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佬常說的多哥是什麼動物
是dog吧, 是狗啊
⑵ Togo 是什麼國家
非洲國家,位置在非洲北部。中文名字叫多哥
⑶ 世界各國國名全稱
各國國名全稱
世界各國全稱/簡稱(中英文對照)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英文簡稱 中文全稱 英文全稱
阿爾巴尼亞 Albania AL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Albania
阿爾及利亞 Algeria DZ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Algeria
阿富汗 Afghanistan AF 阿富汗伊斯蘭國 Islamic State of Afghanistan
阿根廷 Argentina AR 阿根廷共和國 Republic of Argentina
阿聯酋 United Arab Emirates AE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魯巴 Aruba AW 阿魯巴 Aruba
阿曼 Oman OM 阿曼蘇丹國 Sultanate of Oman
亞塞拜然 Azerjan AZ 亞塞拜然共和國 Republic of Azerjan
埃及 Egypt EG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Arab Republic of Egypt
衣索比亞 Ethiopia ET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愛爾蘭 Ireland IE 愛爾蘭 Ireland
愛沙尼亞 Estonia EE 愛沙尼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Estonia
安道爾 Andorra AD 安道爾公國 Principality of Andorra
安哥拉 Angola AO 安哥拉共和國 Republic of Angola
安圭拉 Anguilla AI 安圭拉 Anguilla
安地卡及巴布達 Antigua and barbuda AG 安地卡及巴布達 Antigua and barbuda
奧地利 Austria AT 奧地利共和國 Republic of Austria
澳大利亞 Australia AU 澳大利亞聯邦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澳門 Macau CN 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Macau,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China
巴貝多 Barbados BB 巴貝多 Barbados
巴布亞紐幾內亞 Papua New Guinea PG 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 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
巴哈馬 Bahamas BS 巴哈馬聯邦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
巴基斯坦 Pakistan PK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巴拉圭 Paraguay PY 巴拉圭共和國 Republic of Paraguay
巴勒斯坦 Palestine PS 巴勒斯坦國 State of Palestine
巴林 Bahrain BH 巴林國 State of Bahrain
巴拿馬 Panama PA 巴拿馬共和國 Republic of Panama
巴西 Brazil BR 巴西聯邦共和國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白俄羅斯 Belarus BY 白俄羅斯共和國 Republic of Belarus
百慕大 Bermuda BM 百慕大群島 Bermuda Islands
保加利亞 Bulgaria BG 保加利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Bulgaria
北馬里亞納 Northern Marianas Islands MP 北馬里亞納自由聯邦 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s Islands
貝南 Benin BJ 貝南共和國 Republic of Benin
比利時 Belgium BE 比利時王國 Kingdom of Belgium
冰島 Iceland IS 冰島共和國 Republic of Iceland
波多黎各 Puerto Rico PR 波多黎各 Puerto Rico
波黑 Bosnia and Herzegovina BA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共和國 Republic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
波蘭 Poland PL 波蘭共和國 Republic of Poland
玻利維亞 Bolivia BO 玻利維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Bolivia
貝里斯 Belize BZ 貝里斯 Belize
波札那 Botswana BW 波札那共和國 Republic of Botswana
不丹 Bhutan BT 不丹王國 Kingdom of Bhutan
布吉納法索 Burkina Faso BF 布吉納法索 Burkina Faso
蒲隆地 Burundi BI 蒲隆地共和國 Republic of Burundi
布維島 Bouvet Island BV 布維島Bouvet Island
朝鮮 Korea,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P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赤道幾內亞 Equatorial Guinea GQ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
丹麥 Denmark DK 丹麥王國 Kingdom of Denmark
德國 Germany DE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東帝汶 East Timor TP 東帝汶 East Timor
作者: 218.24.147.* 2007-6-1 19:44 回復此發言
--------------------------------------------------------------------------------
2 各國國名全稱
多哥 Togo TG 多哥共和國 Republic of Togo
多米尼加 Dominican Republic DO 多明尼加 Dominican Republic
多米尼克 Dominica DM 多米尼克聯邦 Commonwealth of Dominica
俄羅斯 Russia RU 俄羅斯聯邦 Russian Federation
厄瓜多 Ecuador EC 厄瓜多共和國 Republic of Ecuador
厄利垂亞 Eritrea ER 厄利垂亞國 State of Eritrea
法國 France FR 法蘭西共和國 Republic of France
法羅群島 Faroe Islands FO 法羅群島 Faroe Islands
法屬波利尼西亞 French Polynesia PF 法屬波利尼西亞 French Polynesia
法屬蓋亞那 French Guiana GF 法屬蓋亞那 French Guiana
法屬南部領土 French Southern Territories TF 法屬南部領土 French Southern Territories
梵蒂岡 Vatican VA 梵蒂岡城國 Vatican City State
菲律賓 Philippines PH 菲律賓共和國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斐濟 Fiji FJ 斐濟群島共和國 Republic of the Fiji Islands
芬蘭 Finland FI 芬蘭共和國 Republic of Finland
維德角 Cape Verde CV 維德角共和國 Republic of Cape Verde
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Falkland Islands (Malvinas) FK 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Falkland Islands(Malvinas)
甘比亞 Gambia GM 甘比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the Gambia
