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麥哲倫簡介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五條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隊出發了。船隊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達巴西海岸。由於這里是葡萄牙的領地,所以麥哲倫告訴船員們一定要小心,不要被葡萄牙人發現,因為根據1494年雙方簽定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規定誰也不得進入和佔領對方分的領土。第二年1月10日,船隊來到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海灣。船員們以為到了美洲的盡頭,可以順利進入新的大洋,但是經過實地調查,那隻不過是一個河口,即現在烏拉圭的拉普拉塔河。 3月底,南美進入隆冬季節,於是麥哲倫率船隊駛入聖胡安港准備過冬。由於天氣寒凍,糧食短缺,船員情緒十分頹喪。船員內部發生叛亂,三個船長聯合反對麥哲倫,不服從麥哲倫的指揮,責令麥哲倫去談判。麥哲倫便派人假意去送一封同意談判的信,並趁機刺殺了叛亂的船長官員。 不久,麥哲倫在聖胡安港發現了大量的海鳥、魚類還有淡水,飲食問題終於得到解決。麥哲倫還發現附近還有當地的原住居民,這些人體格高大,身披獸皮;他們的鞋子也很特別,他們把濕潤的獸皮套在腳上,上至膝蓋。雨雪天 就在外面再套一雙大皮靴。麥哲倫把他們稱為「大腳人」,並以欺騙的方法逮捕了兩個「大腳人」,並戴上腳鐐手銬關在船艙里,作為獻給西班牙國王的禮物。 陽春8月,麥哲倫率領船隊繼續出發。 穿越美洲 1520年8月底,船隊駛出聖胡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繼續南航,准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經過三天的航行,在南緯52°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海灣。麥哲倫派兩艘船隻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當夜遇到了一場風暴,狂飆呼嘯,巨浪滔天,派往的船隻隨時都會有撞上懸崖峭壁和沉沒的危險,如此緊急情況,竟持續了兩天。說來也巧,就在這風雲突變的時刻,他們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率領船隊沿麥哲倫海峽航行。峽道彎彎曲曲,時寬時窄,兩岸山峰聳立,奇幻莫測。海峽兩岸的土著居民,歡喜燃燒篝火,白日藍煙縷縷,夜晚一片通明,好像專門為麥哲倫的到來而安排的儀仗隊。麥哲倫高興極了,他在夜裡見到陸地上火光點點,便把海峽南岸的這塊陸地命名為「火地」,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島。 經過20多天艱苦迂迴的航行,終於到達海峽的西口,走出了麥哲倫海峽,眼前頓時呈現出一片風平浪靜、浩瀚無際的「南海」。後來,在兩個月在他們兵分五路四處巡邏尋找小島或陸地時,裝載糧食最多的「聖安東尼奧號」逃走並返回西班牙。 進入太平洋 歷經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麥哲倫的心情從來沒有這樣輕松過,好像上帝幫了他大忙。他就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在這遼闊的太平洋上,看不見陸地,遇不到島嶼,食品成為最關鍵的難題,10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們沒有吃到一點新鮮食物,酒早已被喝光,只有麵包干充飢,後來連麵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點生了蟲的餅干碎屑,這種食物散發出像老鼠屎一樣的臭氣。船艙里的淡水也越來越淺,最後只能喝帶有臭味的變質黃水。為了活命,連蓋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由於日曬、風吹、雨淋,牛皮硬得像石頭一樣,要放在海水裡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有時,他們還吃了木頭的鋸末粉。 1521年3月,船隊終於到達三個有居民的海島,這些小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島上土著人皮膚黝黑,身材高大,他們赤身露體,然而卻戴著棕櫚葉編成的帽子。熱心的島民們給他們送來了糧食、水果和蔬菜。在驚奇之餘,船員們對居民們的熱情,無不感到由衷的感激。但由於土人們從未見到過如此壯觀的船隊,對船上的任何東西都表現出新奇感,於是從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船員們發覺後,便大聲叫嚷起來,把他們當做強盜,還把這個島嶼改名為「強盜島」。當這些島民偷走系在船尾的一隻救生小艇後,麥哲倫生氣極了,他帶領一隊武裝人員登上海岸,開槍打死了7個土著人,放火燒毀了幾十間茅屋和幾十條小船。於是在麥哲倫的航行日記上留下很不光彩的一頁。 船隊再往西行,來到現今的菲律賓群島。此時,麥哲倫和他的同伴們終於首麥哲倫航海路線圖次完成橫渡太平洋的壯舉,證實了美洲與亞洲之間存在著一片遼闊的水域。這個水域要比大西洋寬闊得多。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只用了一個月零幾天的時間,而麥哲倫在天氣晴和、一路順風的情況下,橫渡太平洋卻用了一百多天。 麥哲倫首次橫渡太平洋,在地理學和航海史上產生了一場革命。