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唐山各地名字的由來
唐太宗東征與唐山得名 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親率10多萬唐軍東征高麗(統治區在今遼河以東及朝鮮半島北部)。經過半年多的苦戰,雖然奪取了十幾座城池,但在攻打安市城時,遇到了高麗軍隊的頑強抵抗,久攻不克,糧草將盡。遼東早寒,草枯水凍,唐太宗於九月下令班量。太子李治從長安千里來迎。 唐太宗率3000騎後入臨渝關(今山海關),在今灤縣一帶和太子相遇。此時,唐太宗所穿的戰袍已舊敝不堪,為他獻上了新衣。之後又途經今唐山回都。唐太宗率軍途經唐地,曾在大城山上屯駐,以後此山遂名"唐山",這是唐山得名的開始。後來的《永平府志》、《大清一統志》、《畿輔通志》、《灤洲志》、《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史志對此有過記載。大城山下的成鮮水(今陡河)遂名"唐溪"意為唐山腳下的河水;河上建橋名曰"唐山橋"。唐山橋 西一業形成的村莊稱橋頭屯(今路北喬屯)。 唐太宗東征在今唐山地區留下了許多有關地名的傳說。 釣魚台。傳說唐太宗東征駐兵唐山時,曾到今大城山北側河岸邊觀賞風景,放線垂釣,後這里稱釣魚台,名稱沿用至今。 晾甲山。相傳唐太宗率將士行軍,適值大雨滂沱,將士鎧甲盡濕,於是在大城山東1公里處山丘上晾鎧甲,後人遂將該山稱作晾甲山(晾甲坨),後又演變成亮甲山(亮甲坨)。今稱賈家山,在唐山鋼鐵公園院內。 三跳澗。在今遷安市東15公里處,相傳唐太宗東征時普躍過此澗。澗帝有試劍石。 擂鼓台。今灤縣西百里,相傳唐太宗曾在此學習擂鼓動御敵。 謊糧坨。在今灤縣城南25公里,相傳唐太宗以此謊敵。 唐山土城。在今市區內,遺址無考。 亮甲店。在今玉田縣城東南11公里處。相傳唐太宗東征時遇雨,晾甲於此,故名,後用諧音稱亮甲店。 還有曬甲坨、曬甲嶺、廒里井、擋駕庄、馬棚峪、石臼坨島等。 唐朝出於屯兵和積糧的需要,在今唐山一帶建了許多城池,如平安城(今遵化平安城)、萬年城(今遷相三屯營北)、平州城(今盧龍縣)、馬城(今灤南馬城)等,還建築了一些要塞。又修建了興唐寺(在今唐山南郊)、凈覺寺(在今玉田)等寺廟。唐山原來是一個荒僻的村落,它是伴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而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城市。清政府為了開發煤鐵礦,光緒二年(1876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諧同美國礦師馬立斯到開平鎮勘測,勘察結果很好。唐廷樞向李鴻章報告,認為要僱用洋匠,採用西法,開採煤鐵,大有作為。1877年,李鴻章指定唐廷樞主持開平煤礦的開采工作。因而當年建立開平礦務局,在橋頭屯買地造房,購置機器。隨著煤礦的發展,人口增多,商賈繁盛,1878年橋頭屯升格為鎮(喬頭鎮),與開平鎮平行。 1898年,喬頭鎮以鎮北有「唐山」,而改名為唐山鎮,此為唐山行政名稱之始。二十世紀初,唐山從工業鎮逐漸發展為工業城市。1928年,唐山鎮改稱唐山市,仍屬灤縣八區管轄。
Ⅱ 中國被稱為唐山的由來
這個唐山不是河北的唐山,這裡面有點悲慘的意味。
把中國稱為唐山最早是在北美修築鐵路的華工說出的,在北美修築鐵路的大部分華工基本都是閩粵一帶的人,非人的待遇、超出想像的勞動強度使大批華工倒斃於鐵路上。當時華工不再做發財的夢想,只是嘟囔著啥時候能再回到唐山啊。唐山就是中國。
那為什麼華工把中國叫做唐山呢?古代閩粵一帶漢朝徹底征服,但直到了唐朝才真正有了行之有效的統治,遠在長安的統治者派到閩粵的官員首先要越過五嶺才能到達治所,所以往往把自己稱作「唐山人」意即「越過五嶺的人」。而當地人也把唐山人稱為中國人,最終的同化當地人也把自己看成唐山人了。所以唐山人仔閩粵一帶就是中國人的代名詞。海外的唐人街並不是外國人因為唐朝的聲名遠播而叫出來的,實是因為居住在那裡的中國人約定俗成的,意即「唐山人的街」。
Ⅲ 想知道"唐山"地名的來歷和建城史,本人是唐山市人,求教各位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東征朝鮮半島。回途中經由此地,在現在的唐山大城山駐扎,其愛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愛妃,特別允許使用國名,將此山命名為唐山。之後成為市名。
唐山歷史悠久早在4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
