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時候稱長江為什麼
大江,是中國古代長江繼江水、長江(南北朝至五代十國時期)後的第三個關於長江的稱呼,元、明、清三代皆沿用此稱呼。
長江古稱「江」。在我國上古時代,「江」是個專用名詞,特指長江。有時也稱「大江」,如蘇東坡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後來人們對長江的認識逐步加深,感到單稱「江」或「大江」不能完全表達它源遠流長的地理特徵,所以又根據它的特點起了個名———「長江」。「長江」之稱始於東漢末年。晉朝以後,稱「長江」者逐漸多了起來。如李白的詩「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1)長江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江」是專有名詞,在古文獻中,它特指長江,後來才引申為大江河的通稱。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明確指出:
『江』字一般總是指長江,如『江東』是長江之東,『江南』是長江之南。即使在後代,除非加上另一個江名(如『浙江』),或加上數目字(如『三江』、『九江』),或『江山』連用,否則仍指長江。
南方的河流雖然多稱「江」,如湘江、灕江、嘉陵江等,但這些都受了「江」字本意的影響。就是說,古文獻中除了特殊的與「江」字連綴的詞外,單獨的「江」字即是代表長江。
在《長江與揚子江名稱初考》中,全面考證了長江在我國各時期的名稱變化,強調了古文獻中的「江」字就是指長江的說法。該文說,見之於文獻的「江」字在春秋時代的兵器上就有了,如吳王的銅劍上刻有「處江之陽」的銘文。
漢代以後,人們開始稱長江為「大江」,六朝以後始出現「長江」這一稱呼,而「揚子江」則是在隋代大業年間才出現和使用的。
Ⅱ 長江的英文名的由來
在以前長江下游叫揚子江,外國人才到中國時只知道揚子江而不知道長江,最後就用Yangtze River 代替整個長江了,所以le fleuve Yangtze是比較符合老外的口吻的,不過現在說Changjiang老外都懂。
Ⅲ "長江7號"名字的由來
神州6號剛剛發射 周星馳的電影就叫 長江7號 並且裡面講述的是現在社會的不平等現象--農民工 我覺得大有深意.故事好像是這樣的農民工希望能有錢給兒子買玩具 也就是有錢 其中的外星人是不是暗示著農民的生活變好了 中國進一步富強了?
以為星爺的電影都是無厘頭的,長江七號也屬於,為什麼不叫長江一號,二號等等呢,星爺也說了,沒什麼別的原因,因為片中有個長江一號,七和一聽起來比較搭配,僅此而已.
Ⅳ 長江簡介
發源地: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
長度:全長6397km,比黃河(5464km)長9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
幹流:長江幹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長3464公里。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
長江在世界大河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大河水流量排行中,長江也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亞馬遜河和剛果河。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遜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剛果河流域跨非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為黃河的20倍。在世界僅次於赤道雨林地帶的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扎伊爾河),居第三位。
Ⅳ 長江原名叫什麼
中國古代文獻中,常用「江」特指長江。東晉王羲之和孫綽是較早用此「長江」之名的。王羲之寫信給殷浩說:「今軍破於外,資竭於內,保淮之志非復所及,莫過還保長江!」(《晉書·王羲之傳》);孫綽上疏曰:「天祚未革,中宗龍飛,非惟信順協於天人而已,實賴萬里長江畫而守之耳。」
文章:
<<長江的由來>>
作者:張華東
試問美景何處求,
中華河山處處秀。
美名直到天上頭,
玉帝下旨塵世游。
眾神問帝何處走,
玉帝遙指黃鶴樓。
不慎撞倒桌旁酒,
化作江水千古流。
源頭
長江的正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的各拉丹冬雪山; 長江源冰川
其中有216條大小不一的冰川相接,是世界上會和冰川最多的。在南源曲會合後稱通天河;通天河與長江北源楚瑪爾河匯流後,向東南流到玉樹縣巴塘河口。從此以下至四川省宜賓市間的長江幹流稱金沙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在以前的荊州河段稱作荊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在上海市注入東海。有雅礱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湘江、沅江、漢江、贛江、青弋江、黃浦江等支流以及滇池、草海、洪湖、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等重要湖泊。在江蘇省鎮江市同京杭運河相交。
Ⅵ 長江三峽名稱的來歷
長江流過四川宜賓後,經重慶江津到湖北宜昌段被俗稱為「川江」,是歷史上巴蜀、黔(通過烏江在重慶涪陵注入長江)通往中國東部唯一的水上通道。
川江下游江水穿越中國大陸第二級階梯巫山山脈,形成了長江上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因而該區域被合稱為「三峽」。
地質演變
由於不同地區的岩性,三峽有峽谷和寬谷之分,峽谷多位於石灰岩地區,其地岩層質地堅硬,抗蝕力較強,因而河流對其兩岸侵蝕較弱,但垂直裂隙比較發育,水流趁隙而入,對底部侵蝕。
隨河床逐漸加深,兩岸坡谷岩層逐漸失去平衡,沿垂直裂隙崩落江中,形成懸崖峭壁。
而當河流經過比較松軟、抗蝕力較差的砂岩和頁岩地區時,河流向兩旁侵蝕作用加強,便形成寬谷。
