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虞的民間故事
瀝海的由來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上虞的北面海塗(在瀝海以北)有一個很大的都城。經濟繁榮。人口眾多。由於經濟的繁榮導致了人們滋生貪圖享受、民風敗壞。
天界知道此事後,很是憤怒,決定滅了此地,就派了一位天界使者來此下凡私訪,核實情況。一天,他化成一白發老者,在東城門叫賣菜油,還說是免費購買,只要你有盛油的容器,大可放心去免費取油。於是全城轟動,貪婪的百姓掏空了米缸、水缸,甚至是糞缸,紛紛排隊去取免費的油。老者笑呵呵的打著油,那種笑是如此的詭異。
話正此時,城西住著母子倆,(未知免費取油之事),貧窮落魄。父親死得早,兩人相依為命。母親又長期有病在家。家中斷油好幾天了。母親好不容易從隔壁小叔那借來了一文銅錢,交給7歲的兒子,讓其去市集上買點油回來。並告戒他說:一文錢只能買1勺油,不能多要,但也不能少要。
7歲少年來到市集,正逢老者在賣油,於是排進了隊伍,當臨到少年買油的時候,老者給了他大大一罐,但是少年對老者說到:媽媽說一文錢只能買一勺油,我不能多要。並只要了一勺油,還付了一文銅錢。老者頓時一驚,心想此地居說民風敗壞,百姓只圖享受私利,卻想不到還有如此貧窮母子不為財所動。覺得如此好人,不能讓其母子死。就拉著少年到一旁,湊耳細說:小孩,我看你中肯,告訴你一件事情,你以後每天早上去東城門口的那兩只石獅子的嘴巴里看看,如果裡面有血了,那你可以和你母親向南逃命去吧!
少年回到家中,覺得甚是神秘,以後每天早上都是城門外的石獅子看看瞧瞧。次數多了以後引起了城門口擺肉攤的大叔的好奇。一天早上楸住小孩問到為和神神秘秘地來看獅子的嘴巴。窮人家的孩子終歸是老實,把那老者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那位肉師傅。那肉師傅聽後哈哈大笑,決定糊弄下小孩(從這點就可看出肉師傅的本性)。
殺豬師傅一般起得較早,等殺好豬後,天還蒙蒙亮,於是順手把血手往獅子嘴巴中塗了一下。少年照例地來看獅子嘴巴,一看,驚了!!!!!!馬上跑回家,對其母親說,我們趕快搬家逃命去吧,母親不想走,小孩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母親,母親才勉強答應走的。
等母子剛出城門南逃,海上的洪水果然來了,足足有10米高(現在我們稱為海嘯)。母子兩剛逃出不遠,海嘯就淹沒了整座城市,並向南一直追來,母親由於有病在身,所以七歲少年背著母親南逃。逃命在前,海嘯在後,兩人危在旦夕。由於孩子的確還小,一個踉蹌倒在地上,眼看母子兩快要被洪水淹沒的時候,奇跡發生了,洪水在母子兩的緊後跟停住了,像一座水牆立在那裡。不久水就退去了。
母子被眼前的景象嚇傻了,不跑了,也跑不動了,就在這個地方住了下來,蓋了幾間草房,種了點西瓜什麼的,過起了生活,後來有人們覺得此地吉祥,有神保護,陸續地到來定居。由於當時洪水海嘯像一座水牆立在那裡,後人就取此地為「立海」,後來演變成了「瀝海」。"瀝海所「等。 這就是虞北重鎮瀝海的由來。 由於此地是風水寶地,有神靈保護,所以千年古鎮瀝海一直是經濟繁榮,文化薈萃之地。
謝謝大家觀看,如果覺得可以的話,就頂一下,如果有不足的或者是錯誤的地方,請大家改正。謝謝。
