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十堰名字由來

十堰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4-05 00:27:55

A. 十堰為什麼被稱為車城

十堰之所以被稱為車城,是因為它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和科研基地,是以汽車工業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

十堰有舉世聞名的東風汽車公司,每三分鍾有一輛車走下生產線,昂首走向世界,被稱為「車輪上的城市」。十堰是真正的車城,卻並不因車而擁擠,因為十堰道路寬敞,城市主幹道全是六車道和八車道。

此外,十堰還擁有全國唯一一所以汽車命名的本科院校——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1)十堰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十堰市是鄂、豫、陝、渝毗鄰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核心城市。十堰是世界文化遺產著名道教聖地武當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丹江口水庫、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總部所在地。

十堰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城市。汽車產業、水電產業、旅遊產業、生態產業成為十堰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十堰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宜居城市、全國最佳生態保護城市、全國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十堰交通通訊便捷,襄渝鐵路橫貫東西,每天有73對旅客列車停靠十堰站,可直達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成都、西安、寶雞、武漢、鄭州、哈爾濱、合肥、南京、南昌、杭州、廣州、福州等地,有兩列始發動車組到武漢。

參考資料

網路-十堰

B. 湖北省十偃市的由來拜託了各位 謝謝

十堰地名由來:十堰歷史悠久,過去農民為了飲水灌溉,在當地的白二河和張灣河上修建了10個小水庫,分別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後來歷盡變遷,堰就成了地名

記得採納啊

C. 湖北名字的由來

Hubei Province
湖北省位於中國的中部,長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簡稱鄂。湖北省北接河南省,東連安徽省,東南和南鄰江西、湖南兩省,西靠重慶市,西北與陝西省為鄰。介於北緯29°05′~33°20′,東經108°21′~116°07′。東西長約740公里,南北寬約470公里,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94%,居全國第16位。截止2000年11月,全省人口6027.82萬人。全省設有武漢、黃石、十堰、荊州、宜昌、襄樊、鄂州、荊門、孝感、黃岡、咸寧、隨州12個省轄市,仙桃、天門、潛江3個省直管市,1個恩施自治州和1個神農架林區;市轄區(縣級)35個,市轄縣(市)63個,其中22個縣級市,39個縣,2個自治縣。省會城市為武漢市。

湖北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京山縣屈家嶺文化遺址發掘證明,距今四五千年前已有陶器製作和水稻種植;戰國時,今荊州市江陵區紀南城為楚郢都遺址,亦是長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楚國曾建都於此達411年。春秋戰國時大冶已有采銅冶煉。秦漢時,由於湖北接近黃河中下游地區,江陵和襄陽發展成為經濟和軍事重鎮。南北朝時中國經濟中心開始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遷,加速兩湖地區的開發。唐代湖北地區稻、麥、麻、茶和蠶絲等農作物有較大發展。江陵成為中國南方經濟中心。宋代江漢平原廣泛挽堤圍垸,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漢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故元明時流行「湖廣熟,天下足」的民諺。唐宋時,武漢即以商業著稱,江夏城(今武漢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並列為南宋三大都會。明中後期,漢江下游和舉水、倒水下游地區引種棉花,至清中期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已躍居經濟作物首位,手工紡織業迅速發展,武漢成為長江、漢江沿岸和兩湖地區農副產品的大集散地,漢口發展成為中國四大商業名鎮之一。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勢力由沿海侵入湖北,漢口、宜昌、沙市辟為商埠,開辦工廠,在漢口等地建立制茶、煙草等加工工業。1904年京漢鐵路和1918年粵漢鐵路武昌至長沙段通車後,武漢成為華中最大水陸交通樞紐,內地最大港口。同時建立近代工業,有漢陽兵工廠、漢陽鐵廠(漢冶萍公司),武昌紡、織、絲、麻四局等,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

1911年10月10日,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舉起了辛亥革命的大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湖北人民為了自由和解放進行了不懈的斗爭,北伐戰爭、黃麻起義、湘鄂贛邊區革命根據地以及將軍縣——紅安在中國革命史上都寫下了壯麗的篇章。