關於三峽的具體形成有不同說法,地理地質學界較為一致的看法是:距今7000萬年以前,在燕山運動中,川東和鄂西一帶形成了巫山等一系列褶皺山脈。
它們由西南-東北走向轉為東西走向,地勢由南向北逐漸降低。這些山脈與北面的巴山之間是一個東西相對低凹的地帶,古長江的峽江段便沿此低凹帶向東流去。而隨著該地區地殼的繼續上升,河流下切愈加劇烈,最終形成三峽。
(6)長江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自然景觀
長江三峽風景秀麗。北魏時酈道元《水經注》描述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中有許多著名景點。著名的夔門,位於三峽的入口處。兩岸山崖刀劈斧砍,十分壯觀。自古就有:「夔門天下雄」的說法。巫峽南北兩岸的巫山以十二峰最為壯觀,而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具魅力,相傳它是幫助大禹治水並為船工導航的仙女化身。
西陵峽則中有著名的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黃牛峽、燈影峽等。長江三峽亦有「瞿塘雄、巫峽秀、西陵奇」之稱。
人文景觀
東晉袁山松《宜都山川記》中述三峽壯景:「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
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
李白詩《早發白帝城》中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即描述此地。
Ⅶ 長江的由來
古長江形成於遠古時代,長江流域的絕大部被海水所淹沒。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長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佔據,當時西藏、青海部分、雲南西部和中部、貴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
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東突出的一片廣闊的海灣,海灣一直延伸到今日長江三峽的中部。長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沒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華北、西北亞歐古陸的東部,地勢較高。
發生於距今1-8億年前三疊紀末期的印支造山運動,那時開始出現了昆侖山、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橫斷山脈,秦嶺突起,長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為陸地,雲貴高原開始呈現。
(7)長江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為黃河的20倍。在世界僅次於赤道雨林地帶的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扎伊爾河),居第三位。
與長江流域所處緯度帶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積雖然都超過長江,水量卻遠比長江少,前者約為長江的70%,後者約為長江的60%。
長江流域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951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2463億立方米,重復水量2360億立方米。由於流域人口眾多,人均佔有水量為2760m3,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
Ⅷ 長江和黃河名字的由來
黃河:
據說,在很早以前,在黃河上游,有個黃家莊,一個叫「黃河」的姑娘被惡霸逼死了。她的親人聽說她是投河自盡的,便駕船沿河而下,尋找的她的屍體,一路走一路呼喚她的名字。「黃河」之名由此而來。
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事實上,在兩千多年以前,黃河只是叫「河」,沒有「黃」字。《詩經》中許多篇章都提到過。那時的黃河水還比較清亮。黃河上游及晉陝一代森林植被還比較多。在西安有「八水繞京城」一說,可見那時黃土高原上還草水豐茂。只是由於近千年來氣候變遷,以及戰爭、大興土木、濫砍森林,才導致環境惡化。黃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失,注入黃河,黃河才變成今天這個渾濁黃湯般模樣,於是兩岸百姓逐漸稱呼其為「黃河」。
古人言,「黃河清,天下寧」,希望有一天經過不懈的治理,黃河再去掉那個「黃」字。
長江:
長江古名江,又稱大江,六朝以後,通稱「長江」。近代不少國家把整條長江稱為揚子江。長江各段名稱和別名總計不下30種。一般常用的分段名稱有:
從江源至當曲口(藏語「曲」即「河」),長358公里,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
當曲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口,長813公里,稱通天河;
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市岷江口,長2308公里,稱金沙江;
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長2884公里(荊江裁彎取直後,縮短航程80公里,為2800餘公里),通稱長江。
其中,宜賓至湖北省宜昌市,因長江大部分流經四川省境內,俗稱川江,長1030公里。
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陽市城陵磯,因長江流經古荊州地區,俗稱荊江;
江蘇省揚州、鎮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揚子津渡口,得名揚子江。
