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孔子的名字由來

孔子的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4-04 13:00:19

㈠ 孔仲尼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孔子出生在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是殷商王族苗裔。周朝推翻殷商的統治之後,封殷紂王的庶兄微子建立宋國,建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微子傳位其弟微仲,微仲即孔子的十五世先祖。微仲的四世孫弗父何,本該繼位為宋君,卻讓位給他的弟弟,故其後裔不再繼承宋國君位,封為世卿,以栗地(今河南省夏邑縣)為采邑,世代承襲。傳五世至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因距宋國始祖超過五世,子孫以孔為姓。孔父嘉傳三世至孔防叔,即孔子的曾祖父。因為宋國貴族統治集團發生內亂,孔父嘉被殺害,孔防叔為避禍,逃亡到魯國定居,其後世便成為魯國人。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魯國有名的武士,曾任鄹邑的宰(地方長官)。他娶妻施氏,生九女而無子,妾生一子名孟皮,跛足,不宜繼嗣,晚年再娶年輕女子顏征在。傳說孔子誕生前,顏氏去曲阜的尼山(又名尼丘)向神明祈禱,才懷孕,而孔子出生時頭頂中間凹下,故取名丘,字仲尼。「仲」是二的意思,所以世俗稱他「孔老二」。孔子三歲時,叔梁紇病故,年輕的顏征在帶著兒子,孤兒寡母住在國都曲阜的闕里,生活貧苦。

㈡ 孔子的由來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孔子是個大思想家,他創立了儒家學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後來成為我國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對後世影響極大。 孔子又是個大教育家。在奴隸社會里,只有貴族子弟能夠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壟斷了。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突破官府的壟斷,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范圍。據說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學生:學習知識要經常復習,「溫故而知新」,學習態度要老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相傳,孔子晚年編訂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詩》、《書》等幾部書,還根據魯國的歷史材料編成《春秋》一書。這對古代文化的保存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孔子的「孔」,其實是「氏」,而不是姓。
我國上古時期,不僅有姓,而且有氏。姓和氏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姓是一種族號,氏則是分支,姓是不變的,而氏可以比較自由的變化。對於氏,個人根據需要,是可以自立的,自立的方式大概有這么幾種:一是以受封的邑名為氏,二是以居住的地名為氏,三是以官名為氏,四是以祖先的官名或者謚號為氏。「孔」就是孔子六祖「孔父嘉」的字;「孔父嘉」其實是字和名的組合,「嘉」是名,「孔父」是字。
因為按照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候,「五世親盡,別為公候」,弗父何讓國於弟,地位自然就成了卿大夫,所以在孔父嘉被殺後,其後代遂以「孔」為氏,大約也有紀念祖先的意思。
所以,孔子實際應該姓「子」,「孔」只是氏,取自於其六祖孔父嘉的字,秦漢以後以後才真正成了姓。我們知道我國古代人的姓名比較復雜,秦漢以前,同一個人可以有好幾種稱呼,到戰國時期才逐漸固定下來,秦漢以後就基本和現在一樣了。

㈢ 孔子的來歷。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周初三監之亂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後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的親兄長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奉殷商祀。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稱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封地位於宋國栗邑(今商丘夏邑),後來在宮廷內亂中被太宰華督所殺。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叔梁紇請求顏氏讓她三個女兒之中的一個立為妾,顏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於是徵求三個女兒的意見。長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兒顏徵在願嫁叔梁紇。

顏徵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野合」。孔子在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歷公元前551年;格里歷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關於孔子出生年月有兩種記載,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記·孔子世家》說。)申時於陬邑昌平鄉誕生。

孔子生而七漏,頭上圩頂(yú dǐng,意為頭頂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3)孔子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㈣ 孔子的名字到底有什麼來歷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你知道他名字的由來嗎?為何稱他為「夫子」和「聖人」?

一、姓的來由。孔子是宋國公孫嘉的後代,公孫嘉字孔父。我國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為姓,如魯公子牙字叔,他的孫子就叫叔孫得臣。孔子也是按這種方式為姓的,故姓「孔」。

二、名、字的來由。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魯國的一個將軍,他已有九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情況下,女兒是受歧視的,而叔梁紇僅有一個兒子又是瘸子,所以,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多次到曲阜東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賜一子。後來,果然生下了孔子,叔梁紇認為這是在尼丘山上求來的,就給他取名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所以過去有人稱孔子為孔老二。

三、為何稱「夫子」。「夫子」是老師的意思。孔子曾著書立說,聚眾講學,周遊列國。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他提出學生學習應當積極思考,敢於堅持正確的觀點。為中國的文化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被尊為儒家的始祖。所以後人稱他為「孔夫子」。

