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麻陽名字由來

麻陽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3-30 23:20:26

『壹』 湖南麻陽在古代叫什麼

麻陽(苗文:Zhes Gheul,意為山寨)因戌而名。

南朝陳天嘉三年(562),朝廷平「蠻」,鎮壓少數民族,在麻口(高村東23.5公里的太平溪與錦江交匯處)屯兵置戌。

麻口俗稱麻潭,又因戌址位於錦江水北,故名麻陽戌。

唐武德三年(620),廢戌置縣(治今黃桑鄉舊縣村),以麻陽為縣名,沿襲迄今。

『貳』 有拍麻陽幫張治成的電視劇名字叫什麼

我只知道暑假的時候有拍部電影叫做 老警 的

『叄』 武陵源名稱由來與屈原的那首詩有關

1、簡述:

武陵源跟屈原的詩歌沒有關系,而是出自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2、拓展:

桃花源得名自陶潛的《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由此可見,桃花源的地理位置應位於「武陵」這個地方。那麼武陵到底在哪兒呢,《通典》卷一百八十三:「朗州今理武陵縣。春秋、戰國時皆屬楚地。秦昭王置黔中郡。漢高更名武陵郡,後漢、魏至晉皆因之。晉趙廞問潘京雲:『貴州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義陵郡,在辰陽縣界,與夷相接,數為所攻,光武時移東出,共議易號。傳曰止戈為武,詩稱高平曰陵。』《武陵記》桃花源,即此地也。」
那麼上面提到的「郎州」即「武陵」又在哪兒呢?「武陵」這一地名,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漢書·地理志》記載:「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屬荊州。(領)縣十三:索(今常德市武陵區、鼎城區、漢壽縣地,故城今鼎城區韓公渡鎮城址村)、孱陵(今湖北公安縣與湖南安鄉、澧縣、津市、南縣、華容等縣地)、臨沅(今常德市武陵區、鼎城區大部和桃源縣地)、沅陵(今沅陵、瀘溪、吉首、麻陽等縣地)、鐔成(今洪江市、靖州、綏寧、會同、通道、中方等縣地,錯入今貴州省境)、無陽(今芷江、新晃、懷化等縣地,錯入今貴州省境)、遷陵(今保靖縣地,錯入今重慶市境)、辰陽(今辰溪、麻陽、花垣、鳳凰等縣地)、酉陽(今永順、龍山、古丈等縣地,錯入今重慶市境)、義陵(今漵浦縣地)、佷山(今湖北長陽縣地)、零陽(今慈利、石門、臨澧、澧縣等縣地)、充(今永定區、桑植縣地)」 ①。武陵郡又稱「義陵郡」。其來歷據晉人常林《義陵記》雲:「項羽弒義帝於郴,武陵人縞素哭於招屈亭,高帝聞而義之,故曰義陵。」郡治義陵縣(一說治索縣)。建置時間,據《後漢書·郡國志》武陵郡下原註:「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前202)年更名。」[《水經注·沅水》記為「漢高祖二年(前205年)]

『肆』 有誰知道懷化的名字的來歷

懷化歷史悠久,古稱「荊楚之地」。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的先民們就進入了原始農業和家畜飼養經濟為主的定居生活。秦朝統一中國後,在此設黔中郡,開始了國家的行政治理,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懷化分設會同、沅陵兩個專區。1952年撤銷沅陵專區,以會同專區為基礎成立芷江專區,將原沅陵專區的沅陵、辰溪、漵浦、麻陽等4縣劃歸芷江專區,形成現在懷化市的雛型。1953年改名黔陽專區。1968年改稱黔陽地區。1981年改稱懷化地區。1998年撤銷懷化地區,改設地級懷化市。現轄12個縣(市、區),包括鶴城區、洪江市、中方縣、沅陵縣、辰溪縣、漵浦縣、會同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和通道侗族自治縣,全市共245個鄉、72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有312個居民委員會和4056個村民委員會。懷化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現有侗、苗、土家、瑤等31個少數民族,1999年末總人口為481.0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佔30%左右。

