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翻車魚有什麼特點
在中國沿海尤其在南海諸島的遼闊海域,生活著一種形狀怪異、體態碩大的翻車魚,這種魚看上去好象是有頭無身的魚,故又名「頭魚」。翻車魚學名翻車,它體高而側扁、亞圓形、身體好象被削掉了一半似的,全身只有前半部,魚尾就看不到了。它的頭很小,吻圓鈍,眼睛也很小,在上側位。它生有背鰭,為尖刀狀,另有較大臀鰭,與背鰭相對,後延,在體後端相連,形成「舵鰭」,邊緣呈曲線狀。它無腹鰭,尾鰭;胸鰭短小。背側為灰褐色,腹側銀白色,鰭多為灰褐色。可以說是長得顛三倒四的奇魚。但據研究,這種魚在胚胎期與其它魚種並無異樣,只是長大後才逐漸變成這副怪模樣的。
說來有趣,魚大都游泳速度快,但翻車魚竟沒有什麼游泳能力,僅僅依賴兩片特長的背鰭和臀鰭的擺動來控制方向,緩慢前進或任其隨波漂流。它還有個奇怪特性,當天氣好時,便會將背鰭露出水面作風帆,隨風向漂浮,並在海面上曬太陽;但當天氣變壞時,便側身平浮於水面以背鰭和臀鰭劃水游動。
翻車魚個體較大,最大者體長可達3米至5米,體重更可重大1.5噸-3.5噸。有趣的是,這么大的魚,卻長著櫻桃似的小嘴,看來很不相稱。不過,它憑著這張小嘴卻能攝食養活自己的巨大身軀。它食性很雜,既食魚類和海藻,也攝食軟體動物、水母及浮游甲殼類。它多棲息在熱帶亞熱帶海洋。翻車魚雖然數量不多。但它卻是魚類產卵冠軍,一般魚類產卵幾百萬粒算是多了,而翻車魚卻能產3億粒卵。不過,由於所產的卵是浮性卵,易被別的魚類吞食,所以盡管產卵很多,但能真正活的數量卻很少,因而捕到翻車魚是難得的事。
翻車魚的繁殖過程也非常有趣。每當生殖季節來臨時,雄魚則在海底選擇一塊理想的場地,用胸鰭和尾巴挖開泥沙,築成一個凹形的「產床」,引誘雌魚進入「產床」產卵。雌魚產下卵之後,便揚長而去。此時,雄魚趕緊在卵上射精,從此就擔負起護卵、育兒的職責,直到幼魚長大。
有幾項醫學實驗表明,翻車魚能分泌一種奇特的物質來改善四周的環境,可以用來治療周圍魚類的傷病,科學家也沒發現這種奇特現象的原因,但無可厚非,翻車魚的的確確可以算的上是魚裡面的大夫。
翻車魚缺少真正的尾巴,它只有一個巨大的頭,因而它得到了一個德文綽號Schwimmenderkopf,意為游泳的頭。它的拉丁名字「翻車魚」是偉大的瑞典自然學家林納所命名。翻車魚還有一個常見的英文名字叫太陽魚,原因是它們經常側著身體在水面上,邊休息邊曬太陽。有些生物學家相信,這樣的曬太陽——是與劍魚和皮背海龜共有的特點——可能是一種溫暖身體以加速消化的方法。另外小魚和海鳥還可以啄食附在翻車魚體上的寄生蟲。
在所有熱帶和溫帶所發現的翻車魚都愛吃小魚、海馬、甲殼動物、海蜇、膠質浮游生物和海藻,但他們最喜歡吃的食物還是月形水母。海洋翻車魚能在深水中追尋食物。1987年在巴哈馬540米深處的潛艇曾拍攝過翻車魚覓食的鏡頭。
翻車魚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體重可達3000千克。早在30年代,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魚類學家古格就曾對翻車魚進行過研究,並宣稱巨大的翻車魚是動物界的生長冠軍。它們的幼魚僅有0.25厘米長,而長到成年魚時可達3米長,體重比幼魚時增加了6000萬倍。雖然翻車魚體重可達2噸半,但它性情溫和可接近。雌魚可帶2000-5000萬枚卵。有人曾發現,有一條雌翻車魚帶有3億枚卵,這可能是世界之最了。但是由於一部分魚卵不能受精而死亡,一部分魚卵和孵化出來的幼魚又會被兇猛的魚類吃掉,再加上剛孵化出的小魚非常脆弱,一場風暴來臨,驚濤駭浪也會使一部分幼魚喪生。經過種種災難,最後能長成大魚的就不多了。因此,翻車魚雖然產卵很多,但海洋中的翻車魚卻寥寥無幾,十分罕見。
