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同仁堂名字的來歷
康熙看病--北京同仁堂的由來
來源:網路流傳
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御醫把所有的名貴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葯。
這天,康熙獨自出宮微服夜遊,來到一條街上,發現有一個小葯鋪。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小葯鋪里卻燈火通明,還聽到那裡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康熙心想,宮中御醫不過是一些庸才,沒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還是在民間。自古道:小葯鋪內有人參。我何不來這里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門。
進屋後,康熙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正在燭光下夜讀,猜想,他一定是這小葯鋪的郎中了。
郎中見有來客夜訪,便問:「閣下深夜造訪有何見教?」
康熙說:「深夜登門,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渾身發癢,遍體起紅點子。不知是何原因?請了好多名醫,都沒有v好,先生能不能給看一看?」郎中說:「好,請你脫去上衣,讓我看一看。」
康熙脫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說:「閣下不必擔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長期吃人參,火氣上攻,因此起了紅點子,以致發癢。」
康熙問:「此病能根治嗎?」
郎中很肯定地說:「不難。只要用些葯就會好的。」說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個罐子,鋪開一個包袱,把罐子里的葯全部倒出來,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覺一愣,說:「先生,這麼多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這是大黃,不是讓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這八斤大黃,煮水百斤,放入缸內,等水溫適中,便入缸洗浴,少則三次,多則五次,即可痊癒。」
康熙心想:宮中御醫那麼多奇方妙葯都不管事,莫非他這不值錢的大黃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見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說:「閣下請放心,我決不會訛你錢財,這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說:「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謝。」康熙回到宮中,按郎中所囑,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頓時覺得渾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連洗三遍之後,竟然全身不癢,再一細看,身上的紅點子一個也沒有了。
康熙十分高興,第四天又微服來到小葯鋪。
郎中一見康熙面帶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說:「閣下今天是送葯錢來的?」
康熙說:「正是。先生,你說要多少錢?」
郎中哈哈大笑:「見笑了,那天晚上見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說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還是分文不收。我見你氣宇非凡,只想跟你交個朋友罷了,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學生姓黃,字天星,一介書生。」
郎中一聽高興地說道:「我叫趙桂堂,也是一個窮書生。父親立志讓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誰知天不遂人願,多次名落孫山,如今只好在京城開一個小葯鋪,一面行醫,一面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來個魚躍龍門。」
康熙說道:「趙兄,常言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依你高超的醫術,我可以力薦你進宮擔任御醫,豈不是魚躍龍門了嗎?」
趙桂堂笑了笑說:「你錯了。我以為,行醫者應為普天下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進皇宮當御醫,盡管享盡榮華富貴,可不能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願,醫有何益?」
康熙一聽,不禁說:「趙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請恕我直言,既然你屢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醫道上大展前程?」
趙桂堂說:「我也是這麼想呀,只是行醫也非易事,我沒有這麼多的本錢,空有淩雲之志,也難有大的發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後發了大財,資助我一把,幫我建一座大葯堂,也算我沒有白給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聽毫不猶豫地說:「若真要建葯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這個名字怎麼樣?」
趙桂堂見他當真,便笑著說:「剛才我是一句玩笑話,你莫當真。再說,建大葯堂需一大筆錢,誰知道你何時才能發大財呢?這是雲彩邊上的事,遠著哩。」
康熙說:「眼下不妨試試。」說著從桌子上拿起筆來,順手寫了一張字條,又蓋上印章,然後說:「趙兄,明天你到內務府衙門去一趟,那兒有我的一位朋友,說不定真能管事。」說完,告辭而去。
趙桂堂看著匆匆離去的黃先生,心想這還是個怪人呢。
第二天,趙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條找到內務府衙門。遞上字條不一會兒,就出來一個太監,把趙桂堂領進門內,走過一所院子後,又來到一個大屋子前,太監打開屋門,朝里一指說:「趙先生,這些夠不夠你的葯錢?」
趙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驚,只見滿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兒了,這時,只聽太監說:「趙先生,萬歲爺有旨,你給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願以償了吧。」趙桂堂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並不介意要跟他交個朋友的黃兄,竟是當今皇上,真後悔當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點兒也沒有察覺出來。