『伍』 鳳凰古城名字由來

鳳凰縣自古以來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區。明始設五寨長官司,清置鳳凰廳,以境內的鳳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為鳳凰縣。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特批,成為中國第101座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戰國時期,鳳凰為「五溪苗蠻之地」,鳳凰屬楚國疆域。據本縣出土的文物考證,當時中原文化已影響到這里。秦一統天下,分天下為36郡,鳳凰當時屬黔中郡。漢朝高祖五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所以鳳凰在西漢、東漢、時期為辰陽縣地,屬武陵郡。三國時期,鳳凰先屬辰陽縣、武陵郡,歸蜀;後劉備戰敗,吳占其地,鳳凰仍屬武陵郡。西晉時鳳凰歸鐔城縣地,屬武陵郡;東晉時為舞陽縣地,也屬武陵郡。南北朝時期,鳳凰一直屬武陵郡。隋朝一統江山,改辰陽縣為辰溪縣。鳳凰當時屬辰溪縣,隸屬沅陵郡地。唐朝初為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陽縣,鳳凰又屬麻陽縣。唐武後垂拱三年,鳳凰從麻陽縣分出,次年設渭陽縣,縣址設黃絲橋,即今黃絲橋古城。古渭陽縣,屬錦州盧陽郡。宋朝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改渭陽縣為招諭縣。宋神宗熙寧八年,廢招諭縣,復置麻陽縣,渭陽又劃歸麻陽縣。元朝設五寨司,屬思州安撫司。這是土司政權時期,由本縣少數民族的統治人物執政,五寨司設在今鳳凰縣城。明朝承元制,設五寨長官司和竿子坪長官司,都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永樂三年,置竿子坪長官司,仍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隆慶三年,在鳳凰山設鳳凰營。清朝順治三年,清朝為了鎮壓苗民,採取了一系列軍事和政治的的的措施,在五寨司設鎮竿協副將。清康熙三年,為辰沅永靖道治。康熙三十九年,又將沅州鎮總兵官移駐五寨司城,將鎮竿副將換防駐沅州。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鳳凰營於今縣城,在鳳凰山的原鳳凰營地設置通判。通判本應管理地方行政,但當時土司大權在握,形成土流並存的局面。雍正七年,設辰沅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改沅州為府屬兵備,十六年改鳳凰營為鳳凰廳,通判升為同知。嘉慶二年,鳳凰廳升為直隸廳,屬湖南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後,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鳳凰光復。民國二年9月,廢鳳凰廳,改建為鳳凰縣,仍為湘西軍政統治中心。1949 年鳳凰縣解放,初屬沅陵專區,1955年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改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直至如今。

