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青花瓷的故事的來源
方文山因認識了幾個鑒賞古董藝術的朋友,在與他們時而青銅、時而宋瓷、時而明清傢具等橫跨千年談古論今的聊天中,觸發其想用那些傳世的中華藝術品來當歌名的動機。
當時方文山第一個想到的是青銅器,原本是要以殷商時期開始鑄造的青銅器來做為歌名,以青銅的厚實來象徵愛情的堅貞;以千年斑駁的銅銹來比喻世事的滄桑;
以器皿上難解的銘文來闡述誓言的神秘。但剛開始落筆時卻發現周傑倫這首曲的曲調溫柔委婉、淡雅脫俗,以至於其腦海中浮現的全是煙雨江南的畫面。又因當時的青銅器也同時製作成殺敵的兵器,這顯得「青銅器」這三個字太過厚重笨拙,充滿廝殺的硝煙味,於是尚在構思中的歌詞尚未落筆便已放棄。
後來方文山再選定宋朝時曾盛極一時的汝窯瓷,主要是因為它的珍稀度。
因為戰亂的關系,與釉料配方與燒制過程的窯變等因素,全世界現傳世的汝窯珍品竟只有70餘件,堪稱國之重寶,彌足珍貴。但問題又來了,因為純正上品的汝窯,只有一種顏色,就是「天青色」;
完全沒有任何花俏的紋飾,而且造型簡單素雅,在我看來猶如現今極簡主義大師的作品,雖有一種樸素的內涵,與經久耐看的質感,但總覺得不足以形容詭譎多變,愛恨兼具的愛情。
雖然最後還是沒有用汝窯當歌詞名,但我在收集寫作資料的過程中,卻因為一句「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詞句,觸發其靈感而寫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煙雨」。
此話據傳語出宋徽宗,因當時的汝窯專供宋皇室使用,而窯官將汝窯瓷燒制完成後,請示宋徽宗為其色定名時,徽宗御批:「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此後,天青色即為汝窯瓷欽定的顏色名。
但後來方文山還是放棄用汝窯當歌名,除了因為它的特性不適用於纏綿悱惻的愛情外,汝窯的名字也稍嫌不夠凄美。幾經轉折,最終歌名才確定用初燒於唐代至今已綿延一千多年為中國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銷藝術品青花瓷。
當初當方文山確定了「天青色等煙雨」的歌詞後,沒多久就又順手寫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於是副歌第一行的關鍵詞即孕育而生:「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因歌詞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無法自己出現的,它必須耐心的等待一場不知何時會降臨的雨,才能夠在積雲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顏色出現。
因為雨過天晴後才會出現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方文山倒過來說,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還有,之所以用「煙雨」,而不用「下雨」,則純粹是因為煙雨的意境比較美。
「惹」這個字在歌詞中的用法是方文山從六祖惠能那句著名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中得到的體會。
寫「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這句時,方文山先用「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這段文言詞句以景入情,然後再承接較為白話的下一段「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以為對仗。因為芭蕉與門環都是靜態的實物,只能被動的等驟雨,等歲月侵蝕後慢慢氧化的銅綠;
但人稱代名詞的「我」卻跟芭蕉與門環不一樣,因為「我」是可以自由移動的,於是我偶然間經過江南小鎮邂逅「惹了」你,並不是被動的等你了,而是主動的去認識你。
所以雖然同樣都是用動詞的「惹」,但其主動與被動性卻迥然不同,而且在這段詞里方文山一連用了三個「惹」字,字義相同,用法卻不同,饒富趣味。總之這首歌方文山寫的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1)青瓷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歌曲MV:
