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鳳凰古城名字由來
鳳凰縣自古以來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區。明始設五寨長官司,清置鳳凰廳,以境內的鳳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為鳳凰縣。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特批,成為中國第101座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戰國時期,鳳凰為「五溪苗蠻之地」,鳳凰屬楚國疆域。據本縣出土的文物考證,當時中原文化已影響到這里。秦一統天下,分天下為36郡,鳳凰當時屬黔中郡。漢朝高祖五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所以鳳凰在西漢、東漢、時期為辰陽縣地,屬武陵郡。三國時期,鳳凰先屬辰陽縣、武陵郡,歸蜀;後劉備戰敗,吳占其地,鳳凰仍屬武陵郡。西晉時鳳凰歸鐔城縣地,屬武陵郡;東晉時為舞陽縣地,也屬武陵郡。南北朝時期,鳳凰一直屬武陵郡。隋朝一統江山,改辰陽縣為辰溪縣。鳳凰當時屬辰溪縣,隸屬沅陵郡地。唐朝初為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陽縣,鳳凰又屬麻陽縣。唐武後垂拱三年,鳳凰從麻陽縣分出,次年設渭陽縣,縣址設黃絲橋,即今黃絲橋古城。古渭陽縣,屬錦州盧陽郡。宋朝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改渭陽縣為招諭縣。宋神宗熙寧八年,廢招諭縣,復置麻陽縣,渭陽又劃歸麻陽縣。元朝設五寨司,屬思州安撫司。這是土司政權時期,由本縣少數民族的統治人物執政,五寨司設在今鳳凰縣城。明朝承元制,設五寨長官司和竿子坪長官司,都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永樂三年,置竿子坪長官司,仍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隆慶三年,在鳳凰山設鳳凰營。清朝順治三年,清朝為了鎮壓苗民,採取了一系列軍事和政治的的的措施,在五寨司設鎮竿協副將。清康熙三年,為辰沅永靖道治。康熙三十九年,又將沅州鎮總兵官移駐五寨司城,將鎮竿副將換防駐沅州。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鳳凰營於今縣城,在鳳凰山的原鳳凰營地設置通判。通判本應管理地方行政,但當時土司大權在握,形成土流並存的局面。雍正七年,設辰沅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改沅州為府屬兵備,十六年改鳳凰營為鳳凰廳,通判升為同知。嘉慶二年,鳳凰廳升為直隸廳,屬湖南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後,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鳳凰光復。民國二年9月,廢鳳凰廳,改建為鳳凰縣,仍為湘西軍政統治中心。1949 年鳳凰縣解放,初屬沅陵專區,1955年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改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直至如今。
❷ 唐山鳳凰山公園的名稱由來
