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徒姓氏來源介紹
得姓始祖:虞舜、司徒翟(申徒狄、墨狄)。「司徒」,是古代的官職名,始於4000多年前的唐、虞之置,負責管理民眾、土地教育等事情。司徒一職歷代的名稱都不同,例如,到了前清時期,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根據《史記》和《通志·氏族略》的記載,虞舜曾為堯時的司徒官,他的支系子孫中有「以官職名為姓」的,稱司徒氏。望族居趙郡(今河北省趙縣一帶)。這里便是司徒氏的老家和發源地。故司徒氏後人奉虞舜為司徒姓的得姓始祖。
司徒一姓,是以官職命名的復姓。據《帝王世紀》記載:「舜為堯司徒,支孫氏焉。」舜曾為堯時的司徒官,負責管理民眾、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職位相當於宰相。周朝時稱為地官大司徒。舜的支系子孫中有以官職名為姓的,稱司徒氏。「司徒」這個官職始置於唐虞之際,傳到周代,被列為尊貴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漢哀帝時,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並列為「三公」,清代時,俗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
司徒(sī tú)姓源出有五: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舜帝的後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司徙」是古代的官職名稱,始於四千多年前的唐、虞之置,負責管理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等事情。堯帝為炎黃部落首領時,舜就是堯帝的司徒官,執掌和管理土地事務,故而又名「土司」。舜為帝之後,大禹為司空,契為司徒。契為商族始祖,其後有司徒姓。司徒一職在歷朝歷代的名稱和職能都不同,例如,到了前清時期,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徙。據史籍《史記》和《通志·氏族略》中的記載,在虞舜的支系子孫中,有「以官職名為姓者」,稱司徙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司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司徒氏族人大多尊奉虞舜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官位,出自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官吏司徒,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其後也稱司徒氏。
夏、商、周時期,帝王朝廷都設有司徒官,為六卿之一,或稱為地官大司徒,職位相當於宰相。春秋時期伯爵以上的各諸侯國也多設有司徒職位,在其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皆稱司徒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司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官名。西周始置。西周前期金文都作「司土」,後期「司土」與「司徒」並用,與司馬、司工(即司空)合稱「三有司」。司徒主管征發徒役,兼管田地耕作與其他勞役。《□鼎》:「令女(汝)作司土,官司籍田」。《曶壺》:「作冢司土於成周八堆」。《免簋》:『作司土,司奠還(苑)、林□吳(虞)、牧。「三有司」在西周王朝為朝廷大臣,諸侯國與卿大夫也都有設置。春秋時,衛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其後也稱司徒氏。司徒是上古官名,相傳堯、舜時已經設置,主管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夏、商、周時期,朝廷都設有司徒官,為六卿之一,稱為地官大司徒,職位相當於宰相。春秋時列國也多設有這個職位,有以官職命氏的,就成為司徒氏。
源流四
源於子姓,出自殷商末期大夫墨狄,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氏。墨狄,即歷史商十分著名的申徒狄,因其官為殷商末期的司徒,故而又稱司徒翟。相傳,申徒狄不忍見紂王淫亂暴虐,便自己抱石投淵而死。後人們遂用其舉止行為為歷史典故,以「負石赴淵」來表示嫉濁避世,遂成千古成語。
在司徒翟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稱司徒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司氏者,還有一部分人遷居孤竹國之地(今河北冀東平原),後來成為蒙台氏一族,再後省文簡改為單姓蒙氏、台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於任姓,出自唐朝時期著名將領薛仁貴孫子薛嵩之子:薛平(字坦途),進檢校司徒,更封韓召拜太子太保。以司徒致仕。卒,年八十,贈太傅。現在開平等地祭拜,必然要祭拜社稷之神、玄武之神和姜太公。
各支始祖
司徒宣:宋建炎間由南雄府保昌縣珠璣里遷居廣州高第街。其子司徒權轉遷新會水東石坑村,為新會支始祖。六世孫司徒新唐,字堯佐,元末明初人,再遷蟯盽,為蟯盽支始遷祖。
復姓:由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如歐陽、司馬等。
復姓的來源較多,從官名來的,如太史、巫馬、樂正等 ;以封邑命名的,如令狐、羊舌、段乾等 ;有些以居住地而來的,如東郭、 南郭和閭丘等 。有些由職業而來,如漆雕等;也有如公良、公羊和顓孫等以先祖名字而來的。像公孫、仲孫由爵系而來,叔孫由族系而來 。有些則源於少數民族改姓,如拓拔姓和尉遲、萬俟等,也有以物品名稱而來的穀梁姓,甚至有如赫連這樣自創的姓氏。
