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哈密稱謂的由來
哈密最早叫伊吾盧,在西漢時,處在中原、匈奴、西域的結合部,自古就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咽喉要道。漢得伊吾盧,可通西域;匈奴得伊吾盧,可斷漢朝與西域的聯系,進而打壓漢朝的生存空間。
截止於公元137年,匈奴和漢朝為了爭奪伊吾盧,不知道打了多少次,爭奪非常激烈。西漢開通西域後,伊吾盧隸屬於西域都護府,連接中原與西域,以及更遙遠的歐洲。漢朝能壓制住匈奴,伊吾盧起到的作用,怎麼高度評論都不為過。
伊吾盧,三個字不好念,東漢時把「盧」給省掉了,只稱伊吾。很多人的印象中,哈密遍地都是沙漠戈壁。其實,哈密的沙漠只有總面積13.89萬平方公里的不到2%,戈壁也只有28%,剩下的是丘陵。耕地雖然不多,但也有0.5%,近700平方公里。
這個面積對地處大西北的哈密來說不算小了,何況還是現在的數據,兩千多年前,哈密的可耕地只多不少。漢朝經常派官員在伊吾屯田,設有伊吾司馬,任務就是屯田和管理軍事。伊吾的民政,由設於公元73年的宜禾都尉管理。
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由於在涼州建立了很多涼國,西域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伊吾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前涼王張駿把伊吾的屯田軍事功能,與民政功能合並,設伊吾都尉,隸屬於敦煌郡,縣級。
五胡時的各種涼國,一有風吹草動,就有大批人馬逃到伊吾,進可回河涼,退可去西域,迴旋空間非常大。諸涼被北魏滅亡後,伊吾並沒有入魏,而是隸屬於柔然。直到公元488年,北魏太和十二年,才拿下伊吾。
之前的伊吾是縣級,這一年,北魏升伊吾縣為地級的伊吾郡。不過,那個時候的伊吾城,並不在現在的哈密市區。真正搬遷,是在公元608年,隋煬帝大業四年時。唐初,易郡為州,伊吾郡稱西伊州,不久改稱伊州,時間是貞觀六年,公元632年。
之後的伊吾曾被吐蕃佔領,又成為西遼的地盤。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伊吾隸屬於甘肅行省,名字變成了哈密。
哈密這個名字出現在公元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給改的名,稱為哈密力。明朝初年,哈密地區出現了一個哈密國,國王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子孫兀納失里。
明朝有點像宋朝,失去了西域,而哈密國卡在要道上,類似西夏,經常派兵阻止明朝使節通往西域。朱元璋的明朝可不是宋朝,不讓通過?那就用刀槍劍戟講道理。
公元1391年,明朝大將宋晟和劉真,奉朱元璋之命,率兵進攻哈密國。哈密國哪裡是大明朝的對手,被打得鼻青臉腫,趕緊向朱元璋請罪求和。明朝控制哈密,就可以像漢朝那樣,從側翼威脅到北元,確保明朝西線的安全。
由於哈密地理位置和歷史的特殊性,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朝廷設置哈密廳,管民事。新疆在公元1884年設省後,哈密設哈密直隸廳。
新時代後,哈密成立地級專區。需要注意的是,哈密地區和哈密市(縣級)是同時存在的,哈密市(縣級)成立於1977年,隸屬於哈密地區。
(1)庫車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哈密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乾燥少雨,晴天多,年平均氣溫9.8度,年降水量33.8毫米,年蒸發量3300毫米,年均日照3358小時,無霜期182天。
春季多風、冷暖多變,夏季酷熱、蒸發強,秋季晴朗、降溫迅速,冬季寒冷、低空氣層穩定。極端最高氣溫43℃,極端最低氣溫-32℃,無霜期平均182天。
空氣乾燥,大氣透明度好,雲量遮蔽少,光能資源豐富,為全國光能資源優越地區之一,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為3300至3500小時,為全國日照時數最多的地區之一。
哈密水資源主要以天山冰雪和地下水為主,地表水和淺層水資源為16.9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量8.7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8.2億立方米。
❷ 庫車在哪裡
庫車古稱龜茲,地處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緣,是舉世聞名的龜茲文化發祥地,素有「西域樂都」、「歌舞之鄉」和 中國白杏之鄉」的美譽。
全縣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與輪台、新和、和靜、沙雅、尉犁等縣相鄰,縣轄9鎮、6鄉、218個行政村、5個國營農牧場,有中央、自治區、兵團、地區駐庫企事業單位和部隊70餘個。