剛果(布) Congo CG 剛果共和國 Republic of Congo
剛果(金) Congo,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D 剛果民主共和國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哥倫比亞 Columbia CO 哥倫比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Columbia
哥斯大黎加 Costa Rica CR 哥斯大黎加共和國 Republic of Costa Rica
格瑞那達 Grenada GD 格瑞那達 Grenada
格陵蘭 Greenland GL 格陵蘭 Greenland
喬治亞 Georgia GE 喬治亞 Georgia
古巴 Cuba CU 古巴共和國 Republic of Cuba
瓜德羅普 Guadeloupe GP 瓜德羅普 Guadeloupe
關島 Guam GU 關島 Guam
蓋亞那 Guyana GY 蓋亞那合作共和國 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
哈薩克 Kazakstan KZ 哈薩克共和國 Republic of Kazakstan
海地 Haiti HT 海地共和國 Republic of Haiti
韓國 Korea,Republic of KR 大韓民國 Republic of Korea
荷蘭 Netherlands NL 荷蘭王國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荷屬安的列斯 Netherlands Antilles AN 荷屬安的列斯 Netherlands Antilles
赫德島和麥克唐納島 Heard Islands and McDonald Islands HM 赫德島和麥克唐納島Heard Islands and McDonald Islands
宏都拉斯 Honras HN 宏都拉斯共和國 Republic of Honras
吉里巴斯 Kiribati KI 吉里巴斯共和國 Republic of Kiribati
吉布地 Djibouti DJ 吉布地共和國 Republic of Djibouti
吉爾吉斯斯坦 Kyrgyzstan KG 吉爾吉斯共和國 Kyrgyz Republic
幾內亞 Guinea GN 幾內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Guinea
幾內亞比索 Guinea-bissau GW 幾內亞比索共和國 Republic of Guinea-bissau
加拿大 Canada CA 加拿大 Canada
迦納 Ghana GH 迦納共和國 Republic of Ghana
加彭 Gabon GA 加彭共和國 Gabonese Republic
柬埔寨 Cambodia KH 柬埔寨王國 Kingdom of Cambodia
捷克 Czech Republic CZ 捷克共和國 Czech Republic
辛巴威 Zimbabwe ZW 辛巴威共和國 Republic of Zimbabwe
喀麥隆 Cameroon CM 喀麥隆共和國 Republic of Cameroon
卡達 Qatar QA 卡達國 State of Qatar
開曼群島 Cayman Islands KY 開曼群島 Cayman Islands
科科斯(基林)群島 Coccs(Keeling) Islands CC 科科斯(基林)群島 Coccs(Keeling) Islands
葛摩 Comoros KM 葛摩伊斯蘭聯邦共和國 Federal Islamic Republic of the Comoros
作者: 218.24.147.* 2007-6-1 19:44 回復此發言
--------------------------------------------------------------------------------
3 各國國名全稱
象牙海岸 Cote dIvoire CI 象牙海岸共和國 Republic of Cote dIvoire
科威特 Kuwait KW 科威特國 State of Kuwait
克羅埃西亞 Croatia HR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Croatia
肯亞 Kenya KE 肯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Kenya
庫克群島 Cook Islands CK 庫克群島 Cook Islands
拉脫維亞 Latvia LV 拉脫維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Latvia
賴索托 Lesotho LS 賴索托王國 Kingdom of Lesotho
寮國 Lao LA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黎巴嫩 Lebanon LB 黎巴嫩共和國 Republic of Lebanon
立陶宛 Lithuania LT 立陶宛共和國 Republic of Lithuania
賴比瑞亞 Liberia LR 賴比瑞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Liberia
利比亞 Libya LY 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列支敦斯登 Liechtenstein LI 列支敦斯登公國 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
留尼汪 Reunion RE 留尼汪 Reunion
盧森堡 Luxembourg LU 盧森堡大公國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盧安達 Rwanda RW 盧安達共和國 Republic of Rwanda
羅馬尼亞 Romania RO 羅馬尼亞 Romania
馬達加斯加 Madagascar MG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 Republic of Madagascar
馬爾地夫 Maldives MV 馬爾地夫共和國 Republic of Maldives
馬爾他 Malta MT 馬爾他共和國 Republic of Malta
馬拉維 Malawi MW 馬拉維共和國 Republic of Malawi
馬來西亞 Malaysia MY 馬來西亞 Malaysia
馬里 Mali ML 馬利共和國 Republic of Mali
馬紹爾群島 Marshall Islands MH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 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
馬提尼克 Martinique MQ 馬提尼克 Martinique
馬約特 Mayotte YT 馬約特 Mayotte
模里西斯 Mauritius MU 模里西斯共和國 Republic of Mauritius
茅利塔尼亞 Mauritania MR 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
美國 United States US 美利堅合眾國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國本土外小島嶼 United States Minor outlying Islands UM 美國本土外小島嶼 United States Minor outlying Islands
美屬薩摩亞 American Samoa AS 美屬薩摩亞 American Samoa
美屬維爾京群島 Virgin Islands, U.S. VI 美屬維爾京群島 Virgin Islands of the United States
蒙古 Mongolia MN 蒙古國 Mongolia
蒙特塞拉特 Montserrat MS 蒙特塞拉特 Montserrat
孟加拉國 Bangladesh BD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
秘魯 Peru PE 秘魯共和國 Republic of Peru
密克羅尼西亞 Micronesia FM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緬甸 Myanmar MM 緬甸聯邦 Union of Myanmar
摩爾多瓦 Moldova MD 摩爾多瓦共和國 Republic of Moldova
摩洛哥 Morocco MA 摩洛哥王國 Kingdom of Morocco
摩納哥 Monaco MC 摩納哥公國 Principality of Monaco
莫三比克 Mozambique MZ 莫三比克共和國 Republic of Mozambique
墨西哥 Mexico MX 墨西哥合眾國 United States of Mexico
納米尼亞 Namibia NA 納米尼亞 Republic of Namibia