四、為何稱「聖人」。「聖」字,在古代是聰明智慧的意思。孔子曾教詩書,傳六藝,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聲譽甚高,古代公認他是有學問的聰明人,是「聖人」。漢代董仲舒認為儒家宗旨對統治者有利,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統治者採用。從此,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便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孔子也逐漸被尊崇為「聖人」,奉為「萬世師表」,封為「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並以「大成」作孔子廟的殿名。

㈤ 5 孔子的名字到底有什麼來歷

孔子的父親名字叫做「叔梁紇」,是魯國的著名武士,曾任陬(zōu)邑大夫。

有一天,春和景明,叔梁紇郊遊,走到「尼丘山」下,遇到一個美麗姑娘顏征在,二人一見鍾情,就在青山綠水中「野合」(現在叫做打野戰)。

誰知道一發中的,顏氏女竟然懷孕了。

沒辦法,娶回來吧。

到了日子,顏氏女生下一個肥頭大耳的胖小子。

為了紀念這風流倜儻的際遇,給這個男孩起名叫做「丘」,長大了起個字「仲尼」。

叔梁紇的妾先生了一個兒子,名「孟皮」,字「伯尼」。所以孔子又被叫做「孔老二」。又因為孔子幼年時平躺著時候多,沒有後腦勺子,又叫做「孔二扁頭」。

因為孔子是「非婚生子女」,很被家裡人瞧不起,幼年時吃了很多苦,凈干一些下三濫的活計。就是這些磨難,鍛煉「萬世師表」孔聖人。

㈥ 孔子的來歷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漢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四書》中。
孔子生魯國陬(zou)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市城東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坤靈洞」,傳說為孔子誕生地)。因父母禱於尼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孔子家語·本姓解》)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歷八月二十七日)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是五行造身,兩儀成性。其餘聖人得金氣多者則剛明果斷,得木氣多者則樸素質直,得火氣多者則發揚奮迅,得水氣多者則明徹圓融,得土氣多者則鎮靜渾厚,得陽氣多者則光明軒豁,得陰氣多者則沉默精細。氣質既有所限,雖造其極,終是一偏底聖人。此七子者,共事多不相合,共言多不相入,所同者大根本大節目耳。
孔顏窮居,不害其為仁覆天下,何則?仁覆天下之具在我,而仁覆天下之心未嘗一日忘也……
相傳孔子號儒童菩薩。或曰:「吾夫子萬代斯文之祖,而童之。童之者,幼之也。幼之者,小之也。彼且幼小吾師,何怪乎儒之闢佛也!又僧號比丘。丘,夫子諱也。比者,並也。僧,佛弟子,而與夫子並。彼且弟子吾師,何怪乎儒之闢佛也!」是不然。童者,純一無偽之稱也。文殊為七佛師,而曰文殊師利童子;善財一生得無上菩提,而曰善財童子;乃至四十二位賢聖,有「童真住」,皆嘆德之極,非幼小之謂也。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若夫比丘者,梵語也。梵語比丘,此雲乞士,亦雲破惡,亦雲怖魔。比非比並之謂,丘非丘陵之謂,蓋僅取音不取字也。例如梵語南無,此雲歸命,南不取南北之南,無不取有無之無也。噫!使夫子而生竺國,必演揚佛法以度眾生;使釋迦而現魯邦,必闡明儒道以教萬世。蓋易地則皆然。大聖人所作為,凡情固不識也。為儒者不可毀佛,為佛者獨可毀儒乎哉?
孔子年輕時做過魯國高官,治國極好,貪官紛紛逃往它國,它國領袖也變得很敬畏魯國。
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 。孔子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有說法為《春秋》為無名氏所作,孔子修訂)。
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姜廣輝認為,「面對春秋時期諸侯爭戰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現實,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樣創造出一個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過天啟和神諭來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而是回首歷史,到上古「聖王」那裡去尋找智慧。孔子自謂 「述而不作」,實際是以「述」為「作」,通過對歷史傳統作當代詮釋,來實現價值的疊加和轉換。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
編輯本段政治生涯
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經常進行思考,也常發表一些見解,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魯昭公二十年,齊景公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 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 孔子由此結識了齊景公。魯昭公25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甚至曾准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被大夫晏嬰阻止。魯昭公27年,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後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倉皇逃回魯國。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稱為「陪臣執國政」,因此孔子雖有過兩次從政機會,卻都放棄了,直到魯定公9年被任命為中都宰,此時孔子已 51歲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績,被升為小司空,不久又升為大司寇,攝相事,魯國大治。魯定公12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採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後來墮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孔子與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魯定公13年,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桓氏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這一年,孔子55歲。
孔子帶弟子孔子墓先到了衛國,衛靈公開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准發給孔子俸粟6 萬,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孔子在衛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衛靈公面前進讒言,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視孔子的行動,於是孔子帶弟子離開衛國,打算去陳國。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後,孔子又返回了衛國,衛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後孔子幾次離開衛國,又幾次回到衛國,這一方面是由於衛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是孔子離開衛國後,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
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三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人聽說孔子到了陳、蔡交界處,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們知道孔子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有意見,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對他們不利,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國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孔子64歲時又回到衛國,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魯哀公16年,孔子73歲,患病,不愈而卒。
編輯本段孔子品格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則。
編輯本段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學說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諸於《論語》一書,共二十篇,一萬一千餘字。《論語》就是孔子的語錄,也有一些是對孔子弟子言行的記錄,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追記。此書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它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澱在我們的生命中,鑄成了我們民族的個性。《論語》一書集中闡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涵----仁。「仁」是一切理論的中心,所有的關於「仁」、「樂」的規范,都不過是手段,是為實現「仁」這一道德的最後完美服務的。《論語》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漢時期就傳入了朝鮮和日本,日本〈大寶令〉還指定它為日本學生的必修課。1594年,傳教士利瑪竇將它譯為拉丁文後,它又被轉譯為意、法、德、英、俄等多種文字,在西方各國廣泛傳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論點,提倡「忠恕」之道,又以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范:「克己復禮為仁」。對於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採取存疑態度,以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又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並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觀點。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極深。
說到治理國家,孔子重視民生疾苦,呼喚仁政,希望統治者以仁義之心待民,他說「苛政猛於虎」,他還強調無論什麼法令法規,統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在人際交往中,孔子強調的是忠和恕。
「忠」就是以忠實誠信的態度對人,以恪盡職守的態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在為人處世上,孔子提倡自愛和愛人。孔子對天命持謹慎態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一切要看個人後天的努力。當然,〈論語〉中也有一些思想是與歷史潮流相背離的,如他政治上的復古傾向,他對等級、秩序的過分強調,他的內斂的人格價值取向等,這一切都不可否認的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需要我們用現代意識對之加以修正。但瑕不掩瑜,在人類文明剛剛露出曙光的先秦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讓我們這些後人為之驕傲的。
孔子思想在近現代以來的新發展是指近代西方文明輸入中國以後,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條件下產生的新儒學。新興的「大眾儒學」是當代新儒學發展的又一成果。