總人口45萬,其中,城鎮人口20萬,是一個以維吾爾為主,漢、回等多民族聚居的縣。庫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曾說過:「龜茲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波斯、漢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匯之處」。漢唐時期,龜茲是西域三十六國中的大國之一,「西域都護府」、「安西都護府」相繼設在龜茲,領轄西域二十二個都護府及龜茲、焉耆、於田、疏勒四鎮駐軍,是當時中央政府統轄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商貿中心。
庫車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國道314線貫穿全縣5鎮1鄉1場,國道217線貫通天山南北,終至庫車與314線相連,國道、省道、縣鄉公路縱橫交織,南疆鐵路橫穿縣域,並與石油、煤炭鐵路專用線連接,民航直達烏魯木齊、阿克蘇,是南疆五地州的交通樞紐和南疆至北疆的大動脈,已成為南疆集航空、鐵路、公路相交織的客、貨運集散地,具有南聯北拓、東進西挺的地域優勢。
庫車油氣資源豐富,是塔里木石油天然氣開發的主戰場,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主氣源地。境內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萬億立方米,占塔里木盆地探明儲量的90%以上,原油儲量7億噸,占探明儲量的70%以上,其中凝析油占探明儲量的88%以上。已探明的油氣田有雅克拉、塔河、東河塘、牙哈、伊奇克里克、大澇壩、依南、依深、迪那2、亞肯背斜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使庫車成為二十一世紀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接替區。
庫車礦產資源儲量極為富足,開發前景廣闊。探明的煤炭資源儲量達15.6億噸,發熱量均為7000大卡以上,可廣泛用於煉焦、發電和發展煤化工業。境內的俄霍布拉克煤礦,精查儲量達10.5億噸,是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儲量最大、開采條件最好的整裝煤田。石英沙儲量約430萬噸,品位高達95%以上;岩鹽儲量達36億噸。石膏、陶土、石灰石、大理石、鐵、錳等十餘種礦產均有較大的儲量和開采價值。
庫車水土光熱資源豐沛。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為11.4℃,年均降水量為64.5毫米,無霜期長達266天,是全國年平均晴天最多的縣市;全縣耕地面積達79萬畝,可墾荒地約350萬畝;全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流經縣域,渭干河、庫車河兩大河系年徑流量達14.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總補給量達7.14億立方米,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利條件。
庫車物產豐富,是國家、自治區重要的糧、棉、畜基地,也是著名的瓜果之鄉。庫車小刀、花帽、紫羔皮、地毯、小白杏、葯 桑椹汁、木納格葡萄等名優特產品馳名中外。
全縣杏樹種植面積達14.7萬畝,其中掛果面積9.7萬畝,年產量8萬多噸,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白杏之鄉」。
庫車是新疆四大旅遊縣市之一。境內星羅棋布的石窟、古城堡、烽火台等文物多達80餘處,有洞窟500餘個,壁畫面積2萬平方米。龜茲古遺址中,縣級以上保護單位57處,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17處。
龜茲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大同雲崗石窟齊名,是中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石窟群。境內著名旅遊景點有南天池、天山神秘大峽谷、克孜爾石窟、庫木吐拉千佛洞、龜茲古城、蘇巴什古城、塔里木河沿岸原始胡楊林等。
庫車自然景觀集雄、奇、險、壯、美為一體,資源類型極為集中,有山川、河谷、草原、沙漠、河流等景象和地貌。 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西氣東輸」工程的深入實施,使庫車的資源優勢和地緣優勢日漸突顯,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日益現實自治區「十五」規劃把庫車置於新疆優先發展的突出位置,列為自治區重要的石化、煤電基地。阿克蘇地區「十五」規劃中,把庫車定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地區東部區域中心城市 ,全力打造以庫車為中心的塔里木石化城,中石化集團把庫車確定為西部建設的重要化工基地,部署了一批油氣上下游化工項目,使庫車逐步成為自治區和阿克蘇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點區域之一。
