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朗鄉名字由來

朗鄉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3-29 01:02:43

❶ 伊春市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語「依遜」,意為「九數」。清代,先後隸屬齊齊哈爾副都統和呼蘭副都統管轄。清末民初,劃歸湯原縣管轄,為原始森林地區。東北淪陷後,1941年11月建成綏佳線鐵路後,於1942年7月修建湯林線鐵路南岔至伊春段,日本殖民主義者開始進行掠奪式地亂砍濫伐。1945年春,偽湯原縣公署於伊春設立伊春街。「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49年10月設置伊春鎮。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下設南岔等5個森工分局。為了適應森林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松江省人民政府於1952年7月報請設置伊春縣。同年9月29日,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經中央內務部批示,同意將湯原縣伊春林區劃出,成立伊春縣,縣府設在伊春街」。全縣共7.5萬人,為丁等縣。12月1日,伊春縣政府正式成立,由松江省直轄。1954年7月,將小白、朗鄉兩鎮劃歸鐵驪縣管轄。同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後,由黑龍江省直轄。由於森林工業的迅速發展,1955年底,全縣人口劇增到23萬人,且政權組織與黨的組織、經濟組織不相適應,1957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縣,設置伊春市(地級),以原伊春縣的行政區域為伊春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委員會駐伊春鎮。伊春市由省直轄。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原伊春縣的伊春、南岔等13個鎮和佳林鄉的建制,分別設置伊新、南岔、雙子河、五營、帶嶺、翠巒、美溪、浩良河8個市轄區。1958年2月13日,召開伊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設置伊春市,撤銷伊春縣。同年8月,改隸松花江專區。1960年增設新青、五星、大豐、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8個市轄區,全市共轄16個區。1962年12月,將16個區調整為11個區,撤銷了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5個區。翌年4月,撤銷五星區,並入五營區。

❷ 小興安嶺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語「依遜」,意為「九數」。清代,先後隸屬齊齊哈爾副都統和呼蘭副都統管轄。清末民初,劃歸湯原縣管轄,為原始森林地區。東北淪陷後,1941年11月建成綏佳線鐵路後,於1942年7月修建湯林線鐵路南岔至伊春段,日本殖民主義者開始進行掠奪式地亂砍濫伐。1945年春,偽湯原縣公署於伊春設立伊春街。「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49年10月設置伊春鎮。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下設南岔等5個森工分局。為了適應森林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松江省人民政府於1952年7月報請設置伊春縣。同年9月29日,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經中央內務部批示,同意將湯原縣伊春林區劃出,成立伊春縣,縣府設在伊春街」。全縣共7.5萬人,為丁等縣。12月1日,伊春縣政府正式成立,由松江省直轄。1954年7月,將小白、朗鄉兩鎮劃歸鐵驪縣管轄。同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後,由黑龍江省直轄。由於森林工業的迅速發展,1955年底,全縣人口劇增到23萬人,且政權組織與黨的組織、經濟組織不相適應,1957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縣,設置伊春市(地級),以原伊春縣的行政區域為伊春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委員會駐伊春鎮。伊春市由省直轄。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原伊春縣的伊春、南岔等13個鎮和佳林鄉的建制,分別設置伊新、南岔、雙子河、五營、帶嶺、翠巒、美溪、浩良河8個市轄區。1958年2月13日,召開伊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設置伊春市,撤銷伊春縣。同年8月,改隸松花江專區。1960年增設新青、五星、大豐、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8個市轄區,全市共轄16個區。1962年12月,將16個區調整為11個區,撤銷了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5個區。翌年4月,撤銷五星區,並入五營區。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市,設置伊春特區,試行「政企合一」的體制,「實行雙層領導制度」,有關企業工作以林業部為主,有關地方工作以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領導為主。同年12月,設置烏敏河、上甘嶺、友好、東風、紅星5個區,全市共為15個區,基本上是1個林業局1個區,「政企合一」。1965年4月,撤銷伊新區設置伊春鎮和伊東區。1966年4月,撤銷伊東區並入烏敏河區。1967年5月5日,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員會,伊春特區隨之撤銷。同年設立烏伊嶺區,將伊春鎮改為伊春區。1969年10月,設置西林區;撤銷浩良河區,並入南岔區;撤銷雙子河區,並入友好區。1970年4月1日,設置伊春地區,實行地市合一。同時,將黑河地區的嘉蔭縣和綏化地區的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伊春地區由省直轄。是時,伊春地區共轄15區、2縣。1979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地區,恢復伊春市(地級),由省直轄。原伊春地區的嘉蔭、鐵力兩縣仍歸伊春市領導。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烏敏河區更名為烏馬河區,東風區更名為湯旺河區,大豐區更名為金山屯區。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縣級),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轄15個區,領導1個縣,代管1個市。

1992年,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北部,縱貫小興安嶺山脈。東鄰鶴崗市和湯原縣,南接依蘭縣,西南與鐵力市毗連,西與慶安、綏棱縣接壤,西北與遜克縣分界,東北與嘉蔭縣相連。全市總面積19655平方公里。全市共轄伊春、南岔、帶嶺、西林、金山屯、美溪、翠巒、烏馬河、友好、上甘嶺、五營、紅星、新青、湯旺河、烏伊嶺15個市轄區。1992年末全市(不含所轄縣市)總人口8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9萬人,佔92.7%。市政府駐地伊春區。

❸ 黑龍江最早5省名稱是什麼

黑龍江省現有463個鎮,各鎮的名字詳見黑龍江鄉鎮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黑龍江省簡稱黑。總面積45.4萬平方千米。轄12個地級市、1個地區(合計13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65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45個縣、1個自治縣(合計12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省會哈爾濱。

