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要投訴象山爵溪派出所
他們不是民警,是軍人。拎不清還投訴。
2. 象山縣爵溪街道老城區什麼拆遷
象山縣爵溪街道老城區
具體的拆遷規劃時間可以咨詢當地街道辦事處,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3. 爵溪有四門你知哪四門
首先不知你所說的爵溪指的是否是地名還是其他。
其他的話不清楚,如果是地名,那麼爵溪沒有四門,恰好我在爵溪呆過兩年。
爵溪鎮經濟相對於內地的鎮富饒了太多太多。下轄一個工業區,大型企業如甬南等。
爵溪鎮的晚上是比較美好的,大海邊興起的簡陋KTV,或許算不上。但生意比較好。
鎮裡面跳廣場舞的也比較火爆。人流很多。
以上回答或許與題無關,僅作懷念。希望還有再回爵溪的時候。以下內容為引用。
爵溪農村
爵溪農村地處象山縣爵溪鎮城區。三面環山,東臨東海,轄境不足0.4平方公里。昔為漁村,因村南一溪林茂噪而取村名為雀溪,元代諧音作爵溪。宋代屬仙游鄉。明洪武二年(1369)置巡檢司。三十一年改設千戶所,築城高2.8丈,周3里許。為抗倭重鎮,因又稱所里。清宣統二年(1910)屬寶海鄉。1932年分建大瀛、玉泉二鄉,越二年合為爵溪鄉。1953年置爵溪鎮,次年組成爵溪漁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轉為高級漁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析為漁業一社、二社、三社,1958年合為東方紅人民公社。後幾經改組分合,1983年分設爵溪農村與爵溪漁村,隸屬爵溪鎮。1992年,全村1076戶、3557人。耕地465畝,其中水田130畝,菜地30畝。山林9329畝,內柑桔385畝。年社會總產值1.56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232萬元,工業總產值10133萬元,出口創匯4038.76萬元。
工業致富 百折不撓
爵溪,素稱山多田少,地狹人稠。向為濱海漁村,村民以大目洋為依託,以漁為業,春汛時千帆雲集,網罟齊施,爵溪灘頭,鯗廠百餘家,盛時產鯗2萬擔(1000噸)。詩人陳策有"到枕濤聲天地動,落灘漁艇海嵐腥"句,又謂"尤愛郎君(爵鯗別稱)風味好,美魚珍重爵溪名",爵鯗暢銷滬杭寧紹各地。1949年後,漁業一度發展,但因缺乏科學指導,至60年代末,大黃魚資源枯竭,漁業一蹶不振。爵溪村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千方百計尋找出路。先就地取沙,加工為型沙銷往上海。後籌款至上海購入舊式紡紗機,於1974年2月,因陋就簡辦起第一家工廠--爵溪鎮織布廠(今更名寧波大東絲織廠)。公社革委會頂住"社辦企業當作資本主義批判"的歪風,表示:"已購設備堅決運轉,不能擱置,已辦的工廠堅決辦好。"並選定輕紡工業為主攻方向。至1980年該廠年產值超過100萬元。
村領導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實行以廠長為主集體承包制,對工人實行五定一獎,計件工資,對幹部任用要求"三懂"(懂生產技術,懂供銷業務,懂財務管理)。1982年根據上述標准新選拔23人任廠長、副廠長。利潤除上交與獎勵外,半數充企業留成,用作技術改造與技術革新。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獎罰分明,權力下放給廠長。生產有新的起色,1984年工業產值突破1000萬元,成為象山"千萬第一村"。1986年突破2000萬元,粗具村辦工業格局。是年,將5家針織廠合一,與外商合資,創辦寧波市首家村級中外合資型企業。1986年起,為選拔人才,採取考試招工,面向全縣,擇優錄用,和開班培訓等辦法,使工人文化水平不斷提高。至1988年底,共引進有文化青年2500人。同時注重投入,調整結構,推行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管理,鼓勵發展個體工業企業和第三產業。創辦天峰機械工程研究所,研製開發新工藝、新產品,並在寧波、上海、北京、深圳設立辦事處,增強企業自我發展能力。1993年企業推行股份合作制,實行男女工人計件工資輔以計時,管理人員浮動工資,廠長、副廠長等領導人員產值、銷售、利潤三掛鉤計酬辦法。
