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華佗的真名是什麼
佗(東漢朝永嘉元年~東漢朝建安十三年,公元145~208年) 華陀
名敷,字元化。沛國樵人(今安徽亳州),著名東漢中醫。
東漢末年在中國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史稱「建安三神醫」。其中,董奉隱居廬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理法謹嚴,被後世譽為「醫聖」;而華佗則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尤其以創麻沸散(臨床麻醉葯)、行剖腹術聞名於世。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醫家,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華佗出生在東漢末年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的一個普通士族家庭,約生於漢沖帝永嘉元年(乙酉,公元145年),逝世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208年)。
華氏家族本是一個望族,其後裔中有一支定居於譙縣以北十餘里處一個風景秀麗的小華庄。至華佗時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對華佗寄託了很大的期望。從其名、字來看,名「佗」,乃負載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華佗自幼刻苦攻讀,習誦《尚書》、《詩經》、《周易》、《禮記》、《春秋》等古籍,逐漸具有了較高的文化素養。
❷ 華佗的名字來竟然源於印度梵文,那他的真名是什麼呢
我們每當誇一個醫生醫術高明的時候都會說:華佗在世。華佗不但妙手仁心,還發明了麻沸散以及最古老的外科手術。
這純粹是無稽之談,華佗早就被清清楚楚的記在《三國志》和《後漢書》里,陳壽離華佗生活的年代只有三四十年,這種低級錯誤更不會犯。所以華佗的名字與印度有關,但是他是實實在在的中國人,毋庸置疑。
❸ 華佗叫什麼名字,哪個朝代的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據人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這考證很可疑。因為《後漢書·華佗傳》有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也有說他壽至一百五六十歲仍保持著六十多歲的容貌,而且是鶴發童顏的記載。據此,華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歲。華佗生活的時代,當是東漢末年三國初期。那時,軍閥混亂,水旱成災,疫病流行,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當時一位著名詩人王粲在其《七哀詩》里,寫了這樣兩句:「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這就是當時社會景況的真實寫照。目睹這種情況,華佗非常痛恨作惡多端的封建豪強,十分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不願做官,寧願捍著金箍鈴,到處奔跑,為人民解脫疾苦。
不求名利,不慕富貴,使華佗得以集中精力於醫葯的研究上。《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葯」。人們稱他為「神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但不能說,他的醫學經驗因此就完全湮沒了。因為他許多有作為的學生,如以針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吳普本草》的吳普,著有《本草經》的李當之,把他的經驗部分地繼承了下來。至於現存的華佗《中藏經》,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當時尚殘存的華佗著作的內容。
