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房宮的來歷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龍首原西側開始建造的天下朝宮,意在建成後,成為秦朝的政治中心。建宮的目的和選址的根據,是由秦始皇確定原則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上林苑中。」可見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國之後,並沒有立即遷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經營先王的宮殿。
「築咸陽宮,因北陵營殿,端門四達,以則紫宮,象帝居」(《三輔黃圖》)。但隨時間的推移,首都咸陽人口急劇增加,渭北地區因受兩河(涇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滿為患的感覺,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慮,在九年之後這才有了重新建設朝宮的舉動。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九月葬於驪山。秦始皇去世時,阿房宮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來,秦二世胡亥將所有刑徒都調往驪山陵填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時的阿房宮工程已停工了7個月。為實現先帝的意願,秦二世從陵墓工程中調出部分人力繼續修築阿房宮。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起義爆發,秦帝國危在旦夕時。在當時天下賦稅繁重、民不聊生和戰事危急的狀態下,阿房宮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
於是,秦朝統治集團內部在阿房宮是否繼續修建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勸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宮,觸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問罪處死。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趙高作亂,將二世劫持在望夷宮,逼迫二世自殺[13]。二世既死,阿房宮最終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國滅亡。
(1)阿房宮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阿房宮取名原因:
1、「阿房」一名原因是因為宮址靠近咸陽而得名。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記載:「秦阿房宮亦曰阿城,在雍州長安縣西北一十四里。」據此,唐初著名儒學家顏師古解釋道:「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房。」
2、「阿房」一詞來源於阿房宮的建築風格,是根據阿房宮「四阿旁廣」的形狀來命名的。
3、「阿房」一名是因為宮殿建築在大陵之上而命名的。根據《漢書·賈山傳》:「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其言是高若於阿上為房。」即阿名為大陵,取名稱作阿房,也就是說在大陵之上建築的房屋的名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房宮
2. 阿房宮為何取名「阿房」
阿房宮之所阿房是有集中說法的,也不知道是假是真。談談我知道的,有一種說法是說阿房宮修建離咸陽很近,阿在哪個時候有近的意思。所以叫做阿房宮。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說宮殿建築在大陵之上,古時候大陵就是阿房的意思,所以阿房宮就是建立在大陵之上的宮殿。其他的說法我就不是很了解了。最後是項羽攻破了秦朝,一把火把阿房宮給燒了。
其實一座座美麗的建築背後是由有多少家庭的不完整才能建造完成的。那裡面含有了多少血與汗水。更多的是那些寂寞的夜晚念叨著家人的執念。它承載太多的東西,也許這才是它真正的意義所在吧。
3. 阿房宮名字的由來~!
阿房宮為何取名「阿房」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在消滅六王統一全國以後,自以為德過三皇,功高五帝。他為鞏固皇權、體現皇帝的尊嚴以及供自己享用,在首都咸陽大興土木,建宮築殿,其中所建宮殿中規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為都城咸陽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宮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築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古宮殿。
阿房宮集中了當時全國各地宮殿建築的優點,規模空前,氣勢宏偉,它「離宮別館,彌山跨台,輦道相屬」,景色蔚為壯觀。《史記》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悶,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對於阿房宮的恢宏之勢,《漢斗·賈山傳》中也有如下記載:「起咸陽而西至雍,離宮三百,鍾鼓帷帳,不移而具。又為阿房之殿,殿高數十仞,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從車羅騎,四馬騖馳,旌旗不撓,為宮室之麗至於此。」
阿房原來只是朝宮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宮建成之後「更擇名命名之」。由於宮殿規模實在太大,雖然每天都有十幾萬苦役參加營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滅亡時。此宮仍然沒有竣工。後來,秦末起義軍項羽率部進入咸陽,項羽的部下「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朝宮化為一片焦土。這樣,人們就它稱為阿房宮了。那麼,這座宮殿為何取名叫「阿房」?「阿房」這一古怪的名字又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對此,歷代記載分歧,說法不一,我們查考史書,發現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由於宮址靠近咸陽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房。」