證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不是陸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一個統一的完整水域。這樣為後人的航海事業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麥哲倫的死 一天,麥哲倫船隊來到薩馬島附近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上,以便在那裡補充一些淡水,並讓海員們休整一下。鄰近小島上的居民前來觀看西班牙人,用椰子、棕櫚酒等換取西班牙人的紅帽子和一些小玩物。幾天以後,船隊向西南航行,在棉蘭老島北面的小島停泊下來。當地土著人的一隻小船向「特立尼達」號船駛來,麥哲倫的一個奴僕恩里克用馬來西亞語向小船的槳手們喊話,他們立刻聽懂了恩里克的意思。恩里克生在蘇門答臘島,是12年前麥哲倫從馬六甲帶到歐洲去的。兩個小時後,駛來了兩只大船,船上坐滿了人,當地的頭人也來了。恩里克與他們自由地交談。這時,麥哲倫才恍然大悟,現在又來到了說馬來語的人們中間,離「香料群島」已經不遠了,他們快要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了。 島上的頭人來到麥哲倫的指揮船上,把船隊帶到菲律賓中部的宿霧大港口。麥哲倫表示願意與宿霧島的首領和好,如果他們承認自己是西班牙國王的屬臣,還准備向他們提供軍事援助。為了使首領信服西班牙人,麥哲倫在附近進行了一次軍事演習。宿霧島的首領接受了這個建議,一星期後,他攜帶全家大小和數百名臣民作了洗禮,在短時期內,這個島和附近島上的一些居民也都接受了洗禮。 麥哲倫成了這些新基督徒的靠山。為了推行殖民主義的統治,他插手附近小島首領之間的內訌。夜間,他帶領60多人乘三隻小船前往小島,由於水中多礁石,船隻不能靠岸,麥哲倫和船員50多人便涉水登陸。不料,反抗的島民們早已嚴陣以待,麥哲倫命令火炮手和弓箭手向他們開火,可是攻不進去。接著,島民向他們猛撲過來,船員們抵擋不住,邊打邊退,島民們緊緊追趕。麥哲倫急於解圍,下令燒毀這個村莊,以擾亂人心。島民們見到自己的房子被燒,更加憤怒地追擊他們,射來了密集的箭矢,擲來了無數的標槍和石塊。當他們得知麥哲倫是船隊司令時,攻擊更加猛烈,許多人奮不顧身,紛紛向他投來了標槍,或用大斧砍來,麥哲倫就在這場戰斗撤退中先被土島民投來的標槍刺中腿部跌倒在地,爬起來繼續跑但還是落在了隊伍的後面,又被追上來的島民們砍死,由於他的同伴們撤退緊急,連島民們後來怎麼處理的麥哲倫屍體都不知道。 接續遺志 麥哲倫死後,他的同伴們繼續航行。1521年11月8日,他們在馬魯古群島的蒂多雷小島一個香料市場拋錨停泊。在那裡他們以廉價的物品換取了大批香料,如丁香、豆蔻、肉桂等堆滿了船倉。由於一艘船出現漏水的情況,在被迫留下來修理時,和上面的船員一起被捕獲,1527年,僅有4人逃回西班牙,在東帝汶,他們在補充淡水時,有四個土著自願隨他們返回西班牙。 1522年5月20日「維多利亞」號船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在這段航程中,船員減少到只剩35人。後來到了非洲西海岸外面的維德角群島,他們把一包丁香帶上岸去換取食物,被准備再次去印度的葡萄牙人發現,又捉去13人,只留下22人。後來他們的船回國後,通過查理五世的談判,那13人很快就被釋放回國了。 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返抵西班牙,終於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當「維多利亞」號船返回聖羅卡時,船上只剩下18人了,五艘船隻帶回來了維多利亞號。他們已經極度疲勞衰弱,就是原來認識他們的人也分辨不出來了。他們運回來數量十分可觀的香料,一把新鮮的丁香可以換取一把金幣,把香料換取金錢,不僅能彌補探險隊的全部耗費,而且還掙得一大筆利潤。 1480年——麥哲倫在葡萄牙出生 1490-1496 年——進王宮服役 1496--1505進入國家航海事務廳 1505年-1512年——在東印度服兵役 1513年——在非洲服兵役。 1515年——西航計劃被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兒一世拒絕,被葡萄牙軍隊解僱。 1517年10月20日——放棄葡萄牙國籍,抵達西班牙塞維利亞。 1518年3月22日——與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簽訂協議。 1519年9月20日——船隊離開塞維利亞,開赴聖盧卡爾,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的壯舉。 1519年12月13日——抵達巴西里約熱內盧。 1520年1月10日——抵達拉普拉塔河,初以為發現海峽。 1520年3月31日——抵達聖胡利安灣。 1520年4月7日——聖胡利安灣叛變,麥哲倫平亂。 1520年5月22日——「聖地亞哥」號沉沒,船員獲救。 1520年10月21日——抵達海峽入口(發現麥哲倫海峽)。 1520年11月——「聖安東尼奧」號逃跑回西班牙。 1520年11月28日——進入太平洋。 1521年1月24日——經過聖保羅島。 1521年2月4日——經過提布龍島。 1521年3月6日——抵達強盜島,和島民進行以物換物交易後發生斗爭,並殺了幾個島民和搶了不少東西。 1521年3月16日——無意中「發現」菲律賓群島,在蘇祿群島登陸。 1521年3月28日——抵達馬薩瓦群島。馬來奴隸恩里克聽見家鄉話,終於證實地球是一個圓球體。 1521年4月7日——抵達宿霧島。 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介入部落間的戰斗,在馬克坦犧牲。 1522年9月6日,船隊返回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編輯本段]影響