《青花瓷》MV由演員陳楚河主演,以古裝演出愛情輪回的生死契闊。首次拍攝MV的陳楚河表現可圈可點,
讓周傑倫相當贊賞,MV里穿梭時空的劇情,讓他不管是演出現代時裝、或是以古裝扮相吊鋼絲飾演英姿換發的大俠,都一樣禁得起考驗。
《青花瓷》的MV也有如歌詞般的意境,描述一段輪回的愛情故事,為呼應之前《發如雪》MV一樣有著前世今生的感情糾葛,連女主角也刻意找來當初擔任發如雪女主角的夏如芝。
MV中陳楚河扮演的大俠因為心愛的女人被擄走,必須拿稀世珍寶《青花瓷》去交換,沒想到壞人在拿到《青花瓷》之後還是殺死了陳楚河的愛人,時空流轉來到了現代的古董拍賣場,夏如芝飾演大哥的女人在拍賣場上標下了流傳久遠歷史的《青花瓷》,還在拍賣場上邂逅了陳楚河,私下幽會的代價,卻蘊釀一場悲劇。
『貳』 「青瓷」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什麼要叫「青瓷」
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外交符號和象徵,在我們國家,像熊貓,京劇,茶葉還有瓷器,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對外展示的名片,而瓷器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中國的英文名字翻譯過來在西方當中就是瓷器的意思,所以瓷器在我們國家對外展示這一方面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的。青瓷作為瓷器的一種,是屬於比較古老的瓷器,它出現在商周時期,之所以被稱為青瓷,也是與它燒制出來呈青綠色有著很大的關系。
三、因顏色而得名在瓷器中,有很多都是根據瓷器的外在特徵來給它取名字的,像青花瓷,青瓷等等。青花瓷就是因為在它的瓷器外表上有著很多精美,古典的花樣,而且還是用青色描繪出來的,青瓷就更加的言簡意駭了,原始的青瓷因為在燒制的時候,裝飾材料當中的鐵元素與氧氣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所以燒制完成之後就會呈現出一種青綠色,因此它就被稱為青瓷。
『叄』 青花瓷的由來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於青花瓷的濫觴期。人們能見到的標本有20世紀70—80年代揚州出土的青花瓷殘片二十餘片;香港馮平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青花條紋復;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花卉紋碗;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魚藻紋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點彩梅朵紋器蓋。
通過對揚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進行研究,並對唐代鞏縣窯的物質和技術條件進行分析,初步斷定唐青花的產地是河南鞏縣窯。近些年來在鞏縣窯窯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標本,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唐青花的產地就在河南鞏縣窯。
『肆』 瓷器是怎麼由來的
中國瓷器的發明和發展,是有著從低級到高級,從原始到成熟逐步發展的過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已出現了原始青瓷,再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東漢時期終於擺脫了原始瓷器狀態,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器,這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宋代是我國瓷器空前發展的時期,當時出現了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的局面,除青、白兩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繪瓷紛紛興起。這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發展臻於鼎盛,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這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景德鎮瓷業盛況空前,至今保持著中國瓷都的地位。