黑龍江鄉鎮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1、哈爾濱市9區7縣2市
1)道里區18個街道4個鎮1個鄉
兆麟街道、新陽路街道、撫順街道、共樂街道、新華街道、城鄉路街道、工農街道、尚志街道、斯大林街道、通江街道、經緯街道、工程街道、安靜街道、安和街道、正陽河街道、建國街道、康安街道、太平鎮、新發鎮、新農鎮、榆樹鎮、群力鄉
2)南崗區18個街道1個鎮1個民族鄉
花園街道、奮斗路街道、革新街道、文化街道、大成街道、蘆家街道、榮市街道、燎原街道、松花江街道、曲線街道、通達街道、七政街道、和興路街道、哈西街道、保健路街道、先鋒路街道、新春街道、王崗鎮、紅旗滿族鄉、躍進鄉
3)道外區23個街道3個鎮1個鄉
靖宇街道、太古街道、東萊街道、濱江街道、仁里街道、崇儉街道、振江街道、東原街道、大興街道、勝利街道、南馬街道、民強街道、大有坊街道、南直路街道、化工街道、火車頭街道、新一街道、三棵樹大街街道、水泥路街道、太平大街街道、黎華街道、新樂街道、永源鎮、巨源鎮、團結鎮、民主鄉
4)平房區6個街道2個鎮
興建街道、保國街道、聯盟街道、友協街道、新疆街道、新偉街道、平房鎮、平新鎮
5)松北區5個街道2個鎮
三電街道、太陽島街道、松浦街道、萬寶街道、松北街道、對青山鎮、樂業鎮
6)香坊區20個街道3個鎮1個鄉
香坊大街街道、安埠街道、通天街道、新香坊街道、鐵東街道、新成街道、紅旗街道、六順街道、建築街道、哈平路街道、安樂街道、健康路街道、大慶路街道、進鄉街道、通鄉街道、和平路街道、民生路街道、文政街道、王兆街道、黎明街道、成高子鎮、幸福鎮、朝陽鎮、向陽鄉
7)呼蘭區8個街道8個鎮3個鄉
呼蘭街道、蘭河街道、利民街道、腰卜街道、康金鎮、沈家鎮、二八鎮、石人鎮、白奎鎮、方台鎮、蓮花鎮、大用鎮、雙井鎮、長嶺鎮、楊林鄉、許卜鄉、孟家鄉
8)阿城區9個街道8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
和平街道、勝利街道、通城街道、河東街道、阿什河街道、玉泉鎮、蜚克圖鎮、亞溝鎮、交界鎮、小嶺鎮、平山鎮、松峰山鎮、新華鎮、雙豐鎮、楊樹鄉、舍利鄉、料甸滿族鄉、紅星鄉大嶺鄉
9)雙城區10個鎮14個鄉
雙城市街道社區管委會、雙城鎮、蘭棱鎮、周家鎮、五家鎮、韓甸鎮、單城鎮、東官鎮、農豐滿族錫伯族鎮、杏山鎮、朝陽鄉、金城鄉、青嶺滿族鄉、聯興滿族鄉、幸福滿族鄉、新興滿族鄉、公正滿族鄉、永勝鄉、臨江鄉、水泉鄉、樂群滿族鄉、團結滿族鄉、萬隆鄉、希勤滿族鄉、同心滿族鄉
10)尚志市10個鎮5個鄉2個民族鄉
尚志鎮、一面坡鎮、葦河鎮、亞布力鎮、帽兒山鎮、亮河鎮、慶陽鎮、石頭河子鎮、元寶鎮、黑龍宮鎮、長壽鄉、烏吉密鄉、魚池鄉、珍珠山鄉、老街基鄉、馬延鄉、河東鄉
11)五常市11個鎮10個鄉3個民族鄉
五常鎮、拉林滿族鎮、山河鎮、小山子鎮、安家鎮、牛家滿族鎮、杜家鎮、背蔭河鎮、沖河鎮、沙河子鎮、向陽鎮、興盛鄉、志廣鄉、衛國鄉、常堡鄉、民意鄉、龍鳳山鄉、紅旗滿族鄉、八家子鄉、民樂朝鮮族鄉、營城子滿族鄉、長山鄉、興隆鄉、二河鄉
12)依蘭縣6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
依蘭鎮、達連河鎮、江灣鎮、三道崗鎮、道台橋鎮、宏克利鎮、團山子鄉、愚公鄉、迎蘭朝鮮族鄉
13)方正縣3個鎮5個鄉
方正鎮、會發鎮、大羅密鎮天門鄉、松南鄉、德善鄉、寶興鄉、伊漢通鄉
14)賓縣12個鎮5個鄉
賓州鎮、居仁鎮、賓西鎮、糖坊鎮、賓安鎮、新甸鎮、勝利鎮、寧遠鎮、擺渡鎮、平坊鎮、滿井鎮、常安鎮、永和鄉、鳥河鄉、民和鄉、經建鄉、三寶鄉
15)巴彥縣10個鎮8個鄉
巴彥鎮、興隆鎮、西集鎮、窪興鎮、龍泉鎮、巴彥港鎮、龍廟鎮、萬發鎮、天增鎮、黑山鎮、松花江鄉、富江鄉、華山鄉、豐樂鄉、德祥鄉、紅光鄉、山後鄉、鎮東鄉
16)木蘭縣6個鎮2個鄉
木蘭鎮、東興鎮、大貴鎮、利東鎮、柳河鎮、新民鎮、建國鄉、吉興鄉
17)通河縣6個鎮2個鄉
通河鎮、烏鴉泡鎮、清河鎮、濃河鎮、鳳山鎮、祥順鎮、三站鄉、富林鄉
18)延壽縣5個鎮4個鄉
延壽鎮、六團鎮、中和鎮、加信鎮、延河鎮、安山鄉、壽山鄉、玉河鄉、青川鄉、太平川

2、齊齊哈爾市7區8縣1市
1)龍沙區6個街道
五龍街道、湖濱街道、江安街道、正陽街道、彩虹街道、南航街道
2)建華區5個街道
中華街道、西大橋街道、卜奎街道、建設街道、文化街道
3)鐵鋒區7個街道1個鄉
站前街道、南浦街道、通東街道、光榮街道、龍華街道、北局宅街道、東湖街道、扎龍鄉
4)昂昂溪區4個街道2個鎮
新興街道、新建街道、林機街道、道北街道、水師營滿族鎮、三間房鎮
5)富拉爾基區8個街道1個鄉1個民族鄉
紅岸街道、沿江街道、電力街道、幸福街道、紅寶石街道、北興街道、鐵北街道、長青鄉、杜爾門沁達翰爾族鄉
6)碾子山區4個街道
東安街道、富強街道、躍進街道、繁榮街道
7)梅里斯達斡爾族區1個街道4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
梅里斯街道、雅爾塞鎮、卧牛吐鎮、達呼店鎮、共和鎮、莽格吐鄉、梅里斯鄉
8)訥河市2個街道11個鎮3個鄉1個民族鄉
雨亭街道、通江街道、訥河鎮、拉哈鎮、二克淺鎮、學田鎮、龍河鎮、訥南鎮、六合鎮、長發鎮、通南鎮、同義鎮、九井鎮、老萊鎮、孔國鄉、和盛鄉、同心鄉、興旺鄂溫克族鄉、學田鎮、老萊鎮
9)龍江縣5個鎮9個鄉
龍江鎮、景星鎮、龍興鎮、山泉鎮、七棵樹鎮、白山鄉、黑崗鄉、廣厚鄉、華民鄉、哈拉海鄉、杏山鄉、頭站鄉、魯河鄉、濟沁河鄉
10)依安縣5個鎮10個鄉
依安鎮、依龍鎮、雙陽鎮、三興鎮、中心鎮、富饒鄉、解放鄉、陽春鄉、新發鄉、太東鄉、上游鄉、紅星鄉、先鋒鄉、新屯鄉、新興鄉
11)泰來縣8個鎮2個民族鄉
泰來鎮、平洋鎮、湯池鎮、江橋蒙古族鎮、塔子城鎮、大興鎮、和平鎮、克利鎮、勝利蒙古族鄉、寧姜蒙古族鄉
12)甘南縣5個鎮5個鄉
甘南鎮、音河鎮、平陽鎮、東陽鎮、巨寶鎮、長山鄉、中興鄉、興隆鄉、寶山鄉、查哈陽鄉
13)富裕縣5個鎮3個鄉2個民族鄉
富裕鎮、富路鎮、富海鎮、二道灣鎮、龍安橋鎮、繁榮鄉、紹文鄉、忠厚鄉、友誼鄉、塔哈鄉
14)克山縣6個鎮9個鄉
克山鎮、北興鎮、西城鎮、古城鎮、北聯鎮、西河鎮、河南鄉、雙河鄉、河北鄉、古北鄉、西聯鄉、發展鄉、西建鄉、向華鄉、曙光鄉
15)克東縣4個鎮3個鄉
克東鎮、寶泉鎮、乾豐鎮、玉崗鎮、金城鄉、潤津鄉、昌盛鄉
16)拜泉縣7個鎮9個鄉
拜泉鎮、三道鎮、興農鎮、長春鎮、龍泉鎮、國富鎮、富強鎮、新生鄉、興國鄉、上升鄉、興華鄉、大眾鄉、豐產鄉、永勤鄉、愛農鄉、時中鄉