麥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於環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的出色指揮,以及他頑強拼搏的精神。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年多的航行,改變了當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需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大致的球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2. 好望角,麥哲倫海峽的位置及名稱的由來
「好望角」的英文是"Cape of Good Hope",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卻稱「風暴角」。好望角是位於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位於34°21′25『』S,18°29′51『』E處。北距開普敦52千米。
「好望角」一名的由來有著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有兩種:一說為迪亞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後,向若昂二世陳述了「風暴角」的見聞,若奧二世認為繞過這個海角,就有希望到達夢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另一種說法是達·伽馬自印度滿載而歸後,當時的葡王才將「風暴角」易名為「好望角」,以示繞過此海角就帶來了好運。
麥哲倫海峽(Strait of Magellan),南美洲大陸南端同火地島等島嶼之間的海峽(西經71度零分,南緯54度零分)。因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首先由此通過進入太平洋,故名。峽灣曲折,長563千米,最窄處僅有3.3千米,最寬處卻有32千米左右。是溝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通道。
3. 麥哲倫是誰
[編輯本段]簡介
麥哲倫(全名:費迪南德•麥哲倫,葡萄牙語:Fernão de Magalhães;西班牙語:Fernando de Magallanes),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1505年~1512年)和西班牙(1519年~1521年)作航海探險。地點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但他的船隊依然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被世界認為是第一個環球航行的人。
[編輯本段]生平
早年
1480年,麥哲倫出生於葡萄牙北部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里,屬於四級貴族子弟。10歲時進王宮服役,16歲進入國家航海事務廳。年輕時對航海就十分神往。25歲那年,他參加了對非洲的殖民戰爭。以後,又與阿拉伯人為爭奪貿易地盤打了戰。30歲離開印度回國。但是,他在歸國途中觸礁,被困在一個孤島上。麥哲倫和他的海員們等了很長時間才等到援救船隻。上級了解這一情況後,將他升任為船長,並在軍隊里服役。
1511年他參加攻佔馬六甲之役。他在東南亞參與殖民戰爭時了解到,香料群島東面,還是一片大海。而且,他的朋友占星學家法力羅亦計算出香料群島的位置。他猜測,大海以東就是美洲,並堅信地球是圓的。於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環球航行的打算。1511年12月他作了一次偵察航行,到達班達島後,帶了一批香料於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隨軍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薩莫爾,因受傷成終身跛腳。1514年回國後兩次上奏國王要求晉級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絕。
預備出航
33歲時,麥哲倫回到了家鄉葡萄牙。他向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申請組織船隊去探險,進行一次環球航行。可是,國王沒有答應,因為國王認為東方貿易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沒有必要再去開辟新航道了。1517年,他離開了葡萄牙,來到了西班牙塞維利亞並又一次提出環球航行的請求。塞維利亞的要塞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勇氣,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把女兒也嫁給了他。
1518年3月,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接見了麥哲倫,麥哲倫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請求,並獻給了國王一個自製的精緻的彩色地球儀。國王很快就答應了他。不久,在國王的指令下,麥哲倫組織了一支船隊准備出航。
但是,葡萄牙國王很快知道這一件事,他很憤怒麥哲倫為自己國家競爭對手效力,更害怕麥哲倫的這一次航行會幫助西班牙的勢力超過葡萄牙。於是,他不但派人在塞維利亞不斷製造謠言,還派了一些奸細打進麥哲倫的船隊,並准備伺機破壞,暗殺麥哲倫。