華佗高明之處,就是能批判地繼承前人的學術成果,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立新的學說。中國的醫學到了春秋時代已經有輝煌的成就,而扁鵲對於生理病理的闡發可謂集其大成。華佗的學問有可能從扁鵲的學說發展而來。同時,華佗對同時代的張仲景學說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讀到張仲景著的《傷寒論》第十卷時,高興地說:「此真活人書也」,可見張仲景學說對華佗的影響很大。華佗循著前人開辟的途徑,腳踏實地開創新的天地。例如當時他就發現體外擠壓心臟法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這類例子很多。最突出的,應數麻醉術—酒服麻沸散的發明和體育療法「五禽之戲」的創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葯品作為麻醉劑,在華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過,他們或者用於戰爭,或者用於暗殺,或者用於執弄,真正用於動手術治病的卻沒有。華佗總結了這方面的經驗,又觀察了人醉酒時的沉睡狀態,發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術,正式用於醫學,從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技術和療效,並擴大了手術治療的范圍。據日本外科學家華岡青州的考證,麻沸散的組成是曼陀羅花一升,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川芎各四錢,炒南星一錢。自從有了麻醉法,華佗的外科手術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他治病碰到那些用針灸、湯葯不能治癒的腹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沖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後沒有什麼知覺了,就施以外科手,剖破腹背,割掉發病的部位。如果病在腸胃,就割開洗滌,然後加以縫合,敷上葯膏。四五天傷口癒合,一個月左右,病就全好。華佗在當時已能做腫瘤摘除和胃腸縫合一類的外科手術。一次,有個推車的病人,曲著腳,大喊肚子痛。不久,氣息微弱,喊痛的聲音也漸漸小了。華佗切他的脈,按他的肚子,斷定病人患的是腸癰。因病勢凶險,華佗立即給病人用酒沖服「麻沸散」,待麻醉後,又給他開了刀。這個病人經過治療,一個月左右病就好了。他的外科手術,得到歷代的推崇。明代陳嘉謨的《本草蒙筌》引用《歷代名醫圖贊》中的一詩作了概括:「魏有華佗,設立瘡科,剔骨療疾,神效良多」。可見,後世尊華佗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實的。
「五禽之戲」,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能得到舒展的醫療體操。動作是模仿虎的撲動前肢、鹿的伸轉頭頸、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腳尖縱跳、鳥的展翅飛翔等。相傳華佗在許昌(縣名,在河南省)時,天天指導許多瘦弱的人在曠地上作這個體操。說:「大家可以經常運動,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
華佗除系統地接受古代的醫療經驗外,還能很好地重視和應用民間的醫療經驗。他一生游歷了不少地方,到處採集草葯,向群眾學習醫葯知識。在向民間找葯的同時,還從民間搜集了不少單方,經常用這些單方來治病。有一次,華佗在路上遇見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吃不下東西,正乘車去醫治。病人呻吟著十分痛苦。華佗走上前去仔細診視了病人,就對他說:「你向路旁賣餅人家要三兩萍齏,加半碗酸醋,調好後吃下去病自然會好。」病人按他的話,吃了萍齏和醋,立即吐出一條象蛇那樣的寄生蟲,病也就真的好了。病人把蟲掛在車邊去找華佗道謝。華佗的孩子恰好在門前玩耍,一眼看見,就說:「那一定是我爸爸治好的病人。」那病人走進華佗家裡,見牆上正掛著幾十條同類的蟲。華佗用這個民間單方,早已治好了不少病人。
華佗由於治學得法,醫術迅速提高,名震遠近。他的同鄉曹操,常患頭風病,請了很多醫生治療,都不見效。聽說華佗醫術高明,就請他醫治。華佗只給他扎了一針,頭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發,就強要華佗留在許昌做自己的侍醫,供他個人使喚。華佗稟性清高,不慕功利,不願做這種形同僕役的侍醫。加上他「去家思歸」就推說回家鄉找葯方,一去不返。曹操幾次寫信要他回來,又派地方官吏去催。華佗又推說妻子病得厲害,不肯回來。曹操為此大發雷霆,專門派人到華佗家鄉去調查。他對派去的人說:「如果華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給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要是「虛詐」,就逮捕治罪。」不久,華佗被抓到許昌,曹操仍舊請他治病。華佗診斷之後,說:「丞相的病已經很嚴重,不是針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還是給你服麻沸散,然後剖開頭顱,施行手術,這才能除去病根。」曹操一聽,勃然大怒,指著華佗厲聲斥道:「頭剖開了,人還能活嗎?」他以為華佗要謀害他,就把華佗關到牢里去准備殺掉。曹操的一位謀士請求說:「佗方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加全宥」。曹操不聽,說:「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邪?」竟然把這位在醫學上有重大貢獻的醫生殺害了。臨死,華佗把在獄中整理好的醫著交給牢頭說:「此可以活人」。沒想到,這個牢頭害怕,不敢接受。華佗只好忍痛,「索火燒之」。
