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泉州名字的來由
在我國廣大的土地和悠久的歷史上,泉州不只一個,而有兩個:一個在北,一個在南。而南方的這個福建泉州,也並不是一個開始就指現在的泉州市。這些史實,很多人搞不清楚,故須加以說明,以釋疑滋。
西漢之時,最初設置的泉州,其地在現今河北省通州附近。清劉錫信《潞城考古錄》說:「按二漢及晉,雍奴、泉州各自為縣,見《漢書·地理志》、《後漢書·郡國志》、《晉書·地理志》。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並泉州入雍奴,見《魏書·地形志》。」這段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泉州」在南北朝以前是北方的地方。這里舉一件有趣的巧合。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卓吾,一生都和名為「泉」的地名結緣。他生於福建泉州;第一次做官到河南共城,其地又名「百泉」,他就自號「百泉居士」;最後葬在河北通州,又是古名泉州。
至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在南方的福建首次出現了「泉州」之名,但這個「泉州」是在今天的福州,而不在閩南。說一句笑話,如果把隋朝的福州人說是「泉州」人,倒符合歷史事實,「泉州」的名比福州還古啦!
唐朝景雲二年(711年),把「泉州」(福州)改名為閩州,而以原來設在現在南安的武榮州命名為泉州。這樣,「泉州」這個地名才從福州移到閩南。然而,州治是在今南安豐州鎮,並不在現泉州。那時的泉州市附近乃一片荒蕪,墳冢壘壘。一直到唐朝開元六年(718年),經濟發展,方把南安縣分出東南之地,設立晉江縣,把州治遷到現在的泉州市來。所以說,今泉州市是唐朝新建的城市。
「泉州」地名定在今泉州市以後,名稱也非毫無變動,曾一度改為「清源郡」,又一度改為「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恢復「泉州」之名,從此沿稱至今,永遠固定。要是有人想舉行一次泉州定名一千年的慶祝大典,前年就應該舉行了。
泉州為什麼以泉為名?此事牽涉到山山水水的問題。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從山上石竅間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稱即以山名而得。也許有人發問,既然隋朝稱福州為泉州,難道福州也有個清源山?是的,福州也有個有泉水的山,也稱泉山。明朝編《泉州府志》時,因為弄不清這種問題,出了笑話。他們把《漢書·朱買臣傳》記載漢武帝命買臣南征,東越王保守泉山之事,錯認這泉山是清源山,那馬前潑水的朱買臣曾到閩南來。其實《漢書》的泉山指的是福州的那個泉山,和清源山無關。唐朝之所以把泉州之名從福州移來,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有泉山,都是符合山川形勢的。至於泉州後來曾乾脆改稱「清源郡」,清源也成為泉州別名之一,都是從這山源源流出清清泉水而顧名思義的。
㈡ 《泉州名稱的來歷》作文400
在我的心目中,泉州是一首詩,泉州是一幅畫,泉州是一部常讀常新的書,永遠充滿青春活力和無窮的魅力。
春天,山花爛漫,是踏青尋芳的好去處;夏天,涼風習習,是消夏避暑的勝地;秋天,天高氣爽,是登高望遠的好地方;冬天,漫山紅透,是結伴觀賞紅葉的美妙之處。
泉州是美麗的海濱之城,它擁有著名的十八大景,也頻頻出現越來越多的愛國英雄,為祖國做出了貢獻。
當然!泉州也有許多文物古跡,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介紹
老岩君雕於宋代,石像高5。1米,厚7.2米,寬7.3米,席地面積為55平方米。泉州民間俗語「摸著老君鼻,活到一百二「,但是要摸到它的鼻子可不容易呀!我國著名專家任震英題贊老君造像為:「老子天下第一」。
泉州的歷史文化真是說也說不完,仔細聽聽吧!
泉州是個千年古城,文化之源遠流長,實非一言所能盡。泉州地域在閩南確了定下來。但當時武榮州的州治設在今南安縣豐州鎮,唐開元六年(718年)才移到清源紫帽之間、晉江北岸的今泉州的地址,所以泉州古城已有1266年的歷史。
從遠古走來,泉州這個文明古城,創造出許多中國之最,令人嘆服,雖然那都是先人的結晶,但也有人們細心保護的功勞。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吧!