庫車大寺
是信奉伊斯蘭教的人民群眾做禮拜的宗教場所。大寺座落在庫車縣城黑墩巴扎最高處。距庫車新城4公里,是新疆境內僅次於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的第二大寺。 伊斯蘭教在庫車傳播後,約在15世紀營建此宗教建築,初始為土建寺院,17世紀改作木結構寺院。1923年重修後遇大火焚毀。現存寺院為1931年建成,在80年代曾予個繕。大寺門樓高18.3米,全部青磚砌成,高聳的門樓與宣禮塔,庄嚴挺拔。塔柱雕以伊斯蘭風格圖案,穹窿式樓頂,形似天宇,寺內禮拜大廳1500平方米,可容納3000人大禮拜。
縱橫8行的64根六棱形大柱,飾似彩雕繪畫,支撐起由102塊方格畫圖案組成的天花板,華麗壯觀,值得一提的是小禮拜寺之北有一處聲威顯赫的「宗教法庭」,它是政教合一的產物,也是新疆保留的為數不多的伊斯蘭教司法機構遺址。
庫車成為新疆投資開發的熱土
庫車地處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緣,總面積l.52萬平方公里,轄7鎮、7鄉、5個國營農牧場。有中央、自治區、兵團、地區駐庫企事業單位和部隊57個,全縣總人口45萬人。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當地已成為國內外、區內外有識之士、商業財團關注的焦點和投資開發的熱土。
資源地緣兩大優勢 占盡天時地利
庫車古稱「龜茲」,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史上曾是聯系和溝通亞歐大陸的橋梁,中西文化在此貫通交匯,成為舉世聞名的龜茲文化發祥地。龜茲是漢唐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中的大國之一,唐朝龍朔年間始,安西都護府移置龜茲,領轄二十二個都督府及龜茲、疏勒、於田、碎葉四鎮駐軍,成為西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商貿的中心。
庫車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系南北疆交通要塞。境內交通便捷,道路四通八達,國道314線橫穿縣境,國道217線首起庫車跨越天山南北,南疆鐵路貫通縣域,民航機場擴建復航,石油鐵路專用線直通原油裝車平台,煤炭鐵路專用線正在加緊籌建,航空、鐵路、公路立體交通網路全面形成,庫車已成為南疆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地。
庫車是新疆典型的資源富縣。境內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占塔里木盆地探明儲量的66%以上,原油儲量占探明儲量的50%以上,凝析油儲量占探明儲量的88%以上。境內的牙哈億噸級凝析油氣田,是全國目前已探明的最大凝析油氣田;新近探明的亞肯特大天然氣田,預計天然氣儲量可達7000-15000億立方米,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大天然氣田。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使庫車成為塔里木石油天然氣開發的主戰場,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主氣源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熱點地區。庫車煤炭資源儲量極為可觀,總儲量達15.6億噸。特別是境內的俄霍布拉克露天煤礦,精查儲量達10.5億噸,是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儲量最大、開采條件最好的整裝煤田。此外,境內石英沙、岩鹽、石膏、陶土、石灰石、大理石、鐵、錳等十餘種礦產均有較大的儲量和開采價值。
庫車水土光熱資源豐沛,土地、森林、草場面積廣袤,水電資源蘊含豐富。全縣耕地面積達79萬畝,可墾荒地約350萬畝;全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流經縣域,渭干河、庫車河兩大河系年徑流量達14.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總補給量達7.14億立方米,充足的水資源不僅完全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也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庫車氣候條件適宜,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為11.4℃,年均降水量為64.5毫米,無霜期長達266天,是全國年平均晴天最多的縣市。庫車物產豐富,是國家、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商品棉基地,也是著名的瓜果之鄉。各類優質果品中尤以小白杏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全縣種植面積達14萬畝,年產量達8萬多噸,素有「中國白杏之鄉」的美譽。
