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復旦大學的「復旦」是什麼意思呢
復旦校名的由來:
據錢益民先生《 復旦,校名有典》一文載,復旦大學的前身,是馬相伯於1902年創辦的震旦學院。震旦開學一年多之後,因法國教會勢力干預學校教務,篡奪校政,以於右任為首的絕大部分同學憤然退學。
1905年,他們重新擁戴馬相伯創立了復旦公學,校名「復旦」便是於右任所取,表示不忘「震旦」之舊,更含復興中華的意義。
「復旦」二字出自《尚書大傳》中的一篇《虞夏傳》。《尚書大傳》的作者是公元前二世紀的大學者伏生,秦漢之際,六經中的《尚書》正是通過他的口頭傳授得以傳承。《虞夏傳》記載,舜將禪讓給禹時,"卿雲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雲。帝乃倡之曰: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復旦"二字便出於舜所唱的《卿雲歌》。
所謂卿雲是一種祥瑞,《史記·天官書》記載:"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卿雲,喜氣也。" 糺同糾,糺縵縵形容卿雲紆徐曲折之狀。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為"明明相代",日月光輝長久照耀,象徵舜禹禪讓將給天下帶來無窮光明與福祗。《卿雲歌》因為出自傳說中的聖賢之口,具有感召國民的巨大力量;而且舜以庶人登帝位,又禪讓給禹,足以為平民政治的楷模,與清末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時代背景頗為吻合。所以,民國二年教育部徵集國歌,眾議員汪榮寶便將《卿雲歌》稍加損益,提交部議,得到吳敬恆等名流的贊同,起到了臨時國歌的作用,1921年更被指定為正式國歌。這樣一來,校名與孫中山先生建立的中華民國國歌同出一源,復旦與近代中國反帝、反專制的主旋律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
⑵ 復旦大學的復旦是什麼意思,復旦大學的名字是誰起的
復旦大學的前身是馬相伯於1902年創辦的震旦學院。震旦開學一年多之後,因法國教會勢力干預學校教務,篡奪校政,以於右任為首的絕大部分同學憤然退學。1905年,他們重新擁戴馬相伯創立了復旦公學,校名「復旦」便是於右任所取,表示不忘「震旦」之舊,更含復興中華的意義。
「復旦」二字出自《尚書大傳》中的一篇《虞夏傳》。《尚書大傳》的作者是公元前二世紀的大學者伏生,秦漢之際,六經中的《尚書》正是通過他的口頭傳授得以傳承。《虞夏傳》記載,舜禪讓給禹時,「卿雲聚,俊集,百工相和而歌卿雲。帝乃倡之曰: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復旦」二字便出於舜所唱的《卿雲歌》。所謂卿雲是一種祥瑞,《史記·天官書》記載:「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卿雲,喜氣也。」 糺同糾,糺縵縵形容卿雲紆徐曲折之狀。「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為「明明相代」,日月光輝長久照耀,象徵舜禹禪讓將給天下帶來無窮光明與福祗。《卿雲歌》因為出自傳說中的聖賢之口,具有感召國民的巨大力量;而且舜以庶人登帝位,又禪讓給禹,堪稱平民政治的楷模,與清末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時代背景頗為吻合。
復旦大學的誕生,是由於反抗宗教的強迫,追求學術獨立與思想自由。復旦命名的初衷,是為了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復旦」二字高尚優美,意旨宏遠,足以感發復旦人的愛國情懷。
⑶ 請問復旦大學的名字來源
《尚書大傳·虞夏傳》中舜所唱的《卿雲歌》: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⑷ 復旦大學名字的來歷
復旦大學名字源自於《尚書大傳·虞夏傳》中國:「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祥雲燦爛,聚集彌漫在天空。日月的光輝,日復一日)。」「復旦」的字面意思是「旦復旦兮(日復一日)」,表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奮。
復旦公學的創立,與震旦學院有不少淵源,取名「復旦」,既有恢復震旦之意,又有自強不息之意。
1903年馬相伯先生創建了震旦學院;1905年震旦學院因外籍傳教士南從周篡奪校政發生學潮,130名學生憤然離校,擁戴馬相伯另立新校;退學學生公推於右任、葉仲裕等7人為幹事,商議新校創建辦法。
1905年,馬相伯、葉仲裕等邀請熱心教育事業的嚴復、張謇、熊希齡等28人為校董,籌集復旦建校資金。兩江總督周馥撥銀1萬兩,並借吳淞提督衙門為臨時校舍。
1905年6月29日(農歷五月廿七),原震旦學院教師於《時報》登載《震旦學院退學師生公白》,是為「復旦」校名之始。是年中秋節翌日(公歷9月14日),民辦官助的復旦公學正式開學。從1912年至1916年,復旦公學共培養大學預科畢業生15人,中學畢業生150人。1915年,學校在江灣購地,以建校舍、恢弘規模。