在唐山時原為一片村落,從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主要為農業、採石油和制陶業。
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興起,清光緒三年(1877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1878年唐山建喬屯鎮,1889年改名唐山鎮,1938年正式建市。民國元年(1912年)政區建制均襲清制,1929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1939年1月28日,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鑒於唐山具有經濟、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明令唐山設市,初稱「唐山市政府」,後改稱「唐山市公署」,日本宣布投降後,駐北平的國民黨派員接收日偽政權,設置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員會第132二次會議通過唐山設市,同年5月5日,唐山市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唐山市仍為省轄市,轄區12個。
1955年3月,唐山市第一屆二次人民代表大會將唐山市人民政府改為唐山市人民委員會。轄區未變。
1958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規劃唐山專區領導。同年8月29日,河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唐山專員公署駐地由昌黎縣遷至唐山市。
1959年6月3日,經中央決定,唐山市為全國45各開放城市之一。6月8日中共河北省委、省人委決定,唐山專署和唐山市人委合並改設唐山市人民委員會。1960年4月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撤消唐山專區,原唐山專區管轄的秦皇島市和遷安、昌黎、樂亭、寶坻、玉田、薊縣、遵化劃歸唐山市。唐山專區撤消後實際劃歸唐山市的還有灤縣、豐潤兩縣(原為市轄區)和柏各庄農場。同時,唐山市改為省轄市。
1961年5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唐山專區的建制。同年6月1日,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恢復唐山專區的決議。從此,唐山專、市分開,唐山市改為專轄市。
1968年1月6日,唐山市革命委員會成立,隸屬於唐山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3月11日,唐山市改為省轄市。
1982年10月,唐山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撤消唐山市革命委員會,建立唐山市人民政府。
1983年3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消唐山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同年5月1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通知撤消唐山地區行政公署,5月15日,唐山地區行政公署停止辦公。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為全國13個「較大城市」之一。
Ⅳ 唐山名字的由來
大城山以前叫唐山,唐山就是以此命名的,此後大城山更名大城山的
Ⅳ 唐山地名的由來
唐山市,因「唐山」得名。「唐山」,在唐山市路北區境內,現名大城山。
唐山之名始於後唐。據《灤縣志》記載:「唐山周回數里,復嶺重崗,其東麓則徒河縈帶。相傳後唐李嗣原曾屯兵於此,立石城二百餘丈。又後唐姜將軍斬蛟有功,葬於此,後人建廟祠之。山以唐名,實由於此。」
明初,明太祖驅逐韃靼,北方地廣人稀。為充實邊境,除招撫流亡復業外,還從江、淮、浙、魯等地遷入戶口。永樂二年(1404年),明王朝開始在唐山編屯置村:土民編社,遷民編屯。因而,逐漸形成橋頭屯、劉家屯、馬家屯等古老的村莊。