庫車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新疆四大旅遊縣市之一。人文歷史境觀中,石窟、壁畫獨樹一幟,堪稱一絕。龜茲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大同雲崗石窟齊名,是中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石窟群。境內星羅棋布的石窟、古城堡、烽火台等文物多達80餘處,洞窟壁畫面積達2萬平方米。龜茲古遺址中,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達50餘處,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 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19處。其中,克孜爾千佛洞已申請列入聯合國世界人類古文化遺產。始建於兩晉時期中國著名四大石窟之一的庫木吐拉千佛洞、克孜爾千佛洞和新發現的阿艾石窟深為世人矚目。庫車自然景觀集雄、奇、險、壯、美為一體,資源類型非常集中,有山川、河谷、草原、沙漠、小溪、河流、瀑布等不同景象和地貌。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南天池、天山神秘大峽谷、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拉千佛洞、蘇巴什古城、塔里木河沿岸原始胡楊林等。國家2A級風景區一天山神秘大峽谷,景色粗獷豪邁,鬼斧神工、雄渾絕奇,是觀光旅遊、休閑度假的好去處,倍受遊人青睞。《西遊記》、《綠洲客棧》、《天地英雄》、《絕代雙雄》等多部影視劇相繼在此拍攝。我國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先生「平生看盡山千萬,不及龜茲一片雲」的絕句尤令世人驚嘆。
❸ 新疆各縣市名稱的由來
烏魯木齊,古准噶爾蒙古語,意為「優美的牧場」。遠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里生息繁衍。戰國時,屬古車師人活動范圍,當時烏魯木齊南郊已居住著較多的人群。西漢時期,烏魯木齊及其周圍地區居住著較多的人群。西漢時期,烏魯木齊及其周圍地區居住著十幾個部落的游牧民,史稱「十三國之地」。到了東漢,烏魯木齊成為車師六國的一部分。貞觀22年(公元648年),唐政府在距今烏魯木齊以南10公里處設置輪台城,是當時絲綢之路新北道上唯一的收稅城、管理城和供給城,也是烏魯木齊第一城。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曾在此留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著名詩句。十八世紀中葉,城市雛形開始形成。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年),乾隆皇帝將擴展後的城池命名為「迪化」。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設置行省,以迪化為省會,遂取代伊犁成為臂控天山南北的政治中心。新中國成立後,迪化成為自治區首府,並於1954年2月1日恢復烏魯木齊市名
昌吉」地名的稱呼始於元代。據《新疆圖志》載:「侍行紀雲:《元地誌附錄》有仰吉八里……按:仰吉與昌吉音近……蒙語……」 以此可知,「昌吉」是由蒙古語「仰吉」轉化而來的。
另外,自元代以來,除「仰吉八里」的地名稱呼外,史籍中還有 「昌八刺」(音讀喇)、「彰八里」、「摻八里」、「昌八里」等地名稱呼。據我國學者考證,這些稱呼其實都是一音多轉,或曰一音多譯,它們其實都指的是-個地方,而這個地方就在現昌吉市境內。這也進一步證實了「昌吉」是由「仰吉」轉化而來的。
關於此,從清代另一位官員蕭雄的詩句中亦可得到印證。蕭雄在清光緒年間寫的《昌吉》詩中有「沿革想從昌八喇」句,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關於「仰吉八里」的含義,據有關史載及專家考證,「仰吉」蒙語意為「場圃」,亦即游牧和種植的園地;而「八里」蒙語意為「城」。這樣將兩者的意思合起來, 「仰吉八里」的意思便是「游牧與種植的園地之城」。根據昌吉這一帶建縣前曾長期為准噶爾蒙古人的游牧地,而昌吉縣城東南面又有古城,所以我們認為這一說法是可信 的。
由上可知,古代的昌吉是"游牧與種植的園地",而近代與當代的昌吉也以畜牧與種植園藝業發達著稱這一種偶然的巧合嗎?它們之間是否有一種歷史的脈絡相承的關系呢?
