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名字由來
中國古代認為松樹和仙鶴是長壽的象徵,民間有松鶴延年之說,蒲松齡的名字是其長輩所起,含有望其如松柏一樣長壽、得享遐齡之意。
淄川蒲氏,自元代遷來,原籍何處,文獻無征。其遠祖蒲魯渾、蒲居仁曾並任般陽府路總管,名載邑乘,但無任職年代。墓在城西北店子村附近,舊有華表翁仲,俗稱「石人坡」。故其民族成分引發學術界爭議,「蒙古、女真、回族、漢人」多說並存,至今尚未定論。
《蒲氏族譜》記載,相傳蒲姓為元世勛,寧、順間曾遭「夷族之禍」。邢戮之餘,只遺「藐孤」,時方六七歲,匿於外祖楊家,改隨母姓,元亡後,始復姓蒲,名璋(即其始祖)。其後子孫日繁,所居滿井庄因而易名蒲家莊。至明萬曆間,全縣諸生八名補廩者中,其族竟佔六人。嗣後科甲相繼,稱為望族。自蒲璋至蒲松齡歷十一世,其世系為:
璋—子忠—整—海—臻—永祥—世廣—繼芳—生汭—盤—松齡
中國古代認為松樹和仙鶴是長壽的象徵,民間有松鶴延年之說,蒲松齡的名字是其長輩所起,含有望其如松柏一樣長壽、得享遐齡之意。
參考資料:http://test.iask.sina.com.cn/b/5418511.html
② 名字的由來怎麼寫
名字的由來可以寫父母取名字的經歷,名字的含義以及期盼。
在我們紅衛小學,說起我葛貝南的名字,簡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們的知道我的名字 是如何誕生的嗎?你就聽我來給大家仔細介紹吧!
聽媽媽說,當年她懷我時,心中就想生一個聰明、健康、文靜、漂亮的小女孩,真是天隨人願,一個天使般的小姑娘順利降生。可是起一個什麼名字好呢?全家人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出個稱心如意的名兒來。我都一個多月了,還被「貓妞貓妞兒」地叫著。
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一天中午,媽媽 在看中央電視台法制頻道的節目。一個年輕的男主持人引起了她的注意。只見他其貌不揚,黑黑的、瘦瘦的,眼睛也不大,說起話來口才驚人,語言簡練,思維敏捷,讓人驚嘆不已。
他就是撒貝南叔叔,貝南,多好聽的名字,寶貝安寧,媽媽一拍腦門,就給我取名叫「葛貝南」吧!全家人一致答應。後來,媽媽又了解到撒貝南叔叔出生在武漢市,小時候雖然調皮搗蛋,但聰明過人,十八歲就考入了清華大學業,學習法律專業。
聽了我的介紹,你們的了解了我名字的來歷了吧!告訴你們:我的理想也是當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呢!說不定將來還能和撒貝南叔叔同台主持呢!