第二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根據此宮「四阿旁廣」的形狀來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釋為曲處、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宮「盤結旋繞、廊腰縵回、屈曲簇擁」的建築結構就體現了這種「四阿房廣」的風格和特點。正是由於阿房宮建築的這種風格,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索引中解釋此宮為何稱阿房宮時說:「此以其形命宮也,言其宮四阿旁廣也。」
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此宮所以被稱為阿房宮,是因為上宮宮殿高峻,若於阿上為房。這一觀點出自《漢書·賈山傳》,傳中的注釋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為房。」這就是說,阿房宮是由於宮殿建築在大陵上而取名。從考古發掘來看,這種說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郊約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帶是古阿房宮的遺址所在地,從發掘的遺址可以看出,當年的阿房宮坐落在地勢高峻的丘陵上,這里至今還殘存著宮殿的高大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個宮殿遺留的大土台基,周長約31米,高約20米;在村西南還有一個據考證是P可房宮前殿遺址的高大夯土台基,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長 500至600米,最高處約有8米。阿房宮就建在這些高峻的台基之上,恰如《漢書》所言「高若干阿上為房」。
由此可見,以上幾種觀點都是論有所據,言之成理,並又都能自圓其說。因此在沒有發現更新的確實有說服力的材料以前,很難斷定孰是孰非。所以,對於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宮殿當時究竟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至今只能說仍是個沒有定論的歷史之謎。
4. 阿房宮的傳說
阿房宮名字由來 阿房原來只是朝宮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宮建成之後「更擇名命名之」。由於宮殿規模實在太大,雖然每天都有十幾萬苦役參加營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滅亡時,此宮仍然沒有竣工。這樣,人們就它稱為阿房宮了。這座宮殿為何取名叫「阿房」?歷代記載分歧,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由於宮址靠近咸陽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房。」 第二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根據此宮「四阿旁廣」的形狀來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釋為曲處、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宮「盤結旋繞、廊腰縵回、屈曲簇擁」的建築結構就體現了這種「四阿房廣」的風格和特點。正是由於阿房宮建築的這種風格,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索引中解釋此宮為何稱阿房宮時說:「此以其形命宮也,言其宮四阿旁廣也。」 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此宮所以被稱為阿房宮,是因為上宮宮殿高峻,若於阿上為房。這一觀點出自《漢書·賈山傳》,傳中的注釋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為房。」這就是說,阿房宮是由於宮殿建築在大陵上而取名。從考古發掘來看,這種說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郊約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帶是古阿房宮的遺址所在地,從發掘的遺址可以看出,當年的阿房宮坐落在地勢高峻的丘陵上,這里至今還殘存著宮殿的高大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個宮殿遺留的大土台基,周長約31米,高約20米;在村西南還有一個據考證是阿房宮前殿遺址的高大夯土台基,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長 500至600米,最高處約有8米。阿房宮就建在這些高峻的台基之上,恰如《漢書》所言「高若干阿上為房」。 還有一種說法,《長安志》解釋為「阿」是因宮殿與山相鄰,未有名,先稱在阿房。這種說法出自《史記》中,阿房未成,宮成就會命名的說法。 還有一種民間離奇的傳說,傳說中秦王贏政愛上過一個美麗的民間女子,芳名阿房,但這段美麗的愛情終究沒有換來美麗的結局,為了紀念這位他深愛過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宮。 由此可見,以上幾種觀點都是論有所據,言之成理,並又都能自圓其說。因此在沒有發現更新的確實有說服力的材料以前,很難斷定孰是孰非。所以,對於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宮殿當時究竟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義至今只能說仍是個沒有定論的歷史之謎。
5. "阿房宮"名字的由來為什麼叫這么怪異的名字
