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南島的由來
海南島的由來
海南島是一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海島。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大約在人類出現的第四紀,由於地殼斷裂才與大陸分離,其間形成15~30公里寬的瓊州海峽,此島孤懸南中國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島」。 歷史上海南島有三種古稱:珠崖、儋耳、瓊台。據文獻資料,"珠崖"源於"郡在大海崖岸之邊,出珍珠",故名"珠崖";"儋耳"源於海南島古部落的綉面習俗〔在臉面上刻上花紋,塗以顏色,耳朵上戴有裝飾用的耳環而下垂〕,因而得名;"瓊台"源於"境內白石有瓊山,土石皆白而潤",宋神宗熙寧年間瓊州置瓊管安撫都監台,遂稱為瓊台。而根據考古工作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200處遺址和歷史文獻來推斷,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島,並有人類活動。據《瓊州府志》記載,秦代海南屬其遙領的范圍,沒有任何建制。西漢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儋耳,珠崖兩個郡。到元帝初元三年(三元前46年)撤郡僅設一個縣叫「朱盧縣」。南北朝梁武帝時,設制為州,稱「崖州」。隋朝時設臨振、珠崖兩郡,唐代設崖州、瓊州、振州、儋州、萬州五個州。到宋代,設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五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在元代,海南建制多仿宋代,無大變更。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民國初期,海南廢道設公署,後經改行政督寨區、特別行政區。解放後,海南改為行政區,設行政區公署,1988年建省,稱為海南省。 海南建制的演變,自漢初在瓊崖置郡縣到1988年建省,歷時2098年。隨著朝代變更,地名也常有改變,故海南地名有稱「崖州」、「瓊州」、「瓊崖」。在詩文和題詞中,有稱「海外」、「南極」、「天涯」、「海角」、「南天」等。「海南」一名在宋代才常有出現,民國之後普遍使用,其正式作為海南地方政區的稱謂是解放後的1951年,稱「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制升格為省,稱「海南省」,簡稱「瓊」。
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卧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2200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⑵ 海南在古代時叫什麼名字
海南省,簡稱瓊,別稱瓊州珠崖、儋耳、瓊台。「崖州」、「、「瓊崖」、「海外」、「南極」、「天涯」、「海角」、「南天」、「椰島」。
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 。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將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
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屬交州刺史管轄。這是海南島歸入祖國版圖最早的兩個行政地名,標志著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直接統治的開始。
⑶ 地名來歷: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的來歷。
從新港碼頭到秀英港碼頭大約有8公里,可到新港天橋坐37路,6路,3路車到海口港站下車。
⑷ 為什麼海南簡稱瓊
簡稱為「瓊」,是從唐代開始。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唐朝政府以海南島境內瓊山為名,建立瓊山縣。而這瓊山真如其名,土石潔白,潤澤如玉。
唐朝貞元五年(公元789年),唐朝政府在海南島設立瓊州都督府,直接歸中央政府管轄。從此,海南島被稱為「瓊州」。海南省簡稱瓊因此而來。
(4)海口這個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的大雪梨,長軸作東北至西南向,長約290公里;西北至東南寬約180公里。
海南省的管轄范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省全省陸地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島面積3.39萬平方公里。
⑸ 海口秀英港的來歷我聽說是一個軍閥的小老婆的名字,但是詳細的不請楚,想了解仔細,謝謝!