3、雞西市6區1縣2市
1)雞冠區7個街道2個鄉
向陽街道、南山街道、立新街道、東風街道、紅軍路街道、西雞西街道、西山街道、紅星鄉、西郊鄉
2)恆山區7個街道2個鄉
樺木林街道、大恆山街道、小恆山街道、二道河子街道、張新街道、奮斗街道、柳毛街道、紅旗鄉、柳毛鄉
3)滴道區4個街道2個鄉
東興街道礦里街道、洗煤街道、大通溝街道、滴道河鄉、蘭嶺鄉
4)梨樹區5個街道
街里街道、穆棱街道、平崗街道、鹼場街道、石磷街道
5)城子河區5個街道1個鄉1個民族鄉
城子河街道、正陽街道、東海街道、城西街道、杏花街道、長青鄉、永豐鄉
6)麻山區1個街道
麻山街道
7)虎林市7個鎮4個鄉
虎林鎮、東方紅鎮、迎春鎮、虎頭鎮、楊崗鎮、東風鎮、寶東鎮、新樂鄉、偉光鄉、忠誠鄉、珍寶島鄉、阿北鄉
8)密山市7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
中心街道、密山鎮、連珠山鎮、當壁鎮、知一鎮、黑台鎮、興凱鎮、裴德鎮、柳毛鄉、楊木鄉、興凱湖鄉、承紫河鄉、白泡子鄉、二人班鄉、太平鄉、和平鄉、富源鄉
9)雞東縣8個鎮1個鄉2個民族鄉
雞東鎮、平陽鎮、向陽鎮、哈達鎮、永安鎮、永和鎮、東海鎮、興農鎮、雞林鄉、明德鄉、下亮子鄉

4、鶴崗市6區2縣
1)向陽區5個街道
北山街道、紅軍街道、光明街道、勝利街道、南翼街道
2)工農區6個街道
育才街道、紅旗街道、新南街道、湖濱街道、解放街道、團結街道
3)南山區6個街道
鐵西街道、鐵東街道、六號街道、大陸街道、富力街道、麓林山街道
4)興安區6個街道1個鎮
興安路街道、興建路街道、興長路街道、峻德路街道、河東路街道
5)東山區4個街道1個鎮2個鄉
工人村街道、新一街道、三街街道、東山街道、新華鎮、蔬園鄉、東方紅鄉
6)興山區4個街道
嶺北街道、嶺南街道、溝北街道、溝南街道
7)蘿北縣5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
鳳翔鎮、鶴北鎮、名山鎮、團結鎮、肇興鎮、東明朝鮮族鄉、太平溝鄉、環山鄉
8)綏濱縣3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
綏濱鎮、綏東鎮、忠仁鎮、連生鄉、北崗鄉、富強鄉、北山鄉、福興鄉、新富鄉

5、雙鴨山市4區4縣
1)尖山區7個街道1個鄉
二馬路街道、八馬路街道、中心站街道、富安街道、窯地街道、長安街道、鐵西街道、安邦鄉
2)嶺東區6個街道1個鄉
中山街道、北山街道、南山街道、東山街道、中心街道、西山街道、長勝鄉
3)四方台區4個街道1個鎮
振興中路街道、振興東路街道、集賢街道、東榮街道、太保鎮
4)寶山區7個街道1個鎮
紅旗街道、躍進街道、東保衛街道、七星街道、雙陽街道、新安街道、電廠街道、七星鎮
5)集賢縣5個鎮3個鄉
福利鎮、集賢鎮、升昌鎮、豐樂鎮、太平鎮、腰屯鄉、興安鄉、永安鄉
6)友誼縣4個鎮6個鄉1個民族鄉
友誼鎮、興隆鎮、龍山鎮、鳳崗鎮、興盛鄉、東建鄉、慶豐鄉、建設鄉、友鄰鄉、新鎮鄉、成富朝鮮族滿族鄉
7)寶清縣6個鎮4個鄉
寶清鎮、七星泡鎮、青原鎮、夾信子鎮、龍頭鎮、小城子鎮、朝陽鄉、萬金山鄉、尖山子鄉、七星河鄉
8)饒河縣4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
饒河鎮、小佳河鎮、西豐鎮、五林洞鎮、西林子鄉、四排鄉、大佳河鄉、山裡鄉、大通河鄉

6、大慶市5區3縣1自治縣
1)薩爾圖區9個街道
薩爾圖街道、鐵人街道、友誼街道、富強街道、擁軍街道、會戰街道、火炬街道、東風街道、東安街道
2)龍鳳區6個街道1個鎮
龍鳳街道、興化街道、卧里屯街道、東光街道、三永街道、(開發區)黎明街道、龍鳳鎮
3)讓胡路區6個街道1個鎮
龍崗街道、銀浪街道、奮斗街道、慶新街道、西賓街道、乘風街道、喇嘛甸鎮
4)紅崗區5個街道1個鎮
紅崗街道、八百垧街道、杏南街道、解放街道、創業街道、杏樹崗鎮
5)大同區3個街道4個鎮4個鄉
慶葡街道、高檯子鎮街道、林源鎮街道、立志街道、新華街道、大同鎮街道、大同鎮、高檯子鎮、太陽升鎮、林源鎮、祝三鄉、老山頭鄉、八井子鄉、雙榆樹鄉
6)肇州縣6個鎮6個鄉
肇州鎮、永樂鎮、豐樂鎮、朝陽溝鎮、興城鎮、二井鎮、雙發鄉、托古鄉、朝陽鄉、永勝鄉、榆樹鄉、新福鄉
7)肇源縣8個鎮5個鄉3個民族鄉
肇源鎮、三站鎮、二站鎮、茂興鎮、古龍鎮、新站鎮、頭台鎮、福興鄉、薄荷台鄉、和平鄉、古恰鄉、超等鄉、民意鄉、義順鄉、浩德鄉、大興鄉
8)林甸縣4個鎮4個鄉
林甸鎮、紅旗鎮、東興鄉、宏偉鄉、三合鄉、花園鄉、四合鄉、黎明鄉
9)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5個鎮6個鄉
泰康鎮、胡吉吐莫鎮、煙筒屯鎮、他拉哈鎮、一心鄉克爾台鄉、白音諾勒鄉、敖林西伯鄉、巴彥查干鄉腰新鄉、江灣鄉