故事發生在東晉時期的浙江,與杭州有密切關系。傳說當年浙江上虞祝家莊有個女孩名祝英台,小名九妹,她一心想到杭州求學,其父祝公遠拗不過愛女的要求,同意英台女扮男裝,並由丫環銀心扮作書童相隨從,來到杭州草橋門(今望江門)外,邂逅來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青年書生梁山伯與其書童四九,梁祝兩人談得投機,當場結拜為兄弟,這就是「草橋結拜」。
兩人來杭州就讀於萬松嶺的萬松書院,同窗三年,山伯始終不知英台為女性。後來,英台接到家信促其速歸。英台鍾情於山伯,但又不便明言,只好將白玉扇墜請師母轉交山伯,作為愛情信物。別時,山伯送行,一路上英台有18次向山伯暗示自己的情意,但忠厚老實的梁山伯始終未悟。兩人行經鳳凰山時,祝英台表示家有小九妹,願為山伯做媒,望他早來祝家,這就是「十八相送」。
山伯後從師母處得到玉扇墜並獲悉真情,急忙趕去祝家莊,但這時英台已被其父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英台據理抗婚,至死不從,並與山伯在綉樓中相會,表明心願,這就是「樓台相會」。
山伯突遭此打擊,氣急而病,一病而亡,英台聞噩耗拚死到梁家弔孝,這就是「弔孝哭靈」。後馬家前來娶親,英台渾身縞素,要求途經山伯之墳一祭,祝父無奈只好應允。轎至山伯墳前,英台下轎祭奠痛哭,霎時雷電大作,風雨交加,霹靂一聲墳頭開裂,英台縱身躍入墳中。瞬間陰雲四散,雨過天晴,一對美麗的彩蝶自由地在一碧長空中翩翩起舞,這就是梁祝精靈的化身,表示了生不能成婚匹配,死也要成雙結對的強烈願望。
❷ 關於鳳凰古鎮名字的由來
那是因為古鎮的建築格局是按照一隻飛騰的鳳凰建造的,每當夜晚燈火燃起的時候,站在鎮東面山上俯瞰,網狀般的街道便可勾畫出一隻展翅的火鳳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而鳳凰鎮的老人則說,傳說鎮南的山上曾落過一隻鳳凰,因此得名鳳凰山,鳳凰鎮也就因此得名。
鳳凰鎮老街上人來人往,鎮上的居民經商采購,遊客東瞧西看,熱鬧非凡。店鋪把貨都擺在街上,日用百貨,土雜特產琳琅滿目。在鳳凰老街的很多老房子上,你能看到歷史留下的印記。在一幢老宅樑柱下,我們甚至看到了漢白玉製作的石墩,但其中來歷已經無法考證。
鳳凰鎮老街彎曲的街道和兩邊遍布的明清老房是這里的最大特點。在這條東西一千多米長的古鎮上至今仍完好保留著60多座明清時期的民居。沿主街有一條石板覆蓋的小溪,另有一條與之垂直的小溪穿鎮而過,形成十字形水系。老街兩旁靠街全是商鋪,商鋪後面是住宅。
清朝順治初年,豫、鄂、川等地客商看中此處水運交通發達的優勢,來鳳凰鎮經商並安居下來。清道光年間因鳳凰嘴至西安的騾馬道辟就,水運至此而後通過水運發往湖北等地,商旅往來多雲集於鳳凰嘴,此地形成固定的集市。
❸ 誰知道杭州鳳凰山的由來或傳說
鳳凰山概述
鳳凰山在杭州市的東南面。主峰海拔178米,北近西湖,南接江濱,形若飛鳳,故名。隋唐在此肇建州治杭州鳳凰山,五代吳越設為國都,築子城。南宋建都,建為皇城。方圓九里之地,興建殿堂四、樓七、台六、亭十九。還有人工仿造的"小西湖",有"六橋"、"飛來峰"等風景構築。南宋亡後,宮殿改作寺院,元代火災,成為廢墟。現還有報國寺、勝果寺、鳳凰池及郭公泉等殘跡。
鳳凰山神話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湖南邊的一座山腳下面,住著兄妹倆,哥哥叫春生,妹妹叫秋姑。父母臨死時留給他們三畝祖田,一間破草房。兄妹倆起五更落半夜地耕種著這塊田,總想多打點糧食。可是秋天穀子剛熟,財主就收租來了。交了租子,剩下的就沒多少啦。沒法想,兄妹倆只好喝湯吃粥,過著苦日子。