1992年村辦企業11家,主要有寧波天峰機械廠、中外合資寧波東興針織有限公司、寧波大東絲織廠、象山大東電瓷廠、寧波勞武針織廠、象山華光針織廠、象山宇訊電器廠、象山縣第五建築工程公司等,固定資產原值1600萬元。產品遠銷德、日、新加坡等24個國家和地區,FDX-1空氣變形紗機、YA79-50型半自動專用膠木壓機等3個產品獲市級科技成果獎。分別有5家企業評上市級以上"重合同、守信用"企業,3家企業被省、市、縣人民政府授予先進企業稱號,1家企業被國家農業部、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聯合授予出口創匯大戶稱號。村辦企業的發展,帶動120餘家私營、個體、合夥企業的形成。投資300萬元建成農貿綜合市場,近百家飲食、商業網點興起,形成一定的商業格局。
建設農村 全面開花
在大力興辦工業的同時,不忘農業是基礎,抓多種經營。1979年294人耕種農田1419畝,糧食產量540噸,畝產380公斤,人均產糧1.84噸。1988年20人種田454畝,產糧209噸,畝產460公斤,人均產糧10.45噸,提高工效7.4倍。開發山林、海水資源,已辟大嶴、下沙、新涼亭3個桔場,種桔385畝,年產500噸,新辟周家灣桔場40畝,種上日本鞏耐優柑桔2000株。海水養殖場粗具規模,產品大部出口日本。
1992年,村民75%務工,人均收入2050元,村級經濟積累計1225萬元,村容發生巨大變化。過去並隊時,全村946戶,簡陋民房佔75%,茅舍佔20%,余為古老樓房,人均居住面積3.2平方米。至1986年茅舍絕跡,居民40%建混凝土樓房。1992年更上一層樓,近800戶居民翻蓋新房,78.6%居民遷入新居,人均居住面積已達20平方米,室內陳設家電化、組合化、現代化。為寧波市4個億元村之一。
村領導重視計劃生育。1980年成立計劃生育協作組,1984年推廣到各企業單位。1991年專設計劃生育幹部1名,成立計劃生育辦公室。開展宣傳教育,健全班子,制定製度,責任到人,黨、團員、婦代會發揮積極作用,全村採取各種節育措施665例,1990~1992年計劃生育符合率達100%,連續兩年評上縣計劃生育合格村。
針對村民居住分散在8個自然村,外出經商及外來做工多的特點,村設專、兼職政工幹部、治安主任、調解員等25人,設牆報14處,每處各刊出調解、治安、計劃生育園地牆報2期,輔以培訓、會議和文藝活動等宣傳形式,消除居民矛盾、糾紛於萌芽狀態。1991、1992年獲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稱號。1991年評為寧波市級明星村。
為使老有所養、幼有所學,年投入教育事業費60萬元,村中已辦幼兒園7家(其中個體辦6家),小學、成人學校各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村辦企業中參加對口專業大專學校培訓24人,獲初、中級技術職稱70人次。村級醫療站2個,實行初級衛生保健,辟沿江為騰蛟公園。敬老院1所,面積6000平方米,錄像、電視機等設備齊全。1980年起實行60歲以上老人退休制度,退休金逐步增加,今已達到每月40元(老黨員增加10元)。1986年起,實行職工投保簡易人身險和團體險及養老金保險,企業主要領導推行企業家保險。
在發展村級經濟中,村黨支部加強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核心模範作用。歷任黨支部書記陳松林、鄭安龍、鄭世偉、謝立淼等,都是為村民所擁護的帶頭人。村黨總支連續12年被評為縣級先進黨組織,多次被省、市授予先進黨組織稱號。在實現初級小康的基礎上,村黨總支和村委會再接再勵,更上一層樓,計劃工業產值、社會生產總值分別年遞增20%和15%,村級積累年增300萬元,人均收入3000元,向全市第一村邁進。
4. 象山爵溪針織名城 和 象山丹城的遠大市場具體在哪個鎮,哪條路,有門牌嗎
第2個市場在工業園區,支持小量批發,拿幾件或10幾件都可以,價位10至25元,面料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