橫渡大西洋
1519年8月10日,麥哲倫率領五條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隊出發了。船隊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達巴西海岸。第二年1月10日,船隊來到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海灣。船員們以為到了美洲的盡頭,可以順利進入新的大洋,但是經過實地調查,那隻不過是一個河口,即現在烏拉圭的拉普拉塔河。
3月底,南美進入隆冬季節,於是麥哲倫率船隊駛入聖胡安港准備過冬。由於天氣寒凍,糧食短缺,船員情緒十分頹喪。船員內部發生叛亂,三個船長聯合反對麥哲倫,不服從麥哲倫的指揮,責令麥哲倫去談判。麥哲倫便派人假意去送一封同意談判的信,並趁機刺殺了叛亂的船長官員。
不久,麥哲倫在聖胡安港發現了大量的海鳥、魚類還有淡水,飲食問題終於得到解決。麥哲倫還發現附近還有當地的原住居民,這些人體格高大,身披獸皮;他們的鞋子也很特別,他們把濕潤的獸皮套在腳上,上至膝蓋。雨雪天 就在外面再套一雙大皮靴。麥哲倫把他們稱為「大腳人」,並以欺騙的方法逮捕了兩個「大腳人」,並戴上腳鐐手銬關在船艙里,作為獻給西班牙國王的禮物。
陽春8月,麥哲倫率領船隊繼續出發。
穿越美洲
1520年8月底,船隊駛出聖胡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繼續南航,准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經過三天的航行,在南緯52°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海灣。麥哲倫派兩艘船隻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當夜遇到了一場風暴,狂飆呼嘯,巨浪滔天,派往的船隻隨時都會有撞上懸崖峭壁和沉沒的危險,如此緊急情況,竟持續了兩天。說來也巧,就在這風雲突變的時刻,他們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率領船隊沿麥哲倫海峽航行。峽道彎彎曲曲,時寬時窄,兩岸山峰聳立,奇幻莫測。海峽兩岸的土著居民,歡喜燃燒篝火,白日藍煙縷縷,夜晚一片通明,好像專門為麥哲倫的到來而安排的儀仗隊。麥哲倫高興極了,他在夜裡見到陸地上火光點點,便把海峽南岸的這塊陸地命名為「火地」,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島。
經過20多天艱苦迂迴的航行,終於到達海峽的西口,走出了麥哲倫海峽,眼前頓時呈現出一片風平浪靜、浩瀚無際的「南海」。後來,在兩個月在他們兵分五路四處巡邏尋找小島或陸地時,裝載糧食最多的「聖安東尼奧號」逃走並返回西班牙。
進入太平洋
歷經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麥哲倫的心情從來沒有這樣輕松過,好像上帝幫了他大忙。他就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在這遼闊的太平洋上,看不見陸地,遇不到島嶼,食品成為最關鍵的難題,10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們沒有吃到一點新鮮食物,酒早已被喝光,只有麵包干充飢,後來連麵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點生了蟲的餅干碎屑,這種食物散發出像老鼠屎一樣的臭氣。船艙里的淡水也越來越淺,最後只能喝帶有臭味的變質黃水。為了活命,連蓋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由於日曬、風吹、雨淋,牛皮硬得像石頭一樣,要放在海水裡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有時,他們還吃了木頭的鋸末粉。
1521年3月,船隊終於到達三個有居民的海島,這些小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島上土著人皮膚黝黑,身材高大,他們赤身露體,然而卻戴著棕櫚葉編成的帽子。熱心的島民們給他們送來了糧食、水果和蔬菜。在驚奇之餘,船員們對居民們的熱情,無不感到由衷的感激。但由於土人們從未見到過如此壯觀的船隊,對船上的任何東西都表現出新奇感,於是從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船員們發覺後,便大聲叫嚷起來,把他們當做強盜,還把這個島嶼改名為「強盜島」。當這些島民偷走系在船尾的一隻救生小艇後,麥哲倫生氣極了,他帶領一隊武裝人員登上海岸,開槍打死了7個土著人,放火燒毀了幾十間茅屋和幾十條小船。於是在麥哲倫的航行日記上留下很不光彩的一頁。
船隊再往西行,來到現今的菲律賓群島。此時,麥哲倫和他的同伴們終於首次完成橫渡太平洋的壯舉,證實了美洲與亞洲之間存在著一片遼闊的水域。這個水域要比大西洋寬闊得多。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只用了一個月零幾天的時間,而麥哲倫在天氣晴和、一路順風的情況下,橫渡太平洋卻用了一百多天。
麥哲倫首次橫渡太平洋,在地理學和航海史上產生了一場革命。證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不是陸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一個統一的完整水域。這樣為後人的航海事業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麥哲倫的死