這一年大年三十,是個風雪天。有錢的財主家,滿桌擺的雞鴨魚肉。春生家呢,只剩一小盅米啦。秋姑煮了一碗稀粥,給哥哥吃。春生說:「我不餓,妹妹你喝了吧!」秋姑說:「我不餓,哥哥你喝吧!」
兄妹倆你推我讓,誰也不肯喝。
這時候,鵝毛大雪漫天飛舞,北風「呼啦啦」地吼得怕人。風雪裡來了個求乞的老婆婆。她頭發斑白,衣衫襤褸,拄著一根拐杖,一步一顛地邊走邊叫喚:「北風天哪,白雪地喲!善心的人啊,可憐可憐我老太婆,救救我吧!」這沙啞的聲音傳進了破草房,兄妹倆聽得清清楚楚的。秋姑說:「哥哥,你聽多可憐哪!」春生說:「妹妹,我們叫她到裡面來躲躲風雪吧。」說著,急忙開門出去,把這老婆婆扶進屋。秋姑忙著給她撣落身上的雪花,春生端起那碗稀粥給她喝。老婆婆就這樣平平靜靜地在他們家裡宿了一夜。
第二天,雪停了,天也晴了,老婆婆起身告別。臨走時,老婆婆拿出一塊白綾送給秋姑,說道:「姑娘,用你靈巧的雙手,把這塊白綾綉好吧,你們這樣勤勞善良,一定會得到幸福的。」秋姑接過來一看,只見那白綾上淡淡地描著一隻鳳凰。於是,秋姑白天黑夜地綉著這幅白綾。她用紅色的絲線綉鳳頭,用黑色的絲線綉鳳眼,用金色的絲線綉鳳翼,用五彩的絲線綉鳳尾。綉呀綉的,綉花針刺破了她的手指,鮮血染在白綾上,她就在血上綉出火紅的太陽和朵朵雲彩來。她從立春綉到立夏,終於把這鳳凰綉好啦。這幅鳳凰圖真美呀,那鳳凰仰著頭,朝著天上火紅的太陽,五色斑斕,鮮艷奪目,就象活的一樣。兄妹倆把它掛在屋子裡。越看越高興,越看越喜愛。
晚上,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秋姑半夜醒來,見屋子裡一片金光,仔細一看,那鳳凰竟從圖上飛了下來。她就把哥哥叫醒,兄妹倆靜靜地看著。只見鳳凰在屋子裡走了幾個圈子,又回到那幅白綾上去,金光隨著也消失啦。
第二天早晨,秋姑起來掃地,在地上撿到一隻金鳳凰蛋。兄妹倆就把它賣去,買了幾畝田和一頭黃牛。
俗話說:好事傳千里。這鳳凰圖的事象一陣鳳似地傳到了縣官的耳朵里。縣官心想:這圖上的鳳凰能生金蛋,真是一件奇珍異寶了,我一定要把它弄到手!於是,他就把春生傳來,說道:「老爺抬舉你,願意出三百兩銀子,買下你的鳳凰圖。」春生回答道:「鳳凰圖是我妹妹費了很多心血才綉成的,我們不賣!」縣官聽了,臉一沉,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喝道:「呸!那是皇上的寶物,窮人家哪能綉得出這等寶圖!」不由分說,就加了個「盜竊國寶」的罪名,把春生關進在牢里。又命令衙役到春生家去搶來了鳳凰圖。
鳳凰圖一到手,縣官真是得意極啦。他左看看,好呵,右看看,好呵,連飯也忘記吃啦,樂得呵呵大笑。這天晚上,他坐在太師椅上,守候鳳凰下金蛋哩。到了深夜,突然,鳳凰圖射出了耀眼的光芒,照得滿屋子金光閃亮,那鳳凰果然從圖上下來了。他以為鳳凰要生蛋,忙蹲下身子去看,哪知鳳凰氣勢洶洶地向他撲來,沒頭沒腦地亂啄,痛得他在地上亂滾亂喊:「來人哪!救命呀!」
衙役們聞聲趕來,鳳凰早就「嘩」的一聲,沖出窗戶朝山上飛去。衙役把縣官從地上扶起來,只見他滿臉鮮血,左眼也被啄瞎了。
縣官吃了這次虧,還不死心。他想:那姑娘既能綉出這幅鳳凰圖,一定還能再綉第二幅。於是,他就把秋姑傳去,對她說,如果能再綉幅鳳凰圖,他就把春生放出來。秋姑為了救出哥哥,就答應了。她從縣官那裡拿來那塊白綾,一針一針地綉了三個月,那色彩絢麗的鳳凰又綉好了,可是,留下一對鳳眼沒有綉。她對縣官說,要先放了她哥哥,然後再給鳳凰綉眼。