5. 爵溪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爵溪農村
爵溪農村地處象山縣爵溪鎮城區。三面環山,東臨東海,轄境不足0.4平方公里。昔為漁村,因村南一溪林茂噪而取村名為雀溪,元代諧音作爵溪。宋代屬仙游鄉。明洪武二年(1369)置巡檢司。三十一年改設千戶所,築城高2.8丈,周3里許。為抗倭重鎮,因又稱所里。清宣統二年(1910)屬寶海鄉。1932年分建大瀛、玉泉二鄉,越二年合為爵溪鄉。1953年置爵溪鎮,次年組成爵溪漁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轉為高級漁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析為漁業一社、二社、三社,1958年合為東方紅人民公社。後幾經改組分合,1983年分設爵溪農村與爵溪漁村,隸屬爵溪鎮。1992年,全村1076戶、3557人。耕地465畝,其中水田130畝,菜地30畝。山林9329畝,內柑桔385畝。年社會總產值1.56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232萬元,工業總產值10133萬元,出口創匯4038.76萬元。
工業致富 百折不撓
爵溪,素稱山多田少,地狹人稠。向為濱海漁村,村民以大目洋為依託,以漁為業,春汛時千帆雲集,網罟齊施,爵溪灘頭,鯗廠百餘家,盛時產鯗2萬擔(1000噸)。詩人陳策有"到枕濤聲天地動,落灘漁艇海嵐腥"句,又謂"尤愛郎君(爵鯗別稱)風味好,美魚珍重爵溪名",爵鯗暢銷滬杭寧紹各地。1949年後,漁業一度發展,但因缺乏科學指導,至60年代末,大黃魚資源枯竭,漁業一蹶不振。爵溪村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千方百計尋找出路。先就地取沙,加工為型沙銷往上海。後籌款至上海購入舊式紡紗機,於1974年2月,因陋就簡辦起第一家工廠--爵溪鎮織布廠(今更名寧波大東絲織廠)。公社革委會頂住"社辦企業當作資本主義批判"的歪風,表示:"已購設備堅決運轉,不能擱置,已辦的工廠堅決辦好。"並選定輕紡工業為主攻方向。至1980年該廠年產值超過100萬元。
村領導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實行以廠長為主集體承包制,對工人實行五定一獎,計件工資,對幹部任用要求"三懂"(懂生產技術,懂供銷業務,懂財務管理)。1982年根據上述標准新選拔23人任廠長、副廠長。利潤除上交與獎勵外,半數充企業留成,用作技術改造與技術革新。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獎罰分明,權力下放給廠長。生產有新的起色,1984年工業產值突破1000萬元,成為象山"千萬第一村"。1986年突破2000萬元,粗具村辦工業格局。是年,將5家針織廠合一,與外商合資,創辦寧波市首家村級中外合資型企業。1986年起,為選拔人才,採取考試招工,面向全縣,擇優錄用,和開班培訓等辦法,使工人文化水平不斷提高。至1988年底,共引進有文化青年2500人。同時注重投入,調整結構,推行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管理,鼓勵發展個體工業企業和第三產業。創辦天峰機械工程研究所,研製開發新工藝、新產品,並在寧波、上海、北京、深圳設立辦事處,增強企業自我發展能力。1993年企業推行股份合作制,實行男女工人計件工資輔以計時,管理人員浮動工資,廠長、副廠長等領導人員產值、銷售、利潤三掛鉤計酬辦法。
1992年村辦企業11家,主要有寧波天峰機械廠、中外合資寧波東興針織有限公司、寧波大東絲織廠、象山大東電瓷廠、寧波勞武針織廠、象山華光針織廠、象山宇訊電器廠、象山縣第五建築工程公司等,固定資產原值1600萬元。產品遠銷德、日、新加坡等24個國家和地區,FDX-1空氣變形紗機、YA79-50型半自動專用膠木壓機等3個產品獲市級科技成果獎。分別有5家企業評上市級以上"重合同、守信用"企業,3家企業被省、市、縣人民政府授予先進企業稱號,1家企業被國家農業部、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聯合授予出口創匯大戶稱號。村辦企業的發展,帶動120餘家私營、個體、合夥企業的形成。投資300萬元建成農貿綜合市場,近百家飲食、商業網點興起,形成一定的商業格局。
