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獲鹿的來歷
河北省鹿泉市獲鹿鎮
獲鹿鎮來歷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鹿泉縣,縣治在今獲鹿鎮。
天寶十五年(756年)因安史之亂,鹿泉縣改名為獲鹿縣,「獲」當地方言讀作「懷」(huái
),「鹿」、「祿」諧音,意即擒獲安祿山之意。
金元時代,獲鹿曾升為州,州治所仍在獲鹿鎮。
明代以後復稱獲鹿縣。
1948年9月該鎮改為獲鹿市(區級),1953年改為城關鎮,1987年3月更名為獲鹿鎮。
獲鹿鎮舊時建有城牆,始建於隋代置縣時,明代改為土石結構,全長2.5公里。城有三個城門:東門為迎恩門,南門為和薰門,西門為威遠門,惟獨沒有北門,曾流傳一句古語:「獲鹿城樣樣全,就是沒有北門和北關。」城中街道舊時以能通行 會讓車轎為標准,小巷寬度也多在1米多,城圈外道路也不寬敞。解放後,縣政府不斷對舊城加以整修和改造,先後開通橫貫南北的向陽大街、穿越東西的鎮寧路,在縣城形成「十字」結構。繼而修建了龍泉路、翠屏大街、北斗路、威遠大街等大小街道38條。1997年市區實施東移戰略,開通了全寬50米的海山大街,使縣城的面積由過去的不足1平方公里擴至10平方公里。各主要街道兩旁,商業樓整齊排列。
Ⅱ 石家莊名字由來
民國十四年(1925年)6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命令直隸省建立「石家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實行市自治制;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又以1273號指令批准將石(家)庄、休門合並,取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組建石門市政公所,籌建市制。
民國28年(1939年)10月7日,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以秘字第1027號指令,正式批准設立石門市。民國36年(1947年)11月12日,石門市解放,12月26日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
(2)鹿泉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石家莊的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石家莊市下轄8區:(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井陘礦區、藁城區、鹿泉區、欒城區)13縣(市):(井陘縣、正定縣、行唐縣、靈壽縣、高邑縣、深澤縣、贊皇縣、無極縣、平山縣、元氏縣、趙縣、晉州市、新樂市)。
2個國家級開發區:石家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截至2018年末,石家莊市共有121個鎮、84個鄉、56個街道,642個居委會、4010個行政村。 石家莊市政府駐長安區中山東路216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家莊
Ⅲ 石家莊的地名的來歷
石家莊的由來石家莊市的名稱來源於石家莊村。一百年前,石家莊是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從1902年起隨著京廣、石太、石德鐵路的興建,逐漸發展為現代都市。現在石家莊市面積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萬,成為「天下第一庄」。 石家莊村名最早見諸於明代。現在上京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記中,有石家莊村名。清光緒四年本《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范圍,在今新華區東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後街以南,北於家胡同以東。石家莊由何而得名,傳說頗多,有說因「石」姓而得名,有說由「十家莊」訛傳而得名,還有說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無史籍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石家莊之所以從一個小村發展為大城市,關鍵是由於京漢(今京廣)鐵路與正太(今石太)鐵路交匯點的確定。1897年4月,津海關道兼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同時,山西巡撫胡聘之籌劃修建正太鐵路。幾經勘測,權衡利弊,決定將兩條鐵路交匯點選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因此,山西人將正太鐵路稱為「柳太鐵路」。1901年,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將盧漢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02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當時石家莊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鎮——振頭作為站名。這一站的設置,對石家莊的發展起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為了壓縮開支,就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由柳林鋪向南移至振頭站(今石家莊站)。正太鐵路,1904年動工興建,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從此,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有力的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崛起的先導。 石門市是石家莊市的前身。在談石門市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休門的情況。「休門」,在當地方言中讀作Qiu men。休門位於今橋東區中部,北臨中山東路,南臨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東段,東臨建設大街。休門原是獲鹿縣的一個村鎮。