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九章》、《九歌》名稱的由來各包括哪些作品
九歌:《楚辭》篇名。「九歌」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楚辭》的《九歌》,是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國殤》一篇,悼念和頌贊為楚國而戰死的將士;多數篇章,則皆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傷。王逸說是屈原放逐江南時所作,當時屈原「懷憂若苦,愁思沸郁」,故通過製作祭神樂歌,以寄託自己的這種思想感情。但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作於放逐之前,僅供祭祀之用。
九章:是屈原寫的一組抒情詩,一共9篇。即《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
❷ 九寨溝的名字是怎麼由來的
九寨溝,以有九個藏族村寨(又稱何葯九寨)而得名。
九寨溝縣地勢西北、西南高,東南低。屬高原濕潤氣候。境內擁有獲「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綠色環球21」三項國際桂冠和國家首批5A級風景名勝區稱號的九寨溝,還有省級勿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
貢杠嶺自然保護區、甘海子國家森林公園和神仙池風景區、甲勿天池、黑河風光帶、玉瓦石碏紅葉風景區、喇嘛石大峽谷風光、杜鵑山、勿角白馬藏族風情園等眾多生態人文資源。
2007年被命名為「中國旅遊強縣」。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九寨溝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九多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九寨溝氣候特徵:九寨溝海拔1900—3100米,屬高原濕潤氣候,山頂終年積雪。氣候冬長夏短,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春秋溫涼;按海拔高度分為暖溫帶半乾旱、中溫帶和寒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65%,年平均氣壓859.3百帕。
春天氣溫較低而且變化較大,平均氣溫多在9—18℃之間。夏季氣溫回升且較穩定,平均氣溫19—22℃。秋季氣候宜人,但晝夜溫差很大,特別是10月後的深秋(10月下旬即有凍土出現)。冬季較寒冷,氣溫多在0℃以下。九寨溝降雨較少且多集中在7—8月。
❸ 「名字」的由來
一、回答:
1、名的由來:《說文》對名這樣解釋:「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為,黃昏後,天暗黑不能相認識,各以代號稱。這便是名的由來。這多少有些傳說意味。人們發現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漸通行起來,使得人皆有名,並對命「名」講究起來。
2、字的由來: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舊說是古代嬰兒出生後三個月由父輩所取(當然亦有一說是出生後即可取名了);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個與本名有所關聯的名字,男子在二十歲行冠禮時取字 (不過三國亂世,思想反動,冠而取字並不是一定遵循,曹沖、孫亮都是未冠死去而皆有字),而女子則在十五歲行笄禮時取字。名,在夏朝之前已經有,而取字據說始於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湯,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湯。還有名與字是有區別的,古人常自稱其名以表示謙稱,稱人之字以表示對人尊稱,另名與字連稱亦是對人尊稱。名與字是有關系、關聯的。有的是意義上的聯系,有的是意義上的相輔,有的是意義上的相反。
二、擴展知識:
1、名字的歷史沿革:據《周禮》「婚生三月而加名」,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取名,我們現在所看見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當時的習慣,崇尚以天干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來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如太乙,成湯(天乙),太丁,盤庚,帝辛(紂)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盤庚曾孫)。陳夢家《殷商卜辭綜述》認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後對命名有所講究。春秋魯桓公六年(705)魯桓公問命名應遵守的禮節時,大夫申 提出「信」「義」「象」「假」「類」五條(「五則」)。到戰國時,很多貴族通過占卜來給自己的兒子命名,如屈原(皇攬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隨著儒學的興起,對起名的講究越來越復雜,成書於戰國年間的《周禮》中對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條之外,還規定了「六不」。即(1)不以國(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隱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幣。
