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晉城」這一名字的由來
晉城政區的設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83年,在隋開皇初年這里就設置州府,稱為"澤州"。以後雖歷經變化,但管轄范圍大體一致。自古以來,這里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鐵之鄉"之美稱。始於商周、盛於春秋的冶煉業,在長達數千年的發展中日精月進。仰歷史文明之光,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歷史名人,如唐代著名佛經註疏家高僧慧遠,宋代文學家劉羲叟,首創諸宮調的藝術家孔三傳,明代經濟學家王國光,詩書大家張慎言,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康熙字典》總編纂陳敬廷,數學家張敦仁,當代著名作家趙樹理等,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建國後,山西劃為7個專區,南5縣歸長治專署管轄。1958年並大縣,將晉城、高平、陵川3縣為晉城縣並沁水、陽城2縣為陽城縣。1961年恢復5縣制。 1971年晉東南專區改為晉東南地區,南5縣一直屬於專區、地區管轄。1983年7月,改晉城縣為縣級晉城市。1985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晉東南地區,成立省轄地級市晉城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以原晉城市(分為城郊兩區,郊區即現在的澤州縣)、高平、陽城、沁水、陵川4縣為所屬行政區。省轄市始於此,管轄范圍與古澤州的版圖一致。
⑵ 晉城為什麼叫晉城有什麼典故
巴公原之戰和晉城地名
唐朝末年,中國進入了五代交替、十國紛爭的戰亂年代,給人民生活帶來極大災難。順應國家需要統一、人民盼望安定的歷史潮流,後周世宗柴榮以卓越的政治遠見和雄才大略,開始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巴公原之戰(也稱高平之戰)就是其統一中國之戰的開端,這場戰爭還為晉城留下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地名,讓後人銘記著這位英年而逝(38歲)的君主。
關於巴公原之戰,《五代史》有詳細記載。事情經過如下:
五代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去世,他的養子柴榮(後改稱郭榮)繼位稱帝,史稱周世宗。建都太原的北漢主劉崇聞訊,十分高興,他認為周有喪事,天子新立,無力征戰,正是興兵滅周的好時機。他遣使與契丹通好,自稱「侄皇帝」,乞求契丹派兵合攻後周。
二月,契丹派大將楊袞帶領騎兵萬余及步兵五六萬人,號稱十萬,到達晉陽(今太原),北漢主以張元徽為先鋒,領兵三萬,聯合進逼潞州(今長治),後周潞州節度使李筠穆令以兩千步騎抵禦聯軍,在太平驛(今襄垣西北)被打敗。聯軍乘勝包圍潞州。聯軍除留少量部隊圍困潞州外,大部隊長驅南下,企圖一舉滅亡後周。
周世宗教得到入犯警報,決定親征抵抗,親率周軍北上太行,迎擊契丹北漢聯軍。三月十日,周軍從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出發,周世宗令李重進、白重贊為左翼,樊愛能、何徽為右翼,向訓、史超領精騎居中,與聯軍對峙,張永德領禁兵緊隨世宗。而聯軍的部局是:北漢末劉崇居中軍,將台設渠頭村;大將張元徽領左軍,將台居東,在高都鎮東嶺村;契丹楊袞領右軍,將台居西,在巴公鎮宮庄村。陣容嚴整,擺出決戰的架勢。
面對氣勢洶洶的入侵之敵,後周軍隊做好了一切准備工作,在晉城境內建立了保證軍需供給的府庫和後勤管理機構——管理院,分別位於今府城村和管院村。
一切准備停當後,周世宗率軍進入晉城,受到將士們的熱烈歡迎,以至他乘坐的車輦被圍住,許多士兵要一睹皇帝風采,他便從車輦走下,和士兵見面,爾後上車,因而這會見之地後來被封稱為下輦村、上輦村。三月十八日,周世宗在臨澤村(紀念皇帝臨澤州之意)檢閱了自己的軍隊,講了許多鼓舞士氣的話,便率軍北上,經上村、大車渠,與北漢契丹聯軍在巴公原相遇。三月十九日,雙方發生激戰。
戰爭開始時,後周旗開得勝,北漢兵受挫。但後周後續部隊未以,以少擊多,處於劣勢。北漢主劉崇見周兵不多,驕矜輕敵。契丹楊袞觀望周軍陣勢後對劉崇說:「強敵也,未可輕動。」劉崇不以為然,憤憤然說:「時不可失,請公勿言!」楊大怒而去年。劉崇命張元徽進攻後周右軍,交戰未幾,周右軍指揮樊愛能、何徽便敗下陣來,倉皇逃跑,陣腳大亂,千餘兵座降漢。周世宗見情勢危急,領親兵冒箭石督戰。宿衛將趙匡胤見此情景,站出來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拚死一戰!」又讓禁兵將領張永德率弓箭手搶占左邊高地。二人各率精兵兩千,左右夾擊,以死拼殺,頓挫敵鋒,加上周世宗親臨督戰,士氣大振,人人奮勇爭先,局面很快轉危為安。周世宗領兵沖進劉崇營帳,劉崇急令張元徽策馬迎敵,突然馬倒,後周兵湧上將其斬殺。北漢兵見主將陣亡,陣腳大亂。劉崇舞旗收兵,也阻止不住,大敗。契丹楊袞怒劉崇不聽勸告按兵不動,全軍而還。而劉崇狼狽逃竄,次年,憂病而死。
巴公原大捷後,稍作休整,後周軍隊在新龍山設宴慶功,將山腳下村命名為下元慶,並根據地勢方位將周圍三村分別稱為上元慶、東元慶、西元慶。
周世宗為了總結治軍經驗,在巴公附近的西澗村講治軍有「四義」(愛護百姓講禮義;扶危濟貧重道義;軍民互助講仁義;一言九鼎重信義。)的道理,後人將此村改稱四義村,因其分東西村,便分稱東四義、西四義。
北漢軍大敗逃竄,後周軍隊乘勝追擊,一直殺過高平城才鳴金收軍。三月二十一日,後周軍隊進入潞州,休整軍隊,斬敗將樊愛能、何徽等七十餘人,軍威大振,以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士兵有升為軍主、廂主者。
巴公原之戰是歷史上的有名戰役。此後,周世宗選賢任能,南征北戰,掃平割據,為以後北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太行日報:張啟才
⑶ 山西簡稱「晉」,為什麼只有她叫「晉城」,晉城名字的
山西是春秋時候的晉國,後來簡稱山西叫晉。「晉城」的名字是早留下來的,河北還有個叫晉州的縣級市,也是古名留下的。
⑷ 山西鳳凰城到底是大同還是晉城,誰能告訴我,還有 ,這個名字的來歷