『伍』 珠光青瓷的由來
公元15世紀,相傳日本一位被譽為「茶湯鼻祖」的高僧名叫珠光文琳或曰村田珠光。珠光大師喜好中國茶文化,特別喜歡使用的茶具是一種中國茶盅。這是一種枇杷黃色、釉潤、深腹、斂口、小圈足的小碗,碗口以下弧狀內收,器內壁刻劃有簡筆花草,間配「之」字形篦紋,器外通體刻劃摺扇紋,在日本也叫貓爪紋。這種青瓷,流傳日本時沒有名稱,人們就以茶湯鼻祖珠光師傅名字命名:「珠光青瓷」。
『陸』 龍泉青瓷的瓷窯傳說
宋朝龍泉曾有兄弟二人燒窯,哥哥的技術比弟弟高明一些,因而招致了弟弟的嫉恨,為破壞哥哥的聲譽,弟弟往哥哥的釉料中添加了許多草木灰,待燒制出來後,瓷器已經全裂開了,雖然這種裂痕和一般的裂痕並不一樣,有的像是冰裂紋,有的像魚仔紋,還有的像蟹爪紋,裂痕中自有一番情趣,但卻已經變成了瑕疵品。哥哥無奈,只有把它們拿到市場去想要低價處理掉,可沒想到人們在見慣了傳統的瓷器後,竟對這種有裂痕的瓷器十分有興趣,這批瓷器一搶而空,而哥窯也因此名滿天下,成為了宋代的官窯。而弟弟則延續著原來地燒制技術,一直沿用至今,並被譽為「雪拉同」,從此也就開創了龍泉青瓷哥弟窯在釉色、泥土等方面富有各自特色卻各不相容,平分秋色的局面。
龍泉青瓷開創第二春,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在磚窯里調制泥土收縮比例,掌控燒窯溫度,並克服來之釉色配方的困難,在一方面要保持哥弟窯特色的同時,又融入新的時代特色,並要將二者完美結合,使新的瓷器技術既有豐富的裂紋,又有光滑的手感和整體感。這就是哥弟結合。 在英語詞彙中,有一個單詞celadon,專門指稱中國青瓷。其詞源來自於法語「雪拉同」。而「雪拉同」原是著名舞劇《牧羊女亞司泰來》中男主人公的名字。
這里有一個真實而動人的故事。
十六世紀晚期,法國巴黎盛行羅可可藝術,非常講究新藝術的別致精美風格。這時,一個阿拉伯商人從中國購了一批龍泉青瓷來到巴黎。
阿拉伯商人與巴黎市長是好朋友。這一天,市長在官邸為女兒舉行婚禮。婚禮非常華麗,熱烈,隆重,巴黎的達官貴人、名流淑女,群賢畢至。隨著優美的音樂,台上演著舞劇《牧羊女亞司泰來》。
阿拉伯商人提著一隻精緻的皮箱來到市長官邸,向市長、新娘、新郎道喜。他打開皮箱,取出一件龍泉青瓷擺在市長面前,說:「先生,這是我送給新娘的結婚禮物。」
市長面露喜色,捧起青瓷,仔細觀賞。瓷器通體流青滴翠,玲瓏剔透,幽雅靜穆。市長眉色飛揚,嘖嘖稱奇:「美極了!美極了!美得無與倫比!」
新娘十分喜愛,問道:「尊敬的先生,這么漂亮的寶貝從哪裡來的啊?」
「東方的古國中國。」
「太美了!它叫什麼名字?」
「這個……」阿拉伯商人拍拍腦門,搖了搖頭:「對不起,小姐,我忘記了它的名字了。」
「噯,真可惜,這么漂亮的寶貝竟然沒有名字。」
此時,市長高興地喊起來,「女士們,先生們,請過來觀賞中國的寶貝。快過來看看,為它取個世界上最美麗,最動聽的名字。」
貴賓們紛紛圍上來,爭相觀看,嘖嘖稱贊,一時間,許多美妙的贊辭落到了這件青瓷的身上。但市長對賓客們取的名字並不滿意。正在這時,舞台上傳來優美的情歌。市長往舞台上瞟了一眼,雪拉同與他的情人牧羊女邊歌邊舞,雪拉同身上那件碧青華麗的衣裳,飄忽在市長眼前,異常美麗。他心中豁然一亮:雪拉同的衣裳與中國的寶貝相似,雪拉同的藝術形象與中國寶貝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他把青瓷高高舉起,大聲嚷道:「雪拉同,中國的雪拉同!」
從此後,龍泉青瓷——「雪拉同」的美名蜚聲歐洲。歐洲人以「雪拉同」作為最珍貴的禮品贈送朋友,表示相互的深情厚意,如同雪拉同與牧羊女那樣的純潔高尚的愛情。
這是一個喜劇色彩濃郁的西方故事,但在「雪拉同」的誕生地,卻流著另外一個感人至深的悲壯傳奇。
這是一個關於祭碗窯的故事。有一個善良、美麗的姑娘叫葉青姬,她的父親葉老大帶領窯工們正為窯主燒制一批宮廷祭用瓷: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燒了一窯又一窯,盡是些歪頭劈腦的廢品。眼看工期將到,窯主發怒,宮廷派來的監工更是惱羞成怒,揚言這最後一窯再不成功,就要把葉老大一家和所有窯工全部問斬。