③ 名字的由來名字的歷史
人的稱號。為名和字的合稱。在中國古代,名、字分開使用。今合稱「名字」,則指姓名或名。參見「冠禮」、「笄禮」。
名字是人的一種稱呼,一種代表。
據說上古時期,嬰兒在出生三個月的時候由父親給命名,這就是古人「名」的由來。其實在我國民間,部分地區至今仍保留著嬰兒滿月時才命名的習俗,不過是命名的權利不再由父親一人擔當,而是由嬰兒的親人共同擔當。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長到20歲的時候要舉行「結發加冠」之禮,以示成人,這時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歲時要舉行「結發加筓」之禮以示可以嫁人了,這時也要取字。可見,古代的時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那麼古人的名和字之間有什麼聯系嗎?一般認為,古人的名和字之間有意義上的聯系。一種情況是名和字意義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爾雅 釋地》:「廣平曰原。」 )又如岳飛,字鵬舉。而「鵬舉」既是大鵬展翅高飛的意思。另一種情況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例如曾點,字皙。(《說文》:「點,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 )當然,隨著歷史的發展,許多詞語的語義發生了變化,對於古人名和字的語義聯系就很難看出來。不過只要你是個有心人,仍有許多先賢的名和字可以品出味道來。
名字是一個不知名物品的代號,有了名字才能准確的指出一個東西,否則,將分不清物品。有了名字我們才能更有氣質的活下去。
中國名字的詳細起源習俗:
根據《禮記˙內則》記載可知: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後,方由父親正式為之命「名」。這大概是從前醫衛條件差,出生滿三月,確定能存活,長輩才幫小孩正式取「名」。「名」是幼時在家供親長稱呼之用,通常稱「小名」,或叫「乳名」、「奶名」。先秦之世,人「名」或不忌雅俗,例如:晉成公名黑臀,魯成公名黑肱,齊桓公名小白……
「名」與「字」,通常「字」由「名」衍生而來,意義上,有其密不可分的關聯。《白虎通˙姓名》說:「或傍其名而為之字者,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大體上,我們粗分為以下七大類∶
一、同義互訓。名與字的意義相同,可以互相解釋。如: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同義
二、反義相對。名與字的意義相反,兩者對立相應。這是希望人不要過與不及,取其制衡之意。如:連戰,字永平
三、使典用事。有些名、字援引經史載記,使用典故。如:陸羽,字鴻漸(《易˙漸卦》:「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羽儀」)
四、景仰前賢。如:牛僧孺,字師黯(汲黯,字長孺,漢武帝贊之為社稷之臣)
五、崇奉宗教。如:王維,字摩詰(維摩詰,佛家菩薩名)
六、原名變化。把名做些簡單變化,便成為字。如:李白,字太白
七、記實志盛。有些人名、字間,根本無法望文生義。如:張耒,字文潛;若非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紀錄:「張文潛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為名,而字文潛。」任誰也猜不透其名字意義上之關聯
名與字除了表稱呼外,還能顯現親屬關系。最常見的形式是:兄弟姊妹在名字中共用一字,以表示同輩關系;萬一是單名的話,就共用同一偏旁,例如蘇軾、蘇轍兄弟。此外,名字也可以表現長幼排行,先秦時多在名前加上孟(伯、長)、仲、叔、季來表示。例如:孟姜女;孔丘,字仲尼;伯夷、叔齊兩昆仲。唐代則以數字來表示,稱為行第(大排行)。例如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中的「杜二」是指杜甫,白居易《與元九書》的「元九」指元稹,韓愈《祭十二郎文》等,都是以名字來表示長幼秩序。
④ 名字的來歷
據說上古時期,嬰兒在出生三個月的時候由父親給命名,這就是古人「名」的由來。
其實在我國民間,部分地區至今仍保留著嬰兒滿月時才命名的習俗,不過是命名的權利不再由父親一人擔當,而是由嬰兒的親人共同擔當。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長到20歲的時候要舉行「結發加冠」之禮,以示成人,這時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歲時要舉行「結發加筓」之禮以示可以嫁人了,這時也要取字。可見,古代的時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姓名有廣義與狹義之分,還有小名、別名、綽號、乳名等。廣義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團體的名稱;狹義的姓名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為名和字的合稱。在中國古代,名、字分開使用。今合稱「名字」,則指姓名或名。
(4)塗方至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名字的類別:
1、筆名
筆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據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別名。
2、藝名
藝名,即藝人演出時用的別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雙名李桂珍,是評劇表演藝術家,其藝術風格,被稱為「白派」。從以上「名」的各色特異的表現形式來看,既體現了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稱謂,又象徵著一個人的職業、地位和身份。
3、乳名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個人在孩童時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寶貝、寶寶……,長大以後一般不用,除非長輩對晚輩偶爾呼之。