阿房宮為何取名「阿房」?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在消滅六王統一全國以後,自以為德過三皇,功高五帝。他為鞏固皇權、體現皇帝的尊嚴以及供自己享用,在首都咸陽大興土木,建宮築殿,其中所建宮殿中規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為都城咸陽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宮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築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古宮殿。
阿房宮集中了當時全國各地宮殿建築的優點,規模空前,氣勢宏偉,它「離宮別館,彌山跨台,輦道相屬」,景色蔚為壯觀。《史記》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悶,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對於阿房宮的恢宏之勢,《漢斗·賈山傳》中也有如下記載:「起咸陽而西至雍,離宮三百,鍾鼓帷帳,不移而具。又為阿房之殿,殿高數十仞,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從車羅騎,四馬騖馳,旌旗不撓,為宮室之麗至於此。」
阿房原來只是朝宮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宮建成之後「更擇名命名之」。由於宮殿規模實在太大,雖然每天都有十幾萬苦役參加營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滅亡時。此宮仍然沒有竣工。後來,秦末起義軍項羽率部進入咸陽,項羽的部下「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朝宮化為一片焦土。這樣,人們就它稱為阿房宮了。那麼,這座宮殿為何取名叫「阿房」?「阿房」這一古怪的名字又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對此,歷代記載分歧,說法不一,我們查考史書,發現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由於宮址靠近咸陽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房。」
第二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根據此宮「四阿旁廣」的形狀來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釋為曲處、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宮「盤結旋繞、廊腰縵回、屈曲簇擁」的建築結構就體現了這種「四阿房廣」的風格和特點。正是由於阿房宮建築的這種風格,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索引中解釋此宮為何稱阿房宮時說:「此以其形命宮也,言其宮四阿旁廣也。」
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此宮所以被稱為阿房宮,是因為上宮宮殿高峻,若於阿上為房。這一觀點出自《漢書·賈山傳》,傳中的注釋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為房。」這就是說,阿房宮是由於宮殿建築在大陵上而取名。從考古發掘來看,這種說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郊約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帶是古阿房宮的遺址所在地,從發掘的遺址可以看出,當年的阿房宮坐落在地勢高峻的丘陵上,這里至今還殘存著宮殿的高大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個宮殿遺留的大土台基,周長約31米,高約20米;在村西南還有一個據考證是P可房宮前殿遺址的高大夯土台基,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長 500至600米,最高處約有8米。阿房宮就建在這些高峻的台基之上,恰如《漢書》所言「高若干阿上為房」。
由此可見,以上幾種觀點都是論有所據,言之成理,並又都能自圓其說。因此在沒有發現更新的確實有說服力的材料以前,很難斷定孰是孰非。所以,對於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宮殿當時究竟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至今只能說仍是個沒有定論的歷史之謎。
6. 秦始皇修建了阿房宮,阿房宮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秦、漢時期是封建禮教開始發展的時期,從秦始皇起,就以封建集權的行政、法律等措施大肆推行男女之規與女子的貞節,然而,封建帝王和官僚、貴族的淫亂、奢侈卻是驚人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把從六國掠來的上萬名宮人、女樂據為己有,大修宮室以蓄女作樂,據記載,當時有「關中離宮三百所,關外離宮四百所。」
秦阿房宮不僅是秦代建築中最宏偉壯麗的宮殿群,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代表作,更記載著中華民族由分散走向統一的歷史,承載著華夏文明的輝煌記憶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地考察,確認秦阿房宮遺址建築規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築中名列第一,屬世界奇跡和著名遺址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7. 阿房宮詳細資料
編輯詞條阿房宮
目錄
阿房宮地理位置
阿房宮的讀音
阿房宮概況
考古結論
阿房宮名字由來
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譯文
編輯本段阿房宮地理位置
阿房宮是秦朝的宮殿,據史書記載,始建於公元前212年。遺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本段阿房宮的讀音
阿房宮的讀法,傳統上認為是[ē páng gōng],但有爭議。
1、一種觀點認為讀[ē páng gōng]
