖上仙,安能棄輪迴,舍因緣,自脫於人世苦海之外耶?」明 李贄 《復丘若泰書》:「非謂必如何空之而後可至丹陽境界也。」

㈨ 寫丹陽來歷作文300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丹陽,古城風景如畫,文化遺址,古跡建築如一顆顆明珠灑落在丹陽的角角落落,其中萬善公園最引人注目。
萬善公園里有一座馳名中外的萬善塔:塔身是磚木結構,棕黑色的木板表明了它的歷史悠久,歷盡滄桑,惟妙惟肖的雕刻,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塔身全高40多米,從古運河畔拔地而起,直指蒼穹,巍然屹立,雄奇挺拔,在全國數百座古塔中,堪稱一絕,所以,它又贏得了「古運河畔第一塔」的美譽。走進塔門雖然底層非常寬敞,但光線不是很好,不過踩著實木樓梯到達第二層時你會覺得眼前豁然開朗。燦爛的陽光從門縫里溜了進來,驅散了陰暗,順著樓梯層層上行,你會發現樓身越來越小,每一層塔身都是八角形的,塔外都有走廊供游

㈩ 江蘇省名字的由來

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蘇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江蘇界於北緯30°45'-35°20',東經116°18'-121°57'之間,北接山東,東瀕黃海,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西接安徽,江蘇省總面積10.72萬平方千米。

江蘇跨江濱海,湖泊眾多,地勢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構成;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江蘇省屬東亞季風氣候區,處在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氣候過渡地帶,氣候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徵。

(10)丹陽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江蘇地形地貌:江蘇地形以平原為主,江蘇陸地面積為103229.17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積佔比86.89%,達89706.03平方千米,丘陵面積11916.16平方千米,山地面積1606.98平方千米,比例居中國各省首位,主要由蘇北平原、黃淮平原、江淮平原、濱海平原、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

江蘇是中國地勢最低的一個省區,絕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占江蘇省總面積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脈、雲台山脈、寧鎮山脈、茅山山脈、宜溧山脈。連雲港雲台山玉女峰為江蘇省最高峰,海拔625米。

閱讀全文

與丹陽名字的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