7、伊春市15區1縣1市
1)伊春區5個街道
旭日街道、紅升街道、前進街道、朝陽街道、東升街道
2)南岔區3個街道2個鎮1個鄉
西水街道、聯合街道、東升街道、晨明鎮、浩良河鎮、迎春鄉
3)友好區3個街道
友好街道、雙子河街道、鐵林街道
4)西林區3個街道
西林街道、新興街道、苔青街道
5)翠巒區2個街道
向陽街道、曙光街道
6)新青區2個街道
新青街道、興安街道
7)美溪區1個街道
美溪街道
8)金山屯區2個街道
奮斗街道、金山街道
9)五營區2個街道
五營街道、五星街道
10)烏馬河區1個街道
烏馬河街道
11)湯旺河區2個街道
河南街道、河北街道
12)帶嶺區1個街道
帶嶺街道
13)烏伊嶺區1個街道
烏伊嶺街道
14)紅星區1個街道
紅星街道
15)上甘嶺區1個街道
紅山街道
16)鐵力市4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
鐵力鎮、雙豐鎮、桃山鎮、朗鄉鎮、年豐鄉、工農鄉、王楊鄉
17)嘉蔭縣3個鎮6個鄉
朝陽鎮、烏雲鎮、烏拉嘎鎮、常勝鄉、向陽鄉、滬嘉鄉、紅光鄉、保興鄉、青山鄉

8、佳木斯市4區4縣2市
1)向陽區6個街道
西林街道、保衛街道、橋南街道、西南崗街道、建設街道、長安街道
2)前進區6個街道
站前街道、永安街道、奮斗街道、南崗街道、亮子河街道、田園街道
3)東風區5個街道1個鎮1個鄉
曉雲街道、佳東街道、造紙街道、佳南街道、建國街道、松江鄉、建國鄉
4)郊區2個街道5個鎮6個鄉
佳西街道、友誼街道、大來鎮、敖其鎮、望江鎮、長發鎮、蓮江口鎮、長青鄉、沿江鄉、西格木鄉、平安鄉、四豐鄉、群勝鄉
5)同江市4個鎮4個鄉2個民族鄉
杏林街道、和興街道、安康街道、幸福街道、同江鎮、樂業鎮、三村鎮、臨江鎮、向陽鄉、青河鄉、街津口鄉、八岔鄉、金川鄉、銀川鄉、街津口林場、鴨北林場、勤得利農場、青龍山農場、前進農場、洪河農場、鴨綠河農場、濃江農場、良種場、果樹場、馬場、幹校、知青農場
6)富錦市3個街道10個鎮
城關街道、城東街道、城西街道、長安鎮、硯山鎮、頭林鎮、興隆崗鎮、宏勝鎮、向陽川鎮、二龍山鎮、上街基鎮、錦山鎮、大榆樹鎮
7)樺南縣6個鎮4個鄉
駝腰子鎮、石頭河子鎮、樺南鎮、土龍山鎮、孟家崗鎮、閆家鎮、金沙鄉、梨樹鄉、明義鄉、大八浪鄉
8)樺川縣4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
橫頭山鎮、蘇家店鎮、悅來鎮、新城鎮、東河鄉、梨豐鄉、創業鄉、星火鄉、四馬架鄉
9)湯原縣4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
香蘭鎮、鶴立鎮、竹簾鎮、湯原鎮、湯旺鄉、勝利鄉、吉祥鄉、振興鄉、太平川鄉、永發鄉
10)撫遠縣4個鎮5個鄉
撫遠鎮、寒蔥溝鎮、濃橋鎮、抓吉鎮、通江鄉、濃江鄉、海青鄉、別拉洪鄉、鴨南鄉

9、七台河市3區1縣
1)新興區10個街道1個鎮1個鄉
興華街、道新城街道、新立街道、新建街道、北山街道、河南街道、新合街道、缸窯溝街道、新安街道、越秀街道、紅旗鎮
2)桃山區6個街道1個鎮
桃南街道、桃北街道、桃西街道、興崗街道、桃東街道、桃山街道、萬寶河鎮
3)茄子河區5個街道2個鎮2個鄉
東風街道、向陽街道、富強街道、新富街道、龍湖街道、茄子河鎮、宏偉鎮、鐵山鄉、中心河鄉
4)勃利縣5個鎮3個鄉2個民族鄉
新起街道、新華街道、元明街道、鐵西街道、城西街道、勃利鎮、小五站鎮、大四站鎮、雙河鎮、倭肯鎮、青山鄉、長興鄉、永恆鄉、搶墾鄉、杏樹朝鮮族鄉、吉興朝鮮族滿族鄉

10、牡丹江市4區2縣4市
1)東安區5個街道
新安街道、長安街道、七星街道、五星街道、興隆街道
2)陽明區4個街道4個鎮
陽明街道、前進街道、新興街道、樺林橡膠廠街道、鐵嶺鎮、樺林鎮、磨刀石鎮、五林鎮
3)愛民區7個街道1個鄉
向陽街道、黃花街道、鐵北街道、新華街道、大慶街道、興平街道、北山街道、北安鄉
4)西安區6個街道1個鎮1個民族鄉
先鋒街道、火炬街道、立新街道、牡丹街道、江濱街道、沿江街道、溫春鎮、沿江鄉
5)綏芬河市2個鎮
綏芬河鎮、阜寧鎮
6)海林市8個鎮
海林鎮、長汀鎮、橫道鎮、山市鎮、柴河鎮、二道鎮、新安朝鮮族鎮、三道鎮
7)寧安市7個鎮2個鄉3個民族鄉
城區街道、寧安鎮、東京城鎮、渤海鎮、石岩鎮、沙蘭鎮、海浪鎮、蘭崗鎮、江南朝鮮族滿族鄉、卧龍朝鮮族鄉、馬河鄉、鏡泊鄉、三陵鄉
8)穆棱市5個鎮2個鄉
八面通鎮、穆棱鎮、下城子鎮、馬橋河鎮、興源鎮、磨刀石鎮、福錄鄉、河西鄉、共和鄉
9)東寧縣6個鎮
東寧鎮、三岔口鎮、大肚川鎮、老黑山鎮、道河鎮、綏陽鎮
10)林口縣9個鎮2個鄉
林口鎮、古城鎮、刁翎鎮、五林鎮、朱家鎮、柳樹鎮、三道通鎮、龍爪鎮、蓮花鎮、奎山鄉、建堂鄉

11、黑河市1區3縣2市
1)愛輝區4個街道3個鎮5個鄉3個民族鄉
花園街道、興安街道、海蘭街道、西興街道、西崗子鎮、愛輝鎮、罕達汽鎮、幸福鄉、四嘉子鄉、坤河鄉、上馬廠鄉、張地營子鄉、西峰山鄉、新生鄉、二站鄉
2)北安市6個街道5個鎮3個鄉1個民族鄉
兆麟街道、和平街道、北崗街道、慶華街道、鐵西街道、鐵南街道、通北鎮、趙光鎮、海星鎮、石泉鎮、二井鎮、城郊鄉、東勝鄉、楊家鄉、主星鄉
3)五大連池市1個街道4個鎮7個鄉
青山街道、龍鎮、和平鎮、五大連池鎮、新發鄉、興隆鄉、建設鄉、太平鄉、雙泉鄉、團結鄉、興安鄉、朝陽鄉
4)嫩江縣8個鎮6個鄉
嫩江鎮、伊拉哈鎮、雙山鎮、多寶山鎮、海江鎮、前進鎮、長福鎮、科洛鎮、臨江鄉、聯興鄉、白雲鄉、塔溪鄉、霍龍門鄉
5)遜克縣2個鎮5個鄉2個民族鄉
奇克街道、邊疆鎮、遜河鎮、干岔子鄉、松樹溝鄉、車陸鄉、新鄂鄉、新興鄉、克林鄉、寶山鄉
6)孫吳縣2個街道8個鄉1個民族鄉
孫吳城區街道、孫吳鎮、辰清鎮、西興鄉、沿江滿族鄉、腰屯鄉、卧牛河鄉、群山鄉、奮斗鄉、紅旗鄉、正陽山鄉、清溪鄉