據村民介紹,約於1939年在小站村東南地內,曾出土一塊古磚,上刻:「大隋大業七年石邑縣休門鄉趙氏」字樣。由此可見,隋朝已有此村。名嘉靖本《獲鹿縣志》也有「休門鄉」名。休門原為一較大集鎮,每逢舊歷四、九為集日。東西大街有店鋪,一些街巷名稱至今仍留下了集市的痕跡,今南、北、中花市街就是當年的棉花市。這個街市一直延續到解放後才逐漸消失。 由於京漢、正太鐵路通車,火車站建立,石家莊的工商業迅速發展。1925年初,石家莊商務會要求石家莊自治建市。同年6月24日,經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批准,籌建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由於人口不足等原因,臨時執政又於8月29日指令,將休門、栗村並入,取石家莊、休門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同時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門」之名,就始於此。1928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撤銷市政公所,籌建中的石門市遂告擱淺。1938年1月15日,經偽中華民國臨時執行委員會批准,成立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直屬偽河北省公署領導。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當地沖要,居京漢鐵路中樞,正太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會萃,人口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准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批准石門設市,並按照《普通市組織大綱》擬具市政公署辦事細則。11月13日,偽石門市政公署舉行成立慶祝大會。當時,石門市的行政區劃是: 東北至北宋、尖嶺;西至大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談村、西崗頭;南至五里庄、塔談村、塔冢、東王村;北至大安舍、趙陵鋪、董家莊、西古城、東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稱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門。12月26日,《石家莊市政府通知》中說:「石門市自即日起改為石家莊市」。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由保定遷往石家莊。1978年3月11日,石家莊市改為省轄市。1987年,石家莊市列為對外開放城市。這些都是石家莊發展的有利條件,但使石家莊成為大城市崛起的根基,則是修建了三條鐵路交匯點的石家莊火車站。
麻煩採納,謝謝!
Ⅳ 石家莊名字的來歷
石家莊的由來石家莊市的名稱來源於石家莊村。一百年前,石家莊是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從1902年起隨著京廣、石太、石德鐵路的興建,逐漸發展為現代都市。現在石家莊市面積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萬,成為「天下第一庄」。
石家莊村名最早見諸於明代。現在上京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記中,有石家莊村名。清光緒四年本《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范圍,在今新華區東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後街以南,北於家胡同以東。石家莊由何而得名,傳說頗多,有說因「石」姓而得名,有說由「十家莊」訛傳而得名,還有說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無史籍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石家莊之所以從一個小村發展為大城市,關鍵是由於京漢(今京廣)鐵路與正太(今石太)鐵路交匯點的確定。1897年4月,津海關道兼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同時,山西巡撫胡聘之籌劃修建正太鐵路。幾經勘測,權衡利弊,決定將兩條鐵路交匯點選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因此,山西人將正太鐵路稱為「柳太鐵路」。1901年,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將盧漢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02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當時石家莊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鎮——振頭作為站名。這一站的設置,對石家莊的發展起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為了壓縮開支,就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由柳林鋪向南移至振頭站(今石家莊站)。正太鐵路,1904年動工興建,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從此,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有力的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崛起的先導。
石門市是石家莊市的前身。在談石門市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休門的情況。「休門」,在當地方言中讀作Qiu men。休門位於今橋東區中部,北臨中山東路,南臨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東段,東臨建設大街。休門原是獲鹿縣的一個村鎮。據村民介紹,約於1939年在小站村東南地內,曾出土一塊古磚,上刻:「大隋大業七年石邑縣休門鄉趙氏」字樣。由此可見,隋朝已有此村。名嘉靖本《獲鹿縣志》也有「休門鄉」名。休門原為一較大集鎮,每逢舊歷四、九為集日。東西大街有店鋪,一些街巷名稱至今仍留下了集市的痕跡,今南、北、中花市街就是當年的棉花市。這個街市一直延續到解放後才逐漸消失。