2、姓名基本簡介:姓名是中華名文化的脈承之一,它是人們以血脈傳承為根基的社會人文標識。姓名是人們在社會中必不可少的符號與標識,它是人在社會人文交流必須的信息表達、交流、傳播的一種工具;它還是人們在描敘自己的能量與另一個能量之間的延續氣場的一種載體。姓名就是名主的長輩為名主傳承的思想,也是別人對自己的邏輯思想的記憶。
❹ 九寨溝名字的由來
九寨溝,以有九個藏族村寨(又稱何葯九寨)而得名。九寨溝縣原名南坪縣,古稱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屬氐羌。經考古調查,除草地、永和鄉之外,其他鄉鎮均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可將九寨溝縣歷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
大禹時屬梁州的西北境,西漢王朝建立後,在四川北部設廣漢郡,下屬十三縣,其中的甸氐道就是今天的九寨溝縣境內,甸氐道設置是九寨溝縣有史可考的最早行政管理機構,說明在2000多年前,九寨溝縣及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納入到漢王朝的版圖。
(4)九多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九寨溝氣候:九寨溝海拔約3000米,屬高原濕潤氣候。九寨溝春天氣溫較低變化較大,平均氣溫多在9-18℃之間,4月天氣前有凍土及殘雪;九寨夏天氣溫回升較快且穩定。平均氣溫在19-22℃,夜晚較涼宜備薄毛衣。
秋天天高氣爽氣候宜人,氣溫多在7-18℃,晝夜溫差較大,特別是10月後的深秋。10月下旬後有凍土出現;冬季較寒冷、氣溫多在0℃左右。中心地帶的諾日朗,年均溫7.3℃。九寨溝降雨少(年降雨量不足600mm)而集中,7-8月是典型的雨季。
❺ 九大行星名字的由來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來自羅馬神墨丘利。符號是上面一個圓形下面一個交叉的短垂線和一個半圓形(Unicode: ☿). 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狀。在第5世紀,水星實際上被認為成二個不同的行星,這是因為它時常交替地出現在太陽的兩側。當它出現在傍晚時,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當它出現在早晨時,為了紀念太陽神阿波羅,它被稱為阿波羅。畢達哥拉斯後來指出他們實際上是相同的一顆行星。中國古代則稱水星為「辰星」。
中國古人稱金星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稱「啟明」或「長庚」。古希臘人稱為阿佛洛狄特,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而在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是維納斯,因此金星也稱做「維納斯」。金星的天文符號用維納斯的梳妝鏡來表示。
金星的位相變化金星同月球一樣,也具有周期性的圓缺變化(位相變化),但是由於金星距離地球太遠,用肉眼是無法看出來的。關於金星的位相變化,曾經被伽利略作為證明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有力證據。
地球是太陽系中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三。它是太陽系類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顆,也是現代科學目前確證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行星年齡估計大約有45億年(4.5×109)。在行星形成後不久,即捕獲其惟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物是人類。
因為它在夜空中看起來是血紅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羅馬神話中的戰神瑪爾斯(或希臘神話對應的阿瑞斯)命名它。在古代中國,因為它熒熒如火,故稱「熒惑」。火星有兩顆小型天然衛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阿瑞斯兒子們的名字)。兩顆衛星都很小而且形狀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獲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綴areo-指的就是火星。
木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五顆。它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自轉最快的行星。中國古代用它來紀年,因而稱為歲星。
在西方稱它為朱庇特,是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宙斯。