建設農村 全面開花
在大力興辦工業的同時,不忘農業是基礎,抓多種經營。1979年294人耕種農田1419畝,糧食產量540噸,畝產380公斤,人均產糧1.84噸。1988年20人種田454畝,產糧209噸,畝產460公斤,人均產糧10.45噸,提高工效7.4倍。開發山林、海水資源,已辟大嶴、下沙、新涼亭3個桔場,種桔385畝,年產500噸,新辟周家灣桔場40畝,種上日本鞏耐優柑桔2000株。海水養殖場粗具規模,產品大部出口日本。
1992年,村民75%務工,人均收入2050元,村級經濟積累計1225萬元,村容發生巨大變化。過去並隊時,全村946戶,簡陋民房佔75%,茅舍佔20%,余為古老樓房,人均居住面積3.2平方米。至1986年茅舍絕跡,居民40%建混凝土樓房。1992年更上一層樓,近800戶居民翻蓋新房,78.6%居民遷入新居,人均居住面積已達20平方米,室內陳設家電化、組合化、現代化。為寧波市4個億元村之一。
村領導重視計劃生育。1980年成立計劃生育協作組,1984年推廣到各企業單位。1991年專設計劃生育幹部1名,成立計劃生育辦公室。開展宣傳教育,健全班子,制定製度,責任到人,黨、團員、婦代會發揮積極作用,全村採取各種節育措施665例,1990~1992年計劃生育符合率達100%,連續兩年評上縣計劃生育合格村。
針對村民居住分散在8個自然村,外出經商及外來做工多的特點,村設專、兼職政工幹部、治安主任、調解員等25人,設牆報14處,每處各刊出調解、治安、計劃生育園地牆報2期,輔以培訓、會議和文藝活動等宣傳形式,消除居民矛盾、糾紛於萌芽狀態。1991、1992年獲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稱號。1991年評為寧波市級明星村。
為使老有所養、幼有所學,年投入教育事業費60萬元,村中已辦幼兒園7家(其中個體辦6家),小學、成人學校各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村辦企業中參加對口專業大專學校培訓24人,獲初、中級技術職稱70人次。村級醫療站2個,實行初級衛生保健,辟沿江為騰蛟公園。敬老院1所,面積6000平方米,錄像、電視機等設備齊全。1980年起實行60歲以上老人退休制度,退休金逐步增加,今已達到每月40元(老黨員增加10元)。1986年起,實行職工投保簡易人身險和團體險及養老金保險,企業主要領導推行企業家保險。
在發展村級經濟中,村黨支部加強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核心模範作用。歷任黨支部書記陳松林、鄭安龍、鄭世偉、謝立淼等,都是為村民所擁護的帶頭人。村黨總支連續12年被評為縣級先進黨組織,多次被省、市授予先進黨組織稱號。在實現初級小康的基礎上,村黨總支和村委會再接再勵,更上一層樓,計劃工業產值、社會生產總值分別年遞增20%和15%,村級積累年增300萬元,人均收入3000元,向全市第一村邁進。
6. 爵溪是那
爵溪農村
爵溪農村地處象山縣爵溪鎮城區。三面環山,東臨東海,轄境不足0.4平方公里。昔為漁村,因村南一溪林茂噪而取村名為雀溪,元代諧音作爵溪。宋代屬仙游鄉。明洪武二年(1369)置巡檢司。三十一年改設千戶所,築城高2.8丈,周3里許。為抗倭重鎮,因又稱所里。清宣統二年(1910)屬寶海鄉。1932年分建大瀛、玉泉二鄉,越二年合為爵溪鄉。1953年置爵溪鎮,次年組成爵溪漁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轉為高級漁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析為漁業一社、二社、三社,1958年合為東方紅人民公社。後幾經改組分合,1983年分設爵溪農村與爵溪漁村,隸屬爵溪鎮。1992年,全村1076戶、3557人。耕地465畝,其中水田130畝,菜地30畝。山林9329畝,內柑桔385畝。年社會總產值1.56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232萬元,工業總產值10133萬元,出口創匯4038.76萬元。