盡管它們的體形大,形狀奇特,但是翻車魚能和諧地拍打長長的背鰭和另一邊的臀鰭,就這樣交替使用兩鰭在水中游泳。翻車魚身體的後部幾乎難以稱其為尾巴,對游動幾乎毫無用處,它起的作用很像一個舵。
翻車魚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厚皮,它的皮由厚達15厘米的稠密骨股纖維構成。19世紀時,漁民的孩子們會把厚厚的翻車魚皮用線繩繞成有彈性的球玩。翻車魚皮上可以有多達40多鍾不同的寄生蟲,就連它們身上的寄生蟲身上也有寄生現象。
翻車魚性情溫順,因而常受到人類、虎鯨和海獅的襲擊。入夏時節,當大量年幼的翻車魚隨著充足的食物、溫暖的洋流進入蒙特雷灣時,加利福尼亞海獅就經常襲擊它們。海獅常常撕咬翻車魚的背鰭和胸鰭,並向水面上攻擊它們。如果海獅撕不開翻車魚厚而硬的皮,它們便把失去活動能力的翻車魚,像玩飛盤一樣拋向水面,成為兇殘的海鷗的美餐。大自然安排的食物鏈就是這樣殘酷。
翻車魚經濟價值較高,除了作科學研究和觀賞外它還是名貴食用魚類。它骨多肉少剝皮後魚肉約為體重的1/10,但其肉質鮮美,色白,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比著名的娼魚和帶魚還高。翻車魚的腸子也很昂貴台灣有道名菜「妙龍湯」就是以此作為主料食之既脆又香令人胃口大開。此外,魚皮亦大有用途是熬制明膠或魚油的原料可作精密儀器、機械的潤滑劑。魚肝可制魚肝油和食用氫化油等。
B. 翻車魚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哪裡有
翻車魚(Mola mola)得名的原因,是由於漁民常常看見它翻躺在水面如在作日光浴,而用「翻車」的名字來形容它。除了這個名字以外,在不同國家還有其他別名。在法國,由於翻車魚(Mola mola)喜歡側身躺在海面之上,在夜間發出微微光芒,於是被稱為「月光魚」;美國稱之太陽魚,在白天讓陽光照耀,好像是海中的「太陽」;在德國,,考慮到翻車魚的外觀,有著圓圓扁扁的龐大身軀、大大的眼和嘟起的嘴,可愛的模樣像一個卡通人頭,於是稱它「游泳的頭」。
翻車魚(Mola mola)分布於全世界溫帶及熱帶海區,其中巴厘島是觀賞翻車魚(Mola mola)最知名的地方之一,擁有水晶灣、魔鬼魚點、特比共等潛點。巴厘島的潛店BaliScuba是個不錯的選擇,這里的潛導經驗豐富,行程安排也很靈活。
C. 翻車魚的別名
英美地區稱海洋太陽魚、西班牙稱月魚。翻車魚的學名叫做mola mola,意思是「磨子」。而翻車魚英文為ocean sunfish,這可能與它會上浮側翻,在海上做日光浴的習性有關,因此又有人叫它「太陽魚」。另外,因為其日文為「マンボウ」,音譯過來就是現在台灣的「曼波魚」。而在台灣,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干貝魚」,閩南語稱魚粿(ㄏㄧˊ ㄍㄨㄟˋ)。所以又有蜇魚或蜇魴之稱。
曼波魚在台灣最初叫做翻車魚,漁民常常看見它翻躺在水面如在作日光浴而以「翻車」的名字來形容它,2002年花蓮漁業單位結合觀光單位為促銷翻車魚漁產,舉辦了一場「翻車魚盛宴」活動,後來之又因為「翻車」名被認為不吉利(吃了恐怕發生翻車意外),所以漁業單位再舉辦一場「為翻車魚更名、征名」活動,由民眾票選。最後「曼波魚」這個名稱最高票當選。 曼波魚:在海中游泳時,好像在跳曼波舞一樣有趣,於是日本人稱為「曼波魚」
D. 翻車魚、鱸魚的詳細介紹
