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為名字的由來
華為名字來自於「心繫中華,有所作為」的標語。
華為總裁任正非,是軍人出身,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當時老外壟斷了大多數通訊設備市場,加上中國改革開放大背景,華為的誕生可以說是時代背景下的愛國創業。
所以最初取名華為時,只是幾位創始人恰巧看到牆上「心繫中華,有所作為」的標語,遂取名「華為」。
(1)華為日本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名字取材於「心繫中華,有所作為」這句話,於是成就了「華為」。華為的確也對它的初心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中國第一款媲美美國高通高端的處理器海思麒麟970,還是世界五百強企業,華為作為世界五百強,目前國產手機的領頭羊,手機暢銷國內,遠銷國外。
華為作為中華的品牌,讓世界見證著中國品牌科技創造的奇跡,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世界對中國品牌的認識,就是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價值的認識。在地震襲擊過的智利,大批基建設施坍塌,急需各界援助。華為的工程師們穿梭於震後廢墟,為恢復基站工作而在逃離災區的人群中逆流而行。
華為新的企業標識在保持原有標識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基礎上,更加聚焦、創新、穩健、和諧,充分體現了華為將繼續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持續的創新,支持客戶實現網路轉型並不斷推出有競爭力的業務;華為將更加國際化、職業化、更加聚焦客戶,創造和諧商業環境以實現自身的穩固成長。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華為小米vivo魅族OPPO錘子這些手機名字的由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2. 日本國名的由來
日本國名的由來:
日本的意思是日出之國,在最早時候日本使用和還有倭來作為國名,日本這一個稱呼大約是在七世紀的後期才開始使用,關於日本過命的由來在日本的史書裡面並沒有記載。
但是在中國的《新唐書》裡面則記錄的有,在公元670年,倭國派遣了使者來慶祝唐朝平定了高句麗,因為前來的使者懂一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個稱呼,所以回去以後就把國名改成了日本。
(2)華為日本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根據中國皇帝國書中的稱呼將其國名改稱為了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人也一直視太陽為圖騰,隋唐之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隨著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多,日本對倭國稱呼越來越不滿意。
所以,日本國的國名,當是中國隋朝皇帝無意賜予的。《詩經·大雅·江漢》:明明天子,令聞不已。《史記·五帝本紀》: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
天子顧名思義,天之嫡長子。所以,天子是古代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他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權,自稱其權力出於神授,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稱天子。
宣揚自己生來就有許多瑞徵,所謂天子氣。人們便把他們比作龍,稱真龍天子。封建階級宣揚天子受命於天。
是上天委任於人間的代理人,一切人都應受天命約束。古代中國的這種天命思想傳入日本後,日本人遂也就稱自己的國王為天子了。
3. 日本此名字的由來
日本國一詞意即「日出之國」。
日本國名由來:
日本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 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4. 華為(huawei)名字的由來
華為在1987年正式成立,在成立之初,通信設備都是被外國人所壟斷的。恰逢任總又是軍人出身,所以就取了「心繫中華,有所作為」的最後兩個字,作為自己創業的品牌。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當時任總注冊公司的時候不知道叫啥名字,看到牆上的標語「中華有為」特別響亮,於是就叫華為了。
基本信息
外文名稱
HUAWEITECHNOLOGIESCO.,LTD.
經營范圍
無線電,微電子,通訊,路由,交換等
成立時間
1987年(丁卯年)
公司名稱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年營業額
753.07億美元(2016年)
總部地點
中國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華為基地
網路
2G、3G、4G、5G
合作運營商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
著名產品
智能手機終端路由器 交換機
總裁
任正非
員工數
170000人(2015年)
宣傳語
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
公司口號
豐富人們的溝通與生活
董事長
孫亞芳
所獲榮譽
世界500強(2016年第129位)
公司性質
民營企業
5. 日本人名字的起源
日本人的姓名
一、姓的起源
古代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統治階級中間首先出現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國家中的一種政治組織。每個氏都有自己的名稱,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據該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門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稱為忌部氏,而出雲氏、近江氏則是統治出雲、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賜與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社會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例如:臣、連、君、直等。除氏、性以外,公元九、十世紀時還出現了一種新的稱號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後的新姓。要言之,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宇三個部分,分別表示一定的意義。一個古代貴族的姓名寫出來往往很長,如「藤原朝臣九條兼實」。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條是苗字,兼實是名。後來,新的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字逐漸台為一體,統稱為苗字:在今天的日文中,苗字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姓的意思.
