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日本名字由來是唐朝

日本名字由來是唐朝

發布時間:2021-05-30 11:10:49

『壹』 日本人是來源於中國唐朝嗎

不是,日本人部分來源於中國大陸,但比唐要早,先秦時期甚至更早就有人渡海入日本。記載中比較有名的是秦朝求仙的徐福。另外東漢光武年間日本使者便來到中國,被光武帝賜「委奴國王印」。另外日本人中也有部分馬來血統,可見其祖先並非單純的漢族。 總得來說,大陸地區和日本的交流往來早於秦就開始了。自然比唐要早很多。

『貳』 日本在唐代被稱為什麼

日本在唐代的時候被稱為東瀛 扶桑

『叄』 唐朝稱呼日本為什麼

日本。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曹睿曾御封當時日本的君主卑彌呼為親魏倭王。直到7世紀後半葉(唐時期),倭國對外國號修正為日本。

從東漢到隋以前,朝廷和倭國總體上講是冊封與被冊封關系。《宋書》上記載,倭王贊死後,珍、濟、興、武四個繼任者都曾經遣使貢奉,並求朝廷授予倭國自己提出的封號。7世紀初,倭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國力的增長也使得當時倭國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這種變化體現在了當時隋倭兩國的交往當中。《隋書·東夷傳》「倭國條」記有倭國的國書:「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雲雲」。唐高宗時,倭國還與唐發生戰事。

倭國從決定修改對外使用的國號,主要原因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國名不雅,原因是因為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對周邊少數民族有「夏民居中,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概念,倭國人認為自己的國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所以,更改國名為「日出之國」,即日本。

倭國從決定修改對外使用的國號到向唐朝通告更號事宜再到最終獲得唐朝的承認,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

(3)日本名字由來是唐朝擴展閱讀

白江戰役倭國慘敗後,最遲在天智八年(公元669年),倭國已經決定把對外的國號改為日本。至於改號的原因,往遠說,可能是與隋唐以來倭國爭取對等外交的願望有關;往近的說,也不排除通過改變對外的國號來消除白江戰役後其在東亞國際格局中的消極影響這種可能。

所以,在公元668年高句麗被唐所滅之後,日本在公元669年遣使入唐朝賀,這次遣唐使在朝見唐朝官方時,很可能就已經向唐朝提出倭國對外改稱「日本」的事。此事在《古今圖書集成》上有記載:「咸亨元年,倭人始更號日本,遣使賀平高麗。」

但是,倭使的提議可能最初並沒有被唐朝所承認,有日本學者認為是日本國內有意篡改了公元671年唐朝國書中「倭王」的稱謂。天武天皇上台後,中斷了與唐的外交關系。只是到了文武天皇大寶元年(公元701年),日本才決定與唐朝恢復外交關系,派出了以粟田朝臣真人為首的代表團使唐。

可能正是從此次往來開始,中國朝廷才正式承認了日本這個國號。由於當時是武則天主政,所以才有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上「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的記載。

『肆』 日本在唐代時期叫什麼

既叫倭國,又叫日本

《舊唐書》:

倭國者,古倭奴國也。去京師一萬四千里,在新羅東南大海中。依山島而居,東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世與中國通。其國,居無城郭,以木為柵,以草為屋。四面小島五十餘國,皆附屬焉。其王姓阿每氏,置一大率,檢察諸國,皆畏附之。設官有十二等。其訴訟者,匍匐而前。地多女少男。頗有文字,俗敬佛法。並皆跣足,以幅布蔽其前後。貴人戴錦帽,百姓皆椎髻,無冠帶。婦人衣純色裙,長腰襦,束發於後,佩銀花,長八寸,左右各數枝,以明貴賤等級。衣服之制,頗類新羅。

太宗貞觀五年,遣使獻方物。太宗矜其道遠,敕所司無令歲貢,又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節往撫之。表仁無綏遠之才,與王子爭禮,不宣朝命而還。至二十二年,又附新羅奉表,以通起居。