華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還永遠懷念他。江蘇徐州有華佗紀念墓;沛縣有華祖廟,廟里的一副對聯,抒發了作者的感情,總結了華佗的一生:
「醫者刳腹,實別開岐聖門庭,誰知獄吏庸才,致使遺書歸一炬;
士貴潔身,豈屑侍奸雄左右,獨憾史臣曲筆,反將厭事謗千秋。」
華佗還是一名能運用心理療法治療疾病的專家。一次,一位太守請他看病,華佗認為經過一次大怒之後,他的病就會好。於是他接受了許多財物,卻不給他好好看病,不久又棄他而去,並留下了封書信罵他。太守大怒,讓人去追,他的兒子知道事情的真相,便悄悄攔住了去追趕他的人。太守在極度憤恨之下,吐出了幾升的黑血,病很快就好了。
關於華佗醫術記載還有,他曾經替廣陵太守陳登治病,當時陳登面色赤紅心情煩躁,有下屬說華佗在這個地方,後來他就命人去請華佗,為他診治,華佗先請他准備了十幾個臉盆,然後為他診治結果陳登吐出了幾十盆的紅頭的蟲子,為他開了葯,說陳登是吃魚得的這個病,告訴他這個病三年後還會復發,到時候再向他要這種葯,這個病就可以根治了,並且臨走告訴了他(華佗家)的地址,那年陳登36歲,結果果然陳登三年後舊病復發,並派人依照地址尋找,可是華佗的葯童告訴陳登的使者說華佗上山采葯還沒回來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回來,結果陳登39歲時就是因為這個病去世的,其實華佗的醫術是很好的,只是那個廣陵太守運氣不好,沒能等到他采葯回來,這是華佗醫治的所有病人的唯一的一個例外.(依據見三國志*陳登傳)
華佗還十分提倡導引養生。他創編了「五禽戲」,就是模仿五種動物的形態、動作和神態,來舒展筋骨,暢通經脈。五禽,分別為虎、鹿、熊、猿、鳥,常做五禽戲可以使手足靈活,血脈通暢,還能防病祛病。他的學生吳普桑用這種方法強身,活到了90歲還是耳聰目明,齒發堅固。
曹操患了頭風病,每次發作都十分痛苦,聞得華佗醫術超群,就把他召來,留在身邊。每次發病時,華佗就用針刺他的鬲俞穴,頭痛馬上就停止了。但華佗心繫百姓,不願侍候王公貴族,便稱妻子有病告假回家,又久不回朝。曹操十分生氣,派人前去追查,發現他妻子無恙,便將華佗關進牢房,處以死刑。臨刑前,華佗將一本書拿了出來,交給獄卒說:「這本書可以用來救人。」獄卒不敢收,華佗也不強求,便將書燒了。華佗被處死後,曹操頭風病犯了的時候,無人醫治,就越來越重,十分痛苦,但他仍在怨恨華佗,說華佗明明能根除他的病,卻不一次治好,藉此來抬高自己,就算不殺他,他也不會為自己治好病的。直到他的愛子倉舒病危時,才嘆息道:「我後悔把華佗殺死了,否則我的孩子也不會死了。」
華佗是我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外科醫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針、灸等方法,並擅長開胸破腹的外科手術。外科手術的方法並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礎上的中醫學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主張之下,外科手術在中醫學當中並沒有大規模的發展起來。有些醫史學家考證出,華佗所用的治療方法在印度醫學中有所記載,他使用的麻沸散中主要葯物「蔓陀羅花」也是印度所產,因此他們提出華佗一生游歷於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的天竺醫生。這種說法雖不可考,但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中醫外科並不是不存在,而且遠在漢代,就曾經達到過相當高的水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中醫學在理論和實踐方法上的不斷進步,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通過針灸、葯物等治療方法達到治癒的效果,而這些痛苦大、損傷重、傷經斷絡的外科方法就漸漸被更加「文明」和「簡便」的內治法取代了,這並不是一些人認為的中醫的缺陷。相反,這實際上是一種文化造就的文明,中國特殊的文化氛圍造就了中醫學的特殊研究方法,在這種條件下,中醫學同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許多其它醫學只能使用外科方法解決的問題在這里卻可以使用內治的方法達到同樣的效果,不得不承認它超越的科學性和其理論的精妙深遠。同時,這也是中醫學一直以其理論凌駕於其他醫學,經久不衰的根源所在。