鳳凰山原名雙鳳山,主峰海撥 88米,山勢挺拔秀麗蒼松翠柏密市,因前山如鳳凰展翅故名。早在唐代以前,鳳凰山上就有朝陽寺等古建築,明朝時民眾又公證機關資興建菩薩殿,內供鐵菩薩一尊,自此方賀百里香客不絕,尤其到廟會的時候,熱門程度甚至可同「天橋」相比。歷經日寇侵佔,地震破壞,山上建築大部分被毀。震後公園復建,翼亭、游廊、小橋、石徑、清池、畫航,相映成趣。震後倖存下來古樸典雅的八角重檐鳳凰亭依然矗立在山巔,登二樓平台眺望,新唐山一覽無余。
❸ 遼寧鳳凰山名字的由來為什麼不答復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巡,游覽此山時,有「鳳凰拜祖」的傳說,遂賜此山名為「鳳凰山」。後「平遼王」薛仁貴為了威懾各附屬國,使其永不背叛大唐,在距鳳凰山四十里處的發箭嶺,開震天弓,搭穿雲箭,對准鳳凰山方向震臂一射,神箭穿鳳凰山而過,落入鴨綠江中,自此便有「神弓射箭眼,一箭定遼東」之說,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❹ 關於唐山市鳳凰山的由來
鳳凰山原外雙鳳山,主峰海拔88米,山勢挺拔秀麗蒼松翠柏密布,因前山如鳳凰展翅故名。早在唐代以前,鳳凰山上就有朝陽寺等古建築,明朝時民眾又公證機關資興建菩薩殿,內供鐵菩薩一尊,自此方賀百里香客不絕,尤其到廟會的時候,熱門程度甚至可同「天橋」相比。歷經日寇侵佔,地震破壞,山上建築大部分被毀。震後公園復建,翼亭、游廊、小橋、石徑、清池、畫航,相映成趣。震後倖存下來古樸典雅的八角重檐鳳凰亭依然矗立在山巔,登二樓平台眺望,新唐山一覽無余。
❺ 南京市浦口區鳳凰山名字的由來
劉宋元嘉中,有三鳥翔集此山,眾島群集,乃置鳳凰里,起台於此山,號為鳳台山。
唐朝詩人李白曾來此登眺,留下了千古吟唱的詩篇《登金陵鳳凰台》。五代十國楊吳築城時,山勢被切斷,鳳凰台被圍在城內,但仍有前臨城墉(聚寶門至三山門段),後俯淮水(鎮淮橋至西水關段)之勢,縱橫仍有十來里左右。
(5)鳳凰山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鳳凰台與鳳凰里:
鳳凰台位於今南京市秦淮區升州路附近,現此地名已消失,但現建有「鳳凰台賓館」。「鳳凰台」之名最早見於南朝劉宋元嘉年間。
據《至正金陵新志》載,在劉宋元嘉十六年(439年),有三隻頭小足高、五顏六色、叫聲悅耳,狀如孔雀的大鳥,飛到了秣陵永昌里(今南京城南花露岡一帶)王愷家的花園中,停在李樹上鳴叫不已。
這三隻美麗的大鳥招來了一大群各種鳥類,跟隨著比翼而飛,當時人們就認為,這三隻鳥就是百鳥之王——鳳凰。各種鳥類隨鳳凰翔集就是「百鳥朝鳳」,被認為是太平盛世的象徵,是值得慶賀和紀念的大事。因此,揚州刺史、彭城王劉義康就將百鳥翔集的永昌里改名為鳳凰里。
❻ 恩施鳳凰山名字的來歷
不知道是不是ES的那個
鳳凰山,東晉時稱龍山,歷史悠久並見諸史籍。據《晉書》及《十六國春秋輯補》記載:「晉咸康七年(公元341年),燕王慕容光以柳城之北,龍山之西,所謂福德之地也,使陽裕、康柱等,可營制規模,築龍城,構宮室宗廟,改柳城為龍城縣」。 第二年,即咸康八年(公元342年),慕容鮮將都城由棘城(今義縣)遷移到龍城。自此,朝陽古城便翻開了三燕故都近百年的歷史。
作為龍山, 其悠久的歷史便也由這時發端並逐步走向輝煌。據《晉書.載記第九》記載:「晉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夏四月,一黑龍一白龍見於龍山,光新率群僚觀之,去龍二百餘步,祭之以太牢。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歷代帝王均自命為真龍天子,龍山上出現黑白二龍頗合燕王心意,「光大悅,還宮殿,赦其境內,號新宮曰和龍宮,立龍翔佛寺於山上」。龍翔佛寺,是鳳凰山歷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宇,也是迄今為止東北地區最早見諸史籍的佛教寺院。從此,佛教在這里廣為流傳,至遼代,鳳凰山已成為影響很大的一處佛教聖地。龍翔佛寺的興建,開始了鳳凰山乃至朝陽佛教文化的歷史。75年後,即北燕馮跋太平廿一年(公元420年),朝陽的佛教高僧釋曇無竭(又名法勇)率同志沙門僧猛、曇朗等25人赴天竺取經,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西行求法僧人之一,早於唐玄奘207年。