一天,麥哲倫船隊來到薩馬島附近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上,以便在那裡補充一些淡水,並讓海員們休整一下。鄰近小島上的居民前來觀看西班牙人,用椰子、棕櫚酒等換取西班牙人的紅帽子和一些小玩物。幾天以後,船隊向西南航行,在棉蘭老島北面的小島停泊下來。當地土著人的一隻小船向「特立尼達」號船駛來,麥哲倫的一個奴僕恩里克用馬來西亞語向小船的槳手們喊話,他們立刻聽懂了恩里克的意思。恩里克生在蘇門答臘島,是12年前麥哲倫從馬六甲帶到歐洲去的。兩個小時後,駛來了兩只大船,船上坐滿了人,當地的頭人也來了。恩里克與他們自由地交談。這時,麥哲倫才恍然大悟,現在又來到了說馬來語的人們中間,離「香料群島」已經不遠了,他們快要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了。
島上的頭人來到麥哲倫的指揮船上,把船隊帶到菲律賓中部的宿霧大港口。麥哲倫表示願意與宿霧島的首領和好,如果他們承認自己是西班牙國王的屬臣,還准備向他們提供軍事援助。為了使首領信服西班牙人,麥哲倫在附近進行了一次軍事演習。宿霧島的首領接受了這個建議,一星期後,他攜帶全家大小和數百名臣民作了洗禮,在短時期內,這個島和附近島上的一些居民也都接受了洗禮。
麥哲倫成了這些新基督徒的靠山。為了推行殖民主義的統治,他插手附近小島首領之間的內訌。夜間,他帶領60多人乘三隻小船前往小島,由於水中多礁石,船隻不能靠岸,麥哲倫和船員50多人便涉水登陸。不料,反抗的島民們早已嚴陣以待,麥哲倫命令火炮手和弓箭手向他們開火,可是攻不進去。接著,島民向他們猛撲過來,船員們抵擋不住,邊打邊退,島民們緊緊追趕。麥哲倫急於解圍,下令燒毀這個村莊,以擾亂人心。島民們見到自己的房子被燒,更加憤怒地追擊他們,射來了密集的箭矢,擲來了無數的標槍和石塊。當他們得知麥哲倫是船隊司令時,攻擊更加猛烈,許多人奮不顧身,紛紛向他投來了標槍,或用大斧砍來,麥哲倫就在這場戰斗撤退中先被土島民投來的標槍刺中腿部跌倒在地,又被追上來的島民們砍死,由於他的同伴們撤退緊急,連島民們後來怎麼處理的麥哲倫屍體都不知道。
接續遺志
麥哲倫死後,他的同伴們繼續航行。1521年11月8日,他們在馬魯古群島的蒂多雷小島一個香料市場拋錨停泊。在那裡他們以廉價的物品換取了大批香料,如丁香、豆蔻、肉桂等堆滿了船倉。
1522年5月20日「維多利亞」號船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在這段航程中,船員減少到只剩35人。後來到了非洲西海岸外面的維德角群島,他們把一包丁香帶上岸去換取食物,被准備再次去印度的葡萄牙人發現,又捉去13人,只留下22人。
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返抵西班牙,終於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當「維多利亞」號船返回聖羅卡時,船上只剩下18人了,五艘船隻帶回來了維多利亞號。他們已經極度疲勞衰弱,就是原來認識他們的人也分辨不出來了。他們運回來數量十分可觀的香料,一把新鮮的丁香可以換取一把金幣,把香料換取金錢,不僅能彌補探險隊的全部耗費,而且還掙得一大筆利潤。
[編輯本段]麥哲倫年譜
1480年——麥哲倫在葡萄牙出生
1505年-1512年——在東印度服兵役
1513年——在非洲服兵役
1515年——西航計劃被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拒絕,被葡萄牙軍隊解僱
1517年10月20日——放棄葡萄牙國籍,抵達西班牙塞維利亞
1518年3月22日——與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簽訂協議
1519年8月10日——船隊離開塞維利亞,開赴聖盧卡爾
1519年12月13日——抵達巴西里約熱內盧
1520年1月10日——抵達拉普拉塔河,初以為發現海峽
1520年3月31日——抵達聖胡利安灣
1520年4月7日——聖胡利安灣叛變,麥哲倫平亂
1520年5月22日——「聖地亞哥」號沉沒,船員獲救
1520年10月21日——抵達海峽入口(發現麥哲倫海峽)
1520年11月——「聖安東尼奧」號逃跑回西班牙
1520年11月28日——進入太平洋
1521年1月24日——經過聖保羅島
1521年2月4日——經過提布龍島
1521年3月6日——抵達強盜島,和島民進行以物換物交易後發生斗爭
1521年3月16日——無意中「發現」菲律賓群島,在蘇祿群島登陸
1521年3月28日——抵達馬薩瓦群島。馬來奴隸恩里克聽見家鄉話,終於證實地球是一個圓球體
1521年4月7日——抵達宿霧島
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介入部落間的戰斗,在馬克坦犧牲
1522年9月6日,船隊返回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編輯本段]影響
麥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於環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的出色指揮,以及他頑強拼搏的精神。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個多月的航行,改變了當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消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4. 麥哲倫的故事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船隊開始了遠航,從而最終第一次證明了大地球形說。
1519年9月20日晨,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城外港桑盧卡爾港,隆隆的炮聲送走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奇異的遠航。