果然,沒過幾天,一座大葯鋪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趙桂堂搬進新居開業典禮之時,怎麼也沒想到康熙皇帝竟親自前來祝賀,慌得趙桂堂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說:「你莫要心慌意亂,你的葯錢我可是還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從此之後,北京城便有了一個很有名氣的「同仁堂」大葯房。
『貳』 同仁堂始於多少年創始人是誰
同仁堂始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創建人樂顯揚。
樂顯揚,號尊育,祖籍浙江寧波,他把行醫賣葯作為一種養生濟世效力於社會的最高追求事業,他說:「可以養生、可以濟世者,惟醫葯為最。」樂顯揚於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創辦同仁堂葯室。
同仁堂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葯,歷經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制葯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
(2)同仁堂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中成葯是同仁堂的主要產品,為保證質量,除處方獨特、選料上乘之外,嚴格精湛的工藝規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炮製不依工藝規程,不能體現減毒或增效作用,或者由於人為的多種不良因素影響質量,不但會影響葯效,甚至會使良葯變毒品,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仁堂生產的中成葯,從購進原料到包裝出廠,總有上百道工序,加工每種葯物的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工藝要求,投料的數量必須精確,各種珍貴細料葯物的投料誤差控制在微克以下。
『叄』 同仁堂名字由來
由來:同仁堂名字是由創始人樂顯揚親自擬定,「同仁」語出《易經》,意為:「無論親疏遠近,一視同仁。」這句話的意思是和同與人,寬廣無私,應天時行,有無論遠近親疏均一視同仁的意思。樂顯揚認為,「可以養生、可以濟世者,惟醫葯為最。」「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
同仁堂名字由來的另一種說法是,少年康熙曾得過一場怪病,全身紅疹,奇癢無比,宮中御醫束手無策,康熙心情抑鬱,微服出宮散心,信步走進一家小葯鋪,葯鋪郎中只開了便宜的大黃,囑咐泡水沐浴,康熙按照囑咐,如法沐浴,迅速好轉,不過三日便痊癒了。
為了感謝郎中,康熙寫下「同修仁德,濟世養生」,並送給他一座大葯堂,起名「同仁堂」。
(3)同仁堂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在過去,北京同仁堂為了供奉御葯,也為了取信於顧客,建立了嚴格選料用葯的製作傳統,保持了良好的葯效和信譽;新中國成立後,同仁堂除嚴格按照國家明確規定的上乘質量用葯標准外,對特殊葯材還採用特殊辦法以保證其上乘的品質。
例如,製作烏雞白鳳丸的純種烏雞由北京市葯材公司在無污染的北京郊區專門飼養,飼料、飲水都嚴格把關,一旦發現烏雞的羽毛骨肉稍有變種蛻化即予以淘汰。這種精心喂養的純種烏雞質地純正、氣味醇鮮,其所含多種氨基酸的質量始終如一,保證了烏雞白鳳丸的質量標准。
中成葯是同仁堂的主要產品,為保證質量,除處方獨特、選料上乘之外,嚴格精湛的工藝規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炮製不依工藝規程,不能體現減毒或增效作用,或者由於人為的多種不良因素影響質量,不但會影響葯效,甚至會使良葯變毒品,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仁堂生產的中成葯,從購進原料到包裝出廠,總有上百道工序,加工每種葯物的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工藝要求,投料的數量必須精確,各種珍貴細料葯物的投料誤差控制在微克以下。例如犀角、天然牛黃、珍珠等要研為最細粉,除滅菌外,要符合規定的羅孔數,保證粉劑的細度,此外還要顏色均勻、無花線、無花斑、無雜質。
『肆』 同仁堂的品牌含義是什麼
同仁堂的「同仁」二字出自易經,意為:和同於人,寬廣無私,遠近親疏皆仁愛。
『伍』 北京同仁堂名字的由來
康熙看病--北京同仁堂的由來
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御醫把所有的名貴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葯。
這天,康熙獨自出宮微服夜遊,來到一條街上,發現有一個小葯鋪。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小葯鋪里卻燈火通明,還聽到那裡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康熙心想,宮中御醫不過是一些庸才,沒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還是在民間。自古道:小葯鋪內有人參。我何不來這里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門。
進屋後,康熙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正在燭光下夜讀,猜想,他一定是這小葯鋪的郎中了。
郎中見有來客夜訪,便問:「閣下深夜造訪有何見教?」
康熙說:「深夜登門,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渾身發癢,遍體起紅點子。不知是何原因?請了好多名醫,都沒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給看一看?」郎中說:「好,請你脫去上衣,讓我看一看。」
康熙脫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說:「閣下不必擔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長期吃人參,火氣上攻,因此起了紅點子,以致發癢。」
康熙問:「此病能根治嗎?」
郎中很肯定地說:「不難。只要用些葯就會好的。」說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個罐子,鋪開一個包袱,把罐子里的葯全部倒出來,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覺一愣,說:「先生,這麼多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這是大黃,不是讓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這八斤大黃,煮水百斤,放入缸內,等水溫適中,便入缸洗浴,少則三次,多則五次,即可痊癒。」