日本國者,倭國之別種也。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或曰:倭國自惡其名不雅,改為日本。或雲:日本舊小國,並倭國之地。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實對,故中國疑焉。又雲:其國界東西南北各數千里,西界、南界咸至大海,東界、北界有大山為限,山外即毛人之國。

長安三年,其大臣朝臣真人來貢方物。朝臣真人者,猶中國戶部尚書,冠進德冠,其頂為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帛為腰帶。真人好讀經史,解屬文,容止溫雅。則天宴之於麟德殿,授司膳卿,放還本國。

開元初,又遣使來朝,因請儒士授經。詔四門助教趙玄默就鴻臚寺教之。乃遺玄默闊幅布以為束修之禮。題雲「白龜元年調布」。人亦疑其偽。所得錫賚,盡市文籍,泛海而還。其偏使朝臣仲滿,慕中國之風,因留不去,改姓名為朝衡,仕歷左補闕、儀王友。衡留京師五十年,好書籍,放歸鄉,逗留不去。天寶十二年,又遣使貢。上元中,擢衡為左散騎常侍、鎮南都護。貞元二十年,遣使來朝,留學生橘免勢、學問僧空海。元和元年,日本國使判官高階真人上言:「前件學生,藝業稍成,願歸本國,便請與臣同歸。」從之。開成四年,又遣使朝貢。

『伍』 日本國名的來歷

日本一名起源於唐朝時期
日本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 「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 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日本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陽之處」,即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時也被稱為日之國。
早於日本與中國接觸前,日本人稱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為「やまと」和「ひのもと」,意思就是太陽之本。
而在中國的三國時期,中國人使用倭去代表日本。由於「倭」字有 「矮」的意思,因此在漢字傳入日本以後,日本人於日語中同音(わ)的「和」去代替。並用漢字「大和」去表寫日語的やまと,並用「日本」表寫ひのもと。後來日語中轉用音讀去讀「日本」,轉變成今日日語中常用的にほん(Nihon)和にっぽん(Nippon)。
「日本」一稱遲至公元7世紀末才在中國出現。《舊唐書》記載日本人由於不喜歡「倭國」的名稱,因此將國家的名字改作「日本」,其曰:「倭國自惡其名不雅,改為日本。」

『陸』 日本的國名是唐朝命名的嗎

日本國名的由來
最早對日本有確切記載的歷史是樂漢史學家班固寫的《漢書》。該書《地理志·燕地》稱日本列島為「倭」,當時日本島的人接受了這一稱呼。 公元6世紀,倭國開始大力吸收中國的先進技術、文化,從而使其政治,經濟迅速發展,國力漸強。倭國國王遂對「倭」的稱號感到不滿,並自認為居於國之東,乃日出之處,便逐漸用「日」字代國名。據《隋書·倭國傳》記載:公元607年倭國派遣小野妹子使隋,國書上寫著「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由過去自稱倭王改為稱「日出處天子」。 公元645年(大化元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通過大化革新,完成了日本全境的統一,將國名正式定為日本國。 倭更名為日本。《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可見,日本得名與日出有關系,至少在公元670年已改用現在的國名。

『柒』 日本在唐代叫做什麼

提起歷史,我國在古代的面積與現在完全不相同。我國在古代的地域面積是十分廣闊的,擁有著許多附屬的小國,比如今天的朝鮮與日本,那麼你知道日本在唐朝時叫什麼嗎?

唐朝時期不僅是我國軍事力量的一個頂峰,也是文化禮儀的一個頂峰,其文化傳播度流傳其他國家,讓其他的很多國家認識到我國的存在,也學習我國的文化。因此有喜歡的朋友可以去研讀一下唐朝的歷史,這可以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捌』 唐朝時日本的名稱是什麼

唐朝時日本的名稱是倭國、日本。在7世紀後半葉(唐時期),倭國對外國號修正為日本。

倭國從決定修改對外使用的國號到向唐朝通告更號事宜再到最終獲得唐朝的承認,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白江戰役倭國慘敗後,最遲在天智八年(公元669年),倭國已經決定把對外的國號改為日本。

