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孟姓氏的由來
孟姓的不同來源:
1、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時期齒序排列,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上古時期,人們對子女後代的尊卑排位很早即有了特定的嫡、庶觀念。
2、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的衛國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縶,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周朝分封的同姓諸侯國衛國,其開國之君為周武王弟衛康叔,都城在今河南境內。衛國傳至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縶,字公孟,因病不得繼位,讓位給其叔。
到了公子縶的孫子姬驅,便以祖父之字為姓氏,稱公孟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孟氏者,是為河南孟氏。
3、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的魯國公族慶父的兒子公孫敖。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書記載,黃帝姓公孫,是少典氏部落首領的兒子。他生於壽丘(今山東曲阜),長於姬水,故又姓姬;後居軒轅之丘,因此號軒轅氏;再遷有熊(今河南新鄭),也稱有熊氏。
4、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5、源於滿族,其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6、源於鄂倫春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1)孟郊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孟氏按行輩起名的開始:
孟氏按行輩起名始於明代,朱元璋對孔、孟後裔格外優禮。賜給祭田、免除徭役,從明景泰年間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孫孟希文被授予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算起,孟子後裔開始授世職。
當時,立了「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十個子輩;明末,又立了「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十個字輩。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譜時又立了「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十個字輩。
民國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二十個字輩,並咨請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內務部核准,登報周知。
㈡ 李煜 王安石 杜甫 孟郊名和字的關系
李煜,字重光,他的字是因為他的長相,他是一目重瞳子(一個眼眶裡有兩個瞳仁),所以字重光。另外,煜是照耀,重光也是照耀。
王安石,字介甫,介:介圭、大玉。介,古代傳說為鳳凰站落之石。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多用在表字後,指人的表字。
杜甫,字子美,「甫」是形容男子英俊傑出的。「子」表示對別人的尊稱「子美」就是說這個人很俊美,意同「甫」。
孟郊,字東野,郊和野都是野外和外邊的意思。
.
希望對您有幫助~~
㈢ 孟郊的名和字 孟郊的名和字的相近意思
屈平-字原,即屈原。
曹操,字孟德。孟是排行,德與操意近。
陶潛-字淵明。潛與淵聯系。
杜甫,字子美,不知聯系了。
孟郊,字東野。郊-野
白居易,字樂天
李煜,字重光,煜就是火焰光亮之類意思。
晏殊,字同叔(殊-同)
朱熹,字無晦熹是光明,無晦意思應該相似(晦與熹相反)
㈣ 孟郊 遊子吟的來歷
遊子吟(孟郊)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
㈤ 孟郊為什麼被稱之為"詩囚"
因為孟郊的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都以苦吟著名,人稱「郊寒島瘦」。
孟郊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表現骨肉深情的詩歌:《遊子吟》、《結愛》、《杏殤》等;自訴窮愁,嘆老嗟病的詩歌:《秋懷》、《嘆命》、《老恨》等。
孟郊故里位於浙江德清縣城武康,孟郊故里有東野古井和孟郊祠;德清博物館內,有「東野古井」碑和古井井圈;河濱公園內,有孟郊像;春暉公園內,有「慈母春暉」長幅浮雕,鐫刻了冰心書寫的《遊子吟》。
墓在送庄鄉鳳台村一帶。唐韓愈為其撰寫墓誌。
孟郊祠位於德清縣武康鎮春暉街與鐵路交叉口往西10餘米。因晚唐兵亂不斷而遭毀。後在1998年第四次重建。
㈥ 孟郊,字東野。上古時代國都城外百里以內稱〈郊〉什麼意思(野),名和字意思
大概是從周朝時期開始,姓名逐漸分為姓、名、字,聯合起來才組成一個人的全稱。
這個做法,一直延續到民國,新中國建國後,這個做法逐漸終止,直接採用姓+名的方式。
古人名字是姓+名,到成年(及冠)時,由長輩賜字,或者自己取字。如孟郊,字東野。所以,別人可以叫他孟郊,也可用叫他孟東野(表敬稱,或者以字行作為常用名)。
字呢,不是隨便弄個漢字就可以了,大多數時候,是根據名,取名的近義詞或者和名意義相應的詞來作為字。如孟郊,名郊,東野的意思就是東邊的野外,和郊野的郊意義相近。再如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曹操字孟德。操是指品德,德也是指品德。杜甫字子美,甫是男子的美稱,子美就很直觀了。當然,這里是說大多數時候,並非所有名和字一定都契合這個規定。如萬曆首輔張居正,字叔大,張居正本名張白圭,與叔大就沒太多關聯。居正是其父聽當時的考官李士翱的建議改的名,也和叔大沒什麼關聯。
周代王城周圍土地統稱。周代距王城百里謂之郊,三百里謂之野。統稱「郊野」。這個叫法,我們現代略有不同,現代的郊和野,大致就是城郊和鄉下的區別。
㈦ 孟郊,白居易,李煜,王安石,陸游,韓愈,王之渙,晏殊,朱熹的字與名的聯系(詳細)
孟郊,字東野,郊和野都是野外和外邊的意思.