1947年後,劉鄧大軍南下,相繼在鄂北、豫南一帶建立江漢、桐柏和豫南行政公署。1949年5月6日,武漢解放。

D. 十堰的由來聽說有十個堰,可我數來數去就是不知道七,八,九,十.幾個堰那裡去了,

一堰叫頭堰在花果附近。

E. 十堰的歷史有什麼呢

十堰有著悠久的歷史,東臨「三國」名城襄陽、南望神農架、西依大巴山、北屏秦嶺,漢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境。現在的城區於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築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升格為省轄市。1994年10月,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級市)。
十堰是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20世紀八十年代末,國家考古學者在鄖縣青曲的曲遠河學堂梁子上發掘出了古人類顱骨化石,被國際古人類學者認定為直立人,並命名為「鄖陽人」,距今100多萬年,證明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

夏朝十堰地域分屬梁州和豫州。今鄖縣、鄖西縣、房縣、竹山縣、竹溪縣等地域屬梁州,丹江口屬豫州。商朝十堰是古代方國的領地,先後有庸、彭、微等封國和部落方國在此生存。庸國中心在今竹山上庸北壩地區,彭國中心在今房縣地域,微國中心在今張灣黃龍附近。
西周十堰仍為古方國並存地,有庸、微、麇、鍚、絞、均等國。庸國占竹山及陝西安康地區,微國在張灣黃龍,鍚國和麇國先後在鄖縣五峰鄉一帶,絞國中心在丹江口習家店鎮,均國在丹江下游的丹江口與河南淅川的交界處。
春秋時期公元前611年前後,楚國北略,滅庸、麇後,在庸地設漢中郡,在庸都設上庸縣,十堰地域屬楚,楚與秦在此域設有上庸六縣。楚於公元前611年前後滅庸、麇後,十堰地域屬楚,有上庸六縣。按後承前制的建置規律,從西漢建置中可考楚之「上庸六縣」除有上庸縣外,還有房陵、鍚、武陵、長利、武當五縣。
戰國時期十堰初屬楚國之上庸六縣(上庸、房陵、鍚、長利、武當、武陵)。公元前312年秦張儀取上庸後,十堰屬秦。公元前304年,秦昭王將上庸地還於楚。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死於秦後,十堰終屬秦。
秦朝統一全國後實行郡縣制。十堰分屬漢中郡和南陽郡。十堰地區有房陵縣(今房縣),鍚縣(今鄖縣五峰),武陵縣(今竹溪縣),上庸縣(今竹山上庸),長利縣(今鄖西觀音)屬漢中郡。長利縣(今鄖縣西北),武當縣(今丹江口市)屬南陽郡。
西漢武帝劃分全國為十三刺史部州,置刺史。十堰分屬益州刺史部漢中郡和荊州刺史部之南陽郡管轄。益州刺史部漢中郡轄十二縣,十堰地域有房陵、鍚縣、武陵、上庸、長利屬之。長利縣有鄖關。荊州刺史部南陽郡轄三十六縣,十堰地域有武當縣屬焉。
東漢承西漢建制。東漢長利縣並入鍚縣、武陵縣並入上庸縣。東漢末年,十堰境有上庸郡、新城郡,以及上庸郡之上庸縣、武陵縣,新城郡之房陵縣,西城郡之鍚縣,南陽郡之武當縣。
三國時期,十堰地域屬曹魏之荊州,境域有兩郡八縣。即上庸郡、新城郡、上庸縣、北巫縣、武陵縣、建始縣、房陵縣、昌魏縣、鍚縣、武當縣。兩晉時期,本區域建置有二郡十一縣:即上庸郡、新城郡和上庸縣、安富縣、北巫縣、武陵縣、微陽縣、鍚縣、鄖鄉縣、長利縣、房陵縣、昌魏縣、武當縣。南北朝時期,十堰地區分屬各朝州郡管轄。本域北方諸縣(除北周外)大致是南北朝分界地。(北周轄全境)
隋朝建置為州、縣二級制。煬帝時廢州為郡,以郡統縣。十堰地域分屬西城、房陵、上洛和淅陽四郡。境內有房陵郡和豐利縣,光遷縣,永清縣,竹山縣,上庸縣,上津縣,安福縣,鄖鄉縣,武當縣。武當縣於隋文帝開皇初改為均州,煬帝大業初廢州為縣。
唐朝貞觀年間劃分全國為十道,十堰為山南道所轄。開元時期將全國劃分為十五道,十堰地區分屬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唐地方為州、縣二級制。十堰地區分屬山南道之房州、均州、商州所轄。境內有房州、均州和房陵、永清、竹山、上庸、武當、鄖鄉、豐利、上津和武陵、安福、堵河。五代十國時期,十堰地區建置基本上承唐代,十堰有房州、均州領房陵、竹山、上庸、永清,鄖鄉、武當諸縣,上津縣仍為商州所轄。
北宋將全國劃分為十五路,南宋劃分為十六路。宋行政區劃分路、州、縣三級制。十堰分屬京西路南路和陝西路永興軍路。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實行省、府、州、縣四級行政建制。十堰分屬河南江北等處行省和陝西行省管轄。十堰地區建置州縣有均州、房州和武當縣、鄖縣(鄖縣之名始此)、房陵縣、竹山縣,上津縣。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十堰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襄陽府所轄。十堰地域有均州、武當縣、鄖縣、房縣、竹山縣、上津縣。弘治十一年(1498年)割房縣脩文、宜陽等鄉置保康縣。成化十二年後鄖陽府轄鄖縣、房縣、竹山縣、鄖西縣、上津縣、竹溪縣,弘治十一年後增保康縣。鄖陽府隸湖廣下荊南道(初治襄陽,後移鄖陽)。明洪武年間,廢武當縣入均州,成化十二年後,均州仍屬襄陽府,此後州無領縣。成化十二年以後,鄖陽府和襄陽府及諸縣統屬鄖陽撫治管轄。
鄖陽撫治於成化十二年(1476年)底由第一任巡撫左副都御史原傑建鎮,總鎮治所設鄖縣,並在此設有湖廣行都指揮使司、下荊南道。撫治轄河南南陽府各州縣,湖廣安陸府(後為承天府,治今鍾祥市)、荊門州、沔陽州、鄖陽府、荊州府各州縣,陝西漢中府各州縣,以及陝西西安府之商州各縣,四川夔州府各縣。所轄共八府、九道、九州、六十四縣。鄖陽撫治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建立,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裁汰。經歷兩朝共205年,先後有120位朝廷重臣在撫治任職。撫治於明萬曆十八年修纂有《鄖台志》,今存。
清朝改明湖廣為湖北、湖南兩省。十堰地區仍為鄖陽府,屬湖北承宣布政使司所轄。鄖陽府轄鄖縣、房縣、竹山縣、竹溪縣、保康縣、鄖西縣六縣。明之上津縣省入鄖西縣。均州屬襄陽府管轄。