康熙心想:宮中御醫那麼多奇方妙葯都不管事,莫非他這不值錢的大黃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見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說:「閣下請放心,我決不會訛你錢財,這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說:「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謝。」康熙回到宮中,按郎中所囑,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頓時覺得渾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連洗三遍之後,竟然全身不癢,再一細看,身上的紅點子一個也沒有了。
康熙十分高興,第四天又微服來到小葯鋪。
郎中一見康熙面帶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說:「閣下今天是送葯錢來的?」
康熙說:「正是。先生,你說要多少錢?」
郎中哈哈大笑:「見笑了,那天晚上見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說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還是分文不收。我見你氣宇非凡,只想跟你交個朋友罷了,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學生姓黃,字天星,一介書生。」
郎中一聽高興地說道:「我叫趙桂堂,也是一個窮書生。父親立志讓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誰知天不遂人願,多次名落孫山,如今只好在京城開一個小葯鋪,一面行醫,一面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來個魚躍龍門。」
康熙說道:「趙兄,常言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依你高超的醫術,我可以力薦你進宮擔任御醫,豈不是魚躍龍門了嗎?」
趙桂堂笑了笑說:「你錯了。我以為,行醫者應為普天下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進皇宮當御醫,盡管享盡榮華富貴,可不能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願,醫有何益?」
康熙一聽,不禁說:「趙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請恕我直言,既然你屢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醫道上大展前程?」
趙桂堂說:「我也是這麼想呀,只是行醫也非易事,我沒有這麼多的本錢,空有淩雲之志,也難有大的發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後發了大財,資助我一把,幫我建一座大葯堂,也算我沒有白給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聽毫不猶豫地說:「若真要建葯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這個名字怎麼樣?」
趙桂堂見他當真,便笑著說:「剛才我是一句玩笑話,你莫當真。再說,建大葯堂需一大筆錢,誰知道你何時才能發大財呢?這是雲彩邊上的事,遠著哩。」
康熙說:「眼下不妨試試。」說著從桌子上拿起筆來,順手寫了一張字條,又蓋上印章,然後說:「趙兄,明天你到內務府衙門去一趟,那兒有我的一位朋友,說不定真能管事。」說完,告辭而去。
趙桂堂看著匆匆離去的黃先生,心想這還是個怪人呢。
第二天,趙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條找到內務府衙門。遞上字條不一會兒,就出來一個太監,把趙桂堂領進門內,走過一所院子後,又來到一個大屋子前,太監打開屋門,朝里一指說:「趙先生,這些夠不夠你的葯錢?」
趙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驚,只見滿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兒了,這時,只聽太監說:「趙先生,萬歲爺有旨,你給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願以償了吧。」趙桂堂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並不介意要跟他交個朋友的黃兄,竟是當今皇上,真後悔當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點兒也沒有察覺出來。
果然,沒過幾天,一座大葯鋪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趙桂堂搬進新居開業典禮之時,怎麼也沒想到康熙皇帝竟親自前來祝賀,慌得趙桂堂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說:「你莫要心慌意亂,你的葯錢我可是還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從此之後,北京城便有了一個很有名氣的「同仁堂」大葯房。
『陸』 葉天士和同仁堂是什麼關系同仁堂不是葉天士創辦的嗎
葉桂 (1667年-1746年),字 天士 ,號 香岩 ,別號 南陽先生 ,晚年又號 上律老人 ,江蘇吳縣(今蘇州市)人。清代名醫,四大溫病學家之一,與薛雪等齊名。今日市面上廣為流行的「京都念慈庵川貝枇杷膏」的處方也是由葉天士以枇杷葉蜜制枇杷膏得來。 樂顯揚 (1630年-1688年),號尊育,祖籍浙江寧波府慈水鎮,為同仁堂創始者。 明朝永樂年間,曾祖父樂良才舉家遷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醫賣葯為生,在當時稱為鈴醫。樂顯揚自幼耳濡目染,廣讀典籍。清初樂顯揚在皇宮太醫院出任出納文書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宮廷秘方、古方、民間驗方及祖傳秘方。 康熙八年(1669年)樂顯揚始創同仁堂,位於西打磨廠,同仁堂的由來是樂顯揚認為「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樂顯揚去世。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樂家共有十三代傳人經營同仁堂。
『柒』 你知道那些著名的店鋪以及它名字由來。
同仁堂。同仁堂名字是由創始人樂顯揚親自擬定,「同仁」語出《易經》,意為:「無論親疏遠近,一視同仁。」這句話的意思是和同與人,寬廣無私,應天時行,有無論遠近親疏均一視同仁的意思。樂顯揚認為,「可以養生、可以濟世者,惟醫葯為最。」「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
蘇寧:因為蘇寧總部地址是在南京的江蘇路與寧海路交匯處,所以才叫「蘇寧」的。
資生堂:取名源自中文《易經》中的「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資生堂的涵義為孕育新生命,創造新價值。「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意為「贊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創造了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