12、綏化市1區6縣3市
1)北林區6個街道12個鎮6個鄉2個民族鄉
紫來、愛路、大有、吉泰、東興、北林辦事處居民委員會、寶山鎮、綏勝鎮、西長發鎮、永安鎮、太平川鎮、秦家鎮、雙河鎮、三河鎮、四方台鎮、津河鎮、張維鎮、東津鎮、紅旗鄉、連崗鄉、新華鄉、興福鄉、東富鄉、三井鄉、五營鄉、興和鄉
2)安達市10個鎮4個鄉
鐵西街道、新興街道、安虹街道、安達鎮、任民鎮、萬寶山鎮、昌德鎮、昇平鎮、羊草鎮、老虎崗鎮、中本鎮、太平庄鎮、吉興崗鎮、火石山鄉、卧里屯鄉、青肯泡鄉、先源鄉
3)肇東市11個鎮10個鄉
朝陽區、東升區、西園區、正陽區、肇東鎮、昌五鎮、宋站鎮、五站鎮、尚家鎮、姜家鎮、里木店鎮、四站鎮、澇洲鎮、五里明鎮、黎明鎮、太平鄉、海城鄉、向陽鄉、洪河鄉、躍進鄉、西八里鄉、德昌鄉、宣化鄉、安民鄉、明久鄉
4)海倫市7個鎮16個鄉
海倫鎮、海北鎮、倫河鎮、共合鎮、海興鎮、祥富鎮、東風鎮、前進鄉、向榮鄉、長發鄉、東林鄉、海南鄉、共榮鄉、樂業鄉、福民鄉、豐山鄉、永富鄉、百祥鄉、聯發鄉、永和鄉、愛民鄉、扎音河鄉、雙錄鄉
5)望奎縣7個鎮6個鄉2個民族鄉
望奎鎮、通江鎮、衛星鎮、海豐鎮、蓮花鎮、惠七滿族鎮、先鋒鎮、東郊鄉、靈山滿族鄉、後三鄉、火箭鄉、燈塔鄉、東升鄉、恭六鄉、廂白滿族鄉
6)蘭西縣4個鎮11個鄉
蘭西鎮、榆林鎮、臨江鎮、平山鎮、康榮鄉、燎原鄉、北安鄉、長江鄉、蘭河鄉、紅星鄉、紅光鄉、長崗鄉、遠大鄉、星火鄉、奮斗鄉
7)青岡縣6個鎮9個鄉
青岡鎮、中和鎮、禎祥鎮、興華鎮、永豐鎮、蘆河鎮、勞動鄉、建設鄉、新村鄉、昌盛鄉、柞崗鄉、民政鄉、德勝鄉、迎春鄉、連豐鄉
8)慶安縣6個鎮8個鄉
慶安鎮、民樂鎮、大羅鎮、平安鎮、勤勞鎮、久勝鎮、建民鄉、巨寶山鄉、新勝鄉、豐收鄉、發展鄉、同樂鄉、致富鄉、歡勝鄉
9)明水縣5個鎮7個鄉
明水鎮、興仁鎮、永興鎮、崇德鎮、通達鎮、雙興鄉、永久鄉、樹人鄉、光榮鄉、繁榮鄉、通泉鄉、育林鄉
10)綏棱縣4個鎮7個鄉
綏棱鎮、上集鎮、四海店鎮、雙岔河鎮、靠山鄉、後頭鄉、長山鄉、克音河鄉、綏中鄉、泥爾河鄉、閣山鄉、閣山林場、四海店林場、三吉台林場、半截河林場、綏棱林業局、綏棱農場、種馬場、良種場、奶山羊場

13、大興安嶺地區3縣4區
1)加格達奇區6個社區2個鄉
東山街道社區、衛東街道社區、紅旗街道社區、長虹街道社區、曙光街道社區、光明街道社區、加北鄉、白樺鄉
2)松嶺區3個鎮
小揚氣鎮、勁松鎮、古源鎮
3)新林區7個鎮
新林鎮、翠崗鎮、塔源鎮、大烏蘇鎮、塔爾根鎮、碧洲鎮、宏圖鎮
4)呼中區4個鎮
呼中鎮、呼源鎮、碧水鎮、宏偉鎮
5)呼瑪縣2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
呼瑪鎮、興隆鎮、韓家園鎮、榮邊鄉、三卡鄉、北疆鄉、金山鄉、興華鄉、白銀納鄉、椅子圈煤礦、鷗浦鄉
6)塔河縣3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
塔河鎮、瓦拉干鎮、盤古鎮、十八站鄂倫春族鄉、依西肯鄉、開庫康鄉
7)漠河縣5個鎮
西林吉鎮、圖強鎮、阿木爾鎮、興安鎮、北極鎮

❹ 誰知道朗鄉

我知道呀。這是我的家鄉

❺ 朗鄉貼吧

當然 朗鄉貼吧好多了
最起碼 比吧主好 朗鄉貼吧 吧主是 白痴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❻ 伊春名字的由來

黑龍江省伊春市

城市概況

伊春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2495公里。小興安嶺縱貫全境,行政區劃面積3.3萬平方公里。1948年開發建設,1958年建市,現在行政企合一管理體制,即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業管理局合一,轄1市(縣級)、1縣、15個區、17個林業局,總人口132萬。現市長:許兆君

伊春是座美麗的林業城市,是國家的重要木材生產基地。這里因盛產珍貴珍樹「紅松」,被譽為「紅松故鄉」、「祖國林都」。在伊春市的嘉蔭縣,曾挖掘出了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被稱為「神洲第一龍」的黑龍江滿洲龍,在其附近又新發現了隱藏量巨大的鴨嘴龍、霸王龍、虛骨龍和甲龍的化石群。因而伊春又被稱為「恐龍故鄉」。這里山清水秀,林茂石美,四委風光如畫。初春,冰雪動融、杜鵑盛開;盛夏,千山盎然、百水爭秀;仲秋,層林盡染、奼紫嫣紅;深冬,銀裝素裹、雪玉冰清。獨具特色的森林生態旅遊以其原始、自然、粗獷、神奇而聞名遐邇。2000年,伊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自然資源

伊春是一座綠色寶庫,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伊春境內溝谷密布,水系發達,有大小河流702條,總蓄水量102億立方米,其中河流分屬黑龍江、松花江水系。湯旺河為伊春的主要河流,境內流長443公里,注入松花江下游。市內大部分城鎮沿河分布,河水環繞山行,兩岸山秀樹奇,最適宜進行休閑及探險漂流。伊春有林城面積300多萬公頃,森林覆被率為82.2%,活立木總蓄積量2.2億立方米。伊春擁有亞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松原始林,森林類型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蓄積量較多的樹種有紅松、雲杉、冷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水曲柳、黃菠蘿等,藤條灌木遍布整個施業區,各種珍惜名貴的針闊葉樹種達110餘種。