到了文武天皇大寶元年(公元701年),日本才決定與唐朝恢復外交關系,派出了以粟田朝臣真人為首的代表團使唐。可能正是從此次往來開始,中國朝廷才正式承認了日本這個國號。由於當時是武則天主政,所以才有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上「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的記載。

「扶桑」是中國對日本的代名詞。

古代中國人沒有準確的地理方位意識、把東方和日本混為一談有關;另外也與國內外一些學者對「扶桑」地望的爭論不無關系。所以早在唐代以後一些詩人的詩作中,就開始出現「日本」、「扶桑」概念混亂、分合無序的情況。

尤其到了近代,「扶桑」基本就是日本的代名詞了。對此,國內學界就有「自梁啟超起將日本和扶桑聯系在一起至今」的說法。

(8)日本名字由來是唐朝擴展閱讀:

白村江海戰,是日本與唐朝的一次直接較量,它確立了唐朝在東亞地區的中心地位。面對強盛的大唐帝國,戰爭的慘痛教訓,促使天智天皇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對外政策。於是,日本及時修正對外政策,恢復了與唐朝的國交,開始積極選派遣唐使,全方位地學習唐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在白村江戰役之前,日本已經派遣過4次遣唐使。但史實證明,白村江戰役後,日本派出遣唐使的頻率、使團規模和影響力都遠遠超過戰爭之前。最具典型意義的第7次至第10次(669-733年)遣唐使,使團規模較大,一般為4條船,五六百人,約是戰前的兩三倍。

這一時期中日間的文化和經濟交流也最為興盛,彪炳史冊者很多。遣唐使作為日本朝廷派遣的國使,政治上發展與唐朝的睦鄰關系,經濟上交換宮廷貴族需求的珍貴物產,文化上積極吸取唐代豐富的典章制度,他們推動日本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玖』 日本名字的由來

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日本,意為「日出之國」。最早稱「和」或「倭」(均讀作yamato,中文譯作邪馬台),「日本」這一稱呼大約使用於7世紀後期。

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但中國的《新唐書》則記載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

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一名稱,故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朝鮮《三國史記》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條的記錄也與此吻合:「倭國更號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為名」。唐朝人張守節則記載「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

考古上最早發現「日本」這一名稱的是2011年出土於中國西安的《禰軍墓誌》,該墓誌作成於678年。由此可見「日本」這一稱呼的使用最遲不晚於7世紀後期。歷史上日本曾有大和、東瀛、扶桑等別稱。

(9)日本名字由來是唐朝擴展閱讀:

據歷史文獻《後漢書<東夷傳>》記載: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與日本列島交往始於東漢,而之所以說是日本列島,是因為那時還不確定日本是個國家。

當時日本島上共建立了100多個小國,其中一個小國派遣使臣到東漢求助,因為使者又矮又瘦又小所以便稱之為倭國,因此也被稱為倭奴,冊封其皇帝為倭王。

日本人為「倭人」一直到三國、南北朝。而後日本列國忙於內部爭端,不少勢力都急於向中國尋求幫助,只得每年都朝貢並向我國稱臣,也使中華文明不斷輸入日本。

對日本的統一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在此期間,我國對日本所有東西都加「倭」字,比如:倭奴、倭國、倭刀等。而後還有些史書直接稱為東夷和我國東方的少數民族一樣的稱呼。

唐以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漢化,知道「倭」的意思後,開始對「倭」字反感。公元五世紀,日本同意後,國名定為「太和」,並將太陽視為自己的圖騰。

公元七世紀,日本聖德太子覲見隋朝時,附國書:「日出處太子致日落出太子」以表示想和中國平等外交,隋煬帝看後便棄之不理,而這也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

而後,日本便於中國斷交,並與我國朝廷有戰事。唐開國以後,日本又急忙歸附我國,在武則天在位時期,日本遣唐使將國名改為日本,並求武則天改名。

武則天便下詔書,而這也是歷史的證據。從此,日本便在我國外交書上出現,而對內我們仍以倭國為日本國名。

閱讀全文

與日本名字由來是唐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