當然,在"仰吉"這個詞真正轉化成漢語的"昌吉"這個詞時,人們是否又給它加進了新含意,比如"昌盛吉祥",我們認為這完全也是可能與合理的。
伊犁是中國西部邊陲的一塊寶地,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古代伊犁,泛指伊犁河流域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也是亞洲內陸腹地最富傳奇色彩的地方,自古聞名遐邇。如今的伊犁是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這是全國唯一的即轄地區(塔城、阿勒泰)又轄縣市(八縣二市)的副省級自治州,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五十分之一,人口419.31萬人,有哈薩克、漢、維吾爾、回、蒙、錫伯等47個民族,世居民族有13個,素有「東方人種博物館」之稱。
「伊犁」因河而得名,史稱伊列(漢)、伊例(晉)、伊麗、帝帝河(唐),在馬赫穆德·喀什噶里編撰的《突厥語大詞典》中稱「伊拉」,元明時期又稱之為「亦列」、「亦力」等。上述稱語都是漢語譯音,其含義和語種目前還不清楚。
「伊犁」這一稱謂是清代乾隆年間正式確定的,始於乾隆對准噶爾貴族叛亂的平定。當時兵部尚書梁詩正在《平定準夷頌》中將此決勝之地首稱「伊犁」,乾隆皇帝欣然應允。其後,保和殿大學士傅恆等受命編輯的《西域同文志》時,正式將其規范為「伊犁」,取義於「犁庭掃閣」(又稱「犁庭掃穴」,即將庭院犁平整用來種地。)寓意為平定準噶爾功蓋千秋,西陲從此永保安寧。鑒於伊犁的重要地位,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今伊犁的霍城縣惠遠鄉設立「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統轄天山南北各路住防城邑及歸附清朝的中亞和哈薩克各部,節制西域各軍政事務及外藩事務,成為西域最高軍政長官。自此,伊犁也就成為統轄西域各地軍政、文化中心。
據史料記載,伊犁最早為塞人聚居,西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從敦煌、祁連山一帶西遷的大月(rúo)氏滅塞,占據伊犁。漢武帝初(公元前140年左右)烏孫昆莫獵驕靡率眾西逐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在此重新建國(史稱烏孫國)。之後依次為柔然、西突厥、准噶爾蒙古,及至清朝平定西域,前後跨越二千餘年,上述每一個民族均屬不同語系,而「伊犁」這一名稱在日常生活中又為各民族所共同援用,並無語種之爭,很難說「伊犁」是哪一個民族的語言,權且將其視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各民族共同所有吧!
據史料記載,伊犁最早為塞人聚居,西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從敦煌、祁連山一帶西遷的大月(rúo)氏滅塞,占據伊犁。漢武帝初(公元前140年左右)烏孫昆莫獵驕靡率眾西逐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在此重新建國(史稱烏孫國)。之後依次為柔然、西突厥、准噶爾蒙古,及至清朝平定西域,前後跨越二千餘年,上述每一個民族均屬不同語系,而「伊犁」這一名稱在日常生活中又為各民族所共同援用,並無語種之爭,很難說「伊犁」是哪一個民族的語言,權且將其視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各民族共同所有吧
以下省略.....有網址自己看吧
http://www.uighurbiz.cn/bbs/archiver/?tid-216252.html
http://www.xjclub.com/dispbbs.asp?BoardID=16&id=28172
❹ 輪台和庫車有多少檢查站叫什麼名子
輪台和庫車有很多檢查站,名字各不相囝,有的叫開元檢測,有的叫地和檢測。
❺ 庫爾勒地名的來歷
"庫爾勒"維吾爾語意為"眺望"。
今庫爾勒市,漢時為尉犁國地。據《漢書。西域傳》記載:尉犁國,王治尉犁城,西去都護治所300里。焉耆國,西南至都護治所400里,南至尉犁百里。《十六國春秋》記載:前涼張駿率部進軍,軍次焉耆國,國王龍熙拒戰於賁侖城,為部將張植所敗。植進屯鐵門,未至十餘里,熙又率眾先要之於遮留谷,植單騎嘗之,果有伏發,植馳擊敗之,進據尉犁。這條史料表明漢尉犁城在鐵門關附近。由於庫爾勒東北有鐵門關,為戰略咽喉要地,歷代戰事頻發。《新唐書。地理志》記載:「自焉耆西五十里過鐵門關,又二十里至於術守捉城。」守捉為軍事組織,據《資治通鑒》記載,守捉管兵,少則500人,多則3000人。
則唐時庫爾勒名為於術城。唐代詩人張九齡稱:「鐵關千(於)術,四鎮咽喉。」
明代庫爾勒名為雙山兒城。據《西域土地人物略》記載:昆迷失(庫米什)西200里為阿剌木,又西百里為察力失城(焉耆),又西百里為雙山兒城,又西百里為獨樹城,又西百里為察力察井,又西二百里為淤泥泉,又西百里為察兀的河,又西百里為榻子河,又西十里為古克兀城,又西百里為苦先城(庫車)。其中,雙山兒城東距焉耆百里,西距庫車710里。因此,雙山兒城地望及距焉耆與庫車里數同今庫爾勒大致相當。
清代名為庫爾勒或庫隴勒,與今名同。
庫爾勒市(Korla ),縣級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成立於1979年9月30日。庫爾勒市地處歐亞大陸和新疆腹心地帶,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北倚天山支脈庫魯克山和霍拉山,南距"死亡之海"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直線距離僅70公里,是古絲綢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也是該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庫爾勒因盛產馳名中外的"庫爾勒香梨",又稱"梨城",是西北五省區第一座"全國文明城市"。