《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鑒認為該讀「ēpánggōng」。郝銘鑒認為「阿」(ē)在古代指的是山腳下那些彎彎曲曲的地方,「阿」讀ē是毫無異議的。而「房」通的是「旁」,所以該讀páng。四川師范大學移民文化研究所所長、訓詁學教授宋子然認為:「阿房宮這三個字中的『房』是個通假字,是旁邊的『旁』,應該讀『páng』。」四川師范大學王教授表示:「阿房宮是指山旁邊的宮殿,阿讀ē音,房字古音讀páng,這種特有用法不能用普通字的音來讀。」
2、第二種觀點認為應讀[ē fáng gōng]
遼寧大學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長張傑,語文出版社副編審杜永道認為應該讀作「ē fáng gōng」。李行健主編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2004年1月版)也持此觀點。
3、第三種觀點認為應讀[ā fáng gōng]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教授認為,在陝西話發音中「阿」(a)字釋義為「那個」,「房」(fang)為陝西的一個地名,據《史記》記載,當年阿房宮開始修建時並沒有起名字,所謂「阿房宮」只是一個指代,指的是「在房那個地方的宮殿」,所以其發音應該為(ā fáng gōng)。
編輯本段阿房宮概況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滅六國統一全國以後,在都城咸陽大興土木,建宮築殿,其中所建宮殿中規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為都城咸陽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宮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河以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築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宮殿。 阿房宮地磚"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時只建了一座前殿。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其規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調修建阿房宮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後繼續修建阿房宮,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始皇本紀》中記載: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萬人。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為一里,秦尺約0.23米。如此算來,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容納萬人自然綽綽有餘了。如今在陝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東起巨家莊,西至古城村,還保存著面積約六十萬平方米的阿房宮遺址。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賈山傳》中記載:「起咸陽而西至雍,離宮三百,鍾鼓帷帳,不移而具。又為阿房之殿,殿高數十仞,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從車羅騎,四馬騖馳,旌旗不撓,為宮室之麗至於此」 。其實從《漢書》開始阿房宮的規制就有被放大了的嫌疑。
以前一般認為楚霸王項羽率領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但《史記·項羽本紀》中只是說「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未提及阿房宮。考古發現所謂"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誤傳,當代對阿房宮遺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員也未發現焚燒的痕跡。
相傳阿房宮規模空前,氣勢宏偉,「離宮別館,彌山跨台,輦道相屬」,景色蔚為壯觀,傳說阿房宮大小殿堂七百餘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秦始皇巡迴各宮室,一天住一處,至死時也未把宮室住遍。後世這種輝煌的想像基本來自《阿房宮賦》,唐朝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寫道:「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阿房宮變成當時非常宏大的建築群。可經想見,阿房宮宮殿之多、建築面積之廣、規模之宏大。但這都是傳說,都是後世臣子借秦之喻,諫當朝帝王。依據當代現有考古證據,阿房宮並未建成。
編輯本段考古結論
2006年考古隊經過漫長的考察,以每平米五個探洞這樣密集的探查下,除了發現土夯之外,沒有其他。
因為怕疏忽,專門把土質送到一顯微鏡專家那裡,用顯微鏡檢測,但依舊沒有發現因焚燒而產生的碳化物。
而且在考察過程中,只有在咸陽宮舊址上發現了焚燒的痕跡,其他地方並無焚燒痕跡。相傳的當年項羽燒阿房宮,恐怕只是人們的想像,阿房宮從來就沒有被燒毀過的證據,而咸陽宮確實被項羽燒毀。
根據歷史資料中的鳳毛麟角,還有所記錄的時間上來看,得出最後可信度很大的結論:幾千年來人們所傳說的阿房宮並非是不存在,而是根本沒有建完。
秦始皇征七十萬苦力用了四年時間只建好了堅如磐石的土夯,最後秦始皇到死都沒有建成阿房宮,秦二世為了完成先皇遺願,又召集苦力打算建完阿房宮,而當時各地已經開始紛紛起義,最終還是沒有建成。
而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裡面的描述,只存在於人們的幻想之中,或者說,阿房宮根本沒有建完。
編輯本段阿房宮名字由來
阿房原來只是朝宮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宮建成之後「更擇名命名之」。由於宮殿規模實在太大,雖然每天都有十幾萬苦役參加營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滅亡時,此宮仍然沒有竣工。這樣,人們就它稱為阿房宮了。這座宮殿為何取名叫「阿房」?歷代記載分歧,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由於宮址靠近咸陽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房。」
