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黎的別名是什麼。別名是怎麼來的
巴黎,別稱:有燈城(法語:La Ville lumière))、花城(或花都)。人們之所以稱之為「花城」,是因為該城不僅花多,而且 有五花八門的建築物,有花色繁多的化妝品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時裝。
此外還有人稱之為不夜城。
❷ "巴黎聖母院"名稱的由來.
巴黎聖母院
看過法國大作家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或者同名電影的人,無不知道巴黎聖母院這個名字。它是早期哥特式建築的最偉大傑作,不僅因為雨果的小說,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老、最華麗的教堂而名揚於世。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歷時約150年,直到1320年才建成。到了19世紀,又在上面加建了個尖塔。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原是從哥特民族中演化過來的,指的是北方野蠻民族,含有貶義。但後來也就失去了它的褒貶性,變成了當時一種文化的名稱了。哥特式建築有什麼特徵呢?最重要的就在高直二字,所以也有人稱這種建築為高直式。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形狀好像一個拉丁十字。十字的頂部是祭壇,前面的十字長翼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供眾多的信徒做禮拜用。教堂的頂部採用一排連續的尖拱,顯得細瘦而空透。教堂的正面往往放一對鍾塔。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既空靈輕巧,又符合變化與統一、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建築美法則,具有很強的美感。巴黎聖母院的平面呈橫翼較短的十字形,東西長125米,南北寬47米。東端是聖壇,後面是半圓形的外牆。西端是一對高60米的方塔樓,構成教堂的正面。粗壯的墩子把立面縱分為三段,每段各有一門,當中是被稱做「最後的審判」的主門,右邊是「聖安娜」門,左邊是著名的「聖母門」。進門後大廳中端坐著懷抱嬰兒的聖母瑪利亞,玉石雕刻,慈祥而端莊。這種門一個套一個,層層後退,形成哥特式教堂的典型特徵——尖圓拱券。兩條水平的雕飾把三個門聯系起來,下層的裝飾是28個尺度很大的法國歷代君王的雕像,正門的正中是一個直徑10米的圓形玫瑰窗,精巧而華麗。兩側的尖券形窟及垂直線條與小尖塔裝飾,都帶著哥特式建築的特色——高聳而輕巧,庄嚴而勻稱。
在尖峭的屋頂正中,一個高達106米的尖塔,直刺天穹,好像要把人們連同這教堂一起送上天國。教堂正廳頂部有一口重達13噸的大鍾,敲擊時鍾聲宏亮,全城可聞。巴黎聖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築中最美妙、最和諧的,水平與豎直的比例近乎黃金比1∶0.618,立柱和裝飾帶把立面分為9塊小的黃金比矩形,十分和諧勻稱。後世的許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樣子。
巴黎聖母院的內部並排著兩列長柱子,柱子高達24米,直通屋頂。兩列柱子距離不到16米,而屋頂卻高35米,從而形成狹窄而高聳的空間,給人以向天國靠近的幻覺。
巴黎聖母院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是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築大多數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頂、粗矮的柱子、厚實的牆壁、陰暗的空間,使人感到壓抑。巴黎聖母院沖破了舊的束縛,創造一種全新的輕巧的骨架券,這種結構使拱頂變輕了,空間升高了,光線充足了。這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巴黎聖母院是巴黎市著名的歷史古跡,雨果曾在小說中稱贊它是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
❸ 巴黎聖日爾曼的名稱由來日耳曼人不是德國人嗎
聖日耳曼德佩區 Saint-Germain des Prés