縣官叫衙役把春生放出來。秋姑見了哥哥,便一針綉成了鳳眼。這鳳凰有了眼睛,就展開翅膀飛了下來,馱著兄妹倆朝著他們住的山上飛去,一轉眼工夫,就不見啦。後來,人們就把鳳凰飛去的這座山,叫做「鳳凰山」。
❹ 鳳凰湖名字的來歷
名稱由來
因坐落於鳳凰山下而得名.坐落在群巒環抱之中,擁有水面157萬平方米,蓄水量高達1450萬立方米,湖長(主航道)9958米。
湖中大小島嶼10餘座,湖泊九彎十八曲,由48條漢河密布而成,向群山深處延伸而去,顯得格外清幽深邃,神秘莫測。 湖岸邊層巒疊嶂,松、杉、翠竹、鮮花倒映水中,相映成趣,水天一色;湖中水鳥、野鴨、白鶴成群結伴,閑游嬉戲;島上雲集著怪竹奇木、佳蘭芳卉,爭相鬥艷,野豬野兔時而出沒,山著山雞棲息群居。田園風光、生態植被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對人體大有裨益的負氧離子。在這里,不僅可以讓您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還能使您在繁亂的思維中茅塞頓開,捕捉到最佳靈感,獲得生命的啟示。
威海鳳凰湖位於山東威海石島管理區(石島位於威海東南端,地處東北亞環渤海灣經濟圈核心位置,是中國離韓國、日本最近的地方)。
鳳凰湖,是一個集觀光、旅遊、度假、居住為一體的國際化超大型濱海高尚社區,總佔地面積約15000畝,臨近未來的市政府;它臨海而居,連綿的青山與寧靜的湖泊相互映襯,內部各項生活配套設施應盡有。未來,將有約6萬戶人家、約20萬人在這里組成一個快樂的大家園。
石島隸屬全國百強縣排名第八,中國最具魅力城市排名第十、素有「江北第一虎」之稱的榮成。而且石島是威海市唯一的一個、也是全國不可多見的「經濟單列區。
鳳凰湖的綜合開發工程已被列為威海(榮成)市2005年的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達25億元。
❺ 南京市浦口區鳳凰山名字的由來
劉宋元嘉中,有三鳥翔集此山,眾島群集,乃置鳳凰里,起台於此山,號為鳳台山。
唐朝詩人李白曾來此登眺,留下了千古吟唱的詩篇《登金陵鳳凰台》。五代十國楊吳築城時,山勢被切斷,鳳凰台被圍在城內,但仍有前臨城墉(聚寶門至三山門段),後俯淮水(鎮淮橋至西水關段)之勢,縱橫仍有十來里左右。
(5)上虞鳳凰山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鳳凰台與鳳凰里:
鳳凰台位於今南京市秦淮區升州路附近,現此地名已消失,但現建有「鳳凰台賓館」。「鳳凰台」之名最早見於南朝劉宋元嘉年間。
據《至正金陵新志》載,在劉宋元嘉十六年(439年),有三隻頭小足高、五顏六色、叫聲悅耳,狀如孔雀的大鳥,飛到了秣陵永昌里(今南京城南花露岡一帶)王愷家的花園中,停在李樹上鳴叫不已。
這三隻美麗的大鳥招來了一大群各種鳥類,跟隨著比翼而飛,當時人們就認為,這三隻鳥就是百鳥之王——鳳凰。各種鳥類隨鳳凰翔集就是「百鳥朝鳳」,被認為是太平盛世的象徵,是值得慶賀和紀念的大事。因此,揚州刺史、彭城王劉義康就將百鳥翔集的永昌里改名為鳳凰里。
❻ 鳳凰山的歷史
鳳凰山位於成都北郊約6公里,是形狀奇特的山丘,南北走向,由首尾相顧的兩個山頭組成,遠觀似迎春展翅、翹首遠望的鳳凰,故得其名。相傳此山原名石斛山。是道教著名宮觀至真觀[又名通真觀]所在地.