第二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根據此宮「四阿旁廣」的形狀來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釋為曲處、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宮「盤結旋繞、廊腰縵回、屈曲簇擁」的建築結構就體現了這種「四阿房廣」的風格和特點。正是由於阿房宮建築的這種風格,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索引中解釋此宮為何稱阿房宮時說:「此以其形命宮也,言其宮四阿旁廣也。」
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此宮所以被稱為阿房宮,是因為上宮宮殿高峻,若於阿上為房。這一觀點出自《漢書·賈山傳》,傳中的注釋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為房。」這就是說,阿房宮是由於宮殿建築在大陵上而取名。從考古發掘來看,這種說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郊約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帶是古阿房宮的遺址所在地,從發掘的遺址可以看出,當年的阿房宮坐落在地勢高峻的丘陵上,這里至今還殘存著宮殿的高大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個宮殿遺留的大土台基,周長約31米,高約20米;在村西南還有一個據考證是阿房宮前殿遺址的高大夯土台基,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長 500至600米,最高處約有8米。阿房宮就建在這些高峻的台基之上,恰如《漢書》所言「高若干阿上為房」。
還有一種說法,《長安志》解釋為「阿」是因宮殿與山相鄰,未有名,先稱在阿房。這種說法出自《史記》中,阿房未成,宮成就會命名的說法。
還有一種民間離奇的傳說,傳說中秦王贏政愛上過一個美麗的民間女子,芳名阿房,但這段美麗的愛情終究沒有換來美麗的結局,為了紀念這位他深愛過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宮。
由此可見,以上幾種觀點都是論有所據,言之成理,並又都能自圓其說。因此在沒有發現更新的確實有說服力的材料以前,很難斷定孰是孰非。所以,對於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宮殿當時究竟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義至今只能說仍是個沒有定論的歷史之謎。
編輯本段阿房宮賦
唐朝杜牧
阿房宮賦圖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卧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編輯本段《阿房宮賦》譯文
六國覆滅,天下統一。四川山林中的樹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宮殿得以建成。(它)覆蓋了三百多里地,幾乎遮蔽了天日。從驪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陽。渭水和樊川,浩浩盪盪地流進了宮牆。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座亭閣,長廊如帶,迂迴曲折,屋檐高挑,像鳥喙一樣在半空飛啄。這些亭台樓閣啊,各自憑借不同的地勢,參差環抱,迴廊環繞像鉤心,飛檐高聳像斗角。彎彎轉轉,曲折回環,像蜂房那樣密集,如水渦那樣套連,巍巍峨峨,不知道它們有幾千萬座。那長橋卧在水面上(像蛟龍),(可是)沒有一點雲彩,怎麼會有蛟龍飛騰?那樓閣之間的通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並非雨過天晴,怎麼會有虹霓產生?高高低低的樓閣,幽冥迷離,使人辨不清南北西東。高台上傳來歌聲,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溫暖,大殿里舞袖飄拂,使人感到寒氣,彷彿風雨交加那樣凄冷。就在同一天內,同一座宮里,而氣候冷暖卻截然不同。
(六國的)宮女妃嬪,諸侯王族的女兒孫女,辭別了故國的宮殿閣樓,乘坐輦車來到秦國。(她們)早上唱歌,晚上彈琴,成為秦皇的宮人。(清晨)只見星光閃爍,(原來是她們)打開了梳妝的明鏡,又見烏雲紛紛擾擾,(原來是她們)一早在梳理發鬢;渭水泛起一層油膩,(是她們)潑下的脂粉水呀;輕煙繚繞,香霧彌漫,是她們焚燒的椒蘭異香。忽然雷霆般的響聲震天,(原來是)宮車從這里馳過;轆轆的車輪聲漸聽漸遠,不知它駛向何方。(宮女們)極力顯示自己的嫵媚嬌妍,每一處肌膚,每一種姿態,都極為動人。(她們)久久地佇立著,眺望著,希望皇帝能寵幸光臨;(可憐)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終未曾見過皇帝的身影。燕國趙國收藏的奇珍,韓國魏國聚斂的金銀,齊國楚國保存的瑰寶,都是多少年,多少代,從人民手中掠奪來的,堆積如山。一旦國家破亡,不能再佔有,都運送到阿房宮中。(從此)寶鼎(看作)鐵鍋,寶玉(看作)石頭,黃金(當成)土塊,珍珠(當作)砂礫,亂丟亂扔,秦人看著,也不覺得可惜。當代人依據想像建立的阿房宮
唉!一個人所想的,也是千萬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歡繁華奢侈,老百姓也眷念著自己的家。為什麼搜刮財寶時連一分一厘也不放過,揮霍起來卻把它當作泥沙一樣呢?甚至使得(阿房宮)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裡的農夫還要多;架在屋樑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織女還要多;參差不齊的瓦縫,比人們身上穿的絲縷還要多;直的欄桿,橫的門檻,比九州的城廊還要多;琴聲笛聲,嘈雜一片,比鬧市裡的人聲還要喧鬧。(這)使天下人們口裡雖不敢說,但心裡卻充滿了憤怒。秦始皇這暴君的心卻日益驕橫頑固。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攻破函谷關;項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華的宮殿就變成了一片焦土!