F. 湖北的十堰地名的來歷

十堰地名由來:十堰歷史悠久,過去農民為了飲水灌溉,在當地的白二河和張灣河上修建了10個小水庫,分別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後來歷盡變遷,堰就成了地名。
很有意思的是:十堰人問你住在那裡時,喜歡問:你在幾堰?呵呵。
個人認為十堰這個地名是無比優美的,讓人想到田野阡陌,小橋流水,山嵐疊翠,清泉淙淙。民風純朴,情意浪漫。夏天想到這個地名就透出清涼無比,冬天想到這個地名就透出暖意融融。一些人主張把十堰市改為武當市車城市東風市南水北調市,我看純粹是瞎折騰。這么多地名,叫也叫不過來啊!乾脆一年改一個,輪番著叫。那才不落俗套呢,呵呵。
據地方誌記載,十堰最早的地名叫陳家街。曾經是鄖縣的一個區。實際上「十堰」這個地名早就有了,是個村莊名,在現今火車站附近,後來推而廣之,泛指整個市區。
攔水用的堤壩叫做「堰」,十堰,即十道攔水堤壩。十堰作為地名存在,其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十堰的地名來源於十堰鎮。相傳,古時此地原名張家莊,後改名陳家街。清代中葉,人們在陳家街東側的百二河攔河築壩,沿河先後築起頭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在花果園犟河上攔河修起了頭堰、二堰、三堰、四堰,兩處共有十個堰。自從築起十個堰以後,十堰便成為行政區劃的一個專名。另一說:明代志書記載堰有10處。即十堰、九傾坪堰、虎尾堰、白龍堰、尖山堰、黃龍堰、雙龍堰、佃戶堰(白浪上堰)、么堰(白浪中堰)、譚家堰(白浪下堰),十堰作為地名,便由此而來。
現在橫穿市區的百二河已經被修成了一個水泥河道,只留下中間窄窄的一個小水道。因為水量太小,所以也沒有一個在堰壩。非汛期河道里乾涸的河道,成了人們散步的地方,以前在河道上建的很多菜市場因為環境臟亂差,嚴重污染了河道前年已經全部取消了。河道的用途網上也流傳著很多說法,可是目前仍像是一個水泥的大溝