在既有氏、性又有苗字的貴族統治階級當中,天皇是一個例外。歷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沒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認為是天神的後代,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因而也就沒必要有性。不僅是天皇,就連皇後和天壘的子女也都沒有姓(天皇的女兒長大出嫁以後,可以姓丈夫的姓)。
氏、姓和苗字是權勢的象徵,因此在名前面冠以這些稱號是當時日本統治階級的特權。而廣大勞動人民一直沒有姓,只有名。明治維新(1868年)以後,日本廢除了封建的等級別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決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給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長期形成的習慣,許多人還不敢結自己取勝。為此,日本政府於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規定:所有的國民都必須有姓。從這時起,日本家家戶戶才都有了姓,子承父性,妻隨天性,世代相承,一直延續到今天。
二、姓的含義
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據統計,目前日本的姓約有十一萬左右,其中最常見的有四百多個。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義。以地名為姓是一大特徵。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腳下,便以「山下」或「山本」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邊,便稱「田邊」。日本人的姓有許多是以「村」字結尾的,如:西村、岡村、森材、木村等,這些姓最初都是來源於地名或村名。此外,還有許多性是表示大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相思想意識的。上至日月星民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宗教信仰,幾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為島嶼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宮殿前的廣場,白鳥、小熊是動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橋、烏居表示建築物;小野寺、西園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則是古時從中國經由朝鮮到日本定居的歸化人(即移民)的姓。
日本女子出嫁後要隨夫姓(男子入贅則隨妻姓)。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松崎君代結婚後隨夫姓改為「栗本君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新的民法規定:夫妻雙方可以根據婚前所定,或隨夫姓,或隨妻姓。但大多數日本女子婚後仍照日本的習慣隨夫姓。
三、名的含義
日本人的名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含義。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表示倫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慶;龜、鶴、松、千代等表示長壽;君代等表示遠久,廣、博、浩、洋等表示智慧。有些表示死亡、疾病、邪惡含義的字,如:瘦、飢、瘦、苦、怪、邪等是人們所忌諱的,一般不用作名。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義,如:山本五十六, 「五十六」是因出生時其父年五十六歲而得名。 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英侵、忠信等內容。如:黑田俊雄、奧野高廣、和田英松等。此外,以排行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個特徵。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男名的用字很廣,一般來說,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結尾的名較多,如:小林秀賴、三本武夫、岸俊男。明治維新以前,有許多男子叫「兵衛」或「左(右)衛門」。這類名起源於古代。公元八世紀時,天皇朝廷內設立了五個負責保衛天皇和宮廷的軍事機構,即衛門府、左右兵衛府和左右衛士府,台稱五衛府。那些最早叫「兵衛」或「左(右)衛門」的人多半是在各府中服役的軍士,有的則是這些軍士的直系親屬。不過,這些陳舊的名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6. 日本名字由來
日本最早稱「和」或「倭」。
「日本」這一稱呼大約使用於7世紀後期。
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但中國的《新唐書》則記載道: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一名稱,故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6)華為日本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考古上最早發現「日本」這一名稱的是2011年出土於中國西安的《禰軍墓誌》,該墓誌作成於678年。 由此可見「日本」這一稱呼的使用最遲不晚於7世紀後期。歷史上日本曾有大和、東瀛、扶桑等別稱。
朝鮮《三國史記》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條的記錄也與此吻合:「倭國更號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為名」。 唐朝人張守節則記載「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
7. 日本名字的由來
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日本,意為「日出之國」。最早稱「和」或「倭」(均讀作yamato,中文譯作邪馬台),「日本」這一稱呼大約使用於7世紀後期。
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但中國的《新唐書》則記載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
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一名稱,故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朝鮮《三國史記》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條的記錄也與此吻合:「倭國更號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為名」。唐朝人張守節則記載「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
考古上最早發現「日本」這一名稱的是2011年出土於中國西安的《禰軍墓誌》,該墓誌作成於678年。由此可見「日本」這一稱呼的使用最遲不晚於7世紀後期。歷史上日本曾有大和、東瀛、扶桑等別稱。
(7)華為日本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據歷史文獻《後漢書<東夷傳>》記載: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與日本列島交往始於東漢,而之所以說是日本列島,是因為那時還不確定日本是個國家。
當時日本島上共建立了100多個小國,其中一個小國派遣使臣到東漢求助,因為使者又矮又瘦又小所以便稱之為倭國,因此也被稱為倭奴,冊封其皇帝為倭王。
日本人為「倭人」一直到三國、南北朝。而後日本列國忙於內部爭端,不少勢力都急於向中國尋求幫助,只得每年都朝貢並向我國稱臣,也使中華文明不斷輸入日本。
對日本的統一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在此期間,我國對日本所有東西都加「倭」字,比如:倭奴、倭國、倭刀等。而後還有些史書直接稱為東夷和我國東方的少數民族一樣的稱呼。
唐以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漢化,知道「倭」的意思後,開始對「倭」字反感。公元五世紀,日本同意後,國名定為「太和」,並將太陽視為自己的圖騰。
公元七世紀,日本聖德太子覲見隋朝時,附國書:「日出處太子致日落出太子」以表示想和中國平等外交,隋煬帝看後便棄之不理,而這也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
而後,日本便於中國斷交,並與我國朝廷有戰事。唐開國以後,日本又急忙歸附我國,在武則天在位時期,日本遣唐使將國名改為日本,並求武則天改名。
武則天便下詔書,而這也是歷史的證據。從此,日本便在我國外交書上出現,而對內我們仍以倭國為日本國名。
8. 小日本的名字由來
日本國一詞意即「日出之國」。
日本國名由來:
日本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 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9. 華為榮耀名字的由來
榮耀成立於13年,主要面向的消費者是年輕人,創造一個年輕人的智慧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