全市行政區域面積7268平方公里,東西長127公里,南北寬105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萬人、流動人口近40萬人,有漢、維、回、蒙等23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69.9%,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市轄9鄉、3鎮、5個國有農牧園藝場、5個街道辦事處,3個州直農牧園藝場及農二師所屬3個農業團場。
❻ 塔里木究竟是什麼含義
在這個盆地的北部,有一條長達2000多公里的河流,叫塔里木河,它是我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盆地是近代地理學的概念,它的名字就取自橫貫這個盆地的大河——塔里木河。
從古文獻記載看,塔里木這個詞最早系河名和庫車附近的一個小地名。公元6世紀以前的各種漢文典籍中皆用河泛稱塔里木河,這一時期居住在這里的民族對這條河肯定有自己的稱謂,但已沒有文字記載可查。成書於公元6世紀中葉的《魏書》正式稱這條大河為計戍水,唐《冊府元龜》一書又稱作計舒水。西域史專家李吟屏認為,計戍、計舒應該是當時這一地區其它民族語言的不同漢譯。成書於11世紀70年代的《突顧語大詞典》中,出現了塔里木這個詞,這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記載。
自塔里私一詞在漢文典籍中出現後,人們對塔里相的詞義作出了不同的解釋。有的認為是維吾爾語,意為無韁之馬;有的認為是可耕地、或宜耕地;有的認為是蒙古語騰格里、古匈奴語撐犁的轉音,原意為天或神,引伸意為聖賢、光明、寶貴、珍寶。
這些混亂的說法,使人感到無所適從。懂維吾爾語的人認為,在維吾爾語中,無繩之馬並不叫塔里木,而維吾爾語中的可耕地讀為特日木,與塔里木有明顯的區別。
至於說塔里木是騰格里、撐犁的轉音,也過於牽強了《突掀語大詞典》對塔里木的注釋是:注人湖泊和沙漠的河水分支(支流)。同時對這個詞條還作了如下注釋:回綸邊界上庫車旁邊的一個地方,此地又名'烏斯梅·塔里木』。那裡流淌的一條河也叫塔里木。
塔里木畢竟是一個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名詞了,加之它是由古代新疆的其它民族語言轉音而來,看來要弄清它的語源和真正含義,還有待語言學家們作一番研究。
❼ 鳩摩羅什的龜茲文的原名叫什麼生平經歷如何
鳩摩羅什(Kumārajīva,344-413), 一譯「鳩摩羅什(耆)婆」,略稱「羅什」或「什」,意譯「童壽」。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其祖上世代為相,倜儻不群,馳名遐邇。鳩摩羅什自幼天資超凡,半歲會說話,三歲能認字,五歲開始博覽群書,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游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
據史書記載,後涼建國初年,太祖呂光取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甘肅涼州,鳩摩羅什在甘肅涼州待一十七年弘揚佛法,學習漢文,後秦弘始三年(401)入長安,至十一年(409)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其中「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三論宗主要依據;《成實論》為成實學派主要依據;《法華經》為天台宗主要依據;《阿彌陀經》為凈土宗所依「三經」之一。
鳩摩羅什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其譯經和佛學成就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稱「什門四聖」。
❽ 新疆的各個城市具體名稱
截至2017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轄4個地級市、5個地區、5個自治州共14個地級行政單位,13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共105個縣級行政單位,1個縣轄區、349個鎮、481個鄉、42個民族鄉、193個街道共1066個鄉級行政單位。
1、烏魯木齊市
水磨溝區、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新市區、頭屯河區、達坂城區、米東區、烏魯木齊縣
2、克拉瑪依市
克拉瑪依區、獨山子區、白鹼灘區、烏爾禾區
3、吐魯番市
高昌區、鄯善縣、托克遜縣 。
4、哈密市
伊州區、伊吾縣、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5、阿克蘇地區
阿克蘇市、溫宿縣、庫車縣、沙雅縣、新和縣、拜城縣、烏什縣、阿瓦提縣、柯坪縣
6、喀什地區
喀什市、疏附縣、疏勒縣、英吉沙縣、澤普縣、莎車縣、葉城縣、麥蓋提縣、岳普湖縣、伽師縣、巴楚縣、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7、和田地區
和田市、和田縣、墨玉縣、皮山縣、洛浦縣、策勒縣、於田縣、民豐縣
8、昌吉回族自治州
昌吉市、阜康市、呼圖壁縣、瑪納斯縣、奇台縣、吉木薩爾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9、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樂市、阿拉山口市、精河縣、溫泉縣