鳳凰城的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有個獵戶叫王山,有一天,他看到,由北向南有一隻鳳凰飛來,他從未見過如此華麗的鳥,就彎弓射箭,把這只華麗的鳥兒射下,鳳凰受傷落下,羽毛飄揚了下來,當羽毛落地後,在平地里突然間出現了一座大的城池,大同由此而來,所以大同又叫鳳凰城!在大同,你現在也可看到:長北關、短南關、有東關、沒西關。那是因為鳳凰的右翅被射傷的結果。另一個傳說是:在天宮里有隻鳳凰看到人間的種種樂事之後,就起了思凡下界的想法,一天,玉帝發現天宮中少了一隻鳳凰,就命二郎神下凡界尋找,二郎在大同城內發現,原來鳳凰在此地享樂,就要奉命前去捉拿,可鳳凰在此地過的非常快樂,就再也不想回去。二郎湊准玉帝,鳳凰就永遠住在大同,大同由此就叫鳳凰城,也是福地寶城。
大同的人文景觀積淀豐厚,別具一格。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古戰場200餘處。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北嶽恆山、玄空寺、雲岡石窟、華嚴寺、覺山寺、九龍壁、觀音堂等都是著名的旅遊景點。
⑸ 山西山東名稱的來歷!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山東,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
山西,簡稱「晉」,省會太原市,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5)晉城名字的由來40字擴展閱讀:
山東:清初設置山東省,「山東」才成為本省的專名。1949年8月18日,長山列島解放,山東省至此全部解放。1949年8月,華北人民政府通令,山東部分地區劃出,與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區成立平原省。
截至2014年1月,山東省有17個地級市,分別是:濟南、青島、淄博、棗庄、東營、煙台、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
山西: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截至2016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省會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餘10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大同、朔州、忻州、陽泉、呂梁、晉中、長治、晉城、臨汾、運城。
⑹ 晉城市名的來歷
晉城的來歷50字:
晉城政區的設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83年,在隋開皇初年這里就設置州府,稱為"澤州"。自古以來,這里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鐵之鄉"之美稱。始於商周、盛於春秋的冶煉業,在長達數千年的發怠窢糙喝孬估茬台長郡展中日精月進。
⑺ 介紹晉城的作文,要寫出特產和景點
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東枕太行,南臨中原,西望黃河,北通幽燕,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門戶。晉城古稱澤州,是我國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也是華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自古以來,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東西長160公里,南北寬100公里的地下,蘊藏著煤、煤氣層、錳鐵礦、鋁土礦、銅、鋅、金、銀、大理石、水晶石等數十種礦產資源。全市耕地保有面積280萬畝,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小麥、玉米等各種農作物的生長。這里不僅是獼猴、大鯢的棲息地,也是擁有數百種珍貴植物的植物園。
這里地處沁水煤田的南端,含煤面積5350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總面積的56.4%,總儲量808億噸,其中已探明儲量271億噸,佔全國無煙煤的1/4多,佔山西省的1/2多,被國家定為全國化肥和化工原料煤基地。這塊地方水資源總量為21.49億立方米,是華北地區相對的富水區。這里植被豐富,有森林面積31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2.8%;天然牧坡草地25.47萬公頃,是山西的畜牧業基地之一。
這里的桑蠶絲綢業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而且區域廣,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種養紡織經驗,是我國北方著名的蠶桑絲綢之鄉,也是目前華北最大的蠶桑絲綢基地。這里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然風光旖旎,文物古跡遍地。圍棋的發源地陵川縣被國家有關部門定為生態環境旅遊的重要景點,陽城縣的莽河、沁水縣的歷山被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玉皇廟「二十八宿」雕塑,是元代文化的寶貴遺產,青蓮寺羅漢殿的「五百羅漢名號碑」則是舉世罕見的珍品。
⑻ 晉是哪個省的簡稱山西簡稱的由來和原因
我國具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不同的身份都有自己的簡稱,這也是地域劃分的一大重要標志。那麼晉是哪個省的簡稱?一下子能打上來的朋友並不多。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再來看看山西簡稱的由來和原因,以及山西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一、晉是哪個省的簡稱