伊春區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小興安嶺的森林中,棲息著東北虎、馬鹿、黑熊、犴、猞猁等60多種珍稀野生動物,260多種鳥類。小興安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孕育了種類繁多、分布相對集中、療效顯著、質量好、經濟價值高和獨具特色的300多種野生葯材。總蓄積量200多萬噸,年允收量20萬噸,年有收量約為5000噸。伊春市葯材資源在黑龍江省所佔比重為35%左右,其中鹿茸、熊膽、麝香、獾油、林蛙油、人參、刺五加等十分名貴。森林中有1390多種植物,是山野果、山野菜的豐產區。有松籽、榛子、山葡萄、獼猴桃、都柿等山野果20多種,蘑菇、木耳、刺嫩芽、猴腿、蕨菜等已被採集利用的山野菜20多種。山野菜年允采量84萬噸,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伊春礦產資源豐富,地貌景觀奇特。據初步勘探,有金、銀、鐵、鉛、鋅、鋁、銅等金屬礦藏20多種,已探明的金屬礦床、礦點達100多處,黃金儲備量居全省首位。非金屬礦產資源分布更為廣泛。有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瑪瑙石、花崗岩、珍珠岩、紫砂陶土、褐煤等25種,礦點140多處。小興安嶺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遷,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奇岩怪石。湯旺河興安奇石、紅星火山地質公園、朗鄉石林、嘉蔭茅蘭溝、南岔仙翁山已成為中國北立罕見的地質奇觀。

行政區劃

伊春市轄15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伊春市 面積39017平方千米,人口132萬(2003年)。
伊春區 面積 100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郵編153000。
南岔區 面積3088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郵編153100。
友好區 面積2366平方千米,人口 7萬人。郵編153031。
西林區 面積 457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25。
翠巒區 面積1560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13。
新青區 面積1181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36。
美溪區 面積2259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21。
金山屯區 面積1850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2026。
五營區 面積1040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33。
烏馬河區 面積1254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11。
湯旺河區 面積1263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37。
帶嶺區 面積1041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106。
烏伊嶺區 面積3162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153038。
紅星區 面積3042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153035。
上甘嶺區 面積1461平方千米,人口 2萬人。郵編153032。
鐵力市 面積6620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編152500。市人民政府駐鐵力鎮。
嘉蔭縣 面積7273平方千米,人口 8萬人。郵編153200。縣人民政府駐朝陽鎮。

歷史沿革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語「依遜」,意為「九數」。清代,先後隸屬齊齊哈爾副都統和呼蘭副都統管轄。清末民初,劃歸湯原縣管轄,為原始森林地區。東北淪陷後,1941年11月建成綏佳線鐵路後,於1942年7月修建湯林線鐵路南岔至伊春段,日本殖民主義者開始進行掠奪式地亂砍濫伐。1945年春,偽湯原縣公署於伊春設立伊春街。「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49年10月設置伊春鎮。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下設南岔等5個森工分局。為了適應森林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松江省人民政府於1952年7月報請設置伊春縣。同年9月29日,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經中央內務部批示,同意將湯原縣伊春林區劃出,成立伊春縣,縣府設在伊春街」。全縣共7.5萬人,為丁等縣。12月1日,伊春縣政府正式成立,由松江省直轄。1954年7月,將小白、朗鄉兩鎮劃歸鐵驪縣管轄。同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後,由黑龍江省直轄。由於森林工業的迅速發展,1955年底,全縣人口劇增到23萬人,且政權組織與黨的組織、經濟組織不相適應,1957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縣,設置伊春市(地級),以原伊春縣的行政區域為伊春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委員會駐伊春鎮。伊春市由省直轄。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原伊春縣的伊春、南岔等13個鎮和佳林鄉的建制,分別設置伊新、南岔、雙子河、五營、帶嶺、翠巒、美溪、浩良河8個市轄區。1958年2月13日,召開伊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設置伊春市,撤銷伊春縣。同年8月,改隸松花江專區。1960年增設新青、五星、大豐、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8個市轄區,全市共轄16個區。1962年12月,將16個區調整為11個區,撤銷了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5個區。翌年4月,撤銷五星區,並入五營區。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市,設置伊春特區,試行「政企合一」的體制,「實行雙層領導制度」,有關企業工作以林業部為主,有關地方工作以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領導為主。同年12月,設置烏敏河、上甘嶺、友好、東風、紅星5個區,全市共為15個區,基本上是1個林業局1個區,「政企合一」。1965年4月,撤銷伊新區設置伊春鎮和伊東區。1966年4月,撤銷伊東區並入烏敏河區。1967年5月5日,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員會,伊春特區隨之撤銷。同年設立烏伊嶺區,將伊春鎮改為伊春區。1969年10月,設置西林區;撤銷浩良河區,並入南岔區;撤銷雙子河區,並入友好區。1970年4月1日,設置伊春地區,實行地市合一。同時,將黑河地區的嘉蔭縣和綏化地區的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伊春地區由省直轄。是時,伊春地區共轄15區、2縣。1979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地區,恢復伊春市(地級),由省直轄。原伊春地區的嘉蔭、鐵力兩縣仍歸伊春市領導。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烏敏河區更名為烏馬河區,東風區更名為湯旺河區,大豐區更名為金山屯區。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縣級),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轄15個區,領導1個縣,代管1個市。

1992年,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北部,縱貫小興安嶺山脈。東鄰鶴崗市和湯原縣,南接依蘭縣,西南與鐵力市毗連,西與慶安、綏棱縣接壤,西北與遜克縣分界,東北與嘉蔭縣相連。全市總面積19655平方公里。全市共轄伊春、南岔、帶嶺、西林、金山屯、美溪、翠巒、烏馬河、友好、上甘嶺、五營、紅星、新青、湯旺河、烏伊嶺15個市轄區。1992年末全市(不含所轄縣市)總人口8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9萬人,佔92.7%。市政府駐地伊春區。

❼ 廣東省陽江市海陵鎮下朗鄉廣陵村的來歷

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楊州刺史部。這個刺史部管轄的范圍相當於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黃梅、廣濟;河南固始、離城等地。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國時魏、吳各置楊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

❽ 伊春市下面的區局名字的由來

黑龍江省伊春市

城市概況

伊春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2495公里。小興安嶺縱貫全境,行政區劃面積3.3萬平方公里。1948年開發建設,1958年建市,現在行政企合一管理體制,即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業管理局合一,轄1市(縣級)、1縣、15個區、17個林業局,總人口132萬。現市長:許兆君

伊春是座美麗的林業城市,是國家的重要木材生產基地。這里因盛產珍貴珍樹「紅松」,被譽為「紅松故鄉」、「祖國林都」。在伊春市的嘉蔭縣,曾挖掘出了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被稱為「神洲第一龍」的黑龍江滿洲龍,在其附近又新發現了隱藏量巨大的鴨嘴龍、霸王龍、虛骨龍和甲龍的化石群。因而伊春又被稱為「恐龍故鄉」。這里山清水秀,林茂石美,四委風光如畫。初春,冰雪動融、杜鵑盛開;盛夏,千山盎然、百水爭秀;仲秋,層林盡染、奼紫嫣紅;深冬,銀裝素裹、雪玉冰清。獨具特色的森林生態旅遊以其原始、自然、粗獷、神奇而聞名遐邇。2000年,伊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自然資源