唐山原來是一個荒僻的村落,它是伴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而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城市。清政府為了開發煤鐵礦,光緒二年(1876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諧同美國礦師馬立斯到開平鎮勘測,勘察結果很好。唐廷樞向李鴻章報告,認為要僱用洋匠,採用西法,開採煤鐵,大有作為。1877年,李鴻章指定唐廷樞主持開平煤礦的開采工作。因而當年建立開平礦
務局,在橋頭屯買地造房,購置機器。隨著煤礦的發展,人口增多,商賈繁盛,1878年橋頭屯升格為鎮(喬頭鎮),與開平鎮平行。
1898年,喬頭鎮以鎮北有「唐山」,而改名為唐山鎮,此為唐山行政名稱之始。二十世紀初,唐山從工業鎮逐漸發展為工業城市。1928年,唐山鎮改稱唐山市,仍屬灤縣八區管轄。1938年,日偽北平臨時政府明令設唐山市,市區范圍擴大,增加30個自然村。1939年10月,正式成立唐山市政機構。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唐山市人民政府建立,屬晉察冀邊區冀東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唐山市為河北省省轄市。
Ⅵ 河北唐山「樂亭」名稱由來
樂亭的名稱由來有很多種版本,但都是傳說,無從考證,我說一種吧
東海龍王的十三公主--靈珠公主。十分嚮往凡間美好的景象,而且不理解人間那麼美好,還會有這么多悲歡離合。靈珠公主在靈龜的帶領下,領略了許多人間的美景,處處樹木叢生,鳥語花香。玩累了在海邊休息,公主問靈龜:「靈龜爺爺,為什麼我沒看到人呢?你帶我看的景色是美,可我想看看人是怎麼生活的。」靈龜看著靈珠公主認真的模樣,它知道,不讓她看看人間的疾苦,公主是不會回頭的。靈龜說:「公主咱們去看看可以,但你不能什麼事都管,有些事看看就行。」靈珠公主不懂,但是她感覺她將要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
真正來到人間,靈珠公主知道自己要乾的大事是什麼——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當時撈魚尖附近住著幾戶人家,其中一戶有母子二人,家境貧寒,身無長物,靠打草買柴苦度歲月。靈珠公主不忍他們生活清苦,偷偷的用法力把見底的米缸填滿。隨後,其他貧苦人家都出現了這種奇怪的現象,但人們卻不知道怎麼回事。直到有一天夜裡,一個村婦難產,孩子是生下來了,可村婦因流血過多快死了。就在人們快放棄的時候,天空中突然出現一道耀眼的白光,一個巨大的貝殼浮在半空中,貝殼徐徐打開,只見那貝殼中走出一名少女。那少女披著一襲輕紗般的白衣,猶似身在煙中霧里,看起來大約十六七歲年紀,除了一頭黑發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絕美秀麗,她身後跟隨著一隻神龜,和她一起徐徐而下。靈珠走到那村婦面前,把一顆珍珠放在村婦的嘴裡,讓她咽下。奇跡瞬時出現了,村婦的血止住了。靈珠公主沖大家婉約一笑,慢慢升天,進入貝殼消失了。直到貝殼消失,人們才明白過來,仙人來過。因為仙人是從貝殼里出來的,所以世人名曰——珠蚌公主。
在以後的日子裡,每當人們有什麼大的困難都會跪地默念靈珠公主的名字,所有的困難都會解決。人們爭相傳送:天上飄下個大仙女,貝殼護體,百刃不侵,身旁跟這個大神龜,永遠靜靜的守候。有一天,風雨大作,雷電交加,人們出海打漁回來,看到一個大貝殼張著扇貝,裡面坐著一個少女和一隻大神龜,等人們到近處一尋,卻怎麼也找不到。回來以後,大家說那是下大雨了,靈珠公主沒地放躲雨。人們知道受了靈珠公主的那麼多的恩惠,應該為她做一些事情。從那以後,在撈魚尖附近出現了許多小亭子,當地人叫「樂安亭」。人們希望下次下雨的時候珠蚌公主能有地方避雨,最重要的是人們想表達一下對公主的感謝。
就這樣,靈珠公主和百姓的故事,一直在這片土地上上演著。很久以後李世民(未登基以前)知道了這個故事,也來到「樂安亭」,向靈珠公主許願只要公主幫助他打下江山,只要他在位,他就會替公主保佑這一方土地安寧,永遠安樂、祥和,這一方土地就叫「樂安亭」。後來李世民當上了皇帝,卻沒有忘記對靈珠公主的承諾,賜「樂安亭」
但此後,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人們把「樂安亭」叫成「樂亭」。有的人說是由於當地人的發音習慣,有的說這么叫方便,無論為什麼,「樂亭」作為地名一直延續到現在。
Ⅶ 河北唐山玉田縣名字的由來!