醫學家 神醫華佗
麻沸散
提起華佗,人們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一位能治百病的醫生。在我國著名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段專門描寫華佗為蜀國名將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其實,華佗對人類的貢獻遠不止此,他在醫學上的創見,領先於西方1000多年。
華佗生於我國東漢末年,距今有1700多年。他是沛國譙郡(現在安徽省毫縣)人。他熱愛醫學,從小就鑽研醫術。他立志要做一名為人排憂解難的醫生,曾經有人推薦他到官府做官,被他婉言拒絕了。他背起葯箱,雲游四方,為百姓們治病。由於他醫術高明,很快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
有一次在行路途中,華佗見一群人圍在路旁。他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名車夫倒在地上。只見那車夫面色蠟黃,兩腳蜷曲,雙手捂肚,不住地發出難以忍受的痛苦聲音。華佗見狀,立即放下葯箱,蹲在地上為病人檢查。過了一會兒,華佗轉身對圍觀的人們說:「他這是患了腸癰(闌尾炎),如果早些治療,針灸就可以了。」「難道他現在無望了?」周圍的人急切地問。華佗笑著搖了搖頭說:「別急,別急,這點小病算不了什麼。不過,我需要將他的腸子取出來治療。」聽說剖腹取腸,有的人嚇得伸了伸舌頭,還有的人情不自禁地倒吸了一口涼氣。因為他們想像不出剖腹將有多麼疼痛。華佗自若地取出一包葯末,叫人取些酒來,給病人沖服下。不一會,病人安靜下來,又過了一會,病人竟酣然大睡進人了夢鄉。華佗讓人把車夫抬到附近的一個房子里,用手術刀,將車夫的肚皮劃開,取出病人的腸子,切掉潰爛的那一段,縫合以後,敷上生肌的葯膏。這一切工作完成以後,病人睡醒過來,睜開雙眼,驚奇地發現自己的肚子不再疼了。當他得知剛才發生的一切時,感激地拉著華佗的手連聲說道:「您救了我的命,我真不知如何感謝您才好。您真是一位神仙呀!」旁人問華倫在手術前給病人吃了什麼,使他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沒有疼痛感覺。華佗笑著從箱里拿出一些粉末,說:「就是它,叫做 『麻沸散』。吃了它,任憑你做什麼手術也不會感覺疼痛。」有個小夥子大聲問道:「是哪位神仙下凡送給您的?」華佗微笑著指指眾人,又指指自己,說:「說到神仙,那可多呢,我就是根據鄉親們的提示,自己加以總結以後配製而成的。」
幾天以後,車夫的病完全好了,又和其他的人一樣出現在大路上。華佗醫術高明的消息不脛而走,「麻沸散」的神效功能也隨著華佗的名字傳遍了千家萬戶。
麻沸散是華佗製造的一種很有效的麻醉葯,這種葯如果和酒一起服用,則效力更大,能起到全身麻醉的效果。而醫學上現代採用的麻醉葯劑,僅僅有100多年的歷史。很早以前,歐洲人作手術,用的是放血的方法使病人休克,然後再進行手術。用這種方法,非常危險,血放多了,病人就永遠醒不過來。即使不發生危險,病人也因手術前大量失血,造成身體極度虛弱,對於恢復健康是很困難的。1842年,法國人黑克曼開始用二氧化碳作麻葯,但這只能用在動物身上,而不能用於人。過了兩年,美國人柯爾頓用一氧化二氮做麻葯,效果也不太好。直到1848年美國人莫爾頓才開始用乙醚做麻葯,今天西醫還用這種葯物。我國神醫華佗使用麻沸散為病人做手術,至少比西方早1600年左右。但可惜此方失傳,幸有史書記載了這一奇跡。我國歷史文獻《後漢書》中記載:「若疾病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可見,麻沸散的發明及其使用,不能不說是世界醫學史上的一個奇跡。
五禽戲
古代的人們,由於科學不發達,錯誤地認為「死生由命,富貴在天」,認為人們只能聽憑老天爺的擺布。而華佗卻不相信這一套。他認為,人完全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積極主動的作用,增進健康,抵禦疾病。他贊成我國古代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重預防思想。
有一天,他對他的學生吳普說:「你懂得『戶樞不蠢,流水不腐』的道理嗎?人得了疾病就是因為氣血不流通造成的。如果人經常活動,讓氣血暢通,就可以增強體質而減少疾病。」
華佗自己就很注意鍛煉,每天早晨,他都在院子里活動,然後再看書或給人醫診。每當他坐的時間久了,就停下工作,伸伸手臂,抬抬腿腳,頓時覺得精神清爽。他相信人的生命不在於天,而是在於運動。他一直想找出一個辦法來,使人能夠延年益壽。