由於京漢、正太鐵路通車,火車站建立,石家莊的工商業迅速發展。1925年初,石家莊商務會要求石家莊自治建市。同年6月24日,經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批准,籌建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由於人口不足等原因,臨時執政又於8月29日指令,將休門、栗村並入,取石家莊、休門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同時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門」之名,就始於此。1928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撤銷市政公所,籌建中的石門市遂告擱淺。1938年1月15日,經偽中華民國臨時執行委員會批准,成立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直屬偽河北省公署領導。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當地沖要,居京漢鐵路中樞,正太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會萃,人口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准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批准石門設市,並按照《普通市組織大綱》擬具市政公署辦事細則。11月13日,偽石門市政公署舉行成立慶祝大會。當時,石門市的行政區劃是:
東北至北宋、尖嶺;西至大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談村、西崗頭;南至五里庄、塔談村、塔冢、東王村;北至大安舍、趙陵鋪、董家莊、西古城、東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稱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門。12月26日,《石家莊市政府通知》中說:「石門市自即日起改為石家莊市」。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由保定遷往石家莊。1978年3月11日,石家莊市改為省轄市。1987年,石家莊市列為對外開放城市。這些都是石家莊發展的有利條件,但使石家莊成為大城市崛起的根基,則是修建了三條鐵路交匯點的石家莊火車站。
最早這個村子是當時直隸省巡撫衙門(相當於現在河北省省會)正定道南20里,下屬的一個小村子,是10戶軍官駐扎的一個營房,後來省會從正定搬遷到保定,10戶軍官沒有隨軍搬遷,而是就地轉業,因此,軍營變成村民,當地人俗稱為"十家莊",慢慢的訛傳為"石家莊"
1901年,正太,正定--太原的鐵路修建,當時是法國人修建的,修到石家莊這個位置的時候,要建設跨滹沱河的大鐵橋,當時滹沱河水量很大,是一個浩大工程,建設鐵橋所需要巨額資金,遠遠超過預算,正好法國籌備第一次世界大戰,國內金融吃緊,這座橋就沒有修....
再後來,一戰爆發,法國人把鐵路權賣給了比利時人,比利時人准備修完最後一個大橋,但是此時比利時也牽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此,正太鐵路的終點就成了石家莊,慢慢的石家莊變得繁華起來,到現在,石家莊市中心還有很多法國,比利時的老房子.
石家莊開始了城市化之路,1937年,成立石家市(注意,沒有庄)後來被日軍佔領,成立石門市,1947年解放後,毛主席親自更名為石家莊....
原來的石家莊只是一個小村莊,明朝時就已經有了記載,清朝的地方誌記得比較細一些,石家莊原屬獲鹿縣,面積不足0.1平方公里,200戶人家,600口人,6眼水井。最早時只有十戶人家,故稱「十家莊」。後來因為這里靠近太行山,莊裡的人除了日常耕作外,經常加工石頭,出了許多石匠,於是就正式叫成了石家莊。清末修蘆漢鐵路時,在離原石家莊村十幾里的振頭建了個火車站。為什麼是蘆漢鐵路而不是京漢鐵路呢?因為,當時老佛爺慈喜太後不讓把這種西洋的怪物通到天子門前,怕沖了大清王朝的地脈,只讓把鐵路通到蘆溝橋,等慈喜死後,才通到前門,成了京漢鐵路。山西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俄國人瞄上了這塊肥肉,就申請修建正太鐵路(正定至太原),後因山區築路太難,又把築路權轉給了德國人。由於施工條件太差,德國人沒有把鐵路通到正定,只是通到了石家莊村,但並沒有和京漢鐵路接通,因為從山西過來的鐵路是窄軌(便於在山區修築),而京漢線是寬軌,所以山西運下來的煤碳等貨物,只能卸在石家莊村。這就為石家莊帶來了發展的機遇,轉車的乘客要住宿、購物,轉運的貨物要裝卸、存儲。於是石家莊很快就成了一個集散地和京漢鐵路與石太鐵路的交轉中心,很多人瞅准了這里的無限商機,都紛紛在這里投資,有做生意的、有建工廠的,不到幾年功夫就匯集許多商號,形成許多商會。商會的首領們開了幾次會議,大家一致認為,石家莊已經比獲鹿還繁華,不能再被這個小縣管束了,就於1925年正式向當時的國民政府申請建市,市名為「石家市」。國民政府於1927年批復說,因為石家莊當時常住人口不足一萬人,故不能設市。於是,石家莊又與其東南不到五公里的休門村商議聯合建市,兩個村子加起來就超過了一萬人。休門村同意,但要把自己的村名也加進去,於是又重新申請成立「石門市」。這次國民政府雖然批復同意設「石門市」,但還沒來得及正式宣告就發生了「七七事變」。1939年石家莊淪陷,日偽政府正式在此成立了「石門市」。1947年11月,石門解放,朱德總司令還寫了一首詩叫《攻克石門》,同年12月26日,新的人民政府將石門市正式改回到「石家莊市」。
Ⅳ 石家莊名稱的來歷
石家莊市位於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東、南、北三面為廣闊的華北平原,是京廣、石太、石德鐵路交匯處。石家莊市現轄6區(橋東、長安、橋西、新華、裕華、井陘礦)5市(鹿泉、辛集、藁城、晉州、新樂)12縣(井陘、欒城、正定、行唐、靈壽、深澤、高邑、無極、贊皇、元氏、趙縣、平山),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石家莊市交通方便,四通八達,素有「燕晉咽喉」之稱,西扼進出山西要道,東接山東,南連鄂豫,北通京津。
石家莊市的名稱來源於石家莊村。一百年前,石家莊是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從1902年起隨著京廣、石太、石德鐵路的興建,逐漸發展為現代都市。現在石家莊市面積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萬,成為「天下第一庄」。