10、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庫爾勒市、焉耆回族自治縣、輪台縣、尉犁縣、若羌縣、且末縣、和靜縣、和碩縣、博湖縣
11、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阿圖什市、阿克陶縣、阿合奇縣、烏恰縣
12、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伊寧市、奎屯市、霍爾果斯市、尼勒克縣、伊寧縣、霍城縣、鞏留縣、新源縣、昭蘇縣、特克斯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13、塔城地區
塔城市、烏蘇市、額敏縣、沙灣縣、托里縣、裕民縣、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14、阿勒泰地區
阿勒泰市、布爾津縣、富蘊縣、福海縣、哈巴河縣、青河縣、吉木乃縣
15、自治區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鐵門關市、雙河市、可克達拉市、昆玉市
(8)庫車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新疆部分城市介紹:
1、烏魯木齊
通稱「烏市」,舊稱迪化,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烏魯木齊最初因清朝在新疆駐軍而發展起來的一座城市,1763年清乾隆擴建築城,改稱迪化。
1884年迪化為新疆省省會,從此成為全疆的政治中心。1954年迪化改稱「烏魯木齊」,蒙古語里意為「優美的牧場」。
2、克拉瑪依市
簡稱「克」,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是國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新疆重點建設的新型工業化城市,克拉瑪依地處准噶爾盆地西北緣,歐亞大陸的中心區域——泛中亞地區的中心區,是世界石油石化產業的聚集區,油氣資源儲量佔全世界的近80%。
克拉瑪依擁有眾多旅遊景點,世界魔鬼城曾被評選為「中國最瑰麗的雅丹」和「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
3、吐魯番市
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個地級市,位於新疆中東部,天山東部山間盆地,又稱「火州」,東臨哈密,西、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和碩、尉犁、若羌縣毗連,北隔天山與烏魯木齊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薩爾、木壘縣相接。
是中國內地連接中國新疆、中亞地區及南北疆的交通樞紐。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有四千多年的文化積淀,曾經是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
4、哈密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向中國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新疆門戶」之稱。
哈密曾是古「絲綢之路」重鎮,地處中原與西域文化交匯之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文、自然景觀星羅棋布,融南北疆景色和氣候於一地,有「新疆縮影」之稱。
5、阿克蘇地區
阿克蘇地區,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天山山脈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東鄰巴音郭楞自治州,西接克孜勒蘇自治州,西南與喀什地區接壤,南與和田地區相望,北與伊犁自治州毗鄰,西北以天山山脈中梁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交界。
旅遊資源豐富。阿克蘇地區主要景點有晴川煙樹、雲懸玉峰、煙籠多浪、沙海胡楊、古寺晨唱、渾河古渡、三熟奇桑、艾湖歸舟、古崖幻影、長虹旭日等10景。
6、和田地區
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隅,中心位置位於東經79.92°,北緯37.12°,南抵昆侖山與西藏自治區交界,北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與阿克蘇相連。
東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與喀什地區毗鄰,西南以喀喇昆侖山為界,同克什米爾接壤,東西長約670公里,南北寬約570公里,總面積24.78萬平方公里。
7、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邊緣,東部與塔城地區相連,南部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相毗鄰,北部與哈薩克共和國接壤,邊界長達380千米,有「中國西部第一門戶」之稱。
博州水能資源豐富,全州水資源總量為26.33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資源5786立方米,目前已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僅為理論儲藏量的1/33。
❾ 南疆有什麼地名的名字拼音開頭是l的
南疆包括:庫爾勒 (庫車)、阿克蘇 、阿圖什、喀什 (莎車、葉城)、和田、克州。
這幾個大地方都沒有你說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