麻山種玉 玉田縣由來 春秋時期,中原來小諸侯爭霸,戰火不絕。百姓背井離鄉,四處逃散。
有個名叫陽伯雍的小夥子,為逃"避戰亂,來到偏僻的麻山腳下安家落戶。他搭起茅草屋,開出山地,撒下了從中原帶來的種子。不久種子長成了綠油油的禾苗。他鋤呀、榜呀,把禾苗當成了命根子。山區本來缺水,又遇大旱。河枯井干,禾苗的葉子打了卷。陽伯雍焦急萬分,決心到遠處找水。 他翻山越谷,終於找到了一股清泉。陽伯雍高興地灌滿兩桶,頭頂炎炎烈日往回趕。太陽欲落,陽伯雍趕回麻山腳下,正欲澆灌禾苗,走來一群百姓,哀求說:「小夥子,行行好,讓我們喝上幾口水吧!」望著飢渴的百姓,陽伯雍顧不得田裡的禾苗了,放下水桶,熱情地說:「鄉親們,快來喝吧!」逃難的人們喝下泉水,打起精神繼續趕路了。 陽伯雍提起剩下的半桶水,小心翼翼地澆到禾苗上。 次日,陽伯雍又挑來兩桶水,同前一天一樣,又遇一群逃難的百姓,陽伯雍給他們喝足了,才去澆地里的禾苗。 一天、兩天……,陽伯雍救了無數逃難的百姓,可禾苗卻死了許多。 有一天,陽伯雍送走了逃難的人們,正想把剩下的一點水澆到禾苗上,卻見二位老人因飢渴而暈倒在地。他立即把剩下的水給老人喝了,並把老人背到自己的茅草屋。安頓好老人,忙去看地里的禾苗,可是,禾苗全都枯死了。 幾天後,老人病癒,臨別時對陽伯雍說:「你救了那麼多逃難的百姓,也救了我,沒有什麼可報答你的,給你一把石子,把它種下去,勤鋤榜,多澆水,將來會有收獲的。」 陽伯雍按照老人的話把石子種在高平處,精心地鋤榜,澆水。 一天,奇跡出現了,一塊塊晶瑩潔白的美玉露出了地面。 原來陽伯雍救治的老人乃是麻山的山神,那一粒粒石子,也不是普普通通的石子。 路人看到地里的玉石,有的說應當把它獻給朝廷,有的說應該把它賣給商人。 陽伯雍想,麻山腳下最缺的是水,寶石如果能變成清澈的泉水那該多好哇!夜裡陽伯雍做了一場甜美的夢,夢見那位老人來到種玉田上,微笑著用手中的拂塵輕輕地拂了拂地里的白玉,傾刻間白玉不見了,湧出了一道道清澈的泉水……。 醒來,奇跡真的出現了,泉水不停地往外涌,流到乾旱的田地里,流到遠處的森林中。逃難的人們看到這清澈的泉水,誰也不想離開了。種玉田邊,又開出了一片又一片良田麻山腳下,又造起了一座又一座茅草屋。、、 陽伯雍死後,人們在種玉田的四角豎起4根大石柱,起名為「玉田」。後來,種玉田邊的大片土地也就定名為玉田縣了。
Ⅷ 唐山這個名字有什麼來歷嗎
一座煤礦衍生出一座城市
---唐山市名稱的由來及歷史變遷
■唐山市:因山而得名
站在陡河西岸大城山頂這個唐山市區的最高點,四處遠望,整個城市一覽無余。
「唐山頂上有石城,周二百餘丈,相傳為後唐李嗣源屯兵處,基址猶存,山之名唐者,實始於此。」明萬曆年間的《永平府志·山川》中記載的唐山,就是現在的這座大城山。
為了區分山名與地名,上世紀30年代,依據山上曾築有石城而將唐山(山名)改名為大城山。
歷史上記載的唐山只是一座山,那麼,作為北方工業重鎮的唐山市,為何叫唐山?又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呢?