石家莊村名最早見諸於明代。現在上京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記中,有石家莊村名。清光緒四年本《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范圍,在今新華區東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後街以南,北於家胡同以東。石家莊由何而得名,傳說頗多,有說因「石」姓而得名,有說由「十家莊」訛傳而得名,還有說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無史籍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石家莊之所以從一個小村發展為大城市,關鍵是由於京漢(今京廣)鐵路與正太(今石太)鐵路交匯點的確定。1897年4月,津海關道兼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同時,山西巡撫胡聘之籌劃修建正太鐵路。幾經勘測,權衡利弊,決定將兩條鐵路交匯點選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因此,山西人將正太鐵路稱為「柳太鐵路」。1901年,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將盧漢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02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當時石家莊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鎮——振頭作為站名。這一站的設置,對石家莊的發展起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為了壓縮開支,就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由柳林鋪向南移至振頭站(今石家莊站)。正太鐵路,1904年動工興建,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從此,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有力的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崛起的先導。
石門市是石家莊市的前身。在談石門市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休門的情況。「休門」,在當地方言中讀作Qiu men。休門位於今橋東區中部,北臨中山東路,南臨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東段,東臨建設大街。休門原是獲鹿縣的一個村鎮。據村民介紹,約於1939年在小站村東南地內,曾出土一塊古磚,上刻:「大隋大業七年石邑縣休門鄉趙氏」字樣。由此可見,隋朝已有此村。名嘉靖本《獲鹿縣志》也有「休門鄉」名。休門原為一較大集鎮,每逢舊歷四、九為集日。東西大街有店鋪,一些街巷名稱至今仍留下了集市的痕跡,今南、北、中花市街就是當年的棉花市。這個街市一直延續到解放後才逐漸消失。
由於京漢、正太鐵路通車,火車站建立,石家莊的工商業迅速發展。1925年初,石家莊商務會要求石家莊自治建市。同年6月24日,經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批准,籌建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由於人口不足等原因,臨時執政又於8月29日指令,將休門、栗村並入,取石家莊、休門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同時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門」之名,就始於此。1928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撤銷市政公所,籌建中的石門市遂告擱淺。1938年1月15日,經偽中華民國臨時執行委員會批准,成立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直屬偽河北省公署領導。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當地沖要,居京漢鐵路中樞,正太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會萃,人口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准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批准石門設市,並按照《普通市組織大綱》擬具市政公署辦事細則。11月13日,偽石門市政公署舉行成立慶祝大會。當時,石門市的行政區劃是:
東北至北宋、尖嶺;西至大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談村、西崗頭;南至五里庄、塔談村、塔冢、東王村;北至大安舍、趙陵鋪、董家莊、西古城、東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稱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門。12月26日,《石家莊市政府通知》中說:「石門市自即日起改為石家莊市」。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由保定遷往石家莊。1978年3月11日,石家莊市改為省轄市。1987年,石家莊市列為對外開放城市。這些都是石家莊發展的有利條件,但使石家莊成為大城市崛起的根基,則是修建了三條鐵路交匯點的石家莊火車站。
石家莊市位於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東、南、北三面為廣闊的華北平原,是京廣、石太、石德鐵路交匯處。石家莊市現轄6區(橋東、長安、橋西、新華、裕華、井陘礦)5市(鹿泉、辛集、藁城、晉州、新樂)12縣(井陘、欒城、正定、行唐、靈壽、深澤、高邑、無極、贊皇、元氏、趙縣、平山),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石家莊市交通方便,四通八達,素有「燕晉咽喉」之稱,西扼進出山西要道,東接山東,南連鄂豫,北通京津。