土星是一個巨型氣體行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以及其他絕大部分歐洲語言中的土星名稱)是以羅馬神的農神薩杜恩命名的。中國古代稱之為鎮星或填星。
天王星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排列在土星外側、海王星內側而名列第七,顏色為灰藍色,是一顆巨型氣體行星(Gas Giant)。以直徑計算,天王星是太陽系第三大行星;但若以質量計算,則比海王星輕而排行第四。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臘神話的天神烏拉諾斯。
海王星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第八個,是一個巨行星。海王星是第一個通過天體力學計算後被發現的行星。因為天王星的軌道與計算的不同,1845年約翰·可夫·亞當斯和埃班·勤維葉推算了在天王星外的一個未知行星可能的位置。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台長約翰·格弗里恩·蓋爾真的在這個位置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海王星。
目前海王星是太陽系內離太陽第二遠的行星。
海王星的名字是羅馬神話中的海神涅普頓(Neptune)
冥王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離開太陽最遠、最小的一顆行星,1930年被發現。因為它離太陽最遠,因此也非常寒冷,這和羅馬神話中的冥王普魯托所住的地方很相似,因此稱為「Pluto」。
http://tech.163.com/06/0327/14/2D7S8QE600091N9N.html
❻ 名字的來歷
據說上古時期,嬰兒在出生三個月的時候由父親給命名,這就是古人「名」的由來。
其實在我國民間,部分地區至今仍保留著嬰兒滿月時才命名的習俗,不過是命名的權利不再由父親一人擔當,而是由嬰兒的親人共同擔當。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長到20歲的時候要舉行「結發加冠」之禮,以示成人,這時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歲時要舉行「結發加筓」之禮以示可以嫁人了,這時也要取字。可見,古代的時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姓名有廣義與狹義之分,還有小名、別名、綽號、乳名等。廣義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團體的名稱;狹義的姓名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為名和字的合稱。在中國古代,名、字分開使用。今合稱「名字」,則指姓名或名。
(6)九多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名字的類別:
1、筆名
筆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據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別名。
2、藝名
藝名,即藝人演出時用的別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雙名李桂珍,是評劇表演藝術家,其藝術風格,被稱為「白派」。從以上「名」的各色特異的表現形式來看,既體現了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稱謂,又象徵著一個人的職業、地位和身份。
3、乳名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個人在孩童時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寶貝、寶寶……,長大以後一般不用,除非長輩對晚輩偶爾呼之。
4、學名
學名,就是一個人開始求學時使用的名字。
❼ 九寨溝名字的來歷
九寨溝,以有九個藏族村寨(又稱何葯九寨)而得名。
九寨溝縣地勢西北、西南高,東南低。屬高原濕潤氣候。境內擁有獲「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綠色環球21」三項國際桂冠和國家首批5A級風景名勝區稱號的九寨溝。
還有省級勿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貢杠嶺自然保護區、甘海子國家森林公園和神仙池風景區、甲勿天池、黑河風光帶、玉瓦石碏紅葉風景區、喇嘛石大峽谷風光、杜鵑山、勿角白馬藏族風情園等眾多生態人文資源。
2007年被命名為「中國旅遊強縣」。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九寨溝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7)九多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九寨溝風景名勝:
1,神仙池
神仙池藏名「嫩恩桑措」,意為仙女沐浴的地方,位於九寨溝縣大錄鄉境內,面積為12745公頃,距九寨溝風景名勝區40千米,距九寨溝縣城80千米,海拔2200-3200米,整個景區由鈣化池、金銀灘、邊壩瀑布、蓮台彩池、雙龍池、青龍海等景點組成。
2,甘海子
甘海子景區位於九寨溝縣西南部,九環線公路從景區通過,距九寨溝景區24千米,交通極為便易。景區主要由沼澤濕地、山地、森林、溪流瀑布、地質等景觀構成,動植物種類豐富,約1300餘種,具有「險峻、雄秀、神奇」的特點及濃厚的原始野趣。