工業致富 百折不撓
爵溪,素稱山多田少,地狹人稠。向為濱海漁村,村民以大目洋為依託,以漁為業,春汛時千帆雲集,網罟齊施,爵溪灘頭,鯗廠百餘家,盛時產鯗2萬擔(1000噸)。詩人陳策有"到枕濤聲天地動,落灘漁艇海嵐腥"句,又謂"尤愛郎君(爵鯗別稱)風味好,美魚珍重爵溪名",爵鯗暢銷滬杭寧紹各地。1949年後,漁業一度發展,但因缺乏科學指導,至60年代末,大黃魚資源枯竭,漁業一蹶不振。爵溪村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千方百計尋找出路。先就地取沙,加工為型沙銷往上海。後籌款至上海購入舊式紡紗機,於1974年2月,因陋就簡辦起第一家工廠--爵溪鎮織布廠(今更名寧波大東絲織廠)。公社革委會頂住"社辦企業當作資本主義批判"的歪風,表示:"已購設備堅決運轉,不能擱置,已辦的工廠堅決辦好。"並選定輕紡工業為主攻方向。至1980年該廠年產值超過100萬元。
村領導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實行以廠長為主集體承包制,對工人實行五定一獎,計件工資,對幹部任用要求"三懂"(懂生產技術,懂供銷業務,懂財務管理)。1982年根據上述標准新選拔23人任廠長、副廠長。利潤除上交與獎勵外,半數充企業留成,用作技術改造與技術革新。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獎罰分明,權力下放給廠長。生產有新的起色,1984年工業產值突破1000萬元,成為象山"千萬第一村"。1986年突破2000萬元,粗具村辦工業格局。是年,將5家針織廠合一,與外商合資,創辦寧波市首家村級中外合資型企業。1986年起,為選拔人才,採取考試招工,面向全縣,擇優錄用,和開班培訓等辦法,使工人文化水平不斷提高。至1988年底,共引進有文化青年2500人。同時注重投入,調整結構,推行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管理,鼓勵發展個體工業企業和第三產業。創辦天峰機械工程研究所,研製開發新工藝、新產品,並在寧波、上海、北京、深圳設立辦事處,增強企業自我發展能力。1993年企業推行股份合作制,實行男女工人計件工資輔以計時,管理人員浮動工資,廠長、副廠長等領導人員產值、銷售、利潤三掛鉤計酬辦法。
1992年村辦企業11家,主要有寧波天峰機械廠、中外合資寧波東興針織有限公司、寧波大東絲織廠、象山大東電瓷廠、寧波勞武針織廠、象山華光針織廠、象山宇訊電器廠、象山縣第五建築工程公司等,固定資產原值1600萬元。產品遠銷德、日、新加坡等24個國家和地區,FDX-1空氣變形紗機、YA79-50型半自動專用膠木壓機等3個產品獲市級科技成果獎。分別有5家企業評上市級以上"重合同、守信用"企業,3家企業被省、市、縣人民政府授予先進企業稱號,1家企業被國家農業部、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聯合授予出口創匯大戶稱號。村辦企業的發展,帶動120餘家私營、個體、合夥企業的形成。投資300萬元建成農貿綜合市場,近百家飲食、商業網點興起,形成一定的商業格局。
建設農村 全面開花
在大力興辦工業的同時,不忘農業是基礎,抓多種經營。1979年294人耕種農田1419畝,糧食產量540噸,畝產380公斤,人均產糧1.84噸。1988年20人種田454畝,產糧209噸,畝產460公斤,人均產糧10.45噸,提高工效7.4倍。開發山林、海水資源,已辟大嶴、下沙、新涼亭3個桔場,種桔385畝,年產500噸,新辟周家灣桔場40畝,種上日本鞏耐優柑桔2000株。海水養殖場粗具規模,產品大部出口日本。