1、晉是山西省的簡稱。山西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太原,位於中國華北,東與河北為鄰,西與陝西相望,南與河南接壤,北與內蒙古毗連,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山西具有11個地級市,包括太原、大同、朔州、忻州、陽泉、呂梁、晉中、長治、晉城、臨汾、運城。
以上就是關於晉是哪個省的簡稱,山西簡稱的由來和原因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⑼ 有誰知道晉城的歷史
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東枕太行,南臨中原,西望黃河,北通幽燕,區位適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門戶。太焦、候月鐵路縱貫本境,晉焦高速、長晉高速、晉陽高速、207國道、省道與縣道、鄉道交織成網,陸路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
晉城市下轄城區、澤州、高平市、陽城、陵川和沁水六縣(市、區),總面積9490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6%。總耕地面積為283.38萬畝,人均耕地1.42畝。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9.71萬人(其(其中非農業人口46.65萬人)。全市人口中有22個民族。少數民族中回族人數最多,主要分布在城區。
晉城市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厚,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兩萬年前的舊石器晚期,這里就留下了人類生活的足跡。相傳女媧氏、神農氏、九黎部落首領蚩尤及堯、舜、禹等都曾在這里活動過。女媧補天(傳說中華人文始祖女媧氏煉石補天遺址和棲息地——蝸皇窟,也在澤州縣水東鄉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農播種(中華第一大帝神農氏采五穀嘗百草的羊頭山和古墓冢也在高平市境內)、禹鑿石門(陽城縣境內有石門)、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歷史傳說都有實地可指。古書《墨子》中曾有「舜耕於歷山」(今沁水縣境內有歷山舜王坪),「漁於獲澤」(今陽城縣城東有獲澤河)的記載。還有以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瑤泉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澤州高都、沁水八里坪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60年,歷史上著名的 「長平之戰」就發生在高平一帶。
晉城市礦產資源豐富。在東西長160公里,南北寬100公里的地下,蘊藏著煤、煤氣層、錳鐵礦、鋁土礦、銅、鋅、金、銀、大理石、水晶石等數十種礦產資源。特別是煤、鐵的儲量十分可觀,有「煤鐵之鄉」之美稱。煤炭資源以無煙煤為主,儲量約佔全國無煙煤儲量的1/4以上,佔山西省的1/2多。全市含煤面積5350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總面積的56.4%,總儲量808億噸,其中已探明儲量271億噸。晉城煤炭具有含硫量小,發熱量高,可選性好的特點。所產塊炭晶瑩光亮,燃燒無煙無味,素有「白煤、香煤、蘭花炭」之稱,曾被英國皇室選為壁爐專用煤,銷往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英國、日本、韓國、東南亞、西歐等國家和地區。2001年在沁水縣南部發現並探明了一個大型煤層氣田——沁水煤層氣田,煤層氣目前探明儲量為1000億立方米。1984年我市被國家定為全國化肥和化工原料煤基地。1996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在晉城建設以優質煤為原料的高濃度氮肥基地。
晉城市森林資源可觀,有森林面積380.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6%。沁水縣歷山舜王坪一帶至今保留著全省僅存的一塊面積為730多公頃的原始森林。天然牧坡草地25.47萬公頃,是山西的畜牧業基地之一。中國北方最大的示範牧場就建在沁水縣境內。
晉城市桑蠶絲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北方著名的蠶桑絲綢之鄉,絲產量佔山西省的80%,也是目前華北最大的蠶桑絲綢基地。
晉城市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別適宜許多珍貴動植物的生長,素有「山西生物資源寶庫」之美稱。現有陽城蟒河和沁水歷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山自然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1300餘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有11種;有動物342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38種。蟒河自然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882種,動物285種。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黑鸛、金雕、金錢豹3種,二級有獼猴、水獺等28種。在野生植物資源中,有珍貴的野生猴頭、木耳、蘑菇等菌類微生物。我市還是全國五大山楂生產地區之一和山西省天然保健食品生產基地,盛產黃梨、山楂系列保健食品和葯物保健食品等。
晉城市是華北地區相對的富水區,水資源總量為21.49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872立方米,高於全省和周圍各省區平均水平。第一大河流沁河,全長485公里,發源於沁源縣境內,匯入黃河。第二大河流丹河,全長121.5公里,發源於高平境內,注入沁河。
⑽ 晉城是什麼意思
城市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