有一天,華佗看見老鷹在天上翱翔,兩只伸張開了的翅膀帶動著軀體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飛。由此,他想起了草原上的鹿,山嶺上的虎以及森林中的猿猴和狗熊,它們是那樣的強健,又有各自的特點。如果我們能夠取其所長,用於自身,豈不能像它們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地上嗎?從此以後,華佗潛心鑽研這五種禽獸的動作特點,然後根據醫書上的穴脈原理,創造了一套醫療體操,稱作「五禽戲」。五禽戲就是要求人們模仿虎、鹿、熊、猿、鳥做出各種動作,以促進血液循環,使全身關節和肌肉都能得到舒展,以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目的。
華佗的「五禽戲」很受人們的歡迎,很快就在許昌一帶普及開了。有許多體弱的人由於堅持做「五禽戲」,體質明顯地得到了增強。有一個人胃口不好,經常瀉肚。由於做了「五禽戲」,沒有服葯,三個月病就完全好了。華佗的學生吳普,依照這個方法堅持鍛煉,活到90多歲,卻仍然「衛目聰明,牙齒完堅」。
早在1700多年前,華佗就能把預防和治療結合起來,把鍛煉放在首要位置,這是對人類健康事業的一大貢獻。他提出的「生命在於運動」的思想,至今仍對人類的保健起著積極的指導作用。
無視權貴
華佗生活的年代,正值我國東漢末年,當時宦官專權,政治腐敗。由於連年戰亂,政府對農民的搖役、賦稅不斷增加,廣大勞動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華佗對百姓的不幸非常同情,他發誓要為解除百姓痛苦貢獻自己的一切。
華佗長年在民間行醫,與廣大勞動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只要遇見病人,他就熱心地醫治,從不計報酬。
有一次,華佗給一個船夫看病,經診斷是脾臟爛了。他給船夫喝了自製的麻沸散,打開肚皮,把潰爛的部分除去,然後縫合好傷口,又給他吃了點葯,一個月左右病人就痊癒了。
又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個咽喉阻塞病患者,病人吃不下東西,只是呻吟不止,十分痛苦。華佗看後什麼也沒說,走到路旁的一家鋪子里,找主人要了一碗蒜泥加醋,經他調和,給病人灌了下去。不一會,一條長長的蟲子從病人嘴裡吐了出來,病人立即就好了。病人全家對華佗感激不盡,要重謝他。華佗再三推辭後,頭也不回地趕路去了。
華佗給人看病,非常認真仔細,他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注意發病特點,做到對症下葯,效果顯著。一次,兩個病人都來看病,二人都是頭痛發燒。華倫一一檢查了他們的病情後,給他們二人開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葯。他讓一個病人吃瀉葯,而讓另一個病人吃發散的葯。兩人迷惑不解。華佗耐心地對他們說:「你二人雖然都是頭痛發燒,但引起的原因不同。一個是傷食,吃得太多了;另一個是外感風寒引起感冒。所以你們的葯就不一樣哩!」說得病人解除了疑慮。他們按華佗的要求服了葯,第二天果然全都好了。
東陽地區有個叫陳叔山的,他兩歲的兒子患了病。華佗聽說以後,連夜趕到那裡。原來陳叔山的兒子患了痢疾,生命危在旦夕,幸虧華佗及時趕到,才挽救了他的性命。
華佗給人看病,不講價錢,不怕路遙,不辭辛勞,廣大勞動人民非常愛戴他,親切地稱他是民間醫生。
當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稱雄中原。有一天,他頭疼如裂,派人去把華佗找來。華佗來了以後,仔細給他進行了診斷,確定他是偏頭風病。他取出銀針,在曹操的頭上只扎了幾針,頭疼馬上就止住了。曹操見華佗果然醫術高明,就想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並許以高官厚祿。但華佗拒絕了曹操的要求,他不願意留在許昌享清福,他要為天下廣大百姓排苦難。為了脫身,他謊稱自己的妻子病了。這一方法果然奏效,曹操放他回家照看妻子,要他妻子的病好以後立即返回。誰知華佗一走,許多天都沒有回來。原來,他惦記著鄉親父老,惦記著他的病人。離開曹操以後,他又雲游四方,為人民行醫看病去了。
曹操哪肯罷休,氣沖沖地派人把華佗抓了回來。此時,曹操的頭疼病又復發了,他讓華佗給他看病。華佗放心不下他的病人,請求給曹操治完病後立即放他回去,曹操沒有答應。華佗一氣之下拒絕給曹操針灸,曹操用死要挾他。華佗毫無懼色,大義凜然。曹操沒有辦法,將他打入了死牢。華佗知道自己在劫難逃,就託人拿來筆硯,把自己多年來行醫看病的心得體會寫了幾本書,在臨刑的前一天送給了獄卒,托他把這些寶貴的經驗傳下去,為人民免除病憂。誰知獄卒膽小怕事,不敢接受華佗的醫書。無奈何,華佗只好眼含熱淚,將這些材料扔在火中燒掉。第二天,曹操派人殺了華佗。一代名醫就這樣告別了人間。
華佗的被害,是我國醫學界的一大損失。他雖然沒有留下什麼專著,但他的學生吳普、李當之等人,部分繼承了華佗的經驗和知識,編寫了《吳普本草》、 《本草經》等醫書,對祖國的醫學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❹ 華佗名字的含義