❽ 九曜石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傳說,九曜石「並非因9塊石而得名」,而是因為「九」有「言其數多至不可勝計」,且含「吉利」之意。早在宋代,詩人墨客就曾以「榜舟九曜石下,摩挲前賢題刻」和觴詠其間為一快事。他們親歷其境,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詠石佳句。從諸詩字行句里,就能品味出「九曜石」之「九」是實數而非泛指。在廣州的一些街巷,有九龍街、九五坊、九功坊、九如巷……,它們都不如九曜坊歷史名氣之長,加上有九曜石的威名,更加襯出「九」之福氣、吉利和歷史悠久。
❾ 九曜園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917年,割據嶺南的劉岩在廣州稱帝,國號「大越」。次年,劉岩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他是南漢的開國皇帝。
919年,劉岩在廣州城內興建王府,並在城西營建了一個皇家園林,與其南宮連成了一片。
劉岩利用天然池沼鑿出了後來的「西湖」,長500餘丈,面積數百畝。該皇家園林的布局,以後來的西湖為中心,湖心有小島。
傳說,劉岩在鑿湖後,廣聚方士在小島上煉丹求仙,「以葯投之,水遂變色,故稱「葯洲」。另說,因為他在小島上遍植紅芍葯,所以小島被稱為「葯洲」、「仙湖」。
那時,為了點綴葯洲的靈氣,劉岩又從江南各地搜羅來大批奇石點綴在湖濱,「積石如林」,沿湖還建有亭、樓、館、榭等,風景甚好,美不勝收。
其中,以被置於葯洲上的,有「日光奇石」之稱著名的9塊靈璧石,就是後稱「九曜石」最引人入勝。
古時,「九」是多的意思,而「曜」本來就是星的稱謂,日、月、星均稱「曜」,日、月、火、水、木、金、土7星合稱「七曜」,而「九星」即是「九曜」的別稱。
據說,這些石頭,多是劉岩為了懲治罪人,要他們從太湖靈璧,浮海而至。其中9塊「九曜石」,均八九尺至一丈多高,雖不規則,但色澤翠潤,形似奔雲。
九曜石「瘦」、「透」、「皺」具備,形狀大小色澤各異,屹立於碧湖之中,與麗日晴空交相輝映。水天一色,奇特的石景、多變的倒影,令人彷彿看見海市蜃樓的奇觀。葯洲後假以九曜石為園名,被稱為「九曜園」。
九曜園內曲徑迴廊,圍欄水榭,一目瞭然。園內有一泓湖水,面積約440平方米,葯洲、九曜石以及書院的碑刻,嵌於園內湖北廊壁之上。
北宋統一嶺南後,九曜園成為士大夫泛舟觴詠、游覽避暑勝地,史稱「西湖」。當時,西湖有五代風格的門樓和碑廊。門樓面闊7米、進深4.8米,懸山頂。
在熙寧年間,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在九曜園北岸、一塊高1.5米,狀如持笏的奇石上題刻「葯洲」兩字,並署「米黻元章題」。後來,此石被譽為「米題『葯州』石」,不久被移至廣東布政使署東院及兩廣總督署內。
1073年。米芾在泛舟西湖時寫下了《九曜石》詩,題刻在九曜園內池東石南面的一塊巨石之上:
碧海出蜃閣,青空起夏雲。
瑰奇蹲怪石,錯落動乾文。
其中首句「碧海出蜃閣,青空起夏雲」以海市蜃樓和變幻多端的夏雲作比,奇石奇詩,相得益彰。這塊巨石,後來因有人在其石手掌紋旁題刻了「仙掌」兩字,而被譽為「仙掌石」。
繼米芾游九曜園不久,一位叫許彥先的北宋書法家也至此游園。由於興致所至,詩興大發,他在園內北岸靠西,一塊高兩米,以圓石為頂,若牛頭,而且四旁有十餘竇相穿的「海上洲石」題刻賦詩一首:
花葯氤氳海上舟,水中雲影帶沙流。
直應路與銀潢接,槎客時來犯鬥牛。
到了南宋時,廣州西湖開始出現淤塞。1208年,廣州經略使陳峴對西湖加以了疏淤整治。與此同時,他不僅在西湖上種植了大量白蓮,號稱「白蓮池」,還在湖上建造了一座愛蓮亭。相傳,陳峴建亭「愛蓮亭」,取北宋學者周敦頤所作《愛蓮說》之意。
明初,廣州西湖的面積仍達數百丈,還存有寶石橋喝黃鸝港等勝跡,更有高大的九曜石傲立湖中。
拂曉之時,城中萬籟俱寂,旭日冉冉升起,東方彩霞滿天,倒映湖中,水天一色;名石古橋染上一層金黃。碧波粼粼,漣漪盪漾。
水面上綠蓮紅荷,堤岸邊垂柳飛絮,更顯天地幽清,寧靜安詳,而成此「春曉」之迷人景色。此景被譽為「葯洲春曉」,為當時羊城八景之一。
明嘉靖年間,有人在九曜園石堤東側,石形像鰲魚,高3.4米,重約25噸,號稱「九曜第一石」的石底部題刻了「此即九曜第一石也」。在這座石頭之上,後來還有著名書法家題刻的篆書「拜石」和隸書「龍窟」等題刻。
到了明晚期,廣州西湖淤塞情況更加嚴重,湖面逐漸縮小,最後由湖變池,再後來水著市街的展拓,就只剩下了一個西湖路名。
「九曜園」有幸保存了下來。雖然不大,但以石為名,當年九曜石上面還鐫刻著一些宋代文人的書法碑刻,其中以宋代米芾的「葯洲」兩字最為有名。
清時,著名書法家在游九曜園時,也曾在一塊名叫「葯洲石」的奇石上留下石刻。葯洲石位於九曜園湖中偏西處,形如筍峰,高2.4米,上刻翁方鋼題「葯洲」兩字。
當時,清代詩人吳蘭修曾有「九星墜地化為石」、「天然九朵芙蓉瘦」等贊美九曜園的詩句。另外,清代的另一位詩人趙均的長詩也對九曜園內的九曜石曾作了逐一的描繪。
由於九曜石知名度大,以至清代,附近的華佗廟亦稱「九曜古廟」,廟旁的橋也稱九曜橋。附近一帶形成街道後則稱九曜坊。
但是,到清晚期,九曜園遺存的太湖靈璧石則只剩下米題「葯洲」石、仙掌石、海上洲石、九曜第一石、葯洲石、池東石、白色中空石和珠泉石8塊了。
池東石位於九曜園內的東端,上下兩塊石相疊,上石較小,狀如黑豬,下石形如巨龜,重約16噸。石身有荷葉似的泡沫小孔。白色中空石位於在「葯洲」石西面,上面留有清人的題刻兩處。
珠泉石坐落在九曜園內西南面,西面刻「珠泉」,東面刻「釣磯」。此外,還有較大的6塊石則散落於九曜園園內西南角及西岸、北岸石間。
江南園林復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