㈢ 泉州這個名字的由來 作文 字多一點
」泉州」這兩個字在福州用了16年時間:即從隋·開皇九年(589年)到隋·大業二年(606年),十分短暫.
對於部分無知的福州人整天在叫囂什麼」泉州」這個名字是他們不用才給現泉州的,無恥到了極點,孰不知」泉州」這兩個字在很久以前就有個地方用過了.
更早天津市武清區也曾名泉州。史載:「武清,古為泉州。漢·泉州、雍奴二縣之地。」這里說的「古為泉州」,是指漢朝以前近海邊疆的羈糜散州。直到公元前106年(即西漢·元封五年),漢武帝劉徹把全國分為十三州。泉州始立為縣,這是天津地區見於文獻記載的最早的建置縣。泉州立縣時,武清地域分屬泉州和雍奴兩縣。泉州和雍奴二縣均因水得名。武清縣內古有「泉州渠」,故稱泉州。而「雍奴」也是指水澤。《水經注》雲:「雍奴,藪澤之名。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雍奴藪甚大,東極於海。」顯然,當時的武清是個「水鄉澤國」。那時泉州的縣城在今楊村街南黃庄街的城上村。雍奴縣城先在「三角◇」,即今王慶坨鎮東9公里處。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8年)省泉州入雍奴,此後,武清全境皆屬雍奴縣了。縣治後來又遷至今泗村店鎮的舊縣村。】
㈣ 「泉州」這個城市名字的由來
首先泉州是古老的城市,主要是以重工業來發展,在著是一個海上城市,來自五湖四海的投資商.具全了各種文化,所以叫泉州.
㈤ 泉州地名的由來
泉州本是一個官員的家
㈥ 泉州名稱的由來
■泉州市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僑鄉和旅遊城市。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沿海,晉江下游北岸,與台灣省一水之隔。別名鯉城、刺桐城。面積1.08萬平方千米(市區530平方千米 );1990年人口582.33萬(市區48.55萬),有漢、回、畲等民族。南朝陳為南安郡地。唐置晉江縣,為泉州治所。南宋、元時為全國最繁盛的海內外貿易中心,有「世界第一商港」之稱。明改為泉州府。1913年改晉江縣。1951年設泉州市。為地級市。地勢北高南低,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東南部為泉州灣的一部分,大部分海拔在10米以下,地平土肥,灌溉方便;北部大磨山海拔799米,為境內最高峰。年均溫20.6℃,1月均溫12℃,7月均溫28.5℃,年降水量1215毫米,無霜期358天,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為晉江流域物資集散中心初步形成多種所有制並存的多元化經濟結構;形成以服裝鞋帽、食品、輕紡、電子、建材、機械、陶瓷等為主的行業結構。每百平方千米擁有公路長度居全國之冠。有大小港口32個,後渚港距市區10千米,肖厝港為天然不凍良港。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甘薯、花生、甘蔗等,是福建主要食糖、油料產區;水果以龍眼、荔枝、柑橘、楊梅為主,以安溪為主要產區的烏龍茶蜚聲海內外。是福建的主要水產品產區。可供養殖的淺海灘塗7.87萬公頃。土特產和工藝品有木偶、雕刻、竹編、刺綉、通草畫、脫胎漆器、源和堂蜜餞、衙口花生、清源茶餅、老范志神曲。全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其中開元寺、清凈寺、安平橋、鄭成功陵墓和清源山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旅遊點還有紫帽山、東西塔、摩崖祈風石刻、泉州宋元港、宋代伊斯蘭教聖墓、孔廟、李贄故居、老君坐像、南宋古船陳列館等。
泉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設州至今已有1233年歷史,擁有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底蘊。本土文化(也稱閩越文化)、中原文化、海絲文化等多元文在這里融會,並發揚光大。中原文化是遠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就傳入泉州。這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動亂不安時期,北方漢人成批入閩避難。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衣冠南渡」,這時和隨後入閩的漢人,共分為三大批,由上層到下層,形成了三次入閩高潮。多半集中居住在晉江沿岸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地方,和散居在晉江邊海地區。