『陸』 麻陽老大是誰姓什麼名什麼

麻陽縣不知道,保靖麻陽集團老大挺多的,幾乎都平吃請坐的,前幾年和老貓火拚兩敗俱傷被抓了很多!麻陽集團以誰都不怕而出名,剛興起時很嘈雜的

『柒』 ☆有誰知道姓「闕」的故事或名人姓的來歷也行!最好全部都要!我在這里謝謝大家了!!★

歷史學家認為,族譜也是歷史記述的一種。如能去其糟粕,單純紀錄源流世系,記述聚居地區之名勝古跡、歷史事件、經濟狀況及人物事跡等內容,乃是人口普查、國史及省市縣志之參考資料,優生之真實史料。為此,筆者經過幾年的信訪或親訪調查,收集部份資料,並查閱幾種老譜,加以分析,對照整理,特撰此文。
湖南闕氏源流與分布概況 湖南闕氏,共約3萬餘人,其中桃源縣有萬多人。湖南闕氏主要有兩大族系組成:一是弁公以下約38世尊保系統,二是弁公以下26世宣公(江西老譜不算弁公記為25世)系統。寧遠闕姓就是尊保後裔。其遷居路線是:邳州→山西→河南→浙江→福建→寧遠。據台灣譜載:尊保一世,葬山東曲阜昌平鄉,至3世西遷出西太原府文水縣,4世南遷河南汝州府伊陽縣,4世次子葬豫東陳州府項城縣,5世東遷浙江湖州府長興縣,6—9世再南遷該省黃岩縣,10世南遷福建,11世起又西遷湖南寧遠縣,定居至今,已繁衍35—37世。在寧遠和新田已發展到幾十個鄉村,人數在5千人左右。
江西老譜記載:宣公於漢獻帝末年(公元220年左右),任下邳太守時,因故遷任潭州(今長沙市),遂就地定居。此為江南闕氏之先峰,亦為湘有闕氏之始。及至東晉時代,宣公之兩個孫(進文之子)闕勝、闕學先後由湘入贛,即28世勝公遷人豫章(今南昌市)鳳凰坡定居,學公亦於東晉明帝太寧間(公元323—325年),遷入江西撫州府赤南門定居。宣公身為長沙太守,官職不小,為何兩孫均離長沙遠流入贛?尚待查考。學公後裔從無州再南遷至樂安縣的峽源(今右源村)定居,及至庚郎公生三子:孟宗、孟求、孟安(後稱「三孟公」),其後裔發展很快,迅速散居江西數十縣,並向外省移居。宣公子孫回遷入湘者大體可分為三支:一是福建孟安後裔遷入桃源、攸縣、邵東等市縣。這支人數不多,今已知從桃源移居桑植者有遷千人。二是宣公以下37—52世(弁公63—78世)後裔先後均有入湘者,主要由江西樂安、吉安等地遷入寧遠、新田、長沙、新化、桃源、湘鄉、安化等多縣,繼而散居至全省,特別是湘西各縣,然後進入川貴等省。這支主要是孟求後裔,也有少數孟安、孟宗後裔,人數約在2萬人。三是江西明萬11傳至韶梅(弁公63世,孟求22世),遷居「湖廣安邑」(湖南安化)梅城大南門定居。這支發展較快較廣,已散布至本省的40多個縣市和6個省,人數在3萬人以上。
湖南譜載:韶梅生三子:名尚勝、尚賢、尚友(後稱「三尚公」)。長子尚勝留居安化,次子尚賢由安邑移居龍陽(今漢壽縣)的鴨子港,三子尚友夫婦移居桃源。安化老譜載:「韶梅公次子尚賢,一名鎮公,安邑大南門遷居龍陽鴨子港,是為居龍之祖。明洪武七年甲寅8月初6日生,明成化6年寅3月歿,壽97歲,配謝氏,終年95歲」。尚賢生三子:鼎梓、鼎松、鼎楷。譜載「自尚賢遷居漢邑鴨子港後,滋息雖多,奈下溫連遭氏墊,於是鼎派兄弟細裔,各更爽塏。梓公徙漢壽縣東岳廟,松公徙闕家沖,楷公徙佘家園」。其子孫又分遷益陽、桃江、安鄉、華容、沅江、長沙、望城、常德、南縣、寧鄉、濟陽、桃源、大庸(今張家界市)等縣,再遠遷至四川、鄂南之潛江、黃山、陝西的安康等地,人數發展至7000人左右。二房尚賢系統與大房尚勝系統於清道光29年五修譜時合譜(含鄂西、廣西資源、陝西平利闕姓在內)。
三房尚友公夫婦於明代洪武末年,遷居桃源縣的岩門(又稱岩門或岩源門或大里)即八公橋鄉(含剪市鄉)鵝公井村一帶,筆者於1996年12月親訪時,當地宗親說,桃源闕姓已散居到全縣36個鄉鎮的大部分鄉村,還外遷到常德、慈利、大庸、永順、龍山、桑植、麻陽、鳳凰、保靖、吉首、懷化、漵浦等縣,幾乎散滿湘西、湘北,並遠遷到四川的綦江、巴縣、重慶、合川、北碚、南充、黔東的松桃、鄂西的恩施、鶴豐、來鳳等地,人數發展到2萬人以上。