翻車魚缺少真正的尾巴,它只有一個巨大的頭,因而它得到了一個德文綽號Schwimmenderkopf,意為游泳的頭。它的拉丁名字「翻車魚」是偉大的瑞典自然學家林納所命名。翻車魚還有一個常見的英文名字叫太陽魚,原因是它們經常側著身體在水面上,邊休息邊曬太陽。有些生物學家相信,這樣的曬太陽——是與劍魚和皮背海龜共有的特點——可能是一種溫暖身體以加速消化的方法。另外小魚和海鳥還可以啄食附在翻車魚體上的寄生蟲。 在所有熱帶和溫帶所發現的翻車魚都愛吃小魚、馬(魚則)、甲殼動物、海蟄、膠質浮游生物和海藻,但他們最喜歡吃的食物還是月形水母。海洋翻車魚能在深水中追尋食物。1987年在巴哈馬540米深處的潛艇曾拍攝過翻車魚覓食的鏡頭。翻車魚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體重可達3000千克。早在30年代,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魚類學家古格就曾對翻車魚進行過研究,並宣稱巨大的翻車魚是動物界的生長冠軍。它們的幼魚僅有0.25厘米長,而長到成年魚時可達3米長,體重比幼魚時增加了6000萬倍。雖然翻車魚體重可達2噸半,但它性情溫和可接近。雌魚可帶2000-5000萬枚卵。有人曾發現,有一條雌翻車魚帶有3億枚卵,這可能是世界之最了。盡管它們的體形大,形狀奇特,但是翻車魚能和諧地拍打長長的背鰭和另一邊的臀鰭,就這樣交替使用兩鰭在水中游泳。翻車魚身體的後部幾乎難以稱其為尾巴,對游動幾乎毫無用處,它起的作用很像一個舵。翻車魚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厚皮,它的皮由厚達15厘米的稠密骨股纖維構成。19世紀時,漁民的孩子們會把厚厚的翻車魚皮用線繩繞成有彈性的球玩。翻車魚皮上可以有多達40多鍾不同的寄生蟲,就連它們身上的寄生蟲身上也有寄生現象。翻車魚性情溫順,因而常受到人類、虎鯨和海獅的襲擊。入夏時節,當大量年幼的翻車魚隨著充足的食物、溫暖的洋流進入蒙特雷灣時,加利福尼亞海獅就經常襲擊它們。海獅常常撕咬翻車魚的背鰭和胸鰭,並向水面上攻擊它們。如果海獅撕不開翻車魚厚而硬的皮,它們便把失去活動能力的翻車魚,像玩飛盤一樣拋向水面,成為兇殘的海鷗的美餐。
翻車魚學名翻車豚,體高側扁,頭很小 ,吻圓鈍。背鰭與臀鰭均為尖刀形,無腹鰭, 鰭短小,圓形,尾鰭消失。背部為灰褐色,兩側為灰銀色,腹部白色。
翻車魚游泳速度較快,當天氣較好時,它會將背鰭露出水面作風帆隨水漂流;天氣變壞時,就會側扁身子平浮於水面,以背鰭和臀鰭劃水並控制方向,還可用背鰭在海中翻筋斗而潛入海底。
翻車魚個體較大,最大體長3~5米。它食性很雜既食魚類、蛇類,也食海藻、頭足類軟體動物及浮游性甲殼類等。翻車魚數量不多,但其產卵量卻極多,一般魚類產卵量幾百萬粒而它卻能產3億粒卵。因其卵為浮性卵,易被別的魚類吞食所以成活數量很少。
翻車魚經濟價值較高,除了作科學研究和觀賞外它還是名貴食用魚類。它骨多肉少剝皮後魚肉約為體重的1/10, 但其肉質鮮美,色白,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比著名的娼魚和帶魚還高。翻車魚的腸子也很昂貴台灣有道名菜"妙龍湯"就是以此作為主料食之既脆又香令人胃口大開。此外,魚皮亦大有用途是熬制明膠或魚油的原料可作精密儀器、機械的潤滑劑。魚肝可制魚肝油和盒用氫化油等。
鱸魚又稱花鱸、七星鱸,在分類學上屬鱸形目、脂科,由於其繁殖和生長於沿海,有別於淡水生長的加州鱸和桂花鱸,故又稱為海鱸。鱸魚是西江水域的四大名魚鱸、嘉、鱖、魽魚之一,肉質堅實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魚肉含蛋白質17.5克、脂肪3.1克和多種維生素。
鱸魚生活習性
鱸魚生活在淺海河口,適鹽廣,幼苗在22‰左右鹽度的海水中孵出,再溯河而上到鹹淡水交匯的河口生活,並可進入淡水水域覓食生長,但成魚多數在鹹淡水中棲息。鱸魚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食量大,一次攝食量可達體重的5%—12%,捕食強度在春夏季節最強裂,魚苗以撓足類和糠蝦為餌,長至10厘米體長後則捕食小魚蝦。