南非 South Africa ZA 南非共和國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南極洲 Antarctica AQ 南極洲 Antarctica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德韋奇島 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 GS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德韋奇島
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
南斯拉夫 Yugoslavia YU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諾魯 Nauru NR 諾魯共和國 Republic of Nauru
尼泊爾 Nepal NP 尼泊爾王國 Kingdom of Nepal
尼加拉瓜 Nicaragua NI 尼加拉瓜共和國 Republic of Nicaragua
作者: 218.24.147.* 2007-6-1 19:44 回復此發言
--------------------------------------------------------------------------------
5 各國國名全稱
萬那杜 Vanuatu VU 萬那杜共和國 Republic of Vanuatu
瓜地馬拉 Guatemala GT 瓜地馬拉共和國 Republic of Guatemala
委內瑞拉 Venezuela VE 委內瑞拉共和國 Republic of Venezuela
汶萊 Brunei BN 汶萊達魯薩蘭國 Brunei Darussalam
烏干達 Uganda UG 烏干達共和國 Republic of Uganda
烏克蘭 Ukraine UA 烏克蘭 Ukraine
烏拉圭 Uruguay UY 烏拉圭東岸共和國 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
烏茲別克 Uzbekistan UZ 烏茲別克 Republic of Uzbekistan
西班牙 Spain ES 西班牙王國 Kingdom of Spain
西撒哈拉 Western Sahara EH 西撒哈拉 Western Sahara
希臘 Greece GR 希臘共和國 Hellenic Republic
香港 Hong Kong CN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China
新加坡 Singapore SG 新加坡共和國 Republic of Singapore
新喀里多尼亞 New Caledonia NC 新喀里多尼亞 New Caledonia
紐西蘭 New Zealand NZ 紐西蘭 New Zealand
匈牙利 Hungary HU 匈牙利共和國 Republic of Hungary
敘利亞 Syria SY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Syrian Arab Republic
牙買加 Jamaica JM 牙買加 Jamaica
亞美尼亞 Armenia AM 亞美尼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Armenia
葉門 Yemen YE 葉門共和國 Republic of Yemen
伊拉克 Iraq IQ 伊拉克共和國 Republic of Iraq
伊朗 Iran IR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以色列 Israel IL 以色列國 State of Israel
義大利 Italy IT 義大利共和國 Republic of Italy
印度 India IN 印度共和國 Republic of India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ID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Indonesia
英國 United Kingdom GB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英屬維爾京群島 Virgin Islands, British VG 英屬維爾京群島 British Virgin Islands
英屬印度洋領地 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 IO 英屬印度洋領地 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
約旦 Jordan JO 約旦哈希姆王國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越南 Viet Nam VN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 Nam
尚比亞 Zambia ZM 尚比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Zambia
查德 Chad TD 查德共和國 Republic of Chad
直布羅陀 Gibraltar GI 直布羅陀 Gibraltar
智利 Chile CL 智利共和國 Republic of Chile
中非 Central Africa Republic CF 中非共和國 Central Africa Republic
中國 China CN 中華人民共和國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⑷ 每個國家的名字是怎麼來的那國旗的由來呢
世界上有224面旗
世界上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為193個,地區為31個
紅軍 蘇聯 由歷史原因得名
北極熊 俄羅斯 因氣候身板得名
東歐鐵騎 捷克 因地理位置得名
巴爾干火槍 南斯拉夫 因地理位置以及強大中前場得名
格子軍 克羅埃西亞 因其隊服顏色而得名
藍鳥 威爾士 因其地域性足協旗下最大的俱樂部昵稱而得名
風笛之師 蘇格蘭 以其地域文化而得名
星月之師 土耳其 以其國旗圖案而得名
鍾表匠 瑞士 以其國家代表性職業為名
北歐海盜 瑞典 以其地理位置得名
巴爾干黃玫瑰 羅馬尼亞 以其地理位置與戰術風格而得名
黃金探險隊 葡萄牙 以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黃金航線以及球隊身價而得名
白鷹部落 波蘭 以其國民崇拜的動物圖騰而得名
維京海盜 挪威 以其歷史與民族的得名
綠島小夜曲 愛爾蘭 以其國家別稱而得名
沒落豪門 匈牙利 以其歷史戰績而得名
芬蘭冰刀 芬蘭 以其國家特產及球星外號而得名
希臘神話 希臘 以其戰績及文化而得名
丹麥童話 丹麥 以其戰績及文化而得名
巴爾干雄鷹 保加利亞 以其戰績及其地理位置而得名
歐洲紅魔 比利時 以其戰績及隊服顏色而得名
條頓戰士 奧地利 以其隊服顏色而得名
食雀鷹 多哥 以其國民喜愛的動物圖騰而得名
迦太基之鷹 突尼西亞 以其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而得名
法老王 埃及 因其歷史文化而得名
小夥子 南非 貌似是自己人對國家隊的昵稱
黑色之星 迦納 因其國旗圖案及人種膚色而得名
北非之狐 阿爾及利亞 因為地理位置而得名
特蘭加雄獅 塞內加爾 因為地理位置而得名
非洲大象 象牙海岸 因其地理位置以及強大的潛在實力而得名
非洲雄鷹 奈及利亞 以其地理位置和國民喜愛的動物圖騰而得名
非洲雄獅 喀麥隆 因其地理位置以及強大的實力而得名
金色太陽 烏拉圭 以其國旗圖案而得名
加勒比颶風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以其地理位置以及人們的期待而得名
加勒比海盜 哥斯大黎加 以其地理位置與歷史文化而得名
美洲駱馬 秘魯 以其國徽上的國獸而得名
南美獵犬 巴拉圭 大概因為他們靈敏的嗅覺
高原獵豹 厄瓜多 因其地理特徵而得名
南美神鷹 哥倫比亞 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
安第斯兀鷲 智利 以其地理位置和動物為名
山姆大叔 美國 以其國家別稱為名
楓葉之國 加拿大 以其國旗圖案為名
美洲蝴蝶 墨西哥 以其國家獨特生物以及球星綽號而得名
澳洲袋鼠 澳大利亞 以其國家獨特生物而得名
太極虎 韓國 以其國旗圖案而得名
紅色蚊子 朝鮮 以其歷史文化及叮翻過義大利的成績而得名
東瀛武士 日本 以其歷史文化而得名
大漠風暴 沙烏地阿拉伯 以其地理位置而得名
波斯勇士 伊朗 以其歷史文化和地理位置而得名
龍魂 中國 以其歷史文化而得名
桑巴軍團 巴西 以其國民文化而得名
潘帕斯雄鷹 阿根廷 以其地理位置而得名
鬥牛士 西班牙 以其歷史文化而得名
橙色鬱金香 荷蘭 因其隊服顏色以及代表植物而得名
地中海城堡 義大利 因其地理位置和戰術風格而得名
高盧雄雞 法國 以其歷史文化和地名意譯而得名
約翰牛 英格蘭 以其歷史文化和地名意譯而得名
日耳曼戰車 德國 以其民族及無堅不摧的精神而得名