2. 百家姓中司徒的由來
司徒 SI TU
一、尋根溯祖 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後代。堯帝為炎黃部落首領時,舜為堯的司徒官,執掌和管理土地事務,故又名土司。舜的後代子孫有的以其職官命姓,稱司徒氏。 2、春秋時,衛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其後也稱司徒氏。 司徒是上古官名,相傳堯、舜時已經設置,主管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夏、商、周時期,朝廷都設有司徒官,為六卿之一,稱為地官大司徒,職位相當於宰相。春秋時列國也多設有這個職位,有以官職命氏的,就成為司徒氏。 二、郡望堂號 【堂號】 "藏名堂":唐朝時,司徒映任太常卿。太和年間,他棄官回家,隱跡藏名,當道屢次推薦他,他堅辭不再作官。司徒氏因號"藏名堂"。 【郡望】 司徒氏望出趙郡。漢高帝時將原來秦朝的邯鄲改為趙國,東漢建安年間改為趙郡。相當於現在河北省中部趙縣、邯鄲一帶地區。 三、歷史名人 司徒映:唐朝人。太和元年時(公元827年),唐文宗即位,深知兩朝之弊,勵精求治,任司徒映為太常卿。,出宮女3000餘人,放五坊鷹犬,省冗食1200餘人,政號清明。不料數年後,宦官撓權,勾心鬥角,奢侈浪費,腐敗回潮,文宗仁而少斷,制之不得其術,遂成甘露之變。司徒映目睹此情此景,毅然決定辭官還鄉,不再在朝廷做不清明的官。 司徒詡:五代時南漢人。厲永年間任項城縣令,有政績,漢初升為禮部侍郎。周世宗即位後,留意雅樂,議欲考其正音,而詡為足疾病所苦,居多告假,遂命以本官至仕。 春秋時陳國有大夫司徒卯,五代後漢有司徒羽,宋朝有進士司徒公綽、司徒肅
3. 古代姓司徒的名字霸氣的
1、司徒映:唐朝人。太和元年時(公元827年),唐文宗即位,深知兩朝之弊,勵精求治,任司徒映為太常卿。出宮女3000餘人,放五坊鷹犬,省冗食1200餘人,政號清明。不料數年後,宦官撓權,勾心鬥角,奢侈浪費,腐敗回潮,文宗仁而少斷,制之不得其術,遂成甘露之變。司徒映目睹此情此景,毅然決定辭官還鄉,不再在朝廷做不清明的官。
2、司徒詡:五代時南漢人。厲永年間任項城縣令,有政績,漢初升為禮部侍郎。周世宗即位後,留意雅樂,議欲考其正音,而詡為足疾病所苦,居多告假,遂命以本官至仕。
3、司徒洛: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第九補給區司令。
4. 司徒司馬司空公孫等復姓的來源是古代官職的名稱嗎
公孫姓源於身份,而不是官職,出自兩周時期各諸侯國王族的後裔,屬於以貴胄身份稱謂為氏。春秋時期,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多有被稱為「公」者。按周王朝的典禮制度,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為太子,其他的兒子便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在這些公孫的後裔子孫中,有許多人便以身份稱謂「公孫」為姓氏者,稱公孫氏。
司徒姓、司馬姓、司空姓,確實主要源於官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5. 司徒姓氏的來由和來歷
「司徙」,是古代的官職名,始於4000多年前的唐、虞之置,負責管理民眾、土地教育等事情。司徒一職歷代的名稱都不同,例如,到了前清時期,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徙。根據《史記》和《通志·氏族略》的記載,虞舜曾為堯時的司徙官,他的支系子孫中有「以官職名為姓」的,稱司徙氏。望族居趙郡(今河北省趙縣一帶)。這里便是司徙氏的老家和發源地。故司徒氏後人奉虞舜為司徒姓的得姓始祖。
6. 什麼叫司徒
司徒是古代的一個姓氏。
7. 司徒姓的由來
司徒姓姓氏:司徒
讀音:sī tú
祖宗:虞舜
分類:復姓
姓氏起源:
1。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後代。堯帝為部落首領時,舜為堯的司徒官,執掌和管理土地事務,故又名土司。舜的後代子孫有的以其職官命姓,稱司徒氏。
2。商代始祖殷偰(xie)之後有姓司徒
3。春秋時,衛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其後也稱司徒氏。 司徒是上古官名,相傳堯、舜時已經設置,主管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夏、商、周時期,朝廷都設有司徒官,為六卿之一,稱為地官大司徒,職位相當於宰相。春秋時列國也多設有這個職位,有以官職命氏的,就成為司徒氏。
郡望:
司徒氏望出趙郡。漢高帝時將原來秦朝的邯鄲改為趙國,東漢建安年間改為趙郡。
堂號:
藏名堂:唐朝時,司徒映任太常卿。太和年間,他棄官回家,隱跡藏名,當道屢次推薦他,他堅辭不再作官。司徒氏因號「藏名堂」。
遷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部趙縣、邯鄲一帶。
8. 司徒雷登的中國名字的由來
司徒雷登的父親是老傳教徒,在中國生活了很多年,中文的姓是司徒,司徒雷登的英文名中有Leighton,音譯過來就是雷登。
9. 司馬、司徒姓氏來源
司馬姓來源
一、來源有三
1、源於西周,以官職為姓。上古時有人重黎,為司掌天地之官
,唐堯曾撫育重黎之後。同宣王時,有重黎之後程伯休父,官至司馬
,執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勢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許方,立下大
功,周王室允許他以官職為姓,其後遂成司馬氏。
2、晉元帝司馬睿,本姓生,改姓司馬,其後亦為司馬氏。
3、為許氏、郝氏所改。如許穆之、郝惔之即是。他們的後代?
鈾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