1992年,村民75%務工,人均收入2050元,村級經濟積累計1225萬元,村容發生巨大變化。過去並隊時,全村946戶,簡陋民房佔75%,茅舍佔20%,余為古老樓房,人均居住面積3.2平方米。至1986年茅舍絕跡,居民40%建混凝土樓房。1992年更上一層樓,近800戶居民翻蓋新房,78.6%居民遷入新居,人均居住面積已達20平方米,室內陳設家電化、組合化、現代化。為寧波市4個億元村之一。
村領導重視計劃生育。1980年成立計劃生育協作組,1984年推廣到各企業單位。1991年專設計劃生育幹部1名,成立計劃生育辦公室。開展宣傳教育,健全班子,制定製度,責任到人,黨、團員、婦代會發揮積極作用,全村採取各種節育措施665例,1990~1992年計劃生育符合率達100%,連續兩年評上縣計劃生育合格村。
針對村民居住分散在8個自然村,外出經商及外來做工多的特點,村設專、兼職政工幹部、治安主任、調解員等25人,設牆報14處,每處各刊出調解、治安、計劃生育園地牆報2期,輔以培訓、會議和文藝活動等宣傳形式,消除居民矛盾、糾紛於萌芽狀態。1991、1992年獲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稱號。1991年評為寧波市級明星村。
為使老有所養、幼有所學,年投入教育事業費60萬元,村中已辦幼兒園7家(其中個體辦6家),小學、成人學校各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村辦企業中參加對口專業大專學校培訓24人,獲初、中級技術職稱70人次。村級醫療站2個,實行初級衛生保健,辟沿江為騰蛟公園。敬老院1所,面積6000平方米,錄像、電視機等設備齊全。1980年起實行60歲以上老人退休制度,退休金逐步增加,今已達到每月40元(老黨員增加10元)。1986年起,實行職工投保簡易人身險和團體險及養老金保險,企業主要領導推行企業家保險。
在發展村級經濟中,村黨支部加強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核心模範作用。歷任黨支部書記陳松林、鄭安龍、鄭世偉、謝立淼等,都是為村民所擁護的帶頭人。村黨總支連續12年被評為縣級先進黨組織,多次被省、市授予先進黨組織稱號。在實現初級小康的基礎上,村黨總支和村委會再接再勵,更上一層樓,計劃工業產值、社會生產總值分別年遞增20%和15%,村級積累年增300萬元,人均收入3000元,向全市第一村邁進。
7. 象山爵溪象山港路3號
新爵路。具體幾號不清楚,你乘10路公交可以到達的。
8. 象山的歷史名人 名勝古跡 地理位置
象山縣居長三角地區南緣、浙江省中部沿海,位於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三面環海,兩港相擁。唐神龍二年(公元706年)立縣,因縣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全縣由象山半島東部和沿 象山海656個島礁組成,陸域面積138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61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25公里,素有「東方不老島、海山仙子國」和天然氧吧之美譽。北部象山港為著名深水良港,南部石浦港是國家級中心漁港和二類開放口岸。全縣轄10鎮5鄉3街道,總人口53.7萬。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23.9平方公里,人口20.7萬人。
旅遊景點:4A級國家旅遊度假區松蘭山休閑度假區、中國漁村和石浦漁港古城以及象山影視城
名人:元曲名家湯式、詩僧梵琦、柯受良、一代鴻儒、國學大師陳漢章、「東南一學者」姜炳璋、「國史院編修」俞述祖、「禮部侍郎」俞士吉、「刑部尚書」錢唐、「一代名士」倪象占、「浙東十四子」邵景堯、「著名政治家」楊王休
9.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爵溪鎮是什麼鄉
現在不是什麼鄉也不是什麼鎮。。是爵溪街道了。。
10. 象山爵溪有學廚師地方嗎
象山爵溪好像沒有廚師學校,你只能找一個靠譜的賓館或者飯店去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