安理會五個常任國的: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它是由上海的一位工人設計的。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全國人民(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中國共產黨)而團結。
二、美國國旗通稱「星條旗」,它是由13道紅白相間的條紋和50顆白色的五角星組成的。條紋都代表當時爭取獨立的13個殖民地,白色的五角星代表50個州。
1776年7月4日,通過發動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美利堅合眾國宣布成立。1777年6月14日,正式確定美國國旗的形式為:旗底為紅白相間的13道條紋,左上星角鑲一藍色長方形,上面綴著13顆白色五角星,條紋和白星都代表當時爭取獨立的13個殖民地。這面國旗僅代表著83.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現有領土面積的8.9%,而建國後的美國把原有的領土擴大到937.26萬平方公里。
美國擴大的領土大部分發是買來的,價格之便宜,情節之離奇,簡直就像天方夜譚。 如1848年2月,美、墨簽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哥條約》,美國又做了一筆槍口下的買賣。美國以便於修築鐵路為名,先後支付墨西哥2500萬美元,獲得墨西哥24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占當時墨西哥領土的 56%;1867年,美國以720萬美元的代價從俄國購得阿拉斯加。另外的一些土地則是強佔得來的。如19世紀中葉以後,美國西進的勢頭依舊,在獲得了美洲大陸將近一半的土地後,又相繼佔領了太平洋中的一系列島嶼,直至將夏威夷王國納入美國的版圖,使其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
三、英 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為「米」字旗,由深藍底色和紅、白色「米」字組成。旗中帶白邊的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此旗產生於1801年,是由原英格蘭的白地紅色正十旗、蘇格蘭的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愛爾蘭的白地紅色交叉十字旗重疊而成。
四、法國的國旗更以「三色旗」(Tricolore)著稱,由藍、白、紅三個面積相等的豎條組成。這面旗幟最早出現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顏色取自當時的法國國徽(紅和藍),再加上法國王室的顏色白色。其中藍色是聖馬丁長袍的顏色,白色紀年民族英雄聖女貞德,而紅色則是聖丹尼斯的軍旗的顏色。最早的三色旗色彩的排列與今天不同,紅色在左,不過後來有過調整。1794年2月15日這面旗幟最終被確定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國旗。
波旁王朝復辟時三色旗曾經被廢除,而用王室的鳶尾花旗(fleur-de-lis)。然而1830年7月革命後,三色旗再度成為法國的國旗,並延續至今。法國國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旗之一,對之後世界各國國旗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五、俄羅斯國旗採用傳統的泛斯拉夫顏色,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白、藍、紅三色。
旗幟中的白色代表寒帶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藍色代表亞寒帶,又象徵俄羅斯豐富的地下礦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資源,紅色是溫帶的標志,也象徵俄羅斯歷史的悠久和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三色的排列顯示了俄羅斯幅員的遼闊。但另一方面,白色又是真理的象徵,藍色代表了純潔與忠誠,紅色則是美好和勇敢的標志。
1699年彼得大帝到荷蘭學習造船術時,他意識到需要為俄國的海軍設計一面軍旗。他因此效仿荷蘭的三色國旗設計,但顏色是另選的(當時的荷蘭國旗是橙-白-藍三色)。彼得大帝當時選擇的顏色是紅、白、藍三色,也就是後來的泛斯拉夫顏色。
1883年5月7日這面旗幟正式成為俄國國旗,1917年十月革命後三色旗被取消。1991年8月21日這面旗幟再次被採用,成為獨立的俄羅斯聯邦的國旗。
六、其他:
1、從天而降的十字旗:丹麥國旗也叫作「丹尼布洛」(Dannebrog),圖案為紅地白十字。丹麥國旗歷史久遠,也對其他很多國家,特別是北歐國家的國旗設計起了重大影響。其他採取類似國旗設計的國家就包括了瑞典、挪威、芬蘭和冰島。
根據丹麥的史詩記載,這面旗幟並不是由人設計,而是從天而降的。在1219年丹麥與愛沙尼亞的戰爭中,處於劣勢的丹麥軍隊看見這面旗幟從天神的指縫中飄揚而下,一個丹麥士兵將其高高舉起,丹麥軍隊便反敗為勝。從此這面旗幟就成為丹麥民族的象徵。今天丹麥每年的6月15日都還要舉行慶典紀念國旗日。
2、 獅子國的傳說:斯里蘭卡國旗是「獅子旗」,1950年由斯里蘭卡國旗委員會審定通過。旗右三分之二是褚紅色地,地中央是持戰刀的黃色雄獅,地四角各有一片葉柄朝外的菩提樹葉。旗的左邊有綠色和橙黃色豎條各一條。旗四周套黃邊。
3、白帆船——海灣人民的生命之舟:科威特國旗:靠旗桿一側為黑色楔形,右側自上而下由等寬的綠、白、紅三色平行組成。白色象徵人民的目的和行為之純潔,黑色象徵打敗敵人,綠色象徵綠洲,紅色象徵為祖國流血。對於黑色和紅色另一解釋是黑色象徵戰場,紅色象徵未來。
4、和平的使者:塞普勒斯共和國塞普勒斯共和國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5∶3。在白色的旗地上繪有黃色的該國國土輪廓圖形,其下有兩枝交叉的綠色橄欖枝。白色象徵純潔和希望;黃色代表豐富的礦產資源,因為「塞普勒斯」在希臘文中是「銅」的意思,它素以產銅著稱;橄欖枝代表和平,象徵國內的希臘和土耳其兩大民族對和平的嚮往和相互協作的精神。
5、大力神的遺跡:西班牙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方形組成,上下均為紅色,各占旗面的1/4;中間為黃色。黃色部分偏左側繪有西班牙國徽。紅、黃兩色是西班牙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並分別代表組成西班牙的四個古老王國。旗的中左部是國徽圖案---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左上角是紅地上黃色城堡,右上角為白地上頭戴王冠的紅獅,城堡和獅子是古老西班牙的標志,分別象徵卡斯蒂利亞和萊昂;左下角為黃、紅相間的豎條,象徵東北部的阿拉貢;右下角為紅地上金色鏈網,象徵位於北部的納瓦拉;底部是白地上綠葉紅石榴,象徵南部的格拉納達;盾面中心的藍色橢圓形中有三朵百合花,象徵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團結。盾徽上端有一頂大王冠,這是國家權力的象徵。盾徽兩旁各有一根海格立斯柱子。亦稱大力神銀柱,左、右柱頂端分別是王冠和帝國冠冕,纏繞著立柱的飾帶上寫著「海外還有大陸」。
中國國旗圖案的含義:
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一,環拱於大星之右。旗桿套為白色。
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相互關系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底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世界上各國國旗的顏色主要有紅、白、綠、藍、黃、黑等,這些顏色各有一定的含義:紅色象徵國家為獨立和解放而斗爭的精神,綠色是吉祥的標志,藍色代表海洋、河流、天空,這三種顏色在各國國旗中出現得最為頻繁。
各國國旗上的圖案都有一定的含義。美國的星條旗,紅白相間的13條橫條,原意是代表美國當年的13個州。後來固定了下來,用國旗上的星代表各個州。現在旗上共有50顆星,代表美國的50個州。鷹和獅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徵,埃及、尚比亞、阿爾巴尼亞、奧地利、玻利維亞、厄瓜多等國的國旗都採用雄鷹圖案。斯里蘭卡等國採用雄獅圖案。不丹是一個封建王國,國旗上是一條龍,既象徵國家的權力,又指這個國家的名字,因為不丹可譯為「神龍之國」。
國旗的顏色也有含義。各國國旗中紅色用得最多,中,美、英、法、日等國國旗上都有紅色。
紅色象徵先驅者的鮮血,象徵勇敢、真誠和熱忱以及國家的興旺發達。許多國家的國旗上有白色,象徵純潔和正直,象徵對美好未來的希望。多數伊斯蘭國家的國旗喜歡用綠色,認為它是吉祥的標志,表示對伊斯蘭教的信仰。一些地處沙漠的國家嚮往綠洲,國旗上也用綠色。
哥倫比亞國旗上的藍色象徵海洋、河流和天空。
美洲一些國家國旗上有黃色,象徵陽光、黃金、資源和財富。