石家莊市的名稱來源於石家莊村。一百年前,石家莊是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從1902年起隨著京廣、石太、石德鐵路的興建,逐漸發展為現代都市。現在石家莊市面積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萬,成為「天下第一庄」。
石家莊村名最早見諸於明代。現在上京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記中,有石家莊村名。清光緒四年本《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范圍,在今新華區東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後街以南,北於家胡同以東。石家莊由何而得名,傳說頗多,有說因「石」姓而得名,有說由「十家莊」訛傳而得名,還有說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無史籍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石家莊之所以從一個小村發展為大城市,關鍵是由於京漢(今京廣)鐵路與正太(今石太)鐵路交匯點的確定。1897年4月,津海關道兼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同時,山西巡撫胡聘之籌劃修建正太鐵路。幾經勘測,權衡利弊,決定將兩條鐵路交匯點選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因此,山西人將正太鐵路稱為「柳太鐵路」。1901年,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將盧漢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02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當時石家莊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鎮——振頭作為站名。這一站的設置,對石家莊的發展起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為了壓縮開支,就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由柳林鋪向南移至振頭站(今石家莊站)。正太鐵路,1904年動工興建,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從此,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有力的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崛起的先導。
石門市是石家莊市的前身。在談石門市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休門的情況。「休門」,在當地方言中讀作Qiu men。休門位於今橋東區中部,北臨中山東路,南臨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東段,東臨建設大街。休門原是獲鹿縣的一個村鎮。據村民介紹,約於1939年在小站村東南地內,曾出土一塊古磚,上刻:「大隋大業七年石邑縣休門鄉趙氏」字樣。由此可見,隋朝已有此村。名嘉靖本《獲鹿縣志》也有「休門鄉」名。休門原為一較大集鎮,每逢舊歷四、九為集日。東西大街有店鋪,一些街巷名稱至今仍留下了集市的痕跡,今南、北、中花市街就是當年的棉花市。這個街市一直延續到解放後才逐漸消失。
由於京漢、正太鐵路通車,火車站建立,石家莊的工商業迅速發展。1925年初,石家莊商務會要求石家莊自治建市。同年6月24日,經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批准,籌建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由於人口不足等原因,臨時執政又於8月29日指令,將休門、栗村並入,取石家莊、休門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同時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門」之名,就始於此。1928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撤銷市政公所,籌建中的石門市遂告擱淺。1938年1月15日,經偽中華民國臨時執行委員會批准,成立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直屬偽河北省公署領導。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當地沖要,居京漢鐵路中樞,正太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會萃,人口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准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批准石門設市,並按照《普通市組織大綱》擬具市政公署辦事細則。11月13日,偽石門市政公署舉行成立慶祝大會。當時,石門市的行政區劃是:
東北至北宋、尖嶺;西至大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談村、西崗頭;南至五里庄、塔談村、塔冢、東王村;北至大安舍、趙陵鋪、董家莊、西古城、東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稱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門。12月26日,《石家莊市政府通知》中說:「石門市自即日起改為石家莊市」。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由保定遷往石家莊。1978年3月11日,石家莊市改為省轄市。1987年,石家莊市列為對外開放城市。這些都是石家莊發展的有利條件,但使石家莊成為大城市崛起的根基,則是修建了三條鐵路交匯點的石家莊火車站。
Ⅵ 河北這個名字的由來
河北,因位於黃河下游以北而得名。「河北」是個古老的名稱,最早以地域名稱見諸於戰國史籍,唐初始成為大行政區的名稱,中華民國(1928年)由直隸省改為河北省。
Ⅶ 鹿泉起名字好的地方
レg◇W︳﹄你好,不知道你在那個市區,反正我家寶寶是在善若吉哪裡起名的,網上找的夬─▉▼y ̄
Ⅷ 鹿泉市寺家莊鎮東良政村名字來歷
可以查詢鹿泉年鑒或歷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