當歐洲人把大西洋走得不再陌生時,他們還不知太平洋的存在,這個比大西洋古老得多的地球上最大的水體卧伏在亞洲之東、美洲之西的巨大海盆上,那時還不曾有一個歐洲人闖入過。16世紀初,西班牙探險家從巴拿馬西岸的高山上,發現了新大陸和亞洲之間,有一個宏偉的大洋,歐洲人叫它「大南海」。
遠航之夢
第一輪的探險熱開始了,歐洲的探險家們紛紛吵嚷著要去美洲尋找通向大南海的海峽,他們相信一定有一條這樣的海峽存在。在那些躍躍欲試的人中,有一位名叫麥哲倫的葡萄牙軍人,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跟隨遠航艦隊到達過馬六甲海峽,並在奪取這個東方交通命脈的戰斗中,為葡萄牙建立過功勛。因為這些忠臣的欲血拚殺,葡萄牙最終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和馬六甲城。但是,當麥哲倫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時,除了身上的戰傷和一個跟隨他的馬來亞奴僕亨利外,一無所有。他來到國王面前,講述自己的遠航知識,希望效力於國家並得到重任,可曼紐爾國王傲慢地拒絕了。
麥哲倫想組建船隊去東方尋找香料群島,傳說那裡神奇的熱帶風光十分美麗,還有數不盡的財富。他思忖香料群島的位置,它在東方海洋之東端,按地球是圓形之理論,哥倫布向西航行的路線應是正確的,只要在美洲找到那條通向大南海的海峽,進入神秘的大南海,再向西一直航行下去,就能到達香料群島。麥哲倫為自己的計劃歡欣鼓舞,他帶著這個偉大的西航計劃來到鄰國西班牙。西班牙國王立刻答應為這個被他的祖國拋棄的葡萄牙人組建遠航船隊。麥哲倫被授予海軍上將、艦隊統帥和未來他所發現的全部島嶼與大陸的總督之職。
漫長的征程
麥哲倫的船隊由5艘艦船組成,共256人。在最初幾天的航行中,海上風平浪靜,他們利用輕快的東北信風和赤道海流航行。兩個月之後,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巴西。
麥哲倫站在南美海岸,苦苦思索著那條神秘海峽,它應該在南美的某個地方,他久久地遙望著那長無盡頭的蠻荒的海岸線,似乎聽到神秘海峽的召喚,那鯨歌一般悠揚蒼涼的召喚聲就在遠天飄搖著。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起航沿南美海岸南行。船隊一連走了幾個月,所到之處仍然是堅固的陸地,根本沒有海峽的影子。而麥哲倫的固執簡直令人不可理喻,他命令船隊放慢速度貼著海岸航行,不放過一個海灣,對它們進行仔細地勘測,想在冬天來臨之前找到海峽。冬天就在這緩慢的航行中到來了,吼叫的寒風連同翻捲起的刺骨的大浪一起擊打著艦船,海岸荒涼得不見一隻野獸。
船員們漸漸失去了耐心,在南緯49度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麥哲倫決定停止航行,在此過冬。船隊中埋伏的奸細認為時機已到,便四處煽動起來,說麥哲倫找這條海峽,就像哥倫布在大西洋里找中國和印度一樣荒唐可笑。面對眾多的反對聲,麥哲倫堅定地回答:「我絕不會後退半步,除非我死了,我一定要找到通往大南海的海峽,到達香料群島。」
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場叛亂開始了,麥哲倫方寸未亂,他憑著軍人的果敢和機智迅速平定了叛亂。他將為首的分子或處死,或驅逐,但寬恕了參與叛亂的水手們。如此一番整治,船隊里再沒有誰反對他了。
春天到來時,船隊向南開拔,人們默默無言,不知前方等待著他們的是什麼。行到南緯52度,船隊進入一個深遠的海灣,船員們的眼前一亮,半年以來,他們看到的一直是荒寂的海岸,凄冷昏暗的海灣,而這里完全是另一番天地。兩旁起伏的群山覆蓋著皚皚白雪,顯得壯麗無比,這岩石峭壁夾持的昏黑的水道是通向大南海的入口嗎?麥哲倫站在甲板上,整個人沐浴在冰雪氣息之中,他彷彿又聽到那鯨歌一般悠揚的召喚聲,船隊踏上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之路。他們在那處大海灣里走了一個多月,1520年11月22日,一條海峽閃現在前方,這就是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找到的神秘海峽,後人稱它為「麥哲倫海峽」。
船隊平靜地駛過海峽,他們的眼前忽然出現了一片巨大的水域,一片開闊無比的大洋,這是歐洲人從未蒞臨的地球上的另一個海,最大最古老的海。艦船升起西班牙國旗,向著大洋鳴禮炮致意。從這一天起,人類終於弄清了自己星球的模樣,在這顆星球上,世界大洋都是相連的,陸地不能也不可能分割它們。麥哲倫船隊駛入一望無際一無所知的大洋,海上風平浪寧,多麼太平的一片大洋!麥哲倫於是親切地將這片大南海稱為「太平洋」。這便是太平洋名稱的由來。
船隊在太平洋上航行了許多日子,一天,他們在一個島上拋錨,面對岸上聚集的大量土人,麥哲倫命令自己的馬來亞奴僕亨利先上岸去打探一下情況,亨利走到土人中間,這是海洋探險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亨利竟然聽懂了島民們的話語,那是他本民族的語言,這些土人都是他的同胞,亨利揚起頭,淚水在他的面頰上流淌,從多年前離開蘇門答臘,跟隨麥哲倫從印度到歐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他整整繞了地球一周,回到了家鄉。之後不久,也就是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在與菲律賓群島中的馬克坦島土著人沖突時,中箭死去。1522年9月8日,船隊中的維多利亞號回到桑盧卡爾港。
這就是著名的麥哲倫環球航行。麥哲倫——文明人類中最堅強的一員,完成了有史以來最輝煌的旅行,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在人類還沒有從外太空觀測自己星球的時候,這名葡萄牙軍人在500年前就用勇氣和意志弄懂了地球的形狀