國旗的形狀絕大多數是長方形,但是瑞士國旗是正方形,中間一個白十字,象徵國家的統一和為公共利益的獻身精神。尼泊爾的國旗旗尾是兩個三角形尖端向右的角,表示喜馬拉雅山的兩個山峰。
⑸ 有一部電影講一條狗叫多哥運血清的叫什麼名字
有一部電影講一條狗叫多哥運血清的叫什麼名字?
回答是
電影《多哥》
本片主角Togo是挪威趕雪橇高手Leonhard Seppala(達福飾)使用的其中一隻領頭犬
網路介紹如下:
迪士尼「網大」《多哥》首曝預告,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1925年為拯救阿拉斯加的孩子們的性命,20名雪橇手與150隻雪橇犬往返運送血清的故事。
影片由馬克·艾沙姆擔當配樂,埃里克森·科爾執導,於2019年12月20日上線。
聚焦1925年雪橇手和雪橇犬齊心協力為拯救阿拉斯加州諾姆市孩子的性命而奔波於血清接力路上的事件,被稱為「Great Race of Mercy」。
威廉·達福 Willem Dafoe主演的電影
《多哥》,
外文名
TOGO
劇情簡介
1924年年底,諾姆市一個2歲小孩生病,醫生診斷其患有扁桃體炎,這種疾病通常不會有生命危險,然而這個小孩成為例外,接下來很多孩子都被診斷患上了扁桃體炎,有幾個不幸離世,醫生最終確認這種病症是白喉。當時有一種疫苗能夠用來對付白喉,然後諾姆市的疫苗全部過期,新疫苗在港口關閉前卻未能送達,來年6月波羅的海才會解凍,也沒有公路直通諾姆市、沒有飛機,唯一運輸貨物的通道是郵路,然而冬天只有雪橇犬能夠通行。衛生局決定使用兩組雪橇犬接力運輸,20個雪橇手和150隻雪橇犬必須日夜兼程,經過河流,跨過平原,穿過森林,穿越冰凍的阿拉斯加郵路。最近的疫苗所在地為南納,距離諾姆市1085公里,一般情況下狗拉雪橇需要費時25日,而他們只花了5天半就成功完成接力,拯救了多名孩子的性命。
本片主角Togo是挪威趕雪橇高手Leonhard Seppala(達福飾)使用的其中一隻領頭犬,因機智、卓越的領導力和敏銳的直覺備受稱贊。Seppala被委任傳送這場接力中最危險的一段,從諾姆到奴拉托接收那批免疫血清,在零下30度、七級以上強風的環境下成功完成了任務。之後南極探險家Roald Amundsen 為Togo頒發了一枚金牌。
⑹ Togo什麼國家
非洲西部的國家,名字漢語叫多哥
⑺ 多哥的首都在哪
西非的日內瓦」——多哥首都洛美
非洲西部多哥共和國首都洛美(lome)地處多哥西南部,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整個城市南端被連綿十多公里的平坦沙灘所環繞。人口80.2萬。洛美這個名字來自當地一種名叫「阿洛」的樹名。
1960年多哥獨立後,經過了二十餘年的經營建設後,洛美舊貌換新顏,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洛美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幢幢白樓掩映在熱帶繁花叢中,拔地而起、直插雲霄的椰子樹葉,似一頭青發披散在從大西洋吹來的和煦海風中;火焰樹奪目的紅花點綴於香蕉、棕櫚、芒果油梨等高大的綠樹間。市區街道不時可見巨大而新奇的雕塑藝術品,給這座整潔、祥和的城市平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洛美以其風光旖旎、人民熱情好客聞名於世,許多非洲和國際性會議選擇在這里舉行,洛美也因此有了「西非的日內瓦」的美譽。
座落於洛美市中心,面積3萬平方米的獨立廣場中央,矗立著多哥獨立紀念碑。這座方型水泥建築高18米,寬12米,被雕刻成一個雙手舉過頭頂、掙斷殖民枷鎖的巨大黑人鬥士。他的前面是一尊托著火炬盤,昂首挺胸,憧憬未來的多哥婦女雕像。附近有一座具有熱帶風格的大廈--多哥人民聯盟之家,是多哥元首和內閣成員的辦公所在地。
洛美還是西非著名的天然良港,也是西非主要的出海口和貨物集散地。交通和通訊設施相當完備先進,陸海空港一應俱全。
1996年6月7日,洛美與中國的深圳市結為友好城市。
⑻ 七大洲名稱的來歷,簡答,
歐洲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意譯則為「西方日落之地」。關於其名的由來,有一些傳說。在希臘神話中,德米特(Demeter)是專管農事活動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作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 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 同意。一天,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認為機會難得,連忙變成一匹 雄健、溫順的公牛,混入腓尼基國王的牛群中。變成公牛的宙斯來到歐羅巴的身邊蹲下來, 脈脈含情地望著她。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身不由主地跨上牛背。宙 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 ,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 ,叫做歐羅巴了。
亞洲
在世界七大洲中亞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它的名字也最為古老。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思是「東方日出之地」。相傳亞細亞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具有精湛的航海技術,活躍於整個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駛入茫茫的大洋中。他們發展了自己的文化,創造了腓尼基字母,為世界許多民族的文字發展做出了貢獻。頻繁的海上活動 ,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一律稱之為「Asu」,英語「Asia」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而來,音譯為「亞細亞洲」。 到了公元4世紀初,人們便把烏拉爾山脈等作為兩洲的界限,分界線以東南的地區稱為亞細亞洲,簡稱亞洲;以西北的地區則稱為歐羅巴洲,簡稱歐洲。
美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稱美洲,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美洲的得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盡管哥倫布早在1492年就已發現了美洲,然而他卻始終認為這塊大陸是亞洲的一部分 。7年之後的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經過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詳細考察,確信這塊大陸是世界上另一個大洲,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的敘述了發現新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一下子沖垮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利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紀念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稱詞尾形式,「亞美利哥」 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拉丁美洲名稱的由來:拉丁美洲是美國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地區的通稱。從15世紀末,這個地區的絕大部分國家先後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擁而入。19世紀以後,這些國家才陸續獲得獨立。由於殖民統治長達300年之久,因此它們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 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當地的印第安語逐漸被屬於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所取代,這兩種語言成為該地區許多國家的國語,所以人們便把這個地區稱為「拉丁美洲」。](註:美洲約有三種分類方法:①北美洲-南美洲②北美地區-拉丁美洲③北美地區-中美洲-南美洲)