1949年秋,奉教育部指示,上海私立暨南大學新聞系並入復旦大學新聞系;1950年9月,復旦大學生物系海洋組並入山東大學;1951年,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並入交通大學,教育系並入新成立的華東師范大學。
1952年,復旦大學列名第一批進行院系調整的高等院校。由十餘所高等學校有關系科合並組成的新復旦,匯聚了江、浙、皖、滬地區最著名的一批專家學者,成為一所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從此躋身全國一流名校之列。
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並,成立新的復旦大學,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優勢學科從「文理並進」發展成為文理醫「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4)復旦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府,學校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領導,是教育部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國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點高校之一,也是首批「珠峰計劃」、「111計劃」重點建設的研究型大學,同時亦是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金磚國家大學聯盟和中國C9聯盟成員。
學校形成了文理醫三足鼎立的學科格局,辦學實力進一步增強。復旦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等十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⑸ 復旦的原名為什麼是震旦
1. 詳細查了一下資料,在復旦大學論壇上,有詳細解釋.「復旦」語出《尚書大傳·虞夏傳》「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思頗為清楚。復旦大學本名震旦大學,後抗戰中被迫遷往重慶,後又於滬上重建,取名「復旦」。
2. 震旦大學(Aurora University)是天主教耶穌會在中國上海創辦的大學。
天主教耶穌會在中國創辦的大學。1903年建校,地點在上海徐家匯。初名震旦學院。始由發起人馬相伯主持校務,項微塵為總幹事。所定學科,為語文、象數、格物、致知四門。學校各部事務,由學生自行管理。1904年耶穌會另派法籍神父南從周為總教習,盡改辦學方針,馬相伯辭職,學生亦相率離校。震旦停辦。1905年8月復校,規定為兩年制。1908年遷盧家灣呂班路上課,分文、理兩專科。1914年改為六年制,分設法政文學、算術工程、博物醫學3個專科。附設有預科及特別班,預科3年,特別班1年。1927年震旦學生參加收回教育權運動,被學校當局開除,上海政府即將吳淞中國公學劃出一部分校舍收容,震旦大學仍繼續辦理。1932年經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核准立案,設置法(分設法律與經濟兩學系)、文(分設中國文學、英國文學、法國文學、教育、家政、社會六學系)、理工(分設化學、生物、物理數學、土木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六學系)、醫(分設普通醫學與牙醫兩學系)4個學院。此外還另設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學生來源多為徐匯公學及各地天主教會辦的學校畢業生。每逢大考,中法政府各派代表監試,文憑由中國政府與法國駐京使署蓋印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收回教育主權,將震旦大學各院系分別歸並上海市各有關高等學校。
3.歷史沿革
1903年2月27日,中國神父馬相伯在徐家匯天文台舊址創辦震旦學院。震旦是印度對中國舊稱,英、法文校名分別為Aurora和L'Aurore。
1904年馬相伯辭職,別辦復旦公學。震旦1908年遷盧家灣呂班路,佔地一百零三畝。
1914年改為六年制,分設博物醫學、法政文學、算術工程3科。即後來的醫、法、理工3個學院。講授均用法語。學生來源多為徐匯公學及各地天主教會辦的學校畢業生。
1915年起院長需由羅馬耶穌會總部任命。
1932年改稱震旦大學,聖伯多祿教堂落成。
1937年美國聖心會在蒲石路創設震旦女子文理學院(現上海社會科學院),名義上屬震旦大學,實際經濟、行政、教學完全獨立,教學語言為英語。
1947年增設文學院。
1951年2月1日開始,傳教士退出學校,天主教會停止撥給震旦大學經費。
1952年10月高校院系調整,震旦大學撤銷,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於原址組建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學院分別並入復旦大學等校。
⑹ 上海復旦大學的由來、歷史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近代著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