除以上常用名稱外,尚有:沱沱河上游的江源河段,藏族稱為「那欽曲」;沱沱河,藏族稱「瑪曲」(意為「紅河」),蒙古族則稱「托克托乃烏蘭木倫」(意為「滔滔的紅水河」),沱沱河一名即由蒙語而得,也有譯為「托托河」或「滔滔河」的。通天河,藏族稱「直曲」,或譯「活曲」、「州曲」,意為「犁牛河」。楚瑪爾河口以上的通天河段,過去曾稱「木魯烏蘇」(蒙語)。金沙江,古稱「繩水」、「麗水」,藏族稱「布壘河」或「布列楚河」。長江在四川省江津附近彎曲呈幾字形,又稱「幾江」。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的三峽河段,俗稱「峽江」。江西省九江市,古稱潯陽,附近江段又稱「潯陽江」。江蘇省鎮江市,古稱京口,附近江段又名「京江」,長江下游江段在明、清時期還曾名為「洋子江」。
在中國古代人們把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統稱為「水」,「江」和「河」是專有名稱,現在的長江和黃河在當時就叫做「江水」和「河水」。後來由於「江水」和「河水」是中國兩條最大的水道又加之它們對中華民族的深遠影響,所以江和河就成為泛稱。江水因其最長,河水因其含有大量泥沙呈黃色就分別叫做「長江」和「黃河」。湖是指被陸地圍者的大面積的水域,塘本意指堤岸或提防,現在泛指較小面積的水域
Ⅸ 長江和黃河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黃河:
據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黃河上游,有個黃家莊,一個叫「黃河」的姑娘被惡霸逼死了。她的親人聽說她是投河自盡的,便駕船沿河而下,尋找的她的屍體,一路走一路呼喚她的名字。「黃河」之名由此而來。
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事實上,在兩千多年以前,黃河只是叫「河」,沒有「黃」字。《詩經》中許多篇章都提到過。那時的黃河水還比較清亮。黃河上游及晉陝一代森林植被還比較多。在西安有「八水繞京城」一說,可見那時黃土高原上還草水豐茂。只是由於近千年來氣候變遷,以及戰爭、大興土木、濫砍森林,才導致環境惡化。黃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失,注入黃河,黃河才變成今天這個渾濁黃湯般模樣,於是兩岸百姓逐漸稱呼其為「黃河」。
古人言,「黃河清,天下寧」,希望有一天經過不懈的治理,黃河再去掉那個「黃」字。
長江:
長江古名江,又稱大江,六朝以後,通稱「長江」。近代不少國家把整條長江稱為揚子江。長江各段名稱和別名總計不下30種。一般常用的分段名稱有:
從江源至當曲口(藏語「曲」即「河」),長358公里,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
當曲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口,長813公里,稱通天河;
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市岷江口,長2308公里,稱金沙江;
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長2884公里(荊江裁彎取直後,縮短航程80公里,為2800餘公里),通稱長江。
其中,宜賓至湖北省宜昌市,因長江大部分流經四川省境內,俗稱川江,長1030公里。
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陽市城陵磯,因長江流經古荊州地區,俗稱荊江;
江蘇省揚州、鎮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揚子津渡口,得名揚子江。
除以上常用名稱外,尚有:沱沱河上游的江源河段,藏族稱為「那欽曲」;沱沱河,藏族稱「瑪曲」(意為「紅河」),蒙古族則稱「托克托乃烏蘭木倫」(意為「滔滔的紅水河」),沱沱河一名即由蒙語而得,也有譯為「托托河」或「滔滔河」的。通天河,藏族稱「直曲」,或譯「活曲」、「州曲」,意為「犁牛河」。楚瑪爾河口以上的通天河段,過去曾稱「木魯烏蘇」(蒙語)。金沙江,古稱「繩水」、「麗水」,藏族稱「布壘河」或「布列楚河」。長江在四川省江津附近彎曲呈幾字形,又稱「幾江」。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的三峽河段,俗稱「峽江」。江西省九江市,古稱潯陽,附近江段又稱「潯陽江」。江蘇省鎮江市,古稱京口,附近江段又名「京江」,長江下游江段在明、清時期還曾名為「洋子江」。
Ⅹ 長江名字的由來
由於長江一年四季的河流比較穩定,河水流動平緩,在沒有雨量,天氣的過度影響下,保留著穩定的水流量,所以被稱為江。但是在上古時期長江不被稱為「長江」,而是叫做「大江」。
在六朝一統後才有了「長江」的說法,當然也有很多國家為長江起名為「揚子江」,長江在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別名及叫法,總共加起來足足有30種之多。
(10)長江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古長江的形成遠古時代,長江流域的絕大部被海水所淹沒。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長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佔據,當時西藏、青海部分、雲南西部和中部、貴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東突出的一片廣闊的海灣,海灣一直延伸到今日長江三峽的中部。
長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沒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華北、西北亞歐古陸的東部,地勢較高。發生於距今1-8億年前三疊紀末期的印支造山運動,
那時開始出現了昆侖山、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橫斷山脈,秦嶺突起,長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為陸地,雲貴高原開始呈現。在橫斷山脈、秦嶺和雲貴高原之間,形成斷陷盆地和槽狀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