桃源闕姓有三支:一是來自福建永定→梅縣→桃源→桑植,二是江西的樂安、吉安→桃源→麻陽,三是江西樂安峽源→安化→桃源→四川。但這三支早已混居,又共修譜諜,很難分清了。
桃源闕姓中流傳著幾個故事。其中「龍闕祠堂」和「老太婆」的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據桃源官宦坪鄉老譜記載:「外祖龍文遠系江西吉安府廬陵縣西門外高沙村高化鄉十八都人,於明洪武二年乙酉(1369年)來桃,遂家於大里,善地理居,岐黃濟世活人,因號大里才。生一子一女,子名智海,女招贅闕文昌,佐理後,海無傳,繼昌次子仲恭為龍氏之祧。公生於元至順庚午元年(公元1330年)9月,歿於明洪武已未12年(1380年)7月,壽年50歲,配郭氏,壽終78歲」。又載:「始祖闕文昌,江西吉水拖船埠人,生於元順帝至正已丑9年(公元1349年),歿時壽76歲。自明洪武壬子5年(1372年)貿易來桃,於大里時,龍公文遠招贅為婿,同炊立業,而遂家矣。至公畢世,智海無傳,婿居半子,承家奉祀,敢不以龍為重哉!雖然而龍,不敢忘其姓焉,敢冒故世,世子孫以闕稱族,乃當然之理也。後生二子,長仲溫、次仲恭,遂命恭繼舅父智海名下為嗣,承龍氏之祧。故龍闕二姓實屬一,本於此焉。」此乃「龍闕祠堂」之由來。該祠建於清代,毀於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尚有祠堂外院大門。郭氏壽高78歲,丈夫早逝,她支撐龍闕三代幾十年。這就是老太婆的傳奇故事。
清嘉慶5年(1800年),於八公橋鄉「龍闕祠堂」之北側,在龍籍海墓前立有大墓碑:「闕氏二代祖籍海老大人墓」,左寫「大清嘉慶五年春合族立。」龍智海是桃源祖闕文昌內弟,同輩,只因文昌「次子仲恭繼舅父智海名下為嗣。」為何龍智海成了「闕氏二代祖呢?從泥窩潭鄉闕譜對上述闕龍兩姓文字的記載和派名的排列(文仲×朝×,東來士棟中……),均說明龍智海不是二代祖。桃源八公橋鄉闕氏派名排為:「文智仲×朝……」,把龍姓派名「智」塞入闕姓派名「文」與「仲」之間,這是不確切的。八公橋鄉為何如此立碑,待查八公橋鄉鵝井村闕氏譜。
據麻陽譜及合川承賢證實:桃源始祖闕文昌兄弟闕榮昌移居麻陽水塘營雙岔口,前20代派名不同,後20代派名基本與桃源相同(見派名表)。至第9代「景」字派,由沅州府麻陽縣經永川→東安縣→保定府→遵義府→桐梓→四川綦江縣→重慶府→合川縣。但麻陽譜載:入川者非榮昌後裔,而榮昌兄弟榮德子孫景遠和應賓父子等。應賓兄弟移居四川後發展很快,僅合川一地就發展到20個鄉鎮的30多個村莊,已發展3000人以上。
另一個故事是,光緒乙未年間,安化六修譜時,桃源縣闕姓乘8抬轎子,浩浩盪盪地到安化梧桐坳尋根問祖,搜集譜志資料,雖未合譜而走,但說明桃源闕姓與安化闕姓有源。
桃源泥窩嘗潭鄉官宦坪村是闕士琦家鄉,也流傳首美好的故事。士騎為弁公73代、「三孟」32代嗣裔,其子孫已傳13—14代,今衍繁200餘人。士琦居屋僅留遺址,墳已平整修田,但留有一個「十年寒洞」的勤讀岩洞,供人們參觀游覽,至今傳為美談。村邊山上的石壁上有一座古廟,士琦在廟前親題一付對聯曰:「石壁自天成,傳一幅牟尼真影;溪流為佛設,涌幾層南海清波。」橫幅是「見身」二字。從此聯的字里行間看到士琦文學修養之高,令人嘆服。
大房尚勝隨父定居安化,傳至第4代十佑公生三子:梓占、梓素、梓啟,「三梓」又生「七訓」:謨訓、典訓、金訓、虞訓、顏訓、庭訓、堯訓。發 展至此,嗣孫猛增,逐漸向外遷居。安化譜載:梓占公長子謨訓於明嘉靖年間遷居安化梧酮坳,謨訓子志全攜兒玉奇、玉清遷居藍田附近之淺塘,再遷新化尖山(今屬漣源市),後又移居新化舊九都太陽鄉。其後有一部份遷安化東坪及邵陽、漵浦、湘鄉等縣,後遠遷鄂西之恩施、鶴豐、恩承、四川之仁壽、新都、什邡、梁山(今梁平縣)等縣。梓占公次子典訓始遷安化北路,至清代遠遷川陝者過半。梓素公長子金訓初移安化南路田心,其後裔益宏、益學遷徙鄂西恩施盛家壩區石門壩鄉。益學公再遷四川廣南。梓素公次子虞訓分遷西路,後遷胡家坪、久澤坪等地,其子孫正元遷居寧鄉,有的遷瀏陽、益陽、婁氏,也有返遷江西之銅鼓者。梓啟公次子庭訓遷居漣源、湘鄉、婁底、遠遷川陝鄂桂者,俱載世系圖內,還有散居到邵東、邵陽、長沙、禮陵、株洲、龍山、臨禮、岳陽、湘陰等縣市,勝房人數估計為2萬人左右。