聖日耳曼德佩區位於塞納河的左岸,涵蓋了巴黎六、七兩個行政區,是象徵巴黎的一個神秘地方。該街區自從十七世紀以來,就一直是巴黎的精神中心。漫步在這個街區,隨處便可以找到文化的印記和歷史的烙印。十八世紀法國一部分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狄德羅、魁奈、伏爾泰、盧梭等,他們經常聚集在朗戴樂咖啡館 café Landelle,布西街 rue de Buci 或是普寇咖啡館 Procope,他們在這里共同編纂了世界上第一部《網路全書》 。法國大革命後期的領導人物,馬拉 Marat,丹東 Danton就曾住在這個街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聖日耳曼德佩區成為了巴黎高等知識和文化生活的舞台。哲學家,作家,演藝家和音樂家進進出出這里的夜總會和餐館里。同樣在雷恩大道la rue de rennes 上的地窖酒吧和舞廳里也誕生了一批非常富有創造力、無視傳統的年輕藝術家,傳奇的鮑里斯-維昂 (Boris Vian)曾在那演奏他的超現實主義歌曲 。 多少大師的名字和故事閃耀在這個街區,讓保羅薩特與西蒙波娃的傳奇愛情,謎一般的歌手朱莉葉●格雷科,大名鼎鼎的導演讓呂克●戈達爾 弗朗索瓦●特呂弗,詩人雅克普萊維爾,更少不了超現實藝術家賈科梅蒂。 如果說地下酒吧時代已成為歷史故事,那麼眾所周知的花神咖啡館 Le Flore 和雙偶咖啡館 Les deux Magots仍然吸引著當代眾多的藝術家和作家,里普餐館Lipp則一直是記者,演員和政治家們的最愛。
這里原是一個巴黎周邊的小鎮,我們還可以從那些十七世紀的建築群上想像當時的景象,但曾經的路邊小店和書屋也都被現如今的奢侈時裝店披上了新裝。聖日耳曼德佩區就這樣以它的鄉村魅力,傳奇故事,藝術畫廊,時尚魅力讓巴黎人和旅遊者們流連忘返,津津樂道。
❹ 巴黎聖日爾曼名稱由來
1973年酷愛足球運動的法國服裝設計師丹尼爾·赫奇特在得到盧森堡電視台資助之後,組建了巴黎聖日耳曼俱樂部。球隊在組建之後,很快便躋身甲級球隊行列。1975年憑借全體隊員頑強毅力和不懈努力闖入法國足協杯半決賽,但俱樂部主席赫奇特為籌集購買球員的資金而在黑市上出售球票的丑聞敗露,赫奇特被法國足球協會判罰終生不得繼續從事足球事業。80年代初佩洛奇擔任該隊教練後令球隊發生了巨大變化,該隊連續在1982和1983年奪得了法國杯賽的冠軍,並在1985/86賽季歷史性地登上了聯賽冠軍的寶座。
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之後該隊的成績出現下滑。不過凱諾普拉斯電視台的介入解了球隊燃眉之急,球隊在新任主教練喬治帶領下很快恢復了元氣,並於1993/94賽季將失去8年之久的聯賽冠軍重新帶回了巴黎王子公園球場。1995/96賽季,該隊闖入歐洲優勝者杯決賽,在決賽中擊敗維也納快速隊捧得冠軍獎杯。然而在近幾個賽季的法甲聯賽中,盡管該隊在購買球員時毫不吝惜金錢,但所取得成績顯然無法與俱樂部投入成正比。為此球隊重新請回功勛教練費爾南德斯,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其效果並不顯著。
★主要榮譽:
法國聯賽冠軍:1986年、1994年
法國杯賽冠軍:1982年、1983年、1993年、1995年、1998年、2004年
法國聯賽杯賽冠軍:1995年、1998年
歐洲優勝者杯冠軍:1996年
❺ 「浪漫之都」巴黎的名字來源
Paris一字源自古代高盧的一個分支、巴黎西人(Parisii),該部落於公元前3世紀於塞納河一帶聚居。有說Parisii的名字源自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在羅馬人來到此地後,將其命名為Lutetia(lutetja)或Lutetia Parisiorum,也就是後來的呂得斯(法文:Lutèce,[lytɛs] )。當時的呂得斯只是一個河邊的小鎮,僅占今日巴黎范圍中心的一小部分而已。
古代法國的主要首都是里昂 不是巴黎~後期才遷到巴黎
❻ 巴黎這個名字是誰命名的
據說Parisii的名字源自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在羅馬人來到此地後,將其命名為Lutetia(lutetja)或Lutetia
Parisiorum,也就是後來的呂得斯(法文:Lutèce)。當時的呂得斯只是一個河邊的小鎮,僅占今日巴黎范圍中心的一小部分而已。
❼ 花都巴黎名字的由來
這個「花」並不是鮮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這個城市的建築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到處是琳琅滿目的商品和美不勝收的園林,因此在各國名城之中,它享有世界「花都」之譽。「花都」這個稱謂比較貼切,暗含了這座城市的多樣性。也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當然,稱之為「花都」毫不為過,無論是在餐桌上、陽台上、院落中,還是在櫥窗前、街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❽ 《巴黎聖母院》名字的由來