4、學名
學名,就是一個人開始求學時使用的名字。
⑤ 名字得由來
漩渦鳴人:うずまき ナルト(UZUMAKI NARUTO) UZUMAKI就是漩渦的意思 NARUTO有2種意思,首先NARUTO是日本一種拉麵調料,是用魚醬做的,粘粘的,通常是灰白色中帶著淡淡的粉紅色。色。這也就是鳴人鍾愛拉麵拿孛馨桑琋ARUTO還是日本一座城市的名字,該城市因為有座名門大橋而成為著名的觀光點,據說從該橋上看水面上的巨大漩渦非常過癮,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 宇智波佐助:うちは サスケ(UCHIHA SASUKE) UCHIHA來自於「UCHIWA」。是日本的一種紙扇,形狀就是宇智波家徽的樣子,日本流行家徽,常玩戰國游戲的朋友應該都清楚,家徽在日語裡面寫作家紋(KAMON)。 SASUKE的名字源於日本歷史傳奇忍者--猿飛佐助(SARUTOBI SASUKE),這個忍者傳奇人物的資料下面有介紹。 春野櫻:春野サクラ(HARUNO SAKURA) 春野(HARUNO)意思為春天的野外。 SAKURA櫻花,純正的櫻花是粉紅色(雖然也有白的和紅的,但粉紅才是櫻花的王道)日本的國花,配第一女主角,也說得過去,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小櫻頭發是粉紅。 犬冢牙:犬冢キバ(INUZUKA KIBA) 牙是日本傳統的常規名字。INU日文裡面代表狗。 KIBA:(犬,狼等的)尖牙,犬牙,(毒蛇的)毒牙,牙根,尖端,犬冢:狗的家,就是狗窩啦,呵呵,溫柔鄉是「狗」雄冢。 油女志乃:油女 シノ(ABURAME SHINO) ABURAME是一種魚。ABURAMUSHI是一種蟲子。 SHINO是竹葉的意思。我非常懷疑志乃沒有眼睛,而是用蟲子的復眼,所以才每時肒檀
⑥ 中國名字的由來]
"中國」的由來 -----------
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獻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著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
自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稱為「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當然,歷史上的「中國」不等於今天「中國」的范圍。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全國解放以後,也把「中國」作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⑦ 名字的由來
人類的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名字的,為什麼? 早在人類的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過著群居的原始生活。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是如何通過自衛來保護自己,或者採取狩獵以維持生命。他們的生活十分原始,還不需要姓名來區分彼此。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口的增多,人際之間的交往日漸密切,為了把某一群人與另一群人區分開來,便出現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標志,這就是我們後來說的「姓」;在一群人中間,為了把彼此區分開來,也出現了只屬於個人的標志,這種標志也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名」。在社會交往中,無論哪一群人,在自己內部只用「名」便可以彼此區分,若與另一群人交往,僅僅稱「名」便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他只有把自己所在人群的標志「姓」與自己標志「名」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這種一群人的標志和自己標志的結合,便是人類最早的姓名。 關於人類名字的起源,從漢字「名」字本身也可以推知其最早的含義。這一漢字由「夕」和「口」兩部分組成,對此,《說文解字》解釋說:「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說,在早期的社會交往中,人們白天相見,可能通過形體、面貌、聲音相互識別。一旦到了晚上,相互看不清楚,就只能通過自報名字來區分你我了。可見,人名的產生是社會交際的需要,它的最本質的作用,就是在社會交往的所有場合都可以區別人的個體。 不過,人類最早的名字還不如後來那樣固定。如人們在「以口自名」時,可以用自己身上某些特徵作為自己的名字,讓別人容易識別;在一些人識別某一個人時,也可以把這個人的某些特徵作為他的名字或代號。這種作法,與我們後來習慣把某位身材特別高的人稱為「大個子」,把某位走路時腰肢左右搖擺的小姐稱為「風擺柳」十分相似。隨著環境的變化,人們的特徵也會發生變化,原來在一些人中是「大個子」的人也許在另一些人中只是中等身材,原來走路如「風擺柳」的人在另一些人眼中也許會讓人覺得身板太硬。對新的環境中新的一群人來說,「大個子」、「風擺柳」原來不曾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徵或許會被重新發現,如「大個子」可能會是個頭發焦黃稀疏的人,因此他的名字或代號可能被這些人稱為「黃毛」、「稀拉」或「黃毛稀拉」;「風擺柳」也可能會因為眼睛大且有神而被稱為「大眼」或「電光」。這樣,他們便會在新的環境中有新的名字。在這樣的情況下,擁有一個固定的名字便成為當時人所必須的東西。 據研究,我國最早擁有自己固定名字的人可能是那些傳說中氏族社會的首領或是部族戰爭中出現的英雄。這種說法,也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 在文字出現以後,原由口頭表達的人名也進化到文字階段。在目前已經發現的一些原始社會的陶器中,上面都刻畫有一兩個符號,據專家考證,這些符號都與早期的人名有關。