㈦ 泉州名字來由
在我國廣大的土地和悠久的歷史上,泉州不只一個,而有兩個:一個在北,一個在南。而南方的這個福建泉州,也並不是一個開始就指現在的泉州市。這些史實,很多人搞不清楚,故須加以說明,以釋疑滋。
㈧ 泉州名字的由來
泉州,歷史上是整個閩南地區,含今莆田、泉州、廈門、漳州、龍岩等地級市的衍生地。然而,泉州的地名,卻不是開始就擁有的。
先是北方通州,到隋時才有了福建的泉州,然而那時的泉州,卻是今天的泉州,卻是今天的福州。直到北宋初年,泉州地名才固定下來,永遠成了現在泉州的名字。而其附廊晉江,則是南遷的晉朝遺民,為了紀念中原舊地,把流徑的河流,命名晉江。
然而,泉州平原的全部土地,與福州平原、莆田平原及漳州平原一樣,均是海平面上升、大陸架上升而形成的,只是一樣年代不詳而已。有一點需要補充的是,這些平原,除了極小部份是河流沖積形成,大部份卻是海平面升降所致的。
(8)泉州名字的由來和來歷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泉州位於東經117°25′-119°05′,北緯24°30′-25°56′,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台灣海峽西岸,離台灣最近處僅距97海里,距金門最近處僅5.61海里,東西寬153千米,南北長157千米,陸域面積11014.78平方千米(包括金門島),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9.08%。
泉州市大地構造位於華南褶皺系的東南部,閩東火山斷拗帶的中南段。構造帶均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境內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積分布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兩者出露面積約各佔一半,從西北往東南侵入岩分布面積增多成為主體。
閩中大山帶中段戴雲山脈主幹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橫卧西北部德化境內,規模龐大,主峰海拔1856米,為福建省第二高峰。其支脈和余脈向東南、南部綿延,地勢西北高,往東南呈階梯狀下降,構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遞變的多層狀地形地貌景觀。
㈨ 關於泉州這個城市名字來歷的作文
參考資料:http://wenwen.soso.com/z/q337120679.htm
至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在南方的福建首次出現了「泉州」之名,但這個「泉州」是在今天的福州,而不在閩南。說一句笑話,如果把隋朝的福州人說是「泉州」人,倒符合歷史事實,「泉州」的名比福州還古啦! 唐朝景雲二年(711年),把「泉州」(福州)改名為閩州,而以原來設在現在南安的武榮州命名為泉州。這樣,「泉州」這個地名才從福州移到閩南。然而,州治是在今南安豐州鎮,並不在現泉州。那時的泉州市附近乃一片荒蕪,墳冢壘壘。一直到唐朝開元六年(718年),經濟發展,方把南安縣分出東南之地,設立晉江縣,把州治遷到現在的泉州市來。所以說,今泉州市是唐朝新建的城市。 「泉州」地名定在今泉州市以後,名稱也非毫無變動,曾一度改為「清源郡」,又一度改為「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恢復「泉州」之名,從此沿稱至今,永遠固定。要是有人想舉行一次泉州定名一千年的慶祝大典,前年就應該舉行了。 泉州為什麼以泉為名?此事牽涉到山山水水的問題。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從山上石竅間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稱即以山名而得。也許有人發問,既然隋朝稱福州為泉州,難道福州也有個清源山?是的,福州也有個有泉水的山,也稱泉山。明朝編《泉州府志》時,因為弄不清這種問題,出了笑話。他們把《漢書·朱買臣傳》記載漢武帝命買臣南征,東越王保守泉山之事,錯認這泉山是清源山,那馬前潑水的朱買臣曾到閩南來。其實《漢書》的泉山指的是福州的那個泉山,和清源山無關。唐朝之所以把泉州之名從福州移來,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有泉山,都是符合山川形勢的。至於泉州後來曾乾脆改稱「清源郡」,清源也成為泉州別名之一,都是從這山源源流出清清泉水而顧名思義的。
願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