E. 翻車魚是什麼魚
翻車魚
--------------------------------------------------------------------------------
在距南加利福尼亞海岸約32.2千米的地方,有三位科學家乘坐的研究船遇上了一大塊巨藻,與此同時,一個巨大的海洋翻車魚從船邊躍出水面,並很快消失在水中。幾分鍾後,另外兩只巨大的翻車魚側著扁平的身子浮了上來。科學家們帶上潛水器跳入海中,以便再近一些觀察翻車魚。大約在水下3米深的地方,他們看到了近在眼前排成一隊的翻車魚。研究人員游近時看到,大約有16條翻車魚,它們的顏色和身體圖案各不相同,黑灰色、焦油色,有的還有斑點,腹部全都為白色。這些魚好像對人的到來毫不在意,年幼的半月魚則圍著翻車魚游動。半月魚吸食翻車魚身上的寄生蟲。
翻車魚缺少真正的尾巴,它只有一個巨大的頭,因而它得到了一個德文綽號Schwimmenderkopf,意為游泳的頭。它的拉丁名字「翻車魚」是偉大的瑞典自然學家林納所命名。翻車魚還有一個常見的英文名字叫太陽魚,原因是它們經常側著身體在水面上,邊休息邊曬太陽。有些生物學家相信,這樣的曬太陽——是與劍魚和皮背海龜共有的特點——可能是一種溫暖身體以加速消化的方法。另外小魚和海鳥還可以啄食附在翻車魚體上的寄生蟲。
在所有熱帶和溫帶所發現的翻車魚都愛吃小魚、馬(魚則)、甲殼動物、海蟄、膠質浮游生物和海藻,但他們最喜歡吃的食物還是月形水母。海洋翻車魚能在深水中追尋食物。1987年在巴哈馬540米深處的潛艇曾拍攝過翻車魚覓食的鏡頭。
翻車魚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體重可達3000千克。早在30年代,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魚類學家古格就曾對翻車魚進行過研究,並宣稱巨大的翻車魚是動物界的生長冠軍。它們的幼魚僅有0.25厘米長,而長到成年魚時可達3米長,體重比幼魚時增加了6000萬倍。雖然翻車魚體重可達2噸半,但它性情溫和可接近。雌魚可帶2000-5000萬枚卵。有人曾發現,有一條雌翻車魚帶有3億枚卵,這可能是世界之最了。
盡管它們的體形大,形狀奇特,但是翻車魚能和諧地拍打長長的背鰭和另一邊的臀鰭,就這樣交替使用兩鰭在水中游泳。翻車魚身體的後部幾乎難以稱其為尾巴,對游動幾乎毫無用處,它起的作用很像一個舵。
翻車魚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厚皮,它的皮由厚達15厘米的稠密骨股纖維構成。19世紀時,漁民的孩子們會把厚厚的翻車魚皮用線繩繞成有彈性的球玩。翻車魚皮上可以有多達40多鍾不同的寄生蟲,就連它們身上的寄生蟲身上也有寄生現象。
翻車魚性情溫順,因而常受到人類、虎鯨和海獅的襲擊。入夏時節,當大量年幼的翻車魚隨著充足的食物、溫暖的洋流進入蒙特雷灣時,加利福尼亞海獅就經常襲擊它們。海獅常常撕咬翻車魚的背鰭和胸鰭,並向水面上攻擊它們。如果海獅撕不開翻車魚厚而硬的皮,它們便把失去活動能力的翻車魚,像玩飛盤一樣拋向水面,成為兇殘的海鷗的美餐。大自然安排的食物鏈就是這樣殘酷。
---《海洋世界》
--------------------------------------------------------------------------------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版權所有
體形奇特,魚身好像被刀切去一段,只剩下卵圓形的魚頭,所以又叫頭魚。口小體大,最重的達1400千克。樣子笨拙,常將背鰭露出水面隨海流漂浮。雌魚產卵一次可有3億粒,是世界上產卵最多的魚。