卡西莫多
他是雨果名著《巴黎聖母院》里的一個人物!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巴黎聖母院》是其最著名的浪漫主義典範作品。讀完這部巨著,書中一個個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不斷地在我的腦海中浮現:純潔善良的愛斯梅拉達、陰險刻毒的克洛德、放盪無情的弗比斯……然而,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還是那聖母院的敲鍾人——卡西莫多。同時,雨果對卡西莫多的塑造也反映出了《巴黎聖母院》一書的寫作特色。
誇張的描寫是這部書的特色之一。在《巴黎聖母院》中,卡西莫多有著丑到極點的相貌: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似乎上帝將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極其誇張的手法把一個世界文學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這種誇張並不是「無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種鋪墊。雨果通過誇張為後文的強烈對比做好了准備。
因此,強烈的對比便成為了《巴黎聖母院》的另一個寫作特色。雨果塑造的絕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醜八怪」,他賦予了卡西莫多一種「美麗」,一種隱含的內在美。卡西莫多的外貌醜陋,但是他的內心卻是高尚的。他勇敢地從封建教會的「虎口」中救出了愛斯梅拉達,用「聖殿避難」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在聖母院中,卡西莫多無微不至地照顧愛斯梅拉達。這種無私的奉獻和副主教膨脹的私慾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雨果通過對比,使主人公截然相反的兩種性格更加凸顯,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同時,這種「表裡不一」的缺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存在著的不足——卡西莫多的「美麗」根本不為人所認識,甚至承認。難怪卡西莫多會在鍾樓上絕望地疾呼「天厭棄啊!人就只應該外表好看啊!」
說到「缺陷」,我認為「缺陷美」也未嘗不是雨果創作《巴黎聖母院》的一個成功之處。雨果筆下的卡西莫多決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物:卡西莫多被副主教克洛德收養。對卡西莫多來說,克洛德是他的「再生父母」,他對他只有惟命是從。然而,為何卡西莫多在愛斯梅拉達的問題上對副主教有了一絲「叛逆」之心呢?——副主教得不到愛斯梅拉達就要將她處於死地,而卡西莫多卻誓死保護著她。這難道是因為卡西莫多也認識到了克洛德骯臟的內心以及封建教會勢力的黑暗嗎?我想,對於卡西莫多來說恐怕有些「勉為其難」了。他這么做只是因為他對愛斯梅拉達的愛,雖然這是一種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不求回報的愛,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自私的。不然的話,就不會有卡西莫多和流浪的乞丐們在巴黎聖母院的那場大戰了。關於這一點,我了解到有人說這是雨果塑造卡西莫多的一個敗筆。但是我想,卡西莫多有了「缺陷」才顯得真實——他不是一個神,而是一個人,一個普通人。
最後,戲劇性的場面也是《巴黎聖母院》吸引我的一個原因。卡西莫多在眾人的嘲笑聲中戴上了「醜人王」的花環;他誓死保護愛斯梅拉達卻又是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幫凶;他剛在鍾樓上目視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嫁給了「絞架」,卻又不得不再將自己的「再生父母」摔成碎片……作為一部浪漫主義著作,戲劇性的場面即給我們以扣人心弦的震撼,又把人物之間和自身內心和的矛盾沖突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幕幕場景栩栩如生,我彷彿身臨其境。
誇張的描寫、強烈的對比、「缺陷美」的成功塑造、戲劇性的場面烘托,以上的這些寫作特色使得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浪漫主義作品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