至隋朝,龍山之名益盛。椐《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九隋記三》記載:「文帝十六年(公元596年)又詔北鎮於營州龍山立祠」。
唐朝290年間,佛教在整個朝陽地區傳播,塔寺建築也向其它形勝之地發展,鳳凰山步入了第一個興盛期後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
北宋時期的遼代,鳳凰山再度興旺。上寺之凌霄塔、中寺之摩雲塔、北溝之大寶塔均是遼時構建,同期還興建了華嚴寺、天慶寺、倒座觀音油及觀音堂。誠可謂大興土木,盛極一時。此時的鳳凰山,又叫和龍山,名字源於黑白二龍的傳說。
到了清初,龍山改稱鳳凰山。關於鳳凰山名字的由來,一般有三種說法:
一說因山形而得名。據《塔子溝紀略》記載:「山頂有小塔一座,小塔左右有兩高峰,建塔這峰其形少伏。數十里之外,望其左右兩峰,如鳳兩翼,中峰微伏,有塔聳起,如鳳昂首者然,故名鳳凰山」。《承德府志》也有類似觀點:「鳳凰山在縣屬土默特右翼東南二十里,群峰連亘,周九十餘里,山椒一塔聳峙,諸峰抱之,如翠鳳昂首張翼形,故名」。
一說源於朝陽洞。清順治八年春,時人偶然發現了卧佛洞,「洞口向西南,面寬兩丈,進深一丈二尺,高一丈二尺,......洞本元名,因其向陽,遂名朝陽洞」(《塔子溝紀略》)。清代詩人許植椿《游鳳凰山》詩中即稱「千年石洞號朝陽,因起山名是鳳凰」。這是根據《詩經.大雅.生民之什.卷阿》中「鳳鳴朝陽」之意而得名。
第三種說法是基於政治因素。清至乾隆,天下大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龍,自古便是帝王君主的象徵,因而從維護封建統治這一根本利益出發,乾隆不可能容忍塞外有「龍」,更何況龍山早有盛名,此地又曾是三燕故都。因此,龍山改鳳凰山,龍城變朝陽,既吻合「城東一帶高山,諸峰連亘,山形如青鳳昂首對城長鳴」之說,又去掉了清王朝心理上的忌諱,倒也算是兩全其美。
清初到清中,鳳凰山的寺宇建築及佛事活動達到了鼎盛。雲接寺、延壽寺等均建於這一時期。到了清末,鳳凰山屢遭天災人禍,十年文革更是雪上加霜,使得本已遺存不多的古建築群及佛像幾乎破壞殆盡,其中作為古城朝陽一大象徵的凌霄塔也毀於人為點燃的炸葯之下。
然而,有著1650多年歷史的鳳凰山,畢竟以她曾有的輝煌和絢麗,永遠載入了史冊,成為大遼西魅力永存的名山勝地。
❼ 鳳凰山為什麼叫鳳凰山
因為相傳有鳳凰居住在山內,就把這個座山命名為鳳凰山。
鳳凰山有著非常濃厚的人文氣息。山下的鳳凰古村是文天祥族人後裔的祖居和民居,始建於宋末年初大德年間,被《深圳市紫線規劃》列為六大重點古村落之一。
景區主體鳳凰山是珠江口東岸的一座低矮山脈,屬粵東沿海蓮花山系,被譽為「寶安第一山」。山系呈南北走向,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從北至南橫跨沙井、公明、福永、西鄉等地,主體位於西鄉與福永境內,山脊軸線呈月牙形,最高峰為福永與西鄉的界山大茅山,海拔376米。
(7)鳳凰山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景區主體鳳凰山,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第二大山脈,屬粵東沿海蓮花山系。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主體部分位於福永與西鄉交界處。山脊軸線呈月牙形,上有福永與西鄉的界碑。