1917年,復旦公學改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並於1942年元旦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成為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
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並成新的復旦大學。截至2017年5月,學校佔地面積244.9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0.20萬平方米。
復旦師生謹記「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嚴守「文明、健康、團結、奮發」的校風,力行「刻苦、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發揚「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復旦精神,以服務國家為己任,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於中國上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協會的重要成員,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全國重點大學。
⑺ 復旦大學校名出自詩經那一句話
復旦校名的由來
據錢益民先生《 復旦,校名有典》一文載,復旦大學的前身,是馬相伯於1902年創辦的震旦學院。震旦開學一年多之後,因法國教會勢力干預學校教務,篡奪校政,以於右任為首的絕大部分同學憤然退學。1905年,他們重新擁戴馬相伯創立了復旦公學,校名「復旦」便是於右任所取,表示不忘「震旦」之舊,更含復興中華的意義。
「復旦」二字出自《尚書大傳》中的一篇《虞夏傳》。《尚書大傳》的作者是公元前二世紀的大學者伏生,秦漢之際,六經中的《尚書》正是通過他的口頭傳授得以傳承。《虞夏傳》記載,舜將禪讓給禹時,"卿雲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雲。帝乃倡之曰: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復旦"二字便出於舜所唱的《卿雲歌》。所謂卿雲是一種祥瑞,《史記·天官書》記載:"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卿雲,喜氣也。" 糺同糾,糺縵縵形容卿雲紆徐曲折之狀。"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為"明明相代",日月光輝長久照耀,象徵舜禹禪讓將給天下帶來無窮光明與福祗。《卿雲歌》因為出自傳說中的聖賢之口,具有感召國民的巨大力量;而且舜以庶人登帝位,又禪讓給禹,足以為平民政治的楷模,與清末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時代背景頗為吻合。所以,民國二年教育部徵集國歌,眾議員汪榮寶便將《卿雲歌》稍加損益,提交部議,得到吳敬恆等名流的贊同,起到了臨時國歌的作用,1921年更被指定為正式國歌。這樣一來,校名與孫中山先生建立的中華民國國歌同出一源,復旦與近代中國反帝、反專制的主旋律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
復旦的誕生,是由於反抗宗教的強迫,追求學術獨立與思想自由。復旦命名的初衷,是為了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復旦"二字高尚優美,意旨宏遠,足以感發復旦人的愛國情懷。校名有典,又不失時代意義,其內涵和外延為復旦精神作了最好的注腳。
⑻ 復旦名稱的由來
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
《尚書大傳.卿雲歌》
卿雲爛兮,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明明上天,爛然星陳。
日月光華,弘於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時從經,萬姓允誠。
於予論樂,配天之靈。
遷於聖賢,莫不咸聽。
鼚乎鼓之,軒乎舞之。
菁華已竭,褰裳去之。
譯文
卿雲燦爛如霞,瑞氣繚繞呈祥。
日月光華照耀,輝煌而又輝煌。
上天至明至尊,燦爛遍布星辰。
日月光華照耀,嘉祥降於聖人。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軌運行。
四季變化有常,萬民恭敬誠信。
鼓樂鏗鏘和諧,祝禱上蒼神靈。
帝位禪於賢聖,普天莫不歡欣。
鼓聲鼚鼚動聽,舞姿翩翩輕盈。
精力才華已竭,便當撩衣退隱。
注釋
旦復旦:謂光明又復光明。旦,明亮。
《卿雲歌》,相傳是舜禪位於禹時,同群臣互賀的唱和之作。始見舊題西漢伏生的《尚書大傳》。據《大傳》記載: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禮,鍾石笙筦變聲。樂未罷,疾風發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見於鍾石!」即薦禹使行天子事,並與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雲》,雲雲。鍾石變聲,暗示虞舜遜讓;卿雲呈祥,明兆夏禹受禪。這一傳說故事,充滿了奇異神話色彩,《卿雲歌》的主題,則反映了先民嚮往的政治理想。 全詩三章,由舜帝首唱、八伯相和、舜帝續歌三部分構成。君臣互唱,情緒熱烈,氣象高渾,文采風流,輝映千古。