海口秀英港的來歷如下:
進入20年代,海口港改良的呼聲更加高漲,1920年瓊崖鎮守使李根源及瓊海關監督傅秉常等人重提改造海口港的舊案,但也未見實施;此後海口稅務司雖屢有建議,始終雷聲大雨點小;但1925年,海口修築了長堤路,鍾樓一帶遂成為港口碼頭。
1928年南區善後專員陳銘樞委託荷蘭治港公司再次詳細擬定了海口港改造的計劃書,在他後來總纂的《海南島志》中,特別以數十頁的篇幅附錄了《建築海口港計劃》,但因時局動盪,計劃仍沒有付諸實踐。
直到1933年,海口港的改造才不再紙上談兵,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依照當時瓊崖綏靖委員公署陳漢光的提議,確立了在海口市以西二里的秀英書場建設碼頭的方案。
1934年8月,書場碼頭又得到廣東省政府和廣東省交通廳的建造補助費,終於在當年10月著手建設棧橋。建成後的書場碼頭呈丁字形,是本島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碼頭,也是秀英港的前身,此後書場碼頭成為海口對外的主要碼頭,貨物多由此登岸,而長堤路的碼頭也在使用。
秀英港肩負著客運和貨運任務,貨物吞吐量在整個海口港中占「半壁江山」。
僅客運一塊,每天開往內地沿海及香港等地區的輪船就達40多艘,進出客流年吞吐量已達到1300萬人次,每天從秀英港過海的車輛平均有1600輛左右,高峰期達到4000輛。
集裝箱年吞吐量從1989年的3萬標箱增長到2012年的100萬標箱,28條內貿航線覆蓋華南、華東、華北、東北沿海主要港口及長江水系主要港口。
另外兩條外貿航線通過香港和越南胡志明市輻射到東亞、東南亞、西亞乃至歐美地區,日益繁忙快速的航運給陸地上帶來的卻是交通擁堵。
⑹ 海南秀英港名字的來歷…
民間傳說(野史)秀英港、秀英碼頭和秀英炮台等是陳濟棠為紀念莫秀英而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民國時期的海南還歸廣東省管轄。
有一個廣東軍閥名叫陳濟棠,他有一個小妾名字叫莫秀英,迷信的陳濟棠找人算命,算命的人告訴他莫秀英的八字和他很合,會給他帶來好運。
打過幾次勝仗的陳濟棠便認為自己的運氣都靠這位姨太太,更加寵愛她,在海口修建碼頭命名時就選擇了這個小妾的名字———秀英港。
(6)海口這個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1994年1月由海南港務局和海口港合並成立海口港集團公司,歸海南省政府領導。2005年1月24日,海南省對瓊北三港———秀英港、新海港、馬村港進行重組,成立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
2006年3月13日,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移交海口市管理,這是海南推進事權下放、實行「一城一港」體制,推動「瓊北三港」資源整合所邁出的關鍵性一步。
2013年7月,在時代腳步的催促下,秀英港不得不離別故土,去接受新的擔當———前往馬村港區,計劃在2015年底實現整體搬遷到馬村中心港區。
⑺ 海口名字的由來
在漢代,現海口地面屬珠崖郡玳瑁縣(現瓊山市前身)地,隋代以後劃為瓊山縣地。到唐代,這里設白沙津(現海口市白沙門地方),為瓊州城(今府城)的外灘,設有古渡驛站,是當時瓊州與雷州海渡和貿易的港口。南宋時,這里設海口浦,范圍包括今天的海甸與海口市區。浦,義為水邊或河流入海之地。可知海口地名出於南宋,用「浦」字表示其地境。元代,海口浦便逐漸代替白沙津,成為海南渡海和物資進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明洪武27年(1395年)開始築城,按兵制海口浦改建為所,稱「海口所」或「海口區」。清咸豐年間據《天津條約》海口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成為南洋群島和大陸對外交通的道口。清光緒元年,(1875年)設置海口海關,並在白沙門建港,對外貿易更形發展。由於僑民日增,商賈雲集,海口日見繁盛。民國初期的1912年起,海口所改稱海口鎮。1926年脫離瓊山縣,開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同年6月正式設市。
⑻ 騎樓老街名字的來歷是什麼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2009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海口騎樓主要分布於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騎樓老街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總長四點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六百棟。
騎樓大多是上世紀初一批批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借鑒當時的南洋建築風格所建。騎樓大多布滿優雅細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騎樓樓層都不太高,兩三層的居多,有些還保留著早前的商號,和憑欄、門窗等處的精美雕花。
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也是海口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100多年前,活躍於東南亞的海南籍華僑將南洋的建築風格帶回海口,投資建起一系列以騎樓建築為代表的街區,形成海口歐亞建築風格混合的城市風貌。在由國家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主辦的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中,海口騎樓老街獲得「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榮譽稱號。
以上為相關介紹,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⑼ 海口機場和三亞機場名字的來歷
這兩個機場的名字都是用當地的地名直接命名的
海口美蘭機場的名字是因為它建在海口美蘭區 所以就直接叫美蘭機場了
而三亞的鳳凰機場是因為它在三亞市羊欄鎮鳳凰村,所以叫鳳凰機場
⑽ 海南美蘭區的來歷,美蘭象是一個女人的名字,為什麼叫美蘭區,跟人有關系嗎
美蘭國際機場,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美蘭」比「振東」的知名度高。所以,撤銷振東區,以「美蘭」命名設立美蘭區。並且,行政區劃調整後,海口市的東海岸全由該區所轄,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以「美蘭」為該區命名,又暗喻該區將來會象名貴的蘭花一樣美麗、芳香、誘人。