鳳凰山森林公園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深受季風的影響,年平均氣溫23.0℃,歷史極端最高氣溫38.7℃,歷史極端最低氣溫0.2℃;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平均為15.4℃,7月平均氣溫最高,平均為28.9℃。
春季天氣多變,常出現「乍暖乍冷」的天氣,盛行偏東風;夏季長達6個多月(年平均夏長196天),盛行偏南風,高溫多雨;秋冬季節盛行東北季風,天氣乾燥少雨。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偏東風,平均每年受熱帶氣旋(台風)影響4~5次。
景區內的森林植被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草本成為一體的植物群落,其中主要喬木植物約有42科550種。核心保護區佔地面積為11.02平方公里,佔全區面積的44.50%,是地帶性植被主要生存地、繁殖地和原生地,以保持原始生態環境為主,是絕對保護、禁止開發建設的地區,限制遊人進入。生態緩沖區面積為8.14平方公里,佔全區面積的32.87%。
❽ 關於鳳凰古鎮名字的由來
那是因為古鎮的建築格局是按照一隻飛騰的鳳凰建造的,每當夜晚燈火燃起的時候,站在鎮東面山上俯瞰,網狀般的街道便可勾畫出一隻展翅的火鳳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而鳳凰鎮的老人則說,傳說鎮南的山上曾落過一隻鳳凰,因此得名鳳凰山,鳳凰鎮也就因此得名。
鳳凰鎮老街上人來人往,鎮上的居民經商采購,遊客東瞧西看,熱鬧非凡。店鋪把貨都擺在街上,日用百貨,土雜特產琳琅滿目。在鳳凰老街的很多老房子上,你能看到歷史留下的印記。在一幢老宅樑柱下,我們甚至看到了漢白玉製作的石墩,但其中來歷已經無法考證。
鳳凰鎮老街彎曲的街道和兩邊遍布的明清老房是這里的最大特點。在這條東西一千多米長的古鎮上至今仍完好保留著60多座明清時期的民居。沿主街有一條石板覆蓋的小溪,另有一條與之垂直的小溪穿鎮而過,形成十字形水系。老街兩旁靠街全是商鋪,商鋪後面是住宅。
清朝順治初年,豫、鄂、川等地客商看中此處水運交通發達的優勢,來鳳凰鎮經商並安居下來。清道光年間因鳳凰嘴至西安的騾馬道辟就,水運至此而後通過水運發往湖北等地,商旅往來多雲集於鳳凰嘴,此地形成固定的集市。
❾ 鳳凰山真正的來歷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金鳳凰,在這座山的山窩里下了兩只蛋,孵化成兩只雛鳳凰。
這兩只鳳凰經過修煉,終於得道,化成兩位俊俏的姑娘,行善積德,為人間帶來吉祥安寧。這年,北隴村暴雨成災,無法排澇,她倆嘶鳴幾聲,水就乾涸了;西埔村春耕乾旱,無法插秧,她們飛到空中盤旋,下了幾場雨,沒幾天便可插秧了;南洲村鬧瘟疫,她們便化作賣葯姑娘,為民除病……哪裡有災難,這兩只鳳凰就出現在哪裡;兩只鳳凰一出現,百姓就可得安寧。不久,這一帶鳳凰顯聖的奇聞,便迅速傳開了。人們也就把當地的這座大山起名為「鳳凰山」。
❿ 達州鳳凰山詳細介紹及名字由來
鳳凰山位於達州城北,山形如鳳凰,山上林木蔥郁,瀑布飛瀉,樓閣星羅,掩映在林木中的寶芝洞,石乳玲瓏,山腰的北岩寺,雕檐畫棟,從北岩寺拾級而上,繞過二龍潭,攀越七步梯,便直上頂峰紅軍亭。在這里舉目遠望,州河像銀色巨龍穿越而過,城市沉浸在茫茫煙雲之中,天寬地廣,鳳凰公園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