㈦ 孔子名字的來歷

孔子的「孔」,其實是「氏」,而不是姓。
我國上古時期,不僅有姓,而且有氏。姓和氏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姓是一種族號,氏則是分支,姓是不變的,而氏可以比較自由的變化。對於氏,個人根據需要,是可以自立的,自立的方式大概有這么幾種:一是以受封的邑名為氏,二是以居住的地名為氏,三是以官名為氏,四是以祖先的官名或者謚號為氏。「孔」就是孔子六祖「孔父嘉」的字;「孔父嘉」其實是字和名的組合,「嘉」是名,「孔父」是字。
因為按照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候,「五世親盡,別為公候」,弗父何讓國於弟,地位自然就成了卿大夫,所以在孔父嘉被殺後,其後代遂以「孔」為氏,大約也有紀念祖先的意思。
所以,孔子實際應該姓「子」,「孔」只是氏,取自於其六祖孔父嘉的字,秦漢以後以後才真正成了姓。我們知道我國古代人的姓名比較復雜,秦漢以前,同一個人可以有好幾種稱呼,到戰國時期才逐漸固定下來,秦漢以後就基本和現在一樣了。

㈧ 有關孔子的故事名稱

1.孔紇力托城門
2.孔紇續娶顏征在
3.孔子姓名的由來
4.顏征在含辛育子
5.游戲中模仿禮儀
6.小孔子上學助教
7.春社禮射不主皮
8.戴孝闖季府被辱
9.兒子孔鯉出世
10.管賬目絲毫不差
11.管牲畜肥肥壯壯
12.拜師襄學琴
13.洛邑問禮老子
14.金人三緘其口
15.聞《武》樂《韶》樂

㈨ 孔子的名字有什麼含義

我國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為姓,故姓「孔」。子即夫子,是老師的意思。

孔子曾著書立說,聚眾講學,周遊列國,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他提出學生學習應當積極思考,敢於堅持正確的觀點。為中國的文化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被尊為儒家的始祖。所以後人稱他為「孔夫子」。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擴展資料: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

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於其數。」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

最後,孔子通過反復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閱讀全文

與孔子的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