華佗這個名字,是梵文字,不是中文字。因為根據三國志的傳記,華佗是有名字的,他叫華元華,他不叫華佗華佗兩個字,在古代漢語中念「GATA」,而「GATA」就是佛經裡面的古代印度的醫葯之神。華佗是外國名字。
❺ 華佗的名字來源於印度梵文,他的真名幾乎沒人知道嗎
華佗是我國古代最有名的神醫,他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還發明了古老的外科手術,被後世稱為"外科鼻祖"。時至今日,當我們形容一位醫生醫術高明時,仍然會用到"華佗再世"這個成語,足可見華佗在中國歷史上深遠而重要的影響力。
可是,在我們頌揚華佗的同時,很多人卻忽略了一個歷史真相:"華佗"這個名字其實並不是他的本名,而僅僅只是一個綽號,他的真實名字應叫做華敷。上世紀早期,著名的歷史學泰斗陳寅恪先生率先提出了這個觀點,轟動了當時的文化界。
華佗這個綽號在當時流傳度非常的廣,以至於陳壽在寫《三國志》時,就直接將他稱呼為"華佗",甚至連他原來的本名都沒有提。 後世又受陳壽的影響,乾脆就都遺忘了他的本名,直接稱呼他"華佗"了。
後來,因為華佗這個名字,甚至還流傳著一種華佗是印度人的說法,其實這也是不對的。華佗的事跡清晰的記載在《三國志》和《後漢書》中,陳壽的生活年代距離華佗只有三四十年,作為一個史學家,他應該是不會寫錯的。華佗這個名字與印度梵文有關,但他本人的家鄉在沛國譙縣,和曹操是同鄉,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❻ 華佗其字和名由來,求解。
華佗,名敷,漢末名醫。生於沛國樵(安徽毫縣),卒於公元208年。「華佗」二字的古章與梵語中「葯」相應,「華佗」實為葯神之意,也正暗合華姓。因其醫術高明,人們便將他尊為具有印度神話色彩的「葯神」,而稱之為「華佗」,並一直沿用下來。他的本名「敷」反倒不為人所知了。
❼ 華佗被稱為什麼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華佗本是士人,一身書生風骨。數度婉拒為官的薦舉,寧願手捏金箍鈴,在疾苦的民間奔走。行醫客旅中,起死回生無數。他看病不受症狀表象所惑,他用葯精簡,深諳身心交互為用。他並不濫用葯物。他重視預防保健,「治人於未病」,觀察自然生態,教人調息生命和諧。但對於病入膏肓的患者,則不加針葯,坦然相告。他的精湛醫術或許終將由現代科技趕上,是這種不貪富貴、看重生命的風范,使人懷念不已。
華佗經過數十年的醫療實踐,熟練地掌握了養生、方葯、針灸和手術等治療手段,精通內、外、婦、兒各科,臨證施治,診斷精確,方法簡捷,療效神速,被譽為「神醫」。
對此,《三國志》、《後漢書》中都有一段內容相仿的評述,說他善於養生(「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用葯精當(「又精方葯,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針灸簡捷(「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手術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積聚」、「斷腸滴洗」)。所留醫案,《三國志》中有十六則,《華佗別傳》中五則,其他文獻中五則,共二十六則,在先秦和兩漢醫家中是較多的。
❽ 華佗的名字叫什麼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
❾ 華佗其字和名由來
華佗二字的古章與梵語中"葯"相應,華佗實為葯神之意,也正暗合華姓。因其醫術高明,人們便將他尊為具有印度神話色彩的"葯神",而稱之為「華佗」,並一直沿用下來.他的本名「敷」反倒不為人所知了.為什麼華佗被稱為"神醫"扁鵲非神醫華佗是神醫扁鵲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
❿ 聖手華佗的由來是什麼
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說了這樣一個故事。關雲長在樊城一戰中,右臂被毒箭射中,而且箭毒已滲入骨頭,整個右臂也已青腫,不能活動。關公為了不貽誤戰機,不肯撤至荊州休息。全軍將士正在為這件事著急時,有一個醫生來到中軍帳前,願為關公治病,這位醫生看過傷勢之後,決定立刻進行手術,可又擔心關公受不了疼痛。關公笑著說道:「吾視死如歸,有何懼哉?」關公喝完幾杯酒,一面與馬良下棋,一面伸出右臂讓醫生進行手術。這醫生用一把鋒利的刀將皮肉割開,見到箭毒果真已滲入骨頭,就用刀在骨頭上刮箭毒,悉悉作聲。箭毒刮干凈後,敷上葯,用線再將皮肉縫好,順利地結束了手術。又過了些日子,關公的箭傷就痊癒了。
後人有詩說:「治病須分內外科,世間妙藝若無多。神感罕及惟關將,聖手能醫說華佗。」
這位醫生正是生活在東漢末年的華佗。華佗,別名敷,字元化,沛國譙郡,今安徽省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