據日偽時期編寫的《唐山事》一書記載,唐山腳下不遠處有個叫喬屯的村莊,「居民百餘戶,人口不足二千,有商號數家」。19世紀70年代,清朝開平礦務局在唐山開鑿礦井採煤,此後居民及商號日益增多。1878年,喬屯改名為喬頭鎮,因鎮址北靠唐山,所以又稱唐山鎮。這時的唐山才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當時的喬屯村如今已發展成為唐山市的喬屯樓社區。
■唐山礦:城市發跡的淵源
走進開灤集團唐山礦,只見1878年採用西法開鑿的唐山礦一號井上的天輪,還在飛轉地提著煤,無聲地訴說著「中國第一佳礦」的厚重歷史。造型方方正正、顏色有些灰暗的唐山礦高大的門樓外,往東不遠一條小馬路斜插向建國路市場。要不是唐山市地方誌辦公室的王志力老先生事先指點,就連計程車司機也不知道這就是唐山建鎮時最早的街道———廣東街。
街道很短,只有二三百米長,也沒有路牌,與新華道斜交形成了一個三角地帶。三角地帶被建成了一個名叫「建國園」的小游園。園內遊人三三兩兩,或圍坐下棋,或信步閑游。街道南側,也就是唐山礦辦公室的北牆外,一個挨一個的裝飾考究的商鋪,從西向東一直延伸進了建國路市場內,似在講述著當年廣東街因礦而興的過去。
街上最搶眼的店鋪要數老字型大小的鴻宴飯庄了。飯店樓高只有三層,裝修也算不上豪華,但店內大堂牆上「國家特級酒店」的金色牌匾,以及服務小姐幾乎放不下的訂餐電話,不禁讓人感嘆酒店生意的興隆。
「到鴻宴飯庄不吃鴻宴肘子,等於沒到鴻宴飯庄。」據說當年唐山礦興起時,礦工們由於勞動強度大,平時生活水平差,而吃肘子既解饞又扛餓,加之這里的肘子風味獨特,所以鴻宴飯庄因這道菜而名聲大振。
歷史的浮華散盡,廣東街在現代都市中已沒有了昔日的光環,連名字幾乎都沒有多少人能叫得出了。但不遠處的西山口,卻仍是現在唐山市的重要地理標記。據開灤集團檔案館保存的一份1938年唐山市區地圖顯示,當時的城市就是以西山口為中心,往南可達火車站,往北可達啟新水泥廠,往西可達西北井,往東通喬屯西大街。
斗轉星移,歲月變遷。唐山城區已不知擴大了多少倍,城市的中心也早已不在西山口了。但在西山口,人們卻仍能感受到煤炭在這座城市發展過程中烙下的深刻印痕。
■發展方向:文化名城、經濟強城、宜居靚城、濱海新城
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唐山市主城區(路南區、路北區)面積已達180多平方公里,人口70多萬。作為震後崛起的新型城市,唐山城市功能分區明確,市政設施配套,環境清新優美。城市自來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集中處理率、集中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100%、97%、65%和83%,均居全國同等城市領先水平。近年來,唐山先後榮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全國衛生城、國家園林城等榮譽稱號。
按照「文化名城、經濟強城、宜居靚城、濱海新城」的定位,唐山市將實施「組團發展、西進東連、南擴北延、改造老區、建設新區、兩帶(南部沿海城市帶、北部山前城市帶)隆起」的城市總體布局。高標准開發建設機場新區,使其成為具有現代都市形象特點的精品城區。
在城市建設中,注重延續唐山的歷史文脈,彰顯城市的個性,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資源,建設精品工程,打造城市靚點。搞好鳳凰山、大城山、灣道山、陡河、青龍河、還鄉河以及南湖、東湖「三山三河兩湖」的環境綜合改造,把水系向城區延伸,把「三山三河」改造成風光帶,使城市中心區山水相依、水綠交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互輝映。