如果這種解釋可信的話,那麼,不同的人名就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到了商周時期,我國的文字大量出現並趨向於定型,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人名。如在商代的甲骨卜辭中,不僅有「名」這個漢字(見《殷墟書契》前編六·一·四),而且還有示壬、中丁、外丙、小乙等人名(見《甲骨文編》)。這些,都是我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名字。 總之,人名是在人類社會處於原始時期而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它的起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由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最早它是人們隨意用來區分彼此的稱號,以後又演變成為固定身份的標志,在文字出現以後又以文字形式記載下來。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就已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隨著名字本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名字也越來越成為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參考資料: http://www..com/s?wd=%D0%D5%C3%FB%C6%F0%D4%B4&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⑧ 名字的由來
凡人必有姓與名,姓與名既是人的一種符號的代表,同時又是人的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因此,從古至今,人們對自己姓與名十分珍重,我國的姓與名,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才發展到了今天人們所慣用的「姓名」。但在我國古代,並不是一開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與氏,後有名、字、別號,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義不同。
「姓」字,為左右結構,左從「女」右為「生」,從「女」而生,在母系社會里,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為後代惟一能確定的尊親,正如《白虎通·三綱六紀》所雲:「古元時,未有三剛六紀,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是一個集合名詞,是家族的標識,或表示與某個大家族的某一血緣關系更為親近的部分。
氏只是在漢朝以前才獨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姓」是氏族的族號,氏族的成員都是以這個族號作為自己的姓。
「名」是指個人的符號,帶有個人的烙印。在我國傳統習俗中,「名」是在嬰兒出生百日之後由父親取定的,據《禮記·內則》記載,到了這一天,由母親和保姆抱著嬰兒來到廳堂見他的父親,父親鄭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給他取名。名取定以後,母親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內室,然後把孩子的名字通告親戚,父親則立即把這個消息告訴朋友,並報告地方長官,入籍登記。因此命名儀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這種習俗現在雖然沒有了,但給孩子過「百歲」的風俗依然長盛不衰。
從歷史的習俗沿革來看,名有乳名、本名、學名、曾用名、筆名、藝名等之分。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個人在孩童時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寶貝、寶寶……,長大以後一般不用,除非長輩對晚輩偶爾呼之。
筆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據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別名。
藝名,即藝人演出時用的別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雙名李桂珍,是評劇表演藝術家,其藝術風格,被稱為「白派」。從以上「名」的各色特異的表現形式來看,既體現了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稱謂,又象徵著一個人的職業、地位和身份……
「字」的產生,是出於避諱,也就是尊崇長輩的倫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靈和先祖的時候,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稱呼先祖的名,這樣就產生了字。因此,「字」實際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取名字,名與字之間是有一定意義上的聯系的,互相映襯,互相補充。
例如:屈原,字平,原為名,平為字,平與原二字相連。
孔融,字文舉,融為名,意為融會貫通,文舉為字,文章一舉成名,文星高照。
白居易,字樂天,樂天與居易,相輔相成。
號,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還有號,號是我國姓名文化中一個很有趣味的現象,廣義的號有多種,有別號、綽號、謚號之分,號是自取的,也有別人贈予的。狹義的「號」是一個人的別字,又為別號。別號在文人中比較流行,名與字一般有一定的聯系,而號與名無任何限制,別號始於唐,盛於宋,而亡於清。
字與號在清末以後,隨著中國文化的變遷,很少再有人沿用,而逐漸被筆名、藝名、綽號等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