G. 請問那位大蝦知道湖北的十堰地名的來歷

看這里
http://ke..com/view/7455.html?wtp=tt#4
成名由來 十堰地名始於明朝。明成化二十年 (1484年) ,薛剛纂修《湖廣圖經志》載有:「十堰,在縣 ( 今鄖縣 ) 南,因溪築十堰,以灌田」,這是關於十堰地名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十堰是因為在百二河上壘石為埂,攔蓄河水,共修築十道堰,以灌溉農田而得名的。志中錄有明代韓弼詩一首——《十堰春耕》:「布穀聲中水滿溪,南疇北隴把鋤犁,勸農不費田官力,腰鼓一聲人自齊」,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十堰人民辛勤勞作的情景。

H. 十堰的前身是什麼

成名由來 十堰地名始於明朝。明成化二十年 (公元1484年) ,薛剛纂修《湖廣圖經志》載有:「十堰,在縣 ( 今鄖縣 ) 南,因溪築十堰,以灌田」,這是關於十堰地名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十堰是因為在百二河上壘石為埂,攔蓄河水,共修築十道堰,以灌溉農田而得名的。志中錄有明代韓弼詩一首——《十堰春耕》:「布穀聲中水滿溪,南疇北隴把鋤犁,勸農不費田官力,腰鼓一聲人自齊」,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十堰人民辛勤勞作的情景。
歷史變遷 現在的十堰地域古稱鄖陽,位於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秦巴山區腹地,漢江中游,漢江在境內流程 216 公里,襄渝鐵路自東向西穿境而過,老 ( 老河口市 ) 白 ( 白河 ) 公路、 316 和 209 國道縱橫其間。 20 世紀 60 年代,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 ( 今東風公司 ) 建於這里。境內還坐落著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占建築群,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區三其境內。十堰市是一座年輕的汽車城、旅遊城、生態園林城和區域性中心城市。
十堰是人類的發祥地之—。據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對鄖縣梅鋪西寺溝口龍骨洞、鄖西縣神霧嶺白龍洞猿人牙齒化石和鄖縣曲遠河口古遺址中猿人頭骨化石的考證,大約在距今 80~100 萬年之前,就有人類在十堰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相傳黃帝時代,在漢水之南有彭、庸兩個部落,屬現在十堰市南三縣 ( 竹山、竹溪、房縣 ) 的地域。在鄖陽設府建制前,十堰市所轄疆域之歸屬不定。大禹治水,劃中國為九州,那時十堰屬於雍、梁兩州。到了商朝,大體也是如此。春秋時期,五霸競相爭斗,當時庸、彭、麇 ( 今鄖縣 ) 等國,先後敗於楚國,那時十堰屬於楚國疆域;戰國時期,七雄互相征伐,十堰歸屬常有變化,故史有「朝秦暮楚」之說。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加強中央集權,分天下為 36 郡,十堰一部分屬漢中郡 ( 今陝西漢中 ) ,一部分屬南陽郡 ( 今河南南陽 ) 所轄。
漢承秦制。到漢武帝時,為加強對地方政權的控制,在全國設 13 個州部 ( 監察區 ) ,十堰屬益州 ( 今四川成都市 ) 管轄。
三國時期,十堰先屬蜀國,後屬魏國的荊州。西晉時期,十堰仍屬荊州,後來曾一度屬梁州 ( 今陝西勉縣 ) 所轄。到了南北朝時,前期屬成國,後期屬南朝。
隋朝建立後,先襲漢制,後廢郡,置州縣,那時的十堰屬豫州 ( 今河南省汝南 ) ,後又劃歸梁州 ( 今陝西省 ) 管轄。唐初承隋制。貞觀年間為加強對地方的管理,把全國劃分為十個監察區,稱為「道」。十堰屬山南道東道 ( 今湖北省大部,陝西省南部和河南一部 ) 。
五代十國時期,十堰屬前蜀管轄。宋朝中期以後將道改為路,下設府、州、郡縣,十堰初屬京西路,中期以後改屬京西南路,以襄陽守臣兼任。元朝實行行省制,省下設路、府、州、縣,十堰屬湖廣行省襄陽路管轄,這樣的行政區劃一直延續到明朝中葉。
明成化十二年 (公元1476 年 ) ,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對十堰山區流民的管理,設立鄖陽府,府治鄖縣,轄鄖縣、房縣、竹山、竹溪、上津和保康 6 縣 ( 後改上津縣為鄖西縣,將保康縣劃歸襄陽府。 1936 年又將屬襄陽府管轄的均縣劃歸鄖陽專署,從而奠定了現在十堰市行政區劃格局 ) ,屬湖廣行省下荊南道 ( 監察區 ) 管轄。
清朝初期,仍沿明制,鄖陽府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管轄。清康熙六年 (公元1667年) ,全國地方行政機構實行省、府、縣三級管理制度,劃全國為 23 省。將湖廣布政使司劃分為湖北、湖南兩省,鄖陽府屬湖北省管轄。這種區劃一直沿襲到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湖北省劃為 11 個行政督察區,鄖陽隸屬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9 年 5 月,十堰全境解放後,在十堰設立兩鄖專署,歸屬陝南公署 ( 今陝西省 ) 管轄。 1950 年 2 月將該地區劃回湖北省,將兩鄖專署改為鄖陽專員公署。 1952 年 12 月,襄陽、鄖陽兩專署合並。 1965 年,為加快山區建設,又分設襄陽、鄖陽兩專署,鄖陽專署轄鄖縣、竹山、竹溪、鄖西、房縣、均縣 6 縣。 1967 年,中央決定在十堰建設我國第二汽車製造廠。先後劃出鄖縣的十堰區、黃龍區及茶店區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辦事處,隸屬鄖陽地區管轄。 1969 年撤銷十堰辦事處,在境內設置十堰市,由鄖陽專署領導。 1973 年 2 月,十堰市升格為地級市,為湖北省直轄。 1994 年,鄖陽地區和十堰市合並,仍稱十堰市,轄丹江口市、鄖縣、竹山、竹溪、鄖西、房縣及張灣、茅箭兩區至今。