5. 好望角,太平洋,麥哲倫海峽名字的來歷
「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卻稱「風暴角」。它是位於非洲西南端的非常著名的岬角。
好望角是世界航線上著名的風浪區,經常有船隻在此遇上風暴沉沒。
1486年葡萄牙著名探險家巴陀羅姆·迪亞士奉葡萄牙王若奧二世之命,率探險隊沿非洲西岸南航,尋找通往東方的航路,首次到達非洲南端,在那裡遇到特大風暴。他乘坐的三桅帆船在驚濤駭浪中幾乎沉沒,最後漂到無名岬島靠岸,並被迫返航。迪亞士就將其稱做「風暴角」。回國後,迪亞士向國王匯報了到達「風暴角」的情況,國王認為這樣的命名會挫傷航海家探險的積極性,不利於進一步探險通往印度的航路,所以他於1487年將「風暴角」改為「好望角」(CapeofGoodHope)。現在,好望角的名字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典故流傳世界。
參考資料: http://goeway.nease.net/wsyl/dm-hwj.htm
太平洋——「和平之洋」
公元1513年9月26日,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巴爾沃亞從巴拿馬海岸見到此洋,命名為「南海」。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委託,率領船隊尋找通過東方的航線。經過四個多月的艱難航程,越過狂風惡浪的大西洋,穿過麥哲倫海峽,他們進入了新的大洋。時值當時天氣晴朗,風平浪靜,與前段航行截然不同,因此麥哲倫便把這個叫做「南海」的大洋改稱為「和平之洋」,漢譯為「太平洋」。
參考資料:http://www.hnfms.com.cn/dili/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89
他們沿海岸繼續向南航行抵達南美洲最南端,然後從東而西穿過一條曲曲折折、長達100多千米的海峽——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麥哲倫海峽
6. 麥哲倫名字有什麼含義
這是英語音譯名,取的是發現新大陸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重名,意為開拓進取唄。而且聽起來還有點洋味。
7. 麥哲倫的簡介
一、斐迪南·麥哲倫(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探險家、航海家、殖民者 ,葡萄牙人,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1496年,他被編入國家航海事務所,1505年參加了葡萄牙第一任駐印度總督阿爾梅達的遠征隊。先後跟隨遠征隊到過東部非洲、印度和馬六甲等地探險和進行殖民活動。這段經歷使他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
二、1518年3月,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接見了麥哲倫,答應了他航海的請求。1519年9月20日,在國王的指令下,麥哲倫組織了一支五艘船組成的船隊,1519年8月10日出航,11月29日到達巴西海岸,第二年1月10日到達拉普拉塔河口,1520年8月底,船隊駛出聖胡利安港,並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三、在太平洋上經歷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他就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1521年3月,船隊終於到達馬里亞納群島,船隊再往西行,來到現今的菲律賓群島。此時,麥哲倫和他的同伴們終於首次完成橫渡太平洋的壯舉,證實了美洲與亞洲之間存在著一片遼闊的水域。
四、為了推行殖民主義的統治,他插手附近小島首領之間的內訌。1521年4月27日夜間麥哲倫就在一場侵略土著人的戰斗中被砍死。麥哲倫死後,他的同伴們繼續航行。1522年5月20日"維多利亞"號船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返抵西班牙,終於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
(7)麥哲倫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一、麥哲倫海峽(Strait of Magellan)位於南美洲大陸最南端,由火地島等島嶼圍合而成。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首次通過該海峽進入太平洋,故得名。麥哲倫海峽蜿蜒曲折,長563千米,最窄處僅有3.3千米,最寬處卻有32千米左右,緯度為71°W,54°S。但由於長期惡劣的天氣,加上海峽狹窄,所以船隻很難航行。
二、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自信在此終有一條通往"南海"(太平洋的航道)。他於1519年9月20日率領一支探險船隊開始航行。在第二年10月21日進入他要尋找的海峽。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航程終於在11月28日駛出海峽,進入風平浪靜的太平洋,為第一次環球航行開辟了勝利的航道。後人為了紀念麥哲倫對航海事業作出的貢獻,把這段海峽稱為麥哲倫海峽。
8. 麥哲倫海峽的命名來源