三國時期,漢後主劉禪學射於此.蜀人張佰子[漢作張百子],三月三日在此飛升.晉孝武帝時[公元373至384年]隨開皇二年[582年],下令益州牧在此創建至真觀,每年三月三日,成都[傾城庶士];[四邑居民],到此祈神求福.文人墨客;成都太守爭相朝拜,旌旗延綿三十餘里.唐初道士黎元興重新擴建,自唐宋五代以至兩宋,鳳凰山皆為北郊名勝.
明代為蜀王府墓地,.始為禁區;清末明初為軍營,香火終絕.
1931年,山下建機場.後蔣介石從此逃往台灣.
1970年,山上發掘出朱元璋之孫,蜀王朱悅廉之墓,引起一時轟動.
1996年,為支持府南河建設.下南海道觀遷至鳳凰山百廟子,後成都市沙河整治改造又遷一座廟子,現在三廟合並,祖思更靈驗.按相關宗教政策,被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道觀歷盡滄桑,經本觀道眾和廣大信教徒的努力,現已初具規模. 現在,三清殿已建成.三清神像和十二金仙已塑並穿金.慈航殿也建成,並塑慈航真人;左邊塑葯王真人;右邊塑財神真人及招財;進寶;利市;納珍四位童子.望有緣大德捐資相助.為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化資源.現在,山上正在改造之中.將建成一個上千畝的生態公園.道觀清靜幽雅,空氣清新,是一所修心養性的好去處.歡迎各位善士游覽.
❼ 誰知道鳳凰山的傳說
遼東半島以北,在蜿蜒數百公里的大洋河畔,座落著一個秀美的小城——鳳凰城。距離鳳凰城以東大約四百米處有一座海拔九百公尺的山峰,喚為鳳凰山。
鳳凰山作為遼寧的名山和遊客旅遊的齊聚地,曾被人譽為「天下第一險」。
兒時,生長在鳳凰山下,對鳳凰山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蜿蜒的大洋河,美麗的鳳凰山帶給了我多夢的童年和多彩的幻想。依山傍水的環境造化了大山下的兒女靈性的頭腦和淳樸的大山情懷。
童年的記憶里,鳳凰山就象一道天然的屏風神秘而悠遠。讓我在鳳凰山的傳奇里諦聽著祖先留下的傳說……
據說唐王初年,唐王李世民率領大軍跨海征東。由首都西安出發,從天津塘沽港上船,至營口鮁魚圈下船,輾轉打到當時所在的兩國邊界鳳凰山下,駐宅糧草。這時,他看到一對鳳凰在山前翩翩起舞,又在唐王的頭上盤旋三圈之後隱進大山,不見其蹤跡。
唐王見此情景,龍顏大悅,欣然帶領官兵騎馬上山。
走到山道兩旁時,突然霞光萬道,歌聲四起。山間叢中彷彿披上五彩雲裳。唐王盡興,感覺這是征東之先兆,急忙策馬進入山中。距離山門不遠處,發現了一個山洞,洞中空蕪,惟有幾顆鳳凰羽毛散落在地面上。
李世民高興之餘,欣然命筆,把此洞封為「鳳凰洞」,一直延續至今。
話說大軍在唐王手下元帥薛仁貴(薛里)的率領下,在鳳凰城以東的地方與高麗展開了決戰。一舉攻破了高麗國的三軍營帳,活捉了高麗元帥蓋樹溫。之後來到鳳凰山下談判。
當時薛里的箭法非常高超,所以他提出以箭定國界。他射出的箭落在哪裡,那國界就在哪劃分。蓋樹溫提出質疑,怕薛里的箭射得太遠,所以與薛里騎馬來到當時鳳凰城下屬的一個小鎮,距離鳳凰山的位置大約二十公里之遙。
薛里為了不使高麗太為難,所以射箭的時候留了餘地,箭穿過鳳凰山的主峰,落在鴨綠江邊的二號壩門處,所以鴨綠江畔就作為了唐朝和高麗國的分界線。
從此高麗向大唐俯首稱臣,年年進貢給大唐。做了大唐的附屬國。
人們為了紀念這次征東的始末,把薛里站的位置稱為「薛里站」,把他發箭的地方稱為「發箭嶺」,把薛里一箭射穿的洞口稱為「箭眼峰」,箭落的位置稱為「東箭頭」。
而這座美麗的小城被灌名鳳凰城,鳳凰山也欣然得名。
經過幾幾代代,一直到現在,鳳凰山的美麗傳說還流傳在民間,成為鄉間田頭還有小城人的驕傲。
每有閑暇時,就會有一些遠方的遊客相繼來到鳳凰山采風旅遊,把當年薛里征東走過的痕跡再踏足一遍,領略古時的英雄氣概。