非洲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 對於阿非利加一詞的由來。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古時葉門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 把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柏爾人曾在一座廟里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傳說,侵入迦太基地區(今突尼西亞)的羅馬征服者西皮翁的別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治者就把這片地區叫做「阿非利干」。以後,羅馬人又不斷擴張,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當時,這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做阿非利干(Africai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之後,該名稱又泛指非洲大陸。
大洋洲[1]
大洋洲,意即「大洋中的陸地」。一般指太平洋的多數島嶼,狹義上指澳大利亞、紐西蘭、太平洋東部的波利尼西亞群島、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群島。 過去 ,大洋洲也曾被稱為「澳大利亞洲」,簡稱澳洲,因為澳大利亞的面積佔了大洋洲陸地面積的85% 。而大洋洲的名稱最早出現於1812年前後,由丹麥地理學家馬爾特布龍命名。
南極洲
南極洲,因該大陸處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極點的周圍,由此而得名。其英文名為Ant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即南極。 南極洲在1738~1739年由法國人布維發現,他航海時發現了南極大陸附近的一個島(今布維島)。英國人庫克曾於1772~1775年到達過南極大陸周圍許多島嶼。但是,一般認為南極大陸是19世紀被發現的。據說,美國人於1820年首次看見南極大陸。
共7張
七大洲地圖
按照面積巧記:「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即: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各洲人口土地面積概況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1.64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10.325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二位。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5.287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共5張
七大洲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4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4%,居世界第三位。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9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人口最少的大洲。
亞洲
定義
亞洲的全名為亞細亞洲(Asia),佔全球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
地理分區
①東亞: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②南亞:孟加拉國、不丹、印度、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
③西亞: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葉門、塞普勒斯、伊拉克、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伊朗、土耳其
④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⑤東南亞:汶萊、柬埔寨、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共4張
七大洲
⑥北亞:西伯利亞地區(即俄羅斯的亞洲部分)
西方的理解
歐美國家通常將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及外高加索等地稱為近東(Near East);將西亞東南部等地稱為中東(Middle East);將東亞、東南亞及北亞等地稱為遠東(Far East)。
大洋洲
定義
大洋洲的范圍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說法,狹義僅指太平洋三大島群,即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廣義的除三大島群外,還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新幾內亞島,共約1萬多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大洋洲又稱為澳洲。澳洲是澳大利亞洲的簡稱。「澳大利亞」一詞來源於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陸地」。人們在南半球發現這塊大陸時,以為這是一塊一直通到南極洲的陸地,便取名「澳大利亞」。後來才知道,澳大利亞和南極洲之間還隔著遼闊的海洋。
人口
居民:居民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 5%。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60%以上,是各洲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一洲。70%以上的居民是歐洲移民的後裔;當地居民約占總人口的20%,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巴布亞人、波利尼西亞人;印度人約占總人口的1%;此外還有混血種人、華裔、華僑以及日本人等。絕大部分居民信基督教,少數信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絕大部分居民通用英語,太平洋三大島群上的當地居民,分別用美拉尼西亞語、密克羅尼西亞語和波利尼西亞語。
環境
自然環境:大陸海岸線長約19000千米。島嶼面積約為133萬平方千米,其中新幾內亞島為最大,是世界第二大島。地形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澳大利亞大陸西部為高原,海拔200-500米,也有一些海拔1000-1200米的橫斷山脈,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陸中部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大陸東部為山地,一般海拔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緩斜。新幾內亞島、紐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多高山,平原狹小,山脈多在海拔2000米以上。新幾內亞島最高點查亞峰,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部沿海島嶼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帶的組成部分。大洋洲有活火山60多座(不包括海底火山)。夏威夷島上有幾座獨特而世界聞名的火山,其中冒納羅亞火山海拔4170米,是大洋洲中最高的活火山。多火山的這一地帶也是世界上地震頻繁和多強烈地震的地帶。外流區域約佔大洋洲總面積的48%。墨累河是外流區域中最長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佔大洋洲總面積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亞中部及西部地區,主要的內流河都注入北艾爾湖。大洋洲的瀑布和湖泊均較少,最大的湖泊北艾爾湖,面積約8200平方千米;最深的湖泊是紐西蘭南島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達276米。