麥哲倫海峽西班牙語作Estrecho de Magallanes,位於南美洲大陸南端和火地島、克拉倫斯島、聖伊內斯島之間。因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1520年到此考察而得名。
東端與阿根廷相接,余部全在智利領海內。東起大西洋畔的維爾赫納斯(Virgenes)角與聖埃斯皮里圖(Espiritu Santo)角,西至德索拉西翁(Desolacion)島皮勒(Pillar)角抵太平洋。東連大西洋,西通太平洋。
海峽兩岸海岸線迂迴曲折,海峽被中部的弗羅厄得角分成東西兩段,西段呈西北——東南走向,中段南北走向,東段又從西南折向東北,自西至東,拐了一個直角彎。中、西段的海岸也很曲折。兩岸陡壁聳立,海岬、島嶼密布。峽中風大多霧,潮高流急,多旋渦逆流,海上時有浮冰,不利於航行。所以這里一直以來成了一個人跡罕至的海域,大西洋和太平洋被分隔在海峽兩邊。
9. 麥哲倫是誰
麥哲倫(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他的船隻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被認為是第個環球航行的人。
麥哲倫出身於貴族家庭,1505年參加葡萄牙海軍去印度作戰。雖然葡萄牙在非洲東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戰勝利,從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勢力,也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了海上貿易控制點,但沒能控制馬六甲,其成就還欠完美。為此,1511年參加攻佔馬六甲之役。東方的財富經過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掌握了通往馬來西亞海域與港口的鑰匙。但還需要向香料群島、產生財富的摩鹿加群島探險。因此於1511年12月作一次偵察航行,到達班達島後,帶了一批香料於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隨軍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薩莫爾,因受傷成終身跛腳。1514年回國後兩次上奏國王要求晉級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絕。
1517年麥哲倫偕同宇宙學者法菜羅去西班牙,放棄葡萄牙國籍,轉為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服務。1518年出任遠征船隊隊長,前往為西班牙開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線。麥哲倫自信能發現一條從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峽。1519年9月20日船隊啟航,270名水手來自9個國家。9月26日到達特內里費島,10月3日繼續向巴西遠航;曾在幾內亞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聖奧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處(1里格約為5千米)。繞過卡布弗里烏之後,12月13日,船隊到達里約熱內盧灣。次年3月到達聖朱利安港。
在鎮壓了西班牙船長們發起的叛亂後,1520年8月24日離開聖利安港,船隊繼續南下,10月21日繞過維爾京角時,在南緯52度50分處進入他們要找的海峽(後以麥哲倫的名字命名)。到達淘峽西端,船隊只剩下3條船。10月28日進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風平浪靜,被稱為「太平洋」。船員們忍受著飢餓的折磨,藉助於秘魯洋流的推動,在麥哲倫無情的決定下,進行橫渡太平洋的偉大航行。
12月18日船隊從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見陸地,可能是土阿莫圖群島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經158度處穿過赤道,3月6日在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關島首次登陸,獲得99天以來第一次弄到的新鮮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進發。後在今菲律賓群島的馬薩瓦登陸,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個同盟者。在宿務島,使地方統治者及其官員們皈依天主教。不到兩個月之後,4月27日麥哲倫在麥克坦島上與當地人作戰時被殺。麥哲倫死後,只有兩條船到達摩鹿加,而只有「維多利亞」號於1522年9月由埃爾卡諾指揮回到西班牙。生還者還有另外17名歐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爾卡諾從太平洋繞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證明地球是圓的。
麥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於環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的出色指揮。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個多月的航行,改變了當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消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