Ⅸ 唐山個地區、縣名字的由來
玉田之名源於「陽伯雍無終山種玉」的故事。
遵化」二字據《遵化縣志》記載含義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遷西縣,因位於遷安市之西而得名。
遷安春秋為山戎令支,戰國歸燕地,漢為令支縣,北齊時令支入陽樂。隋朝入盧龍,唐朝屬平州,至遼時,遼太祖從安喜縣俘獲大批民戶,遷至今遷安東部青山院至盧龍一帶置安喜縣。其後金滅遼,長江以北均屬於大金國,於是出現了兩個安喜縣,因此在金大定7年將安喜縣遷至今遷安城關一帶,改稱為遷安,其含義為遷自安喜,屬平州,其名延續至今,今為遷安市。
豐潤,位於還鄉河兩岸,故亦稱「浭陽」。過去的豐潤縣境,正如舊志所載;北枕燕山,南為平川,傍泥河,環浭水。「負山帶水,涌地成泉,疏流導河,隨取而定」又有縣產鹽場,實在是「潤澤豐美」因此得名。
豐南,位於豐潤之南二得名。
開平區:史書記載,開平在唐、虞、夏的時候為冀州地,商朝為孤竹國。後來相繼屬於燕、遼西、北平、石城、契丹,明朝永樂元年(1403)設開平中屯衛,永樂二年建開平鎮,開平由此得名。
灤縣古稱灤州。據《遼史·地理志》載:「本古貢洛城。灤河環繞……」太祖以俘戶置灤州(治今城關鎮)。1913年改灤州為灤縣,州、縣均因灤河得名。
灤南,位於灤縣之南二得名。
古冶區:由「古代千金冶鐵之地」演化而來。古冶早在商代就有人居住,地屬孤竹國,春秋為山戎地,戰國時屬燕國
樂亭縣:因古樂安亭得名。據考今樂亭縣城所在地在三國時期就有行政建制,成為樂安亭。
唐海縣(現為曹妃甸區):取自「唐山沿海」之意,
Ⅹ 誰知道 唐山 這個名字的來歷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
唐山市,因「唐山」得名。「唐山」,在唐山市路北區境內,現名大城山。
唐山之名始於後唐。據《灤縣志》記載:「唐山周回數里,復嶺重崗,其東麓則徒河縈帶。相傳後唐李嗣原曾屯兵於此,立石城二百餘丈。又後唐姜將軍斬蛟有功,葬於此,後人建廟祠之。山以唐名,實由於此。」
明初,明太祖驅逐韃靼,北方地廣人稀。為充實邊境,除招撫流亡復業外,還從江、淮、浙、魯等地遷入戶口。永樂二年(1404年),明王朝開始在唐山編屯置村:土民編社,遷民編屯。因而,逐漸形成橋頭屯、劉家屯、馬家屯等古老的村莊。
唐山原來是一個荒僻的村落,它是伴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而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城市。清政府為了開發煤鐵礦,光緒二年(1876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諧同美國礦師馬立斯到開平鎮勘測,勘察結果很好。唐廷樞向李鴻章報告,認為要僱用洋匠,採用西法,開採煤鐵,大有作為。1877年,李鴻章指定唐廷樞主持開平煤礦的開采工作。因而當年建立開平礦
務局,在橋頭屯買地造房,購置機器。隨著煤礦的發展,人口增多,商賈繁盛,1878年橋頭屯升格為鎮(喬頭鎮),與開平鎮平行。
1898年,喬頭鎮以鎮北有「唐山」,而改名為唐山鎮,此為唐山行政名稱之始。二十世紀初,唐山從工業鎮逐漸發展為工業城市。1928年,唐山鎮改稱唐山市,仍屬灤縣八區管轄。1938年,日偽北平臨時政府明令設唐山市,市區范圍擴大,增加30個自然村。1939年10月,正式成立唐山市政機構。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唐山市人民政府建立,屬晉察冀邊區冀東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唐山市為河北省省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