每年的四月二十八這天,各地的遊客紛紛湧向鳳凰山趕廟會,祈禱鳳凰姍姍來臨,祈禱生活的好兆頭。
而鳳凰山作為一株遼東半島的奇芭,赫然立於崇山峻嶺之巔,在海拔快進一千公尺的海洋線上鶴立雞群般的巍然聳立。
經過多年風雨的洗禮,鳳凰山的容顏依然年輕而壯麗,我也在鳳凰山大洋河的辛勤哺育下出落成人。
宏偉的山門,神秘的鳳凰洞,筆直的老牛背,箭眼,還有齊身寬的一人行山路,諸多的廟宇樓閣,加上那些神秘的傳說把鳳凰山的神秘悠遠還有俊秀挺拔皆收入世人之眼,讓人在一份緬懷的回味里去體驗鳳凰山的心胸,讓人在靈性的跳躍里守望鳳凰山的聖潔和豁達。
我愛鳳凰山,雖然我已經離開那小城,但小城人家的溫暖和家鄉的情結依然是我追尋的夢。
徜徉在她美麗的傳說里,找尋大山之巔的安寧,遙望,世界盡收眼底……
❽ 鳳凰山為什麼叫鳳凰山
因為相傳有鳳凰居住在山內,就把這個座山命名為鳳凰山。
鳳凰山有著非常濃厚的人文氣息。山下的鳳凰古村是文天祥族人後裔的祖居和民居,始建於宋末年初大德年間,被《深圳市紫線規劃》列為六大重點古村落之一。
景區主體鳳凰山是珠江口東岸的一座低矮山脈,屬粵東沿海蓮花山系,被譽為「寶安第一山」。山系呈南北走向,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從北至南橫跨沙井、公明、福永、西鄉等地,主體位於西鄉與福永境內,山脊軸線呈月牙形,最高峰為福永與西鄉的界山大茅山,海拔376米。
(8)上虞鳳凰山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景區主體鳳凰山,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第二大山脈,屬粵東沿海蓮花山系。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主體部分位於福永與西鄉交界處。山脊軸線呈月牙形,上有福永與西鄉的界碑。
鳳凰山森林公園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深受季風的影響,年平均氣溫23.0℃,歷史極端最高氣溫38.7℃,歷史極端最低氣溫0.2℃;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平均為15.4℃,7月平均氣溫最高,平均為28.9℃。
春季天氣多變,常出現「乍暖乍冷」的天氣,盛行偏東風;夏季長達6個多月(年平均夏長196天),盛行偏南風,高溫多雨;秋冬季節盛行東北季風,天氣乾燥少雨。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偏東風,平均每年受熱帶氣旋(台風)影響4~5次。
景區內的森林植被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草本成為一體的植物群落,其中主要喬木植物約有42科550種。核心保護區佔地面積為11.02平方公里,佔全區面積的44.50%,是地帶性植被主要生存地、繁殖地和原生地,以保持原始生態環境為主,是絕對保護、禁止開發建設的地區,限制遊人進入。生態緩沖區面積為8.14平方公里,佔全區面積的32.87%。
❾ 恩施鳳凰山名字的來歷
不知道是不是ES的那個
鳳凰山,東晉時稱龍山,歷史悠久並見諸史籍。據《晉書》及《十六國春秋輯補》記載:「晉咸康七年(公元341年),燕王慕容光以柳城之北,龍山之西,所謂福德之地也,使陽裕、康柱等,可營制規模,築龍城,構宮室宗廟,改柳城為龍城縣」。 第二年,即咸康八年(公元342年),慕容鮮將都城由棘城(今義縣)遷移到龍城。自此,朝陽古城便翻開了三燕故都近百年的歷史。