大洋洲大部分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屬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朗克里極端最高氣溫達攝氏53度,為大洋洲最熱的地點。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區氣候乾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最少的地區。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新幾內亞島北部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屬全年多雨的熱帶降水區,迎風坡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亞北部、新幾內亞島北部及馬紹爾群島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達3000-5000毫米,背風坡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亞島東南沿海屬暖季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50-80%;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紐西蘭屬各月降水較均勻但以冬季稍多的溫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500-1000毫米;澳大利亞南部和西南沿海屬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40-60%。澳大利亞東部和紐西蘭1-4月受台風影響,波利尼西亞的中部和密克羅尼西亞的加羅林群島附近是台風的源地,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冬季受極地吹來的「南寒風」的影響,氣溫降低至攝氏10度以下。
資源與經濟
自然資源:除澳大利亞外,主要礦物是鎳、鋁土礦、金、鉻、磷酸鹽、鐵、銀、鉛、鋅、煤、石油、天然氣、鈾、鈦等,鎳儲量約4600萬噸,居各洲首位。各島上的鳥糞也很豐富。大洋洲的森林面積約7600萬公頃,占其總面積的9%。佔世界森林面積的2%。
經濟:經濟以農礦業為主,盛產供出口的椰子、甘蔗、菠蘿、天然橡膠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薯類、玉米、稻子等,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糧食生產,不能自給。畜牧業發達,以養羊為主。綿羊頭數佔世界綿羊總頭數的20%左右,羊毛產量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40%左右。工業以采礦、農畜產品加工為主。重工業較發達的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新喀里多尼亞鎳產量居世界第二位,斐濟的金和諾魯的磷酸鹽開采較發達。
地理區域
地理區域:分為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幾內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
澳大利亞:以動植物的珍異聞名,是藍桉、大葉桉、檸檬桉、檀香、南洋杉、木麻黃、蠟菊等載培植物的原產地。
紐西蘭:是紐西蘭麻及考力代綿羊的原產地。
新幾內亞:面積約81萬多平方千米,其中新幾內亞(亦稱伊里安島或巴布亞島)的面積為78. 5萬平方千米。居民多美拉尼西亞人和巴布亞人。東部居民講美拉尼西亞語和皮欽語,西部居民通用馬來語。約一半居民信基督教。毛克山脈和馬勒山脈橫貫全島,海拔達4000米以上。南部的里古-弗萊平原為該島最大的平原,沿海多沼澤和紅樹林。東南部沿海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海拔1 000米以上地區屬山地氣候,其餘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高山地區終年積雪。北半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南部1000-2000多毫米。1-4月受熱帶颶風影響。礦物以金、石油較重要。主要產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膠等。
美拉尼西亞:意為「黑人群島」。位於西太平洋,赤道同南回歸線之間。陸地總面積約155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當地居民通用美拉尼西亞語,英語為官方語言。主要有俾斯麥群島、索羅門群島、聖克魯斯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島、斐濟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意為「小島群島」。位於中太平洋,絕大部分位於赤道以北。陸地總面積2584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密克羅尼西亞人。主要有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諾魯島、吉爾伯特群島等。群島分列為兩弧,中隔馬里亞納海溝。群島以珊瑚礁為主,有許多大環礁和礁湖,也有火山島。屬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加羅林群島附近是台風源地之一。主產香蕉、甘蔗、椰子和磷酸鹽等。
(1)諾魯共和國位於太平洋中西部。面積22平方千米。居民多諾魯人。諾魯為一珊瑚島,屬熱帶雨林氣候。諾魯行政管理中心為亞倫。
(2)吉里巴斯共和國位於諾魯東部,面積684平方千米。產椰干、磷酸鹽、水果、魚翅等。首都塔拉瓦。1980年6月25日同我國建交。
(3)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由6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722平方千米。首都科洛尼亞。198 9年9月11日同我國建交。
(4)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面積181平方千米。首都馬朱羅。1990年11月16日與我國建交。
(5)帛琉共和國面積488平方千米。首都科羅爾。
波利尼西亞:意為「多島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陸地總面積約20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波利尼西亞人,主要有夏威夷群島、中途島、威克島、吐瓦魯群島、湯加群島、社會群島、土布艾群島、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紐埃島、薩摩亞群島、托克勞群島、庫克群島、萊恩群島、菲尼克斯群島、約翰斯頓島、瓦利斯群島、富圖納群島、皮特凱恩群島等。由火山島和珊瑚礁組成。赤道附近各島屬熱帶草原氣候,其它各島屬熱帶雨林氣候。波利尼西亞中部是台風源地之一。礦物有磷酸鹽、鎳、鉻等。沿海產珍珠。盛產並出口椰干,還產可可、甘蔗、天然橡膠等。
(1)湯加王國位於波利尼西亞的西南部。由約170個島嶼組成。面積697平方千米。1970年6月4日宣布獨立。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並出口椰乾和香蕉。首都努庫阿洛法。
(2)法屬波利尼西亞,位於太平洋中南部,主要包括社會群島、土布艾群島、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甘比爾群島、刀羅蒂里群島(巴斯群島)和拉帕島等。陸地面積4000平方千米。首府帕皮提。
(3)紐埃(新),位於南太平洋中部。陸地面積2 58平方千米。首府阿洛菲。
(4)薩摩亞群島,位於斐濟東北,為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樞紐。主要由烏波盧島、薩瓦伊島及土土伊拉島等13 個島嶼和珊瑚礁組成,陸地總面積3144平方千米。群島分東、西兩部分,西薩摩亞已經獨立,東薩摩亞仍為美國佔領。東薩摩亞陸地面積197平方千米,產並出口椰干、香蕉、水果、魚罐頭,首府帕果帕果。
(5)托克勞群島(新),又稱尤寧群島,位於薩摩亞群島以北。陸地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2000。主產椰子、可可、香蕉。
(6)吐瓦魯,位於薩摩亞群島西北。陸地總面積為26平方千米,主要為波利尼西亞人,1978年10月1日獨立。居民多從事椰子種植和捕魚。首都富納富提。
(7)庫克群島(新),位於薩摩亞群島東面,分南、北兩部分。陸地總面積240平方千米。盛產並出口柑橘、椰干、蕃茄及珍珠貝,還產香蕉、咖啡、木薯、菠蘿等。首府阿瓦魯阿。
(8)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位斐濟和薩摩亞群島間。陸地總面積153 平方千米 。產椰子、薯類、芋頭、香蕉。首府馬塔烏圖。
(9)皮特凱恩群島(英),位於土阿莫土群島東南面。面積5. 2平方千米 。主產水果、魚類,首府亞當斯敦。
非洲
定義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 Africa,赤道橫穿大陸。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總人口約為十億(2009年)。
非洲現有54個獨立國。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為法國的「海外省」。聖海倫娜為英國的「直屬殖民地」。
