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口市的歷史
周口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農氏播種五穀,開創了中華民族的遠古文明。周口古屬陳國,《詩經.陳風》赫然在目。戰國末期,為楚都所在地,史稱郢陳。秦末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在此建立張楚政權。兩漢時期,陳為皇子領地,繁榮昌盛,富甲一方。魏晉以來,以淮陽為中心歷次設郡置府。周口歷史上英傑輩出。[2]
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跡」的美譽,被中華全國伏羲文化研究會譽為「中華文化發祥的重地」。
B. 河南周口的地名由來
河南---河南位於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大禹降伏洪水後,在天下置九鼎,設九州,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為「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稱。河南省簡稱「豫」據《說文解字》「豫,象之大者」,豫就是大象。《周易》64卦的第16卦剛好是「豫」卦。其卦辭雲:剛應而志行,順以動。《周易》曰: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利建侯行師。
西漢設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唐朝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沿用,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銷,將黃河以北的新鄉、安陽2市及新鄉、安陽、濮陽3專區劃歸河南省。
「周口,原名周家渡口、周家口,有600餘年的歷史,因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一周姓船戶在沙河往返擺渡而得名。市區地處沙河、潁河、賈魯河三川交匯處,因此被稱為川匯區。」 市內主要的河流——沙潁河的航運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之前,它曾是著名的鴻溝水系和歷史上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的最重要區段———通濟渠的組成部分。到明清時期,沙潁河航運迎來了大發展時期。由於境內河道縱橫,水上運輸極為便利,於是,周口商賈雲集,行店林立,舟車輻輳,市場繁榮,周圍數百里的農副產品多聚此銷售或經水運轉銷各地,周口也以河南四大名鎮之一而稱譽中原,更有了「小武漢」之別稱。《周口市志》記載了當時沙潁河的繁榮景象:「那時沙潁河中桅檣林立,煙火萬家;河岸上水陸交匯,財貨堆積如山。白天,千船競發,桅帆林立,布滿河道,搬運裝卸貨物者來來往往;晚上,漁火點點,歌聲陣陣。」「萬家燈火侔江浦,千帆雲集似漢皋」,明朝萬曆年間翰林學士熊庭弼過周口題的詩,為今天的周口兒女對沙潁河往日的輝煌提供了一個無限的遐想空間。
C. 河南跟河北名稱的來歷
1、河南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2、河北省
戰國史,黃河以北的騎過土地稱為河北。漢設河北縣,唐設河北道。1928年設河北省。因古代屬冀州地區,所以簡稱冀。
(3)周口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河南、河北的現代發展:以2018年為例:
1、河南
2018年,河南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055.86億元,同比增長7.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89.38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2034.83億元,同比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21731.65億元,同比增長9.2%。2018年,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45.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0.0%,高於第二產業4.4個百分點。
2、河北
2018年,河北省生產總值實現36010.3億元,比上年增長6.6%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38.0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6040.1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16632.2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9.2:46.6:44.2,調整為9.3:44.5:46.2,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全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47772元,比上年增長6.0%。