李煜,字重光,煜是照耀,重光也是照耀.
白居易,字樂天,樂天派在哪裡都舒適.
王安石,字介甫,意思不知道.
陸游,字務觀,觀游意同.
王之渙,字季凌,季:第四.
晏殊,字同叔,同和叔是反義詞.
朱熹,字元晦,晦:黑夜.
㈧ 孟郊字什麼名什麼
孟郊(751~814),字東野,唐朝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郊出生寒微,早年與皎然、陸羽、韋應物等人交往。屢次參加科舉而不得中,直到貞元十六年(800年),他四十六歲時才進士及第,寫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詩句。又過了四年當上一個小小的溧陽尉,因不屑俗務,不治官事,被罰半俸,於貞元二十年(804年)辭官。後游歷長安洛陽等地,與韓愈結為終身至交。由於韓愈的推薦,元和初年入河南尹鄭余慶幕,任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並定居洛陽。元和九年隨鄭余慶到外地任職,途中暴病而亡,終年64歲。
張籍謚其「貞曜先生」,韓愈為之撰寫《貞曜先生墓誌銘》。孟郊著有《孟東野詩集》。
人們曾把孟郊與韓愈並稱「韓孟詩派」,主要是因為他們都尚古好奇,多寫古體詩。孟郊的五言古體,用語刻琢而不尚華麗,擅長寓奇物於古拙,與大歷、貞元詩人相比,他更接近漢、魏風骨。在內容上,他的詩題材也更為廣闊。孟詩的主旋律是寫中下層文士對窮愁困苦的怨懟情緒,這是他屢試不第、仕途艱辛、中年喪子等生活遭遇決定的,但他能夠透過個人的命運洞徹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或揭露針砭社會上人際關系中的丑惡現象,或則尖銳地揭示貧富不均。如《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鍾飲,到曉聞烹炮」與「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相對照,《織婦辭》寫到織婦「如何織紈素,自著藍縷衣」的反常現象,這是杜甫之後對民間疾苦的又一次深刻反映。
當然,孟郊的詩中最有名的是寫母子之愛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吟》題下自註:「迎母溧上作」。詩是作者居官溧陽到故鄉武康迎接母親時的作品。詩人宦途失意,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樸素自然,親切感人,能撥動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思念。在1992年香港舉辦「最受歡迎的唐詩選舉」中,《遊子吟》名列榜首。
德清是孟郊的故鄉。在孟郊逝世後,官府在德清孟郊故里修築了「貞曜先生祠」、「東野舊里坊」、「東野古井」等。「貞曜先生祠」即孟郊祠,因晚唐兵亂不斷遭毀,南宋時武康知縣國材重建孟郊祠,奉祀孟郊。以後,孟郊祠屢毀屢建,奉祀孟郊已成為孟郊故里的民間習俗。
為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精神,激發華夏子孫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懷,也讓更多的朋友了解孟郊的故鄉一一德清,使德清成為文人學子和各界人士抒寫遊子之情的文學勝地,從2001-2002年開始德清人民每雙年舉辦了以「孟郊獎-慈母心遊子情」為主題的散文大賽,崇尚我們民族優秀的孝文化,並藉以擴大德清的知名度。
㈨ 古代作家的名和字:請問:「曹操的名的意思和字的意思有什麼相同屈平,陶淵明,杜甫,孟郊各的名的意...
曹操字孟德(德操相近《荀子。勸學》有「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 如:「道德情操」 )
屈原名平( 原引申義為平)陶淵明字元亮( 明和亮意思相近)孟郊字東野(野:郊也)杜甫字子美(甫:男子美稱也
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的名字叫什麼
名字叫《遊子吟》。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原文: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唐代詩人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屬浙江)人。風骨高岸,一生潦倒,46歲始中進士。詩格奇崛險怪,賦情真摯悃愊,為元和詩壇別開風氣的人物。
他年長於韓愈17歲,深為韓愈敬重。孟郊的《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寫懇摯的孝心與飛揚的情致,可說是傳誦千古的絕唱。而此詩寄情山水,竟寫得如此意象超奇,襟抱宏偉,實為難能可貴。
《遊子吟》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
此詩情感真摯自然,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遊子吟》寫於溧陽(今屬江蘇)。此詩題下孟郊自註:「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
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