寧鄉闕姓也有趣事。韶梅12代後裔文武公,於明末由安化移居寧鄉七里鄉的蔣家倫,去時兩人,生活貧苦。可時來運轉,開荒時竟挖出三窩金子,買下三處庄所:蔣家倫、闕家灘上屋、闕家灘下屋,水田增置至200多畝,人口發展30餘人。今已有400餘人,其中大學生7人研究生2人。
湖南闕氏聚居地區之自然環境及名勝古跡 湖南本系「魚米之鄉」,但闕姓多居丘陵、山溝地帶,經濟環境較差,山水環境較美。居闕姓較多之長沙、望城、寧鄉三縣市交界之嶽麓山 ,是全國有名的革命和游覽勝地;漢壽、岳陽等濱湖10縣多有闕氏聚居的洞庭平原,有岳陽樓之雄偉,君山之幽美;近萬丁闕姓的士琦故鄉桃源縣,有傳誦千年的桃花源奇景;有士琦中舉修橋而贊譽三百年的闕家橋;在漢騫中將的故鄉寧遠縣,有毛澤東賦詩贊譽的九嶷山美景;在賀龍兩把菜刀起家鬧革命的闕姓聚居地桑植和張家界市,有聯合國認定的「世界自然森林公園」之稱的武陵游覽勝地;在譽稱「闕半街」達500年的安北海城,有「梅城四奇」之稱的賞月鏡子岩(光潔如鏡的一面,有「明月」與天上明月相映成趣)、蟲鼠不浸廟(孔廟殿內木結構天頂和樑柱,至今找不到鼠咬蟲蛀之痕跡),陰河黑鯉魚(在城下橫貫10餘里的陰河內,有黑色鯉魚,食之清心明目,補腎壯陽)、神秘古神洞(橋下有三個大溶洞,寒者稱「陰洞」,暖著稱「陽洞」,陰陽二水注入下洞,洞深難測,令人稱奇)。在位於安化、漣源、寧鄉、新化四縣交界地帶,處於雪峰山脈中段之梅嶺峰脊上,有20金個山村聚居著3400多闕姓,此地有景多、洞多、廟多之特點,有如蓮花宮洞、龍井犀牛、筆架凌霄、熊耳浮青、仙岩佛像、黃羅湄塘、鏡泉玉月、芙嶺朝雲、泉塘佛玉、印石奇文等十景。位於闕氏久澤村之蓮花洞內,酷似宮殿,有幾十宮,已探進九宮,靈龜洞口之天然石橋下之水中有一巨石,昂首似龜;橋外是三十丈瀑布,奔騰而下,十分壯觀。毛澤東在青年時代曾游覽雷鳴洞、靈龜洞、紫雲山、南北兩塔、勸學所等數景。
1917年8月,毛澤東來安化作社會調查時,中途曾夜宿久澤村。在游覽梅城北寶塔時,於塔內題寫了「伊水拖藍,紫雲反照,銅鍾滴水,梅嶺寒泉」這之詩句,署名毛潤芝。其中「梅嶺寒泉」一句,據其同學羅馭雄等證明,是指闕氏所在地石橋灣村之「寒泉」,毛在此躚 過時,正值8月酷署,捧喝泉水,頓感清涼,因得詩句。1925年,毛澤東再訪安化,宣傳革命理論,推動農工運動。這兩次活動,影響很大。大革命時期,該地區在區農會和鄉農會會長闕良才、闕德秋等指揮下,農民運動搞得轟轟烈烈。並有闕太來、闕石人加入黨或紅軍,有太教、太和、太秀、家和等30餘名闕姓參加抗日,多數為國捐驅。有新吾、子城、世華、栩顧等十餘人參加學生運動。1949年初,創建了由闕迪祺、闕咸卿、闕萼卿等與他姓組成的久澤村中共地下黨支部,串連貧雇農,進行革命活動。因而久澤村被劃為革命老區,並樹有省委書記周里題寫的「毛澤東同志社會調查紀念碑」,以供後人學習。這類事跡,全省都有。
闕氏人材舉例 湖南闕氏人才,古今均較多。科舉及第者,有舉人、進士、翰林等多人。官職有刺史、太守、縣令等數十人,被封為義官或儒官者不少,僅安化就有幾代被封。如23世祖翊公在後漢為湖廣荊州剌史,被譽為「政治有聲,民懷其惠」。34世孝郎公,職授長沙千總。50世無惑公在唐代被授迪功郎,遷桃源任縣丞。53世邦智,在唐朝中舉,官任岳州刺史。62世汝績公,於宋淳佑二年,共薦舉授廣泛司法,遷湖南制司,參謀軍事。簡公系宋淳佑六年丙午科舉人,歷任至衡陽道。67世成可公,元薦舉任清江縣匕丞,以賢良方正升湖南潭州(今長沙)通判。73世桃源的士琦公,系明代進士,任南安知縣,後因德高望重被任為翰林院編修;著有《蝌蚪詩》、《餘仙草》等書。安化70世顏訓公子孫三代,「富甲梅城,好善樂施」。