D. 誰知道河南省周口市市名的由來
在河南省東部,穎河畔。明代以前,據說有家姓周的兄弟三人在此擺渡,稱周家渡口。萬曆年間,由周家渡口簡稱周家口。乾隆年間,又稱周家口集和周家埠。清代,並有糧□水利通判駐此,因此又名周口鎮。1982年設市。
E. 周口的由來
周口,又名周家口,地處沙河、潁河、賈魯河交匯之處。在明朝初年,它還只是附近農民交換農副產品的集鎮;而到了明永樂年間,由於淮河、沙河和潁河漕運的開通,集鎮由明初的沙河北岸擴展到沙河南岸,為了方便物資交流,在南岸的子午街(今老街)開辟了一個渡口,有一周姓人家在此往返擺渡,因而稱之為周家渡口,「周家口」因此得名。
F. 周口店的名字由來
北京以「店」相稱的地名比較多,其由來多是從最初的店鋪、驛站而逐漸發展成為村鎮的,地名以店鋪和驛站的名稱而得。如長辛店、高碑店等,周口店亦不例外。
周口店是「北京人」的故鄉,最初形成村落約在元代,其得名一是說因村子位於「周」字形的山口處,而稱「周口店」。二是說因有周姓人家最早在此開店,其位置處於山口處而得地名。很久以前,這里只是一個並不知名的小山村。1929年12月2日,考古學家裴文中在附近的龍骨山上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在這里沉睡了50萬年的第一個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馬上轟動了世界,使「周口店」這個名字名揚中外。
G. 請問,周口的由來誰知道
關注
周口市位於中國河南省東南部,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農氏播種五穀,開創了中華民族的遠古文明。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跡」的美譽,被中華全國伏羲文化研究會譽為「中華文化發祥的重地」。
伏羲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遠古父系部落的首領。六七千年前,伏羲率部落沿黃河而下,在宛丘(今淮陽)定都,創造了陰陽八卦,成為《易經》的核心理論。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淮陽縣及周邊省市數十萬百姓及大量的海外遊子前來太昊陵祭拜伏羲,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H. 周口市「周家口」地名的來歷
周家口原是沙河、潁水、賈魯河交匯外的一個小漁村,住有幾戶漁民。據說,明成祖永樂初年,國都由南京遷至北京,當進南京的存糧很多,只靠陸路往北京運糧困難很大,靠河道運輸也只有一條河道,那就是從南京把糧食裝船經鎮江通過運河運到蘇北,再由蘇北運到山東、河北,最後運到北京。那時海運不通,鐵路未修,運輸大量糧食確實非常困難。當時明成祖就頒布一道詔令,號召全國各地人民對運糧獻計獻策。後有人奏明皇帝可沿另一河道運糧,即由南京裝船通過長江、運河到洪澤湖,至此不再北運,而西入淮河,到正陽關入沙河,溯河西運至潁、沙、賈魯三河交匯處(今周口市川匯區)。然後將糧食換船裝運至鄭州,過黃河,入衛河,即可直達北京。
開辟這條航道,對運糧極為有利,但航運當中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長江里的船隻不能在內河行駛,到達三河交匯處,必須調換船隻,才能駛入賈魯河繼續航行。調換的這種船即現在的「對連劃子」。這種船行駛起來是一隻船,靠了岸便成兩只船了。因為運糧時需要在這里換船,所以這里便逐漸熱鬧起來,三河之間的相互擺渡也日益增多。因這里原是漁村,窮苦的漁民兌相擺渡來掙些錢花,漁民之間就不斷發生糾紛,甚至械鬥。又因沙河南岸向屬商水縣管轄,故商水縣衙門便大這里備船搞官渡。這樣一來不但官府包渡不了,而且激起了廣大漁民的強烈反對。於是官府便改變辦法,招商承辦。誰承包這個渡口,由官府備船(據說當時至少有20多隻船),並發給執照,承包人即可包攬渡口業務。但須向官府納稅,名曰「鴨戶稅「。當時這里有個姓周的,他交給官府五六百姓串錢,擺渡業務承包下來,其它漁船都不準擺渡了。周家在此地開了一個渡口,人們管它叫「周家埠口」。這是明朝永樂二年的事。
後來時間長了,人們感到「周家埠口」四個這叫起來太麻煩,尤其官府行文也嫌地名字數太多,於是便把「周家口」的「埠」字去掉,呼為「周家口中」,這就是「周家口」的來歷。之後,人們感受「周家口」三個字叫起來仍不簡便,就乾脆呼為「周口」。這一地名在本省以及外省已熟知而習慣,可謂「約定成俗」了。(魯雨蒼,周口人,早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已故,此稿系其生前口述材料,由魯先芝、馬毅堂整理)
祝你開心
I. 古時 周口的名稱
周家口
古渡口也
明初,沙河北岸形成永寧集(今西老寨),明永樂年間,沙河南岸形成子午街(今老街),為便於交流在子午街北口處開辟一渡口。是一周姓人家在此擺渡,故名周家渡口,後演變成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