首章是舜帝對「卿雲」直接的贊美歌唱。關於「卿雲」之名,《史記·天官書》曰:「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卿雲見,喜氣也。」在古人看來,卿雲即是祥瑞之喜的象徵。「卿雲爛兮,糺縵縵兮」,若雲若煙,卿雲燦爛,縈回繚繞,瑞氣呈祥;這祥瑞之兆,預示著又一位聖賢將順天承運受禪即位。「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這更明顯寓有明明相代的禪代之旨。聖人的光輝如同日月。他的受禪即位,大地仍會像過去一樣陽光普照、萬里光明。這與其說是舜帝的歌唱,毋寧說是萬民的心聲和願望。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於中國上海,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21世紀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全國重點大學。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
復旦師生謹記「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嚴守「文明、健康、團結、奮發」的校風,力行「刻苦、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發揚「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復旦精神,以服務國家為己任,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⑼ 復旦大學名字的來由
復旦大學由馬相伯創建於1905年,原名為復旦公學,是
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
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又因
與震旦大學有不少淵源,故取名「復旦」,既有恢復震
旦之意,又有自強不息之意。
參考資料:http://www.wikilib.com/wiki/%E5%A4%8D%E6%97%A6%E5%A4%
⑽ 復旦大學校名的由來
由來
校名擷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翻譯:祥雲燦爛,聚集彌漫在天空。日月的光輝,天天都照耀在大地上。)兩句中的「復旦」二字,本義是追求光明,寓含自主辦學、復興中華之意。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孫中山。
(10)復旦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校史
1913年李登輝開始擔任校長,一直到1936年。在他長達23年的校長任內,復旦發展成為一所以培養商科、經濟、新聞、教育、土木等應用型人才聞名的、有特色的私立大學,形成了從中學到研究院的完整的辦學體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復旦部分師生在吳南軒校長帶領下,輾轉內遷重慶北碚(渝校)。
1942年,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元旦復旦由私立改為國立,全稱為國立復旦大學,吳南軒、章益先後出任校長。
1946年夏,渝校遷回上海江灣原址,與滬校合並,學校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1954年,楊西光出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1956年復旦第一次黨代會召開。
1958年「大躍進」,復旦大學理科新建了計算數學、力學、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無線電電子學、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等新專業。此前,文科重建了法律系、哲學系。
1966年到1976年,復旦大學成為「文革」的重災區,教學科研受到重創。
1977年,復旦大學恢復招收本科生,次年恢復招收研究生。
1984年,復旦大學成立研究生院。同年,再次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建設的10所高校之一。
1994年,復旦大學通過由國家教育部組織的「211工程」部門預審。
1999年國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簽定共建復旦大學的協議,復旦成為「985工程」的首批建設高校。
2000年4月27日,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強強聯合,成立新的復旦大學。
2005年復旦大學百年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