伊春是一座綠色寶庫,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伊春境內溝谷密布,水系發達,有大小河流702條,總蓄水量102億立方米,其中河流分屬黑龍江、松花江水系。湯旺河為伊春的主要河流,境內流長443公里,注入松花江下游。市內大部分城鎮沿河分布,河水環繞山行,兩岸山秀樹奇,最適宜進行休閑及探險漂流。伊春有林城面積300多萬公頃,森林覆被率為82.2%,活立木總蓄積量2.2億立方米。伊春擁有亞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松原始林,森林類型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蓄積量較多的樹種有紅松、雲杉、冷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水曲柳、黃菠蘿等,藤條灌木遍布整個施業區,各種珍惜名貴的針闊葉樹種達110餘種。

伊春區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小興安嶺的森林中,棲息著東北虎、馬鹿、黑熊、犴、猞猁等60多種珍稀野生動物,260多種鳥類。小興安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孕育了種類繁多、分布相對集中、療效顯著、質量好、經濟價值高和獨具特色的300多種野生葯材。總蓄積量200多萬噸,年允收量20萬噸,年有收量約為5000噸。伊春市葯材資源在黑龍江省所佔比重為35%左右,其中鹿茸、熊膽、麝香、獾油、林蛙油、人參、刺五加等十分名貴。森林中有1390多種植物,是山野果、山野菜的豐產區。有松籽、榛子、山葡萄、獼猴桃、都柿等山野果20多種,蘑菇、木耳、刺嫩芽、猴腿、蕨菜等已被採集利用的山野菜20多種。山野菜年允采量84萬噸,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伊春礦產資源豐富,地貌景觀奇特。據初步勘探,有金、銀、鐵、鉛、鋅、鋁、銅等金屬礦藏20多種,已探明的金屬礦床、礦點達100多處,黃金儲備量居全省首位。非金屬礦產資源分布更為廣泛。有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瑪瑙石、花崗岩、珍珠岩、紫砂陶土、褐煤等25種,礦點140多處。小興安嶺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遷,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奇岩怪石。湯旺河興安奇石、紅星火山地質公園、朗鄉石林、嘉蔭茅蘭溝、南岔仙翁山已成為中國北立罕見的地質奇觀。

行政區劃

伊春市轄15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伊春市 面積39017平方千米,人口132萬(2003年)。
伊春區 面積 100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郵編153000。
南岔區 面積3088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郵編153100。
友好區 面積2366平方千米,人口 7萬人。郵編153031。
西林區 面積 457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25。
翠巒區 面積1560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13。
新青區 面積1181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36。
美溪區 面積2259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21。
金山屯區 面積1850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2026。
五營區 面積1040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33。
烏馬河區 面積1254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11。
湯旺河區 面積1263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37。
帶嶺區 面積1041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106。
烏伊嶺區 面積3162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153038。
紅星區 面積3042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153035。
上甘嶺區 面積1461平方千米,人口 2萬人。郵編153032。
鐵力市 面積6620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編152500。市人民政府駐鐵力鎮。
嘉蔭縣 面積7273平方千米,人口 8萬人。郵編153200。縣人民政府駐朝陽鎮。

歷史沿革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語「依遜」,意為「九數」。清代,先後隸屬齊齊哈爾副都統和呼蘭副都統管轄。清末民初,劃歸湯原縣管轄,為原始森林地區。東北淪陷後,1941年11月建成綏佳線鐵路後,於1942年7月修建湯林線鐵路南岔至伊春段,日本殖民主義者開始進行掠奪式地亂砍濫伐。1945年春,偽湯原縣公署於伊春設立伊春街。「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49年10月設置伊春鎮。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下設南岔等5個森工分局。為了適應森林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松江省人民政府於1952年7月報請設置伊春縣。同年9月29日,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經中央內務部批示,同意將湯原縣伊春林區劃出,成立伊春縣,縣府設在伊春街」。全縣共7.5萬人,為丁等縣。12月1日,伊春縣政府正式成立,由松江省直轄。1954年7月,將小白、朗鄉兩鎮劃歸鐵驪縣管轄。同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後,由黑龍江省直轄。由於森林工業的迅速發展,1955年底,全縣人口劇增到23萬人,且政權組織與黨的組織、經濟組織不相適應,1957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縣,設置伊春市(地級),以原伊春縣的行政區域為伊春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委員會駐伊春鎮。伊春市由省直轄。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原伊春縣的伊春、南岔等13個鎮和佳林鄉的建制,分別設置伊新、南岔、雙子河、五營、帶嶺、翠巒、美溪、浩良河8個市轄區。1958年2月13日,召開伊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設置伊春市,撤銷伊春縣。同年8月,改隸松花江專區。1960年增設新青、五星、大豐、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8個市轄區,全市共轄16個區。1962年12月,將16個區調整為11個區,撤銷了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5個區。翌年4月,撤銷五星區,並入五營區。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市,設置伊春特區,試行「政企合一」的體制,「實行雙層領導制度」,有關企業工作以林業部為主,有關地方工作以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領導為主。同年12月,設置烏敏河、上甘嶺、友好、東風、紅星5個區,全市共為15個區,基本上是1個林業局1個區,「政企合一」。1965年4月,撤銷伊新區設置伊春鎮和伊東區。1966年4月,撤銷伊東區並入烏敏河區。1967年5月5日,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員會,伊春特區隨之撤銷。同年設立烏伊嶺區,將伊春鎮改為伊春區。1969年10月,設置西林區;撤銷浩良河區,並入南岔區;撤銷雙子河區,並入友好區。1970年4月1日,設置伊春地區,實行地市合一。同時,將黑河地區的嘉蔭縣和綏化地區的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伊春地區由省直轄。是時,伊春地區共轄15區、2縣。1979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地區,恢復伊春市(地級),由省直轄。原伊春地區的嘉蔭、鐵力兩縣仍歸伊春市領導。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烏敏河區更名為烏馬河區,東風區更名為湯旺河區,大豐區更名為金山屯區。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縣級),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轄15個區,領導1個縣,代管1個市。

1992年,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北部,縱貫小興安嶺山脈。東鄰鶴崗市和湯原縣,南接依蘭縣,西南與鐵力市毗連,西與慶安、綏棱縣接壤,西北與遜克縣分界,東北與嘉蔭縣相連。全市總面積19655平方公里。全市共轄伊春、南岔、帶嶺、西林、金山屯、美溪、翠巒、烏馬河、友好、上甘嶺、五營、紅星、新青、湯旺河、烏伊嶺15個市轄區。1992年末全市(不含所轄縣市)總人口8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9萬人,佔92.7%。市政府駐地伊春區。

❾ 伊春的名字從何而來

伊春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2495公里。小興安嶺縱貫全境,行政區劃面積3.3萬平方公里。1948年開發建設,1958年建市,現在行政企合一管理體制,即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業管理局合一,轄1市(縣級)、1縣、15個區、17個林業局,總人口132萬。現市長:許兆君