作為龍山, 其悠久的歷史便也由這時發端並逐步走向輝煌。據《晉書.載記第九》記載:「晉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夏四月,一黑龍一白龍見於龍山,光新率群僚觀之,去龍二百餘步,祭之以太牢。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歷代帝王均自命為真龍天子,龍山上出現黑白二龍頗合燕王心意,「光大悅,還宮殿,赦其境內,號新宮曰和龍宮,立龍翔佛寺於山上」。龍翔佛寺,是鳳凰山歷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宇,也是迄今為止東北地區最早見諸史籍的佛教寺院。從此,佛教在這里廣為流傳,至遼代,鳳凰山已成為影響很大的一處佛教聖地。龍翔佛寺的興建,開始了鳳凰山乃至朝陽佛教文化的歷史。75年後,即北燕馮跋太平廿一年(公元420年),朝陽的佛教高僧釋曇無竭(又名法勇)率同志沙門僧猛、曇朗等25人赴天竺取經,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西行求法僧人之一,早於唐玄奘207年。
至隋朝,龍山之名益盛。椐《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九隋記三》記載:「文帝十六年(公元596年)又詔北鎮於營州龍山立祠」。
唐朝290年間,佛教在整個朝陽地區傳播,塔寺建築也向其它形勝之地發展,鳳凰山步入了第一個興盛期後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
北宋時期的遼代,鳳凰山再度興旺。上寺之凌霄塔、中寺之摩雲塔、北溝之大寶塔均是遼時構建,同期還興建了華嚴寺、天慶寺、倒座觀音油及觀音堂。誠可謂大興土木,盛極一時。此時的鳳凰山,又叫和龍山,名字源於黑白二龍的傳說。
到了清初,龍山改稱鳳凰山。關於鳳凰山名字的由來,一般有三種說法:
一說因山形而得名。據《塔子溝紀略》記載:「山頂有小塔一座,小塔左右有兩高峰,建塔這峰其形少伏。數十里之外,望其左右兩峰,如鳳兩翼,中峰微伏,有塔聳起,如鳳昂首者然,故名鳳凰山」。《承德府志》也有類似觀點:「鳳凰山在縣屬土默特右翼東南二十里,群峰連亘,周九十餘里,山椒一塔聳峙,諸峰抱之,如翠鳳昂首張翼形,故名」。
一說源於朝陽洞。清順治八年春,時人偶然發現了卧佛洞,「洞口向西南,面寬兩丈,進深一丈二尺,高一丈二尺,......洞本元名,因其向陽,遂名朝陽洞」(《塔子溝紀略》)。清代詩人許植椿《游鳳凰山》詩中即稱「千年石洞號朝陽,因起山名是鳳凰」。這是根據《詩經.大雅.生民之什.卷阿》中「鳳鳴朝陽」之意而得名。
第三種說法是基於政治因素。清至乾隆,天下大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龍,自古便是帝王君主的象徵,因而從維護封建統治這一根本利益出發,乾隆不可能容忍塞外有「龍」,更何況龍山早有盛名,此地又曾是三燕故都。因此,龍山改鳳凰山,龍城變朝陽,既吻合「城東一帶高山,諸峰連亘,山形如青鳳昂首對城長鳴」之說,又去掉了清王朝心理上的忌諱,倒也算是兩全其美。
清初到清中,鳳凰山的寺宇建築及佛事活動達到了鼎盛。雲接寺、延壽寺等均建於這一時期。到了清末,鳳凰山屢遭天災人禍,十年文革更是雪上加霜,使得本已遺存不多的古建築群及佛像幾乎破壞殆盡,其中作為古城朝陽一大象徵的凌霄塔也毀於人為點燃的炸葯之下。
然而,有著1650多年歷史的鳳凰山,畢竟以她曾有的輝煌和絢麗,永遠載入了史冊,成為大遼西魅力永存的名山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