善良、剛毅的葉青姬,為了拯救父親、家人和相濡以沫的窯工們,縱身祭窯。
失去女兒的葉老大,強忍悲痛,對燒窯更加謹慎了。終於,葉老大燒出了溫潤如玉、清脆韻致、明滑透亮的青瓷。大家都說,這是葉青姬的化身,所以才燒出如此精品。為了紀念葉青姬,窯工們稱她為「九天玄女」,世世代代供奉在自己的窯場里。同時,將貢品瓷器以龍泉方言稱作「青瓷」,諧音「青姬」。在龍泉期間,從今天的陶藝師嘴裡聽到上面兩個關於青瓷的故事,深為感嘆。前者是喜劇,是美好;後者是悲劇,是悲壯。前者是對青瓷的無限贊美,是對青瓷藝術造詣的極致評價;後者是對青瓷誕生之不易的崇敬,是創造者對創造物的虔誠神化。在筆者看來,這兩個故事,正好是從兩角度,闡述了青瓷所隱含的神奇寓意。
「雪拉同」——巴黎為之傾倒,歐洲為之傾倒,寓意著青瓷的神奇價值和藝術魅力;「葉青姬」——美麗的中國姑娘為之殉難,寓意著青瓷是中國人智慧和中國文明的凝集。
『柒』 龍泉青瓷的來歷
給你個我們龍泉的簡介,你就大致有個了解。http://ke..com/view/68508.htm?fr=ala0_1_1
http://ke..com/view/50616.htm?fr=ala0_1_1
=====
簡單說就是越窯的一部分,越窯中的代表。南北朝龍泉就有仿製越窯青瓷,那麼到了南宋偏安一隅,那麼浙江境內龍泉青瓷由於工藝的提高,釉水顏色更豐富了,脫穎而出,自成一派了,所以後世也就才有龍泉窯系。樓上的這段文章是我整理的,也就是在上面那個鏈接里。哈哈。
====================
一般來說考古斷代是從南朝開始燒制。龍泉勞動人民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吸取越窯、婺窯、甌窯的制窯經驗,開始燒制青瓷。1976年,龍泉查田下堡村出土「永初元年」(420)墓葬品中有青瓷「雞首壺」、「雞冠壺」、「蓮瓣碗」等8件青瓷,皆灰胎青黃釉,此為龍泉青瓷的初期階段作品。此時的龍泉窯業規模不大,操作簡單,製作粗糙,產品主要在當地銷售。
『捌』 越窯青瓷的來歷是
越窯是中國最古老的瓷器窯場之一。「越窯」一詞,出現於唐代。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在《秘色越器》中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如向中宵承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的詩句贊美越窯瓷器的釉色精美。「茶聖」陸羽也在其論茶專著《茶經》中稱:「碗,越州上……或以邢州處越州上,殊不然。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當然,這只是陸羽的一己之愛,邢、越之爭,自古就有,在這里我們不作評論。
唐代文人對當時的越窯非常推崇,「越窯」之名由此而流傳開來。
越窯燒造的青瓷有釉呈青色或泛淡黃色,呈玻璃質感,瑩潤碧翠,勻凈柔和;胎質細膩堅硬,胎色灰白稍帶淡黃;器物造型多生活用具如碗、盞、壺、碟、盂、盤、罐等;多素麵而很少紋飾,質朴無華等特點。另外燒造方法,多用松柴燒制,由於火力軟而火焰長,燒制中窯內充滿火焰,因此釉在熔融呈青色時,受到還原作用。
由於越窯青瓷民間流傳極少,故現今如能收藏到一件真正的秘色青瓷,可說是鳳毛麟角,價值連城。
越窯的歷史可分為起源、發展和鼎盛三個時期,這里有份最新的考古資料,不妨共享。
東漢時期是越窯的起源階段。越窯瓷器出現於東漢。從東漢起,在浙江北部杭州灣內寧紹平原上的紹興、上虞、慈溪、餘姚、寧波等地出現一種器表施青釉的瓷器,這就是東漢青瓷。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浙江省上虞縣上浦鄉小仙壇東漢晚期瓷窯遺址出土的青釉標本進行過多項物理和化學測試,表明這些瓷器具有瓷質光澤,透光性較好,吸水率低,在1260℃—1310℃的高溫下燒成,器表通體施釉等瓷器特性。
青釉葫蘆瓶東漢越窯瓷器在上虞出現並不是偶然的。首先,這里蘊藏著大量的優質瓷土資源;其次,這里山巒起伏、森林密布,有豐富的燒瓷燃料;再次,上虞地處杭州灣南岸,曹娥江縱貫全境,水運交通十分便利。正是基於這三點,上虞越窯成為中國瓷器的發祥地。