I. 十堰市名稱的由來

十堰地名由來:十堰歷史悠久,過去農民為了飲水灌溉,在當地的白二河和張灣河上修建了10個小水庫,分別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後來歷盡變遷,堰就成了地名。

十堰最早的地名叫陳家街。曾經是鄖縣的一個區。實際上「十堰」這個地名早就有了,是個村莊名,在現今火車站附近,後來推而廣之,泛指整個市區。

(9)十堰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十堰市地處中緯度地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域內多年平均氣溫15.4℃,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1.9℃(1996年7月19日),年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11.9℃(1976年1月16日);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69.6mm,降雨量多集中在6、7、8、9四個月;

降水量達456mm,佔全年降雨量的59.2%。降雨量表現為東南部略多於西北部。區內年總平均降水日數為115-120天,夏季最多(34.5天),秋季略高於春季(分別為32.2天和30.7天),冬季最少(僅15.8天)。

十堰市境內以青峰斷裂為界,南屬揚子准地台區的青峰台褶束,北為秦嶺褶皺系。其中秦嶺褶皺系區又以兩鄖斷裂、竹山斷裂分別隸屬於金雞嶺復向斜區、武當山復背斜區及北大巴山褶皺區,各區構造形跡差異明顯。

J. 十堰的故事和習俗有哪些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十堰過春節的習俗。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最初人們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用以避邪,後來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的名字。春聯多用紅紙書寫,代表著吉祥、幸福。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除夕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們則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之際,整個城市的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一刻,有的人家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由掌廚的做出來,而且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砧板聲、爆竹聲,再夾雜著人們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合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我們這里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點。
一時間,十堰的過節習俗說也說不完,等你到了這里,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閱讀全文

與十堰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