①北非: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②撒哈拉以南非洲:蘇丹、南蘇丹、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民主剛果、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
非洲被稱為熱帶大陸,大部分地區氣候高溫、少雨、乾燥。少數地區,如地中海沿岸、高原地區等,氣候涼爽,四季如春。
環境與地理資源
非洲海岸線平直(其海岸線不及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及海灣極少。
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衣索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被稱為「赤道雪山」。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橫盤整個非洲大陸北部,面積92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南部還有納米比亞沙漠和卡拉哈力沙漠。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長的裂谷,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里。河流多峽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
主要河流:注入大西洋的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有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東非高原,大湖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區伯特湖、維多利亞湖、圖爾卡納湖等。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海拔最高的湖。查德湖則是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都有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
非洲的植物達40000種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面積占總面積的21%,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烏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黃漆木、栓枝櫟等貴重木材應有盡有,而且儲量豐富。非洲草原遼闊,占總面積的27%,畜牧潛力巨大。非洲的漁業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有許多地區已被開辟為動物保衛區。
經濟與文明
非洲經濟還相對落後,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洲。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工業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後。交通運輸也處於落後狀態。
非洲是人類發源地之一,曾有不少輝煌的古代文明。近代開始,非洲國家一個個被歐洲殖民者征服;大多數國家都是1960年之後獨立的。
非洲大部分民族處於部族狀態,部族數量極多,部分相互間矛盾根源很深,時常引起流血沖突爆發戰爭。
歐洲
定義
歐洲是歐羅巴洲(Europe)的簡稱,位於東半球,亞歐大陸的西面。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超過7億,是人口最密集的大洲。
歐洲有44個獨立國家,另有多處屬地。
①歐洲西部: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 、摩納哥、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列支敦斯登、聖馬利諾、梵蒂岡、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奧地利、波蘭、阿爾巴尼亞、波黑、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 、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希臘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馬爾他、冰島 、丹麥 、芬蘭 、挪威、瑞典
②歐洲東部:白俄羅斯、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波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伐克、烏克蘭
地理與環境
歐洲多半島、多島嶼和多海灣,海岸線長達3.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海岸線最曲折的一個洲。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東至烏拉爾山脈(Ural Mountains,歐亞分界之一),北臨北冰洋,南至地中海,橫貫歐洲大陸,綿延數千里。
阿爾卑斯山脈(Alps)橫亘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有高加索山脈(Caucasus),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
歐洲河流網稠密。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世界上最大的內流河)、多瑙河(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烏拉爾河(Ural River,亞歐分界之一)、第聶伯河、頓河、萊茵河、羅納河和泰晤士河等。湖泊眾多,多小湖群。
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濕潤溫,自然資源豐富。
歐洲氣候特徵形成的元素是,.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5度至60度之間,為北溫帶,常年盛行西風,深受大西洋影響。
海陸分布:西臨大西洋,大陸輪廓支離破碎,各地距海較近,使暖濕氣流影響深入內陸。
地形狀況: 中部為平原,北部和南部為山地,阿爾卑斯山呈東西走向,利於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
洋流影響: 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在西風的吹拂下,對沿岸地區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美洲
北美-南美
美洲包括國家:
①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巴拿馬、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哥斯大黎加、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安地卡及巴布達、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尼加拉瓜
②南美洲: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
以義大利探險家亞馬利哥·維斯普奇的名字而得名。亦稱新大陸。在西半球。位於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北瀕北冰洋,南與南極洲隔德雷克海峽相望。由北美和南美兩個大陸及其附近許多島嶼組成。巴拿馬運河一般作為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在政治地理上則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統稱為拉丁美洲,北美洲僅指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百慕大群島。面積4,200餘萬平方公里。人口6.47億(1983)。歐洲移民後代、印歐混血種人、黑白混血種人佔多數,還有黑人、日本人、華人和原居民印第安人、因紐特(愛斯基摩)人等。大陸從東向西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東部是久經侵蝕的山地和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西部為年輕的高峻山地,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是全洲最高點。山脈逼近海岸,沿海平原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