六朝時期是越窯的發展階段。越窯青瓷自東漢創燒以後,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紹興、上虞、餘姚、寧波、奉化、臨海、蕭山、餘杭、湖州等市縣都發現了瓷窯遺址。六朝時期的越窯是我國最早形成窯場眾多、分布地區很廣、產品風格一致的瓷窯體系,而中心窯場仍然集中於上虞縣。六朝晚期從南朝起,越窯的制瓷中心逐漸轉移到餘姚縣的上林湖地區(今屬慈溪縣)。
唐宋時期是越窯的鼎盛階段。唐代有許多著名的青瓷窯,例如浙江的越瓷、甌窯、婺州窯。湖南的岳州窯、長沙窯、江西的洪州窯、四川的邛崍(qióng1ái)窯等。然而唯越窯青瓷因其釉色,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成就而躍居眾窯之首,成為當時青瓷的佼佼者。
越窯青瓷所呈現的那種細潤如玉、光潔無疵的釉面。確實在我國青瓷燒造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
越窯青瓷不僅釉面精緻無比,其造型也生動優美,各式缽、盆、燈、罐、瓶、執壺、唾壺以及瓷塑等應有盡有,許多器物還能逼真地模擬自然生物的形態,如仿照瓜形製作的壺,仿海棠花式的碗、盤等皆惟妙惟肖,其中模仿荷葉形狀的洗子,則更充分發揮青釉瑩潤欲滴的特色。唐代青瓷因為追求一種「冰肌玉骨」的藝術效果。所以早期器物極少裝飾,僅以「捩(liè)翠融青」的釉面取勝。晚唐五代時期出現的刻畫花紋,則受當時絲綢、金銀器、銅鏡的影響。它以各種龍鳳、游魚、雲鶴、鸚鵡、峽蝶、花卉等作主題,線條纖細流暢,紋飾生動活潑,使單調的釉面平添幾分誘人的魅力,難怪清代自命風雅的乾隆皇帝也有「李唐越器世間無」的感嘆了。北宋初年,越窯仍有一段輝煌的時期,當時全國窯場因各地戰事平息,處於相繼興起之中,越窯青瓷便成了大家競相模仿的對象。如北方的耀州青瓷,定窯白瓷,南方景德鎮窯影青瓷等,都曾盛行越窯青瓷那種刻畫文飾的裝飾方法,直到北宋中期,這些窯場才逐步擺脫了越窯的影響,而形成各自的風格。
唐代越窯制瓷作坊仍集中在上虞、餘姚、寧波等地。隨著瓷器質量的提高和需求量的增加,瓷場迅速擴展,胎質更加細膩,釉色更加清純,並具有玉質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代的越窯還首次進入宮廷,開始成為「貢品」。1987年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唐代塔基地宮中曾經出土了十四件唐代越窯青瓷。據同時出土的《監送真身……並新恩賜金銀寶器衣物帳》記載,唐懿宗所賜物品有:唐秘色碗「瓷秘色碗七口,內二口銀棱,瓷秘色盤、疊(碟)子共六枚」。
這十三件碗、盤、碗是唐懿宗(860—873)時期的產品,也是中國最早的官窯瓷器。另一件青釉八棱瓶雖未見文字記載,但上林湖窯遺址中也有此類瓷片出土,可知唐代的上林湖地區曾經燒造過官窯貢品。
五代越窯瓷器的生產被錢越國壟斷,且繼續生產秘色瓷。五代秘色瓷在浙江錢越國貴族墓中有大量出土,如1966年杭州市玉皇山發掘的五代天福七年錢元瑾(錢越國第二代國君)墓;1980年臨安縣明堂山發掘的唐天復元年水邱氏(錢越國開國國君錢鑼的母親)墓和1996年臨安縣玲瓏鎮發掘的五代天復四年馬氏(錢元瓘之妃)墓等,曾出土過精美的晚唐、五代越窯秘色瓷,其中還有當時僅限於皇室使用的龍紋瓷器。
北宋時期越窯繼續燒造青瓷。據文獻記載,宋朝立國初期,從開寶到太平興國十餘年間(968—984),錢越國控制下的越窯曾為北宋朝廷燒制青瓷貢品達十七萬件之多,說明北宋初年越窯生產的青瓷不僅質精而且量大,許多珍品還作為禮品被宋廷贈與遼國,所以在北方遼代貴族墓葬中也常有越窯瓷器出土。
當青瓷出落得楚楚動人的時候,它終於藉海上貿易興起之利,從海路大量出口,行銷世界各國。日本陶瓷學者三上次男把這條運輸瓷器的海上航路譽為「陶瓷之路」。1976年和1977年,在朝鮮新安海域打撈出的一艘中國元代沉船,內有陶瓷器計6463件,青瓷佔一半以上。遠在埃及的開羅郊外福斯塔遺址,發掘出從唐代到清代的中國陶瓷片,達2.2萬多片,最多的是越窯青瓷。著名的土耳其托普卡珀宮博物館,收藏有8000多件中國陶瓷,最顯眼的就是越窯青瓷。
『玖』 青瓷 電視劇名字由來
根據浮石的小說《青瓷》改編,之所以給小說命名《青瓷》是想把這部作品和時下流行的官場文學拉開,文學作品中第一要素就是真實,這也是《青瓷》的第一要素。瓷器是中國的符號,需要一個具象的東西來承載轉型時期都市人群的生存狀態,這個書名是具有文化想像力和深刻的內涵及寓意的一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