顏訓公曾代安邑完丁響一年,明弘治13年,獨資修建廣化寺;後又合修報恩寺,鑄大鍾;再捐次修北寶塔;並於石砧鋪捐資興修水壩,被命名為闕家壩,附近農民受益非淺,至今猶贊頌其功德。明正德三年戊辰歲(1508年),,其子志和公因救濟飢民,獻谷千石,而被「敕義官」。敕文曰:「今天下災荒,百姓窮苦……,闕志和首倡義能,出谷一千石賑眾,督府題聞,聯心嘉悅,今特敕為義官,授以七品職銜,冠帶榮身,乃命有司於通衢建恩榮坊以彰。朕,因民特加褒賜殊恩……」。其長子志泰亦被敕義官。顏訓之孫闕璇,因家資雄厚,學富才高,為家鄉做好事,並創修湖南闕氏譜牒,自韶梅公來湘後的160年間,只有「家乘之修」,族氏資料不多,璇公親赴江西老家收集老譜資料,於明嘉靖甲申年(1524年)創修安化闕氏族譜,因而被敕儒官。安化老譜記載:韶梅公因大明鼎定……後代賑飢代賦,名垂縣志,位列鄉賢,德業固美且善矣。「……而後清道咸以前,人文蔚起,冠蓋盈鄉,相傳有南門闕半街之稱,固安邑之旺族也。」這些名人事跡,為芙蓉國增添了光彩。
湖南闕姓讀書人,比古代較大,人才也有不和。寧遠的闕漢騫,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官至中將兵團司令、台灣防衛副總司令等職。抗日時期,曾率師空運緬甸解盟軍之圍後,在滇西揮師浴血奮戰,全殲日軍一整師,被譽為「驍將」。因北伐、抗日有功,榮獲勛章多枚;將軍善長書法,被譽為「撥雲體」,在台北舉辦個人書展,並著有《行草楷隸四體千字文》一書。漣源85世闕楚琳,畢業於中國大學經濟系。1926年,他暗寓京郊,作農工運動,遙為北閥之策應,創立社會科學研究會,結合有志青年,進行革命活動;1928年參加反帝斗爭,抵制日貨,險遭軍閥逮捕;後任晨光女子學院董事長及南口職校校長,1935年去逝。安化85世之勛吾教授,曾在遼大、武大任教達30多年,歷任武大歷史系教研室主任,古籍研究所付所長,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自著、合著、主編著作11部,發行量達733萬冊,多次獲省級優秀研成果獎。其叔父補山(新吾之父)於1949以前曾長期擔湖南省教育廳督學。桃源縣的84世嗣裔海卿,團才學兼優,成績顯著,曾升任縣委付書記兼縣長,後任常德市人大副主任、市鄉鎮企業局黨委書記等職。86世後裔迪祺,曾做過地下工作,1949年後任安化龍安區委委員,久澤鄉片總書記;晚年從醫,義務為民治病逾千人次,現今繼續為鄉親服務。漣源市伏口鎮的佐才,於1949年參軍,在抗美援朝的1951年,在戰斗中與毛岸英同時犧牲,被授與革命烈士稱號。望城縣的84世後裔正明,曾在部隊服務20多年,擔任團政委,立過戰功,今轉地方任株洲市效區政法委員會書記,為政法工作做出貢獻。

『捌』 麻陽縣的由來

歷史沿革:南朝陳天嘉三年(562年)置麻陽城,唐武德三年(620年),析沅陵、辰溪二縣地始置麻陽縣,治麻口,隸於辰州。宋熙寧八年(1075年)縣治移至錦和。元時隸沅州路。明隸沅州,又屬辰州府。清乾隆元年(1736年),沅州升府,改隸元州府。1937年屬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治乾州),1938年,隸沅陵行署。1949年隸沅陵專署,1952年隸芷江專署,是年12月,芷江專署易名黔陽專署,隸屬關系不變。1953年3月,縣治由錦和遷至高村,1981年6月以來,隸懷化行署。1988年10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麻陽縣,設立麻陽苗族自治縣,行政區域不變。

『玖』 湖南麻陽李氏有,科,昭,定,木,枝,葉,繁,昌嗎

湖南麻陽李氏是,科,昭,定,穆,枝,葉,凡,昌

閱讀全文

與麻陽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