唉!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秦國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國的國君能各自愛撫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了;(秦統一後)如果也能愛惜六國的百姓,那就可以傳位到三世以至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滅亡他呢?秦國的統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而哀嘆,卻使後代人為它哀嘆;如果後代人哀嘆它而不引以為鑒,那麼又要讓更後的人來哀嘆他們了。
8. 阿房宮名字的來歷
阿房宮為何取名「阿房」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在消滅六王統一全國以後,自以為德過三皇,功高五帝。他為鞏固皇權、體現皇帝的尊嚴以及供自己享用,在首都咸陽大興土木,建宮築殿,其中所建宮殿中規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為都城咸陽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宮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築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古宮殿。
阿房宮集中了當時全國各地宮殿建築的優點,規模空前,氣勢宏偉,它「離宮別館,彌山跨台,輦道相屬」,景色蔚為壯觀。《史記》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悶,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對於阿房宮的恢宏之勢,《漢斗·賈山傳》中也有如下記載:「起咸陽而西至雍,離宮三百,鍾鼓帷帳,不移而具。又為阿房之殿,殿高數十仞,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從車羅騎,四馬騖馳,旌旗不撓,為宮室之麗至於此。」
阿房原來只是朝宮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宮建成之後「更擇名命名之」。由於宮殿規模實在太大,雖然每天都有十幾萬苦役參加營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滅亡時。此宮仍然沒有竣工。後來,秦末起義軍項羽率部進入咸陽,項羽的部下「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朝宮化為一片焦土。這樣,人們就它稱為阿房宮了。那麼,這座宮殿為何取名叫「阿房」?「阿房」這一古怪的名字又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對此,歷代記載分歧,說法不一,我們查考史書,發現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由於宮址靠近咸陽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房。」
第二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根據此宮「四阿旁廣」的形狀來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釋為曲處、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宮「盤結旋繞、廊腰縵回、屈曲簇擁」的建築結構就體現了這種「四阿房廣」的風格和特點。正是由於阿房宮建築的這種風格,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索引中解釋此宮為何稱阿房宮時說:「此以其形命宮也,言其宮四阿旁廣也。」
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此宮所以被稱為阿房宮,是因為上宮宮殿高峻,若於阿上為房。這一觀點出自《漢書·賈山傳》,傳中的注釋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為房。」這就是說,阿房宮是由於宮殿建築在大陵上而取名。從考古發掘來看,這種說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郊約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帶是古阿房宮的遺址所在地,從發掘的遺址可以看出,當年的阿房宮坐落在地勢高峻的丘陵上,這里至今還殘存著宮殿的高大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個宮殿遺留的大土台基,周長約31米,高約20米;在村西南還有一個據考證是P可房宮前殿遺址的高大夯土台基,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長 500至600米,最高處約有8米。阿房宮就建在這些高峻的台基之上,恰如《漢書》所言「高若干阿上為房」。
由此可見,以上幾種觀點都是論有所據,言之成理,並又都能自圓其說。因此在沒有發現更新的確實有說服力的材料以前,很難斷定孰是孰非。所以,對於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宮殿當時究竟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至今只能說仍是個沒有定論的歷史之謎。
參考資料:http://www.55881.com/Article/luyou/diangu/jingdian/200502/1456.html
9. 當年被一把火燒掉的阿房宮為什麼取名「阿房」
「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有一個宮殿遺留的大土台基,周長約31米,高約20米;在村西南還有一個據考證是阿房宮前殿遺址的高大夯土台基,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長500至600米,最高處約有8米。如果阿房宮建於這些高峻台基之上,那《漢書》「高若於阿上為房」的論斷實在是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