奇特的翻車魚
翻車魚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種珍稀魚類,它的形狀就好似切掉後半部的河豚魚,所以美國人又叫它「頭魚」。翻車魚很大,身長達2.5米,體重可達500公斤。它的體形側扁,頭上生有兩只明亮的眼睛和一個小小的嘴巴,背部和腹部分別長著一個又高又長的背鰭和臀鰭,在身體的最後邊,有一個鑲著好像花邊的尾鰭。這種有趣的體形,真是奇妙絕倫。
當然,在翻車魚的家族中,各成員的體形並不完全相同。比如,有一種翻車魚的尾巴又長又尖,看上去像是拖著一根長矛,所以人們叫它「矛尾翻車魚」;還有一種翻車魚身體修長,大家叫它「長翻車魚」。
翻車魚有一個古怪的習性,白天它漂浮在洋面上,身體的一側露出水面,一邊曬太陽,一邊睡大覺。有趣的是,有時海鷗飛來停在它的身體上休息;海燕飛來啄啄它的身體,它也毫不理睬。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翻車魚沒有鰾,卻能長時間地漂浮在海面上。因為它喜歡曬太陽,所以日本人叫它「太陽魚」。
翻車魚的繁殖過程也非常有趣。每當生殖季節來臨時,雄魚則在海底選擇一塊理想的場地,用胸鰭和尾巴挖開泥沙,築成一個凹形的「產床」,引誘雌魚進入「產床」產卵。雌魚產下卵之後,便揚長而去。此時,雄魚趕緊在卵上射精,從此就擔負起護卵、育兒的職責,直到幼魚長大。
最後還應該提及的是,翻車魚在魚類中是產卵冠軍,一條雌魚一次便可產下3億粒卵。但是由於一部分魚卵不能受精而死亡,一部分魚卵和孵化出來的幼魚又會被兇猛的魚類吃掉,再加上剛孵化出的小魚非常脆弱,一場風暴來臨,驚濤駭浪也會使一部分幼魚喪生。經過種種災難,最後能長成大魚的就不多了。因此,翻車魚雖然產卵很多,但海洋中的翻車魚卻寥寥無幾,十分罕見
F. 翻車魚為什麼叫翻車魚
它們的生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魚身和魚腹上各有一個長而尖的鰭,而尾鰭卻幾乎不存在,於是使它們看上去好像後面被削去了一塊似的,翻車魚缺少真正的尾巴,它只有一個巨大的頭,因而它得到了一個德文綽號Schwimmenderkopf,意為游泳的頭。它的拉丁名字「翻車魚」是偉大的瑞典自然學家林納所命名.
G. 被海豹吃都不逃跑的翻車魚,為什麼一直沒有滅絕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動物都有逃生的不能,尤其是在面對捕殺時,往往能爆發出驚人的能量,比如非洲水牛之所以能成為殺死獅子最多的動物,就是因為它們的瘋狂反撲。那麼,為什麼翻車魚被吃的時候卻不逃跑呢?它們為什麼還么有滅絕呢?
首先,糾正一點哈,喜歡吃翻車魚的並不是海豹,而是海獅。因為海豹主要分布在南北極附近的海域,而翻車魚雖然在寒帶的海域也有分布,但是分布較少,它們主要還是喜歡溫帶和熱帶的海域。海獅的亞種除了生活在北極外,其他的均分布於溫帶海域。所以,翻車魚與海獅相遇的機會較大。
因此,問題應該是:被海獅吃也不逃跑的翻車魚,為什麼還沒有滅絕?
總結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生存「秘訣」,食肉動物靠的是強大的捕獵能力,食草動物靠的是逃生能力,而翻車魚靠的則是強大的繁殖能力。
H. 什麼是翻車魚
我小的時候在小學生十萬個為什麼里看到過。翻車魚是產卵量最多的魚
英美地區稱翻車魚為海洋太陽魚,西班牙稱月魚,德國人稱會游泳的頭,日本人稱曼波。翻車魚的拉丁名字叫做mola mola,意思是millstone(重擔)。而翻車魚英文為Sunfish,可能與它會上浮側翻,在海上做日光浴的習性有關,因此又有人叫它「太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