伊春是座美麗的林業城市,是國家的重要木材生產基地。這里因盛產珍貴珍樹「紅松」,被譽為「紅松故鄉」、「祖國林都」。在伊春市的嘉蔭縣,曾挖掘出了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被稱為「神洲第一龍」的黑龍江滿洲龍,在其附近又新發現了隱藏量巨大的鴨嘴龍、霸王龍、虛骨龍和甲龍的化石群。因而伊春又被稱為「恐龍故鄉」。這里山清水秀,林茂石美,四委風光如畫。初春,冰雪動融、杜鵑盛開;盛夏,千山盎然、百水爭秀;仲秋,層林盡染、奼紫嫣紅;深冬,銀裝素裹、雪玉冰清。獨具特色的森林生態旅遊以其原始、自然、粗獷、神奇而聞名遐邇。2000年,伊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自然資源

伊春是一座綠色寶庫,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伊春境內溝谷密布,水系發達,有大小河流702條,總蓄水量102億立方米,其中河流分屬黑龍江、松花江水系。湯旺河為伊春的主要河流,境內流長443公里,注入松花江下游。市內大部分城鎮沿河分布,河水環繞山行,兩岸山秀樹奇,最適宜進行休閑及探險漂流。伊春有林城面積300多萬公頃,森林覆被率為82.2%,活立木總蓄積量2.2億立方米。伊春擁有亞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松原始林,森林類型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蓄積量較多的樹種有紅松、雲杉、冷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水曲柳、黃菠蘿等,藤條灌木遍布整個施業區,各種珍惜名貴的針闊葉樹種達110餘種。

伊春區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小興安嶺的森林中,棲息著東北虎、馬鹿、黑熊、犴、猞猁等60多種珍稀野生動物,260多種鳥類。小興安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孕育了種類繁多、分布相對集中、療效顯著、質量好、經濟價值高和獨具特色的300多種野生葯材。總蓄積量200多萬噸,年允收量20萬噸,年有收量約為5000噸。伊春市葯材資源在黑龍江省所佔比重為35%左右,其中鹿茸、熊膽、麝香、獾油、林蛙油、人參、刺五加等十分名貴。森林中有1390多種植物,是山野果、山野菜的豐產區。有松籽、榛子、山葡萄、獼猴桃、都柿等山野果20多種,蘑菇、木耳、刺嫩芽、猴腿、蕨菜等已被採集利用的山野菜20多種。山野菜年允采量84萬噸,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伊春礦產資源豐富,地貌景觀奇特。據初步勘探,有金、銀、鐵、鉛、鋅、鋁、銅等金屬礦藏20多種,已探明的金屬礦床、礦點達100多處,黃金儲備量居全省首位。非金屬礦產資源分布更為廣泛。有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瑪瑙石、花崗岩、珍珠岩、紫砂陶土、褐煤等25種,礦點140多處。小興安嶺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遷,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奇岩怪石。湯旺河興安奇石、紅星火山地質公園、朗鄉石林、嘉蔭茅蘭溝、南岔仙翁山已成為中國北立罕見的地質奇觀。

行政區劃

伊春市轄15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伊春市 面積39017平方千米,人口132萬(2003年)。
伊春區 面積 100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郵編153000。
南岔區 面積3088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郵編153100。
友好區 面積2366平方千米,人口 7萬人。郵編153031。
西林區 面積 457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25。
翠巒區 面積1560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13。
新青區 面積1181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36。
美溪區 面積2259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21。
金山屯區 面積1850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2026。
五營區 面積1040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33。
烏馬河區 面積1254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11。
湯旺河區 面積1263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37。
帶嶺區 面積1041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106。
烏伊嶺區 面積3162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153038。
紅星區 面積3042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153035。
上甘嶺區 面積1461平方千米,人口 2萬人。郵編153032。
鐵力市 面積6620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編152500。市人民政府駐鐵力鎮。
嘉蔭縣 面積7273平方千米,人口 8萬人。郵編153200。縣人民政府駐朝陽鎮。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語「依遜」,意為「九數」。清代,先後隸屬齊齊哈爾副都統和呼蘭副都統管轄。清末民初,劃歸湯原縣管轄,為原始森林地區。東北淪陷後,1941年11月建成綏佳線鐵路後,於1942年7月修建湯林線鐵路南岔至伊春段,日本殖民主義者開始進行掠奪式地亂砍濫伐。1945年春,偽湯原縣公署於伊春設立伊春街。「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49年10月設置伊春鎮。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下設南岔等5個森工分局。為了適應森林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松江省人民政府於1952年7月報請設置伊春縣。同年9月29日,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經中央內務部批示,同意將湯原縣伊春林區劃出,成立伊春縣,縣府設在伊春街」。全縣共7.5萬人,為丁等縣。12月1日,伊春縣政府正式成立,由松江省直轄。1954年7月,將小白、朗鄉兩鎮劃歸鐵驪縣管轄。同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後,由黑龍江省直轄。由於森林工業的迅速發展,1955年底,全縣人口劇增到23萬人,且政權組織與黨的組織、經濟組織不相適應,1957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縣,設置伊春市(地級),以原伊春縣的行政區域為伊春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委員會駐伊春鎮。伊春市由省直轄。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原伊春縣的伊春、南岔等13個鎮和佳林鄉的建制,分別設置伊新、南岔、雙子河、五營、帶嶺、翠巒、美溪、浩良河8個市轄區。1958年2月13日,召開伊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設置伊春市,撤銷伊春縣。同年8月,改隸松花江專區。1960年增設新青、五星、大豐、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8個市轄區,全市共轄16個區。1962年12月,將16個區調整為11個區,撤銷了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5個區。翌年4月,撤銷五星區,並入五營區。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市,設置伊春特區,試行「政企合一」的體制,「實行雙層領導制度」,有關企業工作以林業部為主,有關地方工作以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領導為主。同年12月,設置烏敏河、上甘嶺、友好、東風、紅星5個區,全市共為15個區,基本上是1個林業局1個區,「政企合一」。1965年4月,撤銷伊新區設置伊春鎮和伊東區。1966年4月,撤銷伊東區並入烏敏河區。1967年5月5日,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員會,伊春特區隨之撤銷。同年設立烏伊嶺區,將伊春鎮改為伊春區。1969年10月,設置西林區;撤銷浩良河區,並入南岔區;撤銷雙子河區,並入友好區。1970年4月1日,設置伊春地區,實行地市合一。同時,將黑河地區的嘉蔭縣和綏化地區的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伊春地區由省直轄。是時,伊春地區共轄15區、2縣。1979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地區,恢復伊春市(地級),由省直轄。原伊春地區的嘉蔭、鐵力兩縣仍歸伊春市領導。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烏敏河區更名為烏馬河區,東風區更名為湯旺河區,大豐區更名為金山屯區。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縣級),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轄15個區,領導1個縣,代管1個市。

1992年,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北部,縱貫小興安嶺山脈。東鄰鶴崗市和湯原縣,南接依蘭縣,西南與鐵力市毗連,西與慶安、綏棱縣接壤,西北與遜克縣分界,東北與嘉蔭縣相連。全市總面積19655平方公里。全市共轄伊春、南岔、帶嶺、西林、金山屯、美溪、翠巒、烏馬河、友好、上甘嶺、五營、紅星、新青、湯旺河、烏伊嶺15個市轄區。1992年末全市(不含所轄縣市)總人口8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9萬人,佔92.7%。市政府駐地伊春區。

閱讀全文

與朗鄉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